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文档序号:1697873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aroma-enhancing seasoning brown sugar black tea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 是由 江正南 于 2019-09-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送入烘箱至含水量为10-18%,降温,搓揉成团状结构;制备冷冻红茶;制备增香红茶;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首先送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然后再送入多级筛分器中低温多级筛分,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增香调味红糖红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制得红茶;红茶口感丰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另外也可提高不同等级茶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roma-enhancing seasoning brown sugar black tea,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uniformly spraying the brown sugar so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black tea raw material, uniformly mixing, sending into an oven until the water content is 10-18%, cooling, and kneading into a ball-shaped structure; preparing frozen black tea; preparing flavored black tea; after the lotus buds of the aroma-enhanced black tea are manually removed, the aroma-enhanced black tea is sent to a breaking and grading device, and is sent to a breaker for breaking the dough at a low temperature and scattering, and then is sent to a multi-stage screening device for low-temperature multi-stage screening, so that the aroma-enhanced black tea for flavoring is obtaine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sensory index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of the prepared aroma-enhancing seasoning brown sugar black tea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black tea prepared by the prior art; the black tea has rich taste and mark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fferent grades of tea and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属全发酵茶,其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其中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强壮心脏等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但目前制备的红茶,普遍存在品质低、香气无特色的问题,目前研究人员通过拼接技术,通过在红茶中直接加入干果类,如苹果、黑莓等,或者直接加入干花类,如茉莉花、白兰花、桂花等,以获得不同于传统红茶的系列红茶。

CN 107712154 A公开了一种黑莓红茶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原料挑选、萎凋、捻揉预处理、捻揉、发酵、干燥、提香等工艺,制备的红茶具有莓红茶汤色红亮、滋味爽甜且甜中带微酸、香味浓郁并伴有淡淡的黑莓果香味,但是通过黑莓汁蒸汽通入的方式来丰富红茶味道,在饮用时,第一次冲泡时黑莓味道浓郁,而再次冲泡味道变淡明显,对比强烈导致红茶的饮用口感较差。

CN 102422927 A公开了茉莉花红茶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窨花等步骤,虽然增加茉莉花的香味,但是在饮用时茉莉花的较大球状外观会掩盖红茶本身的外形,另外多次浸泡后茉莉花香味依旧凸出。

目前的工艺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红茶香气,而直接添加的花茶或干果,导致红茶外观度变差,其浓郁的花香味或果香味会掩盖红茶本身的清香,舍本逐末,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及其制备工艺,经过加工工艺的改变,茶香丰富,不仅具有一股天然荷香,经过多次冲泡香味犹在,口感层次丰富,另外可实现快速对红茶分级收集,红茶碎渣率较低,外观极好,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除杂,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配制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送入烘箱,在温度120-140℃保温至含水量为10-18%,降温至40-50℃,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通风晾干,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扎紧荷花苞口,从室温冷冻至零下20℃至零下28℃,静置,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升温至50-60℃,保温,继续升温至90-99℃,保温至含水量为2-6wt%,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首先送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2-6℃,然后再送入多级筛分器中多级筛分,筛分温度为1-4℃,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优选地,在S1中,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依次经过风选、人工挑选、静电捡梗,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优选地,在S2中,红糖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将红糖送入水中溶解,其中红糖与水的重量配比为0.8-1.2:0.8-1.2,溶解温度为80-90℃;

优选地,在S3中,红糖溶液与红茶原料的重量配比为0.8-1.2:10。

所述红糖指甘蔗经榨汁浓缩形成的带蜜糖,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含有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另外将红糖溶液喷洒至红茶原料表面,并控制相互间的质量配比,红糖不仅可均匀粘附在红茶叶表面,且经过S3的高温脱水与捻揉,可实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便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优选地,在S4中,冷冻速度为6-10℃/min,静置时间为10-20min。

优选地,在S5的具体过程中,首先将冷冻红茶升温至50-60℃,其升温速度为1-2℃/min,然后保温,保温时间为1-2h,再次升温至90-99℃,其升温速度为2-6℃/min,保温至含水量为2-6%,然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得到得到增香红茶。

通过将红糖溶液喷洒在红茶原料表面,经过烘箱保温处理至含水量为10-18%,可有效促使红茶原料成团,并具有轻压即散的效果,此状态便于S6进行低温打散,配合本发明公开的破团分级装置,更便于筛分过程的进行,缩短浓茶分级收集时间,且可避免粘度过高导致红茶破碎度增大,提高高品质红茶产量。

通过将上述状态的团状结构塞入荷花苞内部,经过发明人的反复研究,发现扎紧荷花苞口后快速冷冻至零下20℃至零下28℃,红茶与荷花苞的细胞破碎率可达到94.12%以上,可有效损伤两者的细胞结构,另外由于采用的新鲜荷花苞,其损伤程度可达到97.25%以上,然后经过特定方式的升温处理,含水量较大的荷花苞内大量营养物质快速溢出,经过保温静置处理,此营养物质可快速进入红茶叶细胞内部,依次经过高温脱水与降温处理,可将营养物质快速锁在红茶叶细胞内部,另外经过低温冷藏和高温处理相配合,更有利于红茶叶中茶多酚的氧化,提高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

本发明经过加工工艺的改变,红茶内部成分的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检测发现,采用新鲜荷花苞制作红茶,具有一股天然荷香,即使经过多次冲泡香味犹在,茶香丰富,口感层次复杂,另外红茶碎渣率较低,外观地极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优选地,在S6中:所述破团分级装置包括破团器与多级筛分器;

破团器包括破团室、破团杆、破团电机及破团温度调节器;破团室包括第一进料口(11)、破团腔室(12)及第一出料口(13),第一进料口(11)、破团腔室(12)与第一出料口(13)依次密封连接形成贯通内外的破团室;破团杆包括两根主杆(21),破团杆(21)位于破团腔室(12)内;破团电机位于破团室外部且与两根主杆(21)电动连接;用于调节破团室温度的破团温度调节器位于破团腔室(12)内;

多级筛分器包括筛分室、多级筛网、筛分电机、筛分温度调节器;筛分室包括第二进料口(31)、筛分腔室(32)与第二出料口(33),第二进料口(31)、筛分腔室(32)与第二出料口(33)依次密封连接形成贯通内外的筛分室,第二进料口(31)与第一出料口(13)密封连接形成连通筛分室与破团室的通道;多级筛网垂直固定连接在筛分腔室(32)内壁,多级筛网的外径与筛分腔室(32)的内径相同;筛分腔室(32)上分布有与多级筛网相配合的筛分出料口;筛网电机位于筛分腔室(32)外部并与多级筛网电动连接;用于调节筛分室温度的筛分温度调节器位于筛分室内。

优选地,在破团分级装置中,多级筛网的上下震动幅度为5-20mm,震动次数为500-700次/min。

优选地,在破团分级装置中,破团杆还包括若干打散柱(22),打散柱(21)沿主杆(21)的水平方向固定在主杆(21)上。

优选地,在破团分级装置中,多级筛网包括一级筛网(41)、二级筛网(42)、三级筛网(43)、四级筛网(44)、五级筛网(45),筛分出料口包括分别与一级筛网(41)、二级筛网(42)、三级筛网(43)、四级筛网(44)、五级筛网(45)相配合的一级出料口(321)、二级出料口(322)、三级出料口(323)、四级出料口(324)、五级出料口(325)。

在S6中,通过将增香红茶通过人工去除荷花苞后,在破团分级装置中进行低温打散和多级筛分,在一级出料口(321)、二级出料口(322)、三级出料口(323)、四级出料口(324)、五级出料口(325)依次分别获得一级红茶、二级红茶、三级红茶、四级红茶及五级红茶,在第二出料口获得碎茶膜;

由于不同原料来源制备的红茶叶大小不同,可通过调整多级筛网的孔径,实现一级红茶为未彻底打散的粗茶;二级红茶为形状较为饱满、茶叶完整的红茶;三级红茶为形状较细、茶叶完整的红茶;四级红茶为茶叶部分破碎、茶叶外形不再完整、品相较差的红茶;五级红茶为茶叶外形破碎程度高、品相很差的红茶;碎茶末为红茶碎渣。其中二级红茶与三级红茶的茶叶粒粒分明,品质极高,四级红茶品相一般,五级红茶品相较差。

本发明的破团分级装置,针对S5增香红茶的特点,通过低温破团与分级,茶叶的碎渣率极低,外形美观;且经过低温破团结构可实现团状结构的快速解体,未彻底打散的一级红茶产率极低,再配合设置多重分级结构,可以快速将不同品级红茶分开收集,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品质茶叶,增加茶叶利用率,提高茶农与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根据所述的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制成的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增香调味红糖红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制得的红茶。

2、本发明制备的红茶的口感丰富,茶香浓郁,且具有一股天然荷香,即使经过多次冲泡香味犹在,口感层次丰富,因为口感的多样化,产品就可以多样化,避免产品的同质化,就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3、本发明可实现对茶叶快速分级收集,红茶碎渣率较低,外观极好,可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品质的红茶,显著提高不同等级茶叶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中S6提出的破团分级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中S6提出的破团分级装置的结构图。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除杂,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配制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送入烘箱,在温度121℃保温至含水量为10%,降温至42℃,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通风晾干,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扎紧荷花苞口,从室温冷冻至零下20℃,静置,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升温至50℃,保温,继续升温至91℃,保温至含水量为2.4wt%,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首先送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2.5℃,然后再送入多级筛分器中多级筛分,筛分温度为1℃,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实施例2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除杂,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配制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送入烘箱,在温度140℃保温至含水量为17.4%,降温至48℃,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通风晾干,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扎紧荷花苞口,从室温冷冻至零下28℃,静置,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升温至59℃,保温,继续升温至98℃,保温至含水量为5.5wt%,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首先送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5.8℃,然后再送入多级筛分器中多级筛分,筛分温度为4℃,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实施例3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依次经过风选、人工挑选、静电捡梗,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将10kg水送入搅拌器中,搅拌状态下边搅拌边加入10kg红糖,搅拌温度为82℃,得到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200kg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后送入烘箱,在温度125℃保温至含水量为13%,降温至45℃,人工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置于阴凉的通风室通风晾干,人工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用尼龙绳扎紧荷花苞口,送入冷藏室内,从室温快速冷冻至零下22℃,冷冻速度为6.2℃/min,在此温度下静置11min,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从冷藏室内取出,送入升温室内升温至50℃,升温速度为1℃/min,保温1.2h,继续升温至90℃,升温速度为2℃/min,保温至含水量为2.4wt%,以1℃/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中,首先进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2.6℃,然后送入多级筛分器中筛分,筛分温度为1.5℃,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实施例4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依次经过风选、人工挑选、静电捡梗,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将10kg水送入搅拌器中,搅拌状态下边搅拌边加入10kg红糖,搅拌温度为86℃,得到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200kg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后送入烘箱,在温度138℃保温至含水量为17%,降温至46℃,人工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置于阴凉的通风室通风晾干,人工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用尼龙绳扎紧荷花苞口,送入冷藏室内,从室温快速冷冻至零下26℃,冷冻速度为9.5℃/min,在此温度下静置18min,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从冷藏室内取出,送入升温室内升温至58℃,升温速度为2℃/min,保温2h,继续升温至99℃,升温速度为5℃/min,保温至含水量为6wt%,以1.7℃/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中,首先进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5.8℃,然后送入多级筛分器中筛分,筛分温度为3.4℃,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实施例5

一种增香调味红糖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红茶送入除杂系统中,依次经过风选、人工挑选、静电捡梗,得到不含杂质的红茶原料;

S2、将10kg水送入搅拌器中,搅拌状态下边搅拌边加入10kg红糖,搅拌温度为85℃,得到红糖溶液;

S3、将红糖溶液均匀喷洒至200kg红茶原料表面,混合均匀后送入烘箱,在温度132℃保温至含水量为15%,降温至46℃,人工搓揉成直径为20-26mm团状结构;

S4、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置于阴凉的通风室通风晾干,人工向荷花苞内塞入团状结构,在荷花苞完全包裹住团状结构后用尼龙绳扎紧荷花苞口,送入冷藏室内,从室温快速冷冻至零下25℃,冷冻速度为8℃/min,在此温度静置15min,得到冷冻红茶;

S5、将冷冻红茶从冷藏室内取出,送入升温室内升温至55℃,升温速度为1.6℃/min,保温1.5h,继续升温至95℃,升温速度为5℃/min,保温至含水量为4wt%,以1.6℃/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得到增香红茶;

S6、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中,首先进入破团器低温破团打散,破团温度为4℃,然后送入多级筛分器中筛分,筛分温度为1.5℃,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

参照图1所示,所述破团分级装置包括破团器与多级筛分器;

破团器包括破团室、破团杆、破团电机及破团温度调节器;破团室包括第一进料口11、破团腔室12及第一出料口13,第一进料口11、破团腔室12与第一出料口13依次密封连接形成贯通内外的破团室;破团杆包括两根主杆21与打散柱22,其中每根主杆21上分布有3三根打散柱22,打散柱22沿主杆21的轴向方向螺旋固定分布于主杆21外壁,破团杆位于破团腔室12内;破团电机位于破团室外部且与两根主杆21电动连接;用于调节破团室温度的破团温度调节器位于破团室内;

多级筛分器包括筛分室、多级筛网、筛分电机、筛分温度调节器;筛分室包括第二进料口31、筛分腔室32与第二出料口33,第二进料口31、筛分腔室32与第二出料口33依次密封连接形成贯通内外的筛分室,第二进料口31与第一出料口13密封连接形成连通筛分室与破团室的通道;其中多级筛网的上下震动幅度为5-20mm,震动次数为500-700次/min,多级筛网包括一级筛网41、二级筛网42、三级筛网43、四级筛网44、五级筛网45并从上至下依次垂直固定连接在筛分腔室32的腔壁上,多级筛网的外径与筛分腔室32的内径相同;筛分腔室32上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与一级筛网41、二级筛网42、三级筛网43、四级筛网44、五级筛网45相配合的一级出料口321、二级出料口322、三级出料口323、四级出料口324、五级出料口325;筛网电机位于筛分腔室32外部并分别与一级筛网41、二级筛网42、三级筛网43、四级筛网44、五级筛网45电动连接;用于调节筛分室温度的筛分温度调节器位于筛分室内;

在S6具体实施过程中,打开破团温度调节器与筛分温度调节器,调节破团腔室温度为2-6℃,调节筛分腔室温度为1-4℃;启动破团电机与筛分电机;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第一进料口11,经过破团杆打散后,通过第一出料口13进入第二进料口31;在多级筛网筛分的过程中,未彻底打散的粗茶滞留在一级筛网41上,此粗茶经过一级出料口321回收并送回第一进料口11重新破团打散;从二级出料口322收集落入二级筛网42的二级红茶,其形状较为饱满且茶叶完整;从三级出料口323收集落入三级筛网43的三级红茶,其形状较细且茶叶完整;从四级出料口324收集落入四级筛网44的四级红茶,其茶叶部分破碎,茶叶外形不再完整,从五级出料口325收集落入五级筛网45的五级红茶,茶叶破碎率较高,品相较差;最后从第二出料口33收集碎茶末。

对比

对比例1

与实施例5相比,不含S4,其余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5相比,不含S5,其余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5相比,在S4中,将新鲜采摘的荷花苞置于阴凉的通风室通风晾干,人工将荷花苞与团状结构混合均匀,送入冷藏室内,从室温快速冷冻至零下25℃,冷冻速度为8℃/min,在此温度静置15min,得到冷冻红茶。其余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5相比,在S6中,将增香红茶人工去除荷花苞后,送入破团分级装置中,首先进入破团器室温破团打散,然后送入多级筛分器室温筛分,得到增香调味红糖红茶。其余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5相比,S6中,破团杆由两根主杆21组成,不包括打散柱,破团分级装置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5的结构相同,且其余步骤也均相同。

在实施例5、对比例1-5中,S1所用红茶均购自安徽祁乡园红茶有限公司。

检测项目:

(1)茶叶细胞损伤率

细胞破损率的测定:采用同批茶叶、荷花苞花瓣,以10%的重铬酸钾溶液浸渍叶或瓣5min,冲洗净药液后,取浸渍叶或瓣10张,检视重铬酸钾染色部分。细胞损伤后多酚类化合物被重铬酸钾氧化成棕褐色,按染色面积的比例,用透明方格板计算每组叶片染色面积,累计平均,得出细胞损伤率,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茶叶、荷花苞花瓣细胞损伤率

(2)茶叶感官评审与耐冲泡次数测定

茶叶感官评审:采用传统感官审评的方法,传统感官神平时通过评茶师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色泽、滋味、汤色、叶底进行评审,采用评语与打分相结合的方式,香气占40分、滋味占40分、汤色占10分、叶底占10分。

耐冲泡次数:以茶叶外观完整,维持汤色红亮,香气鲜嫩甜香,闻杯底挂香浓郁,滋味醇厚爽口,无酸味、涩感为准。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茶叶感官评审与耐冲泡次数测定

本发明汤色红艳明亮;质软,匀净度极高,条索紧细,匀齐,外形表现优秀;茶香浓郁,甜醇、鲜爽,多重香气重合,持久性强;综合来看,本发明具备红茶的基本特征,甚至达到了优质红茶的标准。

(3)茶叶内含成分检测

水浸出物总量的检测方法:GB/T 8305-2002

茶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GB/T 8313-2002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方法:GB/T 8314-2002

咖啡碱总量的测定方法:GB/T 8312-2002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黄意欢等,1997)

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茶叶内含成分含量

实施例5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红茶原料
水浸出物 40.86 35.12 36.11 37.45 36.11
茶多酚 21.09 15.11 15.84 20.54 16.84
氨基酸 1.84 1.65 1.66 1.78 1.63
咖啡碱 3.62 3.60 3.60 3.61 3.60
TF 0.44 0.31 0.32 0.40 0.25
TR 5.25 4.35 4.98 5.12 4.21
TB 10.14 8.12 8.14 9.97 8.69

(4)红茶收率

在测试过程中,一级红茶:未彻底打散的粗茶;二级红茶:形状较为饱满、茶叶完整;三级红茶:形状较细、茶叶完整;四级红茶:茶叶部分破碎,茶叶外形不再完整,品相较差;五级红茶:茶叶外形破碎程度高,品相很差;碎茶末:茶叶碎渣。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级红茶收率

实施例5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一级茶叶 4.00% 5.13% 2.40% 10.60%
二级茶叶 33.00% 26.00% 30.00% 34.00%
三级茶叶 53.00% 50.00% 41.00% 36.00%
四级茶叶 4.50% 5.80% 6.10% 5.10%
五级茶叶 4.50% 7.40% 7.90% 8.60%
碎茶末 1.00% 5.75% 12.60% 5.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复合茶及其在制备预防代谢综合征的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