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6439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Wire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sted wire ) 是由 榎本纯也 白井浩昭 物延孝幸 藤泽直树 高井绚子 冈田守弘 于 2019-02-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的情况下,即使不用较大的力拉伸电线也能够良好地捻合电线,且在捻合后使电线落向下方而能够进行回收。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第一夹具(11)、第二夹具(12),它们分别把持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另一端部;电动机(13),其使第一夹具(11)绕旋转中心线(CL)旋转;以及电线支撑部件(31),其构成为在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之间且能够在旋转中心线(CL)下方的位置即电线支撑位置、与从旋转中心线(CL)的下方偏移的位置即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且当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对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进行支撑。(The invention aims to enable wires to be twisted well even if relatively long wires are twisted, and enable the wires to fall downwards and be recovered after twisting without stretching the wires with large force. The wire twisting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 (11) and a second clamp (12) which respectively hold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a first electric wire (51) and a second electric wire (52); a motor (13) that rotates the first chuck (11) about a rotation Center Line (CL); and an electric wire support member (31) which is configured to be movable between an electric wire support position, which is a position below the rotation Center Line (CL), and a retracted position, which is a position offset from below the rotation Center Line (CL), between the first jig (11) and the second jig (12), and which is configured to support the first electric wire (51) and the second electric wire (52) when the electric wire support member is located at the electric wire support position.)

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多根电线捻合的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公知有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其具备分别把持多根电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一对夹具(Clamp),并使至少一方的夹具旋转来捻合多根电线。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其具备分别把持两根电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前旋转夹具及后旋转夹具,并使前旋转夹具及后旋转夹具彼此反向旋转来捻合这两根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如果电线较长则自重较大。较长的电线在被两夹具把持时容易向下方挠曲。另外,挠曲部分从夹具的旋转中心线偏移,因此当为了进行捻合而使夹具旋转时,容易在挠曲部分产生离心力。因此,当电线的挠曲量较大时,会导致在使夹具旋转时电线大幅地振动,产生捻合间距出现偏差等不能良好地进行捻合的问题。

因此,为了使电线不易挠曲而考虑利用两夹具以强于以往的力拉伸电线。但是,当强力地进行拉伸时,会对电线施加较大的张力,容易对电线造成损伤。另外,当电线的张力较大时,具有导致电线两端部的捻合剩余长度变长的倾向。因此,对于通过强力地拉伸电线来减小挠曲量的方式而言存在限制。

本案发明人考虑了在电线的下方设置支撑电线的支撑部件的方式。由此,能够减小电线的挠曲量。但是,在电线的下方设置有回收托盘的电线绞合装置中,如果在电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部件,则在捻合电线之后,无法通过解除夹具的把持而使绞合电线下落到回收托盘中进行回收。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捻合电线,并在捻合后使电线落向下方进行回收。

(二)技术方案

这里公开的电线绞合装置具备:第一夹具,其把持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的一端部;第二夹具,其把持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端部;旋转致动器,其使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的至少一方绕从所述第一夹具朝向所述第二夹具延伸的旋转中心线旋转;以及电线支撑部件。所述电线支撑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且能够在所述旋转中心线下方的位置即电线支撑位置、与从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下方偏移的位置即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且当位于所述电线支撑位置时对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进行支撑。

根据上述电线绞合装置,通过使电线支撑部件移动到电线支撑位置,从而能够利用电线支撑部件对被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把持的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进行支撑。因此,能够减小两电线的挠曲量。因此,能够抑制在各电线上产生的张力,能够抑制各电线的损伤。另外,能够使电线两端部的捻合剩余长度缩短。而且,能够在捻合时减小两电线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捻合间距的偏差,能够使两电线良好地捻合。

另外,根据上述电线绞合装置,通过在捻合两电线之后,使电线支撑部件从电线支撑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从而使电线支撑部件从捻合的两电线(以下称为绞合电线)下方的位置退避。因此,当将两夹具的把持解除时,绞合电线会不受电线支撑部件妨碍地落向下方。因此,仅通过解除两夹具的把持就能够容易地回收绞合电线。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电线绞合装置,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捻合电线,并在捻合后使电线落向下方进行回收。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绞合装置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在所述电线支撑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电线支撑部件。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电线支撑部件。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支撑部件配置于将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的区域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

在没有电线支撑部件的情况下,被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把持的电线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中间位置上挠曲量最大。根据上述方式,电线支撑部件配置于两夹具间的中央区域,因此对两电线的挠曲量较大的中央部分进行支撑。因此,能够减小各电线的挠曲量。因此,能够使两电线良好地捻合。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绞合装置具备移动致动器,该移动致动器连结于所述电线支撑部件,使所述电线支撑部件在所述电线支撑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自动地进行电线支撑部件从电线支撑位置向退避位置的移动、以及从退避位置向电线支撑位置的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支撑部件具有:支撑部,其当位于所述电线支撑位置时,位于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下方;以及止振部,其当位于所述电线支撑位置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而言位于与所述旋转中心线交叉的水平方向的一方及另一方,且比所述支撑部更靠上方。

在电线的捻合过程中,有时电线会从旋转中心线沿横向振动。但是,根据上述方式,可利用止振部来抑制电线的横向振动。因此,能够使电线更加良好地捻合。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支撑部件具有支撑棒部,该支撑棒部具有当位于所述电线支撑位置时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所述旋转中心线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从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根据上述方式,可利用上述凹部来抑制电线的横向振动。因此,能够使电线良好地捻合。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使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的至少一方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根据电线的长度来调整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间隔。因此,能够使各种长度的电线捻合。另外,在电线支撑部件位于电线支撑位置的情况下,当使夹具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移动时,电线支撑部件有可能会成为障碍。但是,电线支撑部件能够向退避位置移动。通过使电线支撑部件移动到退避位置,从而能够不受电线支撑部件妨碍地使夹具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移动。另外,根据第一夹具或者第二夹具的位置,当电线支撑部件从退避位置向电线支撑位置移动时,有可能与第一夹具或者第二夹具发生碰触。但是,根据上述方式,在有这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将电线支撑部件保持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避免电线支撑部件与第一夹具或者第二夹具发生碰撞。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电线支撑部件沿着与所述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在多处对被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把持的两电线进行支撑。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各电线的挠曲量,能够使两电线更加良好地捻合。

这里公开的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利用所述电线绞合装置来制造绞合电线,该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利用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分别把持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并且使所述电线支撑部件向所述电线支撑位置移动;绞合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的至少一方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捻合;以及回收工序,通过使所述电线支撑部件向退避位置移动,并解除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的把持,从而使捻合的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下落并进行回收。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捻合电线,并在捻合后使电线落向下方进行回收。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利用所述第一夹具及所述第二夹具对所述各电线施加使得所述各电线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差为所述各电线的直径的10~50倍的张力。

根据上述方式,被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把持时的各电线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差为各电线的直径的10倍以上,各电线的张力比较小。因此,能够充分抑制各电线的损伤。另外,能够使两电线的两端部的捻合剩余长度缩短。另一方面,各电线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差为各电线的直径的50倍以下,挠曲量不会过大。因此,能够抑制捻合时的各电线的振动,能够使两电线良好地捻合。

(三)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捻合电线,并在捻合后使电线落向下方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2的(a)及(b)是从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观察的电线支撑装置的图,其中,图2的(a)表示电线支撑部件位于电线支撑位置的状态;图2的(b)表示电线支撑部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

图3是电线绞合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电线绞合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绞合工序时的电线绞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解除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的把持时的电线绞合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回收绞合电线时的电线绞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没有电线支撑部件时的电线的挠曲的图。

图10是从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支撑装置的图。

图11的(a)及(b)是从沿着旋转中心线的方向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支撑装置的图,其中,图11的(a)表示电线支撑部件位于电线支撑位置的状态;图11的(b)表示电线支撑部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

图12是说明从两侧夹持电线进行支撑的方法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第一夹具11,其把持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夹具12,其把持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另一端部。另外,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作为使第一夹具11旋转的旋转致动器的电动机13。电动机13构成为使第一夹具11绕旋转中心线CL旋转。旋转中心线CL是从第一夹具11朝向第二夹具12延伸的虚拟的直线,在此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

第一夹具11及电动机13支撑于第一保持器(Holder)21,第二夹具12支撑于第二保持器22。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地延伸的轨道(Rail)14。第一保持器21及第二保持器22支撑于轨道14。另外,第一保持器21及第二保持器22的至少一方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由此,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的至少一方能够在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上移动,能够调整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的间隔。这里,第一保持器21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第二保持器22不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因此,使得第一夹具11能够在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夹具12不会在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上移动。但是,也可以是,第二保持器22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第一保持器21不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另外,也可以是,第一保持器21及第二保持器22双方可滑动地卡合于轨道14。

虽然省略图示,在第一保持器21的内部配置有使第一保持器21沿着轨道14移动的致动器(Actuator)。致动器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电动机。

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支撑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电线支撑装置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电线支撑装置30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此外,轨道14及各电线支撑装置30支撑于未图示的架台。

如图2的(a)所示,电线支撑装置30具备:第一支柱41,其支撑于上述架台;第二支柱42,其从第一支柱41向横向延伸;电线支撑部件31;旋转轴32,其旋转自如地支撑电线支撑部件31;以及气压缸33,其使电线支撑部件31旋转。旋转轴32配置于旋转中心线CL的侧方(图2的(a)的左侧)。

电线支撑部件31关于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配置于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之间(参照图1)。如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电线支撑部件31构成为能够在旋转中心线CL下方的位置即电线支撑位置、与从旋转中心线CL的下方偏移的位置即退避位置之间旋转。这里,图2的(a)所示的位置是电线支撑位置,图2的(b)所示的位置是退避位置。此外,旋转中心线CL下方的位置是比旋转中心线CL低的位置,并且是穿过旋转中心线CL的铅垂线A3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支撑部件31由L型的支撑棒构成。电线支撑部件31具有:支撑棒部31a,其当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笔直地延伸;根棒部31b,其相对于支撑棒部31a垂直;以及连结部31c,其设置于根棒部31b。此外,“交叉的方向”包括:垂直地交叉的方向、和倾斜地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棒部31a在俯视视角下与旋转中心线CL垂直地交叉。

如图2的(a)所示,在第二支柱42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支架(Bracket)35。旋转轴32将电线支撑部件31的连结部31c可旋转地连结于支架35。

在第一支柱41的下端部设置有支架36,在该支架36上可旋转地连结有气压缸33的根部33a。气压缸33的前端部33b可旋转地连结于电线支撑部件31的连结部31c。如图2的(a)所示,当气压缸33的杆(Rod)33R伸长时,则电线支撑部件31如箭头A1所示那样向电线支撑位置移动。如图2的(b)所示,当气压缸33的杆33R收缩时,则电线支撑部件31如箭头A2所示那样向退避位置移动。

各电线支撑装置30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将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之间的区域三等分时,在第一夹具11侧的区域B1、中央的区域B2、以及第二夹具12侧的区域B3分别配置有电线支撑装置30的电线支撑部件31。

如图4所示,在轨道14下方配置有回收绞合电线50的回收托盘45。回收托盘45配置于旋转中心线CL的下方,并且比电线支撑部件31的电线支撑位置更靠下方。

以上是电线绞合装置1的结构。接着,对使用电线绞合装置1制造绞合电线5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绞合电线5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进行准备工序S1。在准备工序S1中,利用第一夹具11把持两电线51、52的一端部,利用第二夹具12把持两电线51、52的另一端部。另外,驱动气压缸33,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到电线支撑位置。其结果是,成为两电线51、52被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把持,并且被电线支撑部件31支撑的状态(参照图1、图2的(a)、图3、以及图4)。

在电线绞合装置1中,能够根据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长度来调整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的间隔。另外,通过调整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的间隔(以下称为夹具间隔),从而能够调整两电线51、52的张力。例如,通过增大夹具间隔,从而能够强力地拉伸电线51、52,增大张力。反之,通过减小夹具间隔,从而能够减小张力。但是,如果张力小,则电线51、52的挠曲量变大。另一方面,如果张力大,则容易对电线51、52造成损伤,另外,在捻合时容易在电线51、52的两端部产生捻合剩余。因此优选对夹具间隔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避免对电线51、52造成损伤、不易产生两端部的捻合剩余、施加不会使挠曲量过大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电线51、52的最高位置H1与最低位置H2的差ΔH(参照图4)为各电线51、52的直径的10~50倍的方式来调整夹具间隔(此外,在图4中以大于实际的夸张方式图示了电线51、52的直径)。由此,能够对各电线51、52施加适当的张力。但是,适当的张力会因电线51、52的长度、外径、材料等而不同。上述仅为适当的张力的一例,向电线51、52施加的张力不限于特定值。

接着,进行绞合工序S2。如图6所示,在绞合工序S2中,驱动电动机13,使第一夹具11绕旋转中心线CL旋转。由此,使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捻合而成为绞合电线50。另外,在捻合两电线51、52时,两电线51、52有可能从旋转中心线CL振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两电线51、52的下方配置有电线支撑部件31,因此可抑制电线51、52向下方的振动。因此,能够使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能够抑制绞合电线50的捻合间距的偏差。能够获得高品质的绞合电线50。

当电动机13停止时,绞合工序S2结束。在绞合工序S2结束后,进行回收绞合电线50的回收工序S3。在回收工序S3中,驱动气压缸33,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到退避位置(参照图2的(b))。由此,电线支撑部件31退避到从穿过绞合电线50的铅垂线上偏移的位置。而且,如图7所示,打开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解除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的把持。于是,如图8所示,绞合电线50因自重而下落,并回收于回收托盘45(参照图4)。此时,电线支撑部件31位于退避位置,因此不会妨碍绞合电线50的回收。

此外,虽然在图7及图8中示出了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为纵向的状态(一对把持片沿横向排列的状态),但是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也可以在为横向的状态(一对把持片沿纵向排列的状态;参照图6)下解除把持。在回收工序S3时对于两夹具11、12的状态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通过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到电线支撑位置,从而能够利用电线支撑部件31对被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把持的电线51、52进行支撑。因此,即使不通过两夹具11、12强力地拉伸电线51、52,也能够降低电线51、52的挠曲量。因此,即使电线51、52比较长,也能够抑制在各电线51、52上产生的张力,能够抑制各电线51、52的损伤。另外,能够使电线51、52的两端部的捻合剩余长度缩短。而且,由于能够在捻合时减小两电线51、52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捻合间距(Pitch)的偏差,能够使两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通过在捻合两电线51、52之后,使电线支撑部件31从电线支撑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从而使电线支撑部件31从绞合电线50下方的位置退避。之后,当两夹具11、12的把持解除时,绞合电线50会不受电线支撑部件31妨碍地落向下方。因此,仅通过解除两夹具11、12的把持就能够容易地回收绞合电线50。此外,有时在捻合两电线51、52之后进行绞合电线50的间距测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也可获得能够不受电线支撑部件31妨碍地进行间距测量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即使在捻合比较长的电线51、5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并能够在捻合后使绞合电线50落向下方进行回收。

电线支撑部件31只要能够在电线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即可,其移动方式及移动轨迹没有任何限定。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撑装置30构成为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撑电线支撑部件31的旋转轴32,电线支撑部件31通过进行旋转而在电线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如图2的(a)及(b)所示,由于构成为电线支撑部件31进行旋转,因此电线支撑部件31的移动轨迹比较小。因此,可使用于进行移动的空间较小,能够紧凑地构成电线支撑部件31。旋转轴32位于电线51、52的侧方,能够利用紧凑的机构支撑电线51、52的中央部。

如图9所示,在没有电线支撑部件31的情况下,被两夹具11、12把持的电线51、52会大幅度挠曲,在长度方向的中央挠曲量最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如图4所示,在将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之间的区域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B2配置有电线支撑部件31。由于能够支撑两电线51、52的中央部分,因此能够减小各电线51、52的挠曲量。因此,即使不通过两夹具11、12以较大的力拉伸电线51、52,也能够使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

另外,电线支撑装置30可以不具备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的移动致动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气压缸33),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进行电线支撑部件31在电线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备作为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的移动致动器的气压缸33,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电线支撑部件31从电线支撑位置向退避位置的移动、以及从退避位置向电线支撑位置的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支撑部件31具有支撑棒部31a,该支撑棒部31a当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笔直地延伸(参照图2的(a))。支撑棒部31a具有简易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廉价且简易的结构获得前述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回收托盘45,该回收托盘45比电线支撑部件31的电线支撑位置更靠下方配置(参照图4)。在使电线51、52捻合之后,解除两夹具11、12的把持,绞合电线50因自重而下落,从而能够容易地回收于回收托盘45。

但是,绞合电线50的回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旋转中心线CL的下方配置有传送带,在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部配置有回收托盘。在该情况下,当两夹具11、12的把持解除时,则绞合电线50下落到传送带上,并利用传送带进行输送,之后回收于回收托盘。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中,第一夹具11构成为能够在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根据电线51、52的长度对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的间隔(夹具间隔)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使各种长度的电线51、52捻合。例如,在使图3所示的电线51、52的2/3长度的电线捻合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夹具11向第二夹具12侧移动,从而能够将夹具间隔调整为2/3。因此,即使在将作为捻合对象的电线变更为2/3长度的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将张力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利用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把持这些电线。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将夹具间隔调整为2/3的情况下,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与第一夹具11关于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如果在各电线支撑部件31位于退避位置时使第一夹具11移动,之后使各电线支撑部件31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电线支撑位置,则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会与第一夹具11发生碰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保持于退避位置,并且使其他的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到电线支撑位置即可。由此,能够避免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与第一夹具11发生碰撞,并且能够利用其他的电线支撑部件31支撑电线51、52。

此外,在调整夹具间隔时,当电线支撑部件31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也能够使第一夹具11在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上移动。在该情况下,位于电线支撑位置的、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会妨碍第一夹具11的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预先移动到退避位置即可。由此,能够避免与第一夹具11发生碰撞,能够防止电线支撑部件31在第一夹具11移动时成为障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绞合装置1,电线支撑部件31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电线支撑部件3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因此,能够在三处支撑被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把持的电线51、52。因此,能够充分地降低各电线51、52的挠曲量,能够使两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

在准备工序S1中,对于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向电线51、52施加的张力的值没有任何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使得各电线51、52的最高位置H1与最低位置H2的差ΔH为各电线51、52的直径的10~50倍的张力。由于张力不会过大,因此能够充分抑制各电线51、52的损伤,并且能够使绞合电线50两端部的捻合剩余长度缩短。另外,由于张力不会过小,因此能够防止电线51、52的挠曲量变大,能够使电线51、52良好地捻合。能够抑制绞合电线50的捻合间距的偏差,能够获得高品质的绞合电线5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也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撑棒部31a可以具有:支撑部31s,其当电线支撑部件31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位于旋转中心线CL的下方;以及止振部37,其相对于支撑部31s而言位于与旋转中心线CL垂直的水平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及另一方,且比支撑部31s更靠上方。止振部37例如可以由向上方突出的凸部构成。这样,如果电线支撑部件31具有止振部37,则能够在使电线51、52捻合时利用止振部37防止电线51、52的横向振动。因此,能够使电线51、52更加良好地捻合。

如图11的(a)及(b)所示,电线支撑部件31的支撑棒部31a可以具有凹部31d,该凹部31d当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从沿着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观察时向下方凹陷。在该实施方式中,凹部31d的底部成为支撑部,凹部31d的两侧部构成止振部。凹部31d的一个侧部31f以越靠向上方越远离旋转中心线CL的方式延伸。另一个侧部31g呈铅垂线状延伸。但是,侧部31f、31g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侧部31f、31g双方以越靠向上方越远离旋转中心线CL的方式延伸,或者呈铅垂线状延伸。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1的(a)及(b)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棒部31a具有凹部31d,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防止在使电线51、52捻合时电线51、52沿横向振动。

另外,当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把持电线51、52时,两电线51、52相互向侧方分离(参照图1)。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棒部31a的侧部31f从铅垂线倾斜,凹部31d的横向宽度越靠向下方越小。因此,当使电线支撑部件31从退避位置向电线支撑位置移动时,能够利用凹部31d使两电线51、52靠向旋转中心线CL的附近。由此,能够使两电线51、52更加良好地捻合。

但是,上述的电线支撑部件31仅为例示,电线支撑部件31的形状、尺寸没有特别限定。电线支撑部件3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电线支撑部件31,但是电线支撑部件3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在该情况下,电线支撑部件31优选配置于将第一夹具11与第二夹具12之间的区域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B2。但是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将电线支撑部件31配置于其他的区域B1、B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线支撑装置30也可以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移动。例如,可以设置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的轨道,并使电线支撑装置30可滑动地卡合于该轨道。另外,电线支撑装置30也可以构成为关于与旋转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能够在多个位置进行装卸。

在设置多个电线支撑部件31的情况下,关于旋转中心线CL的方向,可以使第一夹具11与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和第二夹具12与第二夹具12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相等,也可以不同。另外,相邻的两个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可以和第一夹具11与第一夹具11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或者第二夹具12与第二夹具12侧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相等,也可以不同。在设置三个以上的电线支撑部件31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电线支撑部件31的间隔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支撑电线(对电线进行支撑)”意味着电线不会向下方移动。“支撑电线(对电线进行支撑)”不限于从下方支撑电线的情况,也包含例如从两侧夹持电线而防止其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那样,利用电线支撑部件31的凹部31d从两侧夹持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从而防止其向下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电线51、52与凹部31d之间产生间隙S。

电线支撑部件31在位于电线支撑位置时对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进行支撑,但是在使两电线51、52捻合的过程中两电线51、52的一方或者双方有时会从电线支撑部件31暂时地分离。这里所说的“支撑”不限于两电线51、52始终与电线支撑部件31接触并被支撑的情况,也包含如上述那样在捻合过程中暂时地分离的情况。

利用电线绞合装置1捻合的电线的根数不限于两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的结构没有任何限定。第一夹具11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一并把持,也可以具有将第一电线51的一端部和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单独把持的两个把持部。同样地,第二夹具12可以将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另一端部一并把持,也可以具有将第一电线5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电线52的另一端部单独把持的两个把持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进行绞合工序时,第一夹具11绕旋转中心线CL旋转,第二夹具12不旋转。但是,也可以是,第二夹具12构成为能够绕旋转中心线CL旋转,电线绞合装置1具备使第二夹具12旋转的旋转致动器(例如电动机)。第一夹具11及第二夹具12可以构成为在进行绞合工序时彼此反向旋转,也可以构成为仅第二夹具12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线支撑部件31构成为能够绕水平线旋转,但是旋转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电线支撑部件3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绕铅垂线旋转,并沿水平方向旋转移动。另外,电线支撑部件31的移动方式不限于旋转。电线支撑部件31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移动。电线支撑部件31可以构成为,通过在俯视视角下沿着与旋转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伸缩,从而在电线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另外,电线支撑部件3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平行移动而在电线支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使电线支撑部件31移动的移动致动器不限于气压缸33。移动致动器也可以是液压缸、螺线管(Solenoid)、电动机等其他种类的致动器。

使第一夹具11或者第二夹具12旋转的旋转致动器不限于电动机13。

本发明的电线绞合装置及绞合电线制造方法对于较长的电线(例如4~5m的电线等)效果特别显著,但是电线的长度并无特别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线绞合装置;11-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电动机(旋转致动器);30-电线支撑装置;31-电线支撑部件;31a-支撑棒部;31d-凹部;31s-支撑部;32-旋转轴;33-气压缸(移动致动器);37-止振部;45-回收托盘;50-绞合电线;51-第一电线;52-第二电线;CL-旋转中心线。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感应元件和高频滤波器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