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文档序号:1650597 发布日期:2019-12-24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panel ) 是由 李春旺 于 2019-09-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样尺寸的覆晶薄膜,本发明中覆晶薄膜中电极一端设置有切割区,电极在所述切割区处缩窄,电极的缩放部尺寸变小,可以增加与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连接的电极数量,同时降低覆晶薄膜端部毛刺的管控规格,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良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显示品质。(Compared with the chip on film with the same size in the prior art, the chip on fil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utting area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electrode in the chip on film, the electrode is narrowed at the cutting area, the size of the contraction and enlargement part of the electrode is reduced, the number of the electrodes connected with the leakage signal terminal of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display panel can be increased, the control specification of burrs at the end part of the chip on film is reduced, the yield of the display panel is improved, and the resolution and the display quality of the display panel are improved.)

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OLED产品柔性结构和高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同样尺寸的屏幕,需求的绑定的电极越密集,屏幕显示品质越好;覆晶薄膜总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个电极的尺寸越窄越好。

当前覆晶薄膜制程中,覆晶薄膜片材是通过覆晶薄膜卷材通过冲切而成,冲切成片材时会产生毛刺,易导致相邻两个电极工作时因不满足毛刺最小安全距离而短路,造成覆晶薄膜损坏,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品质,例如现有AMOLED显示面板中覆晶薄膜的制程,覆晶薄膜端电极设计如下,电极尺寸14um,电极之间的间距为14um,电极冲切毛刺小于14um,才能保证相邻两个电极不会短路,造成绑定电极的数量较少。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出一种新的覆晶薄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覆晶薄膜中相邻两个电极尺寸之间毛刺最小安全距离较小,容易出现短路,造成覆晶薄膜损坏,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品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覆晶薄膜中相邻两个电极尺寸之间毛刺最小安全距离较小,容易出现短路,造成覆晶薄膜损坏,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品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包括:驱动区域,用于设置驱动单元;阵列分布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基体、缩放部以及位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缩放部之间的过渡部;信号线,一端连接在所述基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区域中,以使电极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缩放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基体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缩放部的末端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缩放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6μm。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渡部的两侧为弧形或者斜线。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源/漏极同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信号线包括栅极线和静电传输线,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二栅极层同层设置,所述静电传输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源/漏极同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电极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区域,用于设置驱动单元;阵列分布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基体、缩放部以及位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缩放部之间的过渡部;信号线,一端连接在所述基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区域中,以使电极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外漏信号端子,所述外漏信号端子与所述缩放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外漏信号端子上设置有测试端子,所述测试端子用于输出所述外漏信号端子的电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样尺寸的覆晶薄膜,本发明中覆晶薄膜中电极一端设置有切割区,电极在所述切割区处缩窄,电极的尺寸变小,可以增加与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连接的电极数量,同时降低覆晶薄膜毛刺的管控规格需求,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良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晶薄膜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晶薄膜中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常规覆晶薄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覆晶薄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覆晶薄膜中相邻两个电极尺寸之间毛刺最小安全距离较小,容易出现短路,造成覆晶薄膜损坏,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品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晶薄膜100,包括:驱动区域101,用于设置驱动单元;阵列分布的电极102,电极102包括基体1031、缩放部1033以及位于基体1031和缩放部1033之间的过渡部1032;信号线102,一端连接在基体1031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区域101中,以使电极103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具体地,显示面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面板像素驱动所需要的电荷以及控制信号,都来自于外接的柔性电路板,需经过覆晶薄膜将柔性电路板中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到显示面板中。覆晶薄膜一端与柔性电路板相连,另一端与显示面板中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相连,由于外漏信号端子较小,且相邻两个外漏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较小,信号线的截面尺寸相对于外漏信号端子的宽度较大,直接用信号线相连容易短路,所以制备尺寸比信号线还小的电极进行连接。

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包括栅极驱动电路、静电防护电路、数据信号电路中至少一种电路。该驱动芯片用于显示面板中源极驱动和栅极驱动,输出的数据信号通过电极103传输到显示面板上,以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驱动单元的另一侧连接到印制电路板,负责接收印制电路板传输过来的电信号,实现显示面板驱动信号可靠传输。

电极103由卷材冲切成片材,一体成型,每一个电极103包括基体1031、缩放部1033,以及位于基体1031和缩放部1033之间过渡部1032,基体1031和缩放部1033形状均为矩形,缩放部1033的宽度小于基体1031的宽度,宽度均为100μm至1μm,由于工艺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缩放部1033宽度优选大于或等于6μm。基体1031、缩放部1032和过渡部1032均为轴对称图形,且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过渡部1032远离基体1031的宽度逐渐变窄,过渡部1032两侧为弧形或者斜线,当两侧为弧形时,弧形向内弯曲,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当两侧为斜线时,过渡部1032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每一个电极103的末端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相连,本实施例中缩放部1033与外漏信号端子采用异方性导电胶连接,外漏信号端子上设置有测试端子,测试端子用于输出外漏信号端子的电信号。

信号线102,一端连接在基体1031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区域101中,以使电极103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因此信号线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异方性导电胶点,每一个异方性导电胶点与一个电极导通,采用多个异方性导电胶点有利于信号的传输。

信号线102为同层设置或者不同层设置,信号线102包括多条金属线,金属线包括银、铜、铝、钼、钛的单一或几种膜层网格。

信号线102与显示区的源/漏极同层设置,以一种顶栅薄膜晶体管为例,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包括柔性基板表面的遮光层、设置在遮光层之上的缓冲层、设置缓冲层之上的有源层、设置在有源层之上的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之上的栅极、设置在栅极之上的层间介质层、设置在层间介质层之上的源漏极层、设置在源漏极层之上的保护层、设置在保护层之上的触控电极层、设置在触控电极之上的钝化层、以及设置在钝化层之上的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过孔与漏极连接。其中,源漏极层包括源极、漏极以及与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的信号线102。

信号线102为不同层设置,信号线102包括栅极线和静电传输线,栅极线即栅极驱动线,静电传输线即静电防护电路线,栅极线与显示区的第二栅极层同层设置,静电传输线与显示区的源/漏极同层设置,以另一种顶栅薄膜晶体管为例,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包括:柔性基板表面的遮光层、设置在遮光层之上的缓冲层、设置缓冲层之上的有源层、有源层具有源极区和漏极区,静电传输线与该有源层同层设置,第一栅极绝缘层覆于有源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氮化硅叠层。第一栅极层设于第一栅极绝缘层上,第一栅极层为多层复合金属层;第二栅极绝缘层覆于第一栅极绝缘层和第一栅极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氮化硅叠层,第二栅极层设于第二栅极绝缘层上,第二栅极层为多层复合金属层,栅极线与该第二栅极层同层设置,层间绝缘层覆于第二栅极绝缘层和第二栅极上。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中改善覆晶薄膜中电极末端形状,从而增大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降低电极与外漏信号端子之间接触毛刺的管控规格,同时提升显示面板品质及分辨率的问题,发明人做了两组试验,如图3所示,覆晶薄膜常规设计,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和第三电极303的形状相同,宽度均为14um,相邻两个电极间距也为14um;如图4所示,覆晶薄膜改进设计,第四电极401、第五电极402和第六电极403的形状相同,均包括正常部分以及位于切割区404中缩窄部分,正常部分的宽度均为14um,缩窄部分宽度均为6um,相邻的缩窄部分之间的间距为22um,相邻正常部分之间的间距为14um,通过常规设计覆晶薄膜和改进设计的覆晶薄膜进行比较,得到了两组试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覆晶薄膜常规设计和覆晶薄膜改进设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覆晶薄膜常规设计和覆晶薄膜改进设计中电极的初始宽度都是14um,电极末端允许毛刺规格需求均小于14um,覆晶薄膜经过改进设计后,可克服毛刺为22um远大于常规设计的14um,优势较大,降低覆晶薄膜末端毛刺的管控规格需求,从而可以增加外漏信号端子相连的数量,提升显示面板品质及分辨率。

依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200,包括:

驱动区域101,用于设置驱动单元;阵列分布的电极103,电极包括基体、缩放部以及位于基体和缩放部之间的过渡部;信号线102,一端连接在基体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区域101中,以使电极103与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外漏信号端子201,外漏信号端子201与缩放部相连。

外漏信号端子201上设置有测试端子202,测试端子202用于输出外漏信号端子201的电信号。

本发明中覆晶薄膜中电极一端设置有切割区,电极在切割区处缩窄,电极的尺寸变小,可以增加与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外漏信号端子连接的电极数量,同时降低覆晶薄膜毛刺的管控规格需求,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良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及显示品质。

综上,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