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85409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4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Forming reinforcing steel bar for concrete column prefabricated member or concrete beam prefabricated memb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李胜强 于 2021-08-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成型钢筋包括埋设于混凝土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所述纵向钢筋,其沿混凝土预制件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螺旋筋,其围绕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纵向钢筋的整体;本发明还公开了混凝土预制件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时以及混凝土预制件配筋属于“笼中笼”情况时的成型钢筋。本发明同时还公布了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成型钢筋在工厂可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构件预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rming steel bar for a concrete column prefabricated member or a concrete beam prefabricated member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abricated buildings. The formed steel bars comprise longitudinal steel bars and spiral steel bars which are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 main body; the longitudinal steel bar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 main body; the spiral rib is spirally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longitudinal steel bar and is used for hooping the whole longitudinal steel bar;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formed steel bar whe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 is L-shaped or T-shaped or cross-shaped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 belongs to the cage-in-cage con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formed steel bar. The formed steel bar can be conveniently and automatically produced in a factory, so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 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生产装配式构件的工厂。但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的生产,大多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以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为例,其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基本上仍然是人工操作,工业化生产程度很低,人工成本很高,导致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从而造成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现浇式建筑,严重阻碍了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要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必须显著提高装配式构件生产的工业化水平,才能降低构件预制阶段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生产的工业化水平,降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目的是使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钢筋生产可以实现自动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包括埋设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

所述纵向钢筋,其设置方向平行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螺旋筋,其按预设间距围绕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纵向钢筋的整体;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最终形成“长条形笼状”钢筋笼。

所述螺旋筋为钢筋、钢绞线、扁钢、薄钢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的,对于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包括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所述螺旋筋包括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

其中第一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第二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

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一,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二;钢筋笼一及钢筋笼二组合形成横截面视图呈现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钢筋笼。

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组”及“第二组”的顺序,所述“第一”及“第二”仅用于区别两个组别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还包括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组螺旋筋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二组螺旋筋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

应当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第零组”与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之间的先后顺序,所述“第零组”仅用于与“第一组”及“第二组”的区别。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同时被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箍住。

进一步的,对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配筋有“笼中笼”情况的,所述成型钢筋包括所述钢筋笼(已完成的钢筋笼,作为内钢筋笼)、第三组纵向钢筋及第三组螺旋筋;

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外部,所述第三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整体。

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三组”与前面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之间的先后顺序,所述“第三组”仅用于说明其与“第一组”及“第二组”为不同的组别。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的交点位置相互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所述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固定所述纵向钢筋;

步骤2:从所述纵向钢筋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所述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整体缠绕所述纵向钢筋,直至所述纵向钢筋另一端的预设位置。

进一步的,对于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其中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2:用所述第一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步骤3: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回退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同时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4:用所述第二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步骤5: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两个螺旋筋间距,使得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均缠绕至预设位置;

步骤7: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或回退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平齐。

进一步的,对于预制件中的纵向钢筋有“被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同时箍住”情况的,该部分纵向钢筋称之为“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其中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2:用所述第一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步骤3: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回退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同时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4:用所述第二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步骤5: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两个螺旋筋间距,使得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步骤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均缠绕至预设位置;

步骤7: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或回退移动,使其与第二组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平齐。

进一步的,对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配筋有“笼中笼”情况的,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钢筋笼(内钢筋笼)及第三组纵向钢筋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固定所述钢筋笼及第三组纵向钢筋;

步骤2:从第三组纵向钢筋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所述第三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外侧螺旋状缠绕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整体,直至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另一端的预设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钢筋生产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交点位置,连接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钢筋,可以按照本发明方法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矩形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矩形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L”形混凝土柱预制件或“L”形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T”形混凝土柱预制件或“T”形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十”形混凝土柱预制件或“十”形混凝土梁预制件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另一种成型钢筋的横截面视图;

图8为实施例4中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实施例5中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实施例6中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

1:纵向钢筋;10:第零组纵向钢筋;11:第一组纵向钢筋;12:第二组纵向钢筋;13:第三组纵向钢筋;

2:螺旋钢筋;21:第一组螺旋钢筋;22:第二组螺旋钢筋;23:第三组螺旋钢筋;

A:钢筋笼;An:内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应当说明:混凝土柱或混凝土梁,其尺寸特征为其中一个方向的尺寸较大,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较小。本发明中所述的长度方向为尺寸较大的方向,所述“纵向”为平行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所述“向前”,指的是沿长度方向向某一端移动的方向;所述“回退”,指的是与“向前”相反的方向。在具体实施中,“向前”的方向一旦确定,则实施过程中该方向保持不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参考图1~2。包括埋设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

纵向钢筋1,其设置方向平行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的长度方向;

螺旋筋2按预设间距围绕纵向钢筋1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纵向钢筋1的整体;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最终形成“长条形笼状”钢筋笼A。

应当说明,螺旋筋2可以为钢筋、钢绞线、扁钢、薄钢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本实施例螺旋筋2采用钢筋。

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应当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纵向钢筋及螺旋筋交点位置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优选点焊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参考图3~5。

其纵向钢筋1包括第一组纵向钢筋11及第二组纵向钢筋12;其螺旋筋2包括第一组螺旋筋21及第二组螺旋筋22;

第一组螺旋筋21围绕第一组纵向钢筋11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11的整体;第二组螺旋筋22围绕第二组纵向钢筋12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12的整体。

本实施例的成型钢筋中,其纵向钢筋1还包括第零组纵向钢筋10,第零组纵向钢筋10被第一组螺旋筋21及第二组螺旋筋22同时箍住。

第零组纵向钢筋10、第一组纵向钢筋11及第一组螺旋筋21形成钢筋笼一,第零组纵向钢筋10、第二组纵向钢筋12及第二组螺旋筋22形成钢筋笼二;钢筋笼一及钢筋笼二组合形成横截面视图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钢筋笼A。

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发明并不限定“第零组”、“第一组”及“第二组”的顺序,所述“第零”、“第一”及“第二”仅用于区别不同组别的纵向钢筋或螺旋筋。其中第零组纵向钢筋特指被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同时箍住的纵向钢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配筋有“笼中笼”情况的成型钢筋,参考图6~7。

其成型钢筋包括内钢筋笼An(已完成的钢筋笼,作为内钢筋笼)、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及第三组螺旋筋23;

第三组纵向钢筋13位于内钢筋笼An的外部,第三组螺旋筋23围绕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及内钢筋笼An的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及内钢筋笼An的整体。

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三组”与前面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之间的先后顺序,所述“第三组”仅用于说明其与“第一组”及“第二组”为不同的组别。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1的生产方法,参考图8,包括以下步骤:

S11:按纵向钢筋1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固定纵向钢筋1;

S12:从纵向钢筋1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螺旋筋2沿纵向钢筋1外侧螺旋状整体缠绕纵向钢筋1的整体,直至纵向钢筋1另一端的预设位置。

S13: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应当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纵向钢筋及螺旋筋交点位置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优选点焊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2的生产方法,参考图9,包括以下步骤:

S21:按第零组纵向钢筋10、第一组纵向钢筋11及第二组纵向钢筋12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第零组纵向钢筋10、第一组纵向钢筋11及第二组纵向钢筋12;其中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一组纵向钢筋11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12,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S22:用第一组螺旋筋21按预设间距沿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一组纵向钢筋11外侧螺旋状缠绕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一组纵向钢筋11的整体,缠绕一周;

S23:第一组纵向钢筋11回退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同时第二组纵向钢筋12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

S24:用第二组螺旋筋22按预设间距沿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二组纵向钢筋12外侧螺旋状缠绕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二组纵向钢筋12的整体,缠绕一周;

S25:第零组纵向钢筋10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第一组纵向钢筋11向前移动两个螺旋筋间距,使得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一组纵向钢筋11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12,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S26:重复步骤S22至步骤S25,直至第一组螺旋筋21及第二组螺旋筋22均缠绕至预设位置;

S27:第零组纵向钢筋10及第一组纵向钢筋11向前或回退移动,使其与第二组纵向钢筋12沿长度方向平齐。

S28: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3的生产方法,参考图10,包括以下步骤:

S31:按内钢筋笼An及第三组纵向钢筋13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固定内钢筋笼An及第三组纵向钢筋13;

S32:从第三组纵向钢筋13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第三组螺旋筋23沿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及内钢筋笼An的外侧螺旋状缠绕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及内钢筋笼An的整体,直至第三组纵向钢筋13另一端的预设位置。

S33:纵向钢筋1及螺旋筋2交点位置,点焊连接。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构造柱钢筋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