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1730406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Recombinant rainbow trout type I interferon,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魏文燕 李良玉 汪开毓 刘家星 杨马 陈霞 杨倩 唐洪 刘韬 张小丽 陈健 杨 于 2019-10-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和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等几个步骤,制备得到的虹鳟I型干扰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安全、高效,能够用于水产养殖中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combinant rainbow trout type I interferon, a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wherein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obtaining rainbow trout type I interferon genes, screening the rainbow trout type I interferon genes, constructing and screening a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expressing and purifying recombinant protein and the like, and the prepared rainbow trout type I interferon has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is safe and efficient, can be used for preventing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quaculture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基因领域,特别涉及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 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全球水产品的消费需求远远超过对海洋/淡水物种的可持续捕捞, 因而水产养殖必须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消费的需求增加。水产养殖已成为世界上 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部门,目前占世界食用鱼的30%以上,预计到2030年这一 趋势将增加到50%。据统计,渔业产业给世界提供了17%的动物蛋白,给发展 中国家创造的出口收入超过了肉类、烟草、大米和食糖出口收入的总合。事实 上,对鱼类的营养、繁殖和疾病预防的研究使得每年的水产养殖产量显著增加。 为了保持这种增长速度,水产养殖业必须减少疾病对鱼类养殖所产生的重大影 响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鱼类的病原体,特别是RNA病毒,每年都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破坏性的经 济影响。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造成全球鲑鱼养殖业产生重大损失的原因。根据鱼的种类, 病毒株和环境条件,IHNV的暴发可能导致鲑鱼饲养场出现80-100%损失。疾病 暴发后,存活的鱼又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而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虹鳟,属 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鲑鱼,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肉多、刺软、少 腥味的特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食用鱼。IHNV是虹鳟养殖中要重点防治的一种 鱼病,由于采用抗生素和化学疗法的控制策略对病毒无效,需要无抗免疫制剂 进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但水产养殖对免疫制剂提出的低剂量、低成本、 易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限制了它们的商业发展。

干扰素(IFN)是一类有高度种属特异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 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因素, 将干扰素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I型IFN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在病毒感 染早期发挥作用,I型干扰素还被认为是多向性细胞因子,通过作用于高度特化 的免疫细胞连接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例如,它们启动树突细胞的成熟并指导T 辅助细胞分化成Th1表型。有报道称发现典型的佐剂如弗氏(Freund's)佐剂通 过诱导介导Th1免疫应答的内源I型IFN起作用,说明I型IFN本身是强有力 的免疫刺激剂。

现有技术中,重组鱼类I型干扰素主要使用真核系统或通过体外翻译产生, 使得制备重组鱼类I型干扰素仍然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中文杂志《动物医学进展》(2013,34(4):78-81)公开了一篇名为“虹鳟I型干 扰素基因的表达与纯化”的期刊论文,论文中采用原核表达的方式制备了虹鳟I 型干扰素,但按照该文献中的方法得到的虹鳟I型干扰素在生物活性方面并不理 想,无法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 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制备得到的虹鳟I型干扰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够用于 水产养殖中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从感染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虹鳟 的肾脏提取总RNA,采用RT-PCR反应合成cDNA。设计扩增虹鳟I型干扰素基 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虹鳟I型干扰素 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进行回收纯化,得到DNA片段。进一 步的,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S2.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将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得到 第一连接产物,将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从转化后的细胞 菌落中挑取白色单一菌落进行初次PCR鉴定,所述初次PCR鉴定反应体系与步 骤S1中PCR扩增相同。从初次PCR鉴定为阳性的菌株中提取质粒,对提取得 到的质粒进行初次酶切反应鉴定,所述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包括单酶切体系和双 酶切体系的鉴定,初次酶切反应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所述单酶 切体系鉴定结果为一条3100~32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所述双酶切体系鉴 定结果为一条2650~2750bp的条带和一条400~5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 对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结果均为鉴定成功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

S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对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进行酶切,回收虹 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将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与pET-32a(+)载体连接,得 到第二连接产物,并将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对转化后的细胞 进行二次PCR鉴定和二次酶切反应鉴定。所述二次PCR鉴定包括一类鉴定和二 类鉴定,所述一类鉴定反应体系与步骤S1中PCR扩增相同,所述二类鉴定反 应体系中的引物采用T7和T7-ter。所述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的反应体系与初次酶 切反应鉴定相同,所述单酶切体系鉴定结果为一条6300~6400bp的条带时为鉴 定成功,所述双酶切体系鉴定结果为一条5850~5950bp的条带和一条400~5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

S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对二次PCR鉴定均为阳性且二次酶切反应均鉴 定成功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采用IPTG诱导表达,优选的,诱导表达采用IPTG 浓度为0.2~0.3mmol/L,诱导时间为4~4.5h。离心收集菌体,对菌体重悬后进 行超声破碎,优选的,所述超声破碎的功率为200W,工作2~3s,间隔1s,每 次持续20~22min,重复2~4次。超声后再次离心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对 沉淀进行洗涤后溶解,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过滤。优选的,对所述沉 淀进行洗涤采用2mol/L的尿素溶液,对沉淀溶解采用8mol/L的尿素溶液。采 用中高压层析系统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进行蛋白纯化,对纯化后的沉淀进行4~6℃梯度透析复性,透析梯度为6mol/L的尿素溶液、4mol/L的尿素 溶液、2mol/L的尿素溶液、1mol/L的尿素溶液和PBS缓冲液;对纯化后的上 清液采用PBS缓冲液进行4~6℃透析复性,复性后得到虹鳟I型干扰素的重组 蛋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该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由上述方法 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在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的药物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的水产养殖动物为虹鳟,所述的重组虹鳟I型干扰 素的应用浓度为0.2~0.5mg/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能够通过原核表达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生物 活性、且蛋白产物效价高的产物。本发明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取目的基因的 基因片段,经过多次筛选和鉴定后,对选出的表达载体进行培养和诱导表达, 严格控制诱导、提取和复性条件,得到本发明能够用于水产养殖中预防病毒感 染性疾病的重组蛋白产物。

2)本发明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极大的控制了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制备 成本,有效提高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生物活性,为后期的产业化生产提 供了最大的可能。

3)本发明的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药用效果好,安全性高,具备有效改善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有利于改善病毒感染性疾病对 水产养殖的重大威胁的现状,可用于预防水产养殖中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 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结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二次PCR鉴定的二类鉴定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表达产物验证结果;

图6为重组IFNa的体外抗IHNV保护效果图;

图7为重组IFNa的生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 表达和纯化方法,本发明中所用到的下列实验材料和所有试剂均可通过商业手 段购买。

菌株和质粒:

克隆载体19-T Simple Vector购买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购买于英潍捷基公司(Invitrogen,CA,US)。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DH5α和BL21(DE3)感受态细胞购买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

主要试剂:

细菌培养:胰蛋白胨(Tryptone)、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购自英国OXOID 公司,氨苄青霉素(Amp,100mg/ml)购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 司。

基因克隆:Total RNA提取试剂RNAiso Plus,Prime ScriptTMRT reagent Kit(Perfect Real Time)购买于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Takara中国);2×TaqMaster Mix购买于北京擎科新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购 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均在生工生物工程(上 海)股份有限公司;质粒DNA小量提取试剂盒购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 有限公司。

核酸电泳:Biowest regular AGAROSE G-10(西班牙琼脂糖)购自成都硕研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染料Gold view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DNA marker购 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6×loading buffer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

蛋白表达: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hoI购于德国Thermo Fisher公司;预染 的蛋白质marker、SDS-PAGE变性丙烯酰胺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购于生工生物 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IPTG(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购自北 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Protein Loading Buffer(4X)购自博士德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

蛋白纯化:Bio-ScaleTM Mini NuviaTM IMAC Ni-Charged(1×5ml)购自美国Bio-Rad公司;咪唑(Imidazole)购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青霉素-链霉素溶液(100×)和0.25%胰蛋白酶购于美国Sigma公司;MEM营养液购于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FBS)购买于Zeta Life公司;PBS 缓冲液购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仪器:

5424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

905SS-ULTS型超低温冰箱(德国Thermo公司);

Milli-Q Advantage A10超纯水仪(美国Milli-Q公司);

C1000 Thermal Cycler PCR扩增仪(美国Bio-Rad公司);

琼脂糖核酸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美国Bio-Rad公司);

Mini-Protean cell型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公司);

Power Pac 100型蛋白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

中高压层析系统(美国Bio-Rad公司);

TS100倒置生物显微镜(Nikon公司);

微量加样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JY92-IIN超声波破碎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204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表有限公司);

核酸蛋白仪(Bio-Rad公司)

主要试剂配方:

LB液体培养基:酵母提取物5g,胰蛋白胨10g,NaCl 10g,加入ddH2O 溶解并定容至1000mL,调节pH值至7.0~7.3,121℃灭菌30min。

LB固体培养基(含Amp):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琼脂粉,121℃灭菌 30min,室温冷却至50℃左右,加入终浓度100μg/mL的Amp(100mg/mL), 倒平板。

10×TBE电泳缓冲液(贮存液):加入Tris 108g,Na2.EDTA.2H2O 7.44g, 硼酸55g,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溶解,调节pH 8.3并定容至1000mL。

1.0%琼脂糖凝胶:1.0g琼脂糖,加入90mL去离子水和10mL 10×TBE,微 波炉加热融化后制胶。

Binding Buffer(1L)PH 8.0:500mM NaH2PO4.2H2O;300mM NaCl;5mM咪 唑,纯化沉淀时需加入8M脲素。

Elution Buffer(1L)PH 8.0:500mM NaH2PO4.2H2O;300mM NaCl;400mM 咪唑,纯化沉淀时需加入8M脲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从感染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虹鳟 的肾脏提取总RNA,采用RT-PCR反应合成cDNA。设计扩增虹鳟I型干扰素基 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虹鳟I型干扰素 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进行回收纯化,得到DNA片段。

其中,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No.1所示,所述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从感染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虹鳟的肾脏提取总RNA,具体操作如 下:提取20~30mg感染了IHNV的虹鳟的肾脏,立即在液氮40~80ml的条件 下将其研磨成粉末后倒入0.5~1ml RNAiso Plus中。然后将溶解有虹鳟肾脏组织 的RNAiso Plus于4~6℃,12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6min,将上清液转移至 第一个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其1/5体积的氯仿,手动上下震荡45~50s, 混匀后室温静置5~7min。在4~6℃,12000r/min,离心15~16min,吸取上清 液0.4~0.5ml至第二个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得到混合 液,颠倒混匀后室温静置10min。在4~6℃下,将加入异丙醇的混合液于12000r/min离心10~15min,去除上清液,保留沉淀,加入1~1.2ml预冷的75% 的乙醇。在4~6℃,12000r/min离心5min,倒掉步骤S130中的乙醇溶液,室 温放置干燥。最后,向EP管加入30ul ddH2O(RNAase-free)充分溶解RNA, -80℃保存备用。

采用RT-PCR反应合成cDNA的反转录反应体系为:5x Primer Scrip Buffer 2μl,Primer Scrip RT Enzyme mix 0.5μl,Oligo dT Primer 0.5μl,Random 6mers 2μl, RNAfree ddH2O 2μl,RNA 3μl;保持反转录反应的参数为:37℃,15min;反 转录酶的失活的反应参数为:85℃,5s;-20~-22℃保存备用。

对虹鳟I型干扰素进行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10pmol/ul的上游引物1.0μl,10pmol/ul的下游引物1.0μl,模板2μl,2×Taq Master Mix 10μl,H2O 6μl;反 应条件均为:94℃,5min,循环次数为1次;(94℃,30s;57℃,30s;72℃, 45~60s)循环次数为35次;72℃,10min,循环次数为1次。

S2.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将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得到 第一连接产物,将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从转化后的细胞 菌落中挑取白色单一菌落进行初次PCR鉴定,采用初次PCR鉴定反应体系与上 述PCR扩增反应体系相同。从初次PCR鉴定为阳性的菌株中提取质粒,对提取 得到的质粒进行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包括单酶切体系和双酶 切体系的鉴定,初次酶切反应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单酶切体系 鉴定结果为一条3100~32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双酶切体系鉴定结果为一 条2650~2750bp的条带和一条400~5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对单酶切体 系和双酶切体系结果均为鉴定成功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

其中,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的连接反应体系为:DNA片段4~ 5ul,19-T Simple Vector 1~2ul,Solution I 5~6ul,在15.5~16.5℃条件下 反应12~16h。

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的具体过程如下:将第一连接产 物10~13ul加入到50~60u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感受态细胞中, 保持感受态细胞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其吹打混匀后冰上孵育30~32min,42℃ 恒温孵育器加热90~95sec,再置于冰上静置5~6min,然后加入0.9~1.2ml LB 液体培养基,在36~37℃,于震荡频率150~160r/min条件下培养2~2.5h, 然后取200~250ul菌液均匀铺于Amp-LB琼脂平板,36~37℃培养12~12.5h, 得到菌落。

从初次PCR鉴定为阳性的菌株中提取质粒的具体操作如下:将PCR鉴定为 阳性的菌落接种于10~15mL的Amp-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7℃于震荡 频率150~160r/min条件下培养16~18h;取4mL菌液,12000×g常温离心2~3min,弃上清,按照生工生物质粒小抽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步骤提取 pMD19-T-IFNa质粒。

初次酶切反应中,单酶切体系的反应体系具体为:EcoRI 0.5μl, pMD19-T-IFNa 5μl,10×Green Buffer 1.0μl,ddH2O 3.5μl,双酶切体系的反应体 系具体为:EcoRI 0.5μl,XhoI 0.5μl,pMD19-T-IFNa 5μl,10×Green Buffer 1μl, ddH2O 3μl。将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的反应液配好后分别置于37℃条件下孵 育1~1.5h,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的反应条件均为:37~37.5℃静止反应 60~62min。采用1~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初次酶切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S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对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进行酶切,回收虹 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将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与pET-32a(+)载体连接,得 到第二连接产物,并将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对转化后的细胞 进行二次PCR鉴定和二次酶切反应鉴定。二次PCR鉴定包括一类鉴定和二类鉴 定,一类鉴定反应体系与步骤S1中PCR扩增相同,二类鉴定反应体系中的引 物采用T7和T7-ter。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的反应体系与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相同, 单酶切体系鉴定结果为一条6300~64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双酶切体系鉴 定结果为一条5850~5950bp的条带和一条400~500bp的条带时为鉴定成功。

其中,对测序鉴定结果的分析,通过与NCBI中虹鳟IFNa1蛋白(登录号CAM28541.1)、IFNa3蛋白(登录号AAV39394.1)进行多序列比对得到,对比结果 的同源性在90%以上,表明克隆正确。

上述回收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的具体操作为:对测序正确的质粒 pMD19-T-IFNa进行双酶切,双酶切反应体系为:EcoRI 5μl,XhoI 5μl, pMD19-T-IFNa 25μl,10×Green Buffer 5.0μl,ddH2O 10μl。反应条件与步骤S2 中的双酶切体系相同,反应后采用1~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虹鳟I型干扰素 基因片段。在将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与pET-32a(+)载体连接前,对pET-32a(+) 也进行相同反应条件的双酶切,反应体系为:EcoRI5μl,XhoI 5μl,pET-32a(+) 25μl,10×Green Buffer 5.0μl,ddH2O 10μl,反应后回收pET-32a(+)的线性片段。

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与pET-32a(+)载体连接的反应体系为:回收的虹鳟 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3~3.5ul,pET-32a(+)线性片段2~2.5uL,Solution I 5~6ul, 15.5~16.5℃反应16~17h。

将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的具体方法与第一连接产物转化 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的方法相同。在该步骤中,同时设置转入pET-32a(+)空 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pET-32a(+)空质粒的转化步骤与pET-32a (+)-IFNa一致。

二次PCR鉴定中二类鉴定采用引物T7(TAATACGACTCACTATAGGG)、 T7-ter(TGCTAGTTATTGCTCAGCGG),反应条件为:先后按照94℃,5min反 应一个循环;(94℃,30s;55℃,30s;72℃,1min)反应35~37个循环,最后 于72℃,10min反应一个循环。其中,鉴定后出现一条650~750bp的条带的细 胞,为成功转入pET-32a(+)空质粒的空载对照菌株。鉴定后出现一条1150~ 1250bp的条带的细胞,为pET-32a(+)-IFNa阳性菌株。对二次PCR鉴定均为阳 性且二次酶切反应均鉴定成功的菌株行甘油保菌,-20~-22℃保存备用。

S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对二次PCR鉴定均为阳性且二次酶切反应均鉴 定成功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采用IPTG诱导表达,诱导表达采用IPTG浓度为 0.2~0.3mmol/L,诱导时间为4~4.5h。离心收集菌体,对菌体重悬后进行超声 破碎,超声破碎的功率为200W,工作2~3s,间隔1s,每次持续20~22min, 重复2~4次。超声后再次离心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对沉淀进行洗涤后溶解, 对沉淀进行洗涤采用2mol/L的尿素溶液,对沉淀溶解采用8mol/L的尿素溶液, 分别采用0.45μm孔径的滤膜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过滤,过滤。采用中高压 层析系统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进行蛋白纯化,对纯化后的沉淀进行4~ 6℃梯度透析复性,透析梯度为6mol/L的尿素溶液、4mol/L的尿素溶液、2mol/L 的尿素溶液、1mol/L的尿素溶液和PBS缓冲液;对纯化后的上清液采用PBS 缓冲液进行4~6℃透析复性,纯化后的沉淀和上清液复性时间均为6~8h,复 性后得到虹鳟I型干扰素的重组蛋白。

其中,对二次PCR鉴定均为阳性且二次酶切反应均鉴定成功的菌株的液体 培养具体为:将菌株接种于10~15ml的Amp-LB液体培养基中,于150~160 r/min,37℃的条件下震荡培养至OD值0.6~0.65。诱导表达后,以转化pET-32a (+)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以消除本底表达。

初次表达完成后,对表达产物进行验证:取1~1.5ml菌液,8000×g离心 2~3min,去上清液,收集菌体,使用40~50ul的PBS重悬菌体,再加入10~ 12.5ul的5×Loadingbuffer混匀,100~106℃加热10~12min,离心30~40sec, 取10ul上样,进行SDS-PAGE分析,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放入考马斯亮 蓝染色液中,染色3~3.5h,最后放入清水中煮沸15~20min后拍照观察,与对 照菌株对比,目的菌株PAGE结果比对照菌株多出一条条带,且位置大小与目 的蛋白预期的大小基本一致时,则表明目的蛋白成功表达。

对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复性完成后,采用10%SDS-PAGE对其进行检验, 用核酸蛋白仪检测其浓度,存储于-80℃备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S1.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

采用20mgIHNV成功感染虹鳟的肾脏,足够的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后倒 入0.5mlRNAiso Plus中,采用氯仿法提取RNA。氯仿法提取RNA的主要过程 如下:

(1)、将所述溶解有虹鳟肾脏组织的RNAiso Plus于4℃,12000r/min的条 件下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第一个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其1/5体 积的氯仿,手动上下震荡45s,混匀后室温静置5min;

(2)、4℃,12000r/min,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0.4ml至第二个RNAase-free 的EP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得到混合液,颠倒混匀后室温静置10min;

(3)、4℃,将步骤(2)中的混合液于12000r/min离心10min,去除上清 液,保留沉淀,加入1ml预冷的75%的乙醇;

(4)、4℃,12000r/min离心5min,倒掉步骤(3)中的乙醇溶液,室温放 置干燥;

(5)、向EP管加入30ul ddH2O(RNAase-free)充分溶解RNA,-80℃保存 备用。

采用如表1所示的反转录反应体系,进行RT-PCR反应合成cDNA,合成条 件:37℃15min,85℃5s,-20℃保存备用。

表1反转录反应体系

设计扩增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如表2所示:

表2 IFNa特异性引物序列

以反转录的虹鳟cDNA为模板,用Taq酶扩增IFNa基因序列,反应体系和 条件如表3和表4,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和回收纯化,检 测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的1为PCR产物,2为阴性对照,M为Marker DL1000, 其中,1在453bp左右的位置检测到条带,表明成功克隆到目的基因片段。

表3 PCR反应体系

表4 PCR反应条件

S2.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

将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进行TA克隆连接反应得到第一连接产物, 连接反应体系为:DNA片段4ul,19-T Simple Vector 1ul,Solution I 5ul, 在15.5℃条件下反应12h。

将第一连接产物10ul加入到50u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感受 态细胞中,保持感受态细胞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其轻轻吹打混匀后冰上孵育30 min,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感受态细胞很脆弱,不能收到强烈刺激,42℃恒温 孵育器加热90sec,再置于冰上静置5min,然后加入0.9ml LB液体培养基,在 36℃,于震荡频率150r/min条件下培养2h,然后取200ul菌液均匀铺于Amp-LB 琼脂平板,36℃培养12h,得到菌落,若pMD19-IFNa成功转化进入感受态,会 带有抗性,能够在氨苄平板上生长。

挑取白色单一菌落,加入预混好的PCR反应液中进行菌落PCR反应鉴定 (反应体系和条件同目的片段的PCR扩增,表3和表4所示),将沾有阳性菌落 的移液枪枪头在此反应液中反复吹打,预混好的PCR反应液为:上下游引物各 0.5ul,2×Taq Master Mix 5ul,H2O4ul。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接种于10mL的 Amp-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于震荡频率150r/min条件下培养16h。取4mL 菌液,12000×g常温离心2min,弃上清,提取菌株中的pMD19-T-IFNa质粒, 然后将提取的pMD19-T-IFNa质粒进行初次酶切反应鉴定。

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包括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鉴定,反应体系见表5,配 好反应液后置于37℃条件下孵育1h,反应条件为:37℃静止反应60min,然后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酶切产物进行分析,若在核酸成像仪下观察到单酶切 后只出现1条条带,大小在3100~3200bp范围内;双酶切后出现2条条带,其 中一条大小在2650~2750bp范围内,另一条大小在400~500bp范围内,即表 明酶切鉴定成功为阳性质粒。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的1 为单酶切产物,2为双酶切产物,M为Marker DL10000,鉴定结果显示,被鉴 定质粒为阳性质粒,将阳性质粒pMD19-T-IFNa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 限公司进行测序分析。

表5酶切鉴定的反应体系

S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将质粒pMD19-T-IFNa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和NCBI中虹鳟IFNa1蛋白(登录 号CAM28541.1)、IFNa3蛋白(登录号AAV39394.1)进行多序列比对,同源性分 别为94%和98%,表明克隆正确。将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pMD19-T-IFNa和 pET-32a(+)分别进行EcoRI&XhoI双酶切,反应体系见表6,37℃静止反应60min, 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酶切后的pET-32a(+) 线性片段,将回收好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pET-32a(+)线性片段进行连 接得到第二连接产物,连接反应体系为:回收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3ul, pET-32a(+)线性片段2uL,Solution I 5ul,15.5℃反应16h。

表6大量双酶切反应体系

按照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的方法,将第二连接产物转 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同时设置转入 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pET-32a(+)空质粒的转化步 骤与pET-32a(+)-IFNa一致。

挑取菌落,对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后的细胞进行二次PCR鉴定和二次酶切反 应鉴定,其中,二次PCR鉴定中的一类鉴定反应体系与步骤S1中PCR扩增相 同,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的反应体系与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相同。二次PCR鉴定中 的二类鉴定,其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T7(TAATACGACTCACTATAGGG)、T7-ter (TGCTAGTTATTGCTCAGCGG),反应条件为:先后按照94℃,5min反应一 个循环;(94℃,30s;55℃,30s;72℃,1min)反应35个循环,最后于72℃, 10min反应一个循环。二类鉴定结果中,pET-32a(+)空载对照菌株出现一条大小 在650~750bp的条带时,表明空质粒转入成功,pET-32a(+)-IFNa菌株出现一 条大小在1150~1250bp的条带时,表明为阳性。二次PCR鉴定中的二类鉴定结 果如图3所示,图3中的1为转入pET-32a(+)空质粒的鉴定结果,2为转入pET-32a (+)-IFNa的鉴定结果,M为MarkerDL2000,鉴定结果显示,pET-32a(+)空载质 粒和pET-32a(+)-IFNa质粒转入成功,为阳性。

二次酶切反应鉴定中,若单酶切后只出现1条条带,大小在6300~6400bp 范围内;双酶切后出现2条条带,其中一条大小在5850~5950bp范围内,另一 条大小在400~500bp范围内,即表明pET-32a(+)-IFNa酶切鉴定成功为阳性质 粒。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的1为单酶切产物,2为双酶切 产物,M为Marker DL10000,鉴定结果显示,二次酶切反应鉴定成功。然后将 上述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的克隆菌株进行甘油保菌,-20℃保存备用。

S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初次表达:将上述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的BL21表达宿主菌接种于10ml的 Amp-LB液体培养基中,于150r/min,37℃的条件下震荡培养至OD值0.6, 然后加入0.2mM IPTG诱导4h,以转化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 株作为对照,并分别对pET-32a(+)-IFNa和pET-32a(+)空质粒进行不添加诱导剂 的相同条件培养(在不添加IPTG的情况下进行相同条件培养)。

初次表达鉴定:分别取上述四种菌液各1ml,8000×g离心2min,去上清 液,收集菌体,使用40ul的PBS重悬菌体,再加入10ul的5×Loading buffer 混匀,100℃加热10min,离心30sec,取10ul上样,进行SDS-PAGE分析, 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放入考马斯亮蓝染色液中,染色3h,最后放入清水中 煮沸15min后拍照观察。

对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将鉴定正确的阳性BL21表达菌株接种到100mL 100μg/mL Amp-LB(1:100)液体培养基中,于150r/min,37℃培养至OD值 0.6,然后加入0.2mM IPTG诱导4h,将诱导表达后的菌液8000×g常温离心10 min,弃上清,收集菌体,加入50mlPBS缓冲液重悬,然后用超声波破碎仪器 进行破碎,于200W,工作2sec,间隔1s,每次持续20min,重复2次,直至 菌液清亮为止,然后于8000×g,4℃离心40min,分离上清液和沉淀。采用用8mol/L的尿素溶解沉淀后,分别取上清和沉淀溶解液各10ul上样,进行SDS-PAGE 分析。

初次表达鉴定和可溶性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的1为BL21-pET-32a (+)-IFNa经诱导后的表达结果,2为BL21-pET-32a(+)-IFNa没有加诱导剂的表 达结果,3为BL21-pET-32a(+)对照经诱导后的表达结果,4为BL21-pET-32a(+) 对照没有加诱导剂的表达结果,5为可溶性分析中上清液的表达情况,6为可溶 性分析中沉淀的表达情况,M为蛋白质Marker。由鉴定和分析结果可见,图5 中的1比2、3、4均明显多出一条大小约36.5KDa的条带,该条带在5和6中 均有明显表达,证明BL21-pET-32a(+)-IFNa的诱导表达成功,表达得到的重组 蛋白既能以可溶形式表达于细胞周质,也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按照上述液体培养的方法将IFNa阳性菌株扩大培养4L,采用与对重组蛋白 的可溶性分析相同的方法对菌液进行诱导表达和处理,经过超声破碎和离心后 得到上清液和沉淀,沉淀用含2mol/L的尿素的包涵体洗涤液洗涤3次,最后用 8mol/L的尿素溶解,将溶解后的沉淀和上清液分别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进行 过滤,4℃保存备用。

采用中高压层析系统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 后的沉淀分别在含6mol/L的尿素、4mol/L的尿素、2mol/L的尿素、1mol/L的 尿素和PBS缓冲液中进行4℃梯度透析复性;将纯化后的上清液置于PBS缓冲 液中进行4℃透析复性,复性时间均为6h。透析后的蛋白经10%SDS-PAGE进 行检验,用核酸蛋白仪检测浓度,本实施例的蛋白复性率为25%蛋白浓度为 0.5mg/ml,分装存储于-80℃备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S1.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

采用30mgIHNV感染虹鳟的肾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后倒入1ml RNAiso Plus中,采用氯仿法提取RNA。氯仿法提取RNA的主要过程如下:

(1)、将所述溶解有虹鳟肾脏组织的RNAiso Plus于6℃,12000r/min的条 件下离心6min,将上清液转移至第一个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其1/5体 积的氯仿,手动上下震荡50s,混匀后室温静置7min;

(2)、6℃,12000r/min,离心16min,吸取上清液0.5ml至第二个RNAase-free 的EP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得到混合液,颠倒混匀后室温静置10min;

(3)、6℃,将步骤(2)中的混合液于12000r/min离心15min,去除上清 液,保留沉淀,加入1.2ml预冷的75%的乙醇;

(4)、6℃,12000r/min离心5min,倒掉步骤(3)中的乙醇溶液,室温放 置干燥;

(5)、向EP管加入30ul ddH2O(RNAase-free)充分溶解RNA,-80℃保存 备用。

采用如表1所示的反转录反应体系,进行RT-PCR反应合成cDNA,合成条 件:37℃15min,85℃5s,-20℃保存备用。

设计扩增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如表2所示。

以反转录的虹鳟cDNA为模板,用Taq酶扩增IFNa基因序列,反应体系和 条件如表3和表4,PCR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检测是否有 目的基因片段的条带产生。

S2.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进行TA克隆连接反应得到 第一连接产物,连接反应体系为:回收的模板DNA片段5ul,19-T Simple Vector 2ul,SolutionI 6ul,在16.5℃条件下反应16h。

将第一连接产物13ul加入到60u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感受 态细胞中,保持感受态细胞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其吹打混匀后冰上孵育32min, 42℃恒温孵育器加热95sec,再置于冰上静置6min,然后加入1.2ml LB液体培 养基,在37℃,于震荡频率160r/min条件下培养2.5h,然后取250ul菌液均 匀铺于Amp-LB琼脂平板,37℃培养12.5h,得到菌落。

挑取白色单一菌落,加入预混好的PCR反应液中进行菌落PCR反应鉴定 (反应体系和条件同目的片段的PCR扩增,表3和表4所示),预混好的PCR反 应液为上下游引物各0.5ul,2×Taq Master Mix 5ul,H2O 4ul,PCR鉴定为阳性 的菌落接种于15mL的Amp-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于震荡频率160r/min 条件下培养18h。取4mL菌液,12000×g常温离心3min,弃上清,提取菌株 中的pMD19-T-IFNa质粒,然后将提取的pMD19-T-IFNa质粒进行初次酶切反应 鉴定。

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包括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鉴定,反应体系见表5,配 好反应液后置于37℃条件下孵育1.5h,反应条件为:37.5℃静止反应62min, 然后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酶切产物进行分析,将酶切鉴定结果为阳性的 质粒pMD19-T-IFNa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分析。

S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将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pMD19-T-IFNa和pET-32a(+)分别进行EcoRI&XhoI 双酶切,反应体系见表6,37.5℃静止反应62min,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切胶回收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酶切后的pET-32a(+)线性片段,将回收好 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pET-32a(+)线性片段进行连接得到第二连接产物, 连接反应体系为:回收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3.5ul,pET-32a(+)线性片段 2.5uL,Solution I 6ul,16.5℃反应17h。

按照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的方法,将第二连接产物转 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同时设置转入 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pET-32a(+)空质粒的转化步 骤与pET-32a(+)-IFNa一致。

挑取菌落,对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后的细胞进行二次PCR鉴定和二次酶切反 应鉴定,其中,二次PCR鉴定中的一类鉴定反应体系与步骤S1中PCR扩增相 同,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的反应体系与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相同。二次PCR鉴定中 的二类鉴定,其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T7(TAATACGACTCACTATAGGG)T7-ter (TGCTAGTTATTGCTCAGCGG),反应条件:先后按照94℃,5min反应一个 循环;(94℃,30s;55℃,30s;72℃,1min)反应37个循环,最后于72℃,10min反应一个循环。将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菌株进行甘油保菌,-22℃保存备用。

S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将上述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的BL21表达宿主菌接种于6L的Amp-LB液体培 养基中,于160r/min,37℃的条件下震荡培养至OD值0.65,然后加入0.3mM IPTG诱导4.5h,以转化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以消 除本底表达。将诱导表达后的菌液8000×g离心13min,去上清液,收集菌体, 使用60ml的PBS缓冲液重悬菌体,然后用超声波破碎仪器进行破碎,于200W, 工作3sec,间隔1s,每次持续22min,重复4次,直至菌液清亮为止,然后于8000×g,5℃离心50min,分离上清液和沉淀,沉淀用含2mol/L的尿素的包 涵体洗涤液洗涤4次,最后用8mol/L的尿素的缓冲液溶解,将溶解后的沉淀和 上清液分别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进行过滤,6℃保存备用。

采用中高压层析系统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 后的沉淀分别在含6mol/L的尿素、4mol/L的尿素、2mol/L的尿素、1mol/L的 尿素和PBS缓冲液中进行6℃梯度透析复性,将纯化后的上清液置于PBS缓冲 液中进行6℃透析复性,复性时间均为8h。透析后的蛋白经10%SDS-PAGE进 行检验,用核酸蛋白仪检测浓度,本实施例的蛋白复性率为21%蛋白浓度为 1mg/ml,分装存储于-80℃备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S1.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获取:

采用25mgIHNV感染虹鳟的肾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后倒入0.8ml RNAiso Plus中,采用氯仿法提取RNA。氯仿法提取RNA的主要过程如下:

(1)、将所述溶解有虹鳟肾脏组织的RNAiso Plus于5℃,12000r/min的条 件下离心5.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第一个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其1/5 体积的氯仿,手动上下震荡48s,混匀后室温静置6min;

(2)、5℃,12000r/min,离心15.5min,吸取上清液0.45ml至第二个 RNAase-free的EP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得到混合液,颠倒混匀后室温静 置10min;

(3)、5℃,将步骤(2)中的混合液于12000r/min离心13min,去除上清 液,保留沉淀,加入1.1ml预冷的75%的乙醇;

(4)、5℃,12000r/min离心5min,倒掉步骤(3)中的乙醇溶液,室温放 置干燥;

(5)、向EP管加入30ul ddH2O(RNAase-free)充分溶解RNA,-80℃保存 备用。

采用如表1所示的反转录反应体系,进行RT-PCR反应合成cDNA,合成条 件:37℃15min,85℃5s,-21℃保存备用。

设计扩增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如表2所示。

以反转录的虹鳟cDNA为模板,用Taq酶扩增IFNa基因序列,反应体系和 条件如表3和表4,PCR产物用1.2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检测是否 有目的基因片段的条带产生。

S2.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的筛选: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反应得到第一连接产物, 连接反应体系为:回收的模板DNA片段4.5ul,19-T Simple Vector 1.5ul, Solution I5.5ul,在16℃条件下反应14h。

将第一连接产物12ul加入到55u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感受 态细胞中,保持感受态细胞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其吹打混匀后冰上孵育31min, 42℃恒温孵育器加热92sec,再置于冰上静置5.5min,然后加入1.0ml LB液体 培养基,在36.5℃,于震荡频率155r/min条件下培养2.3h,然后取220ul菌液 均匀铺于Amp-LB琼脂平板,36.5℃培养12.3h,得到菌落。

挑取白色单一菌落,加入预混好的PCR反应液中进行菌落PCR反应鉴定 (反应体系和条件同目的片段的PCR扩增,表3和表4所示),预混好的PCR反 应液为上下游引物各0.5ul,2×Taq Master Mix 5ul,H2O 4ul,PCR鉴定为阳性 的菌落接种于13mL的Amp-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5℃于震荡频率155r/min 条件下培养17h。取4mL菌液,12000×g常温离心2.5min,弃上清,提取菌 株中的pMD19-T-IFNa质粒,然后将提取的pMD19-T-IFNa质粒进行初次酶切反 应鉴定。

初次酶切反应鉴定包括单酶切体系和双酶切体系鉴定,反应体系见表5,配 好反应液后置于37℃条件下孵育1.3h,反应条件为:37.3℃静止反应61min, 然后用1.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酶切产物进行分析,将酶切鉴定结果为阳性的 质粒pMD19-T-IFNa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分析。

S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将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pMD19-T-IFNa和pET-32a(+)分别进行EcoRI&XhoI 双酶切,反应体系见表6,37.2℃静止反应61min,1.2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切胶回收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酶切后的pET-32a(+)线性片段,将回收好 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和pET-32a(+)线性片段进行连接得到第二连接产物, 连接反应体系为:回收的虹鳟I型干扰素基因片段3.3ul,pET-32a(+)线性片段 2.25uL,Solution I 5.5ul,16℃反应16.5h。

按照第一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的方法,将第二连接产物转 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同时设置转入 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对照,pET-32a(+)空质粒的转化步 骤与pET-32a(+)-IFNa一致。

挑取菌落,对第二连接产物转化后的细胞进行二次PCR鉴定和二次酶切反 应鉴定,其中,二次PCR鉴定中的一类鉴定反应体系与步骤S1中PCR扩增相 同,二次酶切反应鉴定的反应体系与初次酶切反应鉴定相同。二次PCR鉴定中 的二类鉴定,其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T7(TAATACGACTCACTATAGGG)T7-ter (TGCTAGTTATTGCTCAGCGG),反应条件:先后按照94℃,5min反应一个 循环;(94℃,30s;55℃,30s;72℃,1min)反应36个循环,最后于72℃,10min反应一个循环。将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菌株进行甘油保菌,-21℃保存备用。

S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将上述鉴定中鉴定均为阳性的BL21表达宿主菌接种于5L的Amp-LB液体 培养基中,于155r/min,37℃的条件下震荡培养至OD值0.62,然后加入 0.25mM IPTG诱导4.2h,以转化pET-32a(+)空质粒的BL21(DE3)菌株作为 对照以消除本底表达。将诱导表达后的菌液,8000×g离心12min,去上清液, 收集菌体,使用55ml的PBS重悬菌体,然后用超声波破碎仪器进行破碎,于 200W,工作2.5sec,间隔1s,每次持续21min,重复3次,直至菌液清亮为止, 然后于8000×g,4.5℃离心45min,分离上清液和沉淀,沉淀用含2mol/L的尿 素的包涵体洗涤液洗涤4次,最后用8mol/L的尿素的缓冲液溶解,将溶解后的 沉淀和上清分别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进行过滤,5℃保存备用。

采用中高压层析系统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的溶解液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 后的沉淀分别在含6mol/L的尿素、4mol/L的尿素、2mol/L的尿素、1mol/L的 尿素和PBS缓冲液中进行5℃梯度透析复性,将纯化后的上清置于PBS缓冲液 中进行5℃透析复性,复性时间均为7h。透析后的蛋白经10%SDS-PAGE进行 检验,用核酸蛋白仪检测浓度,本实施例的蛋白复性率为23%蛋白浓度为 0.8mg/ml,分装存储于-80℃备用。

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活性验证:

1.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的体外抗IHNV效果评价: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重组蛋白稀释为100ug/mL,10ug/mL,1ug/mL 和0.1ug/mL四个浓度,准备24孔细胞培养板,铺满单层细胞后,分别加入上述 四个浓度的重组蛋白,以pET-32a(+)标签蛋白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排除标签蛋 白的干扰,孵育12h。去掉培养基,PBS清洗1遍,接种100TCID50 IHNV病毒 液100ul,于16℃孵育1h,随后补加400ul的2%FBS的MEM培养基,MEM 培养基含1%羧甲基纤维素。于16℃继续培养,感染5d后,弃去上层培养基,PBS清洗1遍,加入4%的多聚甲醛固定30min,去掉甲醛溶液,加入结晶紫溶 液染色10min后观察结果。

如图6所示,图6中标注“正常”的一列为未接种IHNV病毒液的正常组, 呈现纯紫色(图中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灰色)的完整或几乎完整的细胞层;标注 “空白对照”的一列是用pET-32a(+)标签蛋白代替重组蛋白的对照组,呈现众 多白色小点为病毒造成的噬斑;其他标注“100ug/mL”、“10ug/mL”、“1ug/mL” 和“0.1ug/mL”的四列为分别加入这四种浓度的重组蛋白的试验组。试验结果 表明,浓度为100ug/mL的重组蛋白能够完全保护细胞不受病毒影响,浓度为 0.1ug/mL的重组蛋白能够保护半数细胞不受病毒影响。

2.动物保护实验:

将60尾健康虹鳟鱼苗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和空白组,其 中,试验组腹腔注射200ul实施例一制备的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蛋白(0.5mg/ml), 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溶液,空白组注射相同体积浓度的pET-32a(+)标签 蛋白,16℃水温饲养12h后,腹腔注射200ul 103TCID50的IHNV毒液进行攻毒。 16℃水温继续饲养观察2w,记录每天的死亡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如图7所示,对照组和空白组均在IHNV攻毒后的第2.5d出现死亡,而重 组IFNa试验组在第5.5d才出现死亡。在第8.5d时,对照组和空白组的死亡率 均达到100%,而试验组在第14d时,仍有45%的存活率。说明原核表达重组IFNa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IHNV的发病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抗IHNV保护作用。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对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制备的重组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证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的蛋白也具有相关活性,对体外细胞和试验 动物均有与实施例一相当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 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 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 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序列表

<11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120> 重组虹鳟I型干扰素、其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160> 2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2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gaattcgact ggatccgaca ccactac 27

<210> 2

<211> 2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gctcgaggta catctgtgcc gcaaggat 28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GLP-1化合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