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文档序号:920669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Double-faced jacquard knitting device ) 是由 俞涛 王亚明 于 2020-12-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针对现有的双面针织机体积和重量大,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搬运和移动,且针织机在进行下料时布料会呈现不规则放置,不仅降低了对布料的收集量,同时还会影响布料的生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和机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针织机本体,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底部设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传动连接。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便于装置进行移动与固定支撑,同时在移动时还能够进行缓冲,且在布料下料时能够进行抖动折叠,便于人们使用。(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knit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to a double-sided jacquard knitting device, which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double-sided knitting machine is large in volume and weight and inconvenient to carry and move by operators, and when the knitting machine carries out blanking, cloth can be placed irregularly, so that the collection amount of the cloth is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cloth is influenced. The cloth feeding device is simple to operate, convenient to use,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moving and fixed supporting of the device, capable of buffering during moving, capable of shaking and folding during cloth feeding, and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use.)

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机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

现有的双面针织机体积和重量大,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搬运和移动,且针织机在进行下料时布料会呈现不规则放置,不仅降低了对布料的收集量,同时还会影响布料的生产,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双面针织机体积和重量大,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搬运和移动,且针织机在进行下料时布料会呈现不规则放置,不仅降低了对布料的收集量,同时还会影响布料的生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包括箱体和机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针织机本体,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底部设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座,定位座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贯穿固定箱并与固定箱滑动连接,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第一转杆与对应的两个支撑杆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固定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座,固定座与转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两个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对应的转轮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与对应的第二转杆相配合,四个第二转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蜗轮,支撑杆上螺纹套设有蜗杆,蜗轮与对应的蜗杆相互啮合,且蜗杆与固定箱转动连接,转动的第一转杆能够通过蜗轮与蜗杆的相互啮合带动蜗杆进行转动,并通过蜗杆与支撑杆的螺纹连接带动支撑杆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杆,定位杆与固定箱滑动连接,且固定箱与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定位杆与固定箱的滑动连接能够对底板进行定位,且缓冲弹簧能够通过底板对箱体进行支撑与缓冲。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板,定位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与定位板相配合,复位弹簧能够通过活动板对定位板进行缓冲与复位。

优选的,所述转座的顶部贯穿固定箱并固定安装有齿轮,固定箱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齿条上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与固定箱转动连接,且螺杆的一端贯穿固定箱并固定安装有转盘,转动的螺杆能够通过与齿条的螺纹连接带动齿条进行移动,进而通过齿条与齿轮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座进行角度变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定位箱,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均位于定位箱内,转动的第一转轴能够通过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滑杆,滑杆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对应的顶杆固定连接,且连接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顶簧,顶簧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与连接块的滑动连接能够对顶杆进行定位,并通过顶簧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上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凸轮,凸轮与对应的顶杆相配合,转动的凸轮通过与顶杆的相互配合带动顶杆来回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由于设置了蜗杆与蜗杆的相互啮合,且蜗杆与对应支撑杆的螺纹连接,使得转动的第一转杆能够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对装置进行固定支撑;

(2)由于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相互啮合,使得转动的第一转轴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对应的两个转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3)由于四个第二转杆的传动连接,且凸轮与顶杆的相互配合,同时顶簧对连接块的作用,使得转动的第二转杆能够带动顶杆来回移动,进而使得顶杆对下落的布料进行抖动,使得布料形成折叠放置。

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便于装置进行移动与固定支撑,同时在移动时还能够进行缓冲,且在布料下料时能够进行抖动折叠,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的C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机架;3、底板;4、定位杆;5、固定箱;6、第一电机;7、第一转杆;8、定位座;9、支撑杆;10、蜗杆;11、蜗轮;12、定位板;13、活动板;14、复位弹簧;15、垫板;16、缓冲弹簧;17、固定座;18、转座;19、转轮;20、第二电机;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23、第一锥形齿轮;24、第二锥形齿轮;25、定位箱;26、齿轮;27、齿条;28、螺杆;29、转盘;30、固定板;31、第二转杆;32、凸轮;33、顶杆;34、移动槽;35、滑杆;36、连接块;37、顶簧;38、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5,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包括箱体1和机架2,箱体1的内部设有针织机本体,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3,底板3的底部设有固定箱5,固定箱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固定箱5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杆7,两个第一转杆7传动连接,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杆7固定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座8,定位座8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底端贯穿固定箱5并与固定箱5滑动连接,且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垫板15,第一转杆7与对应的两个支撑杆9传动连接,固定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17,固定箱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座18,固定座17与转座18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轮19,固定箱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21,两个固定座17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与对应的转轮19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传动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0,固定板3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1,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38,第三电机38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二转杆31固定连接,固定板30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顶杆33,顶杆33与对应的第二转杆31相配合,四个第二转杆31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杆7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蜗轮11,支撑杆9上螺纹套设有蜗杆10,蜗轮11与对应的蜗杆10相互啮合,且蜗杆10与固定箱5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杆4,定位杆4与固定箱5滑动连接,且固定箱5与底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16。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2,定位座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与定位板1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转座18的顶部贯穿固定箱5并固定安装有齿轮26,固定箱5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27,齿轮26与齿条27相互啮合,齿条27上螺纹连接有螺杆28,螺杆28与固定箱5转动连接,且螺杆28的一端贯穿固定箱5并固定安装有转盘29。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3,第二转轴22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4,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相互啮合,且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定位箱25,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均位于定位箱25内。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34,移动槽3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滑杆35,滑杆35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36,连接块36与对应的顶杆33固定连接,且连接块3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顶簧37,顶簧37的一端与移动槽34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杆31上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凸轮32,凸轮32与对应的顶杆33相配合。

实施例二

参照图1-5,一种双面提花式针织装置,包括箱体1和机架2,箱体1的内部设有针织机本体,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底板3,底板3的底部设有固定箱5,固定箱5的一侧通过螺栓有第一电机6,固定箱5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杆7,两个第一转杆7通过链轮与链条传动连接,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杆7固定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座8,定位座8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底端贯穿固定箱5并与固定箱5滑动连接,且支撑杆9的底端焊接有垫板15,第一转杆7与对应的两个支撑杆9传动连接,固定箱5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17,固定箱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座18,固定座17与转座18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轮19,固定箱5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转轴21,两个固定座17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与对应的转轮19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传动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内壁上焊接有固定板30,固定板3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1,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电机38,第三电机38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二转杆31固定连接,固定板30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顶杆33,顶杆33与对应的第二转杆31相配合,四个第二转杆31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杆7上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蜗轮11,支撑杆9上螺纹套设有蜗杆10,蜗轮11与对应的蜗杆10相互啮合,且蜗杆10与固定箱5转动连接,转动的第一转杆7能够通过蜗轮11与蜗杆10的相互啮合带动蜗杆10进行转动,并通过蜗杆10与支撑杆9的螺纹连接带动支撑杆9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底板3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杆4,定位杆4与固定箱5滑动连接,且固定箱5与底板3之间焊接有多个缓冲弹簧16,定位杆4与固定箱5的滑动连接能够对底板3进行定位,且缓冲弹簧16能够通过底板3对箱体1进行支撑与缓冲。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上焊接有定位板12,定位座8的底部焊接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底端焊接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与定位板12相配合,复位弹簧14能够通过活动板13对定位板12进行缓冲与复位。

本实施例中,转座18的顶部贯穿固定箱5并焊接有齿轮26,固定箱5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27,齿轮26与齿条27相互啮合,齿条27上螺纹连接有螺杆28,螺杆28与固定箱5转动连接,且螺杆28的一端贯穿固定箱5并焊接有转盘29,转动的螺杆28能够通过与齿条27的螺纹连接带动齿条27进行移动,进而通过齿条27与齿轮26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座18进行角度变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的底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3,第二转轴22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4,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相互啮合,且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定位箱25,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均位于定位箱25内,转动的第一转轴21能够通过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转轴22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34,移动槽34的内壁上焊接有滑杆35,滑杆35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36,连接块36与对应的顶杆33固定连接,且连接块36的一侧焊接有顶簧37,顶簧37的一端与移动槽34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35与连接块36的滑动连接能够对顶杆33进行定位,并通过顶簧37进行复位。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杆31上的底端焊接有凸轮32,凸轮32与对应的顶杆33相配合,转动的凸轮32通过与顶杆33的相互配合带动顶杆33来回移动。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移动装置时,启动第二电机20开关,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21转动,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锥形齿轮23与第二锥形齿轮24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转轴22进行转动,转动的转轴22带动对应的转轮19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转轮19驱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需要进行转向时,转动转盘29,转盘29通过螺杆28与齿条27的相互啮合带动齿条27进行移动,移动的齿条27通过与齿轮26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座18进行角度变动,进而带动对应的两个转轮19进行转向,当需要对装置进行固定时,启动第一电机6开关,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杆7进行转动,转动的第一转杆7通过蜗轮11与蜗杆10的相互啮合带动蜗杆10进行转动,转动的蜗杆10通过与支撑杆9的螺纹连接带动支撑杆9进行移动,移动的支撑杆9带动垫板15与地面接触,并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与定位,当针织机本体在进行织布时,启动第三电机38,第三电机38的输出轴带动通过传动连接带动四个第二转杆31同时转动,转动的第二转杆31通过凸轮32与顶杆33的相互配合,带动顶杆33进行移动,并通过顶簧37的作用对顶杆33进行支撑与复位,进而使得顶杆33来回移动,从而使得顶杆33对下落的布料进行来回抖动,从而使得布料能够折叠的堆放在箱体1底部,便于人们使用。本申请中的所有结构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材质和长度的选择,附图均为示意结构图,具体实际尺寸可以做出适当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菌抗静电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