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

文档序号:920855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 (Be applied to suspension type single track system&#39;s switch structure ) 是由 代文旭 曾鉴 邓茂涛 何磊 于 2020-12-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包括道岔梁和设置在道岔梁内上方的导向部,导向部包括固定导向部与活动导向部,活动导向部在道岔梁内通过旋转和/或平移实现与道岔的不同走行通道的匹配;道岔梁两走行通道交汇的过渡段,过渡段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和两走行通道匹配的活动导向部;任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通行的走行通道内的活动导向部与通行的走行通道两端的固定导向部衔接;导向部包括至少一个与动车导向轮接触的导向面;相比于道岔梁的整体结构替换而言,本申请的效率提高,减小整个换道过程周期,让通道变换效率与列车通过形成良好的匹配过程。(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turnout structure applied to a suspended monorai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turnout beam and a guide part arranged above the turnout beam, wherein the guide part comprises a fixed guide part and a movable guide part, and the movable guide part is matched with different traveling channels of the turnout in the turnout beam through rotation and/or translation; the turnout beam comprises a transition section, a transition section and a guide section, where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is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walking channels of the turnout beam, and at least two movable guide part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two walking channels are arranged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under the passing state of any one walking channel, a movable guide part in the passing walking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fixed guide parts at two ends of the passing walking channel; the guide par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guide surface which is contacted with the guide wheel of the bullet train; compare in the overall structure replacement of switch roof beam, the efficiency of this application improves, reduces whole lane change process cycle, lets passagewa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rain pass through the good matching process that forms.)

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挂式单轨铁路是轨道交通的一种,不同于传统铁路中两条并行的轨道,其只有一条单一的轨道。具体的,悬挂式单轨为带形梁体,列车悬挂于梁体的下方行驶;上述的该列车可称之为悬挂单轨列车,用于运载乘客或货物。为了完成列车在行驶中的转线、折返运行,以及场内调车等作业,在单轨线路上根据使用需求设置道岔进行转辙。道岔按照既定的转辙形式和转辙时间,完成要求的动作后形成与另一段轨道梁对接的过渡线。列车驶过过渡线,由过渡线引导列车转辙换向并驶入该段轨道梁内,并继续正常运行,从而实现换线的目的。

现有的道岔结构中,在过渡线位置进行道岔转换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对道岔梁的整体替换从而实现不同走行通道的状态调整,这样整体替换的情况可能造成整个过程动作反应时间较长,进一步还容易造成移动车辆断电时间较长的情况,导致在转辙过程中造成较长周期的动作,不利于列车通过中的快速换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岔换向不便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包括道岔梁和设置在道岔梁内上方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固定导向部与活动导向部,所述活动导向部在道岔梁内通过旋转和/或平移实现与道岔的不同走行通道的匹配;

道岔梁两走行通道交汇的过渡段,过渡段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和两走行通道匹配的活动导向部;

任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通行的走行通道内的活动导向部与通行的走行通道两端的固定导向部衔接;

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个与动车导向轮接触的导向面。

可选的,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面。

可选的,活动导向部的移动距离S1;道岔梁的宽度S2;在同一竖向截面处,S1不大于1/2的S2。

可选的,活动导向部的导向面长L1;两走行通道交汇的过渡段长L2;L1不大于L2。

可选的,所述活动导向部包括至少第一活动导向部和第二活动导向部;在任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活动导向部与通行的走行通道的固定导向部连通,第二活动导向部则位于道岔梁内;或者第二活动导向部与通行的走行通道的固定导向部连通,第一活动导向部则位于道岔梁内。

可选的,固定导向部包括第一固定导向部、第二固定导向部和第三固定导向部;活动导向部包括第一活动导向部和第二活动导向部;

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活动导向部连通第一固定导向部与第二固定导向部;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活动导向部连通第一固定导向部与第三固定导向部。

可选的,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活动导向部位于第一固定导向部和第三固定导向部的连线与道岔梁的外侧之间;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活动导向部位于第一固定导向部和第二固定导向部的连线与道岔梁的外侧之间。

可选的,包括供电轨,所述供电轨包括固定供电轨和活动供电轨;活动导向部固定连接活动供电轨,活动供电轨位于活动导向部的两侧,固定供电轨位于固定导向部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供电轨为下部受流。

可选的,所述供电轨在任意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供电轨受流面连续。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活动导向部平移变换位置或沿走行方向为轴旋转变换位置,从而与固定导向部衔接促使对应匹配的走行通道通行,道岔梁中的任一走行通道连通从而实现整个列车在过渡线位置的转向变道,而采用活动导向部的位置变换方式来实现道岔梁的换线,相比于道岔梁的整体结构替换而言,本申请的效率提高,减小整个换道过程周期,让通道变换效率与列车通过形成良好的匹配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竖向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动车的道岔结构的竖向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供电轨的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供电轨的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的另一种仰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S1、L1、S2、L2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和活动供电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竖向截面图;

图14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动车的道岔结构的竖向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供电轨的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供电轨的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的道岔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道岔梁1、固定导向部2、第一固定导向部21、第二固定导向部22、第三固定导向部23、活动导向部3、第一活动导向部31、第二活动导向部32、供电轨4、固定供电轨41、活动供电轨42、前受电靴5、后受电靴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机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机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10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悬挂式单轨系统的道岔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道岔梁1和设置在道岔梁1内上方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固定导向部2与活动导向部3,所述活动导向部3在道岔梁1内通过平移或旋转实现与道岔的不同走行通道的匹配;采用平移方式进行切换时,活动导向部3的结构参见图1、图2、图5、图6、图7、图9、图10,而采用旋转方式进行切换时,活动导向部3的结构参见图8、图11、图12;道岔梁1是两走行通道交汇的过渡段,过渡段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和两走行通道匹配的活动导向部3;任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通行的走行通道内的活动导向部3与通行的走行通道两端的固定导向部2衔接;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面。在列车运行到过渡线位置并需要进行道岔转换时,通过对活动导向部3整体进行旋转和/或平移,从而实现列车直行或转弯的运行路径切换,而整个切换过程仅通过移动装置对活动导向部3的位置进行水平移动切换或沿走行方向为轴旋转切换,旋转切换的方式下还可平移调整;本申请整个线路切换过程仅对活动导向部3作用,不同于对道岔梁整体作用,本申请切换过程效率较高,且整体道岔结构能够更节约空间,缩小轨道梁的宽度,让整个轨道梁更加小型化。

另外,若列车的前后受电靴的长度M大于道岔梁1断电部分(可以是活动导向部3的长度,也可以是活动导向部3和活动供电轨42的共同长度)的长度N,即M>N;列车的前受电靴5、后受电靴6之间的距离大于道岔梁可断电部分,即是让前受电靴5、后受电靴6的位置在列车通过时可保持与供电轨4之间不断电接触;当然,也可通过其他供电方式对列车进行供电,例如在道岔梁1的梁体两侧设置供电轨4,或者在动车内部设置电池,经过道岔梁1时,使用电池供电;上述这些方式均可以促使列车在经过道岔梁1时不断电,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

详细的,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活动导向部3是两侧连接的导向板组成,具有至少两个导向面,供动车的两个导向轮夹紧通过。所述活动导向部3包括至少第一活动导向部31和第二活动导向部32,通过第一活动导向部31、第二活动导向部32与固定导向部2衔接,实现对应匹配的走行通道的通行,从而列车在过渡线位置进行道岔切换。本申请所述的道岔梁1可以是采用一个走行通道是直线方向走行通道,另一个走行通道是曲线方向走行通道的道岔梁结构,或者是采用两个走行通道均是曲线方向走行通道的Y型道岔梁结构;例如在图1-图2中,固定导向部2包括第一固定导向部21、第二固定导向部22和第三固定导向部23;第一走行通道是例如直线方向走行通道,第二走行通道是例如曲线方向走行通道,当直线方向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活动导向部31衔接第一固定导向部21和第二固定导向部22,并且第二活动导向部32位于第一固定导向部21与第三固定导向部23的连线与道岔梁1的外侧之间;当曲线方向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活动导向部32衔接第一固定导向部21和第三固定导向部23,并且第一活动导向部31位于第一固定导向部21与第二固定导向部22的连线与道岔梁1的外侧之间。

另外,请参考图3-图4,道岔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常规道岔梁,或者本申请图中所示的H型梁;图4中,列车可以是悬挂式单轨列车,且道岔梁1设置有供电轨4,列车设置有与供电轨4匹配的受流靴。

另外,请参考图5、图6所示,本申请道岔结构在道岔梁处的供电方式可采用前述的多种方式之一,若采用供电轨4且道岔梁处不断电的方式,则可以在道岔结构中设有供电轨4,而供电轨4为下部受流,并且供电轨4在任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供电轨受流面连续;供电轨4包括固定供电轨41和活动供电轨42,其中,活动供电轨42固定连接于活动导向部3,活动供电轨42位于活动导向部3的两侧,而固定供电轨41位于固定导向部2两侧,使得活动供电轨42能够在活动导向部3进行位置变换的过程中同步位置变换,并且活动供电轨42保持与固定供电轨41之间持续通电,使得道岔换道的过程中能够让整个供电轨4持续对列车进行供电,从而避免列车走行过程中的断电情况。

同时,设置固定供电轨41的上表面低于固定导向部2的下表面,而活动供电轨42的上表面低于活动导向部3的下表面,或者设置固定供电轨41的下表面高于固定导向部2的上表面,且活动供电轨42的下表面高于活动导向部3的上表面;从而使得固定供电轨41、活动供电轨42相对于固定导向部2、活动导向部3来说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层面上,让活动导向部3位置变换与活动供电轨42进行同步位置变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涉交叉的情况,保证在道岔换道后,活动供电轨42与固定供电轨41衔接,而活动导向部3与固定导向部2衔接,形成相互不干涉的空间结构,从而充分适应轨道梁空间,使得轨道梁也逐渐小型化。

另外,请参考图7-8,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的仰视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的另一种仰视示意图;图7是平移替换方式的活动导向部,图8是以走行方向为轴旋转替换方式的活动导向部,其旋转示意参考图示;采用第一种平移实施方式进行变换时,采用如图7所示结构,而采用转动变换时,采用如图8所示结构。

另外,请参考图9所示,活动导向部3的移动距离是S1,导向面长是L1;道岔梁的宽度是S2;两走行通道交汇的过渡段长是L2;在同一竖向截面处,S1不大于1/2的S2;L1不大于L2。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促使所得道岔结构换线替换更为灵活、便捷。

另外,请参考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道岔结构的活动导向部和活动供电轨的示意图;图10作为示意,活动供电轨与活动导向部的连接可参考前述描述方式。

如图11、图12、图15、图16所示,为采用图8所示的活动导向部3转动替换方式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分别为转动切换形成直线走行通道、曲线走行通道的状态;而图13、图14为采用第二种方式的活动导向部3的梁结构示意图及安装应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主要对活动导向部3进行平移或旋转以切换直线走行通道连通或者曲线走行通道连通,均是通过整体结构快速切换的方式进行实现,以减小整个换道过程周期,让通道变换效率与列车通过形成良好的匹配过程。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轨道搬运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