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

文档序号:1357858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轮胎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 是由 石原畅之 于 2018-1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在抑制胎面部的花纹块的缺损的同时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轮胎在胎面部具备花纹块(31)。花纹块(31)的侧壁(35)在轮胎周向(S)的两侧的端壁(36)之间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花纹块(31)的中央刀槽花纹(22)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形成于轮胎周向(S)上的花纹块中央部(33)的花纹块接地面(34),并在侧壁(35)开口。轮胎径向面(K1)与花纹块(31)的侧壁(35)所成的侧壁角度(P)从花纹块中央部(33)朝向端壁(36)变大。(The on-ice performance of the tire is improved while suppressing the chipping of the blocks of the tread portion. The tire has a tread portion provided with blocks (31). The side walls (35) of the block (31) extend in the ti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S) between end walls (36) on both sides of the ti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S). The center sipe (22) of the block (31) is formed in the ti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S) along the tire width direction (H) on the block contact surface (34) of the block center portion (33), and is open to the side wall (35). A side wall angle (P) formed by the tire radial surface (K1) and the side wall (35) of the block (31) increases from the block center portion (33) toward the end wall (36).)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面部具备花纹块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结冰路面使用的轮胎中,根据结冰路面上的轮胎的性能(冰上性能)设定胎面花纹,在胎面部形成各种花纹块。关于花纹块的形状,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扩大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来确保花纹块的接地面积。另外,当在结冰路面行驶时,由于花纹块与冰的摩擦,有时在花纹块与结冰路面之间产生水。与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相比,水更容易残留于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因此,在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形成刀槽花纹,利用刀槽花纹将水去除。

然而,若这样在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形成刀槽花纹,则产生施加于花纹块的接地压力集中于花纹块的中央部的外端的担忧。为了更可靠地抑制外端处的花纹块的缺损,寻求避免接地压力向外端集中。针对于此,以往已知使两个刀槽花纹之间的侧壁向花纹块内凹陷的这样的充气轮胎(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充气轮胎中,抑制接地压力在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的集中。另外,在两个刀槽花纹之间的部分中,抑制花纹块(小花纹块)的变形和缺损。但是,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在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接地面积与侧壁的凹陷的程度相应地减小,并且两个刀槽花纹变短。与刀槽花纹的长度对应地,花纹块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边缘成分也减少。因而,从同时提高花纹块的耐缺损性能和轮胎的冰上性能的观点来看,存在进一步的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9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抑制胎面部的花纹块的缺损的同时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在胎面部具备花纹块的轮胎。花纹块具有:侧壁,其在轮胎周向两侧的端壁之间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和中央刀槽花纹,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形成于轮胎周向上的花纹块中央部的花纹块接地面并在侧壁开口。轮胎径向面与花纹块的侧壁所成的侧壁角度从花纹块中央部朝向端壁变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胎面部的花纹块的缺损的同时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的接地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轮胎的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是车辆用的充气轮胎(例如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重载荷用轮胎、轿车用轮胎),由通常的轮胎结构构件形成为众所周知的构造。即,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位于一对胎圈部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一对胎侧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以及位于胎面部与一对胎侧部之间的一对胎肩部。另外,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配置于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胎体、配置于胎体的外周侧的带束以及具有预定的胎面花纹的胎面橡胶。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示意性地表示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S的局部。

如图所示,轮胎1在胎面部2包括多个周向槽10、11、多个宽度方向槽13~15、多个刀槽花纹20~27、多个陆部30、40、50以及多个花纹块31、41、51。在车辆行驶时,轮胎1利用多个陆部30、40、50与路面接触而滚动。陆部30、40、50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的面是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

多个周向槽10、11是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隔开间隔地并列。在此,轮胎1包括在轮胎周向S上连续地形成的四个周向槽(两个第1周向槽10、两个第2周向槽11)。第1周向槽10是在多个周向槽10、11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最内侧(轮胎赤道面3侧)的内侧周向槽,形成于第2周向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轮胎赤道面3位于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

第1周向槽10是位于轮胎赤道面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中央侧周向槽,在轮胎赤道面3的两侧形成于轮胎赤道面3与第2周向槽11之间。第2周向槽11是在多个周向槽10、11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最外侧(胎肩部4侧)的的外侧周向槽,形成于第1周向槽1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胎肩部4位于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在轮胎赤道面3的两侧,第2周向槽11位于胎肩部4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形成于第1周向槽10与胎肩部4之间。

多个宽度方向槽13~15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横槽(横向花纹槽),形成于陆部30、40、50。另外,多个宽度方向槽13~15沿着与周向槽10、11交叉的方向形成,与周向槽10、11相交。宽度方向槽13~15形成得比周向槽10、11浅,宽度方向槽13~15的槽底位于比周向槽10、11的槽底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多个刀槽花纹20~27是形成于陆部30、40、50的切缝,从陆部30、40、50的接地面朝向陆部30、40、50的内部形成。

利用多个周向槽10、11将胎面部2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划分,从而在胎面部2形成多个陆部30、40、50。多个陆部30、40、50是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形成的凸部,沿着周向槽10、11在轮胎周向S上延伸。另外,陆部30、40、50是具有在轮胎周向S上排列的多个花纹块31、41、51的花纹块列,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隔开间隔地并列。

轮胎1包括五个陆部(一个第1陆部30、两个第2陆部40、两个第3陆部50)。第1陆部30是形成于两个第1周向槽10之间的中央陆部,形成于胎面部2的包含轮胎赤道面3的中央区域。轮胎赤道面3位于第1陆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中央。第1陆部30位于两个第2陆部4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

第1陆部30具有多个宽度方向槽13、多个刀槽花纹20~23(分割刀槽花纹20、21、中央刀槽花纹22、相邻刀槽花纹23)以及与路面接触的多个花纹块31。在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第1陆部30的中央线32的两侧,多个宽度方向槽13在轮胎周向S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第1陆部30的中央线32位于第1陆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中央,并且位于轮胎赤道面3。宽度方向槽13的一端部在第1周向槽10开口,宽度方向槽13的另一端部在第1陆部30内封闭。

中央线32的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3与中央线32的另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3在轮胎周向S上错开地形成。分割刀槽花纹20、21是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形成于中央线32的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3与中央线32的另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3之间。分割刀槽花纹20、21的两端部在宽度方向槽13开口,利用多个分割刀槽花纹20、21将第1陆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分割。

第1陆部30的花纹块31是位于胎面部2的中央区域的中央花纹块。利用两个第1周向槽10、多个宽度方向槽13和多个分割刀槽花纹20、21,在两个第1周向槽10之间划分出多个花纹块31,从而在第1陆部30形成多个花纹块31。在中央线32的两侧,多个花纹块31沿轮胎周向S依次配置,宽度方向槽13形成于花纹块31之间。中央线32的一侧的花纹块31与中央线32的另一侧的花纹块31在轮胎周向S上错开地形成。

花纹块31具有形成于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上的中央部(花纹块中央部33)的一个以上的中央刀槽花纹22和与中央刀槽花纹22相邻的一个以上的相邻刀槽花纹23。中央刀槽花纹22和相邻刀槽花纹23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S上相邻。另外,中央刀槽花纹22和相邻刀槽花纹23以在轮胎周向S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的状态形成于花纹块接地面,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横穿花纹块31。此外,花纹块中央部33不限定于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中心位置而是花纹块31的包含轮胎周向S的中心位置在内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中央区域。

在此,花纹块31具有包含一个中央刀槽花纹22在内的多个刀槽花纹22、23(一个中央刀槽花纹22、两个相邻刀槽花纹23)。另外,一对相邻刀槽花纹23在中央刀槽花纹22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与中央刀槽花纹22相邻,中央刀槽花纹22形成于一对相邻刀槽花纹23之间。多个刀槽花纹22、23各自的一端部在第1周向槽10开口,多个刀槽花纹22、23各自的另一端部在分割刀槽花纹20开口。利用多个刀槽花纹22、23将花纹块31在轮胎周向S上划分,从而在花纹块31内形成多个划分花纹块(小花纹块)。在中央刀槽花纹22与相邻刀槽花纹23之间形成有宽度比其他划分花纹块的宽度窄的划分花纹块(刀槽花纹间花纹块)。

第2陆部40是形成于第1周向槽10与第2周向槽11之间的中间陆部,形成于胎面部2的轮胎赤道面3与胎肩部4之间的中间区域。在轮胎赤道面3的两侧,第2陆部40位于第1陆部30与第3陆部50之间。另外,第2陆部40具有多个宽度方向槽14、多个刀槽花纹24~27(分割刀槽花纹24、25、中央刀槽花纹26、相邻刀槽花纹27)以及与路面接触的多个花纹块41。在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第2陆部40的中央线42的两侧,多个宽度方向槽14在轮胎周向S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第2陆部40的中央线42位于第2陆部4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中央。

宽度方向槽14的一端部在第1周向槽10或第2周向槽11开口,宽度方向槽14的另一端部在第2陆部40内封闭。中央线42的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4与中央线42的另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4在轮胎周向S上错开地形成。分割刀槽花纹24、25是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形成于中央线42的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4与中央线42的另一侧的宽度方向槽14之间。分割刀槽花纹24、25的两端部在宽度方向槽14开口,利用多个分割刀槽花纹24、25将第2陆部40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分割。

第2陆部40的花纹块41是位于胎面部2的中间区域的中间花纹块。利用第1周向槽10、第2周向槽11、多个宽度方向槽14和多个分割刀槽花纹24、25,在第1周向槽10与第2周向槽11之间划分出多个花纹块41,从而在第2陆部40形成多个花纹块41。在中央线42的两侧,多个花纹块41在轮胎周向S上依次配置,宽度方向槽14形成于花纹块41之间。中央线42的一侧的花纹块41与中央线42的另一侧的花纹块41在轮胎周向S上错开地形成。

花纹块41具有形成于花纹块41的轮胎周向S上的中央部(花纹块中央部43)的一个以上的中央刀槽花纹26和与中央刀槽花纹26相邻的一个以上的相邻刀槽花纹27。中央刀槽花纹26和相邻刀槽花纹27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S上相邻。另外,中央刀槽花纹26和相邻刀槽花纹27以在轮胎周向S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的状态形成于花纹块接地面,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横穿花纹块41。此外,花纹块中央部43不限定于花纹块41的轮胎周向S的中心位置,而是花纹块41的包含轮胎周向S的中心位置在内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中央区域。

在此,花纹块41具有包含一个中央刀槽花纹26在内的多个刀槽花纹26、27(一个中央刀槽花纹26、两个相邻刀槽花纹27)。另外,一对相邻刀槽花纹27在中央刀槽花纹26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与中央刀槽花纹26相邻,中央刀槽花纹26形成于一对相邻刀槽花纹27之间。多个刀槽花纹26、27各自的一端部在第1周向槽10或第2周向槽11开口,多个刀槽花纹26、27各自的另一端部在分割刀槽花纹24开口。利用多个刀槽花纹26、27将花纹块41在轮胎周向S上划分,从而在花纹块41内形成多个划分花纹块(小花纹块)。在中央刀槽花纹26与相邻刀槽花纹27之间形成有宽度比其他划分花纹块的宽度窄的划分花纹块(刀槽花纹间花纹块)。

第3陆部50是形成于第2周向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的外侧陆部,形成于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区域(胎肩部4侧区域)。在轮胎赤道面3的两侧,第3陆部50位于第2陆部40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另外,第3陆部50具有多个宽度方向槽15和与路面接触的多个花纹块51。多个宽度方向槽15在轮胎周向S上隔开间隔地并列。宽度方向槽15的一端部在第2周向槽11开口,宽度方向槽15的另一端部在胎肩部4侧开口。

第3陆部50的花纹块51是位于胎面部2的外侧区域的外侧花纹块。利用第2周向槽11和多个宽度方向槽15,在第2周向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划分出多个花纹块51,从而在第3陆部50形成多个花纹块51。多个花纹块51在轮胎周向S上依次配置,宽度方向槽15形成于花纹块51之间。另外,花纹块51具有比宽度方向槽15细的细槽52和多个刀槽花纹53。细槽52和刀槽花纹53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形成。

第1陆部30的花纹块31和第2陆部40的花纹块41同样地形成,各自的壁部(侧壁、端壁)具有相同的特征。以下,以第1陆部30的花纹块31为例,详细地说明花纹块31。第2陆部40的花纹块41与以下说明的第1陆部30的花纹块3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1的立体图,以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观察的方式表示一个花纹块31。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花纹块31的第1周向槽10侧的部分,省略了花纹块31的分割刀槽花纹20、21侧的部分。

如图所示,第1周向槽10在花纹块3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侧方划分花纹块31,宽度方向槽13在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划分花纹块31。花纹块31具有沿着轮胎周向S形成的接地面(花纹块接地面34)、位于第1周向槽10内的侧壁35、位于宽度方向槽13内的端壁36以及多个边缘部37A、37B(第1边缘部37A、第2边缘部37B)。花纹块接地面34是花纹块31的轮胎径向K的外侧的面,在轮胎1滚动时(车辆行驶时)与路面接触。侧壁35和端壁36是花纹块31的壁部的一部分,从位于花纹块接地面34的边缘的边缘部37A、37B朝向轮胎径向K的内侧形成。

花纹块31的侧壁35是花纹块31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侧方的侧面,划分第1周向槽10。另外,侧壁35也是第1周向槽10的槽壁,从第1周向槽10的槽底形成至花纹块接地面34。中央刀槽花纹22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形成于花纹块中央部33的花纹块接地面34,并在侧壁35开口。相邻刀槽花纹23与中央刀槽花纹22平行地形成于花纹块接地面34,在中央刀槽花纹22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在侧壁35开口。侧壁35和端壁36在第1周向槽10与宽度方向槽13相交的位置(花纹块31的角部)相交。

花纹块31的端壁36是花纹块31的位于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端部的端面,划分宽度方向槽13。另外,端壁36也是宽度方向槽13的槽壁,从宽度方向槽13的槽底形成至花纹块接地面34。两个端壁36位于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两端部,位于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的宽度方向槽13内。

花纹块31的侧壁35是在轮胎周向S的两侧的端壁36之间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周向壁。花纹块31的端壁36是在花纹块31的轮胎周向S的两端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宽度方向壁。第1边缘部37A是沿着轮胎周向S延伸的周向边缘部,形成于花纹块接地面34与侧壁35相交的位置(边缘)。第2边缘部37B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宽度方向边缘部,形成于花纹块接地面34与端壁36相交的位置(边缘)。

第1边缘部37A在从端壁36朝向花纹块中央部33观察时,相对于轮胎周向S朝向花纹块3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侧方(外侧)倾斜。其结果为,侧壁35形成为花纹块中央部33突出的凸状,在端壁36与花纹块中央部33之间相对于轮胎周向S倾斜。另外,在侧壁35的花纹块中央部33处的部分形成有外端35A。外端35A是在侧壁35内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中央刀槽花纹22在侧壁35的外端35A开口,相邻刀槽花纹23在外端35A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在侧壁35开口。

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在花纹块中央部33与端壁36之间变化,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在端壁36的整体中是恒定的。在此,与花纹块31相关的角度是未接地的规定状态的轮胎1中的角度(交角)(单位:°)。规定状态是指将轮胎1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在轮胎1内填充规定内压且将轮胎1设为无负荷时的状态,由应用于轮胎1的标准规定。

例如,在JATMAYEAR BOOK(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标准)中,规定轮辋是标准轮辋,规定内压是与最大负荷能力对应地规定的空气压力。当在轮胎1的使用地或制造地应用其他标准时,按照各自的标准来规定轮胎1的规定状态。其他标准例如在美利坚合众国是TRA(轮胎轮辋协会)的YEAR BOOK,在欧洲是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STANDARDS MANUAL。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1的剖视图,表示花纹块31的各部分的截面。另外,图3的A表示沿着图2的X1-X1线剖切的花纹块中央部33的侧壁35,图3的B表示沿着图2的X2-X2线剖切的侧壁35。图3的C表示沿着图2的X3-X3线剖切的花纹块31的端壁36。

如图2、图3所示,角度P、Q分别是以包含轮胎径向K在内的轮胎径向面(第1轮胎径向面K1、第2轮胎径向面K2)作为基准而限定的。第1轮胎径向面K1是穿过花纹块接地面34与侧壁35之间的第1边缘部37A的侧壁角度P的基准面,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是第1轮胎径向面K1与侧壁35所成的角度。第2轮胎径向面K2是穿过花纹块接地面34与端壁36之间的第2边缘部37B的端壁角度Q的基准面,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是第2轮胎径向面K2与端壁36所成的角度。

花纹块31的侧壁35沿着轮胎径向K形成,或者在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花纹块接地面34侧)朝向内侧(槽底侧)观察时,侧壁35相对于轮胎径向K向第1周向槽10的槽宽方向的内侧(花纹块31的外部侧)倾斜。具体而言,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从花纹块中央部33(参照图3的A)朝向轮胎周向S的两侧的端壁36(参照图3的B)中的各个端壁36变大。另外,在花纹块31的侧壁35处,在花纹块中央部33设有侧壁角度P最小的最小部,在侧壁35的周向端设有侧壁角度P最大的最大部。侧壁35的周向端是侧壁35的轮胎周向S的端部(端壁36侧的端部)。另外,侧壁35在花纹块中央部33处的外端35A是侧壁角度P的最小部。因而,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在侧壁35的外端35A最小,从外端35A朝向端壁36逐渐变大。

在此,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为0度以上且12度以下(0°≤P≤12°)。另外,侧壁角度P在花纹块中央部33(作为最小部的外端35A)为0度,在侧壁35的周向端(最大部)为12度。在侧壁角度P为0度的部分(参照图3的A),侧壁35沿着轮胎径向K形成。在侧壁角度P大于0度的部分(参照图3的B),侧壁35在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朝向内侧观察时,相对于轮胎径向K向第1周向槽10的槽宽方向的内侧倾斜。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在侧壁35的两侧的周向端为相同的角度(在此为12度)。

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从花纹块中央部33朝向端壁36连续地变大(参照图2)。其结果为,在花纹块31的侧壁35形成有两个壁面35B、35C。两个壁面35B、35C以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方式形成于外端35A的轮胎周向S的两侧,且在侧壁35的外端35A连接。花纹块31的花纹块接地面34与侧壁35所成的角度E为90度以上(参照图3的A、图3的B),从花纹块中央部33朝向端壁36逐渐变大。

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是与侧壁35的位于该端壁36侧的周向端处的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相同的角度(参照图3的C)。因而,花纹块31的端壁36在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朝向内侧观察时,相对于轮胎径向K向宽度方向槽13的槽宽方向的内侧(花纹块31的外部侧)倾斜。另外,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大于0度且为12度以下,在此与侧壁角度P对应地为12度。花纹块31的花纹块接地面34与端壁36所成的角度F大于90度,是与侧壁35的周向端处的花纹块接地面34与侧壁35所成的角度E相同的角度。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1的接地时的状态的剖视图,表示轮胎1滚动时(车辆行驶时)的花纹块31的各部分的截面。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由于接地而发生了变形的花纹块31的形状,用虚线表示未变形的花纹块31的形状。另外,图4的A与图3的A对应地表示花纹块中央部33的侧壁35,图4的B与图3的B对应地表示侧壁35。在图4的A、图4的B中示出了位于第1陆部30与第2陆部40(参照图1)之间的第1周向槽10的局部。图4的C与图3的C对应地表示花纹块31的端壁36。在图4的C中示出了位于宽度方向槽13的两侧的端壁36。

如图所示,在车辆行驶时,随着轮胎1的旋转,花纹块31的花纹块接地面34与路面G(结冰路面)接触。由此,花纹块接地面34被压靠于路面G,花纹块31变形。在花纹块中央部33(参照图4的A)处,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相对较小,因此花纹块31的侧壁35以沿着路面G凸出的方式变形(参照箭头N1)。相对于此,随着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变大(参照图4的B),侧壁35的凸出方向向路面G侧倾斜,花纹块31的侧壁35以向路面G侧凸出的方式变形(参照箭头N2)。在端壁36(参照图4的C)中,端壁36的凸出方向向路面G侧倾斜,花纹块31的端壁36以向路面G侧凸出的方式变形(参照箭头N3)。

其结果为,在花纹块31的侧壁35侧的第1边缘部37A(及其周边部)处,接地压力从花纹块中央部33朝向端壁36变大。伴随于此,在花纹块中央部33的第1边缘部37A和刀槽花纹22、23的端部,抑制接地压力升高,避免接地压力的集中,从而抑制在花纹块31产生缺损。另外,不需要使花纹块中央部33的侧壁35凹陷,能够确保花纹块中央部33处的接地面积、中央刀槽花纹22的长度以及由中央刀槽花纹22产生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边缘成分。在花纹块31的端壁36侧的第2边缘部37B处,接地压力上升,因此抑制水朝向花纹块中央部33浸入。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能够在抑制花纹块31的缺损的同时提高轮胎1的冰上性能。另外,能够同时提高而兼顾花纹块31的耐缺损性能和轮胎1的冰上性能。在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从花纹块中央部33处的外端35A朝向端壁36变大时,能够避免外端35A处的接地压力的集中,从而更可靠地抑制花纹块31的缺损。通过在花纹块31形成多个刀槽花纹22、23,能够进一步提高花纹块31的冰上性能。

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从花纹块中央部33朝向端壁36连续地变大。其结果为,在花纹块31的第1边缘部37A处,接地压力连续地变化,接地压力易于分散。在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是与侧壁35的周向端处的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相同的角度时,花纹块31的第2边缘部37B的接地压力在第2边缘部37B的整体中相同地上升,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朝向花纹块中央部33的浸入。

将花纹块31的侧壁35在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朝向内侧观察时相对于轮胎径向K向第1周向槽10的槽宽方向的外侧(花纹块31的内部侧)倾斜时设为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小于0度。在该情况下,在花纹块31的第1边缘部37A处剪切变形变大,从而有可能对花纹块31的耐缺损性能产生影响。另外,若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大于12度,则有可能对第1周向槽10的包含槽底的形状在内的形状产生影响。因此,优选的是,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为0度以上且12度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对第1周向槽10的形状产生影响,同时更可靠地抑制花纹块31的缺损。

此外,也可以使花纹块中央部33的侧壁角度P大于0度。另外,既可以使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连续地变大,也可以使花纹块31的侧壁角度P以不连续的方式变大。也可以将花纹块31的端壁角度Q设为与侧壁35的周向端处的侧壁角度P不同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侧壁35既可以应用于花纹块3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侧壁,也可以应用于花纹块3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侧壁。与花纹块31同样的花纹块既可以设于胎面部2的一个陆部,也可以设于胎面部2的多个陆部。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1能够应用于具备花纹块的各种胎面花纹。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示意性地表示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S的局部。

在此,第3陆部50的宽度方向槽15与图1所示的第3陆部50的宽度方向槽15不同。宽度方向槽15是与花纹块51的细槽52同样的细槽,比周向槽10、11和其他宽度方向槽13、14细。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2、胎面部;3、轮胎赤道面;4、胎肩部;10、第1周向槽;11、第2周向槽;13、宽度方向槽;14、宽度方向槽;15、宽度方向槽;20、分割刀槽花纹;21、分割刀槽花纹;22、中央刀槽花纹;23、相邻刀槽花纹;24、分割刀槽花纹;25、分割刀槽花纹;26、中央刀槽花纹;27、相邻刀槽花纹;30、第1陆部;31、花纹块;32、中央线;33、花纹块中央部;34、花纹块接地面;35、侧壁;36、端壁;40、第2陆部;41、花纹块;42、中央线;43、花纹块中央部;50、第3陆部;51、花纹块;52、细槽;53、刀槽花纹;G、路面;H、轮胎宽度方向;K、轮胎径向;P、侧壁角度;Q、端壁角度;S、轮胎周向。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轮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