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

文档序号:583370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lv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peline assembly, and valve device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19-11-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阀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该方法制得的阀装置,步骤主要包括将过滤部件压入管件内、该管件经预加工成型出第一管路部,便于限位或卡紧该过滤部件;进一步提供预组装的阀部件,其进出口接口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管路组件的焊接固定,可以得到集成有过滤部件的阀装置,通过将过滤部件置于第一管路部的管路通道,使得管路组件集成有过滤部件,使得所述管路组件与阀部件或其它需要过滤的部件焊接固定后,即可将过滤部件应用在制冷系统。(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pipeline assembl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valve device and the valve devic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which mainly comprises the steps of pressing a filtering part into a pipe fitting, and forming a first pipeline part by preprocessing the pipe fitting, so that the filtering part is convenient to limit or clamp; and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is integrated in the pipeline assembly by placing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in the pipeline channel of the first pipeline part, so that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frigerating system after the pipeline assembly is welded and fixed with the valve component or other components needing filtering.)

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及系统管路,具体涉及一种系统的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的管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系统管路内流通冷媒内如果有超出系统要求的杂质含量等,可能对系统内管路所连接的零部件造成堵塞等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设计提供一种过滤方案,减少杂质堵塞系统零部件的可能,是目前部分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集成过滤结构的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

一种阀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原管件进行预加工,至少成型出第一管路部,制得管件;

提供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成型出卡箍件、网件,将卡箍件、网件组装并限位设置;

将过滤部件压入所述管件,压装之后的所述过滤部件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内壁部限位配合,制得管路组件预备件,并经再次加工得到管路组件;

提供预组装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包括进口部,所述阀部件的进口部与所述管路组件焊接固定;

或者,提供预组装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包括进口部与出口部,提供至少两个管路组件,其中一个管路组件与进口部焊接固定,另一管路组件与所述阀部件的出口部焊接固定。

一种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原管件进行预加工,至少成型出第一管路部,制得管件;

提供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成型出卡箍件、网件,将卡箍件、网件组装并限位设置;

将过滤部件压入所述管件,压装之后的所述过滤部件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内壁部限位配合,制得管路组件预备件,其中第一管路部相对远离第二管路部的另一端部,作为第三管路部,该第三管路部配置成能够与其他管路元件焊接的管口部。

一种阀装置,所述阀装置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制得,所述阀装置至少包括阀部件、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部、与第一管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管路部以及过滤部件,过滤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管路通道内,所述管路组件还成型有第三管路部,该第三管路部的管壁部与所述阀部件的进口部和/或出口部焊接固定;

所述过滤部件包括主体定位部以及网件,所述主体定位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内壁部限位配合,所述网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管路通道内。

本方案提供以上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管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装置,通过所述主体定位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内壁部抵接配合,从而将过滤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管路通道,通过过滤部件直接置于对应系统管路内,便于集成过滤结构,使得所述管路组件与阀部件或其它需要过滤的部件焊接固定后,即可将过滤部件应用在制冷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阀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是阀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管路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管路组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管路组件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是过滤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过滤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管路组件的管件加工过程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经扩口处理或缩径处理后形成的第一管路部、第二管路部;

图9是图6所示过滤部件压装到上述管件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有过滤部件的管路组件以及包括该管路组件的阀装置,相对于单独设置过滤器的方式,由于本方案管路组件以及包括该管路组件的阀装置集成有过滤功能,结构相对简单,另外管路组件与阀部件或其它需要过滤的部件焊接固定后,即可将过滤部件装入所应用的制冷系统。

请参考图1-6所示,阀装置100包括管路组件1、阀部件,管路组件1包括第一管路部11、第二管路部12以及过滤部件2,具体地第二管路部12能够与阀装置之前的系统管路一体连接或焊接固定,过滤部件2位于第一管路部 11的管路通道内,管路组件1具有与第二管路部12相对的管壁部,该管壁部与阀部件的进口部和/或出口部焊接固定;过滤部件2包括主体定位部21以及网件22,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的内壁部限位配合,具体地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或者间隙配合结合限位结构,能够实现过滤部件2与第一管路部11限位配合;网件22包括固定部221、过滤部222,该网件过滤部222具有多个网孔2220,该网孔2220连通网件两侧的管路通道,网件22的固定部221与主体定位部21限位设置,防止网件因冷媒冲击而脱离。

采用将过滤部件2卡紧而固定设置在第一管路部11内,或过滤部件2通过限位结构限位设置于第一管路部11内,那么管路组件1通过焊接固定到需要过滤的阀类,如上述阀部件或其它部件时,即可将过滤部件同时安装到制冷系统,减少了过滤部件2与管件焊接部位,工序相对简化,焊接可能带来的腐蚀也相对减少;可以充分利用管路的长度布置安装过滤部件2,为系统管路配置过滤器的必要性得到缓解。本方案管路组件1可以作为阀装置的进口部101 之前管路,通过直接将过滤部件2限位在第一管路部内11,对进入阀装置的冷媒流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媒清洁度更高,减少杂质堵塞阀装置的较小阀口的可能,冷媒经过阀装置的阀口时更易通过;从另一角度来讲,冷媒流动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泡,过滤部件的网孔将减少冷媒流体中大部分气泡,尤其是大于过滤部件的网孔孔径的气泡,通过将气泡打散,通过阀口时冷媒因气泡减少,因气泡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将更小;或者,如图2所示,管路组件1’作为阀装置出口部102之后的管路,当阀装置是节流阀时,本方案所提供的过滤结构,对流经节流阀口之后的冷媒,减少噪音的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管路组件1作为阀装置进口部101之前的管路、管路组件1’作为出口部102之后的管路,具体地,进口部可以是进口管或进流接口的接口部形成,出口部可以是出口管或出流接口的接口部形成,如此进行两次上述的过滤降噪,具体地通过阀口前主要进行过滤,从阀口流出后尤其是节流阀口之后的冷媒被减少噪音,从而有助提升制冷系统冷媒流动方面的性能。

如图3、4所示实施方式,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与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过盈配合,且主体定位部21的至少部分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至少部分内壁部相抵接,防止过滤部件2在管路件轴向位移以及径向晃动;或者如图 5所示实施方式,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与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间隙配合,此时允许两者之间部分接触,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具有第一凸部111、第二凸部113,沿第一管路部11的延伸方向,第一凸部111位于主体定位部21 外壁部的第一位置,第二凸部113位于主体定位部21外壁部的第二位置,该主体定位部21的部分外壁部限位于第一凸部111与第二凸部113之间,主体定位部21的至少部分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至少部分内壁部相接触且限位设置,减少过滤部件2在管路件内过度地轴向位移,允许轻微窜动。

如图5所示一实施手段,可以先提供原管件,该原管径的管径接近其他系统管路的管径,在第一管路部的管壁部进行打点或压槽,限位过滤部件2在第一管路部11内轴向位移,或者过滤部件2直接压入并与管件内壁形成过盈配合(未图示),更为简单。也可以如图3、图4所示又一实施手段,也可以对较小管径的原管件进行扩口处理实现,形成管内径较大的第一管路部11,从而将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大于第二管路部12的内径,这样可以不限制过滤部件2 外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相对增加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也能将过滤部件2 装入该第一管路部11,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或间隙配合,均可以实现过滤部件与第一管路部的限位配合。再一实施手段,对较大管径的原管件进行缩径处理,形成管内径较小的第二管路部,这样可以用管径接近原管径的过滤部件2,也能将过滤部件2装入该第一管路部 11,而第二管路部12与其他系统管路的管径较为接近,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等于第二管路部12的内径,第一管路部的内径等于第三管路部的内径,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或间隙配合,可以实现过滤部件2与第一管路部11的限位配合,此处需要说明“等于”包括接近或等于允许的工差等情况。

请参考图3-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管路组件1还包括第一过渡段13,该第一过渡段13一体连接第一管路部11与第二管路部12,网件22不延伸入第二管路部12,也就是说过滤部件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长度,充分利用管路的长度布置安装过滤部件,同时可减少冷媒冲击作用下过滤部件2轴向窜动,减缓网件22碰到管路组件的内壁作用力,从而减少对网件的机械碰撞可能带来的变形以及损坏。

管路组件1还包括第三管路部14、第二过渡段15,第二过渡段15一体连接第一管路部11与第三管路部14,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大于第三管路部14 的内径,该第三管路部14作为上述与第二管路部相对的管壁部,上述主体定位部2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或间隙配合;该第三管路部14与阀部件的进口部和/或出口部焊接固定,从而将集成有过滤部件的管路组件接入制冷系统;第一管路部1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管路部12的第一端部一体连接,第一管路部11的第二端部与第三管路部12的第一端部一体连接,该管路组件的管件部分通过原管件一体加工制成,结构较为简单。

再结合参考图6、图7所示,过滤部222包括过滤底壁2221,该过滤底壁的外侧朝向第二管路部12,该过滤底壁的内侧朝向第三管路部13,该过滤底壁222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管路部11的直径,该过滤底壁主要位于管路通道的中心,使得过滤底壁迎着冲向网件的冷媒,冷媒主要从过滤底壁穿过,进行过滤同时也不过多增加流体阻力。进一步过滤部222还包括过滤侧壁2222,该过滤侧壁2222与过滤底壁2221一体成形,过滤侧壁2222自网件的固定部 221朝向第一管路部11的第一端部延伸,主体定位部221与第一管路部11的第二端部抵接配合,第三管路部14的第二端部142与阀部件的进口部和/或出口部焊接固定,该网件包括筒状过滤结构,且过滤侧壁基本顺着流体方向,过滤同时可以减少管路组件内流通冷媒对网件的冲击,降低网件形变的几率。

过滤部件2的主体定位部21包括位于固定部221一侧的第一侧壁211、位于该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侧壁212,固定部221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侧壁 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间隙210,第一侧壁211和/或第二侧壁212与固定部221相抵接,通过第一、第二侧壁中至少一个卡持在网件固定部221,采用非焊接的方式也能够对网件的固定部221形成限位,防止网件22与主体定位部21脱开。

上述间隙210形成于第一侧壁211的径向外侧与第二侧壁212的径向内侧之间,第一侧壁211的内周侧形成的通道200与第三管路部14的管路通道连通,第二侧壁212的外壁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第一侧壁211 挡在固定部221内周侧,防止网件22向内翻起翘边,减少对冷媒流体的干扰,第二壁部212挡在网部外周,防止网件22向外翻起翘边,便于第二壁部212 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紧配,通过第二壁部212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抵接配合,该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将过滤部件2卡持限位在管路组件的管体内,结构相对简单,可以不再为制冷系统的阀件或换热器或压缩机等配置单独的过滤器。

本实施方式中网件22至少包括金属网,具体可以通过金属网或有孔金属布制成,制成网兜状,更具体制作网件的金属网可以为不锈钢网等,金属网布具有一定的丝径和网孔,同一金属网布上可以具有相同丝径或网孔孔径,也可以有不同的丝径尺寸、不同的网孔尺寸,本方案可选丝径、网孔的尺寸具体可在70-250目范围内,比如80-190目或者75-200目之间,既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又可防止网孔过小而加大冷媒经过网件过滤部的阻力,介质中的杂质在流经网件的过滤部222时会被网件过滤甚至是吸附,能够减少过滤部之后的流体所含杂质。

请参考图3-9所示,本方案还提供阀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原管件进行预加工,至少成型出第一管路部,制得管件10;进一步具体地如图8所示,对原管件进行预加工,其中从原管件的一端进行扩口处理或缩径处理,部分原管件形变制成第一管路部11或第二管路部12,第一管路部的内径大于第二管路部的内径,较大管内径的第一管路部11为所述过滤部件2 装入提供开口;如果是对原管件做扩口处理,经扩口处理的部分形成第一管路部、未进行扩口的部分形成第二管路部12。如果是对原管件做缩径处理,经缩径处理的部分形成第二管路部12、未进行缩径的部分形成第一管路部11,第二管路部的内径小于第一管路件的内径,制得管件10;或者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5所示,采用原管件不进行扩口或缩径处理;

提供过滤部件2,该过滤部件成型出卡箍件、网件,将卡箍件、网件组装并限位设置;具体地如图6、7所示提供过滤部件2,该过滤部件的外径大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

将过滤部件2压入管件10,压装之后的过滤部件2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部限位配合,具体地可以过盈配合两者相抵接或者间隙配合再进行限位,制得管路组件预备件,经再次加工得到管路组件1;

提供预组装的阀部件1,该阀部件包括进口部101,阀部件的进口部101 与管路组件1焊接固定;或者,提供预组装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包括进口部101 与出口部102,提供至少两个管路组件,其中一个管路组件1与进口部101焊接固定,另一管路组件1’与阀部件的出口部102焊接固定。

有关上述步骤,对原管件进行预加工之前,将金属管进行下料加工形成原管件,具体地对原管件进行扩口处理过程,从原管件的一端伸入扩口工装,比如成型扩口模具、坯料放入成型模具,灌注一定压力的液体或气体方式,进行扩口处理,原管件在预加工成形第一管路部的同时,形成第一过渡段13;扩口所成形的第一管路部11的内径大于第二管路部12的内径,此处对管路部1的截面形状作以说明,管路部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环形,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如矩形等,本实施例以横截面为环形为例,第一管路部11的直径小于等于主体定位部21的直径。

上述制得过滤部件2的方法包括:

提供金属坯料,经压制成型方式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出出第一壁部211、第二壁部212以及连接部213,连接部一体连接第一壁部211与第二壁部212,具体通过整型使得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210,该间隙便于金属网插入;

提供金属网,经整理或压制成型方式对该金属网进行预加工,一部分形成固定部221,将固定部装入所述间隙210内,金属网的又一部分形成出过滤部 222,该过滤部222露在所述第一、第二壁部之外;

折弯第一壁部211的末端部分,形成限位在固定部221外侧的收口段214,得到卡箍件20。进一步制得所述过滤部件2的方法包括:提供环饼状的金属坯料,压制成型方式包括冲压压制方式、液压压制方式或气压压制方式的至少一种,对该金属坯料进行成型处理;

经上述方法制得的卡箍件20,收口段214可以导向过滤部件2压入管件 10,而第一壁部211的外壁部与第一管路部11的内壁卡紧,而形成抵接配合;另外,卡箍件20所提供的主体定位部21,第一、第二壁部大致形成夹壁结构,尤其是第一壁部略长出第二壁部而形成的收口段214,径向向内扣持网件的固定部221,防止网件与主体定位部21脱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收口段214的末端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固定部221的外径,且收口段214的末端部与网件外壁抵接,固定部221无法通过收口段214脱出,网件22因此被固定或限位设置于主体定位部。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限位设置是指网件22不能与主体定位部21脱离的前提下,允许网件相对于主体定位部21有轻微的窜动,相对于主体定位部完全夹紧网件的结构,能够减少网件受到冷媒等流体冲击时的拉扯力,降低网件受外力作用而破损的可能。

有关上述步骤,过滤部件2压入管件10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气缸等压装夹具,将过滤部件2压入管件10的过程中,收口段214能够导引该过滤部件压入管件10,直到过滤部件2距离第一过渡段13保持设定间距时不再继续压入。

具体地,将过滤部件2压入管件10的压装步骤中,将组装好的过滤部件 2压装入第一管路部11,具体方法是将管件10设置于定位工装上,且保证第一管路部11方向朝上,将过滤部件2的主体定位部21朝下压装入所述第一管路部11,过滤部件2限位设置于第一管路部11;过滤部件2被压装入第一管路部11时,要保证所述过滤部件2的网件22接近第一过渡段13设置,充分利用第一管路部的空间安装该过滤部件。在压装过程中,第一管路部的壁厚可能会因为过滤部件2的挤入而胀大变薄,需要保证扩口处理后第一管路部的壁厚在合适的范围内,此处合适的范围是指在完成过滤部件2与第一管路部内壁的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后,第一管路部的内壁不会出现胀裂现象。

进一步地,将管路组件预备件,经再次加工得到管路组件1的方法包括;

对管路组件预备件靠近卡箍件20压装后位置A,进行缩口处理,形成相对于第一管路部径向收缩的第三管路部14,经缩口处理后,管路组件1还形成有第二过渡段15,该第二过渡段15位于卡箍件20一侧,能够限制该卡箍件20沿管内壁发生位移或晃动,该第三管路部14与第二管路部12分别于第一管路部11的两端。具体地,在第一管路部11远离第二管路部12的一端通过旋压缩口等方式进行缩口处理,旋压过程中对管壁强度的影响较小,成型缩口模具、打口方式缩小管径;第二过渡段15与主体定位部21靠近设置或接触设置,总体来看,过滤部件2因此被固定或限位设置于第一过渡段13和第二过渡段15之间,使得过滤部件充分利用第一管路部的空间,另外,第二过渡段15的内壁能够在径向和轴向上为主体定位部21提供限位,防止过滤部件2 朝向第三管路部窜动。

进一步地,阀装置10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图3在第三管路部14的内壁向外打点或成型出压槽、或者如图4、图5所示自第三管路部的外壁向内打点或成型出压槽,成型出第一定位部141;当然可以以上述方式将第一定位部成型在对接焊接的进口部101和/或出口部102,以下以进口部101为例进行说明;

从结构来看,第一定位部141靠近第二过渡段15的一端,便于管路组件 10与阀类等需要过滤部件的管路对接时定位,有利于之后焊接前的预先限位,也方便从第三管路部的管口套入焊环或放置焊料,直到焊环等接近第一定位部所在位置。当管路组件10进行焊接的进口部的外径小于第三管路部14的内径,则第一定位部141设计为朝内打点或压槽等方式加工出凸起,打点的数量大于等于1,比如打点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凸点对称分布更有利于对接两个管部分的插接对准;当进口部的外径小于第三管路部14的内径,则进口部能够沿第三管路部14的轴向至少部分插入第三管路部14,并与第一定位部141抵接,方便焊接时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相应的技术方案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冻干设备的冷阱液态氟利昂回收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