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文档序号:1365083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Press-fit terminal and substrate with terminal ) 是由 吉田大晟 于 2019-12-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对基板施加过大的力的压配合端子。压配合端子(1)具备:一对压入部(60a、60b),两者夹持沿着向基板(20)的通孔(23)插入的插入方向(X)的轴心(Xt)而在与该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第1正交方向(Y))位于对置位置并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压入到通孔中,以及可塑性部(5),其位于该一对压入部之间并且具有允许该一对压入部向该正交方向的内侧变形的贯通孔(8)。可塑性部具备刚体部(52),其位于贯通孔的插入方向(X)的与前端侧相反侧的基端并且一对压入部在可塑性部相交。刚体部在正交方向的外表面具备朝向轴心(Xt)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521a、521b)。(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ss-fit terminal capable of restraining excessive force applied to a substrate. A press-fit terminal (1)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of press-fitting sections (60a, 60b) that are positioned at opposing positions in an orthogonal direction (1 st orthogonal direction (Y)) orthogonal to an insertion direction (X) along an axis (Xt) of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X) into the through hole (23) of the substrate (20) and that are pressed into the through hole along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and a plastic section (5) that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pair of press-fitting sections and that has a through hole (8) that allows the pair of press-fitting sections to deform inward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The plastic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rigid body part (52) which is positioned at the base end opposite to the front end side in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X) of the through hole and a pair of press-in parts are crossed at the plastic part. The rigid body portion has curved recesses (521a, 521b) formed by concavely curving toward the axis (Xt) on the outer surface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压配合端子,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以下结构的压配合端子。压配合端子具备:端子基部,其通过压入到设置在连接器壳体的压入孔中从而被固定;以及弹性变形部,其从端子基部延伸到电路基板。弹性变形部具有弹性变形脚,环绕周围形成有狭缝以及辅助狭缝。辅助狭缝通过从狭缝的下端向下扩张出变形空间,从而使挠曲变形的固定端进一步向下移动。弹性变形脚在外缘的一部分具备包含直线的锥部,在开始插入时,锥部接触压入孔的开口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30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压配合端子在抑制对基板施加过大的力的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造,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对基板施加过大的力的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压配合端子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压入部,所述一对压入部夹持沿着相对于基板的通孔的插入方向的轴心而在与该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位于对置位置并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压入到所述通孔中;以及可塑性部,所述可塑性部位于该一对压入部之间并且具有允许该一对压入部向该正交方向的内侧变形的贯通孔,所述可塑性部具备刚体部,所述刚体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与前端侧相反侧的基端,并且所述一对压入部在所述刚体部相交,所述刚体部在所述正交方向的外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轴心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

此外,在上述压配合端子中,优选地,所述一对压入部分别具有位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贯通孔侧且彼此对置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在所述插入方向的所述刚体部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轴心凸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凸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带端子基板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所述基板具有通孔;以及压配合端子,所述压配合端子被压入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压配合端子具备:一对压入部,所述一对压入部夹持沿着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通孔的插入方向的轴心而在与该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位于对置位置并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压入到所述通孔中;以及可塑性部,所述可塑性部位于该一对压入部之间并且具有允许该一对压入部向该正交方向的内侧变形的贯通孔,所述可塑性部具备刚体部,所述刚体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与前端侧相反侧的基端,并且所述一对压入部在所述刚体部相交,所述刚体部在所述正交方向的外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轴心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在所述基板的所述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刚体部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弯曲凹部产生的空间。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具有以下结构。刚体部在正交方向外表面具备朝向轴心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压配合端子能够利用弯曲凹部在刚体部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刚体部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周面的接触。由此,压配合端子能够抑制由于刚体部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周面接触而对基板施加过大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压配合端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的剖视图。

图3是压配合端子的可塑性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将压配合端子的可塑性部压入到基板的通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压配合端子

2:带端子基板

20:基板

23:通孔

5:可塑性部

52:刚体部

521a:弯曲凹部

521b:弯曲凹部

52e:外表面

52f:外表面

524a:弯曲凸部

524b:弯曲凸部

60a:压入部

60b:压入部

61a:内壁面

61b:内壁面

8:贯通孔

S1:空间

S2:空间

X:插入方向

Xt:轴心

Y:第1正交方向(正交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的实施方式。此外,该发明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压配合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II-II向视的剖视图。图3是压配合端子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示出将压配合端子的可塑性部(日文:コンプライアント部)压入到基板的通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X方向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向基板20的通孔23插入压配合端子1的插入方向。如图1所示,Y方向为与插入方向X正交的压配合端子1的第1正交方向(正交方向)。如图2所示,Z方向为与插入方向X和第1正交方向Y分别正交的压配合端子1的第2正交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压配合端子1具有沿着插入方向X的前端以及与插入方向X的前端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压配合端子1例如用于印刷基板等基板20。如图1所示,基板20具有电气绝缘性的基板主体21。基板主体21具有电气导电性的电路部22以及与电路部22电气连接的通孔23。电路部22例如配置在基板20的插入方向X上的一个表面(安装面)。通孔23以在插入方向X上贯通基板主体21的方式形成为例如具有贯通轴Xs的圆柱状。通孔23形成为在插入方向X上直径R1恒定。通孔23的内周面被作为电气导电性材料的导电部28覆盖。压配合端子1和基板20构成带端子基板2(参照图4)。换言之,带端子基板2构成为具备该压配合端子1和基板20。

例如,如图1所示,压配合端子1具有利用铜合金等电气导线性的材料形成的沿着基板20的插入方向X的轴心Xt,并且具备前端部3、可塑性部5以及基端部7。压配合端子1形成为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在插入方向X上,在一侧(前端侧)的端部即前端部经由可塑性部5等而连接有基板20,在另一侧(基端侧)的端部即基端部连接有连接对象(与基板20电连接的对象)。在这样的压配合端子1的表面,可以形成有由锡镀、银镀以及金镀等形成的镀层。另外,压配合端子1形成为以轴心Xt为基准而大致线对称。

前端部3是位于压配合端子1的最前端侧的部分,且具有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第1部分31是以宽度尺寸W1随着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逐渐变大的方式向与插入方向X相反的相反方向延伸的部分。第2部分32位于第1部分31的基端侧,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是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2不变地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的部分。第1部分31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1以及第2部分32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2小于通孔23的直径R1。由此,前端部3能够插入到通孔23中。

基端部7位于压配合端子1的最基端侧,在插入方向X上形成为以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3不变的方式在插入方向X上延伸。

可塑性部5配置成在插入方向X上与前端部3的基端侧相邻并且与基端部7的前端侧相邻。可塑性部5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大于前端部3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1、W2,并且大于基端部7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3。可塑性部是被压入通孔23中的部分。

可塑性部5在插入方向X上具有位于前端侧的导入部51、位于基端侧的刚体部52以及位于导入部51与刚体部52之间的中央部53,并且具有位于第1正交方向Y的中央且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的贯通孔8。可塑性部5由于具有上述的贯通孔8而分为两岔。因此,在可塑性部5中,贯通孔8位于插入方向X的中央,在第1正交方向Y上,一对压入部60a、60b分别配置在贯通孔8的一侧与另一侧。一对压入部60a、60b分别是沿着插入方向X柱状地延伸的部分,形成为在第1正交方向Y上朝向与贯通孔8相反的相反侧(即第1正交方向Y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进行弯曲。一对压入部60a、60b在第1正交方向Y位于对置位置。换言之,在一对压入部60a、60b中,一个压入部60a与另一个压入部60b在第1正交方向Y上彼此对置。一对压入部60a、60b被沿着插入方向X压入到通孔23中。

导入部51是配置成与前端部3邻接并且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4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变大的部分。

刚体部52是配置成与基端部7邻接并且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5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变大的部分。

在压配合端子1中,中央部53包含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6最大的部分即宽幅部53a,随着从宽幅部53a向插入方向X以及与插入方向X相反的相反方向去,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中央部53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稍大于通孔23的直径R1。

在从正面观察时,贯通孔8是沿着插入方向X的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如图2所示,形成为沿着第2正交方向Z贯通可塑性部5。贯通孔8在第1正交方向Y上位于一对压入部60a、60b之间,并且允许一对压入部60a、60b向第1正交方向Y的内侧变形。

+如图1所示,贯通孔8在插入方向X上具有:位于插入方向X的基端的基端部分81;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的前端部分82;以及位于基端部分81与前端部分82之间的中央部分83。基端部分81形成为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沿着插入方向X逐渐变大的半圆状。前端部分82形成为在第1正交方向Y的宽度尺寸沿着与插入方向X相反的相反方向逐渐变大的半圆状。中央部分83形成为与前端侧的宽度尺寸相比基端侧的宽度尺寸沿着与插入方向X相反的相反方向逐渐变窄。中央部分83包含在贯通孔8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第1中央位置80a。基端部分81的直径小于前端部分82的直径。

如图2所示,贯通孔8具有在第2正交方向Z上的第2中央位置80b,并且形成为在包含第1正交方向Y和第2正交方向Z的平面上以第2中央位置80b为基准大致线对称。

如图3所示,一对压入部60a、60b具有位于第1正交方向Y上的贯通孔8侧且彼此对置的内壁面61a、61b。换言之,压入部60a、60b在第1正交方向Y的内侧具有内壁面61a、61b。另外,压入部60a、60b具有在第1正交方向Y上位于与贯通孔8相反的相反侧的外壁面62a、62b。换言之,压入部60a、60b在第1正交方向Y的外侧具有外壁面62a、62b。第1正交方向Y的内侧是指在第1正交方向Y上与贯通孔8邻接的侧,且为与轴心Xt接近的侧。第1正交方向Y的外侧是指在第1正交方向Y上与贯通孔8相反的相反侧,且为远离轴心Xt的侧。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上构成的可塑性部5的导入部51、刚体部52以及中央部53。

导入部51具有分支部分51a、一对基端侧部分51b、51c以及前端侧部分51d。分支部分51a位于贯通孔8的插入方向X的前端,供一对压入部60a、60b分支。一对基端侧部分51b、51c是形成有贯通孔8的前端部分82的部分,且位于分支部分51a的基端侧。前端侧部分51d位于分支部分51a的前端侧而贯通孔8不位于此。换言之,导入部51位于贯通孔8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前端,并且是供一对压入部60a、60b分支的部分。导入部51在第1正交方向的外侧具有外表面51e、51f。

刚体部52具有交叉部分52a、一对前端侧部分52b、52c以及基端侧部分52d。交叉部分52a位于贯通孔8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基端,供一对压入部60a、60b相交。一对前端侧部分52b、52c是形成有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的部分,且位于交叉部分52a的前端侧。基端侧部分52d位于交叉部分52a的基端侧而贯通孔8不位于此。换言之,刚体部52位于贯通孔8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与前端侧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并且是供一对压入部60a、60b相交的部分。刚体部52在第1正交方向的外侧具有外表面52e、52f。

中央部53是在插入方向X的整个范围形成有贯通孔8的部分,而导入部51包含不存在贯通孔8的前端侧部分51d,在第1正交方向Y上,导入部51的刚性高于中央部53的刚性。同样,中央部53是在插入方向X的整个范围形成有贯通孔8的部分,而刚体部52包含不存在贯通孔8的基端侧部分52d,因此在第1正交方向Y上,刚体部52的刚性高于中央部53的刚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刚体部52在第1正交方向Y的外表面52e、52f具有朝向轴心Xt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521a、521b。一个压入部60a的弯曲凹部521a具有一端522a和另一端522b,与通过一端522a和另一端522b的假想线段522相比位于接近轴心Xt侧。一端522a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侧。另一端522b位于插入方向X的与前端侧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侧。另一压入部60b的弯曲凹部521b具有一端523a和另一端523b,与通过一端523a和另一端523b的假想线段523相比位于接近轴心Xt侧。一端523a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侧。另一端523b位于插入方向X的与前端侧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侧。这样的弯曲凹部521a、521b仅形成在刚体部52,未形成在导入部51。另外,弯曲凹部521a、521b位于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的第1正交方向Y的外侧。换言之,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位于弯曲凹部521a、521b的第1正交方向Y的内侧。

弯曲凹部521a、521b的一端522a、523a在插入方向X上位于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的前端与第1中央位置80a之间。另一端522b、523b位于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3(参照图1)相同的基端部7的插入方向X的前端。换言之,弯曲凹部521a、521b位于刚体部52的第1正交方向Y的外表面52e、52f,并且具有:位于插入方向X上的基端部分81与第1中央位置80a之间的一端522a、523a;以及位于基端部7的插入方向X的前端的另一端522b、523b。弯曲凹部521a、521b从一端522a、523a和另一端522b、523b朝向轴心Xt凹状地弯曲。

内壁面61a、61b在插入方向X的刚体部52的端部具有朝向轴心Xt凸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凸部524a、524b。换言之,内壁面61a、61b在插入方向X的刚体部52的端部具有朝向贯通孔8凸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凸部524a、524b。一个压入部60a的弯曲凸部524a具有一端525a和另一端525b,与通过一端525a和另一端525b的第2假想线段525相比位于接近轴心Xt侧。一端525a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侧。另一端525b位于插入方向X的与前端侧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侧。另一压入部60b的弯曲凸部524b具有一端526a和另一端526b,与通过一端526a和另一端526b的第2假想线段526相比位于接近轴心Xt侧。一端526a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侧。另一端526b位于插入方向X的与前端侧相反的相反侧的基端侧。

弯曲凸部524a、524b的一端525a、526a在插入方向X上位于弯曲凹部521a、521b的一端522a、523a与第1中央位置80a之间。另一端525b、526b位于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的插入方向X的前端。换言之,弯曲凸部524a、524b位于插入方向X的刚体部52的端部,在插入方向X上具有:位于弯曲凹部521a、521b的一端522a、523a与第1中央位置80a之间的一端525a、526a;以及位于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的插入方向X的前端的另一端525b、526b。弯曲凸部524a、524b从一端525a、526a和另一端525b、526b朝向轴心Xt凸状地弯曲。

压配合端子1能够利用弯曲凸部524a、524b而使得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的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7、W8变大。弯曲凸部524a、524b在第1正交方向Y上位于弯曲凹部521a、521b的内侧。这样的弯曲凸部524a、524b仅形成在刚体部52,未形成在导入部51。

如上构成的可塑性部5中,除导入部51和刚体部52以外,形成为在包含插入方向X和第1正交方向Y的平面上以第1中央位置80a为基准地大致线对称。在可塑性部5中,如果以第1中央位置80a为基准来比较插入方向X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则在刚体部52形成有弯曲凹部521a、521b,而在导入部51未形成弯曲凹部521a、521b。因此,在第1正交方向Y上,导入部51的外表面51e、51f位于刚体部52的弯曲凹部521a、521b的外侧。换言之,在第1正交方向Y上,刚体部52的弯曲凹部521a、521b位于导入部51的外表面51e、51f的内侧。而且,在第1正交方向Y上,导入部51的内壁面61a、61b位于刚体部52的弯曲凸部524a、524b的外侧。换言之,在第1正交方向Y上,刚体部52的弯曲凸部524a、524b位于导入部51的内壁面61a、61b的内侧。

在将这样的压配合端子1安装在基板20的情况下,首先,作业者如图1所示使通孔23的贯通轴Xs与压配合端子1的轴心Xt一致。接着,作业者将前端部3插入到通孔23中。

压配合端子1中,在第1正交方向Y上,中央部53在第1正交方向Y的宽度尺寸稍大于通孔23的直径R1。因此,如果作业者将压配合端子1沿着插入方向X向通孔23插入,则中央部53中的压入部60a、60b的外壁面62a、62b与通孔23的内周面接触。

然后,如果作业者进一步将可塑性部5沿着插入方向X向通孔23插入,则可塑性部5的压入部60a、60b变形,该可塑性部5被压入到通孔23中。如果进一步具体进行说明,则一对压入部60a、60b的内壁面61a、61b如图4和图5所示变形成在第1正交方向Y上彼此接近,贯通孔8的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变小。作业者如图4所示将可塑性部5压入到通孔23中,直至贯通孔8的第1中央位置80a与通孔23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中央位置24一致的位置,从而压配合端子1对基板20的安装结束。

而且,带端子基板2在被压入到通孔23中的状态下,位于基板20的通孔23的内周面与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之间,并且具有由弯曲凹部521a、521b形成的空间S1、S2。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压配合端子1和带端子基板2具有以下结构的刚体部52。刚体部52如图3所示,在第1正交方向Y的外表面52e、52f具有朝向轴心Xt凹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凹部521a、521b。压配合端子1在刚体部52被压入到通孔23中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弯曲凹部521a、521b在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与通孔2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间S1、S2。因此,能够防止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与通孔23的内周面的接触,由此,压配合端子1能够抑制由于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与通孔23的内周面接触而对基板20施加过大的力。

压配合端子1在被压入通孔23的状态下,即使刚体部52位于通孔23的内部,由于弯曲凹部521a、521b,因而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与通孔23的内周面也不会接触,因此不会对基板20施加过大的力。而且,压配合端子1在被压入到通孔23中的状态下,即使刚体部52位于通孔23的外部,刚体部52的外表面52e、52f与通孔23的内周面也不会接触,因此不会对基板20施加过大的力。因此,压配合端子1不论刚体部52位于通孔23的内部或位于外部,均不会对基板20施加过大的力,因此,能够增大允许刚体部52相对于基板20的位置在插入方向X上偏离的公差。作为结果,压配合端子1能够容易制造。

压配合端子1在导入部51的外表面51e、51f没有形成弯曲凹部521a、521b,因此能够使导入部51的外表面51e、51f与通孔23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压配合端子1中,在插入方向X上,与基端侧相比较能够加长能够形成进行与基板20电连接的触点的前端侧的范围。作为结果,压配合端子1能够增大能够形成进行与基板20电连接的触点的在插入方向X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与基板20的电连接。

压配合端子1的内壁面61a、61b在插入方向X的刚体部52的端部具有朝向轴心Xt凸状地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凸部524a、524b。压配合端子1能够利用弯曲凸部524a、524b而使得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的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W7、W8变大。因此,即使在刚体部52未形成弯曲凹部521a、521b,也能够将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刚性维持得比较高,能够确保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的强度。

压配合端子1的弯曲凸部524a、524b在插入方向X上超过弯曲凹部521a、521b的一端522a、523a而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因此,即使在刚体部52上未形成弯曲凹部521a、521b,压配合端子1也能够利用弯曲凸部524a、524b来提高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刚性。由此,压配合端子1能够可靠地确保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的强度。

压配合端子1的贯通孔8中,位于插入方向X的基端的基端部分81的直径小于位于插入方向X的前端的前端部分82的直径,并且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位于弯曲凹部521a、521b的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内侧。因此,压配合端子1能够利用贯通孔8的基端部分81来增大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作为结果,即使在刚体部52上未形成弯曲凹部521a、521b,压配合端子1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在第1正交方向Y上的刚性。由此,压配合端子1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确保刚体部52的前端侧部分52b、52c的强度。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配合端子1以在主视图中为具有沿着插入方向X延伸的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贯通孔8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贯通孔8可以是其他形状。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配合端子1以在刚体部52上以轴心Xt为基准呈大致线对称地形成一对弯曲凹部521a、521b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压配合端子1也可以在刚体部52仅形成一对弯曲凹部521a、521b中的任一个。

进而,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配合端子1以在刚体部52的内壁面61a、61b以轴心Xt为基准大致线对称地形成一对弯曲凸部524a、524b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压配合端子1也可以在刚体部52的内壁面61a、61b仅形成一对弯曲凸部524a、524b中的任一个。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压配合端子以及带端子基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