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车辆

文档序号:1461679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四轮驱动车辆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 是由 野瀬麻衣 于 2019-08-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减少在使被设置于第一断接装置以及第二断接装置中的一方的断接装置中的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啮合式离合器发出的声音且适当地缩短到使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的四轮驱动车辆。具备根据电流指令值(I&lt;Sub&gt;T&lt;/Sub&gt;)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的电子控制装置(100),电子控制装置对相对于电流指令值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lt;Sub&gt;T1&lt;/Sub&gt;&lt;Sup&gt;d&lt;/Sup&gt;)进行学习,并根据学习到的上升速度而以第二内啮合齿轮的上升速度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因此,在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能够将第二内啮合齿轮的上升速度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capable of properly reducing the sound emitted from a mesh clutch when the mesh clutch in one of a first disconnecting device and a second disconnecting device is engaged and properly shortening the time taken for engaging the mesh clutch. Is provided according to a current command value (I) T )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100) that controls the passage of current to the second electromagnetic coil (112) to engage the second meshing clutch (38), wherein the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controls the speed (N) of increase of the second ring gear (94) relative to the current command value T1 d ) Learning is performed, and the rising speed of the second ring gear is set according to the learned rising speedSince the current command value is updated so as to become the target increase speed (nuttg), the increase speed of the second ring gear can be maintained at the target increase speed when the second mesh clutch is engaged.)

四轮驱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第一断接装置以及第二断接装置的四轮驱动车辆,并涉及一种能够在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断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断接装置中的一方的断接装置中的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减少从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发出的声音、且缩短到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四轮驱动车辆,其具备:(a)主驱动轮,其被传递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b)副驱动轮,其在四轮驱动行驶时被传递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一部分;(c)动力传递路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向所述副驱动轮传递;(d)第一断接装置,其选择性地对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驱动力源之间进行切断或连接;(e)第二断接装置,其选择性地对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副驱动轮之间进行切断或连接;(f)所述第一断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断接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的断接装置具有:啮合式离合器,其使被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一旋转部件、和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力源或所述副驱动轮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卡合;(g)同步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转速同步;(h)电磁致动器,其具有电磁线圈,并通过使所述电磁线圈被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同步机构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上升的转矩,并且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附带断开功能的四轮驱动车辆即为这样的四轮驱动车辆。当使所述第一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通过使所述电磁致动器的所述电磁线圈被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同步机构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上升的转矩,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以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转速同步的方式上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4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四轮驱动车辆中,根据预先被规定的电流指令值,而使所述电磁线圈被通电控制,但例如,当以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阻力因随着时间的老化等而发生变化等的方式在相对于所述电流指令值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特性中产生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从与被预先设定的所述电流指令值相应的速度偏离,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发出的声音变大,或者到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使被设置于第一断接装置以及第二断接装置中的一方的断接装置中的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啮合式离合器发出的声音、且缩短到使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的四轮驱动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四轮驱动车辆,(a)具备:主驱动轮,其被传递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副驱动轮,其在四轮驱动行驶时被传递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一部分;动力传递路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向所述副驱动轮传递;第一断接装置,其选择性地对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驱动力源之间进行切断或连接;第二断接装置,其选择性地对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副驱动轮之间进行切断或连接;所述第一断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断接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的断接装置具有:啮合式离合器,其使被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一旋转部件和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力源或所述副驱动轮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卡合;同步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转速同步;电磁致动器,其具有电磁线圈,并通过使所述电磁线圈被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同步机构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上升的转矩,并且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b)所述四轮驱动车辆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被预先存储的电流指令值,而对所述电磁线圈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c)所述控制装置对表示相对于所述电流指令值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特性的特性值进行学习,并根据所学习到的所述特性值,而以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成为预定速度的方式对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b)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被预先存储的电流指令值,而对所述电磁线圈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c)所述控制装置对表示相对于所述电流指令值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特性的特性值进行学习,并根据所学习到的所述特性值,而以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成为预定速度的方式对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因此,在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维持为所述预定速度。因此,能够适当地减少在使被设置于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上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发出的声音,并且,适当地缩短到使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概要地对适当地应用本发明的四轮驱动车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2为对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第一断接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3为对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第二断接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在使图3的第二断接装置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卡合的情况下、向被设置于第二断接装置中的第二电磁线圈供给的电流的图。

图5为表示在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一映射的图。

图6为表示在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二映射的图。

图7为表示在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三映射的图。

图8为对图5的第一映射所示的第二内啮合齿轮的转速的上升速度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表示通过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5的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0为表示通过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6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1为表示通过被设置于图1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7的第三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2为对在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中、在二轮驱动行驶中执行学习控制、并到图5的第一映射、图6的第二映射和图7的第三映射被分别更新为止的工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2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4为表示在被更新了的图13的第一映射中、对为了推测第二内啮合齿轮的转速的上升速度而被使用的补正系数进行计算的映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为表示实施例2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3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7为表示实施例3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4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二映射的图。

图19为表示实施例4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一映射的图。

图20为表示实施例4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19的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21为表示实施例4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18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5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一映射的图。

图23为表示实施例5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三映射的图。

图24为对图22的第一映射所示的经过时间进行说明的图。

图25为表示实施例5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22的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26为表示实施例5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23的第三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8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二映射的图。

图28为表示实施例8的图,且为表示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存储部中所预先存储的第一映射的图。

图29为表示实施例8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28的第一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30为表示实施例8的图,且为表示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的更新部而对图27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后的状态的图。

图31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9的图,且为对四轮驱动车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32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即实施例10的图,且为对四轮驱动车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控制联轴器,所述控制联轴器对在四轮驱动行驶时从所述驱动力源向所述副驱动轮传递的传递转矩进行控制,(b)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断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断接装置中的另一方的断接装置将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驱动力源或所述副驱动轮之间切断的状态下,且在将所述控制联轴器释放的状态下,对所述特性值进行学习。因此,即使为了学习所述特性值而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由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仅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力源或所述副驱动轮连接,因此,例如,与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不存在所述控制联轴器、且当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整体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力源或所述副驱动轮连接的四轮驱动车辆相比,也能够适当地减小通过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而旋转上升的部件的重量。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在学习所述特性值时的驱动力损失,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在车辆行驶时学习所述特性值的次数、即学习频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在对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进行容纳的壳体内以能够旋转从而对被贮留于所述壳体内的机油进行搅拌的方式而被设置,(b)所述控制装置以与所述机油的油温对应的方式存储有多个所述电流指令值,(c)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与所述机油的油温相应的所述电流指令值,而对所述电磁线圈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且对与在学习所述特性值时的所述机油的油温相对应的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因此,即使由于所述机油的油温变化而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阻力发生变化,也能够适当地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维持为所述预定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学习到的所述特性值而分别对与所述机油的油温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因此,不仅能够对在学习所述特性值时的与所述机油的油温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还能够对与除了该机油的油温以外的多个机油的油温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流指令值进行更新,因此,即使在车辆行驶中所述机油的油温发生变化,也能够适当地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维持为所述预定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特性值为,在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起到经过被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时为止上升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上升速度。因此,能够在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适当地学习所述特性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特性值为,在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起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转速上升至被预先设定的预定速度为止所经过的经过时间。因此,能够在使所述一方的断接装置的所述啮合式离合器卡合时适当地学习所述特性值。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简化或变形,各部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出来。

[实施例1]

图1为概要地对适当地应用本发明的四轮驱动车辆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在图1中,四轮驱动车辆10具有基于FF(front-engine front-wheel drive: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四轮驱动装置。所述四轮驱动装置具备将来自发动机(驱动力源)12的驱动力向左右一对前轮(主驱动轮)14L、14R进行传递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在四轮驱动状态下将发动机12的驱动力的一部分向左右一对后轮(副驱动轮)16L、16R进行传递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

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为二轮驱动状态时,从发动机12经由自动变速器18而被传递的驱动力通过前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20而被向左右一对前轮车轴22L、22R以及左右一对前轮14L、14R进行传递。在为该二轮驱动状态时,至少被设置于第一断接装置(断接装置)24上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啮合式离合器)26被释放,驱动力未被从发动机12向动力传递路径32、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以及左右一对后轮16L、16R进行传递。但是,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为四轮驱动状态时,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以及被设置于第二断接装置(断接装置)36中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啮合式离合器)38均被卡合,驱动力被从发动机12向分动器28、动力传递路径32、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以及左右一对后轮16L、16R传递。并且,前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20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为二轮驱动状态以及四轮驱动状态时,将从发动机12被传递的驱动力经由第一差动装置40而向左右一对前轮14L、14R进行分配。另外,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为四轮驱动状态时,将从发动机12被传递的驱动力经由第二差动装置42而向左右一对后轮16L、16R进行分配。另外,动力传递路径32例如包括分动器28和传动轴30等。

如图1所示,第一差动装置40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前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20上。在第一差动装置40中,例如,设置有与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齿轮18a啮合的内啮合齿轮40r、和被一体地固定于该内啮合齿轮40r上并在内部组装有一对半轴齿轮40s的差速器壳体40c等。在这样构成的第一差动装置40中,当驱动力被从发动机12向内啮合齿轮40r进行传递时,在容许左右的前轮车轴22L、22R的差转的同时,向前轮14L、14R传递驱动力。并且,在差速器壳体40c上,形成有与第一外周花键齿44a嵌合的内周啮合齿40a,所述第一外周花键齿44a被形成于在分动器28上所设置的输入轴44的前轮14L侧的轴端部。由此,从发动机12向差速器壳体40c传递的驱动力的一部分经由输入轴44而被输入至分动器28。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分动器28具备圆筒状的输入轴44、圆筒状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和第一断接装置24。输入轴44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发动机12连接。第一内啮合齿轮48与被连结于传动轴30的前轮14L、14R侧的端部上的从动小齿轮46(参照图1)啮合。第一断接装置24选择性地对输入轴44与第一内啮合齿轮48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即发动机12与动力传递路径32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切断或连接。在分动器28中,当通过第一断接装置24而使输入轴44与第一内啮合齿轮48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连接时,从发动机12向差速器壳体40c传递的驱动力的一部分被向传动轴30输出。

如图2所示,圆筒状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为,例如形成了斜齿或准双曲面齿轮的锥齿轮。在第一内啮合齿轮48中,形成有以大致圆筒状从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内周部向前轮14R侧突出的轴部48a。通过例如经由被设置于容纳第一断接装置24等的第一壳体(壳体)50内的轴承52而由第一壳体50对轴部48a进行支承,从而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并以单悬臂状对圆筒状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进行支承。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一壳体50内贮留有机油,当第一内啮合齿轮48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时,被贮留于第一壳体50内的机油被搅拌。

如图2所示,圆筒状的输入轴44贯穿圆筒状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内侧,该输入轴44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内侧。另外,由于圆筒状的输入轴44经由被设置于第一壳体50内的一对轴承54a、54b而使两端部被支承于第一壳体50上,因此,该输入轴44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也就是说,输入轴44以可与第一内啮合齿轮48同心地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另外,在圆筒状的输入轴44中,形成有被形成于输入轴44的前轮14L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外周花键齿44a、被形成于输入轴44的中央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外周花键齿44b、被形成于输入轴44的前轮14R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三外周花键齿44c。

如图2所示,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48c和圆筒状的第一可动套筒56。第一啮合齿48c在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轴部48a的前轮14L侧的侧面48b上被形成有多个。在第一可动套筒56上,形成有可实施与第一啮合齿48c之间的啮合的多个第一啮合齿56a。并且,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在通过后述的第一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58而使第一可动套筒56向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可动套筒56的第一啮合齿56a与被形成于第一内啮合齿轮48上的第一啮合齿48c啮合,从而使第一内啮合齿轮48和第一可动套筒56卡合。另外,在第一可动套筒56上,形成有内周啮合齿56b,所述内周啮合齿56b以无法相对于输入轴44而进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44而进行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方式,与被形成于输入轴44上的第二外周花键齿44b啮合。即,第一可动套筒56经由例如输入轴44等而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发动机12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电磁致动器58使第一可动套筒56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选择性地向第一啮合位置和第一非啮合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并且,所述第一啮合位置为,第一可动套筒56的第一啮合齿56a与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第一啮合齿48c啮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啮合位置中,无法进行第一内啮合齿轮48和第一可动套筒56的相对旋转,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被卡合。另外,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为,第一可动套筒56的第一啮合齿56a未与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第一啮合齿48c啮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中,能够进行第一内啮合齿轮48和第一可动套筒56的相对旋转,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被释放。

如图2所示,第一电磁致动器58具备第一电磁线圈60、第一球凸轮62和第一棘轮机构64。并且,当输入轴44进行旋转时即车辆行驶时,如果通过第一电磁线圈60而吸附第一可动片66,并经由第一辅助离合器68而使环状的第二凸轮部件72产生旋转制动转矩,则环状的第二凸轮部件72和环状的第一凸轮部件70进行相对旋转,第一球凸轮62使第一凸轮部件70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移动。另外,当通过第一球凸轮62而使第一凸轮部件70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棘轮机构64对通过该第一凸轮部件70的移动而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可动套筒56的移动位置进行保持。另外,在第一棘轮机构64中,设置有第一弹簧74,所述第一弹簧74总是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向所述第一啮合位置而对第一可动套筒56进行施力,即总是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向前轮14R侧而对第一可动套筒56施力。

如图2所示,第一棘轮机构64具备环状的第一活塞70a、环状的第二活塞76和环状的保持件78。第一活塞70a通过第一电磁线圈60吸附第一可动片66或不吸附第一可动片66,并通过第一球凸轮62而以预定的行程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活塞76以可相对于输入轴44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二活塞76通过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活塞70a而克服第一弹簧74的作用力,从而移动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保持件78以无法相对于输入轴44进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相对旋转的方式、且以无法相对于输入轴44进行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另外,保持件78具有对通过第一活塞70a而被移动的第二活塞76进行卡挂的卡挂齿78a。并且,如图2所示,在第一球凸轮62的第一凸轮部件70中,一体地设置有第一棘轮机构64的第一活塞70a。另外,在第一棘轮机构64上,设置有以被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第二活塞76与第一凸轮部件70之间的线圈状的线圈弹簧79。通过线圈弹簧79而总是对第一凸轮部件70向接近于第二凸轮部件72的方向施力。

如图2所示,第一球凸轮62具备环状的一对第一凸轮部件70以及第二凸轮部件72、多个球状滚动体80。第一凸轮部件70和第二凸轮部件72在第一棘轮机构64的第二活塞76与轴承54b之间以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球状滚动体80被凸轮面70b和凸轮面72a夹持,其中,所述凸轮面70b被形成于第一凸轮部件70中,所述凸轮面72a被形成于第二凸轮部件72上。在这样构成的第一球凸轮62中,当第一凸轮部件70和第二凸轮部件72被进行相对旋转时,第一凸轮部件70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与第二凸轮部件72隔离。并且,在第一凸轮部件70中,形成有与第三外周花键齿44c啮合的内周齿70c。第一凸轮部件70通过内周齿70c而无法相对于输入轴44进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44进行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相对移动。

如图2所示,第一辅助离合器68具备前述的第一可动片66、被配置于第一可动片66与第一电磁线圈60之间的圆板状的一对第一摩擦板82、84、被配置于该一对第一摩擦板82、84之间的圆板状的第二摩擦板86。并且,在一对第一摩擦板82、84的外周部中,分别形成有与被形成于第一壳体50的内周花键齿50a啮合的外周齿82a、84a。第一摩擦板82、84通过外周齿82a、84a而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50进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50进行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相对移动。另外,在第二摩擦板86的内周部中,形成有与被形成于第二凸轮部件72的外周部的外周花键齿72b啮合的内周齿86a。第二摩擦板86通过内周齿86a而无法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72进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72进行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相对移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电磁致动器58中,在例如车辆行驶中输入轴44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当ACT1指令电流Ia1(A)被从后述的电子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00(参照图1)向第一电磁线圈60供给而在第一电磁线圈60上吸附有第一可动片66时,通过第一可动片66而使第一辅助离合器68的第一摩擦板82、84以及第二摩擦板86被夹压在第一可动片66与第一电磁线圈60之间,旋转制动转矩被向第二摩擦板86传递,即被向第二凸轮部件72传递。由此,通过所述旋转制动转矩而使这些第一凸轮部件70和第二凸轮部件72进行相对旋转,被一体形成于第一凸轮部件70上的第一活塞70a经由球状滚动体80,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72而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克服第一弹簧74以及线圈弹簧79的作用力,并向前轮14L侧移动。另外,当ACT1指令电流Ia1(A)未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第一电磁线圈60供给时,即,当在第一电磁线圈60上未吸附有第一可动片66时,所述旋转制动转矩未被向第二凸轮部件72进行传递,因此,第二凸轮部件72经由球状滚动体80而与第一凸轮部件70联动旋转,第一活塞70a通过第一弹簧74以及线圈弹簧79的作用力而向前轮14R侧进行移动。

在第一断接装置24中,当通过第一电磁致动器58而使第一活塞70a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向前轮14L侧、前轮14R侧进行例如一次的往复移动时,如图2所示,经由第一棘轮机构64,第一可动套筒56克服第一弹簧74的作用力而被向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进行移动。另外,在第一断接装置24中,当通过第一电磁致动器58而使第一活塞70a进行例如两次的往复移动、即在第一可动套筒56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活塞70a被进行一次的往复移动时,虽然未图示,但第二活塞76从保持件78的卡挂齿78a上脱离,第一可动套筒56通过第一弹簧74的作用力而被向所述第一啮合位置进行移动。

如图1所示,第二差动装置42以可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中。在第二差动装置42中,例如,设置有内部组装有一对半轴齿轮42s的差速器壳体42c等。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差动装置42中,当来自发动机12的驱动力被向差速器壳体42c传递时,在容许左右的后轮车轴88L、88R的差转的同时,向后轮16L、16R传递驱动力。并且,如图3所示,在差速器壳体42c中,形成有圆筒部42a,所述圆筒部42a以对后轮车轴88L的一部分的外周进行覆盖的方式并以圆筒状从差速器壳体42c向后轮16L侧突出。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中,设置有圆筒状的圆筒部件(第二旋转部件)90、第二内啮合齿轮(第一旋转部件)94和第二断接装置36。圆筒部件90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第二差动装置42的差速器壳体42c连接。第二内啮合齿轮94与驱动小齿轮92啮合,所述驱动小齿轮92与传动轴30的后轮16L、16R侧的端部连结。第二断接装置36选择性地对圆筒部件90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即后轮16L、16R与动力传递路径32之间的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切断或连接。在后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34中,当通过第二断接装置36而使圆筒部件90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之间的的动力传递路径连接时,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的情况下,从发动机12被传递的驱动力的一部分经由传动轴30即动力传递路径32而被向左右一对后轮16L、16R输出。并且,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路径32例如具备第一内啮合齿轮48、从动小齿轮46、传动轴30、驱动小齿轮92以及第二内啮合齿轮94等。动力传递路径32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以及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分别被卡合时,将来自发动机12的驱动力的一部分向后轮16L、16R进行传递。另外,在动力传递路径32上设置有控制联轴器96,所述控制联轴器96在四轮驱动行驶时即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以及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分别被卡合时,对从发动机12向后轮16L、16R进行传递的传递转矩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圆筒状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为,例如形成了斜齿或准双曲面齿轮的锥齿轮。在第二内啮合齿轮94中,形成有轴部94a,所述轴部94a以大致圆筒状而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内周部向后轮16L侧突出。通过例如经由被设置于容纳第二断接装置36等的第二壳体(壳体)98内的轴承102而由第二壳体98对轴部94a进行支承,从而以可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的方式并以单悬臂状对第二内啮合齿轮94进行支承。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二壳体98内贮留有机油,当第二内啮合齿轮94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时,被贮留于第二壳体98内的机油被搅拌。

如图3所示,在圆筒状的圆筒部件90中,该圆筒部件90的后轮16L侧的端部90a经由被设置于第二壳体98内的轴承104而被支承于第二壳体98上,且该圆筒部件90的后轮16R侧的端部90b被支承于管状连结部件106上,所述管状连结部件106被嵌合于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的内侧。由此,圆筒部件90以能够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即,圆筒部件90以能够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同心地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管状连结部件106以圆筒部件90和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无法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且以无法进行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方式,被嵌入于圆筒部件90的端部90b的内侧和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的内侧。由此,在车辆行驶中,圆筒部件90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另外,在圆筒状的圆筒部件90中,形成有第一外周花键齿90c、第二外周花键齿90e和第三外周花键齿90f,所述第一外周花键齿90c被形成于圆筒部件90的后轮16L侧的端部90a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花键齿90e被形成于圆筒部件90的中央部90d的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花键齿90f被形成于圆筒部件90的后轮16R侧的端部90b的外周面。

如图3所示,在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中,设置有第二啮合齿94b和圆筒状的第二可动套筒108。第二啮合齿94b在第二内啮合齿轮94上被形成有多个。在第二可动套筒108中,形成有能够进行与第二啮合齿94b之间的啮合的多个第二啮合齿108a。并且,通过后述的第二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110而使第二可动套筒108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进行移动时,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第二啮合齿108a与被形成于第二内啮合齿轮94中的第二啮合齿94b啮合,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使第二内啮合齿轮94和第二可动套筒108卡合。另外,在第二可动套筒108中,形成有内周啮合齿108b,所述内周啮合齿108b与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中的外周花键齿42b啮合。另外,第二可动套筒108通过内周啮合齿108b而无法相对于圆筒部件90即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进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差速器壳体42c的圆筒部42a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相对移动。即,第二可动套筒108经由例如第二差动装置42等而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后轮16L、16R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电磁致动器110选择性地使第二可动套筒108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向第二啮合位置和第二非啮合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并且,所述第二啮合位置为,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第二啮合齿108a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第二啮合齿94b啮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啮合位置中,无法进行第二内啮合齿轮94和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相对旋转,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卡合。另外,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为,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第二啮合齿108a未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第二啮合齿94b啮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中,能够进行第二内啮合齿轮94和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相对旋转,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释放。

如图3所示,第二电磁致动器110具备第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112、第二球凸轮114和第二棘轮机构116。并且,在圆筒部件90进行旋转时,即在车辆行驶时,如果通过第二电磁线圈112而吸附第二可动片118并经由第二辅助离合器120而使环状的第二凸轮部件124产生旋转制动转矩,则环状的第二凸轮部件124和环状的第一凸轮部件122进行相对旋转,第二球凸轮114使第一凸轮部件122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移动。另外,当通过第二球凸轮114而使第一凸轮部件122向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进行移动时,第二棘轮机构116对通过该第一凸轮部件122的移动而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移动位置进行保持。另外,在第二棘轮机构116中,设置有第二弹簧126,所述第二弹簧126总是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啮合位置而对第二可动套筒108进行施力,即总是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向后轮16L侧而对第二可动套筒108进行施力。

如图3所示,第二棘轮机构116具备环状的第一活塞122a、环状的第二活塞128和环状的保持件130。第一活塞122a通过第二电磁线圈112吸附第二可动片118或未吸附第二可动片118,并通过第二球凸轮114而以预定的行程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活塞128以能够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另外,第二活塞128通过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活塞122a并克服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移动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保持件130以无法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且以能够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另外,在保持件130中,设置有卡挂齿130a,所述卡挂齿130a对通过第一活塞122a而移动的第二活塞128进行卡挂。并且,如图3所示,在第二球凸轮114的第一凸轮部件122中,一体设置有第二棘轮机构116的第一活塞122a。另外,在第二棘轮机构116中,设置有以被压缩的状态而被配置在保持件130与第一凸轮部件122之间的线圈状的线圈弹簧132。通过线圈弹簧132,而总是对第一凸轮部件122向接近于第二凸轮部件124的方向施力。

如图3所示,第二球凸轮114具备环状的一对第一凸轮部件122以及第二凸轮部件124、和多个球状滚动体134。第一凸轮部件122和第二凸轮部件124在第二棘轮机构116的第二活塞128与轴承104之间以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球状滚动体134被凸轮面122b和凸轮面124a夹持,所述凸轮面122b被形成于第一凸轮部件122中,所述凸轮面124a被形成于第二凸轮部件124中。在这样构成的第二球凸轮114中,当第一凸轮部件122和第二凸轮部件124被进行相对旋转时,第一凸轮部件122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与第二凸轮部件124隔离。并且,在第一凸轮部件122中,形成有与第一外周花键齿90c啮合的内周齿122c,所述第一外周花键齿90c被形成于圆筒部件90中。第一凸轮部件122通过内周齿122c而无法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相对移动。

如图3所示,第二辅助离合器120具备前述的第二可动片118、和被配置于第二可动片118与第二电磁线圈112之间的圆板状的摩擦板136。并且,在第二可动片118的外周部中,形成有与被形成于第二壳体98中的内周花键齿98a卡合的外周齿118a。第二可动片118通过外周齿118a而无法相对于第二壳体98进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旋转,且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98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摩擦板136的内周部中,形成有与被形成于第二凸轮部件124的外周部中的外周花键齿124b卡合的内周齿136a。摩擦板136通过内周齿136a而无法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124进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124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移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二电磁致动器110中,当在例如车辆行驶中圆筒部件90进行旋转的状态下、ACT2指令电流Ia2(A)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而在第二电磁线圈112上吸附有第二可动片118时,通过第二可动片118而使第二辅助离合器120的摩擦板136被夹压在第二可动片118与第二电磁线圈112之间,从而使旋转制动转矩被向摩擦板136传递,即被向第二凸轮部件124传递。由此,通过所述旋转制动转矩而使这些第一凸轮部件122和第二凸轮部件124进行相对旋转,被一体形成于第一凸轮部件122中的第一活塞122a经由球状滚动体134,相对于第二凸轮部件124而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克服第二弹簧126以及线圈弹簧132的作用力,并向后轮16R侧进行移动。另外,当ACT2指令电流Ia2(A)未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时,即,当在第二电磁线圈112上未吸附有第二可动片118时,由于所述旋转制动转矩未被向第二凸轮部件124传递,因此,第二凸轮部件124经由球状滚动体134而与第一凸轮部件122联动旋转,第一活塞122a通过第二弹簧126以及线圈弹簧132的作用力而向后轮16L侧进行移动。

在第二断接装置36中,当通过第二电磁致动器110而使第一活塞122a在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上向后轮16R侧、后轮16L侧进行例如一次的往复移动时,如图3所示,经由第二棘轮机构116,第二可动套筒108克服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被向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进行移动。另外,在第二断接装置36中,如果通过第二电磁致动器110而使第一活塞122a进行例如两次的往复移动,即在第二可动套筒108被配置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使第一活塞122a进行一次的往复移动,则虽未图示,第二活塞128从保持件130的卡挂齿130a上脱离,第二可动套筒108通过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被向所述第二啮合位置进行移动。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断接装置36中,设置有同步机构138,所述同步机构138在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即,在使第二可动套筒108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向所述第二啮合位置进行移动时,使被设置于动力传递路径32上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rpm)和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后轮16L、16R连接的圆筒部件90的转速Nk2(rpm)同步。

如图3所示,同步机构138具备摩擦卡合部件140、锥状的第一摩擦卡合面140a和锥状的第二摩擦卡合面94c。摩擦卡合部件140被配置于第二棘轮机构116的第二活塞128与第二可动套筒108之间。第一摩擦卡合面140a被形成于摩擦卡合部件140的外周部上。第二摩擦卡合面94c以可与第一摩擦卡合面140a滑动连接的方式被形成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内周部上。并且,在摩擦卡合部件140的内周部中,形成有与第三外周花键齿90f啮合的内周齿140b,所述第三外周花键齿90f被形成于圆筒部件90中。摩擦卡合部件140通过内周齿140b而无法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圆筒部件90进行第二旋转轴线C2方向的移动。而且,摩擦卡合部件140通过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被夹持在第二可动套筒108与第二活塞128之间。因此,摩擦卡合部件140通过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被一体地固定在第二可动套筒108上。

在这样构成的同步机构138中,如果当如图3所示第二可动套筒108位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且圆筒部件90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时,ACT2指令电流Ia2(A)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第二电磁线圈112供给,且第二可动套筒108克服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并超过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而向后轮16R侧进行移动,则摩擦卡合部件140的第一摩擦卡合面140a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第二摩擦卡合面94c进行摩擦卡合。由此,使圆筒部件90旋转的转矩、即使后轮16L、16R旋转的转矩被向第二内啮合齿轮94传递,从而在同步机构138中产生用于使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上升的转矩。因此,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到达到圆筒部件90的转速Nk2为止、即上升到与转速Nk2旋转同步为止。而且,当ACT2指令电流Ia2(A)未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时,第二可动套筒108通过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向后轮16L侧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可动套筒108的第二啮合齿108a与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第二啮合齿94b啮合。并且,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第二可动套筒108表示如下的状态的第二可动套筒108,所述状态为,第二可动套筒108克服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并超过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而向后轮16R侧进行移动的状态。

在如以上方式构成的四轮驱动车辆10中,当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选择例如二轮驱动模式即断开模式时,例如,形成如下的二轮驱动状态,即,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和控制联轴器96被分别释放,从发动机12经由前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20而向左右一对前轮14L、14R传递驱动力的二轮驱动状态。并且,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中,当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选择了二轮驱动模式时,通过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以及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卡合状态切换为释放状态,从而使动力传递路径32例如传动轴30从发动机12和左右一对后轮16L、16R上断开。另外,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中,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选择例如四轮驱动模式即连接模式时,形成如下的四轮驱动状态,即,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和控制联轴器96被分别卡合,从发动机12经由前轮用驱动力分配装置20而向左右一对前轮14L、14R传递驱动力,且从发动机12经由动力传递路径32等而向左右一对后轮16L、16R传递驱动力的四轮驱动状态。并且,在四轮驱动车辆10中,当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选择四轮驱动模式时,例如,当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使控制联轴器96卡合,从而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

并且,上述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的卡合状态是指,第一可动套筒56位于所述第一啮合位置且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的状态。另外,上述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的释放状态是指,第一可动套筒56位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且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释放的状态。另外,上述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的卡合状态是指,第二可动套筒108位于所述第二啮合位置且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的状态。另外,上述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的释放状态是指,第二可动套筒108位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且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释放的状态。

如图1所示,电子控制装置100被构成为,包括具备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所谓的微型计算机,CPU通过在利用RAM的临时存储功能的同时、根据被预先存储于ROM中的程序而执行信号处理,从而执行四轮驱动车辆10的各种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00被供给有由被设置于四轮驱动车辆10中的各个传感器检测出的各种输入信号。例如,如下的信号被输入电子控制装置100中,所述信号为:表示由第一位置传感器142检测出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是否处于卡合状态的导通或关断信号、即表示第一可动套筒56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啮合位置的导通或关断信号;表示由第二位置传感器144检测出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是否处于卡合状态的导通或关断信号、即表示第二可动套筒108是否位于所述第二啮合位置的导通或关断信号;表示由车轮速传感器146检测出的车轮速度W(rpm)、即前轮14L、前轮14R以及后轮16L、后轮16R的车轮速度Wfl、Wfr、Wrl、Wrr(rpm)的信号;表示由转速传感器148检测出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转速N1(rpm)以及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rpm)的信号;表示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被贮留于第一壳体50以及第二壳体98中的机油的油温T(℃)的信号;表示由车速传感器152检测出的车速V(km/h)的信号;表示由加速度传感器154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Gfr(m/s2)以及车宽方向的加速度Glr(m/s2)的信号。

另外,各种输出信号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被设置于四轮驱动车辆10中的各个装置进行供给。例如,如下的电流被从电子控制装置100向各部进行供给,所述电流为:为了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切换为卡合状态或释放状态而向第一电磁致动器58的第一电磁线圈60进行供给的ACT1指令电流Ia1(A);为了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切换为卡合状态或释放状态而向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的ACT2指令电流Ia2(A);为了在四轮驱动行驶时对从发动机12向后轮16L、16R传递的传递转矩进行控制而向被设置于控制联轴器96中的未图示的致动器进行供给的联轴器驱动电流Icp(A)。

如图1所示,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例如,设置有2WD判断部160、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模式切换部164、离合器控制部166和学习控制部168等。

2WD判断部160对是否处于将来自发动机12的驱动力向左右一对前轮14L、14R传递的二轮驱动状态进行判断。例如,在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142而被检测为第一可动套筒56未位于所述第一啮合位置、即第一可动套筒56位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并且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144而被检测为第二可动套筒108未位于所述第二啮合位置、即第二可动套筒108位于所述第二非啮合位置时,2WD判断部160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

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对与被贮留于第一壳体50以及第二壳体98中的机油的油温T(℃)相应的多个电流指令值IT(A)进行存储。并且,电流指令值IT为用于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的指令值,根据该电流指令值IT,ACT2指令电流Ia2(A)被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例如,当根据电流指令值IT1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时,如图4的实线L1所示,在被预先设定的从t0时间点至t1时间点的期间内,ACT2指令电流Ia2被上升至电流指令值IT1,在被预先设定的从t1时间点至t2时间点的期间内,ACT2指令电流Ia2被维持为电流指令值IT1。而且,当成为t2时间点时,ACT2指令电流Ia2被下降至被预先设定的预定电流Ic为止,到在同步机构138中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与第二可动套筒108的转速Nk2同步为止,ACT2指令电流Ia2被维持为预定电流Ic。并且,当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成为与第二可动套筒108的转速Nk2同步的状态时,ACT2指令电流Ia2被设为零,第二啮合齿108a与第二啮合齿94b啮合。即,在第二电磁致动器110中,当第二电磁线圈112通过电流指令值IT而被进行通电控制时,通过ACT2指令电流Ia2被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从而使第二可动套筒108被向后轮16R侧进行移动,而在同步机构138中产生用于使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上升的转矩。而且,由于ACT2指令电流Ia2未被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因此,第二可动套筒108通过第二弹簧126的作用力而向后轮16L侧移动,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并且,图4所示的t0时间点为开始所述通电控制之时。

例如,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存储了图5所示的第一映射、图6所示的第二映射和图7所示的第三映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映射例如为,表示通过与机油的油温T(℃)无关且被预先设定的预定电流指令值ITc1(A)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时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的映射。并且,如图8所示,上升速度NT为,从所述通电控制开始时,即从t0时间点至经过了被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α(sec)时为止,即到tα时间点为止上升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量,换言之,为每预定时间α的转速N2(rpm)的变化量。以下,将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简称为“上升速度NT”。另外,预定电流指令值ITc1(A)为,在机油的油温T(℃)为被预先设定的预定油温Tc1(℃)时以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c1成为后述的目标上升速度(预定速度)Nuptg的方式被预先设定的电流指令值IT(A)。如图5的第一映射所示,由于机油的油温T(℃)上升时,在例如第二壳体98内,第二内啮合齿轮94对机油进行搅拌时的搅拌阻力降低,因此,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随着机油的油温T(℃)上升而变高。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映射例如为,表示以与机油的油温T(℃)无关地使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根据机油的油温T(℃)而将电流指令值IT(A)变更后的电流指令值IT(A)的映射。并且,目标上升速度Nuptg为,以在执行所述通电控制时,适当地减小在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从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产生的声音、且适当地缩短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为止所花费的切换时间的方式、被预先设定的理想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在图6的第二映射中,由于如图5的第一映射所示,随着机油的油温T(℃)变高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变快,因此,为了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随着机油的油温T(℃)上升,而使电流指令值IT(A)变小。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映射例如为,表示与每10℃的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图5的第一映射中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和图6的第二映射中的电流指令值IT(A)的映射。即,图7的第三映射为,由图5的第一映射的数据即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和图6的第二映射的数据即电流指令值IT(A)形成的映射。

模式切换部164根据车辆10的行驶状态而选择性地将行驶模式从二轮驱动模式切换为四轮驱动模式、或者从四轮驱动模式切换为二轮驱动模式。

离合器控制部166以当通过模式切换部164而从二轮驱动模式切换为四轮驱动模式时、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适当地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的方式,在利用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6的第二映射而从二轮驱动模式切换为四轮驱动模式时,根据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机油的油温T(℃)而对电流指令值IT(A)进行计算,从而根据该计算出的电流指令值IT(A),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另外,离合器控制部166以当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将控制联轴器9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的方式,将预定电流Icp1(A)的联轴器驱动电流Icp(A)向控制联轴器96的致动器进行供给。并且,预定电流Icp1(A)为,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在卡合状态下能够产生来自后轮16L、16R的驱动力经由控制联轴器96而向第一内啮合齿轮48传递的程度上的传递转矩的联轴器驱动电流Icp(A)。

在离合器控制部166中,设置有差转判断部166a。差转判断部166a在通过离合器控制部166而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对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中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转速N1(rpm)与输入轴44的转速Nk1(rpm)之间的转速差Ns是否在被预先设定的预定转速Nsc以下进行判断。并且,预定转速Nsc(rpm)为,使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中将第一可动套筒56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向所述第一啮合位置进行移动时、即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产生的声音适当地降低的程度上的较低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的转速差Ns。另外,在差转判断部166a中,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转速N1(rpm)由转速传感器148求出,输入轴44的转速Nk1(rpm)根据前轮14L、14R的车轮速度Wfl、Wfr(rpm)的平均转速((Wfl+Wfr)÷2)而被计算出。

离合器控制部166在通过差转判断部166a而被判断为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的转速差Ns在预定转速Nsc以下时,以在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中将第一可动套筒56从所述第一非啮合位置向所述第一啮合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式,即以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对被向第一电磁致动器58的第一电磁线圈60进行供给的ACT1指令电流Ia1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学习控制部168具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和学习值取得部168b。学习控制部168在二轮驱动状态下通过离合器控制部166而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执行对表示相对于电流指令值IT(A)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特性的特性值进行学习的学习控制,即,执行对相对于电流指令值IT(A)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进行学习的学习控制。

在通过2WD判断部160而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时,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对是否开始所述学习控制进行判断。例如,在从上一次执行所述学习控制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tc(sec)时,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并且,在上一次未执行所述学习控制的情况下,即,在初次进行所述学习控制的情况下,例如,当通过2WD判断部160而被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时,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另外,预定时间tc(sec)以如下方式被变更,即,根据由车速传感器146检测出的车速V(km/h)和由加速度传感器154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Gfr(m/s2)以及车宽方向的加速度Glr(m/s2)的变化,而适当地开始学习的方式。并且,在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机油的油温T(℃)在被预先设定的预定油温Tc2(℃)以下时,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判断为,不开始所述学习控制。

在通过2WD判断部160而被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且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被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时,离合器控制部166以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的方式,利用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6的第二映射,并根据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机油的油温T(℃),而对电流指令值IT(A)进行计算,从而根据该计算出的电流指令值IT(A)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例如,在当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被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时的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机油的油温T(℃)例如为油温T1(℃)时,如图6的第二映射所示,离合器控制部166根据电流指令值IT1(A),而将图4的实线L1所示的ACT2指令电流Ia2(A)向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供给,从而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并且,在通过2WD判断部160而被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且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被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时,离合器控制部166未将ACT1指令电流Ia1(A)向第一电磁致动器58的第一电磁线圈60进行供给,并未将联轴器驱动电流Icp(A)向控制联轴器96的致动器进行供给。由此,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以及控制联轴器96分别成为释放状态。

另外,在通过2WD判断部160而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且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且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时,离合器控制部166根据电流指令值IT(A)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从而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卡合状态切换为释放状态。

在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被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时,学习值取得部168b对如下的机油的油温T(℃)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sec)进行测量即学习,其中,所述机油的油温T(℃)为,通过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而被判断为开始所述学习控制时、即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的由油温传感器150检测出的机油的油温T(℃),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sec)为,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α(sec)时为止上升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如图1所示,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具备更新部162a。当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测量出机油的油温T(℃)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时,更新部162a根据该测量出的机油的油温T(℃)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而以上升速度NT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

例如,当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被测量出机油的油温T(℃)为油温T1(℃)、且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被测量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如图8所示为上升速度NT1 d时,例如,更新部162a利用式(1),如图10所示,将与油温T1(℃)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1(A)即点A1更新为电流指令值IT1 d(A)即点A2。

IT1 d=IT1×(1/Rup)…(1)

Rup=NT1 d/NT1…(2)

并且,式(1)所示的Rup为,与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的油温T1(℃)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的上升率,且通过式(2)而被求出。另外,式(2)所示的“NT1”为,与被预先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5所示的第一映射的油温T1(℃)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另外,图4所示的实线L2为,表示通过电流指令值IT1 d(A)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时的向第二电磁线圈112供给的ACT2指令电流Ia2(A)的线。

另外,当通过式(2)而计算出上升率Rup时,更新部162a利用式(3),而如实线L3所示,对在图9的第一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进行推测。并且,图9的第一映射所示的实线L3为,表示由式(3)推测出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的线。另外,图9的第一映射所示的虚线L4为,虚拟地表示图5的第一映射所示的实线L5的线。另外,当如实线L3所示推测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时,更新部162a将在图9的第一映射中被预先存储的虚线L4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更新为,该推测出的实线L3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从而将该更新的图9的第一映射存储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

NT d=NT×Rup…(3)

另外,当通过式(2)而计算出上升率Rup时,更新部162a利用式(4),如实线L6所示,对在图10的第二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并且,图10的第二映射所示的实线L6为,表示根据式(4)而被推测出的电流指令值IT d(A)的线。另外,图10的第二映射所示的虚线L7为,虚拟地表示图6的第二映射所示的实线L8的线。另外,当如实线L6所示推测出电流指令值IT d(A)时,更新部162a将在图10的第二映射中被预先存储的虚线L7的电流指令值IT更新为该推测出的实线L6的电流指令值IT d(A),并将该更新的图10的第二映射存储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

IT d=IT×(1/Rup)…(4)

另外,当执行所述学习控制而对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例如图6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时,离合器控制部166在通过模式切换部164而从二轮驱动模式切换为四轮驱动模式时,根据由被更新的图10的第二映射计算出的电流指令值IT d(A),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

另外,更新部162a在对图5的第一映射和图6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时,根据该更新的图9的第一映射的上升速度NT d和该更新后的图10的第二映射的电流指令值IT d(A),而对图7的第三映射进行更新,从而将该更新后的图11的第三映射存储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

并且,当再次执行所述学习控制,并且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例如被测量出机油的油温T(℃)为油温T1(℃)、且被测量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如图8所示为上升速度NT1 2d时,由更新部162a计算出的上升率Rup成为,上升速度NT1 2d相对于被更新后的实线L3所示的图9的第一映射的上升速度NT d即上升速度NT1 d的上升率(NT1 2d/NT1 d)。更新部162a根据上升率Rup(NT1 2d/NT1 d)而分别对图9的第一映射的实线L3、图10的第二映射的实线L6和图11的第三映射进行更新。另外,图4所示的实线L9为,表示根据如下的电流指令值IT1 2d(A)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时的向第二电磁线圈112供给的ACT2指令电流Ia2的线,所述电流指令值IT1 2d(A)基于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上升速度NT1 2d而被更新。

图12为,对在电子控制装置100中且在二轮驱动行驶中执行所述学习控制从而到使图5的第一映射、图6的第二映射和图7的第三映射分别被更新为止的工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在与2WD判断部160的功能相对应的步骤(以下,省略步骤)S1中,对是否处于二轮驱动状态进行判断。在S1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即被判断为处于二轮驱动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与学习开始判断部168a的功能相对应的S2。另外,在S1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即被判断为处于四轮驱动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与学习控制部168以及更新部162a的功能相对应的S3。在S2中,对是否开始所述学习控制进行判断。在S2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执行与离合器控制部166以及学习值取得部168b的功能相对应的S4。另外,在S2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执行S3。在S3中,未执行所述学习控制,图5的第一映射、图6的第二映射、图7的第三映射未被更新。

在S4中,根据由图6的第二映射计算出的例如电流指令值IT(A),而使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并测量出机油的油温T(℃)例如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例如上升速度NT1 d

接下来,在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以及更新部162a的功能相对应的S5中,根据在S4中测量出的上升速度NT1 d,而分别对图5的第一映射、图6的第二映射和图7的第三映射进行更新,并分别对该被更新后的图9的第一映射、图10的第二映射和图11的第三映射进行存储。另外,接下来,在与离合器控制部166的功能相对应的S6中,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被释放。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10,具备电子控制装置100,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00根据被预先存储的电流指令值IT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电子控制装置100对相对于电流指令值IT1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进行学习,并根据该学习的上升速度NT1 d而以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电流指令值IT1进行更新,因此,在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能够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因此,当使被设置于第二断接装置36中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能够使从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发出的声音适当地降低,且使到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为止所花费的时间适当地变短。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10,在动力传递路径32上,设置有在四轮驱动行驶时对从发动机12向后轮16L、16R传递的传递转矩进行控制的控制联轴器96,电子控制装置100在第一断接装置24对动力传递路径32和发动机12之间进行切断的状态下,且在使控制联轴器96释放的状态下,对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进行学习。因此,即使为了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而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动力传递路径32的一部分仅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后轮16L、16R连接,因此,例如,与在动力传递路径32上不存在控制联轴器96、且当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动力传递路径32整体以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与后轮16L、16R连接的四轮驱动车辆相比,也能够适当地减小通过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而旋转上升的部件的重量。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时的驱动力损失,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在车辆行驶时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的次数、即学习频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10,第二内啮合齿轮94在对第二断接装置36进行容纳的第二壳体98内以能够旋转从而对被贮留于第二壳体98内的机油进行搅拌的方式而被设置,电子控制装置100以与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方式存储多个电流指令值IT(A),电子控制装置100根据与机油的油温T(℃)相应的电流指令值IT(A),而对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从而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且对与在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时的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1(A)进行更新。因此,即使根据机油的油温变化而使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旋转阻力发生变化,也能够适当地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10,电子控制装置100根据所学习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而分别对与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多个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因此,不仅能够对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时的与机油的油温T1(℃)相对应的一个电流指令值IT1(A)进行更新,还能够对与除了该机油的油温T1(℃)以外的多个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多个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由此,即使在车辆行驶中机油的油温T(℃)发生变化,也能够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 d适当地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10,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为,在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起至经过预先被设定的预定时间α(sec)时为止上升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因此,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能够适当地学习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1 d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例相互共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两种推测方法不同这一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其中,一种推测方法为,当在更新部162a中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上升速度NT d时如图13的第一映射所示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进行推测的方法,另一种推测方法为,当在更新部162a中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上升速度NT d时如图15的第二映射所示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的方法。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在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时,如图13的第一映射的实线L10所示,更新部162a利用式(5),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进行推测。

NT d=NT×Rup×b…(5)

并且,式(5)所示的“b”为根据油温T(℃)而发生变化的补正系数,通过例如图14所示的映射,并根据油温T(℃)而被计算出。

另外,当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时,如图15的第二映射的实线L11所示,更新部162a利用式(6),而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

IT d=IT×(1/(Rup×b))…(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两种推测方法不同这一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其中,一种推测方法为,当在更新部162a中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上升速度NT d时,如图16的第一映射所示,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进行推测的方法,另一种推测方法为,当在更新部162a中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上升速度NT d时,如图17的第二映射所示,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的方法。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当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时,如图16的第一映射的实线L12如示,更新部162a利用式(7),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进行推测。

NT d=NT+(NT1 d-NT1)…(7)

另外,当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时,如图17的第二映射的实线L13所示,更新部162a利用式(8),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

IT d=IT-e(NT1 d-NT1)…(8)

并且,式(8)所示的“e”为被预先设定的补正系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被预先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6的第二映射如图18所示被变更这一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并且,图19所示的第一映射与实施例1中的图5的第一映射相同,图20所示的第一映射与实施例1中的图9的第一映射相同。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在被预先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18的第二映射中,当机油的油温T(℃)变高时,电流指令值IT(A)根据油温T(℃)而以例如三个阶段的方式降低。并且,图18的第二映射所示的被预先设定的三个第一电流指令值I1(A)、第二电流指令值I2(A)、第三电流指令值I3(A)成为如I1<I2<I3那样的大小关系。另外,在图18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高于第二油温Ta(℃)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18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在第二油温Ta(℃)以下且在第一油温Tb(℃)以上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18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低于第一油温Tb(℃)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3(A)进行计算。并且,第一油温Tb(℃)为,如图19的第一映射所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第一上升速度β1时的油温T(℃)。另外,第二油温Ta(℃)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第二上升速度β2时的油温T(℃)。另外,如图19的第一映射所示,第二油温Ta(℃)高于第一油温Tb(℃),第二上升速度β2快于第一上升速度β1。

更新部162a在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1 d并如图20的第一映射所示从虚线L4更新为实线L3时,根据该更新,而将第一油温Tb(℃)更新为第一油温Tbd(℃),并且,将第二油温Ta(℃)更新为第二油温Tad(℃)。并且,第一油温Tbd(℃)为,如图20的第一映射所示,被更新后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成为第一上升速度β1时的油温T(℃)。另外,第二油温Tad(℃)为,如图20的第一映射所示,被更新后的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成为第二上升速度β2时的油温T(℃)。

另外,更新部162a在如图20所示第一映射被更新时,根据由图20的第一映射更新的第一油温Tbd(℃)以及第二油温Tad(℃),而从图18的第二映射更新为图21的第二映射。例如,在被更新后的图21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高于第二油温Tad(℃)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1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在第二油温Tad(℃)以下且在第一油温Tbd(℃)以上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1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低于第一油温Tbd(℃)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3(A)进行计算。即,在被更新的图21所示的第二映射中,在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快于第二上升速度β2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1所示的第二映射中,在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在第二上升速度β2以下、且在第一上升速度β1以上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1所示的第二映射中,在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慢于第一上升速度β1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3(A)进行计算。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两点等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其中,一点为,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对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rpm)上升至被预先设定的预定速度γ(rpm)为止所经过的经过时间tT(sec)进行测量,另一点为,通过更新部162a并根据该测量出的经过时间tT(sec)而以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速度NT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并且,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代替图5的第一映射,而存储了图22的第一映射。而且,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代替图7的第三映射,而存储了图23的第三映射。另外,图22的第一映射例如为,表示通过与机油的油温T(℃)无关地被预先设定的预定电流指令值ITc1(A)而对第二电磁致动器110的第二电磁线圈112进行通电控制时的经过时间tT(sec)的映射。并且,如图24所示,经过时间tT(sec)为,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时起至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上升为预定速度γ(rpm)为止所经过的经过时间。另外,图23的第三映射例如为,表示与每10℃的机油的油温T(℃)相对应的图22的第一映射中的经过时间tT(sec)和图6的第二映射中的电流指令值IT(A)的映射。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例如,当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被测量为机油的油温T(℃)为油温T1(℃)、且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被测量为经过时间tT(sec)为经过时间tT1 d(sec)时,例如,更新部162a利用式(9),将与油温T1(℃)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1(A)更新为电流指令值IT1 d(A)。

IT1 d=IT1×Rdw…(9)

Rdw=tT1 d/tT1…(10)

并且,式(9)所示的“Rdw”为,与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的油温T1(℃)相对应的经过时间tT1(sec)的减少率,并通过式(10)而被求出。

另外,当通过式(10)而计算出减少率Rdw时,如图25的第一映射的实线L14所示,更新部162a利用式(11),对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经过时间tT d(sec)进行推测。并且,图25的第一映射所示的虚线L15为,虚拟地表示图22的第一映射所示的实线L16的线。另外,当如实线L14所示推测出经过时间tT d(sec)时,更新部162a将在图25的第一映射中被预先存储的虚线L15的经过时间tT更新为该推测出的实线L14的经过时间tT d(sec),从而将该更新后的图25的第一映射存储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

tT d=tT×Rdw…(11)

另外,当通过式(10)而计算出减少率Rdw时,更新部162a利用式(12),而对在图10的第二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

IT d=IT×Rdw…(12)

另外,更新部162a在将图22的第一映射更新为图25的第一映射、且将图6的第二映射更新为图10的第二映射时,根据该更新后的图25的第一映射的经过时间tT d(sec)和该更新后的图10的第二映射的电流指令值ITd(A),而如图26所示对第三映射进行更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经过时间tT为,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从开始所述通电控制开始时起到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上升至被预先设定的预定速度γ(rpm)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因此,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能够适当地学习经过时间tT(sec)。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两点等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2,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2的四轮驱动车辆大致相同,其中,一点为,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对经过时间tT(sec)进行测量,另一点为,根据测量出的经过时间tT(sec),更新部162a以上升速度NT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2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更新部162a利用式(13),对在所述第一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经过时间tT d(sec)进行推测。

tT d=tT×Rdw×b…(13)

另外,更新部162a利用式(14),对在所述第二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

IT d=IT×Rdw×b…(1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两点等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3,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3的四轮驱动车辆大致相同,其中,一点为,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对经过时间tT(sec)进行测量,另一点为,根据测量出的经过时间tT(sec),更新部162a以上升速度NT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方式对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电流指令值IT(A)进行更新。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3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更新部162a利用式(15),对在所述第一映射中与除了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经过时间tT d(sec)进行推测。

tT d=tT+(tT1 d-tT1)…(15)

另外,更新部162a利用式(16),对在所述第二映射中与油温T1(℃)以外的油温T(℃)相对应的电流指令值IT d(A)进行推测。

IT d=IT+e(tT1 d-tT1)…(16)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在如下的三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其中,第一点为,被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6的第二映射被变更为图27的第二映射,第二点为,通过学习值取得部168b而对经过时间tT(sec)进行测量,第三点为,根据测量出的经过时间tT(sec),更新部162a对图27的第二映射进行更新。并且,图28所示的第一映射与实施例5中的图22的第一映射相同。另外,图29所示的第一映射与实施例5中的图25的第一映射相同。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中,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

在被预先存储于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的图27的第二映射中,当机油的油温T(℃)变高时,电流指令值IT(A)根据油温T(℃)而以例如三个阶段的方式降低。并且,图27的第二映射所示的被预先设定的三个第一电流指令值It1(A)、第二电流指令值It2(A)、第三电流指令值It3(A)成为如It1<It2<It3那样的大小关系。另外,在图27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高于第二油温Tta(℃)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t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7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在第二油温Tta(℃)以下且在第一油温Ttb(℃)以上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t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27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低于第一油温Ttb(℃)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t3(A)进行计算。并且,如图28的第一映射所示,第一油温Ttb(℃)为,经过时间tT(sec)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第一经过时间ε1(sec)时的油温T(℃)。如图28的第一映射所示,第二油温Tta(℃)为,经过时间tT(sec)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第二经过时间ε2(sec)时的油温T(℃)。

更新部162a在由学习值取得部168b测量出油温T1(℃)和经过时间tT1 d(sec)、并如图29的第一映射所示从虚线L15更新为实线L14时,根据该更新,而将第一油温Ttb(℃)更新为第一油温Ttbd(℃),并且,将第二油温Tta(℃)更新为第二油温Ttad(℃)。并且,如图29的第一映射所示,第一油温Ttbd(℃)为,被更新后的经过时间tT d成为第一经过时间ε1(sec)时的油温T(℃)。另外,第二油温Ttad(℃)为,被更新后的经过时间tT d(sec)成为第二经过时间ε2(sec)时的油温T(℃)。

另外,更新部162a在如图29所示对第一映射进行更新时,根据由图29的第一映射更新的第一油温Ttbd(℃)以及第二油温Ttad(℃),而如图30所示对第二映射进行更新。例如,在被更新后的图30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高于第二油温Ttad(℃)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t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30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在第二油温Ttad(℃)以下且在第一油温Ttbd(℃)以上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t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30的第二映射中,在机油的油温T(℃)低于第一油温Ttbd(℃)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t3(A)进行计算。即,在被更新后的图30所示的第二映射中,在经过时间tT d短于第二经过时间ε2的情况下,对第一电流指令值It1(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30的第二映射中,在经过时间tT d在第二经过时间ε2以上且在第一经过时间ε1以下的情况下,对第二电流指令值It2(A)进行计算。另外,在图30的第二映射中,在经过时间tT d长于第一经过时间ε1的情况下,对第三电流指令值It3(A)进行计算。

[实施例9]

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200在如下的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点为,在第一断接装置24中设置有使第一内啮合齿轮(第一旋转部件)48的转速N1与输入轴(第二旋转部件)44的转速Nk1(rpm)同步的同步机构202这一点。另外,所述第二点为,从第二断接装置36拆下了同步机构138这一点。另外,所述第三点为,电子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断接装置24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时、对相对于电流指令值I1T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转速N1的上升速度N1T d进行学习,并根据该学习的上升速度N1T d,而以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转速N1的上升速度N1T d成为被预先设定的目标上升速度(预定速度)N1uptg的方式将电流指令值I1T更新为电流指令值I1T d这一点。以下,将转速N1的上述速度N1T d简称为“上述速度N1T d”。另外,电流指令值I1T为用于对第一电磁致动器58的第一电磁线圈60进行通电控制的指令值,根据该电流指令值I1T,ACT1指令电流Ia1(A)被向第一电磁线圈60供给。另外,目标上升速度N1uptg为,当执行基于电流指令值I1T的通电控制时,以适当地减小当使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时从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产生的声音、且适当地缩短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为止所花费的切换时间的方式,而被预先设定的理想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上升速度N1T。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200中,可以获得当使第一断接装置24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时、将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上升速度N1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1uptg的效果。

在四轮驱动车辆200中,如图31所示,当由电子控制装置100选择了四轮驱动模式时,例如,将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被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而且,使控制联轴器96卡合,此后,将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

[实施例10]

如图32所示,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210在如下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上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1,其他方面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大致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点为设置有同步机构202这一点。另外,所述第二点为,电子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断接装置24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时,对相对于电流指令值I1T的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上升速度N1T d进行学习,并根据该学习的上升速度N1T d,以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上升速度N1T d成为目标上升速度N1uptg的方式将电流指令值I1T更新为电流指令值I1T d这一点。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四轮驱动车辆210中,可以获得当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将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uptg的效果、和当使第一断接装置24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时将第一内啮合齿轮48的上升速度N1T d维持为目标上升速度N1uptg的效果。

在四轮驱动车辆210中,在二轮驱动行驶时,交替地实施使第一断接装置24的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卡合、和使第二断接装置36的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根据在使这些第一啮合式离合器26和第二啮合式离合器38卡合时所学习到的上升速度N1T d、NT d而从电流指令值I1T、IT更新为电流指令值I1T d、IT d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的方式中。

例如,在学习值取得部168b中,作为表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特性的特性值,测量了到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上升速度NT或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上升至预定速度γ(rpm)为止所经过的经过时间tT(sec)。例如,也可以对除了上升速度NT、经过时间tT(sec)以外的表示第二内啮合齿轮94的转速N2的上升特性的特性值进行测量。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1的四轮驱动车辆10中,在动力传递路径32中设置有控制联轴器96,但在动力传递路径32上并不一定设置有控制联轴器96。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在电流指令值存储部162中,存储有根据例如如图18所示的油温T(℃)而以三个阶段的方式降低的第二映射。例如,也可以存储根据油温T(℃)而以与三个阶段相比较多的阶段例如四个阶段以上的方式降低的第二映射。

并且,上述方式毕竟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实施。

符号说明

10、200、210:四轮驱动车辆;

12:发动机(驱动力源);

14L、14R:前轮(主驱动轮);

16L、16R:后轮(副驱动轮);

24:第一断接装置(断接装置);

26:第一啮合式离合器(啮合式离合器);

32:动力传递路径;

36:第二断接装置(断接装置);

38:第二啮合式离合器(啮合式离合器);

44:输入轴(第二旋转部件);

48:第一内啮合齿轮(第一旋转部件);

50:第一壳体(壳体);

58:第一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

60:第一电磁线圈(电磁线圈);

90:圆筒部件(第二旋转部件);

94:第二内啮合齿轮(第一旋转部件);

96:控制联轴器;

98:第二壳体(壳体)

100:电子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110:第二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

112:第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

138、202:同步机构;

162:电流指令值存储部;

162a:更新部;

166:离合器控制部;

168a:学习开始判断部;

168b:学习值取得部;

I1T、IT:电流指令值;

N1、N2:转速;

Nk1、Nk2:转速;

NT d、N1T d:上升速度(特性值);

Nuptg、N1uptg:目标上升速度(预定速度);

T:油温;

tT:经过时间(特性值);

α:预定时间;

γ:预定速度。

4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上使用的快速刹车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