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

文档序号:1417345 发布日期:2020-03-13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用灯具 (Vehicle lamp ) 是由 千竈启之 今关规文 南春奈 峰海乃 半谷明彦 伊藤功三郎 山本拓矢 于 2019-09-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车辆用灯具,能够满足法规所要求的配光标准并且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的新发光外观。该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有:膜光源,其包含具有挠性的透明膜、以及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该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在所述透明膜的至少表面以二维地配置的状态被固定;以及反射面,其以与所述膜光源的所述透明膜的背面相对的状态被配置,对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所述透明膜的光进行反射。(Provided is a vehicle lamp which can satisfy a light distribution standard required by a regulation and realize a new light emission appearance of light emission patterns (colorful light emission patterns) of various luminances and various light emission shapes. The vehicle lamp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a film light source including a flexible transparent film and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fixed in a two-dimensional arrangement on at least a surface of the transparent film; and a reflecting surface that is disposed so as to face a rear surface of the transparent film of the film light source, and reflects light that is emitted from a part or all of the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nd passes through the transparent film.)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配光标准并且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pattern)(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的新发光外观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有有机EL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横向排列地配置有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和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的车辆用灯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2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和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分别为仅发光或不发光的单调发光模式,因此,存在难以实现新的发光外观的车辆用灯具的课题。此外,目前,有机EL面板还存在亮度低、难以满足法规要求的配光标准(特别是要求高亮度的停车灯、转向灯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课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配光标准并且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的新发光外观的车辆用灯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特征在于一种车辆用灯具,所述车辆用灯具具有:膜光源,其包含具有挠性的透明膜、以及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该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在所述透明膜的至少表面以二维地配置的状态被固定;以及反射面,其以与所述膜光源的所述透明膜的背面相对的状态被配置,对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所述透明膜的光进行反射。

根据该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法规所要求的配光标准并且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的新发光外观的车辆用灯具。

此外,根据该方面,从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向后方放射的光的光使用效率提高。即,能够利用从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向后方放射的光使反射面发光。由此,可实现透过膜光源(透明膜)而视觉辨认到发光的反射面的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另外,能够满足法规所要求的配光标准(特别是要求高亮度的停车灯、转向灯的情况)是基于使用亮度比有机EL高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具有配光控制透镜,该配光控制透镜对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所述透明膜的光进行控制,所述配光控制透镜被配置在所述膜光源与所述反射面之间,所述反射面对由所述配光控制透镜控制的光进行反射。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配光控制透镜包含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透镜部,所述多个透镜部分别对从与该透镜部对应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放射并透过所述透明膜的光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部分别为凹槽切割。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部分别为在与该透镜部对应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附近设定有焦点的透镜部,所述反射面将分别由所述多个透镜部控制的光朝向目标方向反射。

根据该方式,从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向后方放射的光的光使用效率提高。即,通过除了从膜光源向前方照射(放射)的光以外,还利用反射面将从膜光源向后方照射(放射)的光朝向目标方向进行反射,能够形成规定配光模式(例如,尾灯用配光模式、停车用配光模式)。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部分别为菲涅尔透镜。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具有膜光源支承构件,该膜光源支承构件以使所述透明膜保持一定的形状的状态支承所述膜光源,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具有前透镜、后透镜和透镜固定构件,所述透镜固定构件对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进行固定,所述透镜固定构件以在所述前透镜与所述后透镜之间配置有所述膜光源的状态对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进行固定。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后透镜构成为所述配光控制透镜。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配光控制透镜配置在所述后透镜与所述反射面之间。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具有:膜光源支承构件,其以使所述透明膜保持一定的形状的状态支承所述膜光源;多个所述膜光源;多个所述膜光源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配置,多个所述膜光源至少包括第1膜光源和第2膜光源,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具有前透镜、中间透镜、后透镜和透镜固定构件,所述透镜固定构件对所述前透镜、所述中间透镜和所述后透镜进行固定,所述透镜固定构件以在所述前透镜与所述中间透镜之间配置有所述第1膜光源、并且在所述中间透镜与所述后透镜之间配置有所述第2膜光源的状态对所述前透镜、所述中间透镜和所述后透镜进行固定。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透镜和所述后透镜分别构成为所述配光控制透镜。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配光控制透镜分别配置在所述中间透镜与所述第2膜光源之间、以及所述后透镜与所述反射面之间。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具有:膜光源支承构件,其以使所述透明膜保持一定的形状的状态支承所述膜光源;灯具单元,其具有所述膜光源和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以及透明的灯具单元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支承构件将所述灯具单元以与所述壳体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支承在由壳体和外透镜构成的灯室内。

根据该方式,由于将灯具单元以与壳体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固定在灯室内,并且,灯具单元支承构件是透明的,难以被视觉辨认,所以可实现视觉辨认起来宛如灯具单元浮在灯室内的发光外观。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一种车辆用灯具具有:膜光源,其包含具有挠性的透明膜、以及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该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在所述透明膜的至少表面以二维地配置的状态被固定;膜光源支承构件,其以使所述透明膜保持一定的形状的状态支承所述膜光源;灯具单元,其具有所述膜光源和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以及透明的灯具单元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支承构件将所述灯具单元以与所述壳体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支承在由壳体和外透镜构成的灯室内。

根据该方式,由于灯具单元以与壳体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被固定在灯室内,并且,灯具单元支承构件是透明的,难以被视觉辨认,所以可实现视觉辨认起来宛如灯具单元浮在灯室内的发光外观。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单元支承构件是一部分被固定于所述灯具单元且其他的一部分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透明支承部。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单元被所述透明支承部悬臂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2的(a)是图1的A-A剖视图,(b)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灯具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是第1膜光源22A的一例(主视图),(b)是第2膜光源22B的一例(主视图)。

图5是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周围的布线图案22c的部分放大图。

图6的(a)是倒装芯片安装的例子,(b)是面朝上安装的例子,(c)是面朝上安装的另一例。

图7是重叠状态的各凸缘部24a2~24c2的立体图。

图8是透视第1膜光源22A和配置在该第1膜光源22A的背后的第2膜光源22B的图(正面观察)。

图9是壳体52的立体图。

图10是使用4个膜光源构成灯具单元的例子。

图11是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式的一例。

图12是在前透镜24a与第1膜光源22A之间配置引导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26的光并从前表面射出的导光板28的例子。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示意图(纵剖视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示意图(立体图)。

图15是车辆用灯具10Al的一例(示意图)。

图16是车辆用灯具10Al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17是车辆用灯具10A2的一例(示意图)。

图18是车辆用灯具10A2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19是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的示意图(横剖视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横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车辆用灯具;20、20A:灯具单元;22:半导体发光元件;22A:第1膜光源;22B:第2膜光源;22a:膜;22a1:膜部分;22b:半导体发光元件;22b1:电极焊盘;22c:布线图案;22c1:纵布线图案;22c2:横布线图案;24:膜光源支承构件;24a:前透镜;24a1:透镜主体;24a2:凸缘部;24a3:框架部;24b:中间透镜;24b1:透镜主体;24b2:凸缘部;24c:后透镜;24c1:透镜主体;24c2:凸缘部;24d:透镜固定构件;40:反射面;50:外透镜;52:壳体;52a:槽部(灯具单元支承构件);54:灯室;56: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在各图中,对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例如是作为尾灯和停车灯发挥功能的车辆用信号灯具。车辆用灯具10分别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搭载于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灯具10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搭载于车辆的后端部的左侧(朝着车辆前方为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前方”用作车辆后方的意思,“后方”用作车辆前方的意思。

图2的(a)是图1的A-A剖视图,图2的(b)是图1的B-B剖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具有灯具单元20、反射面40等。灯具单元20配置在由外透镜50和壳体52构成的灯室54内,安装在壳体52上。

图3是灯具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灯具单元20具有尾灯用膜光源22A(在图3中例示4个。以下,称作第1膜光源22A)、停车灯用膜光源22B(在图3中例示4个。以下,称作第2膜光源22B)和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以下,在未特别区分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的情况下,记作膜光源22。

首先,对膜光源进行说明。

图4的(a)是第1膜光源22A的一例(主视图),图4的(b)是第2膜光源22B的一例(主视图)。

如图4的(a)所示,第1膜光源22A包含膜22a和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第2膜光源22B除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数量不同以外,其他的结构都与第1膜光源22A相同,因此,以下,代表性地说明第1膜光源22A。使第1膜光源22A、第2膜光源22B均配置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密度在膜面内发生变化。配置成在上下的端部附近密集并且在中心附近稀疏。另外,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数量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数量有时也相同。此外,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配置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配置有时不同,有时相同。

通过对各个电极焊盘与形成在膜22a上的布线图案22c进行例如凸点(bump)连接,将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固定(安装)在膜22a上。有关该点将后述。

膜22a为具有表面和该表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并具有挠性的透明膜。另外,膜22a存在无色透明的情况,也存在有色透明的情况,还存在不透明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重叠的状态配置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因此,在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中,使用透明膜作为膜22a,以使来自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光Ray1透过。在第2膜光源22B中,也使用透明膜22a作为膜22a,以使来自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光Ray2透过并朝向后方的反射面40。膜22a的厚度例如为100微米左右或其以下。膜22a的外形例如为矩形。膜22a的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纤维素纳米纤维、聚酰胺酰亚胺。

膜22a上形成有布线图案22c(22c1、22c2)。布线图案22c为银、铜、金等金属制的布线图案。另外,布线图案22c还包含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的布线图案的情况。

布线图案22包含:多个纵布线图案22c1,其沿纵向并且并列地延伸;以及多个横布线图案22c2,其沿横向并且并列地延伸。纵布线图案22c1和横布线图案22c2以相互交叉地构成格子图案的状态配置。另外,作为布线图案22c,也可以使用除了格子图案以外的各种具有设计性的图案(例如,包含直线、曲线的花纹图案)。

纵布线图案22c1为用于向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提供驱动电流的布线图案。

图5是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周围的布线图案22c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5所示,横布线图案22c2是纵布线图案22c1的附近被中断的断续布线图案。横布线图案22c2是用于使得纵布线图案22c1和横布线图案22c2整体上被视觉辨认为格子图案的布线图案(所谓虚拟的布线图案),不是用于向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提供驱动电流的布线图案。另外,纵布线图案22c1和横布线图案22c2分别还兼发挥散发出在提供驱动电流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产生的热的作用。

布线图案22c能够如下形成。

首先,在膜22a的表面上涂布分散有导电性颗粒(例如,导电性纳米颗粒)和绝缘材料的溶液或分散有被绝缘材料层包覆的导电性颗粒的溶液,形成被绝缘材料包覆的导电性颗粒的膜。

接着,对上述所形成的膜照射激光以使其烧结。这时,通过使用例如Ag作为导电性颗粒,能够形成银制的布线图案22c(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8-4995号公报)。

此外,例如,布线图案22c还能够通过在膜22a的一个面上形成铜等的金属膜并对该金属膜实施公知的蚀刻来形成。

在膜22a上安装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另外,有时还在膜22a上安装除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外的电子部件(例如,电阻)。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是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构成尾灯、停车灯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是发光颜色为琥珀色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情况(构成转向灯的情况),还存在是发光颜色为白色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情况(构成后灯的情况)。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仅由LED芯片(LED元件)构成。另外,也存在通过将LED芯片与荧光体或量子点等波长转换材料组合而构成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情况,还存在组合多个LED芯片而构成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情况。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尺寸例如为约300μm见方。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外形例如为正方形。另外,存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外形是长方形的情况,也存在是三角形的情况,还存在是其他形状的情况。

虽然未图示,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包含基板、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n侧电极焊盘(pad)、p侧电极焊盘等。存在基板相对于从发光层放射的光为透明或不透明的情况,但是,被倒装芯片安装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基板优选为透明的。此外,被面朝上安装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基板优选为不透明,但也可以为透明。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被层叠在基板上。以下,将n型电极焊盘、p型电极焊盘称作电极焊盘22b1。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二维地配置在膜22a的至少表面上的状态被固定(倒装芯片安装)。例如,在图4的(a)中,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被固定在纵布线图案22c1与横布线图案22c2交叉的部分中的、描绘有黑色圆点的部分上。另一方面,例如,在图4的(b)中,第2膜光源22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被固定在纵布线图案22c1与横布线图案22c2交叉的部分中的、描绘有黑色圆点的部分上。

考虑停车灯所要求的面积条件,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例如被二维地配置在正面观察时50cm2的矩形区域A上(参照图4的(a)、图4的(b)中的被点划线包围的区域)。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配置间隔(即,纵布线图案22c1彼此的间隔、横布线图案22c2彼此的间隔)例如为3mm。另外,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不限于配置于纵布线图案22c1与横布线图案22c2交叉的部分,也可以考虑设计性,而配置于除此以外的各种位置。

图6的(a)为倒装芯片安装的例子。

如图6的(a)所示,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设置有电极焊盘22b1的一侧的面(以下,称作电极面)与膜22a的表面对置的状态安装在膜22a上(倒装芯片安装)。具体而言,通过对电极焊盘22b1与形成在膜22a上的布线图案22c(纵布线图案22c1)进行例如凹点连接,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固定在膜22a上。另外,虽然未图示,固定在膜22a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有时用树脂密封,或者被罩部件覆盖。

图6的(b)是面朝上安装的一例。

如图6的(b)所示,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电极面的相反侧的面与膜22a的表面相对的状态安装在膜22a上(面朝上安装)。该情况下,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利用例如银膏或树脂等粘接剂固定在膜22a(或布线图案)上。而且,电极焊盘22b1与布线图案22c(纵布线图案22c1)通过金属线W(双线)电连接。

图6的(c)是面朝上安装的另一例。

如图6的(c)所示,半导体发光元件22也可以使用配置有电极焊盘22b1的元件作为该半导体发光元件22,以相互对置的电极焊盘22b1中的较大一方的电极焊盘与膜22a的表面对置的状态安装(面朝上安装)在膜22a上。该情况下,半导体发光元件22通过例如银膏等导电性粘接剂固定在布线图案(纵布线图案22c1)上。而且,较小一方的电极焊盘22b2与布线图案22c(纵布线图案22c1)通过金属线W(单线)电连接。

半导体发光元件22b通过经由布线图案22c(纵布线图案22c1)被提供驱动电流而发光。如图6的(a)所示,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发出的光中存在从电极面的相反侧的面放射的光Ray1和从电极面放射的光Ray2。

从电极面的相反侧的面放射的光Ray1与从电极面放射的光Ray2的比率根据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构造等而不同,但是,例如为7:3。图6的(a)中的箭头的粗细表示该情况。

另外,如图6的(b)、图6的(c)所示,在面朝上安装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情况下,成为仅从一个面放射光的膜光源。该情况下,通过在纵布线图案22c1中使用银或在粘接剂中使用反射性的银膏,使从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朝向膜22a侧的光被反射,并从膜22a的相反侧的面放射。

另外,如图6的(b)所示,即使在对半导体发光元件22b进行了面朝上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例如透明基板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基板并使用透明的粘接剂作为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膜22a(或者,在纵布线图案22c1为透明电极的情况下为纵布线图案22c1)粘接的粘接剂,能够与图6的(a)所示同样,构成从一个面和该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双方放射光的膜光源。

接着,对膜光源支承构件24进行说明。

膜光源支承构件24在膜22a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平面形状或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如图3所示,膜光源支承构件24具有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后透镜24c、透镜固定构件24d(例如,螺丝)。另外,在图3中,省略透镜固定构件24d。各透镜24a~24c的材料为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

膜光源支承构件24在膜22a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平面形状或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如图3所示,膜光源支承构件24具有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后透镜24c、透镜固定构件24d(例如,螺丝)。另外,在图3中,透镜固定构件24d以组装(固定)前的状态记述。各透镜24a~24c的材料为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

如图3所示,中间透镜24b包含透镜主体24b1和凸缘部24b2。透镜主体24b1为将透明板弯曲成纵截面朝向前方凸出(参照图2的(a))且横截面为直线(参照图2的(b))的形状的透镜。第1膜光源22A被相对于中间透镜24b定位,如图3所示,以使该第1膜光源22A的背面与中间透镜24b的表面对置的状态(例如,用双面胶带粘接或大致紧密贴合的状态)将第1膜光源22A固定在中间透镜24b上。由此,膜光源22A以沿着中间透镜24b弯曲的状态被支承。另外,第1膜光源22A也可以被夹持在前透镜24a与中间透镜24b之间。

与中间透镜24b同样,后透镜24c包含透镜主体24c1和凸缘部24c2。透镜主体24c1为将透明板弯曲成纵截面朝向前方凸出(参照图2的(b))且横截面为直线(参照图2的(b))的形状的透镜。第2膜光源22B被相对于后透镜24c定位,如图3所示,以使该第2膜光源22B的背面与后透镜24c的表面对置的状态(例如,用双面胶带粘接或大致紧密贴合的状态)将第2膜光源22B固定在后透镜24c上。由此,第2膜光源22B以沿着后透镜24c弯曲的状态被支承。另外,第1膜光源22A也可以被夹持在前透镜24a与中间透镜24b之间。

前透镜24a包含透镜主体24a1、凸缘部24a2和包围透镜主体24a1的框架部24a3。透镜主体24a1为将透明板弯曲成纵截面朝向前方凸出(参照图2的(a))且横截面为直线(参照图2的(b))的形状的透镜。另外,可以对框架部24a3实施铝沉积等装饰,也可以使其成为无装饰的透明板。作为透镜24a、24b、24c以及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膜22a通过使用透明的部件,不容易在光源(例如,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不发光时识别出光源的存在。

透镜固定构件24d为在将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在相互定位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构件,例如为螺丝。

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例如以第1膜光源22A的表面(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前透镜24a的背面隔着空间S1(参照图2的(a))对置、第2膜光源22B的表面(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中间透镜24b的背面隔着空间S2(参照图2的(a))对置、并且如图7所示使各透镜24a~24c的各凸缘部24a2~24c2重叠的状态,将***于在后透镜24c(凸缘部24c2)上形成的螺纹孔N1和在中间透镜24b(凸缘部24b2)上形成的螺纹孔N2中的作为透镜固定构件24d的螺丝(未图示)螺合紧固于前透镜24a(凸缘部24a2),从而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以相互被定位的状态被固定。图7是重叠状态的各凸缘部24a2~24c2的立体图。另外,对各透镜24a~24c进行螺合紧固的部位不限于2个部位。例如,如在图3中用6个箭头所示,也可以为6个部位。

图8是透视第1膜光源22A和配置在该第1膜光源22A的背后的第2膜光源22B的图(正面观察)。在图8中,标记22Ab表示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标记22Bb表示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

如上所述,在对各透镜24a~24c进行了螺合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参照图2中的标记L1、L2表示的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即,沿车辆前后方向串联地)配置。相同范围为满足法规要求的面积条件的范围,例如在停车灯的情况下为50cm2

这样,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配置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优点如下。

例如,在上述现有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中,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在正面观察时并列(横向排列)地配置,因此,在正面观察时的车辆用灯具的尺寸增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即,沿车辆前后方向串联地)配置,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正面观察时的车辆用灯具的尺寸。

此外,在以上述的方式对各透镜24a~24c进行螺合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例如22Bb)以在正面观察时不与其他的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例如22Ab)和布线图案22c相互重叠并且与其他的膜光源的膜部分22a1重叠的状态配置。此外,一个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由另一个膜光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包围的位置。即,半导体发光元件22Ab(22B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由半导体发光元件22Bb(22Ab)包围的位置。

由此,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不会被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和布线图案22c遮挡(或几乎不被遮挡),而透过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间的膜部分22a1向前方照射。由此,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的光使用效率提高。

此外,相反,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不会被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和布线图案22c遮挡(或几乎不被遮挡),而透过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之间的膜部分而向后方照射。由此,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的光使用效率提高。

图9是壳体52的立体图。

以上述的方式构成的灯具单元20以被定位在壳体52上的状态被固定。具体而言,灯具单元20通过使以上述方式重叠的各凸缘部24a2~24c2(参照图7)与形成在壳体52上的槽部52a(参照图9)嵌合(参照图2的(b)),以定位在壳体52上的状态被固定。各凸缘部24a2~24c2相当于灯具单元支承构件。

由此,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空间的状态被配置在灯室54内(参照图2的(a)和图2的(b))。另外,与各凸缘部24a2~24c2嵌合的槽部52a被延伸部56(参照图9)覆盖。

如图2所示,在灯具单元20的后方配置有反射面40。反射面40例如能够对壳体52的前表面实施纹理加工,对实施该纹理加工后的壳体52的前表面(纹理面)实施铝沉积。

反射面40以与第2膜光源22B的膜22a的背面对置的状态配置,对从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膜22a的光Ray2进行反射。具体而言,反射面40对从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a)的电极面放射并透过第2膜光源22B的膜部分而向后方照射的光Ray2、和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的电极面放射并向后方照射的光Ray2进行反射。另外,也可以省略反射面40。

接着,对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模式进行说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与用于控制各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状态(点亮状态)的控制装置58(参照图2的(b))连接。

首先,对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发光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第1发光模式发光。

第1发光模式例如是使第1膜光源22A的全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参照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和第2膜光源22B的全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参照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以第1亮度发光的模式。另外,第1发光模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1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在使一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熄灭或减暗的状态下点亮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1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亮度分级(Gradation)地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1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使一个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由此,能够表现远近感(深度感)。

此外,第1发光模式不限于静态发光模式,也可以是亮度、发光形状、发光位置等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动态发光模式。

如上所述,在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1发光模式发光的情况下,利用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和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前方放射并透过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膜部分22a1而向前方照射的光Ray1,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

此外,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和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透过膜22a而向后方放射并透过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膜部分而向后方照射的光Ray2被反射面40反射,由此,反射面40发光。

如上所述,在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第1膜光源22A、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分别发光,透过第1膜光源22A而视觉辨认到在其背后发光的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由此,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在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由此,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立体地配置。这样,也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由于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空间的状态被配置于灯室54内,所以可实现视觉辨认起来宛如灯具单元20浮在灯室54内的发光外观。

接着,对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发光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与第1发光模式不同的第2发光模式发光。

第2发光模式例如是使第1膜光源22A的全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参照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和第2膜光源22B的全部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参照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以第2亮度(第2亮度>第1亮度)发光的模式。另外,第2发光模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2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在使一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熄灭或减暗的状态下点亮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2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亮度分级(Gradation)地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2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使一个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由此,能够表现远近感(深度感)。

此外,第2发光模式不限于静态发光模式,也可以为亮度、发光形状、发光位置等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动态发光模式。

如上所述,在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2发光模式发光的情况下,利用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和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前方放射并透过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膜部分22a1而向前方照射的光Ray1,形成停车灯用配光模式。

此外,从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B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和从配置于前方的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22Ab)透过膜22a而向后方放射并透过配置于后方的第2膜光源22B的膜部分而向后方照射的光Ray2被反射面40反射,由此反射面40发光。

如上所述,在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第1膜光源22A、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分别发光,透过第1膜光源22A可视觉辨认到在其背后发光的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由此,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以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的状态支承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由此,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立体地配置。这样,也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由于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空间的状态被配置于灯室54内,所以可实现视觉辨认起来宛如灯具单元20浮在灯室54内的发光外观。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配光标准并且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的新发光外观的车辆用灯具。

这是基于,由于具有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该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包含以二维(显示器式)地配置在膜22a的至少表面上的状态被固定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所以通过使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单独地点亮或熄灭,能够实现各种亮度和各种发光形状的发光模式(丰富多彩的发光图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的光使用效率提高。即,能够利用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使反射面40发光。由此,可实现透过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膜22a)而视觉辨认到发光的反射面40的有深度感的立体的发光外观。

另外,能够满足法规所要求的配光标准(特别是要求高亮度的停车灯、转向灯的情况)是基于使用亮度比有机EL高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在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和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发光外观(发光模式)完全不同、商品性高的车辆用灯具。

这是基于,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配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用以二维地配置有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状态被固定的具有挠性的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所以与将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一个个单独地以规定姿势配置于规定位置的情况相比,仅通过利用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在膜22a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就能够使全部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一下子以规定姿势二维或者三维地配置于规定位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膜光源22A的背面与中间透镜24b的表面进行面接触,并且,第2膜光源22B的背面与后透镜24c的表面进行面接触,所以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A(膜)的形状能够保持为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

在上述现有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中,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有机EL面板在正面观察时并列地(横向排列地)配置,因此,正面观察时的车辆用灯具的尺寸增大。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以在正面观察时在相同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即,沿车辆前后方向串联地)配置,所以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正面观察时的车辆用灯具10的尺寸。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构成以在前透镜24a与中间透镜24b之间、以及中间透镜24b与后透镜24c之间分别配置有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状态将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固定的薄型轻量的灯具单元。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膜光源22A的背面与中间透镜24b的表面进行面接触,并且,第2膜光源22B的背面与后透镜24c的表面进行面接触,所以能够将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膜)的形状保持为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膜光源22A的表面与前透镜24a的背面隔着空间S1对置,并且,第2膜光源22B的表面与中间透镜24b的背面隔着空间S2对置,所以可抑制第1膜光源22A的表面以及第2膜光源22B的表面(安装在该表面上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前透镜24a的背面以及中间透镜24b的背面相接触等而导致损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相同,所以能够利用1个灯具单元20实现相同颜色且多功能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尾灯(红色)和停车灯(红色)。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第1发光模式发光,能够形成第1配光模式(例如,尾灯用配光模式)。此外,通过使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第2发光模式发光,能够形成第2配光模式(例如,停车灯用配光模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膜22a为透明膜,所以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向后方放射的光透过该膜22a。由此,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的光使用效率提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用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该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以二维地配置有亮度比有机EL高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状态被固定,并具有挠性,所以可以提供薄型、挠性并且具有能够形成停车灯用配光模式、转向灯用配光模式等的充分光量的车辆用灯具10。

接着说明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尾灯、停车灯、转向灯等车辆用信号灯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除了DRL灯、车内照明(例如,指示灯)、警告灯以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一般照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相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也可以相互不同。

例如,也可以,第1膜光源22A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颜色为琥珀色。

这样,能够利用1个灯具单元20,实现不同颜色且多功能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尾灯(红色)和转向灯(琥珀色)。

此外,也可以使用不透明膜,作为膜光源的膜22a。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的2个膜光源22(例如,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构成灯具单元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不重叠的膜光源构成灯具单元20。

此外,也可以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的3个以上的膜光源构成灯具单元20。

图10是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的4个膜光源构成灯具单元20的例子。在图10中,标号22c表示转向灯用的膜光源(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琥珀色),标号22D表示后灯用的膜光源(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白色)。

图11是膜光源(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模式的一例。

关于膜光源(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模式,可以如图11的(a)所示,采用按照每个膜光源使发光形状相同而尺寸不同的发光模式,也可以如图11的(b)所示,采用按照每个膜光源使发光形状不同的发光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使深度感、立体感变得显著。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螺丝作为透镜固定构件24d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透镜固定构件24d,也可以使用卡合构件。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将第1爪部设置于前透镜24a,将第1钩部和第2爪部设置于中间透镜24b,将第2钩部设置于后透镜24c,(或者,将第1钩部设置于前透镜24a,将第1爪部和第2钩部设置于中间透镜24b,将第2爪部设置于后透镜24c)。然后,使第1爪部与第1钩部卡合,并且使第2爪部与第2钩部卡合。这样,也能够将前透镜24a、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在相互定位的状态下固定。

图12是在前透镜24a与第1膜光源22A之间配置引导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26的光并从前表面射出的导光板28的例子。对导光板28的背面实施用于使在导光板28内引导的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26的光从前表面射出的构造物(多个V槽等透镜切割)。

这样,例如,在将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第1膜光源22A和第2膜光源22B各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第1发光模式发光,并且,点亮半导体发光元件26,使在导光板28内引导的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26的光从前表面射出而进行面发光,由此,能够实现在面发光时第1发光模式展现出来的设计性极其高的发光外观。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中间透镜24b与第2膜光源22B之间还设置引导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并从前表面射出的导光板28。

接着,作为变形例,说明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不重叠的膜光源22构成灯具单元20A的例子。

虽然未图示,本变形例的灯具单元20A相当于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灯具单元20省略了第1膜光源22A和中间透镜24b。该情况下,第2膜光源22b不与其他的膜光源重叠。除此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对第2膜光源22B(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发光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发光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第3发光模式发光。

第3发光模式例如为使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1亮度发光的模式。另外,第3发光模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3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在使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熄灭或减暗的状态下点亮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3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分级(Gradation)地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3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使一个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由此,能够表现远近感(深度感)。

此外,第3发光模式不限于静态发光模式,也可以为图4的(a)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光形状、发光位置等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动态发光模式。

如上所述,在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3发光模式发光的情况下,利用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

此外,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透过膜22a而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被反射面40反射,由此,反射面40发光。

如上所述,在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分别发光,可透过第2膜光源22B而视觉辨认出在其背后发光的反射面40。由此,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在使第2膜光源22B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2膜光源22B。由此,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被立体地配置。这样,也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灯具单元20A在与壳体52之间保持空间的状态下被配置于灯室54内,因此,可实现视觉辨认为宛如灯具单元20A浮在灯室54内的发光外观。

接着,对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发光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与第3发光模式不同的第4发光模式发光。

第4发光模式例如是使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2亮度(第2亮度>第1亮度)发光的模式。另外,第4发光模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4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在使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熄灭或减暗的状态下点亮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4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分级(Gradation)地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此外,作为第4发光模式,也可以使用使一个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发光模式。由此,能够表现远近感(深度感)。

此外,第4发光模式不限于静态发光模式,也可以为图4的(b)中的用黑色圆点描绘的部分(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亮度、发光形状、发光位置等随时间经过发生变化的动态发光模式。

如上所述,在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以第4发光模式发光的情况下,利用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前方放射的光Ray1,形成停车灯用配光模式。

此外,从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透过膜22a而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被反射面40反射,由此,反射面40发光。

如上所述,在将使用灯具单元20A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第2膜光源22B和反射面40分别发光,可透过第2膜光源22B而视觉辨认到在其背后发光的反射面40。由此,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膜光源支承构件24(24a~24c)在使第2膜光源22B保持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的状态下支承第2膜光源22B。由此,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被立体地配置。这样,也可实现有深度感的立体发光外观。

此外,灯具单元20A在与壳体52之间保持空间的状态下配置于灯室54内,因此,可实现视觉辨认到宛如灯具单元20A浮在灯室54内的发光外观。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变形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以构成以在前透镜24a与后透镜24c之间配置有第2膜光源22B的状态将前透镜24a与后透镜24c进行固定的薄型轻量的灯具单元20A。

此外,根据本变形例,由于第2膜光源22B的背面与后透镜24c的表面进行面接触,所以能够将第2膜光源22B(膜22a)的形状保持为一定的形状(例如,弯曲形状)。

此外,根据本变形例,由于第2膜光源22B的表面与前透镜24a的背面隔着空间对置,所以可抑制第2膜光源22B的表面(安装在该表面上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前透镜24a的背面相接触等而导致损坏。

此外,根据本变形例,通过使用1个膜光源(例如,第2膜光源22B),能够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和停车灯用配光模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示意图(纵剖视图),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示意图(立体图)。

如图13、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相当于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追加配光控制透镜60并替代反射面40而使用反射面40A。除此以外,都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膜光源22是包含具有挠性的透明膜22a、以及以二维状地配置的状态被固定在透明膜22a的至少表面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膜光源,例如是第1膜光源22A或第2膜光源22B。

配光控制透镜60对从膜光源22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透明膜22a的光Ray2进行控制。配光控制透镜60的材料为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

配光控制透镜60为包含表面及其相反侧的背面的板状的透镜。如图14所示,配光控制透镜60包含分别与膜光源22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对应的多个透镜部62。多个透镜部62有设置于配光控制透镜60的表面的情况,也有设置于背面的情况。

多个透镜部62分别为在与该透镜部62对应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的附近设定有焦点的透镜部,例如为菲涅尔透镜。

多个透镜部62分别对从与该透镜部62对应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放射并透过透明膜22a的光Ray2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多个透镜部62分别将从与该透镜部62对应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放射并透过透明膜22a的光Ray2转换为平行光(参照图13)。

如上所述,配光控制透镜60对从膜光源22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射并透过透明膜22a的光Ray2进行控制。

配光控制透镜60以膜光源22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与配光控制透镜60的透镜部62隔着膜22a对置并且配光控制透镜60的透镜部62与反射面40A的反射区域42对置的状态,被配置在膜光源22与反射面40A之间(参照图13、图14)。

反射面40A将由配光控制透镜60控制的光Ray2朝向目标方向反射。反射面40A例如通过对壳体52的前表面实施铝沉积来形成。

如图14所示,反射面40A例如包含与多个透镜部62分别对应的多个反射区域42。多个反射区域42分别为朝向与该反射区域42对应的透镜部62凸出或凹入的半球状的反射面。另外,反射面40A也可以为自由曲面。

由透镜部62控制的光Ray2,即被转换为平行光的光Ray2在反射区域42上被沿上下左右扩散,透过配光控制透镜60和膜光源22而向前方照射(参照图13)。

例如,能够通过调整反射区域42的纵截面的曲率和横截面的曲率,来调整被反射区域42反射的光Ray2的扩散范围。例如,将反射区域42的纵截面的曲率和横截面的曲率调整成使被反射区域42反射的光Ray2的扩散范围进入尾灯用配光模式或停车灯用配光模式的范围。

如上所述,朝目标方向反射由配光控制透镜60控制的光Ray2。

上述结构的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可以应用于使用膜光源22的各种车辆用灯具。

例如,上述结构的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的2个膜光源22的车辆用灯具10)。以下,将应用了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称作车辆用灯具10Al。

图15是车辆用灯具10Al的一例(示意图)。在图15中,省略外透镜50、前透镜24a。

在图15中,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分别构成为配光控制透镜60。即,中间透镜24b和后透镜24c分别兼用作配光控制透镜60。

图16是车辆用灯具10Al的另一例(示意图)。在图16中,省略外透镜50、前透镜24a。

在图16中,分别在中间透镜24b与第2膜光源22B之间、以及后透镜24c与反射面40A之间配置配光控制透镜60。

根据车辆用灯具10Al,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使得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的光使用效率提高。

即,如图15、图16所示,在使车辆用灯具10A1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除了分别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向前方照射(放射)的光Rayl以外,还利用反射面40A将分别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向后方照射(放射)的光Ray2朝向目标方向反射,由此能够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具体而言,能够利用分别从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向后方照射(放射)、由配光控制透镜60控制、被反射面40A反射并透过配光控制透镜60、第1和第2膜光源22A、22B的光Ray2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使车辆用灯具10Al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此外,例如,上述结构的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0(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不重叠的膜光源22的车辆用灯具10)。以下,将应用了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0称作车辆用灯具10A2。

图17是车辆用灯具10A2的一例(示意图)。在图17中,省略外透镜50、前透镜24a。

在图17中,后透镜24c构成为配光控制透镜60。即,后透镜24c兼用作配光控制透镜60。

图18是车辆用灯具10A2的另一例(示意图)。在图18中,省略外透镜50、前透镜24a。

在图18中,配光控制透镜60配置在后透镜24c与反射面40A之间。

根据车辆用灯具10A2,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使得从膜光源22(例如,第2膜光源22B)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的光使用效率提高。

即,如图17、图18所示,在使车辆用灯具10A2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除了从膜光源22向前方照射(放射)的光Rayl以外,还利用反射面40A将从膜光源22向后方照射(放射)的光Ray2朝向目标方向反射,由此能够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从膜光源22向后方照射(放射)、由配光控制透镜60控制、被反射面40A反射并透过配光控制透镜60和膜光源22的光Ray2形成尾灯用配光模式。使车辆用灯具10A2作为停车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使得从膜光源22的半导体发光元件22b向后方放射的光Ray2的光使用效率提高。即,除了从膜光源22向前方照射(放射)的光Rayl以外,还利用反射面40A将从膜光源22向后方照射(放射)的光Ray2朝向目标方向进行反射,由此能够形成规定配光模式(例如,尾灯用配光模式、停车用配光模式)。

接着说明变形例。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菲涅尔透镜作为配光控制透镜60的透镜部6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配光控制透镜60的透镜部62,也可以使用凹槽切割(flute cut)、其他透镜切割。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进行说明。

图19是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的示意图(横剖视图)。在图19中,省略外透镜50。

如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相当于替代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的灯具单元支承构件(各凸缘部24a2~24c2)而使用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的车辆用灯具。除此以外,都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将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支承在由壳体52和外透镜50构成的灯室54内。

例如,如图19所示,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为基端部70a(相当于本发明的一部分)被固定于灯具单元20(例如,前透镜24a)并且前端部70b(相当于本发明的其他的一部分)被固定于壳体52的透明支承部70A。

透明支承部70A通过从被固定于前透镜24a的一个端部24a4上的基端部70a起朝向后方延伸并且其前端部70b被固定于壳体52,从而将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支承(悬臂支承)在灯室54内。透明支承部70A例如通过将其前端部70b嵌合或卡合到形成在壳体52上的开口Hl中而固定在壳体52上。透明支承部70A的材料为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

上述结构的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可以应用于使用膜光源22的各种车辆用灯具。例如,上述结构的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的2个膜光源22的车辆用灯具10)、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0(使用沿车辆前后方向不重叠的膜光源22的车辆用灯具10)、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使用配光控制透镜60和反射面40A的车辆用灯具1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实现如下效果。即,在使车辆用灯具10B作为尾灯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由于灯具单元20以与壳体52之间保持有空间的状态被固定在灯室54内,并且,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是透明的,难以被视觉辨认,所以可实现视觉辨认起来宛如灯具单元20浮在灯室54内的发光外观。

接着说明变形例。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B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横剖视图)。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透明支承部70A作为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的例子,该透明支承部70A从被固定在前透镜24a的一个端部24a4上的基端部70a起朝向后方延伸,该透明支承部70A的前端部70b被固定在壳体52上,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作为灯具单元支承构件70,除了透明支承部70A以外,也可以使用透明支承部70B,该透明支承部70B从被固定在前透镜24a的另一个端部24a5上的基端部70a起朝向后方延伸,该透明支承部70B的前端部70b被固定在壳体52上。

此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对透明支承部70A(70B)的基端部70a被固定在前透镜24a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即,透明支承部70A(70B)的基端部70a只要被固定于灯具单元20即可,可以固定于任何位置。例如,透明支承部70A(70B)的基端部70a可以固定在中间透镜24b上,也可以固定在后透镜24c上。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数值全部是例示,当然能够使用与其不同的适当的数值。

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单纯的例示。并不是利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记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

3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汽车转向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