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

文档序号:1617958 发布日期:2020-01-10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用空调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是由 金兑玩 徐容殷 徐正勳 金明俊 李钟坤 李泰建 郑在桓 严世东 于 2018-05-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调,所述车用空调能够减少门的数量和致动器的数量,并且能够通过单个门执行模式控制功能和开/关功能两者。所述车用空调包括形成在空调壳体中的空气通道,其中,空气通道包括: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是使得经过用于冷却的换热器的空气绕过用于加热的换热器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以及暖空气通道,是使得经过用于冷却的换热器的空气经过用于加热的换热器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或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所述车用空调包括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所述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用于控制从暖空气通道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和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doors and the number of actuators and capable of performing both a mode control function and an open/close function through a single door. The air conditioner for a vehicle includes an air passage formed in an air-conditioning case, wherein the air passage includes: a rear seat cool air passage that is a passage through which air passing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bypasses the heat exchanger for heating and flows toward a rear seat of the vehicle; and a warm air passage that is a passage through which air that has passed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passes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for heating and flows toward a front seat or a rear seat of the vehicle. The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includes a rear seat temperature adjusting door for controlling an amount of air flowing from a warm air passage to a rear seat air outlet and an amount of air flowing from a rear seat cool air passage to the rear seat air outlet.)

车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用空调:能够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输送空气调节后的空气,以执行车辆的前排座椅的空气调节和后排座椅的空气调节。

背景技术

通常,车用空调是安装在车辆中的汽车部件,其用途为在夏季或冬季对车辆的内部进行冷却或加热或者在雨季或冬季从挡风玻璃除霜从而确保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和后方视野。这样的空调通常同时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使得它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对车辆内部进行加热、冷却或通风:将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选择性地引入到空调中,对引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以及将加热后或冷却后的空气吹送到车辆中。

第2015-0088577号韩国专利公开(2015年8月3日)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该车用空调控制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的位置、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的位置和后排座椅开关门的位置,以调节后排座椅的空气量。图1是传统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车用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0、蒸发器20、加热器芯30、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1和座椅模式门。

空调壳体10包括空气入口11和空气出口以及形成在空调壳体10中的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连接到空气入口11,使得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被选择性地引入到形成在空调壳体10内部的空气通道中。空气出口包括除霜通风口12、面部通风口13、地板通风口114、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6。空调壳体10内部的空气通道包括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

蒸发器20是用于冷却的换热器,并且冷却经过蒸发器20的空气。加热器芯30是用于加热的换热器,并且加热经过加热器芯30的空气。加热器芯30布置在暖空气通道P2中,暖空气通道P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20的下游。诸如PTC加热器的电加热器40也可布置在暖空气通道P2中。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1布置在蒸发器20与加热器芯30之间,以调节经过加热器芯30的暖空气通道P2的开度和绕过加热器芯30的冷空气通道P1和P3的开度。前排座椅模式门包括除霜门53、通风门54和地板门55。

后排座椅空气通道包括: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使经过蒸发器20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30;以及暖空气通道,经过加热器芯30。后排座椅空气通道的暖空气通道与前排座椅空气通道的暖空气通道P2共用。也就是说,经过加热器芯30并在暖空气通道P2中流动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向上运动然后排放到除霜通风口12、面部通风口13、地板通风口114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剩余空气向下运动然后排放到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6中的至少一个。后排座椅模式门58设置在后排座椅空气通道中,以调节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5的开度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6的开度。

空调壳体10具有设置在空调壳体10中的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和后排座椅开关门57。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设置在蒸发器20与加热器芯30之间,以调节流向暖空气通道P2的通道的开度和流向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通道的开度。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布置在加热器芯30的下游,以调节流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通道的开度。后排座椅开关门57调节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度。

图2是示出传统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的示图。参照图2,在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下,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1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打开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打开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关闭流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通道,并且后排座椅开关门57打开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在经过蒸发器20的同时被冷却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30,然后,一些空气经过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并排放到前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剩余空气经过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并排放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

图3是示出传统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的示图。参照图3,在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下,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1关闭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并打开暖空气通道P2,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并打开暖空气通道P2。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打开流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通道,并且后排座椅开关门57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经过蒸发器20的空气在经过加热器芯30的同时被加热,然后,加热后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向上运动并排放到前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加热后的空气中的剩余空气向下运动并排放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

传统的车用空调通过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1来控制车辆的前排座椅的温度,并且通过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和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来控制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温度。也就是说,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和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彼此关联,以通过调节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度和暖空气通道P2的开度来控制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6参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关(ON/OFF)动作。

最后,传统的车用空调需要三个门来调节后排座椅的温度,这导致门的数量和用于致动门的致动器的数量增大,并且使空调的成本和重量增加。

此外,在传统的车用空调的情况下,即使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52处于冷却模式,但如果后排座椅开关门57被关闭,后排座椅模式门58也可能仅改变排放空气的方向而不朝向后排座椅排放空气。也就是说,因为后排座椅开关门57参与空气量的开/关动作,因此需要精确地调节温度调节门和模式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做出本发明以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所述车用空调能够减少门和致动器的数量并且仅通过一个门来控制模式并执行开/关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所述车用空调能够减少门和致动器的数量,能够在不使空气调节性能劣化的情况下呈现各种空气调节模式,并且能够提供模式门的优化控制。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所述车用空调包括:空调壳体,具有形成在空调壳体中的空气通道;以及用于冷却的换热器和用于加热的换热器,设置在空调壳体的空气通道中以与经过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空气通道包括: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是使得经过用于冷却的换热器的空气绕过用于加热的换热器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以及暖空气通道,是使得经过用于冷却的换热器的空气经过用于加热的换热器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或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并且所述车用空调包括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所述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用于控制从暖空气通道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和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所述车用空调包括:空调壳体,具有形成在空调壳体中的空气通道;以及用于冷却的换热器和用于加热的换热器,设置在空调壳体的空气通道中以与经过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前排座椅温度门,用于调节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与暖空气通道的一部分之间的开度;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布置在用于冷却的换热器与用于加热的换热器之间,以调节暖空气通道的另一部分的开度;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布置在用于加热的换热器的下游,以调节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开度;以及后排座椅模式门,布置在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的下游,以调节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开度。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通过穹顶形状的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调节后排座椅的温度,能够通过一个门和一个致动器优化穹顶形状的门的位置和形状,并且能够确保用于执行加热和冷却的额外的流动通道,从而减少组件数量、降低成本和重量。

此外,因为车用空调包括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其为一个穹顶形状的门)和后排座椅模式门(其为一个旋转型的门),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减少门的数量和用于致动门的致动器的数量,并且能够充分执行冷却模式、加热模式和各种空气调节模式(即,通风模式、地板模式、两级模式和关闭模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实现三区域空调,所述三区域空调能够减少门的数量并且能够平稳地执行对后排座椅空气调节的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减少组件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小空调的重量和体积。

此外,因为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的位置根据前排座椅情况而改变,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通过引导所有空气流动到暖空气通道P2来使前排座椅处的加热器芯的性能最大化,以增强加热性能。

此外,在前排座椅温度门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因为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朝向暖空气通道引导存在于穹顶中的空气,所以流线型的穹顶的内面能够朝向暖空气通道的加热器芯更平稳地引导经过蒸发器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传统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的示图;

图3是示出传统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的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通风模式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地板模式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关闭模式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两级模式的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通风模式的示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地板模式的示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两级模式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最大冷却模式的示图;以及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并且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4和图5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空气通道;以及用于冷却的换热器和用于加热的换热器,设置在空调壳体110的空气通道中,以与经过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调壳体110包括空气入口111、空气出口和形成在空调壳体110中的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连接到空气入口111,使得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被选择性地引入到空调壳体110的空气通道中。空气出口包括: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具有除霜通风口112、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3和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4;以及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具有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空调壳体110内部的空气通道包括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

用于冷却的换热器是蒸发器120。蒸发器120通过在蒸发器12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空气。用于加热的换热器是加热器芯130。加热器芯130通过在加热器芯130中流动的冷却水与经过加热器芯130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加热空气。加热器芯130布置在暖空气通道P2中,暖空气通道P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120的下游。诸如PTC加热器的电加热器140也可设置在暖空气通道P2中。

空调壳体110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排放空气的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并且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在开度方面受前排座椅模式门控制。前排座椅模式门包括:除霜门153,用于调节除霜通风口112的开度;通风门154,用于调节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3的开度;以及地板门155,用于调节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4的开度。此外,空调壳体110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排放空气的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包括用于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一部分排放空气的多个通风口,即,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

空调壳体110中的空气通道包括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和暖空气通道P2。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是使得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130并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流动的通道。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是使得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130并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暖空气通道P2是使得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经过加热器芯130并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或后排座椅流动的通道。

车用空调包括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和后排座椅模式门190。

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控制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的开度和暖空气通道P2的开度。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选择性地控制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130或经过加热器芯130,以控制被排放到车辆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可形成为单个或多个。

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控制从暖空气通道P2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以及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的量。

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形成为穹顶型(Dome type)。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被安装为围绕空调壳体110内部的旋转轴181旋转。穹顶形部件182被布置为在径向方向上与旋转轴181间隔开,并通过侧板部件被支撑在旋转轴181上。穹顶形部件182执行用于关闭空气通道的阻挡功能和用于使空气朝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平稳地运动的引导功能。

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控制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加热器芯130的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开度。当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时,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沿着穹顶形部件182的内面朝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引导暖空气通道P2的空气。

如上所述,与需要至少三个门和两个致动器的传统结构相比,穹顶形状的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通过一个门和一个致动器来优化穹顶形状的门的位置和形状并且确保用于执行加热和冷却的额外的流动通道,从而减少组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和重量。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的示图。

参照图6,在前后排座椅冷却模式下,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打开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并关闭暖空气通道P2。此外,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关闭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加热器芯130的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在经过蒸发器120的同时被冷却的空气绕过加热器芯130,并且一些空气经过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并排放到前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而剩余空气经过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并排放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的示图。

参照图7,在前后排座椅加热模式下,前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71关闭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并打开暖空气通道P2。此外,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打开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加热器芯130的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并且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经过蒸发器120的空气在经过加热器芯130的同时被加热,并且一些空气向上运动并排放到前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而剩余空气向下运动并排放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沿着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的穹顶形部分182的内面朝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引导经过加热器芯130的加热后的空气。

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形成为单个,并且使空调壳体110内部的空气选择性地运动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后排座椅模式门190执行开/关动作以打开或阻挡朝向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空气通道。

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形成为旋转型(Rotary type)。后排座椅模式门190被安装为围绕空调壳体110中的旋转轴191旋转。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形成为圆柱形状,并且包括基于旋转轴191彼此相对的第一旋转部192和第二旋转部193。开口部194形成在第一旋转部192与第二旋转部193之间。

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包括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形成为垂直于第一通风口。也就是说,第一通风口是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并且第二通风口是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如上所述,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旋转部192与第二旋转部193以及在第一旋转部192与第二旋转部193之间形成在两侧的开口部194,并且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具有优化的通风口位置,使得空调能够仅通过一个门来执行各种空气调节模式和开/关功能。

在用于阻挡空气排放到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后排座椅关闭(OFF)模式下,第一旋转部192和第二旋转部193关闭所有后排座椅空气出口,以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第一旋转部192和第二旋转部193比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的通道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的通道的直径长。也就是说,在通风口被覆盖的状态下旋转部比通风口更突出。通过以上结构能够实现地板模式。当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在地板模式下进一步旋转时,能够执行关闭模式以关闭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和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中的全部。

此外,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的旋转轴181布置在加热器芯130与后排座椅模式门190之间。此外,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的穹顶形部分182朝向加热器芯130布置以进行操作。通过以上结构,后排座椅混合区域的空间增大,并且可实现朝向后排座椅的空气量的增大。

此外,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形成为使得从旋转轴181到穹顶形部分182的中央的长度b比从旋转轴181到穹顶形部分182的两端的长度a短。也就是说,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具有穹顶形结构,并且该穹顶形结构比圆形穹顶形状平坦,以减小车辆的前后宽度。因此,空调可减小HVAC的封装。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通风模式的示图。参照图8,在后排座椅通风模式(控制台通风模式)下,第一旋转部关闭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空气调节后的空气经过后排座椅模式门190的两个开口部并排放到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地板模式的示图。参照图9,在后排座椅地板模式下,第一旋转部关闭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空气调节后的空气经过后排座椅模式门190的一个开口部并排放到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关闭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0,在后排座椅关闭模式下,第一旋转部关闭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并且第二旋转部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通过以上结构,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具有双重密封(Sealing)结构,以防止不期望的风朝向后排座椅乘客的面部排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两级模式(Bi-level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1,在后排座椅两级模式下,第一旋转部关闭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的一部分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的一部分。空气调节后的空气经过后排座椅模式门190的一个开口部,一些空气排放到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116,而剩余空气经过另一开口部并排放到后排座椅面部通风口115。

如上所述,因为空调包括后排座椅温度调节门180(其为一个穹顶形状的门)和后排座椅模式门190(其为一个旋转型的门),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可减少门的数量和用于致动门的致动器的数量,并且充分地执行冷却模式、加热模式和各种空气调节模式(即,通风模式、地板模式、两级模式和关闭模式)。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截面图。如图1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包括:空调壳体2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空气通道;以及用于冷却的换热器和用于加热的换热器,设置在空调壳体210的空气通道中,以与经过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调壳体210具有空气入口211、空气出口和形成在空调壳体210中的空气通道。空气出口包括: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具有除霜通风口212、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213和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4;以及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具有控制台通风口2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用于冷却的换热器为蒸发器220,并且用于加热的换热器是加热器芯230。诸如PTC加热器的电加热器240也可设置在暖空气通道P2中。

空调壳体210中的空气通道包括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蒸发器220下游的空气通道被划分为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从上到下依次形成,并且竖直地形成的暖空气通道P2布置在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

空调壳体210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前排座椅排放空气的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并且前排座椅空气出口在开度方面受前排座椅模式门控制。前排座椅模式门包括:除霜门253,用于调节除霜通风口212的开度;通风门254,用于调节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213的开度;以及地板门255,用于调节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4的开度。此外,空调壳体210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后排座椅排放空气的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并且后排座椅空气出口在开度方面受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控制。

车用空调具有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前排座椅温度门271调节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与暖空气通道P2的一部分之间的开度。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布置在邻近蒸发器220的下游侧,并且位于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分支的边界处。前排座椅温度门271为具有形成在围绕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的两侧处的板构件的尾门(Tail door)。

也就是说,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具有旋转轴、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前排座椅温度门271的旋转轴邻近暖空气通道P2的出口的下端安装。第一门部形成在围绕旋转轴的一侧处,以调节冷空气通道P1的开度和暖空气通道P2的入口的上部的开度。第二门部形成在围绕旋转轴的另一侧处,以调节暖空气通道P2的前排座椅出口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用于控制驾驶员的座椅的温度、前排乘客的座椅的温度和后排座椅的三个独立区域的温度,并且三个门控制后排座椅的温度。也就是说,车用空调包括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和后排座椅模式门258。

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布置在蒸发器220与加热器芯230之间,以调节暖空气通道P2的另一部分的开度。也就是说,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调节暖空气通道P2的入口的不被前排座椅温度门271覆盖的下部的开度。

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布置在加热器芯230的下游,并且调节暖空气通道P2的开度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度。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为穹顶门型。加热器芯230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彼此连通。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布置在位于加热器芯230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连通路径中。也就是说,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调节暖空气通道P2和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连通路径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开度。

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布置在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150的下游,以调节后排座椅空气出口的开度。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是穹顶形状的门。后排座椅模式门258调节后排座椅空气通道、控制台通风口215与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之间的开度。

也就是说,在图4中,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最大以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或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以关闭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并打开控制台通风口215。可选地,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最大以关闭控制台通风口215并打开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或者位于控制台通风口215与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之间的中间以打开两个通风口。

车用空调使用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和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控制后排座椅的温度。此外,车用空调使用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控制后排座椅空气通道的打开(On)和关闭(Off)。如上所述,与传统的空调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能够实现三区域空调,三区域空调能够减小门的数量并平稳地执行对后排座椅空气调节的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可减少组件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小空调的重量和体积。

在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的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的位置根据前排座椅情况改变。详细地,当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时,在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处于后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

此外,当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时,在前排座椅温度门271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处于后排座椅的最大加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排座椅温度门271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时,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加热模式或混合模式。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的位置根据前排座椅情况而改变,所以空调能够通过引导所有空气流动到暖空气通道P2来使前排座椅处的加热器芯230的性能最大化,以增强加热性能。

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是穹顶形状的门。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在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定位为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且在最大加热模式的情况下定位为对蒸发器220和加热器芯230进行分区(partition)。

也就是说,在前排座椅温度门271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朝向暖空气通道P2引导存在于穹顶中的空气。通过以上结构,流线型的穹顶的内面能够朝向暖空气通道P2的加热器芯230更平稳地引导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

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形成为始终打开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也就是说,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不执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关动作,但执行暖空气通道P2的打开和关闭功能和空气引导功能,以增强加热器芯的性能。此外,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的开/关动作由后排座椅模式门258执行,使得空调能够减少门的数量并平稳地执行后排座椅空气调节的开/关动作。

此外,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和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8被控制为调节后排座椅的温度。也就是说,在最大冷却模式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关闭加热器芯230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连通路径。此外,在最大加热模式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的穹顶形内面定位为朝向暖空气通道P2引导空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定位为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

此外,在混合模式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的穹顶形内面定位为朝向暖空气通道P2引导空气,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定位在位于加热器芯230下游的暖空气通道P2和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的连通路径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之间。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通风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3,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通过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排放到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213,而剩余空气通过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排放到控制台通风口215。在这种情况下,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和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关闭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此外,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并且使后排座椅空气通道与控制台通风口彼此连通。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地板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4,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流动到暖空气通道P2并且经过加热器芯230和电加热器240,然后一些空气排放到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4,而剩余空气通过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排放到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在这种情况下,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和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打开暖空气通道P2,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关闭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并打开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此外,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控制台通风口215,并使后排座椅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彼此连通。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后排座椅两级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5,前排座椅可如图14中所示处于前排座椅地板模式或处于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213部分地打开的两级模式。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朝向暖空气通道P2流动,经过加热器芯230和电加热器240,然后在经过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之后流动到后排座椅空气通道。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中的剩余空气通过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经过暖空气通道P2,并且与加热后的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排放到控制台通风口2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打开暖空气通道P2,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位于中央处以打开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3与暖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并打开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以调节温度。此外,后排座椅模式门258位于控制台通风口215和后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6的中间,以实现两级模式。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的最大冷却模式的示图。参照图16,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通过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排放到前排座椅面部通风口213。在这种情况下,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和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关闭暖空气通道P2,并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关闭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此外,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使得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流动到前排座椅冷空气通道P1。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空调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的示图。参照图17,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流动到暖空气通道P2,经过加热器芯230和电加热器240,然后排放到前排座椅地板通风口214。如果空调未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冷却模式,则其可能处于前排座椅的最大加热模式或混合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后排座椅温度门272打开暖空气通道P2。前排座椅温度门271形成为完全打开暖空气通道P2(如图17的虚线所示),或者部分地打开暖空气通道P2(如实线所示)以混合冷空气和暖空气。第二后排座椅温度门259关闭暖空气通道与后排座椅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通路径。此外,后排座椅模式门258关闭后排座椅空气通道。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修改和等同。因此,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技术和保护范围应该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技术构思限定。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控制机动车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