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连接器

文档序号:1537328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遮阳板连接器 (Connector for sunshade board ) 是由 清水智彦 波田野要 于 2019-07-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遮阳板连接器,包括:支架,该支架装接于装接部件;臂部,该臂部可旋转地支撑遮阳板主体,并且具有插通支架以被可旋转地布置的端部;壳体,该壳体固定于支架,并且布置在插通支架的臂部的端部的附近;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容纳在壳体中,并且连接于配对端子;臂连接部,该臂连接部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连接器端子,并且通过偏置力连接于臂部的端部;接合部,该接合部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凸部和设置在支架中且与凸部接合的凹部;和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设置在凸部中,并且在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上挤压和抵接凹部。(A sunshade board connector comprising: a bracket attached to the attachment member; an arm portion rotatably supporting the sun visor body and having an end portion inserted through the bracket to be rotatably disposed; a housing fixed to the holder and disposed in the vicinity of an end of the arm portion inserted through the holder; a connector terminal accommodated in the housing and connected to the counterpart terminal; an arm connecting portion that is provided to the connector terminal in an elastically deformable manner, and that is connected to an end of the arm portion by a biasing force; an engaging portion including a convex portion provided in the housing and a concave portion provided in the holder and engaged with the convex portion; and a first restriction portion that is provided in the convex portion and presses and abuts the concave portion in a deformation direction of the arm connection portion.)

遮阳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遮阳板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可旋转地装接于装接部件的遮阳板的遮阳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根据传统实例的遮阳板连接器,已知一种遮阳板连接器,包括:支架,该支架装接于作为装接部件的车室的顶棚;作为臂部的支撑轴,该支撑轴布置于支架的车室内侧,可旋转地支撑遮阳板主体,并且具有插通所述支架从而可旋转地布置的端部;壳体,该壳体固定于支架的车室外侧,并且布置在插通支架的支撑轴的端部的附近;一对连接器端子,该一对连接器端子容纳在壳体中,并且连接于布置在车室外侧的配对端子;和一对臂连接部,该一对臂连接部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一对连接器端子,并且通过利用偏置力夹持支撑轴的端部而连接(参见JP 2011-230559 A)。

在已知的遮阳板连接器中,一对连接器端子容纳在壳体的内部,并且一对臂连接部连接为夹持设置于支撑轴的端部处的一对导电部。

然后,旋转遮阳板主体,从而切换一对臂连接部与支撑轴的一对导电部之间的接触状态与非接触状态,并且进行设置在遮阳板主体中的照明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发明内容

在已知的遮阳板连接器中,壳体固定于支架,设置于壳体中的凸状的下部区域与设置在支架中的凹状的被接合部接合。

然而,在诸如已知的遮阳板连接器的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固定结构中,在凸状的下部区域与凹状的被接合部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壳体相对于支架具有游隙。

这样的壳体的游隙影响容纳在壳体中的一对连接器端子的各个臂连接部的弹性变形,并且存在连接可靠性由于臂部的端部与各个臂连接部之间的接触载荷的波动、产生的电阻增大等而降低的可能性。

鉴于以上情况,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连接可靠性的遮阳板连接器。

根据本申请的方面的遮阳板连接器包括:支架,该支架装接于装接部件;臂部,该臂部布置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装接部件的一个表面侧上,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支撑遮阳板主体,并且具有插通所述支架以被可旋转地布置的端部;壳体,该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装接部件的另一个表面侧上,并且布置在插通所述支架的所述臂部的端部的附近;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连接于在所述装接部件的另一个表面上布置的配对端子;臂连接部,该臂连接部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接器端子,并且通过偏置力连接于所述臂部的端部;接合部,该接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之中的任意一者中的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之中的另外一者中且与所述凸部接合的凹部;和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之中的任意一者中,并且在所述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上挤压和抵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之中的另外一者。

在这样的遮阳板连接器中,凸部和凹部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在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上挤压并抵接凸部和凹部中的另外一者。因此,在壳体组装于支架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壳体在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上的游隙。

由于该原因,能够防止容纳在壳体中的连接器端子的臂连接部由于壳体的游隙而在变形方向上波动并且不与臂部的端部进行接触,并且能够防止臂部的端部与臂连接部之间的接触载荷产生波动。

因此,在这样的遮阳板连接器中,臂部的端部与臂连接部之间的接触载荷不由于壳体的间隙而波动,并且能够维持连接可靠性。

所述第一限制部可以在所述臂连接部的偏置方向上挤压所述壳体。

由于壳体在臂连接部的偏置方向上被第一限制部按压,所以壳体在臂连接部从臂部的端部分离的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能够维持臂部的端部与臂连接部之间的接触载荷。

当所述壳体旋转并且组装于所述支架时用作支点的支点部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并且所述凸部可以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沿着所述壳体的旋转轨迹倾斜并且引导所述凸部到所述凹部内的***。

在这样的遮阳板连接器中,凸部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沿着壳体的旋转轨迹倾斜并且引导凸部到凹部内的***。因此,当壳体组装于支架时,凸部能够平顺地***到凹部内,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任意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在与所述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挤压并抵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外一者。

在这样的遮阳板连接器中,凸部和凹部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在与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挤压并抵接凸部和凹部中的另外一者。因此,壳体在与臂连接部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能够进一步维持臂部的端部与臂连接部之间的接触载荷。

根据本申请的方面,实现了能够提供能够维持连接可靠性的遮阳板连接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应用到的遮阳板的立体图。

图2是当将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应用到的遮阳板装接于装接部件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沿着图4中的线Y-Y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当将壳体组装于支架时的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当将壳体组装于支架时的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沿着图4中的线Z-Z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臂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20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

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1包括:支架5,该支架5装接于装接部件(车室的顶棚)3;臂部9,该臂部9布置于支架5的装接部件3的一个表面侧(在下文中称为“车室内侧”),可旋转地支撑遮阳板主体7,并且具有插通支架5以可旋转地布置的端部;壳体11,该壳体11固定于支架5的装接部件3的另一个表面侧(在下文中称为“车室外侧”),并且布置在插通支架5的臂部9的端部的附近;一对连接器端子13,该一对连接器端子13容纳在壳体11中,并且连接于布置在车室外侧的配对端子(未示出);和一对臂连接部15,该一对臂连接部15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一对连接器端子13,并且通过偏置力连接于臂部9的端部。

在支架5与壳体11之间设置有接合部21,在该接合部21中,设置于壳体11的一对凸部17***且接合到设置于支架5的一对凹部19。

各个凸部17均设置有第一限制部23,该第一限制部23在相应的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挤压和抵接相应的凹部19。

各个第一限制部23均在相应的臂连接部15的偏置方向上挤压壳体11。

在支架5与壳体11之间,设置了支点部25,作为当壳体11旋转并且组装于支架5时的支点。

各个凸部17设置有***引导部27,该***引导部27沿着壳体11的旋转轨迹倾斜,并且引导相应的凸部17到相应的凹部19内的***。

各个凹部19设置有第二限制部29,该第二限制部29在与相应的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挤压和抵接相应的凸部17。

如图1至20所示,遮阳板连接器1应用于遮阳板31,该遮阳板31装接到作为装接部件3的车室的顶棚。

遮阳板31包括遮阳板主体7和遮阳板连接器1。

遮阳板主体17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布置在作为装接部件3的顶棚的车室内侧,具有布置在表面上的镜子(未示出)和用于照明镜子的灯(未示出),并且用于开启和关闭灯的照明装置(未示出)容纳在内部。

遮阳板主体7布置有臂部9,该臂部9插通遮阳板主体7的长边部分并且从遮阳板主体7的端部朝着顶棚(装接部件3)露出。布置在顶棚(装接部件3)的车室外侧的用于供电的电源(未示出)与容纳在遮阳板主体7中的照明装置(未示出)经由遮阳板连接器1电连接。

遮阳板连接器1包括:支架5、臂部9、壳体11和一对连接器端子13。

支架5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在设置于支架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装接部33处,支架5通过诸如螺栓这样的固定部件(未示出)固定于装接部件3。

在支架5的中心部,设置了筒状地形成的支撑部35以旋转支撑臂部9,臂部9的端部插通该支撑部35。

在臂部9的内部,***成型了两个导体(未示出),该两个导体与容纳在遮阳板主体7中的照明装置(未示出)电连接。臂部9包括长轴部37和短轴部39,如图16所示。

长轴部37***遮阳板主体7的长边部分附近的内部,并且将遮阳板主体7绕着长轴部37的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存放位置(遮阳板主体7朝着装接部件3旋转的位置)与遮光位置(遮阳板主体7朝着挡风玻璃或侧玻璃旋转的位置)之间。

在长轴部37的位于遮阳板主体7的内部的端部处,设置了一对接触部(未示出),在臂部9中***成型的两个导体在该一对接触部上露出。一对接触部(未示出)被设置为能够与设置于照明装置(未示出)的一对端子(未示出)接触。

例如,一对接触部(未示出)与一对端子(未示出)在遮阳板主体7的存放位置处不接触,使得灯关闭,并且在遮阳板主体7的遮光位置处接触,使得灯开启。

在长轴部37的露出于遮阳板主体7的外部的端部处,设置了作为一个连续部件的短轴部39。

以臂部9形成为L状的方式,短轴部39从长轴部37的露出于遮阳板主体7的端部朝着装接部件3延伸。

在短轴部39的装接部件3侧,设置了能够绕着短轴部39的轴旋转的旋转部41。随着旋转部41插通支架5的支撑部35,臂部9由支架5支撑为能够绕着短轴部39的轴旋转,并且被压配固定。

在短轴部39以这种方式由支架5支撑的状态下,遮阳板主体7能够在前方位置(遮阳板主体7移动到挡风玻璃的位置)与侧方位置(遮阳板主体7移动到侧玻璃的位置)之间绕着短轴部39的轴转动。

如图16所示,在插通支架5的短轴部39的端部处,设置了一对接触部43,在臂部9的内部***成型的两个导体(未示出)在该接触部中露出。

壳体11被布置为将布置有一对接触部43的支架5上的该一对接触部43覆盖。

壳体11由绝缘材料制成,诸如合成树脂。壳体11设置有一对配合部45,该一对配合部45布置在装接部件3的车室外侧。连接于用于供电的电源的配对壳体(未示出)配合于一对配合部45。

壳体11被布置为覆盖支架5的支撑部35。壳体11固定于支架5,接合部21插置于壳体11与支架5之间。

接合部21包括:一对凸部17,该一对凸部17从壳体11的面对支架5的表面朝着支架5延伸,其中一对配合部45位于该表面上;和一对凹部19,该一对凹部19以一对凸部17能够***的方式设置于支架5的支撑部35的两侧。

在一对接合部21的一端侧,设置了支点部25,该支点部25包括:一对支点凸部47,该一对支点凸部47在一对凸部17的一端侧上从壳体11的侧表面向外突出;和一对支点凹部49,该一对支点凹部49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在一对凹部19的一端侧上保留支架5的上表面而容纳一对支点凸部47。

当将壳体11组装于支架5时,一对支点凸部47与一对支点凹部49接合,并且支点部25成为用于使壳体11相对于支架5旋转的支点。

通过利用支点部25使壳体11相对于支架5旋转,一对凸部17在接合部21处***和接合到一对凹部19内,并且壳体11固定于支架5。

一对连接器端子13容纳在壳体11的内部,并且配对壳体配合于一对配合部45。以这种方式,能够经由臂部9进行向容纳在遮阳板主体7的内部的照明装置的供电。

各个连接器端子13包括主体部51、配对连接部53、臂连接部15和固定部55。

由于一对连接器端子13形成为互相对称,所以下面将描述一个连接器端子13,并且将省略另一个连接器端子13的描述。

主体部51由导电材料制成,形成为平板状,并且弯曲。以这种方式,配对连接部53设置于主体部51的一端侧,并且臂连接部15设置于主体部51的另一端侧。

通过向主体部51的一端侧弯曲,配对连接部53形成为箱形,其中布置了内部具有接点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片。

在被容纳在壳体11中的状态下,配对连接部53布置在配合部45中。当配对壳体配合于配合部45时,配对连接部53与容纳在配对壳体中的配对端子(未示出)接触,并且连接器端子13与配对端子电连接。

臂连接部15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向主体部51的另一端侧弯曲而在弯曲部57处弹性变形。臂连接部15设置有朝着臂部9的接触部43突出的接点15a。

在容纳于壳体11中的状态下,一个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被布置为面对另一个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并且在设置于壳体11中并且朝向臂部9的一对接触部43露出的保护部59中,所述一对接触部43(短轴部39的端部)夹在一个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与另一个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之间。

一对臂连接部15通过该一对臂连接部15的偏置力夹持一对接触部43,并且一对连接器端子13与一对接触部43电连接。

臂部9能够相对于支架5绕着短轴部39的轴旋转,使得遮阳板主体7能够在前方位置与侧方位置之间转动。

对于遮阳板主体7的这样的移动,例如,一对臂连接部15与一对接触部43在遮阳板主体7的前方位置处接触从而开启灯,并且在遮阳板主体7的侧方位置处不接触从而关闭灯。

用于将连接器端子13固定于壳体11的固定部55设置在定位于臂连接部15与配对连接部53之间的主体部51中。

固定部55从位于主体部51的配对连接部53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侧表面朝着壳体11的内壁面突出。

固定部55设置有一对压配部61,该一对压配部63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倾斜状向外突出。

一对压配部61通过被压配到设置在壳体11内的被压配部(未示出)而将连接器端子13固定于壳体11。

在壳体11组装于支架5之前的状态下,固定部55压配于壳体11的被压配部,并且预先将连接器端子13固定于壳体11。

位于固定部55与配对连接部53之间的主体部51设置有弯曲部63,该弯曲部63在正交于配对端子与配对连接部53之间的配合方向的平面方向以及平行于配对端子与配对连接部53之间的配合方向的平面方向上弯曲。

弯曲部63减弱在配对连接部53侧产生的振动,诸如在配对连接部53与配对端子之间产生的自由移动,并且抑制臂连接部15侧的接触故障的发生。

另外,通过设置弯曲部63,能够将配对连接部53与臂连接部15互相靠近地布置,并且能够减小容纳连接器端子13的壳体11的尺寸。

由于连接器端子13通过固定部55固定于壳体11,所以如果在支架5与壳体11之间的接合部21中形成间隙,则在壳体11中产生游隙,并且该游隙传递到连接器端子13。

当壳体11的游隙传递到连接器端子13时,与臂部9的接触部43接触的臂连接部15的接触载荷由于弹性变形而波动,这可能引起电阻增大等。

特别地,如果在壳体11中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产生游隙,则臂连接部15在变形方向上具有游隙,并且臂部9相对于接触部43的接触载荷容易波动。

鉴于以上,第一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9设置在构成接合部21的凸部17和凹部19中。

第一限制部23是在凸部17中的朝着凹部19的内壁面突出的凸侧框架部65的底部处设置的肋,并且从凸侧框架部65的底部朝着凹部19的内壁面突出,并且朝着凸部17的高度方向延伸。

第一限制部23的突出方向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这里,支架5的宽度方向)相同。

第一限制部23抵接为按压在突出方向上对置的凹部19的内壁面,从而消除接合部21中的凸部17与凹部19之间的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的游隙。

通过第一限制部23消除凸部17与凹部19之间的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的游隙,壳体11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这里,支架5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架5不具有游隙。

因此,固定于壳体11的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在变形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抑制了臂部9的接触部43上的接触载荷的波动,并且能够抑制电阻增大等。

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第一限制部23的突出方向与臂连接部15的偏置方向相反(这里,支架5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利用如上所述地突出的第一限制部23,当第一限制部23抵接于凹部19的内壁面时,壳体11在臂连接部15的偏置方向(这里,支架5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被按压,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

由于壳体11在臂连接部15的偏置方向上被第一限制部23按压,所以在与臂部9的接触部43的接触载荷增大的方向上消除了臂连接部15的游隙。以这种方式,能够使得臂部9的接触部43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接触稳定。

第二限制部29是在凹侧框架部67的两侧壁上设置的肋,从凹侧框架部67的侧壁朝着凸侧框架部65的侧壁突出,并且被设置为在凹部19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凹侧框架部67被设置为在凹部19中突出从而与凸部17的凸侧框架部65交替地布置。

第二限制部29的突出方向与和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这里,支架5的长度方向)相同。

第二限制部29抵接为按压凸侧框架部65的在突出方向上对置的侧壁,从而消除接合部21中的凸部17与凹部19之间的在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游隙。

通过第二限制部29消除凸部17与凹部19之间的在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游隙,壳体11在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这里,支架5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架5不具有游隙。

因此,固定于壳体11的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在与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进一步抑制了臂部9的接触部43上的接触载荷的波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电阻增大等。

由于按压和抵接在凸部17和凹部19上的第一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9设置在接合部21中的凸部17和凹部19中,所以当凸部17***到凹部19内时,凸部17压配于凹部19。

由于该原因,当凸部17到凹部19内的***位置不稳定时,难以将凸部17***到凹部19内,并且存在组装性降低的可能性。

鉴于以上情况,凸部17设置有***引导部27,当将壳体11组装于支架5时,该***引导部27引导凸部17到凹部19内的***。

***引导部27设置在凸部17的支点部25与凸侧框架部65之间,并且形成为当壳体11以支点部25作为支点相对于支架5旋转时,沿着壳体11的旋转轨迹从支点部25向凸侧框架部65倾斜。

当壳体11以支点部25作为支点相对于支架5旋转时,***引导部27***到凹部19内,并且引导壳体11的旋转从而定位凸侧框架部65相对于凹侧框架部67的布置位置。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引导部27,凸部17能够根据壳体11的旋转移动容易地***到凹部19内,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锥状面设置于第一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9的与支架5和壳体11对置的表面侧,从而有助于凸部17到凹部19内的***。

在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1中,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挤压和抵接凹部19的第一限制部23设置于凸部17。因此,在壳体11组装于支架5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壳体11的在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上的游隙。

为此,能够防止在容纳于壳体11中的连接器端子13的臂连接部15由于壳体11的游隙而在变形方向上波动并且不与臂部9的端部进行接触,并且能够防止臂部9的端部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接触载荷产生波动。

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1中,臂部9的端部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接触载荷不由于壳体11的游隙而波动,并且能够维持连接可靠性。

由于壳体11在臂连接部15的偏置方向上被第一限制部23按压,所以壳体11在臂连接部15从臂部9的端部分离的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能够维持臂部9的端部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接触载荷。

凸部17设置有***引导部27,该***引导部27沿着壳体11的旋转轨迹倾斜并且引导凸部17到凹部19内的***。因此,当壳体11组装于支架5时,凸部17能够平顺地***到凹部19内,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凹部19设置有第二限制部29,该第二限制部29在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挤压和抵接凸部17。因此,壳体11在与臂连接部15的变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游隙,并且能够进一步维持臂部9的端部与臂连接部15之间的接触载荷。

在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连接器1中,凸部17设置在壳体11中且凹部19设置在支架5中。然而,实施例不限于以上构造,并且凸部可以设置在支架5中且凹部可以设置在壳体11中。

第一限制部23设置于凸部17。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并且第一限制部可以设置在凹部19中,或者第一限制部可以设置在凸部17和凹部19中。

第二限制部29设置在凹部19中。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并且第二限制部可以设置在凸部17中,或者第二限制部可以设置在凸部17和凹部19中。

第一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9是设置在凸部17和凹部19中的肋。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并且第一限制部23和第二限制部29可以是以半球状突出的突起,并且只要能够按压和抵接凸部17和凹部19,则可以具有任意形状。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按键式大电流高防护快插连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