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玩具

文档序号:1079900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攀岩玩具 (Rock climbing toy ) 是由 进藤幸弘 于 2020-04-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攀岩玩具,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攀岩玩具(1)具备:主体部(2),其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4)的壁面部;卡合部件(9),其能够沿着引导槽(4)移动并且能够与玩偶(300)卡合;及移动机构(100),其具有操作部(130),该操作部(130)用于使卡合部件(9)从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引导槽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44),该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该卡合部件,能够伴随着玩家对操作部的操作而使与玩偶的手部(350)卡合的状态的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支承部的同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ck climbing toy, which can ensure the freedom degree of design and improve the hobby of games. A rock climbing toy (1)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body part (2) having a wall surface part in which a long guide groove (4) is formed; an engaging member (9) that is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groove (4) and is capable of engaging with the doll (300); and a moving mechanism (100) having an operation unit (130), wherein the operation unit (130) is used for moving the engaging member (9) from a first position to a second position on the guide groove, the gu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parts (44) betwee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supporting parts can support the engaging member in a mode that the engaging member does not drop due to the self weight of the engaging member and maintains the height, and the engaging member in a state of being engaged with the hand (350) of the doll along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operation unit by a player can be moved from the first position to the second position while passing through the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parts in stages.)

攀岩玩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模拟了攀岩比赛的游戏的攀岩玩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徒手攀岩等为代表的攀岩类比赛越来越受欢迎。伴随于此,期望将攀岩类比赛的乐趣表现于玩具上来实现。以往,例如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198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攀岩玩具中,在玩偶攀爬的爬坡道上的大致整个面中形成有多个宽幅的台阶,以使玩偶的脚能够悬挂。这样,以往的攀岩玩具例如在爬坡道的倾斜范围、玩偶攀爬路线的自由度等方面存在制约。因此,担心游戏变得单调且对玩家来说容易厌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的攀岩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的壁面部;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并且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卡合;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引导槽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伴随着玩家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使与所述玩偶的手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游戏的嗜好性的攀岩玩具。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图,(b)是从左方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下部的内部的图。

图4中,(a)是从正面观察主体部的内部的图,(b)是从正面左侧观察主体部的内部的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玩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合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7中,(a)是表示背面板上升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背面板返回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

图8中,(a)是从正面观察卡合部件被平面板抬起时的情形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卡合部件被平面板抬起时的情形的图。

图9中,(a)是从正面观察背面板下降时的平面板的动作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背面板下降时的平面板的动作的图。

图10中,(a)是表示卡合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卡合部件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的情形的图,(c)是表示卡合部件到达第二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图11中,(a)是表示板部件上升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板部件返回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的内部的情形的图。

图12中,(a)是从正面观察在板部件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和板部件的动作的图,(b)是从左侧面观察在板部件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和板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3中,(a)是表示卡合部件被位于最上部的支承部支承时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通过复位机构使卡合部件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情形的图。

符号说明

1:攀岩玩具

2:主体部

3:底座部

4:引导槽

5:复位操作孔

6:旋转机构

8:操作孔

9:卡合部件

10:障碍物

11:安装孔

21:前面部

22:后面部

23:左侧面部

24:右侧面部

25:上面部

31:前方部

32:后方部

43:弯曲部

44:支承部

61:轴部

62:棒状部件

63:凸部

64:磁铁

100:移动机构

130:操作部

140:手指抵触部

150:轴部

160:操作主体部

161:罩部

162:圆筒部

163:倾斜部

170:升降部件

171:背面板

172:侧壁面

173:接触部

174:***孔

180:平面板

190:限制部

200:复位机构

230:复位操作部

240:按压部

250:轴部

260:T字部

270:板部件

271:下端部

272:延长部

273:突出部

280:上推部

300:玩偶

310:头部

320:躯体部

330:肩部

340:臂部

345:卡合部

348:磁铁

350:手部

360:腰部

370:腿部

440: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1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提及“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这些方向是针对图1所示的攀岩玩具1而设定的相对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包括“上方向”和“下方向”的方向。“前后方向”是包括“前方向”和“后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是包括“左方向”和“右方向”的方向。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攀岩玩具的结构并不被各图中的方向的定义限定。

<整体结构>

图1的(a)是从正面观察攀岩玩具1的图。图1的(b)是从左侧面观察攀岩玩具1的图。如图1的(a)及(b)所示,攀岩玩具1具备:模拟了攀岩比赛用的壁的主体部2、用于支承主体部2的底座部3、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300(参照图5)卡合的卡合部件9、移动机构100(参照图2)、复位机构200(参照图2)。

主体部2为大致长方体。主体部2具有:前面部21(壁面部的一例)、后面部22、左侧面部23、右侧面部24以及上面部25。前面部21和后面部22为大致平面状。左侧面部23、右侧面部24以及上面部25为凹凸状。主体部2具有引导槽4、多个安装孔11、复位操作孔5和旋转机构6。

引导槽4设置于前面部21。引导槽4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槽。引导槽4为锯齿形状。在图1的(a)和(b)所示的状态中,卡合部件9与引导槽4卡合。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上方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卡合部件9能够沿着引导槽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图1的(a)所示的状态中,卡合部件9位于第一位置。

引导槽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引导槽4的朝向变化的部分即弯曲部43。在弯曲部43分别设置有能够克服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支承卡合部件9的支承部44。换言之,支承部44被构成为能够以卡合部件9不因该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卡合部件9。支承部44具有凹状的槽即凹部440。

引导槽4包括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第一引导槽41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央线C而配置在右侧,该中央线C是通过将主体部2的上边的中点和下边的中点连接而描绘的假想线。第二引导槽42相对于中央线C而配置在左侧。另外,卡合部件9包括第一卡合部件91和第二卡合部件92。第一卡合部件91与第一引导槽41卡合,并沿着第一引导槽41移动。第二卡合部件92与第二引导槽42卡合,并沿着第二引导槽42移动。

安装孔11在前面部2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是圆形的孔,构成为能够安装障碍物10。但是,安装孔1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安装孔11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等。

障碍物10在安装于安装孔11时,能够与卡合于沿着引导槽4移动的卡合部件9的玩偶300的至少一部分接触。障碍物10的形状例如是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在内的多边形、星形、圆形等。

复位操作孔5为大致长方形。复位操作孔5包括第一复位操作孔51和第二复位操作孔52。第一复位操作孔51设置于右侧面部24的下方。在第一复位操作孔51配置有复位机构200的一部分即第一复位操作部201。第一复位操作部201具有第一按压部210,第一按压部210在图1的(a)所示的状态(平常时的状态)下,从第一复位操作孔51向右上方向突出。第二复位操作孔52设置于左侧面部23的下方。在第二复位操作孔52配置有复位机构200的一部分即第二复位操作部202。第二复位操作部202具有第二按压部220,第二按压部220在平常时的状态下从第二复位操作孔52向左上方突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使用复位操作部230作为包含第一复位操作部201和第二复位操作部202的表述。另外,有时使用按压部240作为包含第一按压部210和第二按压部220的表述。

旋转机构6设置于前面部21的上端。旋转机构6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即轴部61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62。轴部61与前面部21的上端连接。轴部61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棒,该轴棒被***到棒状部件62。该轴棒中的***到棒状部件62的部分为大致球体。棒状部件62中的被该轴棒***的部分为凹状。因此,棒状部件62能够以轴部61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棒状部件62具有两个凸部63。凸部63向下方向突出。在凸部63的内部分别配置有磁铁64。

底座部3配置在主体部2的下方。中央线C与底座部3的底面垂直。即,主体部2相对于底座部3垂直。底座部3具备前方部31和两个后方部32。前方部31和后方部32在侧视时呈大致梯形。前方部31的前表面向前后方向倾斜。前方部31与主体部2连续。前方部31的后表面与后方部32的前表面相接。前方部31与后方部32连接。在前方部31的前表面形成有操作孔8。操作孔8为大致长方形。操作孔8包括第一操作孔81和第二操作孔82。第一操作孔81设置于第一引导槽41的下方。在第一操作孔81配置有移动机构100的一部分即第一操作部101。第一操作部101具有第一手指接触部110,在平常时的状态下,第一手指接触部110向上且向前方突出。第二操作孔82设置于第二引导槽42的下方。在第二操作孔82配置有移动机构100的一部分即第二操作部102。第二操作部102具有第二手指接触部120,在平常时的状态下,第二手指接触部120向上且向前方突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使用操作部130作为包含第一操作部101和第二操作部102的表述。另外,有时使用手指抵触部140作为包含第一手指接触部110和第二手指接触部120的表述。

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移动机构100和复位机构200进行说明。图2是从正面观察攀岩玩具1的内部的图。图3是表示攀岩玩具1的下部的内部的图。图4的(a)是从正面观察主体部2的内部的图。图4的(b)是从正面左侧观察主体部2的内部的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左侧的板部件270。

如图2所示,移动机构100配置在攀岩玩具1的内部。移动机构100具备操作部130、升降部件170、平面板180(转动部件的一例)和限制部190。

如图3所示,操作部130具有手指抵触部140、轴部150以及操作主体部160。手指抵触部140为板状。轴部150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操作主体部160具有罩部161、圆筒部162以及倾斜部163。罩部161与手指抵触部140连接。圆筒部162沿左右方向延伸,呈大致圆筒形状。轴部150穿过圆筒部162的中心。倾斜部163具有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当玩家按下手指抵触部140时,操作主体部160以轴部150为中心转动,操作部130的倾斜部163向上方转动。

如图4的(a)及(b)所示,升降部件170具备背面板171和两个侧壁面172。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1以左右并排的方式具备两个升降部件170。背面板17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板状部件。背面板17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背面板17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长。如图3所示,在背面板171的下端设置有接触部173。当操作部130的倾斜部163向上方转动时,接触部173与倾斜部163接触。回到图4,对侧壁面172进行说明。侧壁面17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侧壁面172分别配置在背面板171的左右端。两个侧壁面172以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相互平行。在侧壁面172设置有多个***孔174。

平面板180是大致长方体的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攀岩玩具1具有多个平面板180。多个平面板180以规定的间隔规则地配置。在图4的(a)以及(b)所示的状态(平常时的状态)下,平面板18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平面板18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平面板180的厚度比平面板18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在平面板180的左右的后端设置有旋转轴,各旋转轴通过***到***孔174而被轴支承。因此,平面板180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另外,在图4的(b)所示的状态下,平面板18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侧壁面17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稍短。

限制部190设置于平面板180的下侧面。限制部190相对于一张平面板180各设置有两个。限制部190为四分之一圆形。限制部190与平面板180的下侧面连接。限制部190在平常时与背面板171接触,但不与背面板171连接。因此,限制部190在平常时限制平面板180的旋转。此时,平面板180与背面板171大致垂直。另一方面,当从下方对平面板180施加力时,限制部190以从背面板171离开的方式向上方转动。

回到图2,对复位机构20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复位机构200配置在攀岩玩具1的内部。复位机构200包括复位操作部230、板部件270和上推部280。

如图3所示,复位操作部230包括按压部240、轴部250和T字部260。按压部240是山型的棒状部件,沿上下方向转动。按压部240的一部分向攀岩玩具1的外侧突出。轴部250沿前后方向延伸,呈大致筒状。轴部250位于按压部240与T字部260之间。当玩家按下按压部240时,复位操作部230以轴部250为中心转动,因此,按压部240向下方转动,另一方面,T字部260向上方转动。此时,T字部260与板部件270接触。由此,对板部件270施加向上的力。

如图2所示,板部件270具有下端部271和从下端部271的左右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延长部272。板部件270配置在前面部21(参照图1的(a))的里侧。下端部271在正面观察时为长方形,配置在板部件270的下部。延长部272设置于下端部271的上方。延长部272配置在平面板180与主体部2的前面部21之间。延长部272具有多个突出部273。突出部273在正面观察时为大致梯形。但是,突出部273的形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273与引导槽4的支承部44的配置相对应地以规定的间隔规则地配置。突出部273在平常时配置于支承部44(参照图1的(a))的附近且支承部44的下侧。

如图4的(a)及(b)所示,上推部280为钩状,在平常时与平面板180抵接。另外,上推部280形成于与板部件270不同的板体(未图示)。该板体配置在升降部件170的后侧。在升降部件170的背面板171具有未图示的贯通孔。上推部280***到该贯通孔,能够在该贯通孔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平常时,上推部280的下端与该贯通孔的下端抵接。当玩家对复位操作部230进行操作时,T字部260与配置于升降部件170后侧的板体接触,该板体与上推部280上升,上推部280在该贯通孔内向上方移动。另外,在背面板171上升时,上推部280的下端也被位于背面板171的贯通孔的下端抬起,因此,上推部280和配置于升降部件170后侧的板体上升。

接着,参照图5对玩偶300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玩偶30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玩偶300具备头部310、躯体部320、肩部330、臂部340、手部350、腰部360以及腿部370。

头部310呈大致球状。头部310与躯体部320连接。

躯体部320为大致立方体。躯体部320与头部310、肩部330以及腰部360连接。在躯体部320的大致中央设置有贯通孔321。另外,在躯体部320的下部设置有贯通孔322。

肩部330呈大致圆柱状。肩部33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33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棒332。轴棒332***到贯通孔331。肩部330与躯体部320以及臂部340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玩偶300具有两个肩部330。

臂部340为大致长方体。在臂部340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在形成于臂部340下端的贯通孔中***有轴棒332。这样,臂部340与肩部330连接。因此,臂部340能够以肩部330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手部350具备前臂部351和卡合部352。前臂部35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棒状的部件。在前臂部351的下端形成有贯通孔355和轴棒356。轴棒356***到形成于臂部340上端的贯通孔。这样,手部350与臂部340连接。因此,手部350能够以轴棒356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转动。另外,在手部350的上端配置有磁铁348。

手部350包括第一手部357和第二手部35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手部357是右侧的手(玩偶300的左手),第二手部358是左侧的手(玩偶300的右手)。卡合部352包括用于使第一卡合部件91卡合的第一卡合部353和用于使第二卡合部件92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54。第一卡合部353形成于第一手部357。第二卡合部354形成于第二手部358。

腰部360配置在躯体部320与腿部370之间。腰部360在上端具有未图示的贯通孔和轴棒362,该轴棒362***到该贯通孔和躯体部320的贯通孔322中。因此,腰部360能够以轴棒362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转动。在腰部360的下方连接有腿部370。

腿部370沿上下方向延伸。腿部370具有第一腿部371和第二腿部372。第一腿部371是右侧的腿(玩偶300的左腿),第二腿部372是左侧的腿(玩偶300的右腿)。

接着,参照图6对卡合部件9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合部件9的左侧视图。卡合部件9具有柱部910、第一圆形部件920、第二圆形部件930以及第三圆形部件940。柱部910为大致圆柱形状,在其后端设有后端部911。后端部911的后方部分在侧视时呈圆弧状。第一圆形部件920为大致圆盘状。第一圆形部件920与柱部910的前端部分连接。第二圆形部件930是大致圆盘状。第二圆形部件930的直径比第一圆形部件920的直径大。第三圆形部件940在侧视时呈大致梯形形状。第二圆形部件930设置在比柱部9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点M更靠前侧。第三圆形部件940的前端部的直径与第二圆形部件930的直径大致相同。第三圆形部件940的后端部的直径比第三圆形部件940的前端部的直径大。第三圆形部件940设于柱部910的后部。在此,将从卡合部件9的第二圆形部件930的后端到后端部911的后端的距离设为d1。

卡合部件9通过将柱部910中的由第二圆形部件930和第三圆形部件940所划分的区间的一部分***到引导槽4而安装于引导槽4。因此,在卡合部件9安装于引导槽4时,第一圆形部件920和第二圆形部件930位于攀岩玩具1的外侧,因此第一圆形部件920和第二圆形部件930不与配置在攀岩玩具1内部的平面板180接触。另一方面,第三圆形部件940和后端部911位于攀岩玩具1的内侧。在平常时的状态下,平面板18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侧壁面17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差很小,因此第三圆形部件940和后端部911与平面板180接触。

卡合部件9通过将柱部910中的由第一圆形部件920和第二圆形部件930划分的区间的一部分放入到玩偶300的卡合部352而安装于玩偶300。当对安装有卡合部件9的玩偶300施加向下的力时,卡合部件9与卡合部352的上端接触,因此不会从卡合部352脱离。另一方面,当对安装有卡合部件9的玩偶300施加向上的力时,卡合部件9从卡合部352脱离。

<移动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7~图9对移动机构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的(a)是表示背面板171上升时的攀岩玩具1的内部情形的图。图7的(b)是表示背面板171回到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1的内部情形的图。

当玩家按下操作部130的手指抵触部140时,操作部130的操作主体部160和倾斜部163向上方转动,倾斜部163与背面板171的接触部173接触。其结果,由于对背面板171施加上方向的力,因此如图7的(a)所示地,背面板171向上方移动。另外,左右的背面板171能够独立地移动。当玩家对操作部130的第一操作部101进行操作时,右侧的背面板171向上方向移动。另外,当玩家对操作部130的第二操作部102进行操作时,左侧的背面板171向上方向移动。

当玩家停止按下手指抵触部140时,如图7的(b)所示,手指抵触部140向上方转动,回到平常时的位置。此时,由于操作部130的倾斜部163(参照图3)向下方转动,因此倾斜部163与背面板171的接触部173(参照图3)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其结果,背面板171因自重而下降。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背面板171移动时的卡合部件9和平面板18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的(a)是从正面观察卡合部件9被平面板180抬起时的情形的图。图8的(b)是从左侧面观察卡合部件9被平面板180抬起时的情形的图。图9的(a)是从正面观察背面板171下降时的平面板180的动作的图。图9的(b)是从左侧面观察背面板171下降时的平面板180的动作的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抬起卡合部件9的平面板称为平面板180A,将在平面板180A的上方配置的平面板称为平面板180B。

当玩家按下操作部130的手指抵触部140时,背面板171向上方向移动。由于背面板171向上方移动,平面板180也向上方移动。在图8的(a)的(i)和图8的(b)的(i)所示的状态下,平面板180A的前端与卡合部件9的第三圆形部件940的下端接触。此时,对平面板180A施加向下的力。但是,由于在平面板180A的下侧面设置的限制部190与背面板171接触,因此利用限制部190来限制平面板180A的旋转。因此,平面板180A不转动,因此若背面板171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则卡合部件9被平面板180A向上方抬起。其结果,如图8的(a)的(ii)及图8的(b)的(ii)所示,平面板180A移动至支承部44附近。

图9的(a)的(i)及图9的(b)的(i)所示的状态表示背面板171即将开始下降之前的状态。在平面板180A移动到支承部44附近之后,当玩家停止按下手指抵触部140时,背面板171开始下降。当背面板171开始下降时,平面板180A及平面板180B也开始下降。当平面板180A下降时,卡合部件9也因自重而下降。其结果,卡合部件9向支承部44的凹部440移动。

在图9的(a)的(ii)及图9的(b)的(ii)所示的状态下,平面板180B的前端与卡合部件9的第三圆形部件940的上端接触。因此,对平面板180B施加向上的力。此时,在平面板180B的下侧面设置的限制部190以从背面板171离开的方式向上方转动。因此,平面板180B的转动不会被限制部190限制,因此平面板180B也向上方转动。

当背面板171进一步下降时,如图9的(a)的(iii)和图9的(b)的(iii)所示,平面板180B的前端与卡合部件9的后端部911接触。此时,平面板180B的转动也不被限制部190限制,因此平面板180B向上方转动。当背面板171进一步下降时,如图9的(a)的(iv)和图9的(b)的(iv)所示,平面板180B与卡合部件9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因此,在图9的(a)的(iv)和图9的(b)的(iv)所示的状态下,平面板180B与卡合部件9不接触,且平面板180B位于卡合部件9的下方。

通过重复上述的动作,卡合部件9能够沿着引导槽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接着,参照图10,对卡合部件9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期间的玩偶3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的(a)是表示卡合部件9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形的图。图10的(b)是表示卡合部件9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的情形的图。图10的(c)是表示卡合部件9到达第二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首先,玩家使第一卡合部件91与玩偶300的第一手部357的第一卡合部353卡合,使第二卡合部件92与玩偶300的第二手部358的第二卡合部354卡合。此时,由于卡合部件9位于第一位置,因此玩偶300的状态为图10的(a)所示的状态。

当玩家例如交替地逐次按下左右的手指抵触部140时,卡合部件9移动到支承部44中的位于最下部的支承部44A的凹部440A。由于卡合部件9与玩偶300的卡合部352卡合,因此,玩偶300与卡合部件9的动作对应地向上方移动。此时的玩偶300的状态是图10的(b)所示的状态。这样,玩家通过交替按下左右的手指抵触部140,玩偶300的第一手部357和第二手部358沿引导槽4的锯齿形状交替地向上方移动。即,玩家通过交替按下左右的手指抵触部140,能够使玩偶300进行符合攀岩比赛的动作。

玩家进一步将手指抵触部140左右交替地按下多次,从而卡合部件9经由多个支承部44而移动至第二位置。当卡合部件9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玩偶300的手部350接近棒状部件62的凸部63。此时,配置于手部350上端的磁铁348(参照图5)进入由配置于凸部63内部的磁铁64产生的磁场。因此,在磁铁348与磁铁64之间产生引力。其结果,如图10的(c)所示,手部350朝向凸部63上升。此时,由于向玩偶300施加向上的力,因此卡合部件9从卡合部352脱离。

手部350由于在磁铁348与磁铁64之间产生的引力而与凸部63接触。棒状部件62的支点为轴部61,因此当手部350与凸部63接触时,棒状部件62以轴部61为中心向左方向旋转。

<复位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2,对复位机构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的(a)是表示板部件270已上升时的攀岩玩具1的内部情形的图。图11的(b)是表示板部件270已回到平常时的位置时的攀岩玩具1的内部情形的图。

当玩家按压复位操作部230的按压部240时,按压部240向下方转动,另一方面,T字部260向上方转动。此时,T字部260与板部件270接触,因此,对板部件270施加向上的力,如图11的(a)所示,板部件270向上方向移动。另外此时,T字部260也与在升降部件170的后侧配置的板体接触,因此该板体上升。

如图11的(b)所示,当玩家不再对按压部240进行按压时,按压部240向上方转动,回到平常时的位置。此时,T字部260向下方转动,因此T字部260与板部件270的接触状态被消除。其结果是,板部件270因自重而下降。另外此时,T字部260与在升降部件170的后侧配置的板体的接触状态也被消除。因此,该板体因自重而下降。

接着,参照图12的(a),对板部件270移动时的突出部273与引导槽4的凹部44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参照图12的(b),说明板部件270移动时的平面板180的动作。图12的(a)是从正面观察板部件270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180和板部件270的动作的图。图12的(b)是从左侧面观察板部件270向上方移动时的平面板180和板部件270的动作的图。

图12的(a)的(i)和图12的(b)的(i)所示的状态是板部件270向上方移动之前的状态。此时,板部件270的突出部273位于凹部440的下方。因此,在该状态下,卡合部件9能够嵌入支承部44的凹部440。即,支承部44在该状态下能够支承卡合部件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状态。另外,复位机构200的上推部280处于平常时的位置。因此,平面板180不转动。即,平面板180与背面板171大致垂直。

若板部件27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则如图12的(a)的(ii)所示,在从正面观察攀岩玩具1时,突出部273的一部分与凹部440重叠。在该状态下,卡合部件9无法嵌入到支承部44的凹部440。即,支承部44在该状态下不能支承卡合部件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状态。另外此时,如图12的(b)的(ii)所示,上推部280随着在升降部件170的后侧配置的板体的向上方的移动而向上方移动。由于通过上推部280对平面板180施加向上的力,因此平面板180向上方转动。在第二状态下,平面板180的前端与主体部2的前面部21的距离d2比从卡合部件9的第二圆形部件930的后端到后端部911的距离即d1(参照图6)长。

在支承部44不能支承卡合部件9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卡合部件9由于自重而经由引导槽4从上方下降,则如图12的(a)的(iii)所示,卡合部件9不被支承部44的凹部440支承。另外,如图12的(b)的(iii)所示,平面板180向上方转动,因此距离d2比距离d1长。因此,即使卡合部件9由于自重而经由引导槽4从上方下降,卡合部件9也不与平面板180接触。其结果是,卡合部件9不被凹部440支承,且不与平面板180接触,而是沿着引导槽4下降。

接着,参照图13的(a)和(b),对通过复位机构200使卡合部件9从支承部44中的位于最上部的支承部44B返回到第一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3的(a)是表示卡合部件9被位于最上部的支承部44B支承时的情形的图。图13的(b)是表示通过复位机构200使卡合部件9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情况的图。

在图13的(a)所示的状态下,卡合部件9位于支承部44B(参照图13的(b))。当玩家按压复位操作部230的按压部240时,如上所述,板部件270向上方移动。因此,突出部273向上方移动,突出部273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凹部440重叠。在该状态(第二状态)下,卡合部件9无法嵌入到支承部44的凹部440。而且,上推部280也向上方移动,因此平面板180由于从上推部280施加的向上的力而向上方转动。其结果是,如图13的(b)所示,卡合部件9由于自重而沿着引导槽4从支承部44B下降至第一位置。

然而,近年来,以徒手攀岩等为代表的攀岩类比赛越来越受欢迎。伴随于此,期望将攀岩类比赛的乐趣表现在玩具上来实现。但是,以往的攀岩玩具,在爬坡道的倾斜范围、玩偶攀爬的路线的自由度等方面存在制约的情况较多,有时游戏单调对玩家来说容易厌烦。

根据上述结构,玩家通过对操作部130进行操作,能够使卡合有玩偶300的状态的卡合部件9沿着引导槽4阶段性地经过支承部44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该支承部44能够克服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对该卡合部件9进行支承(以卡合部件9不因该卡合部件9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因此,例如,能够自由地设计壁面部的角度、引导槽4的路径,因此游戏的嗜好性提高。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引导槽4为锯齿形状,因此能够使玩偶300进行符合攀岩比赛的动作。因此,能够提高攀岩玩具1的嗜好性。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引导槽4具有改变该引导槽4朝向的弯曲部43。另外,支承部44是与弯曲部43连续地设置的凹部440。因此,卡合部件9容易被支承部44卡合。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与玩偶300的第一手部357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件91在第一引导槽41中移动,能够与玩偶300的第二手部358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件92在第二引导槽42中移动。因此,例如玩家通过对操作部130进行操作,从而使玩偶300的手左右交替地移动,由此能够使玩偶300进行符合攀岩比赛的动作。其结果是,玩偶300可采取的姿势的自由度提高,攀岩类游戏的嗜好性也提高。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攀岩玩具1的主体部2相对于底座部3垂直,因此与主体部2相对于底座部3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攀岩玩具1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的长度。因此,攀岩玩具1紧凑。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壁面部设置有安装孔11,该安装孔11能够安装可与玩偶300接触的障碍物10。因此,例如,在设置于玩偶300可穿过的区域附近的安装孔11安装障碍物10。在该情况下,玩家不是使玩偶300的第一手部357和第二手部358左右交替地向上方移动,而是仅使第一手部357和第二手部358中的一方先行地向上方移动,使玩偶300以避开障碍物10的方式动作。这样,通过根据玩家的技术来调整游戏的难易度,能够提高攀岩玩具1的嗜好性。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玩家能够通过复位机构200将支承部44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此,例如,在想要使由支承部44支承的卡合部件9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玩家通过对复位操作部230进行操作,能够将支承部44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从而使卡合部件9顺畅地移动到第一位置。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复位机构200具有板部件270。板部件270基于玩家的操作而移动。支承部44根据板部件270的移动而从第一状态位移至第二状态。这样,复位机构200的结构简单。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移动机构100还具备升降部件170、转动部件(平面板)180和限制部190。转动部件(平面板)180与升降部件170的移动对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当与位于上方的卡合部件9接触时,由于限制部190的作用而不转动。另一方面,转动部件(平面板)180在与位于下方的卡合部件9接触时,进行转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玩偶300向上方移动时,转动部件(平面板)180能够将与玩偶300卡合的卡合部件9抬起,另一方面,在使卡合部件9向下方移动时,转动部件(平面板)180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不强行按下卡合部件9的情况下使升降部件170回到原来的下方的位置。因此,移动机构的操作的便利性良好。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下述实施方式的攀岩玩具。

第1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有长条状的引导槽的壁面部;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并且能够与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卡合;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引导槽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引导槽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具有多个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卡合部件,伴随着玩家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使与所述玩偶的手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卡合部件在阶段性地经过多个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该结构,玩家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部而使与玩偶卡合的状态的卡合部件在引导槽上一边阶段性地经过支承部一边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多个支承部能够以所述卡合部件不因该卡合部件的自重而下降地维持高度的方式支承该卡合部件。此外,在临时使卡合部件移动到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途中的支承部后,使卡合部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在使卡合部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能够阶段性地经过支承部。因此,例如,能够自由地设计壁面部的角度、引导槽的路径,能够提高游戏的嗜好性。

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所述引导槽是锯齿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引导槽为锯齿形状,因此能够使模拟了攀岩者的玩偶进行符合攀岩比赛的动作。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攀岩类游戏的嗜好性。

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所述引导槽具有该引导槽的方向改变的弯曲部,所述支承部是与所述弯曲部连续地设置的凹部。

根据该结构,支承部与引导槽所具有的弯曲部连续地设置。另外,支承部为凹状。因此,容易使卡合部件与支承部卡合。

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所述玩偶具有第一手部和第二手部,所述卡合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不同的第二卡合部件,所述引导槽具有第一引导槽和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不同的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手部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手部卡合,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槽中移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在所述第二引导槽中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玩偶的第一手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件在第一引导槽中移动,能够与玩偶的第二手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件在第二引导槽中移动。因此,例如玩家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玩偶的手左右交替地移动,从而能够使玩偶进行符合攀岩比赛的动作。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玩偶可采用的姿势的自由度,能够提高攀岩类的游戏的嗜好性。

第5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还具备在所述主体部的下方设置的底座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底座部垂直。

根据该结构,由于攀岩玩具的主体部相对于底座部垂直,因此与主体部相对于底座部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攀岩玩具的厚度方向的长度。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紧凑的攀岩玩具。

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在所述壁面部设置有能够安装障碍物的安装孔,所述障碍物能够与所述玩偶接触。

根据该结构,在壁面部设置有能够安装可与玩偶接触的障碍物的安装孔。因此,例如通过将障碍物安装于在玩偶能够穿过的区域附近设置的安装孔,从而玩家能够调整游戏的难易度。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攀岩类的游戏的嗜好性。

第7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还具备能够使所述支承部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状态是能够支承所述卡合部件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不能利用所述支承部对所述卡合部件进行支承的状态,所述复位机构被构成为基于玩家的操作来切换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该结构,玩家能够通过复位机构将支承部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此,例如在想要使被支承部支承的卡合部件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玩家进行规定的操作而使支承部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从而能够使卡合部件顺畅地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第8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所述复位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壁面部里侧的板部件,所述板部件能够基于玩家的操作而移动,所述支承部基于所述板部件的移动而从所述第一状态移位到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该结构,复位机构具有板部件,该板部件基于玩家的操作而移动。支承部根据该板部件的移动而从第一状态位移至第二状态。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复位机构成为简单的结构。

在第9方式所涉及的攀岩玩具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具备: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接触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件转动;以及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升降部件的移动对应地在上下方向移动,当所述转动部件与位于所述转动部件上方的所述卡合部件接触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当所述转动部件与位于所述转动部件下方的所述卡合部件接触时,所述转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件转动。

根据该结构,移动机构还具备升降部件、转动部件以及限制部。转动部件与升降部件的移动对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当与位于上方的卡合部件接触时,由于限制部的作用而不进行转动,当与位于下方的卡合部件接触时进行转动。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在使玩偶向上方移动时,转动部件能够将与玩偶卡合的卡合部件抬起,另一方面,在使卡合部件向下方移动时,转动部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不强行按下卡合部件的情况下使升降部件返回到原来的下方的位置。因此,移动机构的操作的便利性良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引导槽4中的位于最上方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也可以位于引导槽4的中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引导槽4为锯齿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例子。例如,引导槽4也可以是大致直线形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主体部2与底座部3垂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主体部2也可以相对于底座部3在前后方向上大幅地倾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个例子,使用平面板18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板状的部件。例如,转动部件也可以是曲面形状的部件。

此外,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能适当地自由进行变形、改良等。除此之外,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方式、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即可,是任意的,不进行限定。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篮球运球训练的辅助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