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

文档序号:1840035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 是由 东町直哉 长谷川太郎 于 2021-04-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其是在车辆的车顶上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的搭载构造,具有:托架,其被安装于车顶,可摆动地支承传感器;以及盖部件,其具有朝向车顶的外周侧开口的传感器用开口部,以从上方覆盖传感器的方式设置于车顶,盖部件具有从上方覆盖与传感器连接的线束的线束盖部,该线束从下方穿过车顶而向盖部件内凸出。(A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hich is a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detecting an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vehicle on a roof of the vehicle, includes: a bracket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roof and can support the sensor in a swinging way; and a cover member having a sensor opening portion opened toward an outer peripheral side of the roof and provided on the roof so as to cover the sensor from above, the cover member having a wire harness cover portion covering a wire harness connected to the sensor from above, the wire harness passing through the roof from below and protruding inward of the cover member.)

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与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有关的技术文献,已知日本特开2016-150624号公报。在该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整流构造,其在车顶上具有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和设置于传感器前方而对车辆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的车顶遮阳板。

发明内容

然而,关于设置在车顶上的传感器,为了调整传感器的朝向,优选可旋转或可摆动地搭载。此外,如果用于将传感器连接到车辆的电池等的线束在车外大量露出,则有可能影响传感器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在车辆的车顶上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具有:托架,其被安装于车顶,可摆动地支承传感器;以及盖部件,其具有朝向车顶的外周侧开口的传感器用开口部,以从上方覆盖传感器的方式设置于车顶,盖部件具有线束盖部,该线束盖部从上方覆盖与传感器连接的线束,所述线束从下方穿过车顶而向盖部件内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通过托架可摆动地支承传感器,因此能够调整车顶上的传感器的朝向。进一步地,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具有覆盖线束的线束盖部,所述线束从下方穿过车顶而向盖部件内凸出且与传感器连接,因此能够避免线束露出于车外。由此,在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与线束大量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线束的损伤等引起的传感器精度降低。此外,从车辆的设计性角度而言也优选。

在本发明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也可以是托架以在车辆的俯仰方向及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传感器。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传感器以在车辆的俯仰方向及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地被支承,因此与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朝向的调整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也可以是托架以在车辆的侧倾方向及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传感器。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传感器以在车辆的侧倾方向及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地被支承,因此与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朝向的调整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也可以是线束盖部位于盖部件中的车顶内侧,形成为与传感器用开口部距离越远则高度就越接近车顶。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线束盖部形成为与车顶外周侧的传感器用开口部距离越远则高度就越接近车顶,因此与线束盖部形成陡峭的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行驶时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的产生。

在本发明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也可以是盖部件形成为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盖部件形成为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因此与盖部件的后侧形成陡峭的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行驶时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通过在能够调整车顶上的传感器的朝向的同时避免线束露出于车外,从而能够抑制线束的损伤等引起的传感器精度降低。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端面图。

图3是表示照相机和托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托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照相机和托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照相机周边的端面图。

图8是表示传感器用基座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毫米波雷达和光学雷达的支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是搭载于车辆的车顶上且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的搭载构造。车辆的车型、车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外部环境例如包括车辆周围的其他车辆的状况等。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端面图。在各图中,示出了以车辆的前方为Fr、以车辆的左方为L、以车辆的上方为Z的三维正交坐标系。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传感器(照相机1)以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式设置的传感器搭载构造。此外,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也可以传感器朝向车辆前方以外的方式设置。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可以设置为传感器朝向车辆后方或车辆侧方,也可以设置为传感器朝向车辆倾斜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具有照相机1、托架2和盖部件10。照相机1是搭载在车辆的车顶100上并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1以拍摄车辆的前方的方式搭载。

照相机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照相机1可以是单镜头照相机或立体照相机。此外,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不限于照相机,也可以是毫米波雷达、微波雷达、光学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红外线传感器或声纳传感器等。

照相机1经由线束W与车辆的电池及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连接(参照图2)。线束W是由在电力供给、信号传递中使用的多根电线的束等构成的集成部件。照相机1在背面具有用于与线束W连接的连接部1a。连接部1a的位置不限于照相机1的背面。连接部1a可以位于照相机1的下面,也可以位于侧面,也可以位于上面。线束W从下方穿过车顶100的过线孔100a而向盖部件10内凸出,并与照相机1连接。

托架2安装在车顶100上,是可摆动地支承作为传感器的照相机1的部件。托架2例如由树脂或金属(铝等)形成。托架2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安装在车顶100上。托架2的构造将在后面叙述。

盖部件10是以从上方覆盖照相机1的方式而设置在车顶100的部件。盖部件10例如由树脂形成。盖部件10也可以采用与车辆的保险杠等相同的材料。盖部件10具有传感器用开口部10a、前壁部10b、侧壁部10c、传感器盖部10d、线束盖部10e。

传感器用开口部10a朝向车辆的前方(外周侧)开口,并穿过传感器用开口部10a而通过照相机1进行对车辆前方的拍摄。此外,传感器用开口部10a被形成为具有即使调整照相机1的朝向也不妨碍外部环境的摄像的大小的开口。

前壁部10b是构成盖部件10的前侧的壁部。前壁部10b位于照相机1的前方,并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10a的下缘。前壁部10b的下端向前方凸出而形成前端缘10f。

前端缘10f是盖部件10中最前方的部位(参照图2)。前端缘10f的下表面不与车顶100接触,在前端缘10f与车顶100之间形成有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5mm的间隙。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可以是7mm,也可以是10mm。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可以是5mm以上的任意大小。在车辆的行驶时,空气从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进入盖部件10内。

侧壁部10c是构成盖部件10的左右一对壁部。侧壁部10c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10a的左右边缘。侧壁部10c的下表面也不与车顶100紧贴,在侧壁部10c的下表面与车顶100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侧壁部10c的下表面粘接有向盖部件10的侧方凸出的紧固用板部10g。紧固用板部10g通过螺栓11a与盖紧固部件11进行紧固,从而相对于车顶100固定。盖紧固部件11是将金属板弯曲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的大致帽形状。盖紧固部件11具有固定在车顶100上的一对脚部和通过一对脚部而被抬起地支承的、形成有螺栓11a穿过的螺栓孔的中央基座部。

盖部件10通过紧固用板部10g及盖紧固部件11的紧固而相对于车顶100固定。紧固用板部10g及盖紧固部件11也设置在盖部件10的右侧,盖部件10从左右而相对于车顶100固定。此外,盖部件10的固定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可以采用公知的固定构造。

传感器盖部10d是形成盖部件10的顶棚部分的部位。传感器盖部10d设置为在照相机1的上方覆盖照相机1,并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10a的上缘。传感器盖部10d设置为形成收纳照相机1的足够的高度的空间。

线束盖部10e是与传感器盖部10d一起形成盖部件10的顶棚部分的部位。线束盖部10e设置为从上方覆盖与照相机1连接的线束W。线束盖部10e与侧壁部10c一起形成收纳线束W的空间。线束W未露出在盖部件10之外。

线束盖部10e是与传感器盖部10d相连续的部位,位于盖部件10的车顶100的内侧(靠近中央)。线束盖部10e设置于从传感器盖部10d观察下的盖部件10的后侧。

线束盖部10e形成为,与传感器用开口部10a距离越远(越朝向车辆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即,盖部件10为了避免在车辆行驶时产生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而以与传感器用开口部10a距离越远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的方式形成。作为一个例子,线束盖部10e形成为高度朝向车辆后方变低的流线形状。

线束盖部10e的后端缘10h是盖部件10中的最后方的部位(参照图2)。后端缘10h的下表面不与车顶100接触,在后端缘10h与车顶100之间形成有空气排出用的间隙tb。

空气排出用的间隙tb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20mm。排出空气用的间隙tb可以是15mm,也可以是30mm。空气排出用的间隙tb能够采用比盖部件10的前端侧的空气导入用的间隙ta大的间隙。在车辆的行驶时,空气从空气排出用的间隙tb排出到盖部件10内。在雨天时,能够将从传感器用开口部10a等进入盖部件10内的雨水排出。

接着,参照图3~图5,说明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图3是表示照相机和托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托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照相机和托架的示例的俯视图。

如图3~图5所示,为了能够调整照相机1的光轴Ca的朝向,托架2对照相机1以能够在车辆的俯仰方向以及横摆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图3所示的摆动轴Ya是与照相机1的俯仰方向的摆动对应的摆动轴。图4所示的摆动轴Za是与照相机1的俯仰方向的摆动对应的摆动轴。

托架2包括托架主体3、左脚部4和右脚部5。托架主体3是以环抱照相机1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船形部件。左脚部4和右脚部5配置在托架主体3的左右,对托架主体3以在车辆的俯仰方向(绕摆动轴Ya)上可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左脚部4及右脚部5是对托架主体3以从左右可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俯视呈L字状的板件。L字状的左脚部4的一方的边侧经由摆动用螺栓4a与托架主体3连接,另一方的边侧通过两个车顶用螺栓4b而固定在车顶100上。同样地,L字状的右脚部5的一方的边侧经由摆动用螺栓5a与托架主体3连接,另一方的边侧通过两个车顶用螺栓5b而固定在车顶100上。

摆动用螺栓4a和摆动用螺栓5a隔着托架主体3相向设置,并对托架主体3以在车辆的俯仰方向上可摆动地进行支承。摆动用螺栓4a及摆动用螺栓5a的相向方向与摆动轴Ya的延伸方向对应。摆动用螺栓4a和摆动用螺栓5a无需具有特别的结构,可以采用通常的螺栓。

托架2通过调整摆动用螺栓4a及摆动用螺栓5a的紧固力,从而托架主体3能够绕摆动轴Ya摆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可摆动地进行支承”中,还包括通过调整摆动用螺栓4a和摆动用螺栓5a的紧固力等而使照相机1(传感器)在摆动自如的状态与锁定状态(在车辆行驶时能够维持传感器的姿态的状态)之间切换的状态。“可摆动地进行支承”也可以包括可利用公知的锁定机构而使照相机1在摆动自如的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状态。如果能够将照相机1切换为摆动自如的状态,则即使照相机1处于锁定状态,其也被包含在“可摆动地进行支承”中。在以后的说明中也同样。

此外,“在车辆的俯仰方向可摆动”不限于车辆的俯仰方向与传感器的摆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例如,在俯视时车辆的俯仰的旋转中心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旋转中心轴)与传感器的摆动轴所成的角度(锐角)小于45°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在车辆的俯仰方向上可摆动。

如图4所示,托架主体3具有底面3a、左壁部3b、右壁部3c。左壁部3b是通过摆动用螺栓4a与左脚部4连接的壁部。右壁部3c是通过摆动用螺栓5a与右脚部5连接的壁部。左壁部3b和右壁部3c被设置为隔着底面3a而相向。

在底面3a形成有照相机基准孔3d和调整用长孔3e。照相机基准孔3d是圆形状的孔,从下方插入与照相机1连接的照相机用螺栓7。照相机基准孔3d的插通方向与摆动轴Za对应。调整用长孔3e是沿着以照相机基准孔3d为中心的圆而形成的圆弧状的长孔。在调整用长孔3e中,也从下方插入与照相机1连接的照相机用螺栓8。

照相机用螺栓7、8例如在从下方插通托架主体3的底面3a的状态下与照相机1的螺栓槽螺合,由此将照相机1安装于托架2。在照相机1的下表面也可以固定有具有螺栓槽的部件。照相机用螺栓8能够沿着圆弧状的调整用长孔3e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调整位置。根据该构造,照相机1被支承的方式为,能够以穿过照相机基准孔3d的照相机用螺栓7为中心而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摆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通过托架2而对照相机1(传感器)可摆动地进行支承,所以能够调整车顶100上的照相机1的朝向。进一步地,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具有覆盖与照相机1连接的线束W的线束盖部10e,所述线束W从下方穿过车顶100而朝向盖部件10内凸出,所以能够避免线束W露出于车外。由此,在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中,与线束W大量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线束W的损伤等引起的照相机精度降低。此外,基于车辆的设计性的角度而言也是优选的。

此外,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以能够在车辆的俯仰方向和车辆的横摇方向上摆动的方式支承照相机1,所以与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调整照相机1的朝向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盖部件10被形成为,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具体而言,盖部件10的位于车顶100的内侧(车辆后方侧)的线束盖部10e被形成为越远离车顶100的外周侧的传感器用开口部10a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因此,与线束盖部10e形成陡峭的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行驶时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的照相机周边的端面图。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设置在车辆的车顶100上的车辆前方左侧。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也可以设置在车辆前方右侧,也可以设置在车辆后方左侧,也可以设置在车辆后方右侧。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也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央左侧或车辆中央右侧。

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具有盖部件20、传感器基座30、第一毫米波雷达40、照相机50、第二毫米波雷达60、第三毫米波雷达70和光学雷达[LIDAR: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80。

首先,对检测车辆的外部环境的传感器进行说明。第一毫米波雷达40是通过向车辆的周围发射毫米波并接收由车辆周围的物体反射的毫米波来检测车外的物体(其他车辆、行人等)的传感器。第一毫米波雷达40检测车辆的斜左前方的外部环境。第二毫米波雷达60和第三毫米波雷达70具有与第一毫米波雷达40相同的构造。第二毫米波雷达60以及第三毫米波雷达70检测车辆左方的外部环境。

照相机50能够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光学雷达80是代替毫米波而通过向车辆的周围发送光,通过接收由车辆周围的物体反射的光来检测车外的物体的传感器。光学雷达80检测车辆左方向的外部环境。

检测车辆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传感器,可以使用微波雷达、红外线传感器或声纳传感器。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五个以上。

盖部件20是以从上方覆盖各传感器40、50、60、70、80(以下,称为各传感器40~80)的方式而设置在车顶100的部件。盖部件20通过安装件21、22而相对于车顶100固定。盖部件20具有传感器用开口部20a、前壁部20b、侧壁部20c、传感器盖部20d、线束盖部20e、后方延伸部20f。

传感器用开口部20a朝向车辆的左侧以及车辆的前侧(外周侧)开口,并形成为一部分从左侧向前侧绕进。穿过传感器用开口部20a,实施基于各传感器40~80的外部环境的检测。

传感器用开口部20a是在各传感器40~80中共用的开口,并被形成为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固定的余量的横向长度的开口,以使对各传感器40~80的朝向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也能够进行检测。此外,传感器用开口部20a也可以在各传感器40~80中不为共通,而是针对每个传感器形成单独的开口部。

前壁部20b是盖部件20的前侧的壁部。前壁部20b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20a的下缘的一部分(绕进至车辆前方的部分)和右端的缘。前壁部20b的下表面与车顶100之间形成有空气导入用的间隙。空气导入用的间隙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隙ta相同。

侧壁部20c是盖部件20的左侧的壁部(各传感器50~80朝向的方向的壁部)。侧壁部20c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20a的下缘的大部分和左端的缘。侧壁部20c的下端向左方向凸出而形成左端缘20g。

左端缘20g是盖部件20中位于最左的部位(参照图6和图7)。左端缘20g的下表面不与车顶100接触,在左端缘20g与车顶100之间形成有空气穿过用的间隙tc。空气穿过用的间隙tc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隙ta相同。空气穿过用的间隙tc的大小例如可以是5mm,也可以是7mm,也可以是10mm以上。

传感器盖部20d是形成盖部件20的顶棚部分的部位。传感器盖部20d设置为在各传感器40~80的上方覆盖照相机1,并形成传感器用开口部20a的上缘。传感器盖部20d设置为形成收纳各传感器40~80的足够的高度的空间。

线束盖部20e是与传感器盖部20d一起形成盖部件20的顶棚部分的部位。线束盖部20e位于盖部件20的车顶100的内侧(靠近车顶100的中央)。线束盖部20e设置于从传感器盖部20d观察下的盖部件20右侧。

线束盖部20e设置为,从上方覆盖与各传感器40~80连接的线束(例如与照相机50连接的线束H)。此外,线束盖部20e与前壁部20b一起形成收纳线束H的空间。作为一个例子的线束H从下方穿过车顶100的过线孔100b而向盖部件10内凸出,并不在盖部件20之外露出地与照相机50连接。

后方延伸部20f是与传感器盖部20d及线束盖部20e一起形成盖部件20的顶棚部分的部位。后方延伸部20f位于盖部件20的车辆后方(车顶100的后方方向)。后方延伸部20f形成为越朝向车辆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由此,盖部件20也成为越朝向车辆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的形状。

接着,对传感器用基座30进行说明。传感器用基座30是支承各传感器40~80的基座。传感器用基座30也可以解释为广义的托架。传感器用基座30例如由一张金属板(例如铝板)形成,通过粘接等相对于车顶100固定。传感器用基座30也可以是树脂制。各传感器40~80经由传感器用基座30而搭载于车顶100。

在此,图8是表示传感器用基座30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如图6~图8所示,传感器用基座30具有传感器安装部30a、侧面部30b、右侧脚部30c、左侧脚部30d以及开口部30e。

传感器安装部30a形成传感器用基座30的上表面,是安装各传感器50、60、70、80的部位。在传感器安装部30a形成有用于安装各传感器40、50、60、70、80的螺栓孔30g~30q(参照图8)。

螺栓孔30g~30q中的传感器基准孔30f和调整用长孔30g是用于将第一毫米波雷达40(第一毫米波雷达40的托架41)安装在传感器安装部30a上的螺栓孔。传感器基准孔30f是圆形状的孔,与调整用长孔30g成对地形成。调整用长孔30g是沿着以传感器基准孔30f为中心的圆而形成的圆弧状的长孔。

传感器基准孔30f和调整用长孔30g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基准孔3d和调整用长孔3e。即,第一毫米波雷达40通过被螺栓紧固至传感器基准孔30f和调整用长孔30g,从而以传感器基准孔30f为中心而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另外,关于传感器基准孔30j和调整用长孔30k(对应于第二毫米波雷达60)、传感器基准孔30m和调整用长孔30n(对应于第三毫米波雷达70)、传感器基准孔30p和调整用长孔30q(对应于光学雷达80),采用与上述传感器基准孔30f和调整用长孔30g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其说明。

四个螺栓孔30h是用于将照相机50的托架51固定在传感器用基座30上的螺栓孔。四个螺栓孔30h全部为圆形的孔。即,托架51相对于传感器用基座30固定,不能摆动。照相机50的托架5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2相同的构造,照相机50通过托架51的构造而能够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摆动。

侧面部30b是形成传感器用基座30的左侧面的部位。侧面部30b与盖部件20的侧壁部20c相向。右侧脚部30c是从传感器安装部30a向右侧延伸并固定在车顶100上的部位。左侧脚部30d是从侧面部30b的下端向左侧延伸并固定在车顶100上的部位。传感器用基座30通过右侧脚部30c及左侧脚部30d而从左右固定于车顶100。此外,在侧面部30b形成有三个开口部30e。开口部30e无必要必须形成。

接着,对传感器的支承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说明毫米波雷达和光学雷达的支承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9示出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检测轴C7、光学雷达80的检测轴C8。

首先,说明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支承构造。作为支承构造,第一毫米波雷达40(托架41)和第二毫米波雷达60(托架61)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构造。如图9所示,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托架71具有安装在传感器用基座30上的基座连接部72、右侧传感器支承部73和左侧传感器支承部74。在此,以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朝向为基准说明左右。

基座连接部72是从侧面观察时向上敞开的呈U字形的板件,通过基座用螺栓72a和基座用螺栓72b而安装在传感器用基座30上。基座用螺栓72a插通于图8所示的圆形的传感器基准孔30f,基座用螺栓72b插通于圆弧状的调整用长孔30g。基座用螺栓72b能够沿着圆弧状的调整用长孔30g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该构造,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托架71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传感器用基座30(车顶100)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摆动。第三毫米波雷达70通过托架71,以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可摆动地被支承。

基座连接部72经由右侧传感器支承部73和左侧传感器支承部74而支承第三毫米波雷达70。右侧传感器支承部73是通过传感器用螺栓73a而与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右侧连接的L字状的板件。左侧传感器支承部74是通过传感器用螺栓74a而与第三毫米波雷达70的左侧连接的L字状的板件。

基座连接部72通过左右隔着第三毫米波雷达70而相向的一对摆动用螺栓72c,将右侧传感器支承部73和左侧传感器支承部74可摆动地连接,由此将第三毫米波雷达70在车辆的侧倾方向(绕摆动轴Y7)上可摆动地支承。摆动轴Y7与一对摆动用螺栓72c的相向方向(摆动用螺栓72c的插通方向)对应。

此外,“在车辆的侧倾方向上可摆动”不限于车辆的侧倾方向与摆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例如,在俯视时车辆的侧倾的旋转中心轴(相当于车辆中的假想的前后轴)与传感器的摆动轴所成的角度(锐角)小于45°的情况下,也作为在车辆的侧倾方向上可摆动。

接着,对光学雷达80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光学雷达80的托架81具有左侧托架82和右侧托架83。左侧托架82和右侧托架83以从左右夹持光学雷达80的方式支承光学雷达80。在此,以光学雷达80的朝向为基准说明左右。

左侧托架82通过基座用螺栓82a安装在传感器用基座30上,并且通过摆动用螺栓82b可摆动地支承光学雷达80。基座用螺栓82a插通于传感器用基座30的调整用长孔30q,能够沿着圆弧状的调整用长孔30q在车辆的横摆方向上调整位置。右侧托架83通过基座用螺栓83a安装在传感器用基座30上,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摆动用螺栓可摆动地支承光学雷达80。通过该构造,光学雷达80被支承为能够在车辆的横摆方向和车辆的侧倾方向上摆动。此外,图9所示的传感器支承构造是一个例子,可以采用公知的支承构造。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各传感器40~80可摆动地被支承,因此能够调整车顶100上的各传感器40~80的朝向。此外,各传感器40~80被支承为能够在车辆的侧倾方向及车辆的横摆方向上摆动,因此与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各传感器40~80的朝向的调整的自由度。进一步地,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能够通过线束盖部20e避免线束H等露出于车外,能够抑制线束H的损伤等引起的传感器精度降低。

此外,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线束盖部20e形成为与车顶100的外周侧的传感器用开口部20a距离越远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因此与位于车顶100的内侧的线束盖部20e形成陡峭的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行驶时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的产生。而且,根据该车辆用传感器搭载构造,由于盖部件10具有后方延伸部20f,形成为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因此与盖部件10的后方形成陡峭的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行驶时作为风噪声的原因的气旋的产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为首,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的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车顶100与托架2之间存在基座那样的中间部件。此外,传感器不一定必须被支承为能够在两个方向摆动,也可以被支承为仅能够在车辆的俯仰方向、侧倾方向、横摆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摆动。

线束盖部10e、20e不一定必须形成为与传感器用开口部10a、20a距离越远而高度越接近车顶100。电线束盖部10e、20e的高度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越远离传感器用开口部10a、20a则高度越增加的部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件20不一定必须形成为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接近车顶100。盖部件20的高度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越朝向车辆的后方则高度越增加的部位。盖部件20也可以取代后方延伸部20f而具有大致垂直的后壁部。

盖部件10、20与车顶100的间隙不一定必须遍及全周地形成,可以仅形成在车辆的后方,也可以仅形成在车辆的后方和侧方。此外,也可以是在盖部件10、20与车顶100之间不存在间隙的方式(间隙小于1mm等)。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车载摄像头用多角度安装支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