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412037 发布日期:2020-03-10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imidazole compound ) 是由 周丙伟 陆露露 鲍汉扬 于 2018-08-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无水无氧条件下,将式(I)所示化合物、式(II)所示化合物、2-溴烯丙基胺、溶剂混合,接着加入碘化亚铜A,并滴加三乙胺,在室温下搅拌0.5~3h,随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碘化亚铜B、碱性物质、配体,升温至80~100℃反应6~12h,之后经后处理,得到式(III)所示咪唑类化合物;本发明安全环保,不产生废气废水;原料易得,底物适应性好,各种取代基都可以实现芳构化;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步骤简单,且是一种合成各种含取代基的咪唑类化合物的新路线;&lt;Image he="199" wi="700" file="DDA0001783239870000011.GIF"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gt;&lt;/Image&gt;(A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an imidazole compound, the method comprising: under the anhydrous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mixing a compound shown as a formula (I), a compound shown as a formula (II), 2-bromoallylamine and a solvent, adding cuprous iodide A, dropwise adding triethylamine, stir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0.5-3 h, adding cuprous iodide B, an alkaline substance and a ligand into a reaction system, heating to 80-100 ℃, reacting for 6-12 h, and performing post-treatment to obtain an imidazole compound shown as a formula (III); the invention is saf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does not produce waste gas and waste water; the raw materials are easy to obtain, the substrate adaptability is good, and various substituent groups can realize aromatization; the reaction condition is mild; the reaction steps are simple, and the method is a new route for synthesizing various imidazole compounds containing substituent groups;)

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咪唑是一类五元杂环化合物,含有一个类吡咯氮原子和一个类吡啶氮原子,分别位于1,3- 位上。它是平面分子,呈近乎规则的五边形。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咪唑类衍生物被广泛的用于精细化学品行业。它不仅可以用作医药中间体合成各种药物,还可以用作催化剂,交联剂,固化剂等。蛋白原氨基酸组氨酸的分子结构中也含有咪唑基团。

咪唑环的生理pH为7.4,因为它可以调节酸碱平衡,所以可同时作为游离碱和共轭碱存在于蛋白质的组氨酸中。它可以作为缓冲试剂,还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这些性质是其他蛋白原氨基酸所不具有的。由于咪唑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该类化合物合成研究是有机合成的热点之一,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经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方法是通过1,2-二羰基化合物、氨和醛发生环缩合反应形成咪唑衍生物。咪唑最早就是按照这条路线由乙二醛、氨和甲醛反应制得。第二类方法是Bredereck合成法,即通过胍制得,用脲或硫脲分别得到咪唑-2(3H)-酮或硫代酮。第三类是Marckwald合成法,即用α-氨基酮和氨基腈缩合形成2-氨基咪唑。该合成原理可用于多种反应类型。例如:氰酸酯生成咪唑 -2(3H)-酮,烷基异硫氰酸酯生成1-烷基咪唑-2(3H)-硫代酮等。

在我们小组曾报道的一条合成多取代苯并咪唑路线的基础上(见Adv.Synth.Catal.,2010, 352:347-350.),在此我们设计了碘化亚铜参与的磺酰叠氮、端炔和2-溴烯丙基胺的多组分反应,合成咪唑类化合物,并得到了较好的收率。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简便、高效的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无水无氧条件下,将式(I)所示化合物、式(II)所示化合物、2-溴烯丙基胺、溶剂混合,接着加入碘化亚铜A,并滴加三乙胺,在室温(20~30℃)下搅拌0.5~3h(优选1h),随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碘化亚铜B、碱性物质、配体,升温至80~100℃(优选80℃)反应6~12h(优选8h),之后经后处理,得到式(III)所示咪唑类化合物;

其中,术语“碘化亚铜A”、“碘化亚铜B”没有特殊的含义,均指通常意义上的碘化亚铜,标记为“A”、“B”只是用于区分不同操作步骤中用到的碘化亚铜;

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式(I)所示化合物、2-溴烯丙基胺、碘化亚铜A、三乙胺、碘化亚铜B、碱性物质、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2:0.05~0.3:0.5~1.5:0.05~0.3:1~4: 0.1~0.5,优选1:1.2:1:0.1:1:0.1:2:0.2;

所述溶剂的体积用量以式(II)所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为4~10mL/mmol,优选6mL/mmol;

所述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苯、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优选乙腈/二甲基亚砜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

所述碱性物质为碳酸钾、碳酸铯、磷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碳酸钾;

所述配体为L-脯氨酸、N,N′-二甲基-1,2-乙二胺、N-甲基甘氨酸、N,N-二甲基甘氨酸、2- 氧代环己烷羧酸乙酯、1,10-菲咯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N,N′-二甲基 -1,2-乙二胺;

所述后处理的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淬灭反应,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进行柱层析分离,以200~300目硅胶为柱填料,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6:1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减压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式(III)所示产物;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21

式(I)、(II)或(III)中,

R1为氢、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优选氢、甲基或甲氧基;

R2为C6~C12芳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取代的C6~C12芳基或C6~C12芳基C1~C4 烷基,优选苯基、正丁基、对甲氧基苯基或苯乙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安全环保,不产生废气废水;

(2)原料易得,底物适应性好,各种取代基都可以实现芳构化;

(3)反应条件温和;

(4)反应步骤简单,且是一种合成各种含取代基的咪唑类化合物的新路线。

(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2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L-脯氨酸(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26%。

实施例2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3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63%。

实施例3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3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甲基甘氨酸(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 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25%。

实施例4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4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甘氨酸(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47%。

实施例5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4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2-氧代环己烷羧酸乙酯(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13%。

实施例6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43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1,10-菲咯啉(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 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28%。

实施例7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5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Cs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 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53%。

实施例8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3PO4(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44%。

实施例9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53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3ml四氢呋喃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33%。

实施例10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6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3ml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12%。

实施例1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3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49%。

实施例12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7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3ml甲苯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 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 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14%。

实施例13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7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3ml1,4-二氧六环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51%。

实施例14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1.5ml乙腈,1.5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58%。

实施例15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8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 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10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60%。

实施例16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8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苯乙炔(0.5mmol)和4-甲氧基苯磺酰叠氮(0.6mmol),2- 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36%。

表征数据:1H NMR(500MHz,CDCl3):δ7.33-7.23(m,7H),6.80-6.68(m,2H),6.68(s,1H) 4.45(s,2H),3.83(s,3H),2.29(s,3H);13C NMR(125MHz,CDCl3):δ158.4,149.7,138.8,134.1, 130.1,129.3,129.3,129.0,127.4,126.8,113.9,55.26,34.95,12.01.

实施例17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09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己炔(0.5mmol)和对甲苯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51%。

表征数据:1H NMR(500MHz,CDCL3):δ7.66(q,J=7.0Hz,2H),7.33(d,J=8.0Hz,2H), 6.62(d,J=1.0Hz,1H),2.95-2.92(m,2H),2.43(s,3H),2.31(d,J=1.0Hz,3H),1.78-1.74(m,2H), 1.37-1.32(m,4H),0.91-0.86(m,3H);13C NMR(125MHz,CDCL3):δ152.2,145.5,130.2,130.1, 129.0,127.0,126.7,126.7,115.0,31.5,29.8,27.6,22.4,21.6,13.9,12.1.

实施例18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4-甲氧基苯乙炔(0.5mmol)和苯磺酰叠氮(0.6mmol),2- 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32%。

表征数据:1H NMR(500MHz,CDCl3):δ7.59-7.55(m,1H),7.45-7.37(m,4H),7.16(d,J= 8.5Hz,2H),6.82-6.68(m,2H),6.68(d,J=0.5Hz,1H),4.38(s,2H),3.79(s,3H),2.29(d,J=0.5 Hz,3H);13C NMR(125MHz,CDCl3):δ150.7,141.6,139.1,134.0,129.6,129.1,128.5,128.2, 127.1,126.6,125.1,35.2,29.2,12.1.

实施例19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101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4-苯基丁炔(0.5mmol)和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58%。

表征数据:1H NMR(500MHz,DMSO):δ7.72-7.70(m,2H),7.65(t,J=7.5Hz,1H),7.52(t, J=8.0Hz,2H),7.31-7.27(m,2H),7.22-7.18(m,3H),6.65(d,J=1.0Hz,1H),2.98(t,J=7.5Hz, 2H),2.74(t,J=7.5Hz,2H),2.34(s,3H),2.18-2.10(m,2H);13C NMR(125MHz,DMSO):δ 150.6,145.5,141.7,136.1,130.1,129.0,128.5,128.2,127.0,126.7,125.7,35.2,29.2,21.5,12.1.

实施例20

Figure BDA0001783239860000102

向干燥的Schlenk管中加入己炔(0.5mmol)和磺酰叠氮(0.6mmol),2-溴烯丙基胺(0.5mmol)。然后加2ml乙腈和1ml二甲基亚砜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0.05mmol),并慢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0.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I(0.05mmol),K2CO3(1mmol)和N,N′-二甲基-1,2-乙二胺(0.1mmol),反应温度从室温升至 80℃,反应8个小时。在薄层色谱法跟踪至反应进行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溶液中加入4ml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15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产率40%。

表征数据:1H NMR(500MHz,DMSO):δ7.77-7.76(m,2H),7.65-7.63(m,1H),7.56-7.52(m, 2H),6.62(d,J=1.0Hz,1H),2.94(t,J=7.5Hz,2H),2.31(s,3H),1.77-1.74(m,2H),1.36-1.30(m, 4H),0.88(t,J=7.0Hz,3H);13C NMR(125MHz,DMSO):δ151.3,139.2,134.2,129.6,129.0, 127.1,126.6,31.5,29.8,27.6,22.3,13.9,12.1。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前列腺癌药物恩杂鲁胺的制备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