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

文档序号:494960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 (Quick replacing device for wheels of railway locomotive ) 是由 白雪 于 2021-11-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本发明涉及铁道机车维护工装技术领域位置调节件设置在轨道的前后两侧,承重座固定设置在位置调节件上,承重板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承重座的上方,支撑套从左至右等距固定设置在承重板上远离轨道的一侧的壁上,支撑套活动套设在支撑杆的上端,顶升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承重板的顶板下表面上,承重杆设置在承台的下方,且承重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架设在前后两侧的承重板的上端;其设置整体的托盘式结构,并在该结构的两侧均设置顶升结构,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整体抬升,进而保证车辆脱离轨道后的稳定性,保证正常的操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quick replacement device for wheels of a railway locomotiv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lway locomotive maintenance tools.A position adjust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and the rear side of a track, two bearing seats are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 adjusting part, two bear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bove the bearing seats on the front side and the rear side, a support sleev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wall of the bearing plate, which is far away from one side of the track, at equal intervals from left to right, a support sleeve is movably sleeved at the upper end of a support rod, the output end of a jacking hydraulic ro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a top plate of the bearing plate, the bearing rod is arranged below a bearing platform, and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bear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erected at the upper ends of the bearing plates on the front side and the rear side; it sets up holistic tray formula structure to all set up jacking structure in the both sides of this structure, and then can realize the whole lifting of vehicle, and then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behind the vehicle break away from the track, guarantee normal operation.)

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机车维护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矿用运输枢纽会使用低速铁道机车进行大批量的货物运输,铁道机车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车轮磨损,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机车的车轮维护保养时,通过顶升设备等将对应车轮的部分顶起,使得车轮脱离轨道,但是这种顶升方式不够稳定,其在操作时,过的顶升高度会使得车辆不稳定或是车辆发生倾覆,针对该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车轮更换的顶升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铁道机车车轮快速更换装置,其设置整体的托盘式结构,并在该结构的两侧均设置顶升结构,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整体抬升,进而保证车辆脱离轨道后的稳定性,保证正常的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它包含基座、轨道、承台,其中轨道固定设置在机台的上表面上,,承台活动架设在轨道上;它还包含:

位置调节件,所述的位置调节件为两个,且前后对称设置在轨道的前后两侧,位置调节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承重座,所述的承重座固定设置在位置调节件上;

承重板,所述的承重板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承重座的上方;

辅助承重件,所述的辅助承重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承重座上;

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从左至右等距固定设置在承重板上远离轨道的一侧的壁上,承重板上等距开设有操作窗口,操作窗口的上端开口设置,且操作窗口与支撑套一一相间设置;

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承重座上,支撑套活动套设在支撑杆的上端;

顶升液压杆,所述的顶升液压杆固定设置在承重座上,且顶升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承重板的顶板下表面上;

承重杆,所述的承重杆设置在承台的下方,且承重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架设在前后两侧的承重板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的位置调节件包含:

滑轨,所述的滑轨于轨道的外侧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承重座固定设置在滑块的上表面上,滑块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插孔;

插杆,所述的插杆活动插设在插孔内;

插套,所述的插套固定设置在承台的端头,插杆的活动端活动插设在插套内;

在车辆于轨道上停放完成后,通过插杆将滑块与承台连接,进而通过滑动滑块,同时带动承台移动,使得两者均与车辆的底盘对齐对接。

优选地,所述的辅助承重件包含:

承重块,所述的承重块设置在承重座的上表面上,且其设置在承重板与轨道之间;

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承重块的下表面上,承重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前后设置,且其设置在承重板的下方,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且连接杆的活动端从承重板的下方伸出至其远离承重块的一侧设置;

在通过顶升液压杆将承重板顶起后,通过拉杆拉动承重块至承重板的下方,进而通过承重块将承重板垫住。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块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承重板的竖板的厚度设置,在承重块垫在承重板的下方时没承重板的竖板下边插在承重块的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承台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筒,承重杆活动穿置在限位筒内。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杆,承重杆的端头夹设在左右对称的两个限位杆之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进行车轮更换的机车行驶至轨道上,接着通过位置调节件调整承重座的位置,使得承重板上的操作窗口与机车的车轮对齐,并移动承台至适当的位置,接着将承台抬起,将承重杆穿过承台的下方后,将承重杆的端头垫在承重板上,接着启动顶升液压杆,将承重板向上推动,进而承重板通过承重杆向上推动承台,承台垫在机车的车架下方,将机车整体抬起,进而机车的车轮脱离轨道,进行车轮的更换,在承重板抬起后,将辅助承重件移动至承重板的下方,进而通过顶升液压杆将承重板放下架在辅助承重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轨道上配合设置承台,并通过承重杆将承台与两侧的顶升装置连接,实现通过承台将轨道上的车辆进行整体抬升,保证车辆脱离轨道后的稳定性;

2、通过顶升液压杆推动承重板,实现将架在其上的承重杆抬升,承重板设置在通过滑块、滑轨滑动的承重座上,进而实现承重板在工作时的位置调节,进而在车辆于轨道上停放完成后,通过移动承台、承重板的位置,实现与车辆的对接;

3、承重座上设置辅助承重件,进而在将承重板抬升后,通过承重块垫在承重板的下方,减小顶升液压杆的工作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轨道2、承台3、位置调节件4、滑轨4-1、滑块4-2、插杆4-3、插套4-4、承重座5、承重板6、辅助承重件7、承重块7-1、连接杆7-2、滑槽7-3、支撑套8、支撑杆9、顶升液压杆10、承重杆11、限位槽12、限位杆13、限位筒14、操作窗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含基座1、轨道2、承台3,其中轨道2铆设在机台的上表面上,承台3的宽度小于轨道2的双规间距设置,且承台3活动架设在轨道2上;它还包含:

位置调节件4,所述的位置调节件4为两个,且前后对称设置在轨道2的前后两侧,位置调节件4铆设在基座1上;

承重座5,所述的承重座5铆设在位置调节件4上;

承重板6,所述的承重板6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承重座5的上方;

辅助承重件7,所述的辅助承重件7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承重座5上;

支撑套8,所述的支撑套8从左至右等距铆设在承重板6上远离轨道2的一侧的壁上,承重板6上等距开设有操作窗口15,操作窗口15的上端开口设置,且操作窗口15与支撑套8一一相间设置;

支撑杆9,所述的支撑杆9铆设在承重座5上,支撑套8活动套设在支撑杆9的上端;

顶升液压杆10,所述的顶升液压杆10铆设在承重座5上,且顶升液压杆10的输出端铆设在承重板6的顶板下表面上;

承重杆11,所述的承重杆11设置在承台3的下方,且承重杆11的前后两端分别架设在前后两侧的承重板6的上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位置调节件4包含:

滑轨4-1,所述的滑轨4-1于轨道2的外侧铆设在基座1上;

滑块4-2,所述的滑块4-2滑动设置在滑轨4-1上,承重座5铆设在滑块4-2的上表面上,滑块4-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插孔;

插杆4-3,所述的插杆4-3活动插设在插孔内;

插套4-4,所述的插套4-4铆设在承台3的端头,插杆4-3的活动端活动插设在插套4-4内;

在车辆于轨道2上停放完成后,通过插杆4-3将滑块4-2与承台3连接,进而通过滑动滑块4-2,同时带动承台3移动,使得两者均与车辆的底盘对齐对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承重件7包含:

承重块7-1,所述的承重块7-1设置在承重座5的上表面上,且其设置在承重板6与轨道2之间;

连接杆7-2,所述的连接杆7-2铆设在承重块7-1的下表面上,承重座5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滑槽7-3,滑槽7-3前后设置,且其设置在承重板6的下方,连接杆7-2滑动设置在滑槽7-3内,且连接杆7-2的活动端从承重板6的下方伸出至其远离承重块7-1的一侧设置;

在通过顶升液压杆10将承重板6顶起后,通过拉杆拉动承重块7-1至承重板6的下方,进而通过承重块7-1将承重板6垫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块7-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2,且限位槽12的宽度大于承重板6的竖板的厚度设置,在承重块7-1垫在承重板6的下方时没承重板6的竖板下边插在承重块7-1的限位槽12内。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承台3的下表面上铆设有限位筒14,承重杆11活动穿置在限位筒14内,在承台3位置调节完成,将承重杆11置入承台3的下方进而将承台3抬起时,将承重杆11穿置在限位套内,进而防止承台3与承重杆11之间发生位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板6的上表面上铆设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杆13,承重杆11的端头夹设在左右对称的两个限位杆13之间,在将承重杆11架在承重板6上时,通过限位杆13将承重杆11夹住定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进行车轮更换的机车行驶至轨道2上,接着通过位置调节件4调整承重座5的位置,使得承重板6上的操作窗口15与机车的车轮对齐,并移动承台3至适当的位置,接着将承台3抬起,将承重杆11穿过承台3的下方后,将承重杆11的端头垫在承重板6上,接着启动顶升液压杆10,将承重板6向上推动,进而承重板6通过承重杆11向上推动承台3,承台3垫在机车的车架下方,将机车整体抬起,进而机车的车轮脱离轨道2,进行车轮的更换,在承重板6抬起后,将辅助承重件7移动至承重板6的下方,进而通过顶升液压杆10将承重板6放下架在辅助承重件7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轨道2上配合设置承台3,并通过承重杆11将承台3与两侧的顶升装置连接,实现通过承台3将轨道2上的车辆进行整体抬升,保证车辆脱离轨道2后的稳定性;

2、通过顶升液压杆10推动承重板6,实现将架在其上的承重杆11抬升,承重板6设置在通过滑块4-2、滑轨4-1滑动的承重座5上,进而实现承重板6在工作时的位置调节,进而在车辆于轨道2上停放完成后,通过移动承台3、承重板6的位置,实现与车辆的对接;

3、承重座5上设置辅助承重件7,进而在将承重板6抬升后,通过承重块7-1垫在承重板6的下方,减小顶升液压杆10的工作负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