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

文档序号:1593832 发布日期:2020-01-07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 (Automobile battery cooler with refrigerant inlet and outlet and cooling water inlet and outlet on same side ) 是由 陈丹凤 冯秀芬 步明磊 束琦 于 2018-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包括冷却箱体(9)、开设于所述冷却箱体(9)上盖板上后侧的冷却水管进口(7)和冷却水管出口(8),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水管进口(7)进入所述冷却箱体(9)内部后侧,再从所述冷却水管出口(8)排出,所述冷却箱体(9)上盖板上前侧设置有冷媒接头(5),所述冷媒接头(5)上从左向右依次并排设置有冷媒出口(6)和冷媒进口(1),能够有效延长换热流道,从而提高换热性能,提高换热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battery cooler with a cooling medium inlet and a cooling water outlet which are positioned on the same side, which comprises a cooling box body (9), a cooling water pipe inlet (7) and a cooling water pipe outlet (8)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an upper cover plate of the cooling box body (9), wherein cooling water enters the rear side of the interior of the cooling box body (9) from the cooling water pipe inlet (7) and is discharged from the cooling water pipe outlet (8), a cooling medium connector (5)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of the cooling box body (9), and a cooling medium outlet (6) and a cooling medium inlet (1)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on the cooling medium connector (5) side by side from left to right, so that a heat exchange flow channel can be effectively prolonged, the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and.)

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电池冷却器,为了与整车装配方便、牢固,往往将水管和冷媒接头均设置在同一侧。针对这种布局,冷媒接头一侧冷却箱体内部的芯体结构受到限制,芯体内部只能是整体一个流道(一边进另一边直接出),这种结构换热性能差、换热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冷却箱体内部芯体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能够有效延长换热流道,从而提高换热性能,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包括冷却箱体、开设于所述冷却箱体上盖板上后侧的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水管进口进入所述冷却箱体内部后侧,再从所述冷却水管出口排出,所述冷却箱体上盖板上前侧设置有冷媒接头,所述冷媒接头上从左向右依次并排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其特征在于,位于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且位于冷媒进口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隔板,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且远离所述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板,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流道,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六流道,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流道,在所述冷却箱体的前侧上方且位于所述冷媒接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七流道,所述冷媒通过冷媒进口进入所述引流管,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与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后侧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所述冷媒出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外套于所述引流管的外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的长度相等,第七流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流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长度;所述第二流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六流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箱体的底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下翻边,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上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出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媒进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上分别设置有径向突出的墩台。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分别设置有位于上方的锥环形的口部和位于下方的墩台状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设置于冷却箱体的同侧且同时在箱体内部设置连通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的七个流道,有效延长了冷媒在冷却箱体内部芯体中的流道长度,提高换热性能,提高换热效率。

(2)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合理设置,有效防止冷媒回流,使得进入冷却箱体内部的冷媒依照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的顺序依次流动。

(3)冷媒出口设置于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之间的位置,相互区分开避免装配时认错,同时也避免各入口和出口相离太近从而降低换热效率。

(4)冷却箱体的底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下翻边,冷却箱体的顶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上翻边,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上翻边和下翻边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进而保证换热效率。

(5)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上分别设置有径向突出的墩台,方便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在冷却箱体上盖板上后侧的定位安装,同时使得冷却水可以在墩台位置暂留,避免冷却水大量直接进入冷却箱体内部后侧过早挤出之前未换热完全的冷却水,降低换热效率。

(6)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分别设置有位于上方的锥环形的口部和位于下方的墩台状的连接部,锥环形的口部方便与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连接和装配,墩台状的连接部在便于定位和安装的同时避免冷媒大量直接进入冷却箱体内部前侧过早挤出之前未换热完全的冷媒,降低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冷媒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汽车电池冷却器,包括冷却箱体9、开设于冷却箱体9上盖板上后侧的冷却水管进口7和冷却水管出口8,冷却水从冷却水管进口7进入冷却箱体9内部后侧,再从冷却水管出口8排出,冷却箱体9上盖板上前侧设置有冷媒接头5,冷媒接头5上从左向右依次并排设置有冷媒出口6和冷媒进口1,位于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且位于冷媒进口1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2,在引流管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隔板3,在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且远离冷媒出口6和冷媒进口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板4,在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道L1、第三流道L3和第五流道L5,在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二隔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流道L2,在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二隔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六流道L6,在冷却箱体9的内部前侧且位于第一隔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流道L4,在冷却箱体9的前侧上方且位于冷媒接头5的内部设置有第七流道L7,冷媒通过冷媒进口1进入引流管2,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流道L1、第二流道L2、第三流道L3、第四流道L4、第五流道L5、第六流道L6、第七流道L7与冷却箱体9的内部后侧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冷媒出口6排出,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连通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的七个流道,有效延长了冷媒在冷却箱体内部芯体中的流道长度,提高换热性能,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第二隔板4的高度高于第一隔板3的高度,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合理设置,有效防止冷媒回流,使得进入冷却箱体内部的冷媒依照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的顺序依次流动。

具体地,第一隔板3外套于引流管2的外径下方,可以防止经过引流管2进入冷却箱体9内部前侧的冷媒回流向上进入第四流道L4,而是使进入冷却箱体9内部前侧的冷媒向左流入第二流道,从而延长流道长度,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流道L1、第三流道L3和第五流道L5的长度相等,第七流道L7的长度小于第一流道L1、第三流道L3和第五流道L5的长度,使得经过冷却箱体内部前侧换热结束后的冷媒经过冷媒接头5中较短的第七流道L7从冷媒出口6排出,以保证换热效果。

具体地,第四流道L4的长度大于第二流道L2的长度;第二流道L2的长度大于第六流道L6的长度,以尽可能延长流道长度,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冷媒出口6设置于冷却水管进口7和冷却水管出口8之间的位置,相互区分开避免装配时认错,同时也避免各入口和出口相离太近相互干扰从而降低换热效率。

具体地,冷却箱体9的底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下翻边10,冷却箱体9的顶部向上伸出设置有上翻边11,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上翻边和下翻边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进而保证换热效率。

具体地,冷媒出口6的直径大于冷媒进口1的直径,以使得冷媒在动力驱动下能够平稳进入冷却箱体内部前侧,且不会在冷媒出口6处造成拥堵从而影响冷媒流动。

具体地,冷却水管进口7和冷却水管出口8上分别设置有径向突出的墩台,方便冷却水管进口和冷却水管出口在冷却箱体上盖板上后侧的定位安装,同时使得冷却水可以在墩台位置暂留,避免冷却水大量直接进入冷却箱体内部后侧过早挤出之前未换热完全的冷却水,降低换热效率。

具体地,冷媒出口6和冷媒进口1分别设置有位于上方的锥环形的口部和位于下方的墩台状的连接部,锥环形的口部方便与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连接和装配,墩台状的连接部在便于定位和安装的同时避免冷媒大量直接进入冷却箱体内部前侧过早挤出之前未换热完全的冷媒,降低换热效率。

工作时,冷却水从冷却水管进口7进入冷却箱体9内部后侧,再从冷却水管出口8排出;同时,冷媒通过冷媒进口1进入引流管2,并由于第一隔板3的防回流和阻隔作用,冷媒体向左经过第一流道L1到达第二隔板4下方并开始与冷却箱体9的内部后侧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冷却水的降温,随着液面的不断升高,冷媒经第二流道L2并最终到达第二隔板4下方,此时由于第二隔板4的阻隔作用,冷媒向右进入第三流道L3,并在第一隔板3和引流管2的共同阻隔作用下,冷媒沿第四流道L4逐步向上并到达冷却箱体9内部顶部,由于冷却箱体9顶壁的阻挡,冷媒沿第五流道L5向左流动至第二隔板4的上方,并沿第六流道L6向上进入冷媒接头5内部热交换结束,并最终沿第七流道L7从冷媒出口6排出。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的传动装置及配备该传动装置的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