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型显示装置

文档序号:1848458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拼接型显示装置 (Spliced display device ) 是由 孔兑辰 孙玉秀 李康荣 李新兴 于 2021-05-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拼接型显示装置。拼接型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及颜色变换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具有多个发光区域,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每一个对应而布置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的多个透射区域及布置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之间的多个阻光区域;第二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基板及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并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一侧;及光散射部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之间,并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其中,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大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外光反射率和所述多个阻光区域的外光反射率的平均值。(A tiled display device is provided. The spliced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regions and a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region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each of the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regions and provided with a light scattering substance and a plurality of light blocking regions arranged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regions; a seco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and the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and disposed at one side of the first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 scatter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he first display device and the second display device and provided with a light scattering material, wherein an external light reflectance of the light scattering member is greater than an average of an external light reflectance of the plurality of transmissive areas and an external light reflectance of the plurality of blocking areas.)

拼接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影像的显示装置的要求正在以多种形态增加。例如,显示装置适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仪及智能电视等的多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等的平板显示装置。在这些平板显示装置中,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像素中的每一个自发光的发光元件,从而在显示面板没有用于提供光的背光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示图像。

在以大尺寸制造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像素数量的增加,发光元件的不良率可能增加,并且生产性或可靠性可能降低。为了解决此问题,拼接型显示装置可以连接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的多个显示装置来实现大型尺寸的画面。由于彼此相邻的多个显示装置中的每一个的非显示区域或边框区域,拼接型显示装置可能包括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被称为接缝(Seam)的边界部分。在整个画面显示一个影像的情况下,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部分对整个画面造成隔断感,从而降低影像的沉浸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防止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部分或非显示区域被识别,从而可以去除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隔断感并提升影像的沉浸度。

本发明的课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课题,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及颜色变换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具有多个发光区域,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每一个对应而布置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的多个透射区域及布置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之间的多个阻光区域;第二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基板及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并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一侧;及光散射部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之间,并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其中,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大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外光反射率和所述多个阻光区域的外光反射率的平均值。

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所述颜色变换基板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

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小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外光发射率,且大于所述多个阻光区域的外光反射率。

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可以包括:基础部件,包括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及所述多个阻光区域;多个滤色器,布置于所述基础部件上;多个波长变换部,在所述多个滤色器上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中的一部分的透射区域对应而布置,并且配备有所述光散射物质;及光透射部,在所述多个滤色器上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中的另一部分的透射区域对应而布置,并且配备有所述光散射物质。

所述多个滤色器可以包括:第一滤色器,选择性地使第一颜色的光透射,并且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中的第一透射区域重叠;第二滤色器,选择性地使第二颜色的光透射,并且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中的第二透射区域重叠;及第三滤色器,选择性地使第三颜色的光透射,并且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中的第三透射区域及所述多个阻光区域重叠。

所述多个波长变换部可以包括:第一波长变换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滤色器上,包括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为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一波长转移剂和所述光散射物质;及第二波长变换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滤色器上,包括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为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二波长转移剂和所述光散射物质。

所述第一波长变换部或者所述第二波长变换部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厚度。

所述光透射部可以布置于所述第三滤色器上,并且所述光透射部可以利用所述光散射物质维持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而使所述入射光透射。

所述光透射部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厚度。

所述光透射部的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可以大于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及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连接垫,布置于彼此粘合的所述显示基板及所述颜色变换基板的侧面;及柔性膜,利用粘贴膜而布置于所述连接垫的一面。

所述光散射部件可以覆盖所述连接垫、所述粘贴膜及所述柔性膜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表面。

所述拼接型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光控制膜,覆盖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及所述光散射部件。

所述拼接型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模块,覆盖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及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侧面及下表面。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及颜色变换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域,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每一个对应而布置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的多个透射区域及布置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之间的多个阻光区域;第二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基板及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并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一侧;及光散射部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之间,并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其中,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所述颜色变换基板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

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小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外光发射率,且大于所述多个阻光区域的外光反射率。

所述颜色变换基板可以包括:基础部件,包括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及所述多个阻光区域;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及第三滤色器,布置于所述基础部件上;第一波长变换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滤色器上,包括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为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一波长转移剂和所述光散射物质;第二波长变换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滤色器上,包括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为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二波长转移剂和所述光散射物质;及光透射部,布置于所述第三滤色器上,利用所述光散射物质维持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而使所述入射光透射。

所述第一波长变换部、所述第二波长变换部或所述光透射部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厚度。

所述光透射部的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可以大于所述光散射部件的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

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及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连接垫,布置于彼此粘合的所述显示基板及所述颜色变换基板的侧面;及柔性膜,利用粘贴膜而布置于所述连接垫的一面,其中,所述光散射部件可以覆盖所述连接垫、所述粘贴膜及所述柔性膜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表面。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于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

根据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包括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之间并且配备有光散射物质的光散射部件,从而可以使多个显示装置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区域的外光反射率与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非显示区域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因此,拼接型显示装置防止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部分或非显示区域被识别,从而可以消除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隔断感,并且可以提升影像的沉浸度。

根据实施例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示出的内容,更加多样的效果包括在本说明书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基板的一面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基板的另一面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颜色变换基板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3及图5的切割线I-I’切割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的切割线II-II’切割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6的光散射部件及第一波长变换部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另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又一例的图。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14a至图14c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15a至图15c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16a及图16b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TD:拼接型显示装置

10:显示装置 100:显示基板

210:多个柔性膜 220:多个源驱动部

230:源电路板 240:多个电缆

250:控制电路板 260:时序控制部

300:颜色变换基板 500:填充剂

600:密封部件 20:光控制膜

30: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可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达成这些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呈现为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仅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并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完整地告知发明范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而被定义。

提及元件(elements)或者层在其他元件或者层“上(on)”的情形包括在其他元件的紧邻的上方的情形或者在中间夹设有其他层或者其他元件的情形。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中所公开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数量等是示例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事项。

虽然第一、第二等术语用于叙述多种构成要素,但这些构成要素显然不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进行区分。因此,以下提及的第一构成要素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显然也可以是第二构成要素。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各个特征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相互结合或组合,并且能够在技术上进行多样的联动及驱动,各个实施例对于彼此而言能够独立地进行实施,也能够以相关关系一同实施。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参照图1,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包括多个显示装置10。多个显示装置10可以排列为网格型,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多个显示装置10可以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连接,并且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具有特定形状。例如,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多个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

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包括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多个显示装置10可以布置为长边或短边彼此连接。一部分的显示装置10可以布置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边缘处而构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一边。一部分的显示装置10可以布置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拐角处而形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相邻地两个边。其他部分的显示装置10可以布置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内部,并且可以被其他显示装置10所围绕。

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及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而显示影像。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布置于显示区域DA的周边而围绕显示区域DA,并且可以不显示影像。

拼接型显示装置TD整体上可以具有平面形状,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具有立体形状而给用户带来立体感。例如,在拼接型显示装置TD具有立体形状的情况下,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弯曲(Curved)形状。作为另一示例,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具有平面形状并且以预定角度彼此连接,从而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具有立体形状。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通过连接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各自的非显示区域NDA来形成。多个显示装置10可以通过连接部件或粘贴部件而彼此连接。因此,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被相邻的显示区域DA所围绕。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区域DA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在此,显示区域DA的外光反射率与非显示区域NDA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的含义是表示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边界部分不会被用户所识别的水准。因此,拼接型显示装置TD防止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被识别,从而可以消除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隔断感并提升影像的沉浸度。

图2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2,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显示基板100、颜色变换基板300、填充剂500及密封部件600。

显示基板100可以从显示区域DA的多个发光区域发出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影像的元件及电路。例如,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诸如开关元件等的像素电路、定义显示区域DA的发光区域的像素定义膜以及自发光元件(Self-Light Emitting Element)。

例如,自发光元件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基于无机物的发光二极管。基于无机物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微米(Micro-meter)或纳米(Nano-meter)单位的大小。以下,以自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情形作为例进行示出并说明。

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上,并且可以与显示基板100对向。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包括与显示基板100的多个发光区域对应的多个透射区域。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将从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而使其透射,或者可以维持从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而使其透射。例如,显示基板100可以发出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并且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使具有彼此不同的峰值波长的至少两种光透射。

填充剂500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的空间,并且可以被密封部件600所围绕。填充剂500可以填充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的空间。例如,填充剂500可以利用有机物质构成,并且可以使光透射。填充剂500可以利用硅类有机物质、环氧类有机物质等构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填充剂500也可以被省略。

密封部件60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夹设于显示基板100的边缘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边缘之间。密封部件60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沿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边缘布置而密封填充剂500。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通过密封部件600而彼此结合。例如,密封部件600可以包括有机物质。密封部件600可以利用环氧类树脂构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图3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基板的一面的平面图。在此,显示基板100的一面可以是显示基板100的前表面(Front Surface)或上表面。

参照图3,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在显示区域DA沿多个行和列排列的多个像素。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借由像素定义膜所定义的发光区域,并且可以通过发光区域而发出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例如,显示基板100的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朝显示基板100的外部发出的区域。

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可以将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朝显示基板100的外部发出。例如,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可以发出蓝色光。从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发出的光可以具有440nm至480nm范围的峰值波长。

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可以沿显示区域D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依次反复布置。例如,第一发光区域LA1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第二发光区域L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第二发光区域L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第三发光区域LA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作为另一例,第一发光区域LA1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第二发光区域L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及第三发光区域LA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实质上相同。

例如,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可以比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大,并且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可以比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大。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作为另一例,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及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可以实质上相同。

图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基板的另一面的平面图。在此,显示基板100的另一面可以是显示基板100的后表面或下表面。

参照图4,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第一基础部件SUB1。

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基础基板,并且可以利用高分子树脂等的绝缘物质构成。例如,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刚性(Rigid)基板。作为另一例,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能够实现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基板。在第一基础部件SUB1是柔性基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聚酰亚胺(PI)形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柔性膜210、多个源驱动部220、源电路板230、多个电缆240、控制电路板250及时序控制部260。

多个柔性膜210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的上侧或下侧。柔性膜210可以从显示装置10的侧面延伸至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例如,柔性膜210可以通过侧面接合(Side Bonding)而布置于显示基板100及颜色变换基板300的侧面。柔性膜210的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侧面与显示基板100的连接布线连接,柔性膜210的另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与源电路板230连接。例如,柔性膜210可以是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并且可以将源驱动部220或源电路板230的信号传送至显示基板100。

多个源驱动部220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多个柔性膜210中的每一个的一面。例如,源驱动部220可以是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源驱动部220可以基于时序控制部260的源控制信号将数字视频数据变换为模拟数据电压,并且可以通过柔性膜210而向显示基板100的数据线提供。

源电路板230可以布置于多个柔性膜210与多个电缆240之间。源电路板230可以通过多个柔性膜210而连接于多个源驱动部220或显示基板100,并且可以通过多个电缆240而连接于控制电路板250或时序控制部260。例如,源电路板23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或刚性印刷电路板(Rigid Printed CircuitBoard)。多个电缆240可以是柔性电缆(Flexible Cable),然而并不局限于此。

控制电路板250可以通过电缆240而连接于源电路板230。例如,控制电路板25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或刚性印刷电路板(RPCB)。

时序控制部260可以布置于控制电路板250的一面。例如,时序控制部260可以是集成电路。时序控制部260可以从系统电路板的片上系统接收数字视频数据和时序信号。时序控制部260可以基于时序信号来生成源控制信号而控制多个源驱动部220的驱动时序。时序控制部260可以基于时序信号来生成扫描控制信号而控制扫描驱动部的驱动时序。

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布置于控制电路板250上的电源供应部(未示出)。电源供应部可以利用从系统电路板施加的主电源来生成驱动显示基板100所需的电压而提供至显示基板100。例如,电源供应部可以生成驱动多个源驱动部220、时序控制部260及扫描驱动部的驱动电压。

图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颜色变换基板的平面图。

参照图5,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上,并且可以与显示基板100对向。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包括与显示基板100的多个发光区域对应的多个透射区域和围绕多个透射区域的多个阻光区域。例如,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包括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以及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显示基板100的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对应。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的一侧,并且可以防止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发出的光的混色。

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将从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而使其透射,或者可以维持从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而使其透射。例如,第一透射区域TA1可以将显示基板100的射出光的峰值波长变换而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第二透射区域TA2可以将显示基板100的射出光的峰值波长变换而发出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光。第三透射区域TA3可以维持从显示基板100的射出光的峰值波长而发出与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不同的第三颜色的光。例如,第一颜色的光可以是具有610nm至65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红光,第二颜色的光可以是具有510nm至55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绿光,并且第三颜色光可以具有440nm至48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蓝光。

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可以沿着显示区域D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依次反复布置。例如,第一透射区域TA1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第二透射区域T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并且第二透射区域T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第三透射区域TA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并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作为另一例,第一透射区域TA1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第二透射区域TA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和第三透射区域TA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实质上相同。

例如,第一透射区域TA1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透射区域TA2的面积,并且第二透射区域TA2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三透射区域TA3的面积。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并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作为另一例,第一透射区域TA1的面积、第二透射区域TA2的面积及第三透射区域TA3的面积可以实质上相同。

图6是沿图3及图5的切割线I-I'切割的剖视图。

参照图6,显示基板100的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朝显示基板100的外部发出的区域。

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第一基础部件SUB1、缓冲层BF、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EL和封装层TFE。

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基础基板,并且可以利用高分子树脂等的绝缘物质构成。例如,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刚性(Rigid)基板。作为另一例,第一基础部件SUB1可以是能够实现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基板。在第一基础部件SUB1是柔性基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聚酰亚胺(PI)形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缓冲层BF可以布置于第一基础部件SUB1上。缓冲层BF可以利用能够防止空气或水分渗透的无机膜构成。例如,缓冲层BF可以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无机膜。缓冲层BF可以利用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及铝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个无机膜交替层叠的多层膜构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FT、栅极绝缘膜GI、连接布线CWL、层间绝缘膜ILD、保护层PAS及平坦化层OC。

薄膜晶体管TFT可以布置于缓冲层BF上,并且可以构成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的像素电路。例如,薄膜晶体管TFT可以是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或开关晶体管。薄膜晶体管TFT可以包括半导体层ACT、栅电极GE、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

半导体层ACT可以配备于缓冲层BF上。半导体层ACT可以与栅电极GE、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重叠。半导体层ACT可以与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直接接触,并且将栅极绝缘膜GI置于中间而与栅电极GE面对。

栅电极GE可以布置于栅极绝缘膜GI的上部。栅电极GE可以将栅极绝缘膜GI置于中间而与半导体层ACT重叠。

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可以布置为在层间绝缘膜ILD上彼此隔开。源电极SE可以通过配备于栅极绝缘膜GI及层间绝缘膜ILD的接触孔而与半导体层ACT的一端接触。漏电极DE可以通过配备于栅极绝缘膜GI及层间绝缘膜ILD的接触孔而与半导体层ACT的另一端接触。漏电极DE可以通过配备于保护层PAS及平坦化层OC的接触孔而与发光元件EL的第一电极AND连接。

栅极绝缘膜GI可以配备于半导体层ACT的上部。例如,栅极绝缘膜GI可以布置于半导体层ACT及缓冲层BF的上部,并且可以使半导体层ACT与栅电极GE绝缘。栅极绝缘膜GI可以包括由源电极SE贯通的接触孔和由漏电极DE贯通的接触孔。

连接布线CWL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外围布置于栅极绝缘膜GI上。连接布线CWL可以电连接于布置在显示装置10的侧面的连接垫700,并且可以连接于多个数据线或多个扫描线。连接布线CWL可以连接于多个数据线而提供数据电压,并且可以连接于多个扫描线而提供扫描信号。在图6中,连接布线CWL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栅电极GE在相同的层利用相同的物质形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连接布线CWL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源电极SE或漏电极DE在相同的层利用相同的物质形成。

层间绝缘膜ILD可以布置于栅电极GE的上部。例如,层间绝缘膜ILD可以包括由源电极SE贯通的接触孔及由漏电极DE贯通的接触孔。在此,层间绝缘膜ILD的接触孔可以连接于栅极绝缘膜GI的接触孔。

保护层PAS可以配备于薄膜晶体管TFT的上部而保护薄膜晶体管TFT。例如,保护层PAS可以包括由第一电极AND贯通的接触孔。

平坦化层OC可以配备于保护层PAS的上部而使薄膜晶体管TFT的上端平坦化。例如,平坦化层OC可以包括由发光元件EL的第一电极AND贯通的接触孔。在此,平坦化层OC的接触孔可以连接于保护层PAS的接触孔。

发光元件EL可以配备于薄膜晶体管TFT上。发光元件EL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ND、发光层E及第二电极CAT。

第一电极AND可以配备于平坦化层OC的上部。例如,第一电极AND可以以与借由像素定义膜PDL而定义的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一个发光区域重叠的方式布置。并且,第一电极AND可以连接于薄膜晶体管TFT的漏电极DE。

发光层E可以配备于第一电极AND的上部。发光层E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受光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例如,发光层E可以是利用有机物质构成的有机发光层,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在发光层E相当于有机发光层的情况下,若薄膜晶体管TFT向发光元件EL的第一电极AND施加预定的电压,并且发光元件EL的第二电极CAT接收共同电压或阴极电压,则空穴和电子可以分别通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至发光层E,并且空穴和电子可以在发光层E中彼此结合而发出光。

第二电极CAT可以配备于发光层E的上部。例如,第二电极CAT可以以对整个像素共同共有的电极形态实现,而不按多个像素划分。

作为另一例,发光元件EL可以包括基于无机物的发光二极管。在此情况下,发光元件EL可以具有微米(Micro-meter)或纳米(Nano-meter)单位的大小,并且可以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根据在彼此对向的两个电极之间沿特定方向形成的电场而在两个电极之间整齐排列。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沿一方向延伸的形状。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棒、线、管等的形状。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是圆筒形或棒形(Rod)。或者,无机发光二极管可具有正六面体、长方体、六棱柱形等多棱柱的形状,或者具有包括沿一方向延伸并且局部倾斜的形状等的多种形状。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多个半导体可以具有沿一方向依次布置或层叠的结构。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活性层、电极层及绝缘膜。

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定义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将多个发光元件EL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AND隔开并绝缘。

封装层TFE可以布置于第二电极CAT上而覆盖多个发光元件EL。封装层TFE可以防止氧气或水分渗透到多个发光元件EL。

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上,并且可以与显示基板100对向。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包括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以及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显示基板100的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LA1、LA2、LA3中的每一个对应。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中的每一个的一侧,并且可以防止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发出的光的混色。

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包括第二基础部件SUB2、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第一覆盖层CAP1、第一阻光部件BK1、第二覆盖层CAP2、第二阻光部件BK2、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光透射部LTU及第三覆盖层CAP3。

第二基础部件SUB2可以是基础基板,并且可以利用高分子树脂等的绝缘物质构成。第二基础部件SUB2可以包括具有透射性的物质,从而可以使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发出的光透射。例如,第二基础部件SUB2可以是刚性(Rigid)基板。作为另一例,第二基础部件SUB2可以是能够实现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基板。在第二基础部件SUB2是柔性基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聚酰亚胺(PI)而形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选择性地,单独的缓冲层可以布置于第二基础部件SUB2上而防止杂质流入第二基础部件SUB2的一面。在此情况下,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可以与缓冲层直接接触。

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布置于第二基础部件SUB2上,并且可以与第一透射区域TA1重叠。第一滤色器CF1可以选择性地使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光)透射,并且可以阻挡或吸收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光)及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光)。例如,第一滤色器CF1可以是红色滤色器,可以包括红色的着色剂(Red Colorant)。红色的着色剂(Red Colorant)可以利用红色染料(Red Dye)或红色颜料(Red Pigment)构成。

第二滤色器CF2可以布置于第二基础部件SUB2上,并且可以与第二透射区域TA2重叠。第二滤色器CF2可以选择性地使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光)透射,并且可以阻挡或吸收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光)及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光)。例如,第二滤色器CF2可以是绿色滤色器,可以包括绿色的着色剂(Green Colorant)。绿色的着色剂(Green Colorant)可以利用绿色染料(Green Dye)或绿色颜料(Green Pigment)构成。

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布置于第二基础部件SUB2上,并且可以与第三透射区域TA3重叠。并且,第三滤色器CF3可以与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重叠。第三滤色器CF3在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滤色器CF1或第二滤色器CF2重叠,从而可以防止从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发出的光的混色。第三滤色器CF3可以选择性地使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光)透射,并且可以阻挡或吸收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光)及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光)。例如,第三滤色器CF3可以是蓝色滤色器,可以包括蓝色的着色剂(Blue Colorant)。蓝色的着色剂(Blue Colorant)可以利用蓝色染料(Blue Dye)或蓝色颜料(Blue Pigment)构成。

在第三滤色器CF3包括蓝色的着色剂的情况下,透过第三滤色器CF3的外光或反射光可以具有蓝色波段。用户的眼睛所识别的各颜色的敏感度(Eye Color Sensibility)可以根据光的颜色而不同。例如,相比于绿色波段的光及红色波段的光,蓝色波段的光对于用户而言识别起来可能更不敏感。因此,由于第三滤色器CF3包括蓝色的着色剂,从而用户可以相对更不敏感地识别反射光。

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可以吸收从显示装置10的外部流入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光的一部分而减少由外光引起的反射光。因此,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可以防止由外光反射引起的颜色失真。

第一覆盖层CAP1可以在显示区域DA覆盖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并且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覆盖第二基础部件SUB2。第一覆盖层CAP1可以防止水分或空气等的杂质从外部渗透以防止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受损或污染。第一覆盖层CAP1可以防止包含在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的着色剂扩散至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及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或光透射部LTU等。

第一覆盖层CAP1可以包含无机物质。例如,第一覆盖层CAP1可以包括硅氮化物、铝氮化物、锆氮化物、钛氮化物、铪氮化物、钽氮化物、硅氧化物、铝氧化物、钛氧化物、锡氧化物、铈氧化物和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多个阻光部件BK可以与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中的每一个重叠,并且可以布置于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上。多个阻光部件BK可以阻挡光透射。例如,多个阻光部件BK防止光在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之间侵入而混色,从而可以提升颜色再现率。多个阻光部件BK可以在平面上以围绕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的网格形态布置。多个阻光部件BK可以包括第一阻光部件BK1及第二阻光部件BK2。

第一阻光部件BK1可以布置于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上。例如,第一阻光部件BK1可以直接布置于布置在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上的第一覆盖层CAP1上。第一阻光部件BK1可以包括有机阻光物质。例如,第一阻光部件BK1可以包括黑色有机物质。第一阻光部件BK1可以通过有机阻光物质的涂覆及曝光工艺等来形成。

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在第一透射区域至第三透射区域TA1、TA2、TA3和非显示区域NDA覆盖第一覆盖层CAP1,并且可以在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覆盖第一阻光部件BK1。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追加地层叠于第一覆盖层CAP1上而双重防止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受损或污染。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防止包含在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CF1、CF2、CF3的着色剂扩散至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及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或光透射部LTU等。

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包括无机物质。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利用与第一覆盖层CAP1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与第一覆盖层CAP1不同的物质构成。例如,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包括硅氮化物、铝氮化物、锆氮化物、钛氮化物、铪氮化物、钽氮化物、硅氧化物、铝氧化物、钛氧化物、锡氧化物、铈氧化物和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布置于第一阻光部件BK1上。例如,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在第一阻光区域至第三阻光区域BA1、BA2、BA3布置于第二覆盖层CAP2上。例如,第二覆盖层CAP2可以覆盖第一阻光部件BK1的上表面及两侧面,并且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直接布置于覆盖第一阻光部件BK1的上表面的第二覆盖层CAP2上。

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包括有机阻光物质和拒液成分。在此,拒液成分可以利用含氟单体或含氟聚合物构成,具体地,可以包括含氟脂肪族聚碳酸酯。例如,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利用包含拒液成分的黑色有机物质构成。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通过包含拒液成分的有机阻光物质的涂覆和曝光工艺等来形成。

第二阻光部件BK2包括拒液成分,从而可以将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光透射部LTU分离成对应的透射区域。例如,在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光透射部LTU以喷墨方法形成的情况下,墨组合物可以在第二阻光部件BK2的上表面流动。在此情况下,第二阻光部件BK2由于包含拒液成分,从而可以引导墨组合物流到各个透射区域。因此,第二阻光部件BK2可以防止墨组合物混合。

因此,在显示基板100和颜色变换基板300的粘合过程中,显示装置10可以将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光透射部LTU的厚度维持为均匀,并且可以将填充在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的填充剂500的厚度维持为均匀。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防止粘合不良和斑点的发生。

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以与第一透射区域TA1重叠的方式布置于第一滤色器CF1上。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被阻光部件BK围绕。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包括第一基础树脂BS1、第一散射体SCT1及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

第一基础树脂BS1可以包括光透射率相对较高的物质。第一基础树脂BS1可以利用透明有机物质构成。例如,第一基础树脂BS1可以包括环氧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卡多(cardo)类树脂及酰亚胺类树脂等的有机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具有与第一基础树脂BS1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一基础树脂BS1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包括将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例如,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铝(Al2O3)、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或氧化锡(SnO2)等的金属氧化物,或者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或尿烷类树脂等的有机粒子。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在不实质上变换入射光的峰值波长的情况下,将光与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无关地沿随机方向散射。

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或转移为第一峰值波长。例如,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可以将从显示基板100提供的蓝光变换为具有610nm至650nm范围的单一峰值波长的红光而发出。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可以是量子点、量子棒或荧光体。量子点可以是电子从导带转移到价带而发出特定的颜色的粒子状物质。

例如,量子点可以是半导体纳米晶体物质。量子点可以根据其组成和尺寸具有特定的带隙而吸收光之后发出具有固有的波长的光。作为量子点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的例可以举IV族类纳米晶体、II-VI族类化合物纳米晶体、III-V族类化合物纳米晶体、IV-VI族类纳米晶体或它们的组合等。

II-VI族化合物可以选自由如下化合物构成的群:选自由CdSe、CdTe、ZnS、ZnSe、ZnTe、ZnO、HgS、HgSe、HgTe、MgSe、MgS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二元化合物;选自由InZnP、AgInS、CuInS、CdSeS、CdSeTe、CdSTe、ZnSeS、ZnSeTe、ZnSTe、HgSeS、HgSeTe、HgSTe、CdZnS、CdZnSe、CdZnTe、CdHgS、CdHgSe、CdHgTe、HgZnS、HgZnSe、HgZnTe、MgZnSe、MgZnS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三元化合物;以及选自由HgZnTeS、CdZnSeS、CdZnSeTe、CdZnSTe、CdHgSeS、CdHgSeTe、CdHgSTe、HgZnSeS、HgZnSeTe、HgZnSTe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四元化合物。

III-V族化合物可以选自由如下化合物构成的群:选自由GaN、GaP、GaAs、GaSb、AlN、AlP、AlAs、AlSb、InN、InP、InAs、InSb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二元化合物;选自由GaNP、GaNAs、GaNSb、GaPAs、GaPSb、AlNP、AlNAs、AlNSb、AlPAs、AlPSb、InGaP、InNP、InAlP、InNAs、InNSb、InPAs、InPSb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三元化合物;以及选自由GaAlNAs、GaAlNSb、GaAlPAs、GaAlPSb、GaInNP、GaInNAs、GaInNSb、GaInPAs、GaInPSb、InAlNP、InAlNAs、InAlNSb、InAlPAs、InAlPSb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四元化合物。

IV-VI族化合物可以选自由如下化合物构成的群:选自由SnS、SnSe、SnTe、PbS、PbSe、PbTe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二元化合物;选自由SnSeS、SnSeTe、SnSTe、PbSeS、PbSeTe、PbSTe、SnPbS、SnPbSe、SnPbTe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三元化合物;以及选自由SnPbSSe、SnPbSeTe、SnPbSTe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四元化合物。IV族元素可以是选自由Si、Ge及其混合物构成的群。IV族化合物可以是选自由SiC、SiGe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群的二元化合物。

例如,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或四元化合物可以以均匀的浓度存在于粒子内,或者可以以浓度分布以局部不同的状态划分的方式存在于同一粒子内。

例如,量子点可以具有包括包含有上述的纳米晶体的核及围绕所述核的壳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壳可以起到用于通过防止核的化学变性来维持半导体特性的保护层作用以及用于向量子点赋予电泳特性的充电层(Charging Layer)的作用。壳可以是单层或多层。核与壳的界面可以具有存在于核的元素的浓度趋向中心而降低的浓度梯度(Gradient)。量子点的壳可以由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半导体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等构成。

例如,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可以举例SiO2、Al2O3、TiO2、ZnO、MnO、Mn2O3、Mn3O4、CuO、FeO、Fe2O3、Fe3O4、CoO、Co3O4、NiO等的二元化合物,或者MgAl2O4、CoFe2O4、NiFe2O4、CoMn2O4等的三元化合物,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或者,半导体化合物可以举例CdS、CdSe、CdTe、ZnS、ZnSe、ZnTe、ZnSeS、ZnTeS、GaAs、GaP、GaSb、HgS、HgSe、HgTe、InAs、InP、InGaP、InSb、AlAs、AlP、AlSb等,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发出的光可以具有45nm以下、或者40nm以下、或者30nm以下的发光波长光谱半峰全宽(FWHM:Full Width of Half Maximum),并且可以进一步改善由显示装置10显示的颜色的色纯度和颜色再现性。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发出的光可以与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无关地沿多个方向发出。因此,可以提升在第一透射区域TA1显示的红色的侧面识别性。

从显示基板100提供的蓝光的一部分可能透过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而不被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变换为红光。从显示基板100提供的蓝光中并未被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变换而入射至第一滤色器CF1的光可以被第一滤色器CF1阻挡。并且,从显示基板100提供的蓝光中被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变换的红光可以透过第一滤色器CF1而朝外部发出。因此,第一透射区域TA1可以发出红光。

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以与第二透射区域TA2重叠的方式布置于第二滤色器CF2上。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被阻光部件BK所围绕。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包括第二基础树脂BS2、第二散射体SCT2及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

第二基础树脂BS2可以包括光透射率相对较高的物质。第二基础树脂BS2可以利用透明有机物质构成。例如,第二基础树脂BS2可以利用与第一基础树脂BS1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基础树脂BS1中例示的物质构成。

第二散射体SCT2可具有与第二基础树脂BS2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二基础树脂BS2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二散射体SCT2可以包括将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例如,第二散射体SCT2可以利用与第一散射体SCT1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散射体SCT1中例示的物质构成。第二散射体SCT2可以在不实质上变换入射光的峰值波长的情况下,将光与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无关地沿随机方向散射。

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或转移为与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的第一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二峰值波长。例如,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可以将从显示基板100提供的蓝光变换为具有510nm至550nm范围的单一峰值波长的绿光而发出。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可以是量子点、量子棒或荧光体。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可以包括具有与针对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进行的说明中记载的物质相同的主旨的物质。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可以由量子点、量子棒或荧光体构成,且构成为使第二波长转移剂WLS2的波长变换范围与第一波长转移剂WLS1的波长变换范围不同。

光透射部LTU可以以与第三透射区域TA3重叠的方式布置于第三滤色器CF3上。光透射部LTU可以被阻光部件BK所围绕。光透射部LTU可以维持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而使其透射。光透射部LTU可以包括第三基础树脂BS3及第三散射体SCT3。

第三基础树脂BS3可以包括光透射率相对较高的物质。第三基础树脂BS3可以利用透明有机物质构成。例如,第三基础树脂BS3可以利用与第一基础树脂BS1或第二基础树脂BS2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在第一基础树脂BS1或第二基础树脂BS2中例示的物质构成。

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具有与第三基础树脂BS3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三基础树脂BS3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包括将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例如,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利用与第一散射体SCT1或第二散射体SCT2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散射体SCT1或第二散射体SCT2中例示的物质构成。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在不实质上变换入射光的峰值波长的情况下,将光与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无关地沿随机方向散射。

第三覆盖层CAP3可以覆盖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光透射部LTU及阻光部件BK。例如,第三覆盖层CAP3可以密封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而防止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受损或污染。第三覆盖层CAP3可以利用与第一覆盖层CAP1或第二覆盖层CAP2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覆盖层CAP1或第二覆盖层CAP2中例示的物质构成。

填充剂500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的空间,并且可以被密封部件600所围绕。填充剂500可以填充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的空间。例如,填充剂500可以利用有机物质构成,并且可以使光透射。填充剂500可以利用硅类有机物质、环氧类有机物质等构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也可以省略填充剂500。

密封部件60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夹设于显示基板100的边缘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边缘之间。密封部件60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沿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边缘布置而密封填充剂500。显示基板100与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通过密封部件600而彼此结合。例如,密封部件600可以包括有机物质。密封部件600可以利用环氧类树脂构成,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连接垫700及粘贴膜800。

连接垫700可以布置于显示装置10的至少一侧面。连接垫700可以从显示基板100的侧面延伸至颜色变换基板300的侧面。例如,连接垫700可以从显示基板100的第一基础部件SUB1延伸至颜色变换基板300的第二基础部件SUB2,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连接垫700可以从多个柔性膜210接收各种电压或信号,并且可以将该电压或信号提供至连接布线CWL。

粘贴膜800可以将多个柔性膜210贴附于连接垫700的一面。粘贴膜800的一面可以贴附于连接垫700的一面,粘贴膜800的另一面可以贴附于多个柔性膜210的一面。例如,粘贴膜800可以覆盖整个连接垫700,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粘贴膜800可以覆盖连接垫700的一部分并暴露剩余部分。

粘贴膜800可以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在粘贴膜800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的情况下,粘贴膜800可以在连接垫700和多个柔性膜210的接触垫接触的区域具有导电性,并且可以将多个柔性膜210电连接于连接垫700。

选择性地,可以省略粘贴膜800。在此情况下,多个柔性膜210可以直接与连接垫700接触。例如,多个柔性膜210的接触垫可以利用超声波接合或熔接等的方法连接于连接垫700。

多个柔性膜210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的上侧或下侧。柔性膜210可以从显示装置10的侧面延伸至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例如,柔性膜210可以通过侧面接合(Side Bonding)而布置于显示基板100及颜色变换基板300的侧面。柔性膜210的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侧面连接于显示基板100的连接布线CWL,柔性膜210的另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连接于源电路板230。例如,柔性膜210可以是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并且可以将源驱动部220或源电路板230的信号传送至显示基板100。

拼接型显示装置TD还可以包括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光散射部件LSM。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的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因此,光散射部件LSM可以控制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的外光反射率。

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包括基础树脂BS和散射体SCT。

基础树脂BS可以包括光透射率相对较高的物质。基础树脂BS可以利用透明有机物质构成。例如,基础树脂BS可以利用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第一基础树脂至第三基础树脂BS1、BS2、BS3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基础树脂至第三基础树脂BS1、BS2、BS3中例示的物质构成。

散射体SCT可以具有与基础树脂BS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基础树脂BS形成光学界面。例如,散射体SCT可以包括将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例如,散射体SCT可以利用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相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可以利用在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中例示的物质构成。散射体SCT可以将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部入射的光沿随机方向散射,散射的光的一部分可以再次朝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部反射。

图7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沿图7的切割线II-II’切割的剖视图。由于图7是拼接型显示装置是将图1及图2的多个显示装置10连接的显示装置,将简单说明或省略与前述的构成相同的构成。

参照图7和图8,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包括多个显示装置10及粘贴部件AM。例如,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包括第一显示装置至第四显示装置10-1~10-4,然而显示装置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7的实施例。显示装置10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及拼接型显示装置TD中的每一个的尺寸来确定。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粘贴部件AM可以将以网格形态排列的第一显示装置至第四显示装置10-1~10-4的侧面连接而实现拼接型显示装置TD。例如,粘贴部件AM由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的粘贴剂或双面胶带形成,从而可以使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间距最小化。

第一显示装置10-1及第二显示装置10-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布置于第一显示装置10-1与第二显示装置10-2之间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例如,在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布置于显示装置10的两侧(例如,上侧和下侧,或左侧和右侧)的情况下,第一显示装置10-1和第二显示装置10-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布置于第一显示装置10-1与第二显示装置10-2之间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和柔性膜210。

作为另一例,在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布置于显示装置10的一侧的情况下,相邻的第一显示装置10-1及第二显示装置10-2中的一个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布置于第一显示装置10-1与第二显示装置10-2之间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另一个显示装置10可以不包括布置于第一显示装置10-1与第二显示装置10-2之间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因此,与图8的实施例不同,可以省略第一显示装置10-1及第二显示装置10-2中的一个显示装置10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

连接垫700可以布置于显示装置10的至少一侧面。连接垫700可以从显示基板100的侧面延伸至颜色变换基板300的侧面。例如,连接垫700可以从显示基板100的第一基础部件SUB1延伸至颜色变换基板300的第二基础部件SUB2,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连接垫700可以从多个柔性膜210接收各种电压或信号,并且可以将该电压或信号提供至连接布线CWL。

粘贴膜800可以将多个柔性膜210贴附于连接垫700的一面。粘贴膜800的一面可以贴附于连接垫700的一面,粘贴膜800的另一面可以贴附于多个柔性膜210的一面。例如,粘贴膜800可以覆盖整个连接垫700,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作为另一例,粘贴膜800可以覆盖连接垫700的一部分并暴露剩余部分。

粘贴膜800可以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在粘贴膜800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的情况下,粘贴膜800可在连接垫700和多个柔性膜210的接触垫接触的区域具有导电性,并且可将多个柔性膜210电连接于连接垫700。

选择性地,可以省略粘贴膜800。在此情况下,多个柔性膜210可以直接接触于连接垫700。例如,多个柔性膜210的接触垫可以利用超声波接合或熔接等的方法连接于连接垫700。

多个柔性膜210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于显示基板100的上侧或下侧。柔性膜210可以从显示装置10的侧面延伸至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例如,柔性膜210可以通过侧面接合(Side Bonding)而布置于显示基板100及颜色变换基板300的侧面。柔性膜210的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侧面连接于显示基板100的连接布线CWL,柔性膜210的另一侧可以在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连接于源电路板230。例如,柔性膜210可以是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并且可以将源驱动部220或源电路板230的信号传送至显示基板100。

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的颜色变换基板300之间。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及柔性膜210。因此,光散射部件LSM可以控制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的外光反射率。

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外光反射率实质上相同。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利用光散射物质来反射被入射的外光EXL的一部分,并且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利用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的光散射物质来反射被入射的外光EXL的一部分。例如,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利用散射体SCT来反射被入射的外光EXL的一部分,颜色变换基板300可以利用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来反射被入射的外光EXL的一部分。在拼接型显示装置TD接收相同量的外光EXL的情况下,光散射部件LSM的反射光RL1的量可以与第一显示装置10-1及第二显示装置10-2中的每一个的反射光RL2的量实质上相同。因此,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防止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边界部分或非显示区域NDA被识别,从而可以消除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隔断感并提升影像的沉浸度。

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反射光RL2可以包括包含光散射物质的多个透射区域TA的反射光RL2a和不包含光散射物质的多个阻光区域BA的反射光RL2b。多个透射区域TA可以对应于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及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光透射部LTU,并且多个阻光区域BA可以对应于多个阻光部件BK。

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小于多个透射区域TA的外光反射率,并且可以大于多个阻光区域BA的外光反射率。例如,在光散射部件LSM、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包括相同的光散射物质的情况下,光散射部件LSM、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成比例。例如,光透射部LTU的第三散射体SCT3的每单位体积的量可以大于光散射部件LSM的散射体SCT的每单位体积的量。

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反射光RL2的量可以相当于多个透射区域TA的反射光RL2a的量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反射光RL2b的量之和。并且,随着颜色变换基板300中的多个透射区域TA的面积增加,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反射光RL2的量可以相对地增加,并且随着多个阻光区域BA的面积增加,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反射光RL2的量可以相对地减少。在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小于多个透射区域TA的外光反射率且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大于多个阻光区域BA的外光反射率的情况下,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外光反射率的差异可以达到用户不能识别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的水准内。因此,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防止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被识别。

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大于多个透射区域TA的外光反射率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外光反射率的平均值。在此,多个透射区域TA的外光反射率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外光反射率的平均值可以反映多个透射区域TA与多个阻光区域BA的面积比。例如,当拼接型显示装置TD接收相同量的外光EXL且多个透射区域TA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多个透射区域TA的反射光RL2a的量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反射光RL2b的量的平均值可以相当于多个透射区域TA的反射光RL2a的量和多个阻光区域BA的反射光RL2b的量的中间值(RL1>(RL2a+RL2b)/2)。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与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外光反射率的差异可以相当于用户不能识别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的水准内。因此,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防止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被识别。

图9是示出图6的光散射部件及第一波长变换部的放大图。

参照图9,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或光透射部LTU的厚度T2可以大于光散射部件LSM的厚度T1。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可以根据颜色变换基板300的层叠结构而略微不同,然而在以下,假设在比较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与光散射部件LSM的厚度T1的情况下实质上相同。

多个透射区域TA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大于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并且多个阻光区域BA的外光反射率可以小于光散射部件LSM的外光反射率。例如,在光散射部件LSM、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包括相同的光散射物质的情况下,光散射部件LSM、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外光反射率可以与光散射物质的每单位体积的量成比例。

因此,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可以大于光散射部件LSM的厚度T1,并且光透射部LTU的第三散射体SCT3的每单位体积的量可以大于光散射部件LSM的散射体SCT的每单位体积的量。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防止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DA或边界部分被识别。

图10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一例的图。

参照图10,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利用喷墨装置IJ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喷墨装置IJD可以包括喷墨头HD及喷嘴NZ。

喷墨头HD可以对准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的位置。喷墨装置IJD可以利用喷嘴NZ来喷射包括基础树脂BS和散射体SCT的墨InK。墨InK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例如,墨InK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光散射部件LSM的面积和厚度、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的面积和厚度以及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喷射的墨InK可以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覆盖连接垫700、粘贴膜800、柔性膜210及粘贴部件AM。涂覆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的墨被加热并固化,使得光散射部件LSM可以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

图11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另一例的图。

参照图11,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利用光刻胶PR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例如,光刻胶PR可以包括基础树脂BS及散射体SCT。

光刻胶PR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例如,光刻胶PR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光散射部件LSM的面积和厚度、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的面积和厚度及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

例如,光刻胶PR可以是负性光刻胶(Negative Photoresist)。光刻胶PR可以包括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待配置光散射部件LSM的位置在内被相对广泛地配备。若光刻胶PR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则掩模MSK可以布置于除了将要配备光散射部件LSM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对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而言,朝掩模MSK和光刻胶PR照射光LIGHT,并且溶解除了光散射部件LSM以外的区域,从而光散射部件LSM可以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

作为另一例,光刻胶PR可以是正性光刻胶(Positive Photoresist)。在此情况下,光散射部件LSM并不局限于图11所示的情形,可以利用对应于正性光刻胶的方法形成。

图12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中光散射部件的形成过程的又一例的图。

参照图12,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利用膜胶带FT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例如,膜胶带FT可以具有粘贴力,可以包括基础树脂BS及散射体SCT。

膜胶带FT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第一波长转换部WLC1、第二波长转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例如,膜胶带FT的散射体SCT的量可以基于光散射部件LSM的面积和厚度、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及光透射部LTU的面积和厚度及第一散射体至第三散射体SCT1、SCT2、SCT3的量来确定。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3a至图13c示出根据时间顺序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参照图13a,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利用图10所示的喷墨方法、图11所示的光刻胶方法或图12所示的膜胶带方法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柔性膜210及粘贴部件AM。

参照图13b,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配备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光控制膜20。例如,光控制膜20可以是低反射膜,并且可以减少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光反射。光控制膜20可以以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例如,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将源电路板230、多个电缆240、控制电路板250及时序控制部260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源电路板230可以连接于多个柔性膜210或多个源驱动部220。

参照图13c,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执行光控制膜20及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之后,可以配备覆盖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及下表面的盖模块30。选择性地,盖模块30可以配备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前表面(Front Surface)的边缘,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盖模块30可以支撑并保护多个显示装置10,并且可以形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及后表面的外观。

图14a至图14c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4a至图14c示出根据时间顺序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参照图14a,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利用图10所示的喷墨方法、图11所示的光刻胶方法或图12所示的膜胶带方法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柔性膜210及粘贴部件AM。

参照图14b,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例如,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将源电路板230、多个电缆240、控制电路板250及时序控制部260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源电路板230可以连接于多个柔性膜210或多个源驱动部220。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之后,可以配备覆盖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下表面的盖模块30。选择性地,盖模块30可以配备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前表面(FrontSurface)的边缘,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盖模块30可以支撑并保护多个显示装置10,并且可以形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后表面的外观。

参照图14c,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配备盖模块30之后,可以配备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光控制膜20。例如,光控制膜20可以是低反射膜,并且可以减少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光反射。光控制膜20可以以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图15a至图15c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5a至图15c示出根据时间顺序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参照图15a,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合之后,可以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例如,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将源电路板230、多个电缆240、控制电路板250及时序控制部260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源电路板230可以连接于多个柔性膜210或多个源驱动部220。

参照图15b,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之后,可以利用图10所示的喷墨方法、图11所示的光刻胶方法或图12所示的膜胶带方法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柔性膜210及粘贴部件AM。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之后,可以配备覆盖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下表面的盖模块30。选择性地,盖模块30可以配备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前表面(FrontSurface)的边缘,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盖模块30可以支撑并保护多个显示装置10,并且可以形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后表面的外观。

参照图15c,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配备盖模块30之后,可以配备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光控制膜20。例如,光控制膜20可以是低反射膜,并且可以减少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光反射。光控制膜20可以以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图16a及图16b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6a及图16b示出根据时间顺序的拼接型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参照图16a,拼接型显示装置TD可以利用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均布置的粘贴部件AM将相邻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彼此贴附。在拼接型显示装置TD利用粘贴部件AM结合多个显示装置10之后,可以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例如,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将源电路板230、多个电缆240、控制电路板250及时序控制部260配备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表面。源电路板230可以连接于多个柔性膜210或多个源驱动部220。

拼接型显示装置TD执行印刷电路基板工艺之后,可以配备覆盖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下表面的盖模块30。选择性地,盖模块30可以配备于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前表面(FrontSurface)的边缘,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盖模块30可以支撑并保护多个显示装置10,并且可以形成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侧面和后表面的外观。

参照图16b,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配备盖模块30之后,可以利用图10所示的喷墨方法、图11所示的光刻胶方法或图12所示的膜胶带方法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光散射部件LSM可以覆盖布置于多个显示装置10中的每一个的侧面的连接垫700、粘贴膜800、柔性膜210及粘贴部件AM。

拼接型显示装置TD在多个显示装置10之间形成光散射部件LSM之后,可以配备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光控制膜20。例如,光控制膜20可以是低反射膜,并且可以减少拼接型显示装置TD的外光反射。光控制膜20可以以覆盖多个显示装置10及光散射部件LSM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然而并不是必须局限于此。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其技术思想或者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因此,以上记载的实施例应当理解为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4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