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

文档序号:125220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 (Inclination sensor and seat belt retractor ) 是由 野原隆宽 藤田繁稔 于 2021-03-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提高轮的可组装性的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该倾斜传感器包括:旋转体,通过座椅靠背的倾转而旋转;以及线材,具有与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安全带卷收器连接的前端部、及与旋转体连接的基端部,其中,通过使旋转体旋转以使旋转体从基端部侧对线材进行卷收,从而向基端部侧对线材进行拉拽,旋转体具有:外轮,用于固定基端部并卷绕线材;内轮,容纳在外轮的内侧,并与外轮一体地旋转;位置固定机构,以能够对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外轮与内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方式对该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及移动限制机构,当相对位置在旋转方向上偏移时,该移动限制机构对旋转体的轴向上的外轮与内轮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Provided are a tilt sensor and a webbing retractor device which improve the assemblability of wheels. The tilt sensor includes: a rotating body that rotates by tilting of the seat back; and a wire material having a distal end portion connected to a seatbelt retractor provided on the seat back and a base end portion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body, wherein the wire material is wound from the base end portion side by rotating the rotating body, and is pulled toward the base end portion side, and the rotating body includes: an outer wheel for fixing the base end part and winding the wire; an inner wheel accommodated inside the outer wheel and rotating integrally with the outer wheel; a position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outer wheel and the inner wheel in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rotating body in a manner of being capable of adjust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a movement restricting mechanism that restricts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outer wheel and the inner wheel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otating body when the relative position is shifted in the rotational direction.)

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当在水平方向上作用有大于预定值的加速度时使锁止机构进行动作,以阻止用于对安全带进行卷收的卷轴的旋转。用于对该加速度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传感器壳体,该传感器壳体用于容纳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而在倾倒方向上转动的传感器重物。

另一方面,有时会将安全带卷收器组装在座椅靠背中。然而,如果将安全带卷收器组装在座椅靠背中,则传感器壳体有可能会随着座椅靠背的倾转而倾斜,并且传感器重物会使锁止机构进行锁止动作。

已知一种缆线卷收器,其为了防止该类锁止动作,通过根据座椅靠背的倾转而将用于使传感器壳体旋转的缆线拉入,从而无论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如何,均使传感器壳体保持成水平(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此外,该缆线卷收器也被称为倾斜传感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63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缆线卷收器中,由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来构成缆线的卷收体,在该第一固定环用于固定线材的基端部,并卷绕线材,该第二固定环容纳在第一固定环的内侧,并与第一固定环一体地旋转。

这样一来,将第一固定环等外轮与第二固定环等内轮互相组装在一起。

本公开提供一种倾斜传感器及具有该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其能够提高外轮与内轮的可组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提供一种倾斜传感器、以及具有该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该倾斜传感器包括:旋转体,通过座椅靠背的倾转而旋转;以及线材,具有与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安全带卷收器连接的前端部、及与所述旋转体连接的基端部,其中,通过使所述旋转体旋转以使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基端部侧对所述线材进行卷收,从而向所述基端部侧对所述线材进行拉拽,所述旋转体具有:外轮,用于固定所述基端部,并卷绕所述线材;内轮,容纳在所述外轮的内侧,并与所述外轮一体地旋转;位置固定机构,以能够对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外轮与所述内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方式对该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及移动限制机构,当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偏移时,该移动限制机构对所述旋转体的轴向上的所述外轮与所述内轮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倾斜传感器及具有该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其能够提高外轮与内轮的可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卷收装置的座椅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倾斜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倾斜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正面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背面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立体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正面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背面图。

图10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一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正面图。

图11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二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正面图。

图12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二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背面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正面图。

图1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背面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立体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正面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立体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正面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X轴、Y轴及Z轴彼此正交。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表示平行于X轴的方向、平行于Y轴的方向及平行于Z轴的方向。XY平面、YZ平面及ZX平面分别表示包括X轴和Y轴的虚拟平面、包括Y轴和Z轴的虚拟平面、以及包括Z轴和X轴的虚拟平面。

图1是搭载有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卷收装置的座椅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所示的安全带卷收装置10搭载在座椅16上,该座椅16设置在车辆的车室内。座椅16具有从下方对乘坐者进行支撑的座垫12、以及从座垫12的后方向上方延伸的座椅靠背14。座椅16包括倾斜机构,该倾斜机构用于使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垫12围绕倾斜轴18沿前倾方向F或后倾方向R倾转。倾斜轴18的轴向方向沿着座椅16的宽度方向。当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垫12围绕倾斜轴18倾转时,设置在座椅靠背14上的安全带卷收器100也相对于座垫12围绕倾斜轴18倾转。

安全带卷收装置10包括安全带卷收器100和倾斜传感器11。

安全带卷收器100是能够实现未图示的安全带的卷收或拉出的安全带卷收装置,并且被固定于座椅靠背14内的未图示的座椅靠背框架上。安全带卷收器100包括用于对安全带进行卷收的带轴104、用于对带轴104的向安全带的拉出方向的旋转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103、以及用于使锁止机构103进行动作的加速度传感器102。用于使锁止机构动作的加速度传感器也被称为车辆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102具有用于容纳传感器重物的传感器壳体101、用于使传感器壳体101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旋转的齿轮105、以及用于向着线材90的前端部94侧对线材90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106。例如,施力机构106通过弹簧等弹性体经由齿轮105向着线材90的前端部94侧对线材90进行施力。

倾斜传感器11是通过经由线材90将座椅靠背14的倾转程度(倾转角度)传递至安全带卷收器100的加速度传感器102从而使传感器壳体101保持成水平的机构。线材90具有与安全带卷收器100连接的前端部94、以及与倾斜传感器11连接的基端部91,并且在安全带卷收器100与倾斜传感器11之间架设。倾斜传感器11例如通过以与座椅靠背14的倾转程度相对应的拉拽量对线材90进行拉拽,从而将该倾转程度传递至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壳体101。倾斜传感器11与座椅16的倾斜轴18同轴地布置,并且被固定在座垫12的未图示的座垫框架上。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倾斜传感器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倾斜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和图3所示的倾斜传感器11包括轮盖80、旋转体55、线材90、盖板20、支架30、以及压入销79。倾斜传感器11具有通过使旋转体55旋转以使旋转体55从基端部91侧对线材90进行卷收,从而向基端部91侧对线材90进行拉拽的结构。旋转体55是将外轮60和内轮40组合的部件。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正面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背面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立体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正面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背面图。

接着,适当地参照图1~图9,对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传感器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轮盖80是对外轮60和内轮40进行支撑的外壳状的部件。轮盖80具有厚度方向(在该示例中为X轴方向)沿着座椅16的宽度方向的板状的底壁89、以及从底壁89的外周部向底壁8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该示例中为X轴方向上的负侧)突出的周壁88。轮盖80在底壁89的厚度方向上开口,并且在该开口部处容纳外轮60和内轮40。底壁89的厚度方向沿着倾斜轴18的轴向(参见图1)。

轮盖80具有在底壁89的中央部形成的圆孔81、以及内径尺寸与圆孔81大致相等并且形成在与圆孔81相同的轴上的圆筒状的筒状部84。筒状部84设置在周壁88的内侧,并且从圆孔81的周围向底壁8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圆孔81和筒状部84的中心轴位于与倾斜轴18相同的轴上。倾斜轴18从X轴方向的正侧插入至圆孔81和筒状部84中。

旋转体55是将外轮60和内轮40组合成一体的部件,并且通过座椅靠背14倾转而旋转。旋转体55具有在其上固定有线材90的基端部91并且对线材90进行卷绕的外轮60、以及容纳在外轮60的内侧并且与外轮60一体地旋转的内轮40。

外轮60和内轮40是布置在轮盖80的内侧的旋转部件。外轮60和内轮40是厚度方向沿着X轴方向的环状的板。外轮60具有用于容纳内轮40的外轮孔61,内轮40具有内径尺寸略大于筒状部84的外形尺寸的内轮孔41。外轮孔61是在X轴方向上贯通外轮60的圆孔,内轮孔41是在X轴方向上贯通内轮40的圆孔。外轮孔61和内轮孔41的各自的中心轴位于与倾斜轴18相同的轴上。倾斜轴18从X轴方向的正侧贯通内轮孔41。将外轮60和内轮40组合成一体的旋转体55在倾斜轴18贯通于内轮孔41的状态下以筒状部84作为中心而旋转。

在外轮60的外周面64上,形成有用于对线材90的基端部91进行固定的线材固定部65、以及用于对基端部91被线材固定部65固定的线材90进行引导的线材引导部63。例如,线材固定部65是相对于外轮60的外周面64凹入的槽,线材90的基端部91钩挂在线材固定部65上而被固定并连接。基端部91被线材固定部65固定的线材90沿着外周面64卷绕在线材引导部63上。

线材引导部63具有在外周面64上从外轮60的轴向(在该示例中为X轴方向)的两侧向外轮60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脱落防止片66a、66b(参见图3~图6)。通过在线材90被夹在两侧的脱落防止片66a、66b之间的状态下将线材90卷绕在线材引导部63上,从而防止了线材90从外周面64的线材引导部63上脱落。

在图3中,线材90以能够沿着筒状的管93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穿过该筒状的管93。管93是具有可挠性的筒状部件,并且使线材90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开口部伸出。管93具有安装在线材90的前端部94侧的管前端部处的固定装置95、以及安装在线材90的基端部91侧的管基端部的固定装置92。固定装置95固定于加速度传感器102(参见图1)的传感器框架上,固定装置92固定于形成在轮盖80上的管固定部85上。

管固定部85是用于对管93的管基端部进行固定的部位,并且形成在轮盖80的周壁88的一部分上。管固定部85例如具有形成在周壁88的一部分处的固定槽86。管固定部85通过将固定装置92钩挂在固定槽86处从而对管93的管基端部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基端部从轮盖80上脱离。

管93的管前端部通过固定装置95被固定到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固定在安全带卷收器100的框架上。线材90的前端部94固定在齿轮105(参见图1)上,该齿轮105使传感器壳体101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旋转。

通过使线材90的前端部94向着基端部91侧移动从而使齿轮105旋转,齿轮105的旋转使传感器壳体101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旋转。

盖板20是设置在轮盖80的开口侧的盖。盖板20具有厚度方向沿着X轴方向的板状的盖部26,盖部26固定于轮盖80的周壁88。盖板20具有形成在盖部26的中央部处的开口21、形成在盖部26之中的开口21的周围的多个孔22a、22b、22c、22d、以及从盖部26的外周的一部分延伸出的安装臂24、25。从X轴方向的正侧穿过轮盖80的圆孔81和筒状部84的倾斜轴18从X轴方向的正侧穿过开口21。

轮盖80在与盖板20的多个孔22a、22b、22c、22d中的各个孔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多个凸台87a、87b、87c、87d。通过将贯通多个孔22a、22b、22c、22d中的各个孔的多个螺丝23a、23b、23c、24d等紧固部件与多个凸台87a、87b、87c、87d紧固,从而将盖板20固定到轮盖80上。

支架30具有被夹在盖板20的盖部26与用于将内轮40和外轮60组合成一体的旋转体55之间的固定板34。固定板34是厚度方向沿着X轴方向的板状的部分。支架30具有形成在固定板34的中央处的中央孔31、以及从固定板34的外周的一部分伸出的安装脚32。从X轴方向的正侧穿过轮盖80的圆孔81和筒状部84的倾斜轴18从X轴方向的正侧穿过中央孔31。

支架30的安装脚32的前端部固定在座垫12(例如座垫12的座垫框架)上。另一方面,固定在轮盖80上的盖板20的安装臂24、25的前端部固定在座椅靠背14(例如座椅靠背14的座椅靠背框架)上。由此,当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垫12围绕倾斜轴18倾转时,轮盖80相对于支架30围绕倾斜轴18旋转。

支架30具有从固定板34向内轮40侧(在该示例中为X轴方向上的正侧)突出的止动销33。内轮40具有用于使止动销33插入的狭缝42。狭缝42是以内轮40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槽或通孔。狭缝42具有作为前倾方向F侧的狭缝端的狭缝起始端44、以及作为后倾方向R侧的狭缝端的狭缝终止端45。另一方面,轮盖80具有从底壁89向内轮40侧(在该示例中为X轴方向上的负侧)突出的突片82。内轮40具有用于使突片82插入的狭缝43。狭缝43是以内轮40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槽或通孔。狭缝43具有作为前倾方向F侧的狭缝端的狭缝起始端46、以及作为后倾方向R侧的狭缝端的狭缝终止端47。

如上所述,线材90一直被向着其长度方向的前端部94侧施加施力机构106的施力。因此,由于旋转体55一直在后倾方向R上被施力,因此止动销33与狭缝42的前倾方向F侧的狭缝起始端44抵靠。因此,当与座椅靠背14成为一体的轮盖80沿后倾方向R旋转,并且旋转体55试图与轮盖80一起沿后倾方向R旋转时,旋转体55向着后倾方向R的旋转被限制。其原因在于,形成在与座垫12成为一体的支架30上的止动销33与狭缝42的狭缝起始端44抵靠。因此,当轮盖80相对于旋转体55向着后倾方向R相对地旋转时,旋转体55使得线材90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91被拉拽而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旋转体55一直被向着后倾方向R施力,因此突片82与狭缝43的前倾方向F侧的狭缝起始端46抵靠。在突片82与狭缝43的狭缝起始端46抵靠的状态下轮盖80与旋转体55一起沿前倾方向F旋转。由此,支架30的止动销33以远离狭缝起始端44并接近与狭缝起始端44相反的相反侧的狭缝终止端45的方式在狭缝42内相对地移动。

接着,对由于座椅靠背14的倾转方向的差异而引起的倾斜传感器11的运动和安全带卷收器100的运动进行说明。

在安全带卷收装置10中,当座椅靠背14以使座椅靠背14的上端侧向着座椅16的后方倾倒的方式倾转时,固定于座椅靠背14的座椅靠背框架上的轮盖80从图2所示的状态沿后倾方向R旋转。与此相对地,由于倾斜传感器11的支架30的安装脚32固定在座垫12的座垫框架上,因此即使座椅靠背14倾转,支架30也不会旋转。因此,在该状态下,轮盖80相对于支架30沿后倾方向R相对地旋转。

在此状态下,当旋转体55试图与轮盖80一起旋转时,支架30的止动销33对狭缝42的狭缝起始端44进行干扰,从而对旋转体55的向后倾方向R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在此状态下,轮盖80相对于旋转体55向后倾方向R相对地旋转。

在轮盖80的管固定部85上,固定有在管93的长度方向上的管基端部处设置的固定装置92,在旋转体55的线材固定部65上,固定有线材90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91。因此,当轮盖80相对于旋转体55向后倾方向R相对地旋转时,线材90克服加速度传感器102的施力机构106的施力,而在管93的内侧向其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侧移动。

由此,在加速度传感器102内,线材9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94向基端部侧移动,固定有线材90的前端部94的齿轮105旋转。由于齿轮105的旋转,使得传感器壳体101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102的传感器框架以抵消座椅靠背14的倾转(传感器框架的倾转)的方式进行旋转。如此一来,通过使传感器壳体101相对于传感器框架进行旋转,从而将传感器壳体101维持在倾转前的原始的姿势。由此,即使安全带卷收器100与座椅靠背14一起沿后倾方向R倾转,也能够防止传感器重物意外地移动的情况(本来车辆未突然减速)。因此,只要不对加速度传感器102作用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就能够防止锁止机构103由于传感器重物的移动而产生的误操作,并且能够防止带轴104的旋转的意外的锁止。

另一方面,在将座椅靠背14的上端侧向座椅16的前方倾倒以折叠座椅16的情况下,轮盖80与座椅靠背14一起沿向前倾方向F旋转。当轮盖80以此方式进行旋转时,由于内轮40被狭缝起始端46按压在轮盖80的突片82上,因此旋转体55与轮盖80一起沿前倾方向F旋转。当在轮盖80中发生这样的沿前倾方向F的旋转时,由于旋转体55的线材固定部65与轮盖80的管固定部85之间的间隔未发生变化,因此线材90未被向着基端部91侧拉拽。由此,加速度传感器102的齿轮105和传感器壳体101未旋转。

这样一来,由于倾斜传感器11未与前倾方向F的座椅倾斜连锁地移动,因此传感器壳体101与安全带卷收器100一起前倾。由于加速度传感器102未将传感器壳体101保持成水平,因此传感器重物有可能沿着使锁止机构103启动的方向运动。然而,由于安全带卷收器100具有用于对锁止机构103的启动进行阻碍的公知的锁止解除机构,因此不会阻碍带轴104的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座椅靠背14的向前倾倒或扶起时安全带被锁止而挂住的情况。

另外,在旋转体55与轮盖80一起沿前倾方向F旋转的情况下,支架30的止动销33相对于狭缝42相对地从狭缝起始端44向着狭缝终止端45离开。因此,即使在轮盖80和旋转体55发生前倾方向F的旋转,旋转体55也不会意外地对固定在座垫12上的支架30进行干扰,而是能够使座椅靠背14平滑地向座椅16的前方倾转。

此外,轮盖80具有形成在底壁89上的位置对准用的孔83(孔83a、83b),内轮40具有形成在与孔83a、83b相对应的位置处的位置对准用的孔49(孔49a、49b)。这些孔83、49用于在组装倾斜传感器11时插入工具以进行两者的位置对准。

旋转体55具有位置固定机构56,该位置固定机构56以能够将旋转体55的旋转方向(周向)上的外轮60与内轮40的相对位置(旋转相位)调节为任意位置的方式对该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在该示例中,位置固定机构56具有设置在外轮60的内周面68的一部分上的内齿62、以及设置在内轮40的外周面51的一部分上的外齿48。位置固定机构56通过使内齿62与外齿48啮合,从而对旋转体55的旋转方向上的外轮60与内轮4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用于卷收线材90的旋转体55具有2个环(外轮60和内轮40)。以此方式使用2个环来构成旋转体55的理由在于,即使安全带卷收器100与倾斜传感器11之间的距离由于车辆或座椅等的个体差异而不同,也会在两者之间以适当的长度来不产生松弛地拉伸缠绕线材90。以减少安全带卷收器100与倾斜传感器11之间的线材90的松弛的方式转动外轮60,并且在该松弛减少的啮合位置处使外轮60的内齿62与内轮40的外齿48啮合。

位置固定机构56具有压入销79,该压入销79通过压入至形成在内轮40处的销孔52,从而在使内齿62与外齿48啮合的状态下对内齿62和外齿48进行固定。通过压入销79,能够提高对在旋转体55的旋转方向(周向)上的外轮60与内轮40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进行抑制的效果。

旋转体55具有移动限制机构57,该移动限制机构57通过使旋转体55的旋转方向(周向)上的外轮60与内轮40的相对位置在该旋转方向上偏移,从而对旋转体55的轴向(推力方向)上的外轮60与内轮40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通过利用移动限制机构57对外轮60与内轮40在旋转体55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外轮60与内轮40在该轴向上彼此脱离。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外轮60与内轮40之间的可组装性。

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具有设置在外轮60上的多个凹部69a、69b、69c和多个凸缘67a、67b、67c、70a、70b、70c、以及设置在内轮40上的多个凸部50a、50b、50c。

多个凹部69a、69b、69c是在外轮60的内周面68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从内周面68朝向外轮60的径向上的外侧凹陷的部位。

多个凸缘70a、70b、70c是在外轮60的内周面68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周向上与多个凹部69a、69b、69c相邻的部位。多个凸缘70a、70b、70c分别是第一凸缘的一个示例,并且从内周面68朝向外轮60的径向上的内侧突出。

多个凸缘67a、67b、67c是在外轮60的内周面68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周向上与多个凹部69a、69b、69c相邻的部位。多个凸缘67a、67b、67c分别是第二凸缘的一个示例,并且从内周面68朝向外轮60的径向上的内侧突出。内轮40在外轮60的轴向上被夹在多个凸缘70a、70b、70c与多个凸缘67a、67b、67c之间。

多个凸部50a、50b、50c是在内轮40的外周面51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从外周面51朝向内轮40的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爪状部位。

参照图10~图12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的功能进行说明。图10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一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正面图。图11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二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正面图。图12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的第二状态局部性地放大示出的背面图。

在图10中,以使凸部50(50a、50b、50c)的各位置与各自相对应的凹部69(69a、69b、69c)的各位置匹配的方式,对外轮60和内轮40进行组装。在外轮60的内周面68上设置有凸缘67a、67b、67c。因此,即便使内轮40从X轴方向上的负侧进入到外轮60的外轮孔61中,内轮40的外周部也会被凸缘67a、67b、67c钩挂。由此,能够防止内轮40在组装时穿过外轮孔61而脱离。

接着,如图11所示,使内轮40与外轮60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将内轮40固定,并且使外轮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通过使工具从轮盖80的位置对准用的孔83a、83b进入内轮40的位置对准用的孔49a、49b,从而将内轮40固定,并使外轮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使内轮40与外轮60相对地旋转时,由于外齿48从内齿62向径向上的内侧被按压,因此外齿48以使销孔52的空间变狭窄的方式向径向上的内侧弯曲,允许内轮40与外轮60的相对的旋转。

当使内轮40与外轮60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如图11所示偏移时,凸部50(50a、50b、50c)与凸缘70(70a、70b、70c)卡合(参见图12)。由此,通过使内轮40的外周部与外轮60的凸缘67a、67b、67c抵靠,从而对内轮40的向X轴方向上的正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使凸部50a、50b、50c与凸缘70a、70b、70c抵靠,从而对内轮40的向X轴方向上的负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内轮40与外轮60一体化。图1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正面图。图1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背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图14中,省略了压入销79的图示。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通过凸缘70a、70b、70c来对在旋转方向上从凹部69a、69b、69c偏移的凸部50a、50b、50c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防止内轮40与外轮60在轴向上脱离。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倾斜传感器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内轮和外轮的结构。关于第2实施方式之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之处,援引上述的说明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立体图。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轮的正面图。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立体图。图1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轮的正面图。图1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体的正面图。

在图15~图1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凹部和与该凹部相邻的第一凸缘设置在内轮的外周面上,并且与凹部相对应的凸部设置在外轮的内周面上。

当使旋转体55的旋转方向(周向)上的外轮160与内轮140的相对位置在该旋转方向上偏移时,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对旋转体55的轴向(推力方向)上的外轮160与内轮140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通过利用移动限制机构57对外轮160与内轮140在旋转体55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外轮160与内轮140在该轴向上彼此脱离。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外轮160与内轮140之间的可组装性。

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具有设置在内轮140上的多个凹部169a、169b、169c和多个凸缘170a、170b、170c、以及设置在外轮160上的多个凸部150a、150b、150c。

多个凹部169a、169b、169c是在内轮140的外周面51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从外周面51朝向内轮140的径向上的内侧凹陷的部位。

多个凸缘170a、170b、170c是在内轮140的外周面51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周向上与多个凹部169a、169b、169c相邻的部位。多个凸缘170a、170b、170c分别是第一凸缘的一个示例。

多个凸缘67a、67b、67c是在外轮160的内周面68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的部位。多个凸缘67a、67b、67c分别是第二凸缘的一个示例,并且从内周面68朝向外轮160的径向上的内侧突出。内轮140在外轮160的轴向上被夹在多个凸部150a、150b、150c与多个凸缘67a、67b、67c之间。

多个凸部150a、150b、150c是在外轮160的内周面68上彼此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从内周面68朝向外轮160的径向上的内侧突出的爪状部位。

在图19中,以使凸部150(150a、150b、150c)的各位置与各自相对应的凹部169(169a、169b、169c)的各位置匹配的方式,对外轮160和内轮140进行组装。

接着,使内轮140与外轮160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将内轮140固定,并且使外轮1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使内轮140与外轮160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凸部150(150a、150b、150c)与凸缘170(170a、170b、170c)卡合(由于与图12相同,因此省略图示)。由此,通过使内轮140的外周部与外轮160的凸缘67a、67b、67c抵靠,从而对内轮140的向X轴方向上的正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使凸部150a、150b、150c与凸缘170a、170b、170c抵靠,从而对内轮140的向X轴方向上的负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将内轮140与外轮160一体化(由于与图13及图14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如上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限制机构57通过凸缘170a、170b、170c来对在旋转方向上从凹部169a、169b、169c偏移的凸部150a、150b、150c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防止内轮140与外轮160在轴向上脱离。

虽然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倾斜传感器及安全带卷收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组合或替换等各种变形及改进。

符号说明

10 安全带卷收装置

11 倾斜传感器

12 座垫

14 座椅靠背

16 座椅

18 倾斜轴

20 盖板

23a、23b、23c、23d 螺丝

24、25 安装臂

26 盖部

30 支架

31 中央孔

32 安装脚

33 止动销

34 固定板

40 内轮

41 内轮孔

42、43 狭缝

48 外齿

50a、50b、50c 凸部

51 外周面

52 销孔

55 旋转体

56 位置固定机构

57 移动限制机构

60 外轮

61 外轮孔

62 内齿

63 线材引导部

64 外周面

65 线材固定部

66a、66b 脱落防止片

67a、67b、67c 凸缘(内缘突起)

68 内周面

69a、69b、69c 凹部

70a、70b、70c 凸缘

79 压入销

80 轮盖

81 圆孔

82 突片

83a、83b 孔

84 筒状部

85 管固定部

86 固定槽

87a、87b、87c、87d 凸台

88 周壁

89 底壁

90 线材

91 基端部

92、95 固定装置

93 管

94 前端部

100 安全带卷收器

101 传感器壳体

102 加速度传感器

103 锁止机构

104 带轴

105 齿轮

106 施力机构。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座椅安全带的锚固预紧器模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