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1275186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winding ) 是由 高建坤 唐军民 于 2020-05-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板、放线筒、放线杆及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筒设置于所述立板左侧下方的底座上,所述放线杆的右侧经一转轴与所述立板的前端面转动相连,所述放线杆的左侧底面上设有一导线环;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及弹簧,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经一连接机构与立板前端面的上方转动相连,所述弹簧的右侧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相连,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放线杆的下方相连;所述放线杆上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管上螺接有一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内端抵于所述放线杆的外缘面上;所述套筒的外缘面上设有一挂环,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挂环挂接相连。本发明提高了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及质量。(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wind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wire releasing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a vertical plate, a wire releasing cylinder, a wire releasing rod and a tension adjust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wire releas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below the left side of the vertical plate, the right side of the wire releasing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vertical plat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a wire guid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wire releasing rod; the tension adjus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and a spring,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vertical plate through a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 right side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wire releasing rod; the wire releasing rod is sleeved with a sleeve, a locking bolt is screwed on the sleeve,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locking bolt abuts against the outer edge surface of the wire releasing rod; the outer edge surface of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hanging ring,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ging ring in a hanging manner.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tension adjustment.)

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器,尤其涉及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机转子绕线生产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利用绕线机进行绕线。其中,在绕线过程中,其张力调节不够稳定,影响绕线稳定性及质量。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绕线过程中张力的稳定性,保证绕线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立板、放线筒、放线杆及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筒设置于所述立板左侧下方的底座上,所述放线杆的右侧经一转轴与所述立板的前端面转动相连,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立板下方的左侧,所述放线杆的左侧设置于所述立板的左侧上方,所述放线杆的左侧底面上设有一导线环,所述导线环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放线杆设置;

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及弹簧,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经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立板前端面的上方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右侧上方,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放线杆的右侧,所述弹簧的右侧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相连,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放线杆的下方相连;

所述放线杆上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管上螺接有一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内端抵于所述放线杆的外缘面上,所述套筒经所述锁紧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套筒的右侧靠近所述转轴设置,所述套筒的外缘面上设有一挂环,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挂环挂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及弹性挡块,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经第一转轴与所述立板转动相连,所述弹性挡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后侧下方;所述连接板的后侧面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弹性挡块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相连,所述弹性挡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左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板的顶部右侧设有一斜面,所述斜面由左向右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斜面上垂直安装有一立杆,所述立杆上安装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平行于所述斜面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后端垂直安装于所述立杆的顶部,所述安装板上螺接有一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右侧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右侧设有第二挂环,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设有一挂孔,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挂孔挂接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挂环挂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板的后侧设有一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板左侧的下方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第三传动轮设置于所述放线杆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第三传动轮的外缘面上均设有一环形导线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的左侧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三传动轮经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立板前端面的下方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右侧安装于所述转轴下方的立板前侧面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左侧设置于所述立板前端的左侧,所述第三传动轮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左端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三传动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的前端面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轮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三传动轮的底部外缘面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方外缘面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导线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传动轮设置于所述导线环的右侧下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中利用弹簧拉住放线杆的下方,这样在放线的时候,能够通过弹簧对铜线进行张力的调节,而且弹簧通过套筒与放线杆连接,套筒能够调节与放线杆的位置,这样能够调节弹簧的位置,调节弹力,这样便于张力的调节,张力调节的适用范围更广,保证后续绕线的稳定性及质量;

2.本发明中通过连接板及弹性挡块的设置,连接杆与连接板中部转动连接,并且设置第二弹簧与连接杆连接,这样在弹簧对铜线张力调节状态下,再通过第二弹簧进一步对弹簧的张力调节进行增加,这样能够使得弹簧的位置能够移动,对张力的调节范围更大,而且弹性挡块的设置,能够对连接杆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保证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及质量;

3.本发明中通过连接螺栓的设置,第二弹簧与连接螺栓连接,这样能够调节第二弹簧的弹力,对张力调节的范围进行调节限位;

4.本发明中通过三组传动轮的设置,能够对铜线的移动路径进行导向,保证绕线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套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连接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立板;3、放线筒;4、放线杆;5、转轴;6、导线环;7、连接杆;8、弹簧;9、套筒;10、锁紧螺栓;11、挂环;12、连接板;13、弹性挡块;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斜面;17、立杆;18、安装板;19、连接螺栓;20、第二弹簧;21、第二挂环;22、挂孔;23、旋转气缸;24、第一传动轮;25、第二传动轮;26、第三传动轮;27、环形导线槽;28、第三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绕线用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立板2、放线筒3、放线杆4及张力调节机构,所述放线筒设置于所述立板左侧下方的底座上,所述放线杆4的右侧经一转轴5与所述立板的前端面转动相连,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立板下方的左侧,所述放线杆的左侧设置于所述立板的左侧上方,所述放线杆的左侧底面上设有一导线环6,所述导线环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放线杆设置;

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7及弹簧8,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经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立板前端面的上方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右侧上方,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放线杆的右侧,所述弹簧的右侧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相连,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放线杆的下方相连;

所述放线杆4上套设有一套筒9,所述套管上螺接有一锁紧螺栓10,所述锁紧螺栓的内端抵于所述放线杆的外缘面上,所述套筒经所述锁紧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套筒的右侧靠近所述转轴设置,所述套筒的外缘面上设有一挂环11,所述弹簧的左侧与所述挂环挂接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线卷放在放线筒内,铜线拉出之后,经过导线环之后,向左送出绕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前端张力具有变化,会拉动放线杆围绕着转轴转动,通过弹簧的设置,这样弹簧会拉住放线杆,给予放线杆顺时针的力度,这样能够实时的调节放线过程中张力的稳定性。其中,弹簧与放线杆不同位置的连接,给予放线杆不同的拉力,通过套筒的设置,弹簧与套筒上面的挂环进行连接,通过锁紧螺栓的设置,这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套筒在放线杆上面的位置,也就是套筒靠近或者远离转轴,这样便于调节弹簧给予放线杆的弹力,适用于不同尺寸产品张力的调节,有效保证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及质量,提高了张力调节的适用范围。

参见图1、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12及弹性挡块13,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经第一转轴14与所述立板转动相连,所述弹性挡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后侧下方;所述连接板的后侧面上设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弹性挡块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相连,所述弹性挡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左侧。

所述立板的顶部右侧设有一斜面16,所述斜面由左向右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斜面上垂直安装有一立杆17,所述立杆上安装有一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平行于所述斜面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后端垂直安装于所述立杆的顶部,所述安装板上螺接有一连接螺栓19,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弹簧20,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右侧相连。

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右侧设有第二挂环21,所述连接螺栓的底部设有一挂孔22,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挂孔挂接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挂环挂接相连。

所述立板的后侧设有一旋转气缸23,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立板转动连接,而连接杆又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同时通过第二弹簧的底部与连接杆的右侧上方连接,这样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当张力过大的时候,铜线会拉动导线环向下,也就是放线杆围绕转轴逆时针转动,这样会将弹簧进行拉伸,正常情况下,弹簧被拉伸的时候,弹簧会拉动连接杆的底部向左移动,也就是连接杆围绕着第二转轴顺时针转动,为了便于张力的调节,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第二弹簧会拉动连接杆的上方向右移动,这样尽可能的使连接杆的底部向右移动,保证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其中,为了防止连接杆的底部向左移动,尽可能的靠弹簧本身的拉力来调节张力,保证张力的稳定性,通过旋转气缸的设置,旋转气缸带动第一转轴逆时针转动,也就是连接板逆时针转动,使得弹性挡块向着右下方转动,挡住连接杆,使得连接杆的底部无法向左移动,这样能够保证弹簧的拉力,保证产品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其中,会设置控制器及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铜线在放线过程中的张力,并与控制器电控连接,将张力反馈至控制器,而且旋转气缸与控制器电控连接,用于控制旋转气缸的转动。当张力小了一些之后,旋转气缸带动连接板顺时针转动,使得弹性挡块解除对连接杆的限位,这样连接杆的底部可以向左移动,这样又能够利用弹簧及第二弹簧一起对导线环的张力进行调节。

其中,张力调节的时候,先利用弹簧对放线杆的位置进行拉住,同时通过第二弹簧进行辅助拉动,这样能够对张力调节的范围进行移动的调节。如果说连接杆底部的位置固定,这样只能够完全靠弹簧进行调节,而弹簧的弹力相对固定,这样导致张力调节相对固定,如果说张力波动比较大,这样弹簧在变化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卡顿,这样胡导致张力调节不够稳定。因此,通过第二弹簧的辅助设置,放线杆底部的位置不固定,这样在弹簧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连接杆的底部受力之后也能够移动,第二弹簧拉住连接杆,这样能够保证张力调节的稳定性及质量。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立板左侧的下方设有第一传动轮24、第二传动轮25及第三传动轮26,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第三传动轮设置于所述放线杆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第三传动轮的外缘面上均设有一环形导线槽27。

所述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的左侧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三传动轮经第三安装板28与所述立板前端面的下方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右侧安装于所述转轴下方的立板前侧面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左侧设置于所述立板前端的左侧,所述第三传动轮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左端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三传动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的前端面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轮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三传动轮的底部外缘面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方外缘面设置。

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导线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传动轮设置于所述导线环的右侧下方。

铜线经过第一传动轮的后侧外缘面之后,再经过第二传动轮的前端外缘面,最后经过第三传动轮之后,经过导线槽进行导线,这样能够保证铜线移动路径,使得铜线不会打结,保证铜线绕线的稳定性及质量。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湿绕组电机穿线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