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文档序号:918813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Subway tunnel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tform ) 是由 吴天泽 于 2020-11-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横撑。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乘客能从地铁的车门处直接移动至疏散平台上,装置内部的钢管抽离之后,移动平台能够竖向升降并形成台阶,整体装置底部的可折叠台阶装置也可在有需求时形成台阶,以降低在隧道底部向应急疏散平台转移的难度,且抽出的两根钢管能作为简易担架,实现对受伤乘客的及时转移救治,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Emergent evacuation platform in subway tunnel includes fixed platform, and the stull is all installed at the both ends of fixed platform bottom. The invention has the positive effects that: according to the subway tunnel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tform, passengers can directly move to the evacuation platform from the door of a subway, after the steel pipes in the platform are drawn out, the mobile platform can vertically lift and form steps, the foldable step devices at the bottom of the integral device can also form the steps when in need, so that the difficulty in transferr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tunnel to the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tform is reduced, the two drawn steel pipes can be used as simple stretchers, the injured passengers can be transferred and treated in time, and the personnel evacuation efficienc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应急疏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

背景技术

地铁是城市建设拓宽空间高速发展的标志,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能否对地铁内人员进行快速疏散就显得非常重要,应急疏散平台是在地铁区间隧道内设置的用于疏散乘客的专用通道,目前的应急疏散平台基本与车站站台的高度一致,发生事故时乘客可以从车门位置直接转移到疏散平台上,若地铁发生追尾、脱轨等较为严重的事故导致内部的乘客受伤,在两侧车门发生电气故障无法打开的情况下,乘客就需要从救生门下至隧道底部,然后再爬至疏散平台,此时疏散平台由于具有一定的高度,对于老弱病残的乘客来说具有很大难度,同时也无法对受伤严重的乘客进行及时转移,盲目地对受伤乘客进行人工搬运转移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不仅受伤乘客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还严重降低了人员疏散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该平台既能够与车门保持同等高度,又能按需将内部的钢管抽出切换为阶梯状,便于隧道底部的乘客及时爬上疏散平台,且抽出的两根钢管能作为简易担架,实现对受伤乘客的及时转移救治,以提高事故中人员疏散的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横撑,每个横撑的一端均设有斜撑,横撑的另一端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角钢,角钢位于固定平台的底部,斜撑和固定平台之间还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杆,在固定平台上的一侧位置设有能竖向升降的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与角钢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两端位于角钢上且能沿角钢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移动平台的长度小于钢管的长度,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连接有折叠布,对应于移动平台的位置,在两端的斜撑和立杆之间安装有限位板,移动平台的两端设有T型滑块,限位板的两端安装有与T型滑块相配合的T型滑轨,所述T型滑轨竖向设置且位于角钢的底部,当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从角钢上抽离后,移动平台能沿T型滑轨降至限位板上,每根角钢上还安装有两组钢管限位装置,每组钢管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在角钢底部的限位套,限位套内配合安装有竖移滑块,竖移滑块上安装限位杆,限位杆能穿出限位套和角钢,竖移滑块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始终有推动限位杆伸入角钢内的趋势,在角钢的前端均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扇,其中第一钢管位于门扇和其中一个限位杆之间,第二钢管位于另一个限位杆和横撑之间,所述斜撑之间安装有可折叠台阶装置,可折叠台阶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斜撑内侧开设有与第一连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和第二连杆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安装第一平板,第二连杆上固定安装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通过第一转轴相铰接,第一转轴位于斜撑之间,在第一滑槽的上侧位置处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能将第一连杆定位在第一滑槽内,对应于第二平板的位置,在斜撑上还安装有凸起,凸起与第二平板相接触,使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定位装置解除对第一连杆的限定后,第二连杆能降至第二滑槽的最底部,第一连杆在第一滑槽内移动至最底部,此时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在斜撑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联通的定位横槽,定位横槽位于第一滑槽的底部,第一连杆能伸入定位横槽内。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斜撑上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第二转轴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板,在限位板内设有触动块,触动块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始终有使触动块伸出限位板的趋势,所述触动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未被压缩时,限位挡板位于第一连杆的底部且能限制第一连杆在第一滑槽内的移动,在移动平台降至限位板上后,触动块下移压缩第二弹簧,带动限位挡板和连接板发生转动,限位挡板转动至第一连杆上部时,第一连杆能在第一滑槽自由下落。所述固定平台的底部开设有T型安装槽,T型安装槽沿固定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横撑上安装有与T型安装槽相配合的T型压块。所述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的顶部均设有防滑凸纹。在第一钢管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把手。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设有半球弧面。所述T型滑轨的顶部开设有喇叭口,喇叭口位于角钢的底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包括有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其中固定平台与地铁车门同高,乘客能从地铁的车门处直接移动至疏散平台上,装置内部的钢管抽离之后,移动平台能够竖向升降并形成台阶,整体装置底部的可折叠台阶装置也可在有需求时形成台阶,以降低在隧道底部向应急疏散平台转移的难度,且抽出的两根钢管能作为简易担架,实现对受伤乘客的及时转移救治,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中A-A向视图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3中B-B向视图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5中I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图3中C-C向剖视图的放大视图;

图8是可折叠台阶装置形成台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形成三级台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在隧道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转变为三级台阶时在隧道内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与地铁车门同高,在发生故障时方便乘客从车门位置直接转移到疏散平台上,固定平台1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横撑2,横撑2用于支撑其上的固定平台1,每个横撑2的一端均设有斜撑3,斜撑3用于固定在隧道的周壁上,横撑2的另一端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角钢4,角钢4位于固定平台1的底部,且与横撑2同向设置,起到共同支撑固定平台1的作用。斜撑3和固定平台1之间还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杆5,立杆5的顶部可以与角钢4固定连接,其中立杆5、斜撑3和横撑2及角钢4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一步确保了固定平台1的平稳性。

在固定平台1上的一侧位置设有能竖向升降的移动平台6,其中移动平台6能够完全配合位于固定平台1上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竖向下移与固定平台1之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台阶,以便于使隧道底部的乘客攀爬上疏散平台。如图4所示,移动平台6与角钢4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的两端位于角钢4上且能沿角钢4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移动平台6的长度小于钢管的长度,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之间连接有折叠布9,所述第一钢管7、第二钢管8和折叠布9可以构成简易担架,以便于在事故中对伤员进行初步转移。对应于移动平台6的位置,在两端的斜撑3和立杆5之间安装有限位板10,移动平台6的两端设有T型滑块11,限位板10的两端安装有与T型滑块11相配合的T型滑轨12,所述T型滑轨12竖向设置且位于角钢4的底部,当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后,移动平台6能沿T型滑轨12降至限位板10上。其中位于角钢4之上的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起到了对移动平台6的支撑作用,使移动平台6与固定平台1相齐平,当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在角钢4上抽离后,由于移动平台6的长度小于两端角钢4之间的空间距离,失去钢管支撑的移动平台6便会由于重力作用下降,T型滑块11进入到T型滑轨12内,移动平台6降至限位板10上,与固定平台1之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台阶。

为了在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对移动平台6起到支撑作用时,保证移动平台6的稳定性,避免因其上乘客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移动平台6偏转,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需要分别固定在移动平台6的两侧位置,如图5所示,每根角钢4上还安装有两组钢管限位装置,在角钢4的前端均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扇17,门扇17与角钢4之间可安装用于锁紧定位的插销,以便于对门扇17进行启闭操作,所述门扇17打开时能将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门扇17关闭时则将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限制在角钢4上。其中第一钢管7固定在门扇17和一组钢管限位装置之间,第二钢管8则固定在另一组钢管限位装置和横撑2之间,角钢4上的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不会随意移动,移动平台6便能平稳地位于固定平台1内。

为了在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同时,又便于将钢管从角钢4上抽离,如图6所示,每组钢管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在角钢4底部的限位套13,限位套13内配合安装有竖移滑块14,竖移滑块14上安装限位杆15,限位杆15能穿出限位套13和角钢4并起到限制钢管自由移动的作用,竖移滑块1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始终有推动限位杆15伸入角钢4内的趋势。在向外抽离第一钢管7时,折叠布9会带动第二钢管8一同向外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钢管8会依次推动两根限位杆15克服第一弹簧16的弹力下移,从而使第二钢管8顺利从角钢4上抽离。

所述斜撑3之间安装有可折叠台阶装置,平常状态下如图1和图7所示,可折叠台阶装置位于斜撑3之间的空间位置处,并不会占用隧道内部的空间,当需要降低疏散平台的攀登难度时,如图8和图9所示,可折叠台阶装置又能抽出作为整体装置的最底层台阶。其中可折叠台阶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在斜撑3内侧开设有与第一连杆18相配合的第一滑槽20以及和第二连杆19相配合的第二滑槽36,所述第一连杆18上固定安装第一平板21,第二连杆19上固定安装第二平板22,第一平板21和第二平板22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3相铰接,第一转轴23位于斜撑3之间。在第一滑槽20的上侧位置处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能将第一连杆18定位在第一滑槽20内,对应于第二平板22的位置,在斜撑3上还安装有凸起24,凸起24与第二平板22相接触,使第一平板21与第二平板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定位装置解除对第一连杆18的限定后,第二连杆19能降至第二滑槽36的最底部,第一连杆18在第一滑槽20内移动至最底部,此时第一平板21与第二平板2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在斜撑3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滑槽20相联通的定位横槽25,定位横槽25位于第一滑槽20的底部,第一连杆18能伸入定位横槽25内。

在如图7所示的平常状态下,由于定位装置将第一连杆18定位,在倾斜向下的滑槽内,在重力作用下第二连杆19也同样在第二滑槽36内定位,整个可折叠台阶装置沿斜撑3的长度方向布置,不会额外占用其余的空间,且由于凸起24的设置,第一平板21与第二平板22之间存在有一定角度。当定位装解除对第一连杆18的定位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连杆18在第一滑槽20内下移,第二连杆19在第二滑槽36内下移,直至第二连杆19降至第二滑槽36最底部,此时第二连杆19停止下移,但第二平板22由于惯性则能继续以第二连杆19为中心在图7所示的方向上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一连杆18降至第一滑槽20的最底部,第二平板22不再转动,如图8所示,此时第一平板21与第二平板2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形成整体装置的最底层台阶,在第一连杆18降至第一滑槽20的最底部后会进入定位横槽25内,乘客在攀登台阶时,第一平板21会受到垂直向下的作用力,分解到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上,第一连杆18会有向定位横槽25内部移动的趋势,第二连杆19则会有继续下移的趋势,而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都已无法继续移动,则图8中所示的可折叠台阶装置便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台阶。

如图9所示,从角钢4上将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抽离之后,移动平台6降至限位板10上形成中间的台阶,斜撑3之间的可折叠台阶装置则能形成整体装置的最底层台阶,这样便使原本具有一定高度的固定平台1转变为有高度差的三级台阶,从而便于乘客从隧道底部转移至疏散平台,大幅提高了事故当中人员疏散的效率。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无论是正常使用状态还是具有高度差的阶梯状态,在隧道内均不会对列车的正常行进产生影响。本装置可在隧道内沿隧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每间隔20米设置一个本发明所述的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在地铁隧道应急疏散平台之间则可以采用普通疏散平台。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斜撑3上的第二转轴26,第二转轴26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27,第二转轴26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板28,在限位板10内设有触动块29,触动块29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30,第二弹簧30始终有使触动块29伸出限位板10的趋势。所述触动块29与连接板28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0未被压缩时,如图10所示,限位挡板27位于第一连杆18的底部且能限制第一连杆18在第一滑槽20内的移动,即对第一连杆18进行定位,防止可折叠台阶装置沿斜撑3下移形成最底部台阶。上述定位装置是在移动平台6降至限位板10上形成中间台阶后启动,使可折叠台阶装置下移并形成图8所示的状态,即中间位置台阶的构成与最底层台阶的构成形成联动,只要将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在角钢4上抽离,移动平台6降至限位板10上构成中间位置台阶之后,可折叠台阶装置随之也沿滑槽下移形成整体装置的最底层台阶。在移动平台6降至限位板10上后,触动块29下移压缩第二弹簧30,并带动连接板28在图10所示的方向上以第二转轴26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限位挡板27同步发生顺时针转动,在限位挡板27转动至第一连杆18上部后解除对第一连杆18的定位,在重力作用下第一连杆18在第一滑槽20自由下落,如图8和图9所示,最终形成便于乘客攀爬的三级台阶构造。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固定平台1可拆卸地安装在横撑2上,所述固定平台1的底部开设有T型安装槽31,T型安装槽31沿固定平台1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横撑2上安装有与T型安装槽31相配合的T型压块32,所述T型压块32能将固定平台1压紧固定在横撑2上。为了避免乘客在疏散平台上发生打滑现象,在所述固定平台1和移动平台6的顶部均设有防滑凸纹33。

为了在打开门扇17时,便于将第一钢管7和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在第一钢管7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把手34,在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的过程中,由于钢管限位装置的设置,第二钢管8需要在移动过程中挤压限位杆15克服第一弹簧16的弹力,使限位杆15下移,为了便于第二钢管8在横移过程中对限位杆15施加分力使限位杆15下移,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杆15的顶部设有半球弧面35,当第二钢管8在横移过程中与半球弧面35接触时,第二钢管8在受到横向拉力的前提下会挤压限位杆15使其下移,从而将第二钢管8从角钢4上抽离,其中半球弧面35的设置同样便于操作人员将第二钢管8从外部推至角钢4内部的设定位置。

为了保证失去钢管支撑的移动平台6在下降过程中,T型滑块11能够准确落入T型滑轨12内,所述T型滑轨12的顶部开设有喇叭口,喇叭口的宽度大于T型滑块11的宽度,所述喇叭口位于位于角钢4的底部,移动平台6下落过程中,T型滑块11首先落入喇叭口内,再由喇叭口的导向作用进入到T型滑轨12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跨座式单轨同步换梁型道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