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盖的支承装置的车顶

文档序号:53932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7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盖的支承装置的车顶 (Vehicle roof with a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cover ) 是由 S·格林 于 2020-0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打开的车顶,其具有盖(2)和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将盖(2)借助前支承单元(7)和后支承单元(9)能运动地支承在车顶侧的纵向引导装置(8、10)上并且在车顶开口(3)中的关闭位态在和至少一个摆出的通风位态之间调节该盖,其中,前支承单元(7)具有支承臂(12),该支承臂一方面能摆动地支承盖(2),并且另一方面能移动地且能摆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装置(8)上,并且在盖(2)从其关闭位态移位到其通风位态中和/或打开位态中时实施控制盖前部区域(6)的调节运动。根据本发明设置,支承臂(12)在纵向引导装置(8)上借助具有摆动轴承(19)和两个滑动件(21、22)的摇摆式支承装置能摆动地支承在能移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装置(8)上的支承滑座(20)上,并且摆动控制单元(25)引导两个滑动件(21、22),用于使支承臂(12)摇摆式地摆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enable vehicle roof having a cover (2) and a bearing device, which movably supports the cover (2) on a longitudinal guide (8, 10) on the roof side by means of a front bearing unit (7) and a rear bearing unit (9) and adjusts the cover between a closed position in the roof opening (3) and at least one swung-out ventilation position, wherein the front bearing unit (7) has a bearing arm (12), which on the one hand can swing the cover (2) and on the other hand can be movably and swingably supported on the longitudinal guide (8), and which, when the cover (2) is displaced from its closed position into its ventilation position and/or into an open position, executes an adjusting movement that controls a front region (6) of the cover.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upporting arm (12) is mounted on the longitudinal guide (8) so as to be pivotable on a supporting carriage (20) mounted on the longitudinal guide (8) so as to be movable by means of a pivot bearing (19) and two sliding elements (21, 22), and a pivot control unit (25) guides the two sliding elements (21, 22) for pivoting the supporting arm (12) in a pivoting manner.)

具有盖的支承装置的车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打开的车顶,其具有盖和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将盖借助前支承单元和后支承单元可运动地支承在车顶侧的纵向引导装置上并且在关闭位态与至少一个摆出的通风位态之间调节该盖,其中,前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臂,该支承臂一方面可摆动地支承盖,并且另一方面可移动且可摆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装置上,并且在盖从其关闭位态移位到其通风位态和/或打开位态时实施控制盖前部区域的调节运动。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6 062 543 A1已知一种这种类型的车顶。前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臂,该支承臂一方面在其前部区域上可摆动地支承盖并且另一方面在其后端部上可摆动地支承在可移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装置上的滑座上。支承臂在其中间区段中包含滑动件,该滑动件在固定地布置在车顶侧的引导滑槽上滑动地被引导并且在其相应的摆动位态中将支承臂支撑在引导滑槽上。引导滑槽具有前下方的水平的第一区段、上升的第二区段和上方的水平的第三区段。支承臂在盖关闭时处于前方的位态中并且在盖打开运动时随着滑座向后移位,其中,滑动件相应于引导滑槽的走向地将支承臂定位在其摆动位态中并且支撑盖的作用到支承臂上的重量。因此,滑动件与滑座上的摆动轴承之间的距离不允许太小,以便滑动件不会由于来自盖的重力而过度地负载。另一方面,滑动件与滑座上的后摆动铰链之间的较大距离要求引导滑槽沿z方向在其起始走向中具有大得多的高度差,以便能够提供支承臂的必要偏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的车顶,该车顶在支承臂的支承和支撑功能方面被改进。

该任务在开头所述的车顶中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支承臂在纵向引导装置上借助具有摆动轴承和两个滑动件的摇摆式支承装置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滑座上,该支承滑座可移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装置上,并且摆动控制单元引导两个滑动件,用于使支承臂摇摆式地摆动。

本发明的有利构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借助沿纵向方向布置在支承滑座上的摆动轴承两侧的两个滑动件,摇摆式支承装置提供支承臂在纵向引导装置的两个引导滑槽上的双重支撑。因此,这两个滑动件可以更靠近摆动轴承地布置,并且与根据开头所述现有技术的、仅具有一个置出杆或支承臂的滑动件的摆动支承装置相比,提供了更好的支撑。通过这两个滑动件与支承臂的摆动轴承之间的较小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的仅一个滑动件与承载该滑动件的置出杆的摆动轴承之间的距离相比,使支承臂摆出所需的沿滑动轨道在前控制滑槽和后控制滑槽的走向上的高度偏差或高度水平差相对较小,从而也减小了用于纵向引导装置沿竖直或z方向的安装空间。具有多个并且例如两个单个滑动元件或滑动靴的紧凑滑动单元也视为这样的滑动件,所述滑动元件或滑动靴例如沿滑动方向前后相继地布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承臂上的两个滑动件关于摆动轴承沿纵向方向或x方向相对置地布置,并且分别在纵向引导装置的配属的引导滑槽上被引导。由于相对于摆动轴线的这种布置,两个滑动件也可以被称为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两个滑动件可以关于摆动轴线精确地对置地布置,并且因此位于穿过摆动轴线的直线上,或者它们布置成使得它们关于摆动轴线彼此形成小于180°的角度。两个滑动件与摆动轴线的相应距离优选是相同大小,但是也可以是不同大小。

适宜地,摆动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两个滑动件的两个控制滑槽,即,分别用于两个滑动件之一的控制滑槽。控制滑槽在引导滑槽的前端部处衔接于所述引导滑槽。控制滑槽的相应走向为在其上被引导的滑动件预给定支承臂的摆动运动,该摆动运动控制盖前部区域。

尤其地设置,摆动控制单元具有关于盖的纵向方向或纵向运动方向的前控制滑槽用于前滑动件并且具有后控制滑槽用于后滑动件,并且这两个控制滑槽将这两个滑动件抬高或降低到相应的引导滑槽的高度水平上。适宜地,这两个控制滑槽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或者在其控制滑槽的走向中一致地形成。

根据一种优选的构型设置,两个引导滑槽沿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并且支承臂以其摆动轴承在两个引导滑槽之间被引导。配属于相应引导滑槽的两个滑动件适宜地以这样的方式相对置地布置在支撑臂上:一个滑动件沿横向方向布置在支撑臂内侧,而另一个滑动件沿横向方向布置在支撑臂外侧或者布置在其内侧或外侧上。滑动件例如具有滑盖,所述滑盖安装在从支撑臂两侧突出的支承部分上。这些滑动件可以沿横向方向或横向于引导滑槽和控制滑槽的相应滑动轨道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宽度。滑动件与支承臂的相应距离可以通过滑动件的支承部分的相应长度来确定。因此,可以相应地调设或匹配滑动件的位置以适应引导滑槽和控制滑槽。

替代于引导滑槽的上述布置可以设置,两个引导滑槽上下布置,使得支承臂利用摆动轴承沿横向方向向内或向外地在两个引导滑槽旁边被引导,并且配属于相应引导滑槽的两个滑动件在支承臂上布置在其面向引导滑槽的一侧上。

另一优选的构型设置,上引导滑槽设置为用于引导前滑动件,并且下引导滑槽设置为用于引导后滑动件,并且在支承臂下摆时,沿纵向方向,前控制滑槽上升地形成,用于使前滑动件抬高,并且后控制滑槽下斜地形成,用于使后滑动件从盖的前关闭位态下降。然而,两个控制滑槽和两个滑动件的其他修改的布置和配属也可以用于支承臂的摇摆式摆动支承。

适宜地,后控制滑槽侧向地布置在上引导滑槽旁边或者布置在前控制滑槽的平坦延伸的过渡区段旁边。两个控制滑槽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侧向偏移地布置,使得滑动件的两个滑动路径不必设计为用于交叉。

一种特别优选的构型设置,后控制滑槽的前部区段布置在上引导滑槽的高度水平上和前控制滑槽的抬高的主区段上,并且前控制滑槽侧向地在平坦延伸的过渡区段旁边具有穿过开口或者所衔接的上引导滑槽具有穿过开口,用于后滑动件。该穿过开口能够实现两个引导滑槽以及控制滑槽的沿横向方向紧凑的构型,因为现在能够实现两个滑动件的滑动路径的至少部分的交叉。在这种构型中,上引导轨道的下滑槽滑动轨道或摆动控制单元的前控制滑槽可以具有开口,用于在后滑动件沿着后控制滑槽提升或下降运动时使该滑动件运动。然后,上引导轨道的下滑槽滑动轨道适宜地形成在具有减小的宽度的开口旁边。

适宜地,后滑动件包括沿横向方向或y方向内偏移的位置和/或减小的宽度,用于穿过开口。因此,两个滑动件可以沿横向方向具有不同的宽度,其中,后滑动件在其宽度和位置上匹配于该减小的宽度。

适宜地,摆动控制单元形成为独立的构件。优选地,摆动控制单元形成为塑料注塑件,然而它也可以由金属形成。摆动控制单元例如通过螺纹连接部在车顶框架上或者在形成纵向引导装置的导轨上与纵向引导装置连接,或者利用其它器件例如插接连接部耦和于该纵向引导装置。然而,摆动控制单元也可以与纵向引导装置一起形成,例如与两个引导滑槽中的至少一个一起形成或者一般地与包含或形成两个引导滑槽的导轨一起形成。

适宜地,在车顶上布置有挡风板装置,挡风板装置具有在摆出位态例如通过弹簧力预紧的挡风板卡箍(Windabweiserbügel),该挡风板卡箍分别具有侧卡箍臂,该卡箍臂可摆动地支承在车顶侧。优选地,支承臂包含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控制接合在卡箍臂上、尤其是卡箍臂的例如上侧的滑动面上。因为支承臂包含或提供接合部分,所以可以省去附加地例如要设置在盖上的控制部分。

适宜地,支承臂包括向内弯折的前部区段,支承盖的摆动轴承和向下突出的接合部分布置在该前部区段上,该接合部分尤其具有滑板(Kufe)或滑动滑板。这种构型提供了具有接合部分的支承臂和具有由接合部分操纵的卡箍臂的挡风板卡箍的特别紧凑的布置。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在盖起始打开时,向后运动的支承臂在其前部区段处向上摆出,其中,接合部分在上升的轨道曲线上运动,卡箍臂的滑动面的同样上升的起始区段匹配于该轨道曲线。因此,在盖起始打开时,通过摆出的支承臂还可以将挡风板卡箍保持在下部的位态。此外,对应于卡箍臂的滑动表面的上升的起始区段,卡箍臂的前部区段可以向下弯曲或弯折,从而在挡风板卡箍处于下摆的静止位态时,挡风板卡箍的前部中央导风型廓可以布置在车顶横向框架部分上的相对较深的位置处、例如水槽中,而侧卡箍臂在导轨上保持在较少下降的位态中。

适宜地,后支承单元承担盖的纵向固定和盖的置出。尤其地,后支承单元提供用于操纵和纵向移位盖的唯一驱动单元。由此,在作为或具有驱动单元的后支承单元与盖的前支承单元之间不需要可松脱的耦合。

一个适宜的构型设置,后支承单元具有驱动滑座,与车顶或与盖支架可摆动地耦合的后置出杆可摆动地支承在该驱动滑座上,其中,置出杆具有锁定滑动件。置出杆以锁定滑动件在车顶关闭时闭锁地保持在与车顶固定的锁定滑槽上。在驱动滑座的初始纵向移位中,锁定滑动件在该锁定滑槽处摆出,并且在盖摆出到通风位态中时,锁定滑动件与锁定滑槽解耦并且可以随着置出杆或驱动滑座纵向移位。

盖的纵向引导装置或导轨和支承单元设置在车顶两侧并且相对于车顶开口或相对于车辆纵轴线对称地设置。基本上仅借助在盖的两个纵向侧之一上的这些引导和支承单元进行描述。

原则上,“水平”理解为沿着车顶或车顶侧的引导装置的方向或运动,所述方向或运动也能够跟随车顶沿纵向方向的弯曲。

用于关闭和至少部分地释放车顶开口的盖是任何能够承担该功能的车顶元件,而与其形状或构型无关。这种车顶元件例如是透明的玻璃盖或塑料盖,在其上可以安装或模制框架和支承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 以等轴视图示出具有可调节的盖的能打开的车顶,该盖在关闭位态中布置在车顶开口中;

图2 以等轴视图示出由侧支承装置布置在关闭位态中的盖;

图3 以根据图2的等轴视图示出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借助后支承单元使盖在其后边缘处略微抬高;

图4 以等轴视图示出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借助后支承单元将盖在其后边缘上抬高到通风位态中;

图5 以等轴视图示出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借助后支承单元使盖略微向后运动,其中,前支承单元的前支承臂向上摆动并且使盖在其前边缘上抬高;

图6 以等轴视图示出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借助后支承单元使盖进一步向后运动并且在此将前支承臂调节到其上部的摆出位态中;

图7 以等轴视图示出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具有借助后支承单元调节到后部的打开位态中的盖;

图8 以等轴内视图示出布置在根据图2的关闭位态中的盖的前支承单元;

图9 以等轴内视图示出布置在根据图5的位态中的盖的前支承单元;

图10 以等轴内视图示出布置在根据图6的位态中的盖的前支承单元;

图11 以等轴内视图示出从图10所示的位态进一步向后移位的盖的前支承单元;

图12 以等轴视图示出前支承单元的摆动控制单元;

图13 以侧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的盖闭合时的、车顶的挡风板装置的挡风板卡箍,其具有侧卡箍臂并且具有盖的前支承单元的支承臂;

图14 以侧视图示出在盖起始打开时的位态中的卡箍臂和支承臂;

图15 以侧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的盖进一步打开时的位态中的卡箍臂和支承臂;

图16以侧视图示出在盖打开时具有完全摆出的挡风板卡箍的卡箍臂和支承臂;

图17以俯视图示出具有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的第一布置的前支承单元的支撑臂;

图18 以俯视图示出支承臂和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的第二布置;

图19 以俯视图示出支承臂和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的第三布置;

图20 以俯视图示出支承臂和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的第四布置;

图21 以俯视图示出支承臂和前滑动件和后滑动件的第五布置;

图22 以横剖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和8的位态中的支承臂及其前滑动件;

图23 以横剖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和8的位态中的具有摆动轴承的支承臂,该摆动轴承将该支承臂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滑座上;

图24 以横剖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和8的位态中的支承臂和支承滑座连同其滑动支承装置;和

图25 以横剖视图示出在根据图2和8的位态中的支承臂连同其后滑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车辆、例如载客车的能打开的车顶1具有能打开的车顶系统的盖2,该盖可从关闭位态抬高到车顶开口3中并且可调节到通风位态(参见图4至6)中并且可从抬高的通风位态以其后边缘4经由沿车辆或车顶纵向方向连接在车顶开口3后方的车顶区段5移位到打开位态中(参见图3)。这种车顶或车顶系统例如是外引导的滑动车顶或扰流车顶。后车顶区段5原则上可以由固定的车顶或也可以由可运动的车顶部分形成。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轴线和方向表示,例如“前”和“后”、“上”和“下”、“外”和“内”、“水平”和“竖直”以及“侧向”、沿横向方向和沿纵向方向涉及三维的x-y-z车辆坐标系。

支承盖2的支承装置构型成使得盖2在车顶开口3两侧分别借助支承装置的布置在其前部区域6下方的前支承单元7沿着布置在车顶侧的侧向的前纵向引导装置8可运动并且借助后支承单元9可摆出到其通风位态中,所述前纵向引导装置例如安装或形成在导轨上,所述后支承单元可支承在侧向的后纵向引导装置10或导轨上并且例如具有后置出杆11。车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于车顶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从而接下来的说明借助布置在车顶开口3的一个纵向侧上的、具有支承单元7和9的支承装置来进行。

用于前支承单元7的前纵向引导装置8和用于后支承单元9的后纵向引导装置10可布置在同一导轨上或由同一导轨形成,或者它们布置或形成在不同的导轨上。

前支承单元7具有支承臂12(参见图2至7和22至25),该支承臂在其前部区段13上借助摆动轴承14与盖2的盖支架15或其他的盖结构连接并且将盖2可摆动地支承在其前边缘16的区域中。盖支架15例如是盖框架或类似物的一部分,所述盖框架布置在盖2的下侧并且承载盖板,例如玻璃板或塑料板。支承臂12在其后部区域17借助形成横向摆动轴线18的摆动轴承19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滑座20上,该摆动轴承例如由支承销或支承轴形成。支承滑座20可移动地支承在前纵向引导装置8上。支承臂12的后部区域17形成摆杆,该摆杆具有沿纵向方向或x方向布置在摆动轴承19前方的前滑动件21和布置在摆动轴承19后方的后滑动件22。纵向引导装置8的上引导滑槽23配属于前滑动件21并且纵向引导装置8的下引导滑槽24配属于后滑动件22。

支承装置具有摆动控制单元25,该摆动控制单元布置在前纵向引导装置8的前端部26上。摆动控制单元25(参见图12)包括前控制滑槽27和后控制滑槽28,前滑动件21在该前控制滑槽上被引导,后滑动件22在该后控制滑槽上被引导(也参见图22和25)。前控制滑槽27在摆动控制单元25的前端部29处以在一下部高度水平上的起始区段30开始并且在其宽度27y1上向后经由上升的中间区段31延伸到在一上部高度水平上尤其平坦地延伸的主区段32上。后控制滑槽28作为前控制滑槽27的主区段32的侧向区段在其上部高度水平上开始,并且经由曲线形下降的、具有宽度28y2的中间区段33向后和向下延伸,并且在下部高度水平上的滑槽端部34中终止。

此外,前控制滑槽27的过渡区段35从主区段32出发并且侧向地在后控制滑槽28旁边在上部高度水平上以宽度35y3进一步向后延伸直至摆动控制单元25的后端部36。后端部36形成与纵向引导装置8的连接部。因此,前控制滑槽27的过渡区段35和后控制滑槽28在主区段32上分别具有前控制滑槽27的宽度27y1的大约一半宽度35y3或28y2

摆动控制单元25在前纵向引导装置8的前端部26上以其相应形成的后端部36布置成使得前控制滑槽27以其过渡区段35在上部高度水平上对齐地耦合于纵向引导装置8的上引导滑槽23的前端部上并且后控制滑槽28以其下降的中间区段33和滑槽端部34在下部高度水平上无过渡部地过渡到纵向引导装置8的下引导滑槽24上。优选地,摆动控制单元25的承载或形成中间区段33的部分靠置在下引导滑槽24的沿纵向方向在前端部26上突出的区段37上。摆动控制单元25借助例如示出的螺钉70或类似物例如固定在车顶框架上或构成车顶框架一部分的导轨或纵向引导装置8上。

摆动控制单元25在其后端部36前方具有前控制滑槽27的连接区段38,该连接区段衔接于过渡区段35并且又加宽到前控制滑槽27的原始宽度27y1上。上引导滑槽23以下引导面邻接于该连接区段38。

前控制滑槽27在摆动控制单元25中具有下侧的滑槽滑动轨道39和上侧的滑槽滑动轨道40,它们彼此对置并且基本上沿竖直方向或z方向在其间无游隙地引导前滑动件21。下滑槽滑动轨道39在摆动控制单元25中在前控制滑槽27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上滑槽滑动轨道40在摆动控制单元25中至少在起始区段30上并且在上升的中间区段31上延伸。上滑槽滑动轨道40的进一步的走向同样可以在摆动控制单元25中形成。在替代的构型中,上滑槽滑动轨道40以中间区段31结束(参见图12)并且它从主区段32起朝向摆动控制单元25的后端部36由上引导滑槽23的引导轨道形成。

支承滑座20例如具有带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型廓支脚66和67的支承型廓(参见图23和24),所述型廓支脚承载摆动轴承19并且将支承臂12容纳在它们之间。支承滑座20一方面在导轨或前纵向引导装置8的自身的纵向延伸的引导轨道上侧向向内地布置在摆动控制单元25旁边并且滑动地被支承并且可沿纵向方向移动。支承滑座20借助至少一个内滑动件68滑动地支承在引导轨道69上(参见图24)并且可以具有外滑动件41,所述外滑动件例如支承在上引导滑槽23中。支承臂12的两个滑动件21和22安装在支承部分42和43上,所述支承部分从支承臂12侧向向外地突出。两个滑动件21和22可以固定地安装在支承部分42和43上。两个滑动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前滑动件21也可以形成为旋转滑动件(参见图22),该旋转滑动件支承在提供旋转支承的支承部分42上。前滑动件21沿横向方向具有这样的宽度:该宽度大致在前控制滑槽27的整个宽度上滑动接触。后滑动件22相对于前滑动件21沿横向方向具有减小的宽度,该宽度匹配于或者相应于后控制滑槽28的宽度。因此,后滑动件22的宽度例如尤其近似为前滑动件21的宽度的一半。

后支承单元9具有驱动滑座44,置出杆11借助滑槽引导组件45可运动地支承在该驱动滑座上。置出杆11另一方面在其后端部借助摆动轴承46铰接在盖2或盖支架15上。驱动滑座44沿着后纵向引导装置10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上并且借助驱动线缆与支承在车顶上的驱动马达连接并且可由该驱动马达调节。后支承单元9例如相应于由DE 10 2013 109097 B3已知的后支承单元构造,该后支承单元通过那里描述的后置出杆或第一控制杆使盖支承、置出和纵向运动。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后支承单元9的结构和功能的详细描述,可以明确地参阅DE 10 2013 109 097 B3。

下面阐述支承装置的工作方式。在盖2闭合时(图2和图8),前支承单元7的支承臂12通过前滑动件21在前控制滑槽27的前下起始区段30中的位态和后滑动件22在后控制滑槽28中的位态在主区段32的上部高度水平上以其前部区段13围绕其在支承滑座20处的横向摆动轴线18下摆。前滑动件21和后滑动件22在它们的控制滑槽27或28中被阻止沿竖直方向运动。因此,支承臂12不能实施摆动运动并且关闭的盖2在其前边缘16上因此被阻止提升或下降运动。

后支承单元9的驱动滑座44布置在前起始位态中,在该起始位态中驱动滑座借助滑槽组件45将后置出杆11保持在其下摆的静止位态中。置出杆11通过摆动轴承46将盖2在其后边缘4上保险以防止提升或下降运动。置出杆11在其前端部具有锁定滑动件47,该锁定滑动件接合在与车顶固定的锁定滑槽48中并且阻止置出杆11纵向移位。

为了在盖的后边缘4处抬高盖并且使其摆出到通风位态(参见图3),后支承单元9的驱动滑座44在后纵向引导装置10上向后运动。在此,滑槽引导组件45使置出杆11在其后端部处向上摆动,从而使盖2在其后边缘4处被抬高。锁定滑动件47在与车顶固定的锁定滑槽48中下降,但仍保留在锁定滑槽48中,从而置出杆11相应于锁定滑槽48的走向和锁定滑动件47的运动路径地不经历纵向移动或仅经历非常小的纵向移动,例如用于使盖2的前边缘16匹配于其摆出运动。因此,盖2原则上保持其纵向位置。

驱动滑座44的进一步向后运动(进入图4的位态中)使置出杆11摆动到其最大摆出位态,在该最大摆出位态中,置出杆11使盖2在其后边缘4处摆出到其通风位态中。锁定滑动件47从锁定滑槽48下摆,由此取消置出杆11在车顶侧的纵向固定。置出杆11的摆出引起盖2向后略微运动,从而前支承单元7上的支承臂12略微向后运动并且两个滑动件21和22同样在前控制滑槽27或后控制滑槽28的起始水平区段中实施小的行程,使得支承臂12还没有摆动。

驱动滑座44的进一步向后移位(到图5的位态中)将盖2通过后置出杆11向后拉。盖2同样将支承臂12向后推。前滑动件21在其前控制滑槽27中向上运动并且后滑动件22在其后控制滑槽28中向下运动(图9的位态),从而支承臂12围绕其在支承滑座20处的摆动轴线18摆动。支承臂12的抬高的前部区段13将盖2在其前边缘16处抬高。在此,后滑动件22在中间区段33上下降,其中,该后滑动件穿过在中间区段33上方并且在过渡区段35旁边形成的开口49。

再次进一步向后运动的驱动滑座44通过置出杆11同样进一步向后推移盖2(到图6的位态中)。由盖2携动的支承臂12的两个滑动件21和22在其控制滑槽27或28中滑动到图10中所示的位态中,在所述位态中,前滑动件21到达其在控制滑槽27的上部高度水平上的上部位态并且后滑动件22到达其在下控制滑槽28的下部高度水平上的位态。因此,支承臂12达到其最大的摆动位态。盖2在其前边缘16处被最大程度地抬高。盖2可以在该用于露出车顶开口3的抬高位态中通过驱动滑座44的进一步移位在后车顶区段5上向后移动(图7和11的位置),其中,滑动件21和22滑动到配属的引导滑槽23或24中。

此外,在车顶1上布置有挡风板装置50(参见图13至16)。挡风板装置50的挡风板卡箍51具有中央的横向延伸的导风型廓52以及侧向的卡箍臂53,所述卡箍臂在其后端部54处例如借助轴承56可摆动地并且可纵向移位地支承在相应的纵向引导装置55上。此外,挡风板装置50还分别具有置出杆57,该置出杆一方面在卡箍臂53的前部区域中借助轴承围绕横向摆动轴线58可摆动地铰接在挡风板卡箍51上,另一方面围绕横向摆动轴线59铰接在与车顶固定的摆动轴承上。拉力弹簧60将卡箍臂53与车顶侧的固定点61连接。固定点61例如是导轨或纵向引导装置55上的开口,拉力弹簧60挂入该开口中。

支承臂12的前部区段13适宜地朝向盖支架15的方向向内弯折并且在摆动轴承14上或其附近具有向下突出的、例如盘状的接合部分62,该接合部分包含弯曲的滑板63。挡风板卡箍51的卡箍臂53在其上侧具有滑动面64,在盖2纵向运动时,接合部分62以其滑板63滑动接合在该滑动面上。卡箍臂53在其前部区域中朝向导风型廓52向下弯曲或弯折,并且滑动面64相应地具有沿纵向方向从导风型廓52出发向后上升的起始区段65。

在盖2关闭时(参见图13),接合部分62以其滑板63靠置在卡箍臂53的前端部处的滑动面64的起始区段65上。摆动轴承14位于导风型廓52上方。接合部分62使挡风板卡箍51克服拉簧60的拉力保持在其下摆到车顶框架上的静止位态中。

在打开盖2时,向后运动的支承臂12在其前部区段13上围绕横向摆动轴线18向上摆出(参见图14)。在此,接合部分62在一轨道曲线上运动,使得卡箍臂53的滑动面64的起始区段65在很大程度上匹配于该轨道曲线,使得接合部分62的起始提升运动不允许卡箍臂53的略微提升运动或者仅允许卡箍臂的略微提升运动。在图14所示的位态中,接合部分62位于从卡箍臂53的滑动面64的起始区段65到基本上平坦延伸的主滑动面的过渡部上并且仅允许挡风板卡箍51略微摆出。

在盖2的进一步的打开运动中,随着盖2向后移位的支承臂12到达其最大的摆出位态(参见图15)。接合部分62在卡箍臂53的滑动表面64上滑动,同时挡风板卡箍51通过由拉力弹簧60张紧的卡箍臂53并且在置出杆75的控制下被抬高。

在盖2的进一步的打开运动中,接合部分62还在摆出的卡箍臂53的滑动面64上滑动,直至该卡箍臂达到其最大的摆出位态并且挡风板卡箍51调节到其功能或工作位态。图16示出挡风板卡箍51的该位态,其中,盖2和支承臂12还继续在打开运动中运动并且接合部分62与摆出的卡箍臂53的滑动面64脱离接触。

在盖2的关闭运动中,所述运动过程沿相反的方向进行。

通过使用支承臂12的接合部分62来操纵卡箍臂53实现了紧凑的布置。因此,不需要用于操纵卡箍臂53的附加控制部分,该附加控制部分否则会布置在盖2上。

图17示出在第一布置中示意性示出的支撑臂12,其具有摇摆式支承装置的前滑动件21和后滑动件22,该第一布置对应于两个滑动件21和22的借助图2至12描述的布置和构型。

图18示出支承臂12的一种修改的配置。两个滑动件21和22通过它们的支承部分42和43分别布置在支承臂12的与图17的实施方式相比对置的侧的内侧。因此,两个滑动件21和22的两个引导滑槽23和24位于支承滑座20的内侧。

图19示出另一种修改的配置的支承臂12。与图17的配置相比,两个滑动件21和22形成为具有彼此交换的宽度,使得前滑动件21形成为比后滑动件22窄。摆动控制单元25利用前控制滑槽27和后控制滑槽28匹配于此。

图20示出另一种修改的配置的支承臂12。与图17的配置相比,后滑动件22在对置的向内指向的一侧布置在支撑臂12上。

图21示出一种相对于图20修改的配置,其中,两个滑动件21和22在支撑臂12的两侧上的位置交换。在图20和21的这两种配置中,带有前控制滑槽27和后控制滑槽28的摆动控制单元25以及两个引导滑槽23和24也匹配于此。

在考虑盖前边缘上所需的盖升程和支承臂12的为此所需的摆动角度以及前控制滑槽27和后控制滑槽28的轨道走向的情况下确定两个滑动件21和22与摆动轴承19的相应距离。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顶

2 盖

3 车顶开口

4 后边缘

5 车顶区段

6 前部区域

7 前支承单元

8 前纵向引导装置

9 后支承单元

10 后纵向引导装置

11 后置出杆

12 支承臂

13 前部区段

14 摆动轴承

15 盖支架

16 前边缘

17 后部区域

18 横向摆动轴线

19 摆动轴承

20 支承滑座

21 前滑动件

22 后滑动件

23 上引导滑槽

24 下引导滑槽

25 摆动控制单元

26 前端部

27 前控制滑槽

27y1 控制滑槽的宽度

28 后控制滑槽

28y2 控制滑槽的宽度

29 前端部

30 起始区段

31 中间区段

32 主区段

33 中间区段

34 滑槽端部

35 过渡区段

35y3 过渡区段的宽度

36 后端部

37 区段

38 连接区段

39 下滑槽滑动轨道

40 上滑槽滑动轨道

41 滑座滑动件

42 支承部分

43 支承部分

44 驱动滑座

45 滑槽引导组件

46 摆动铰链

47 锁定滑动件

48 锁定滑槽

49 开口

50 挡风板装置

51 挡风板卡箍

52 导风型廓

53 卡箍臂

54 后端部

55 纵向引导装置

56 轴承

57 置出杆

58 横向摆动轴线

59 横向摆动轴线

60 拉力弹簧

61 固定点

62 接合部分

63 滑板

64 滑动面

65 起始区段

66 型廓支脚

67 型廓支脚

68 内滑动件

69 引导轨道

70 螺钉

3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