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文档序号:1096855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Film production line oven and heat balance oven unit ) 是由 汤智勇 何汉昭 梁达辉 陈健鸿 于 2020-08-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热平衡烘箱单元包括:风管组、第一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组。风管组包括水平错位设置的第一送风管与第二送风管。第一送风管与第二送风管面向薄膜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通风口。第一送风组位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送风组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第二送风组位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第一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与第二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相反,起到热风热量错位补偿的效果,能实现薄膜对应于风管组的部位受热均匀,从而能保证薄膜产品的加工质量。(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lm production line oven and a heat balance oven unit, wherein the heat balance oven unit comprises: the air supply system comprises an air pipe group, a first air supply group and a second air supply group. The air pipe group comprises a first air supply pipe and a second air supply pipe which are horizontally arranged in a staggered manner. The walls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second air supply pipe facing the film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ntilation openings. The first air supply group is positioned on the side part of one end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first air supply grou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ide part of one end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the second air supply group is positioned on the side part of one end of the second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second air supply grou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ide part of one end of the second air supply pipe. The film production line oven and the heat balance oven unit have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hot air flowing direction in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is opposite to that in the second air supply pipe, the effect of hot air heat dislocation compensation is achieved,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pipe group, of the film can be heated uniformly, and therefore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a film product can be guaranteed.)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生产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背景技术

薄膜生产线烘箱用于为高分子薄膜提供合适的工艺条件,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完成拉伸、热定型、冷却等的处理过程。对于应用在较特殊的高端领域,如锂电、电子、医疗、航天等的膜材的生产,对薄膜生产线烘箱的不同单元的热风温度、风速、风压等均匀性有极严格的要求。

传统技术中,薄膜生产线烘箱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烘箱单元。烘箱单元的其中一侧设有静压箱或两侧均设有静压箱。烘箱单元还设有与静压箱的进风口相连通的吸风口,及与静压箱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送风管。吸风口将吸入的风送入到静压箱,静压箱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吹向薄膜,实现对薄膜进行热处理的工艺环境。然而,薄膜靠近于静压箱出风口侧的热风温度、风速等相对较高,以及热风的上升特性导致薄膜上下空间形成温差,使得薄膜的热风环境的均匀性不足而无法满足高端领域的薄膜加工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它能够提升薄膜热处理环境的均匀性,提高薄膜产品的加工质量。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平衡烘箱单元,所述热平衡烘箱单元包括:风管组,所述风管组包括水平错位设置的第一送风管与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与所述第二送风管面向薄膜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通风口;第一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组,所述第一送风组位于所述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送风组与所述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送风组位于所述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送风组与所述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送风管内的风流方向与所述第二送风管内的风流方向相反。

上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第一送风组将热风通过第一送风管的一端送入到第一送风管中,由第一送风管的通风口向外排放吹向薄膜,第二送风组将热风通过第二送风管的一端送入到第二送风管中,由第二送风管的通风口向外排放吹向薄膜。由于第一送风管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第二送风管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也就是说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即与第一送风组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一送风管的封闭端,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即与第二送风组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二送风管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与第二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相反,起到热风热量错位补偿的效果,能实现薄膜对应于风管组的部位受热均匀,从而能保证薄膜产品的加工质量。此外,由于第一送风组位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送风组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一送风组与第一送风管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一送风管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一送风管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一送风组进行组装连接;同样地,第二送风组位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二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管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二送风管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二送风管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二送风组进行组装连接。另外,风管组、第一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组总体为双“L”形并呈“69”式布置于箱体中,结构布置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组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风管组之间的间隔用于穿过进行加工处理的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组与所述第二送风组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送风组与两个所述风管组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送风组与两个所述风管组一一对应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送风组与所述第二送风组均为一个,所述第一送风组的出风口分别与两个所述风管组的第一送风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组的出风口分别与两个所述风管组的第二送风管一一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管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送风管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送风管与所述第二送风管依次交替布置,所述第一送风组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组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管与所述第二送风管之间的至少一个直管,所述直管面向所述薄膜的管壁上设有通风口,至少一个所述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第一送风组的出风口相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直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第二送风组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组包括第一回风罩,第一静压箱,设置于所述第一静压箱上的第一风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风罩或所述第一静压箱上的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静压箱设有第一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回风罩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组包括第二回风罩,第二静压箱,设置于所述第二静压箱上的第二风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回风罩或所述第二静压箱上的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静压箱设有第二回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罩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板,相对设置的顶面板与底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隔离板,所述侧面板、所述隔离板均与所述顶面板相连,所述侧面板、所述隔离板还均与所述底面板相连,所述侧面板、所述隔离板、所述顶面板及所述底面板围成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管组呈上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面板与所述底面板之间,所述第一回风罩与所述第二回风罩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回风罩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风罩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风管组与所述顶面板之间的间隔中,另一个所述第一回风罩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回风罩位于另一个所述风管组与所述底面板之间的间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于所述第一送风管进风端的其中一个所述侧面板上与所述第一送风管进风端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可打开的第一门,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静压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可移动到所述箱体外;靠近于所述第二送风管进风端的另一个所述侧面板上与所述第二送风管进风端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可打开的第二门,所述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静压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可移动到所述箱体外。

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两个以上所述热平衡烘箱单元依次设置。

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第一送风组将热风通过第一送风管的一端送入到第一送风管中,由第一送风管的通风口向外排放吹向薄膜,第二送风组将热风通过第二送风管的一端送入到第二送风管中,由第二送风管的通风口向外排放吹向薄膜。由于第一送风管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第二送风管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也就是说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即与第一送风组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一送风管的封闭端,第二送风管的进风端(即与第二送风组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二送风管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与第二送风管内的热风流动方向相反,起到热风热量错位补偿的效果,能实现薄膜对应于风管组的部位受热均匀,从而能保证薄膜产品的加工质量。此外,由于第一送风组位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送风组与第一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一送风组与第一送风管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一送风管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一送风管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一送风组进行组装连接;同样地,第二送风组位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管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二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管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二送风管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二送风管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二送风组进行组装连接。另外,风管组、第一送风组与第二送风组总体为双“L”形并呈“69”式布置于箱体中,结构布置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省略掉顶面板、底面板及其中一个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上下两个风管组共用第一送风组、第二送风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均为两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第一送风管与第二送风管之间设有两个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10、风管组;11、第一送风管;12、第二送风管;13、通风口;14、第一连接管件;15、第二连接管件;16、直管;17、第三连接管件;18、第四连接管件;20、第一送风组;21、第一回风罩;22、第一静压箱;23、第一风机;24、第一加热器;30、第二送风组;31、第二回风罩;32、第二静压箱;33、第二风机;34、第二加热器;40、侧面板;41、第一门;42、第二门;50、隔离板;61、第一横向轨;62、第一移动件;63、第一纵向轨;64、第三移动件; 71、第二横向轨;72、第二移动件;73、第四移动件;10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图1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热平衡烘箱单元省略掉顶面板、底面板及其中一个隔离板5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平衡烘箱单元,热平衡烘箱单元包括:风管组10、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风管组10包括水平错位设置的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面向薄膜100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通风口13。第一送风组20位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顶部,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相连通,第一送风管11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二送风组30位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相连通,第二送风管12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一送风管11内的风流方向与第二送风管12内的风流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水平错位设置中的“水平设置”指的是,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并列设置在一起,且第一送风管11的两个端面均分别与第二送风管12的两个端面相互错开形成间隔,第一送风管11的端面与第二送风管12的端面没有对齐处于同一个面上。

上述的热平衡烘箱单元,第一送风组20将热风通过第一送风管11的一端送入到第一送风管11中,由第一送风管11的通风口13向外排放吹向薄膜100,第二送风组30将热风通过第二送风管12的一端送入到第二送风管12中,由第二送风管12的通风口13向外排放吹向薄膜100。由于第一送风管11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第二送风管12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也就是说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即与第一送风组20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一送风管11的封闭端,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即与第二送风组30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二送风管12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11内的热风流动方向与第二送风管12内的热风流动方向相反,起到热风热量错位补偿的效果,能实现薄膜100对应于风管组10的部位受热均匀,从而能保证薄膜100产品的加工质量。此外,由于第一送风组20位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12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一送风管11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一送风管11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一送风组20进行组装连接;同样地,第二送风组30位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二送风管12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二送风管12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二送风组30进行组装连接。另外,风管组10、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总体为双“L”形并呈“69”式布置于箱体中,结构布置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请图1至图3,图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上下两个风管组10共用第一送风组20、第二送风组30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风管组10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风管组10之间的间隔用于穿过进行加工处理的薄膜100。具体而言,两个风管组10呈上下间隔设置,位于上面的风管组10的下侧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13,朝向下方出风并吹向薄膜100的上侧表面,位于下面的风管组10的上侧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13,朝向上方出风并吹向薄膜100的下侧表面,从而能实现薄膜100的上下侧面均接触到热风,受热较为均匀,能保证薄膜100产品的加工质量。

请参阅图1,图1中示意出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的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均为两个。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送风组20与两个风管组1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二送风组30与两个风管组10一一对应设置。如此,两个第一送风组20的风压、风速、热风温度可以相互独立,单独调整,两个第二送风组30的风压、风速、热风温度可以相互独立,单独调整。

请再参阅图3,图3中示意出的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的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均为一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均为一个,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分别与两个风管组10的第一送风管11一一对应连通,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分别与两个风管组10的第二送风管12一一对应连通。具体而言,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具体例如为两个,第一送风组20的两个出风口与两个风管组10的第一送风管11一一对应连通,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具体例如为两个,第二送风组30的两个出风口与两个风管组10的第二送风管12一一对应连通。如此,通过一个第一送风组20与一个第二送风组30进行工作,可以为两个风管组10同步进行送风,能简化热平衡烘箱单元的结构,降低装置成本。

请参阅图4,图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第一送风管11、第二送风管12均为两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11为至少两个,第二送风管12为至少两个。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依次交替布置,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相连通,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的数量均不进行限定,均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当热平衡烘箱单元包含的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的数量越多时,热平衡烘箱单元沿着薄膜100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将越大,由于热平衡烘箱单元内各个部位温度均匀,因此长度相对较长的热平衡烘箱单元适合于热定型段及冷却段(热定型段及冷却段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当热平衡烘箱单元包含的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的数量较少时,例如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的数量均为一个,热平衡烘箱单元沿着薄膜100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将减小,能在最佳的风速、风压的交错热风环境下实现其长度尺寸大幅减小(长度尺寸可减少到传统热平衡烘箱单元的50%,即减少后的热平衡烘箱单元的长度为1.5米),从而满足薄膜100加工处理时(例如预热加工处理)需要沿线单元间的温度梯度缓变的需要。

具体而言,为了便于实现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相连通,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送风组20与至少两个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之间的第一连接管件14,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与第一连接管件14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一连接管件14的至少两个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一一对应连通。同样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相连通,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送风组30与至少两个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之间的第二连接管件15。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与第二连接管件15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件15的至少两个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一一对应连通。

请参阅图5,图5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热平衡烘箱单元中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之间设有两个直管16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风管组10还包括设于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之间的至少一个直管16。直管16面向薄膜100的管壁上设有通风口13,至少一个直管16的一端、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均与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相连通,至少一个直管16的另一端、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均与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直管16与第一送风管11、第二送风管12的区别在于,直管16的两端均可以通风。

本实施例中,直管16的数量均不进行限定,均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当热平衡烘箱单元包含的直管16的数量越多时,热平衡烘箱单元沿着薄膜100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将越大,由于热平衡烘箱单元内各个部位温度均匀,因此长度相对较长的热平衡烘箱单元适合于热定型段及冷却段(热定型段及冷却段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当热平衡烘箱单元包含的直管16的数量较少或者没有设置直管16时,热平衡烘箱单元沿着薄膜100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将减小,以满足薄膜100加工处理时(例如预热加工处理)需要沿线单元间的温度梯度缓变的需要。

具体而言,为了便于实现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一个直管16的一端、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相连通,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接管件17,第一送风组20的出风口与第三连接管件17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三连接管件17的至少两个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一个直管16的一端、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一一对应连通。同样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一个直管16的另一端、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相连通,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第四连接管件18。第二送风组30的出风口与第四连接管件18的进风口相连通,第四连接管件18的至少两个出风口分别与与至少一个直管16的另一端、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一一对应连通。

请参阅图1、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组20包括第一回风罩21,第一静压箱22,设置于第一静压箱22上的第一风机23,以及设置于第一回风罩21或第一静压箱22上的第一加热器24。第一静压箱22设有第一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第一回风口与第一回风罩21相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相连通。第二送风组30包括第二回风罩31,第二静压箱32,设置于第二静压箱32上的第二风机33,以及设置于第二回风罩31或第二静压箱32上的第二加热器34,第二静压箱32设有第二回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第二回风口与第二回风罩31相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相连通。如此,第一加热器24、第二加热器34能实现对热气流进行加热,从而对热气流在加热薄膜100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进行补充,保证热气流的温度为预设范围,从而保证对薄膜100的加工质量。第一加热器24、第二加热器34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加热丝、加热棒、加热管或换热器等等。此外,第一加热器24位于风管组10的一端,第二加热器34位于风管组10的另一端,相对于传统的加热器设置于热平衡烘箱单元的顶面中部部位,第一加热器24相对靠近于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第二加热器34相对靠近于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此外,第一送风管11的风流方向与第二送风管12的风流方向相反,这样不仅能实现薄膜100的各部位受热均匀,还能实现将薄膜100的各个部位的温度精确控制在+/-1℃以内,相比于传统的温度精确在+/-2℃左右,大大提高了温度精度,能适用于高端薄膜100的加工制造,保证了薄膜100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1、图4或图5,进一步地,第一送风组20位于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的一侧,并位于第二送风管12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回风罩21的罩口面向第二送风管12背离于薄膜100所在侧的区域。第二送风组30位于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的一侧,并位于第一送风管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回风罩31的罩口面向第一送风管1背离于薄膜100所在侧的区域。如此,第一回风罩21的罩口与第二回风罩31的罩口错位相对布置,能较好地实现热平衡烘箱单元内部的风分别通过第一回风罩21回流到第一送风组20中,以及通过第二回风罩31回流到第二送风组30中,再分别进入到第一送风管11与第二送风管12中,实现错位对流吹向薄膜100。此外,由于第一送风组20位于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的一侧,使得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一送风管11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一送风管11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一送风组20进行组装连接;同样地,由于第二送风组30位于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的一侧,使得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二送风管12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二送风管12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二送风组30进行组装连接。

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回风罩21的罩口面向第二送风管12背离于薄膜100所在侧的区域指的是,当第二送风管12位于薄膜100的上方区域时,第二送风管12背离于薄膜100的所在侧的区域便为第二送风管12的上侧区域,此时第一回风罩21的罩口面向第二送风管12的上侧区域,能实现第二送风管12的上侧区域的气流吸入到第一回风罩21中;当第二送风管12位于薄膜100的下方区域时,第二送风管12背离于薄膜100的所在侧的区域便为第二送风管12的下侧区域,此时第一回风罩21的罩口面向第二送风管12的下侧区域,能实现第二送风管12的下侧区域的气流吸入到第一回风罩21中。

第二回风罩31的罩口面向第一送风管1背离于薄膜100所在侧的区域的解释类似,在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板40,相对设置的顶面板与底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隔离板50,侧面板40、隔离板50均与顶面板相连,侧面板40、隔离板50还均与底面板相连,侧面板40、隔离板50、顶面板及底面板围成箱体。

两个风管组10呈上下间隔地设置于顶面板与底面板之间,第一回风罩21与第二回风罩31均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回风罩21与其中一个第二回风罩31位于其中一个风管组10与顶面板之间的间隔中,另一个第一回风罩21与另一个第二回风罩31位于另一个风管组10与底面板之间的间隔中。

一般地,传统的热平衡烘箱单元沿薄膜100移动方向的两侧均对称满布静压箱,所构成的内部空间充分上、下均布对流风道的设计构思,可实现热风源到薄膜100热交换区的最短距离,也能使上、下风管组10尽可能沿线覆盖薄膜100区域,通过其紧凑的结构更可适应于窄体热平衡烘箱单元(也即长度尺寸较小的热平衡烘箱单元,长度尺寸具体例如为2m或3m)。然而,薄膜生产线烘箱需要维护人员对其内部进行定期保养或处理故障等事宜,两侧密布了紧固安装的静压箱及位于热平衡烘箱单元内的热风管道,使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操作空间来处理热平衡烘箱单元内部的维护工作,尤其是窄体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内部环境。

基于此,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靠近于第一送风管11进风端的其中一个侧面板40上与第一送风管11进风端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可打开的第一门41。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与第一静压箱22可拆卸连接,第一送风管11可移动地设于箱体内,并可移动到箱体外。靠近于第二送风管12进风端的另一个侧面板40上与第二送风管12进风端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可打开的第二门42。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与第二静压箱32可拆卸连接,第二送风管12可移动地设于箱体内,并可移动到箱体外。如此,当需要对热平衡烘箱单元内部的链夹装置等进行维修清洁等操作时,可以将第一门41打开,然后将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与第一静压箱22拆开,从箱体中移出第一送风管11即可,第一送风管11刚好穿过侧面板40的门口抽离出箱体,这样箱体内便会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工作人员进入进行维护清洁等操作。同样地,可以将第二门42打开,然后将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与第二静压箱32拆开,从箱体中移出第二送风管12即可,第二送风管12刚好穿过侧面板40的门口抽离出箱体,这样箱体内便会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工作人员进入进行维护清洁等操作。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由于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与第一门41位置相对,这样打开第一门41后,能方便将第一送风管11从箱体中向外抽出。由于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与第二门42位置相对,这样打开第二门42后,能方便将第二送风管12从箱体中向外抽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门41的开设区域完全覆盖了上下两个风管组10的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这样打开第一门41,便可以直接看到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送风管11,可以将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送风管11抽离出箱体。具体而言,第一门41的宽度例如为500mm,第一门41的高度例如为1500mm,第一送风管11的宽度例如为300mm,第一送风管11的高度例如为400mm,两个第一送风管11的间隔例如为300mm至400mm。

同样地,第二门42的开设区域完全覆盖了上下两个风管组10的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这样打开第二门42,便可以直接看到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送风管12,可以将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送风管12抽离出箱体。具体而言,第二门42的宽度例如为500mm,第二门42的高度例如为1500mm,第二送风管12的宽度例如为300mm,第二送风管12的高度例如为400mm,两个第二送风管12的间隔例如为300mm至400mm。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两个第一滑动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送风管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送风管1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箱体中。如此,通过第一滑动组件,能便于移动第一送风管11,在箱体中进行拆装第一送风管11。

同样地,热平衡烘箱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动组件,两个第二滑动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送风管1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送风管12通过第二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箱体中。如此,通过第二滑动组件,能便于移动第二送风管12,在箱体中进行拆装第二送风管12。

请参阅图1及图2,更进一步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横向轨61与第一移动件62。第一横向轨61的设置方向与第一送风管11的轴线方向相同,第一移动件6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横向轨61上,第一移动件62与第一送风管11相连。第一移动件62为一个以上,例如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不限定数量。如此,推拉第一送风管11时,第一送风管11沿着第一横向轨61移动,便可以从箱体中抽离出来。

同样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横向轨 71与第二移动件72。第二横向轨 71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送风管12的轴线方向相同,第二移动件7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横向轨 71上,第二移动件72与第二送风管12相连。第二移动件72为一个以上,例如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不限定数量。如此,推拉第二送风管12时,第二送风管12沿着第二横向轨 71移动,便可以从箱体中抽离出来。

请参阅图1及图2,更进一步地,第一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纵向轨63与第三移动件64。第一纵向轨63沿着薄膜100的输送方向设置,也就是垂直于第一送风管11的轴线方向,第三移动件64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纵向轨63上,第三移动件64与第一横向轨61相连。第三移动件64为一个以上,例如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不限定数量。如此,可以沿着第一纵向轨63的方向移动第一横向轨61,从而能相应调整第一送风管11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能实现第一送风管11远离或靠近于第一静压箱22,便于对第一送风管11进行拆装操作,便于使得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被侧面板40抵触而无法移出到箱体外。

同样地,第二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纵向轨与第四移动件73。第二纵向轨沿着薄膜100的输送方向设置,也就是垂直于第二送风管12的轴线方向,第四移动件73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纵向轨上,第四移动件73与第二横向轨 71相连。第四移动件73为一个以上,例如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不限定数量。如此,可以沿着第二纵向轨的方向移动第二横向轨71,从而能相应调整第二送风管12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能实现第二送风管12远离或靠近于第二静压箱32,便于对第二送风管12进行拆装操作,便于使得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被侧面板40抵触而无法移出到箱体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向轨63与第二纵向轨既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轨,也可以是共用同一个轨,当共用同一个轨时,能实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结构更加简单。如图1所示,第一纵向轨63与第二纵向轨为共同一个轨。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轨63、第二纵向轨均固定设置于箱体内。具体例如,第一纵向轨6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前后两个隔离板50上,第二纵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前后两个隔离板5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包括两个以上任意一实施例热平衡烘箱单元,两个以上热平衡烘箱单元依次设置。

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第一送风组20将热风通过第一送风管11的一端送入到第一送风管11中,由第一送风管11的通风口13向外排放吹向薄膜100,第二送风组30将热风通过第二送风管12的一端送入到第二送风管12中,由第二送风管12的通风口13向外排放吹向薄膜100。由于第一送风管11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第二送风管12内的热风温度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变低,也就是说第一送风管11的进风端(即与第一送风组20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一送风管11的封闭端,第二送风管12的进风端(即与第二送风组30相连的端部)处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二送风管12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管11内的热风流动方向与第二送风管12内的热风流动方向相反,起到热风热量错位补偿的效果,能实现薄膜100对应于风管组10的部位受热均匀,从而能保证薄膜100产品的加工质量。此外,由于第一送风组20位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及第二送风管12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一送风组20与第一送风管11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一送风管11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一送风管11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一送风组20进行组装连接;同样地,第二送风组30位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及第一送风管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一端的侧部相连通,使得第二送风组30与第二送风管12构成类似“L”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也便于单独地将第二送风管12进行拆卸并抽出到热平衡烘箱单元的外部,同时也便于将第二送风管12送入到热平衡烘箱单元中与第二送风组30进行组装连接。另外,风管组10、第一送风组20与第二送风组30总体为双“L”形并呈“69”式布置于箱体中,结构布置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热平衡烘箱单元可以共用同一个隔离板50,当然也可以各自采用一个隔离板50,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进行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电解铜箔用烘干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