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

文档序号:1863359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感器部件 (Inductor component ) 是由 田村俊光 佐佐木达哉 长谷川信 杉山郁乃 平井真哉 五十岚勇治 于 2021-05-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在电感器部件内芯体稳定地存在,而且还能够增大电感值的电感部件。电感器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覆盖芯体的一部分的绝缘部件、卷绕于芯体及绝缘部件的线圈、以及具有弹性的缓冲部件,芯体具有第一面、与第一面交叉的第二面、以及与第二面相对且与第一面交叉的第三面,绝缘部件设置为将第一面、第二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三面的一部分覆盖,芯体和绝缘部件经由缓冲部件被粘接。(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ductor component which not only stably exists in an inductor component inner core body, but also can increase inductance value. The inductor component includes an annular core, an insulating member covering a part of the core, a coil wound around the core and the insulating member, and a buffer member having elasticity, the core includes a first surface, a second surface intersecting the first surface, and a third surface facing the second surface and intersecting the first surface, the insulating member is provided so as to cover the first surface, a part of the second surface, and a part of the third surface, and the core and the insulating member are bonded to each other via the buffer member.)

电感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环状的芯体的电感器部件,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引用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壳体收纳型磁芯10,其中,为了防止因芯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磁芯”)振动并与壳体接触而产生的噪音,在磁芯11与壳体12之间的间隙仅配置将磁芯11固定于壳体12所需的量的由弹性体构成且其杨氏模量为1×105N/m2~1×109N/m2的片材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8141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电感器部件的小型化正在发展,在现有的构造中,由于将芯体整体收纳于壳体,因此在绕芯体和壳体卷绕的线圈中,芯体的截面积不得不减小,电感值也减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在电感器部件内芯体稳定地存在,而且还能够增大电感值的电感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绝缘部件,覆盖上述芯体的一部分;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及上述绝缘部件;以及缓冲部件,具有弹性,上述芯体具有第一面、与上述第一面交叉的第二面、以及与上述第二面相对且与上述第一面交叉的第三面,上述绝缘部件设置为将上述第一面、上述第二面的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三面的一部分覆盖,上述芯体与上述绝缘部件经由上述缓冲部件被粘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芯体与绝缘部件经由缓冲部件被粘接,由此芯体能够稳定地存在。另外,由于绝缘部件覆盖芯体的一部分,因此与由绝缘部件覆盖芯体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芯体的截面积,能够增大电感器部件的电感值。

这里,第一面与第二面交叉不仅是指实际的交叉,也可以是延长面交叉。第一面与第三面交叉的情况也同样。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缓冲部件存在于上述绝缘部件与上述芯体之间的一部分,在上述绝缘部件与上述芯体之间存在上述缓冲部件不存在的区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存在不存在缓冲部件的区域,即存在芯体与缓冲部件不接触的区域,因此能够减小磁致伸缩对芯体的影响。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域存在于上述绝缘部件的端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构成缓冲部件的材料从绝缘部件的端部突出。在构成缓冲部件的材料突出的情况下,存在将芯体和绝缘部件组装时的尺寸变大的可能性,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尺寸因构成缓冲部件的材料而变大。另外,在从绝缘部件的端部突出的情况下,存在与线圈相干涉的担忧,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抑制这一点。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缓冲部件仅存在于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绝缘部件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抑制构成缓冲部件的材料从芯体与绝缘部件之间突出。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上述芯体的形状为长圆形,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上述芯体具有沿着长轴延伸且在短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长边部分,上述芯体具有在中心轴方向上相对的端面,上述缓冲部件存在于一个上述端面中的位于长边部分的长边部分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在长边部分端面存在缓冲部件,因此能够防止绝缘部件因振动、冲击而从芯体剥离。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缓冲部件存在为上述长边部分的端面的面积的50%以上且100%以下。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是比将缓冲部件涂敷于芯体的第一面的整个区域的情况少的量的缓冲部件的涂敷,也能够确保绝缘部件与芯体的粘接,能够进一步抑制应力施加于芯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磁致伸缩对电气特性的影响。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上述缓冲部件在至少一个上述长边部分与将一对上述长边部分的长轴方向的中央连结的线重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将绝缘部件与芯体更均匀地粘接。

另外,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感器部件还具有底板部,上述芯体的第一面配置为与上述底板部对置,上述绝缘部件及上述缓冲部件配置于底板部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电感器部件的重心存在于接近壳体的底面的一侧即安装面侧,因此电感器部件不易摇晃。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不仅芯体稳定地存在,而且还能够增大电感值的电感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内部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中的芯体的第一端面和缓冲部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电感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芯体的第一端面和缓冲部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电感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芯体的第一端面和缓冲部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电感器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器部件;2…壳体;21…底板部;22…盖部;3…芯体;31…长边部分;32…短边部分;33…长边部分端面;301…第一端面;302…第二端面;303…内周面;304…外周面;41…第一线圈;410…弯曲销部件;410a…导体部;410b…覆膜;411、412…第一直线销部件、第二直线销部件;411a、412a…导体部;411c…安装片;42…第二线圈;420…弯曲销部件;420a…导体部;420b…覆膜;421、422…第一直线销部件、第二直线销部件;421a、422a…导体部;421c…安装片;51~54…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a~54a…安装部;60…绝缘部件;81…缓冲部件;85…空隙部;90…涂层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附图包含一部分示意性的部件,存在不反映实际的尺寸、比率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的俯视立体图。图2是电感器部件1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感器部件1的内部的仰视立体图。图4是电感器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电感器部件1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电感器部件1具有壳体2、收纳于壳体2内的环状的芯体3、卷绕于芯体3的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安装于壳体2并与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连接的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电感器部件1例如是共模扼流线圈等。

壳体2具有底板部21和覆盖底板部21的箱状的盖部22。壳体2由具有强度和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具有阻燃性的材料构成。壳体2例如由PPS(聚苯硫醚)、LCP(液晶聚合物)、PPA(聚邻苯二甲酰胺)等树脂或陶瓷构成。在底板部21以使芯体3的中心轴与底板部21正交的方式设置有芯体3。芯体3的中心轴是指芯体3的内径孔部的中心轴。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壳体2(底板部21及盖部22)的形状为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形状为长方形。

这里,将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观察的壳体2的短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观察的壳体2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上述短边方向及上述长边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即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壳体2的底板部21和盖部22在Z方向上相对配置,底板部21位于下侧,盖部22位于上侧,将上侧设为Z方向的正方向,下侧设为Z方向的反方向。此外,在壳体2的底板部21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壳体2的X方向的长度与壳体2的Y方向的长度相同。

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安装于底板部21。第一电极端子51和第二电极端子52位于底板部21的在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第三电极端子53和第四电极端子54位于底板部21的在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第一电极端子51与第三电极端子53在X方向上对置,第二电极端子52与第四电极端子54在X方向上对置。

从中心轴方向观察时,芯体3的形状为长圆形(跑道形状)。从中心轴方向观察时,芯体3包含沿着长轴延伸且在短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长边部分31、和沿着短轴延伸且在长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短边部分32。这里,长边部分31是指芯体3的长轴方向的直线部分。短边部分32是指芯体3的长边部分31以外的圆弧状的部分。此外,芯体3的形状也可以是从中心轴方向观察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芯体3例如由铁氧体等陶瓷芯体,或者由铁系的粉末成型、纳米结晶箔制作的磁性芯体构成。芯体3具有在中心轴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端面301及第二端面302、和内周面303及外周面304。第一端面301是芯体3的下侧的端面,与底板部21的内表面相对。即,底板部21配置于芯体3的下方。第二端面302是芯体3的上侧的端面,与盖部22的内表面相对。芯体3以芯体3的长轴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壳体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30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面,内周面30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面,外周面30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三面。

芯体3的从中心轴方向观察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第一端面301及第二端面302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垂直地配置。内周面303及外周面304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地配置。在本说明书中,“垂直”不限于完全垂直的状态,也包含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另外,“平行”不限于完全平行的状态,也包含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芯体3的下侧部分被绝缘部件60覆盖。即,芯体3的一部分被绝缘部件60覆盖,芯体3不是全部被绝缘部件60覆盖。

绝缘部件60例如由LCP、PPA、PPS等超耐热工程塑料构成,由此,绝缘部件60的耐热性、绝缘性以及加工性提高。

绝缘部件60形成为环状,具有覆盖芯体3的下侧部分的环状凹部61。具体而言,绝缘部件60将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内周面303的一部分以及外周面304的一部分覆盖。这样,通过将芯体3的下侧部分嵌入于绝缘部件60的环状凹部61,从而能够将绝缘部件60安装于芯体3。

芯体3具有供绝缘部件60嵌入的嵌入槽35。嵌入槽35向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外周面304以及内周面303开口。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宽度小于芯体3的第二端面302的宽度。这样,通过将绝缘部件60的外周面嵌入于芯体3的嵌入槽35,从而能够抑制绝缘部件60的宽度变得比芯体3的第二端面302的宽度过大。另外,绝缘部件60的安装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防止绝缘部件60的位置偏移。

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部件81。多个缓冲部件81存在于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的长边部分31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缓冲部件81,因此芯体3与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不直接接触。

第一线圈41在第一电极端子51与第二电极端子52之间,卷绕于芯体3及绝缘部件60。第一线圈4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端子51连接。第一线圈4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端子52连接。

第二线圈42在第三电极端子53与第四电极端子54之间,卷绕于芯体3及绝缘部件60。第二线圈42的一端与第三电极端子53连接。第二线圈42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极端子54连接。

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沿着长轴方向进行卷绕。即,第一线圈41卷绕于芯体3的一个长边部分31,第二线圈42卷绕于芯体3的另一个长边部分31。第一线圈41的卷绕轴和第二线圈42的卷绕轴并行。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相对于芯体3的长轴对称。

第一线圈41的匝数和第二线圈42的匝数相同。第一线圈41相对于芯体3的卷绕方向与第二线圈42相对于芯体3的卷绕方向相反。即,第一线圈41从第一电极端子51朝向第二电极端子52的卷绕方向与第二线圈42从第三电极端子53朝向第四电极端子54的卷绕方向相反。

而且,共模的电流在第一线圈41中从第一电极端子51向第二电极端子52流动,在第二线圈42中从第三电极端子53向第四电极端子54流动,即,以使共模的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连接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若共模的电流流过第一线圈41,则在芯体3内由第一线圈41产生第一磁通。若共模的电流流过第二线圈42,则在芯体3内沿与第一磁通在芯体3内相互加强的方向产生第二磁通。因此,第一线圈41和芯体3以及第二线圈42和芯体3作为电感分量起作用,相对于共模的电流除去噪声。

第一线圈41通过利用例如激光焊接、点焊等焊接来连接多个销部件而形成。此外,图3不是表示多个销部件实际焊接的状态,而是表示多个销部件组装的状态。

多个销部件不是印刷布线、导线,而是棒状部件。销部件具有刚性,并且比电子部件模块之间的连接所使用的导线更不易弯折。具体而言,在芯体3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销部件的长度比芯体3的经过第一端面301、第二端面302、内周面303以及外周面304的与芯体的外周的一周的量的长度短,另外,刚性本身也高,因此不易弯折。

多个销部件包含弯折成大致U字状的弯曲销部件410、和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销部件411、412。

第一线圈41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包含一端侧(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多组弯曲销部件41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以及另一端侧(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和第二直线销部件412的长度不同。对弯曲销部件410的弹簧指数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将弯曲销部件410沿着芯体3的第二端面302、内周面303以及外周面304配置时,在位于芯体3的外周面304的角部的弯曲销部件410的曲率半径R1、以及位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的角部的弯曲销部件410的曲率半径R2中,弯曲销部件410的弹簧指数Ks小于3.6。弹簧指数Ks由弯曲销部件的曲率半径R1、R2/弯曲销部件的线径r表示。这样,弯曲销部件410的刚性高,不易弯折。

弯曲销部件41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点焊等焊接而交替连接。使弯曲销部件410的一端与第二直线销部件412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线销部件412的另一端与其他弯曲销部件410的一端连接。通过重复该操作,多个弯曲销部件41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被连接,被连接的多个弯曲销部件41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呈螺旋状配置于芯体3。即,由一组的弯曲销部件41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构成1匝。

弯曲销部件410沿着芯体3的第二端面302、内周面303以及外周面304各自的面平行地配置。第二直线销部件412沿着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平行地配置。第一直线销部件411沿着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平行地配置。

相邻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10彼此通过粘接部件70固定。由此,能够使多个弯曲销部件410向芯体3的安装状态稳定。同样,相邻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和第二直线销部件412通过粘接部件70而被固定,相邻的第二直线销部件412通过粘接部件70而被固定。由此,能够使多个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12向芯体3的安装状态稳定。

第一电极端子51与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连接,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与同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相邻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10的一端连接。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具有安装片411c。第一电极端子51具有进入壳体2内的安装部51a。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的安装片411c与第一电极端子51的安装部51a连接。

第二电极端子52与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连接,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与同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相邻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10的一端连接。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的安装片411c与第二电极端子52的安装部52a连接。

第二线圈42与第一线圈41同样,由多个销部件构成。即,第二线圈42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包含一端侧(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多组弯曲销部件42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22、以及另一端侧(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弯曲销部件42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22交替地连接而卷绕于芯体3。即,多个弯曲销部件42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22被连接,被连接的多个弯曲销部件420及第二直线销部件422呈螺旋状卷绕于芯体3。

第三电极端子53与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连接,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与同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相邻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20的一端连接。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的安装片421c与第三电极端子53的安装部53a连接。

第四电极端子54与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连接,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与同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相邻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20的一端连接。另一方的第一直线销部件421的安装片421c与第四电极端子54的安装部54a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销部件410~412、420~422)分别包含导体部和覆盖导体部的覆膜。导体部例如是铜线,覆膜例如是聚酰胺亚胺树脂。覆膜的厚度例如为0.02mm~0.04mm。

第一直线销部件411、421由没有覆膜的导体部411a、421a构成。第二直线销部件412、422由没有覆膜的导体部412a、422a构成。弯曲销部件410、420由导体部410a、420a和覆膜410b、420b构成。

在弯曲销部件410、420的一端及另一端,导体部410a、420a从覆膜410b、420b露出。即,第一直线销部件411、421、第二直线销部件412、422以及弯曲销部件410、420在露出的导体部411a、421a、412a、422a、410a、420a相互焊接。

图6是电感器部件1的经过Y方向的中心的XZ剖视图。图7是图6的放大示意图,表示芯体3、缓冲部件81以及绝缘部件60。图8是对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和缓冲部件81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在第一线圈41中,具有相邻的销部件的端部相互焊接而成的焊接部。此外,焊接部表示在焊接时一旦溶解,然后凝固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一线圈41具有第一焊接部w11及第二焊接部w12。更具体而言,在第一线圈41的相邻的匝中,一方的匝的第二直线销部件412和弯曲销部件410形成第二直线销部件412的导体部412a的一端和弯曲销部件410的导体部410a相互焊接而成的第一焊接部w11,上述第二直线销部件412和另一方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10形成第二直线销部件412的导体部412a的另一端和该弯曲销部件的导体部410a相互焊接而成的第二焊接部w12。此外,在图6中,第一焊接部w11及第二焊接部w12的形状为直线,但也可以不是直线。

第一焊接部w11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上方。这里,第一焊接部w11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是指只要第一焊接部w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即可。此外,第一焊接部w11可以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直接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是在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之间具有空间的状态。

此外,在图6中,对第一焊接部w11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的方式进行了记载,但第一焊接部w11也可以位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的上方,也可以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及内周面303的上方。

例如,第一焊接部w11位于内周面303的上方是指只要第一焊接部w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周面303的上方即可。位于内周面303的上方是指位于内周面303的表面上,无论是与内周面303接触,还是非接触,另外,不是指着附图上的上下。此外,对于内周面303以外的其他面,“位于上方”也具有同样的意思。

第一焊接部w11也可以与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内周面303之间的第一角部对置且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或者也可以与第一角部对置且位于内周面303的上方,或者也可以与第一角部对置且位于第一端面301及内周面303的上方。此外,作为其他方式,第一焊接部w11也可以仅与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内周面303之间的第一角部对置地设置。此外,在芯体3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在第一角部的形状为曲线的情况下,第一角部存在于平面状的第一端面301与平面状的内周面303之间,在第一角部的形状为点的情况下,第一角部是平面状的第一端面301与平面状的内周面303实际上交叉的点。

第二焊接部w12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上方。这里,第二焊接部w12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是指只要第二焊接部w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即可。

此外,在图6中,对第二焊接部w12位于第一端面301的上方的方式进行了记载,但第二焊接部w12也可以位于芯体3的外周面304的上方,也可以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及外周面304的上方。这里,第二焊接部w12位于外周面304的上方是指只要第二焊接部w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周面304的上方即可。

作为其他方式,第二焊接部w12也可以仅与位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外周面304之间的第二角部对置地设置。

此外,在图6中,对第一线圈41的由第二直线销部件412和弯曲销部件410构成的匝进行了记载,但在由各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和与其邻接的弯曲销部件410构成的匝中也是同样的。具体地进行说明,第一直线销部件411在与导体部411a连接的弯曲销部件410的导体部410a被焊接,形成第一焊接部w11或第二焊接部w12。

第二线圈42具有第一焊接部w21及第二焊接部w22。在第二线圈42中,也与第一线圈41同样,在相邻的匝中,一方的匝的第二直线销部件422和弯曲销部件420在第二直线销部件422的导体部422a的一端和弯曲销部件420的导体部420a被焊接,形成第一焊接部w21,上述第二直线销部件422和另一方的匝的弯曲销部件420在第二直线销部件422的导体部422a的另一端和该弯曲销部件的导体部420a被焊接,形成第二焊接部。另外,第一直线销部件421在与导体部421a连接的弯曲销部件420的导体部420a被焊接,形成第一焊接部w21或第二焊接部w22。关于第二线圈42的第一焊接部w21及第二焊接部w22,具有与第一线圈41的第一焊接部w11及第二焊接部w21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绝缘部件60存在于焊接部与芯体3之间,覆盖芯体3的一部分。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以覆盖芯体的整体的方式设置有壳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芯体振动且与壳体接触,在芯体与壳体之间(具体而言,在引用文献1的图1中为芯体的上下)设置片材。然而,若采用这样的方式,则无法增大芯体的截面积,无法增大电感器部件的电感值。

与此相对,通过仅在芯体3的一部分设置绝缘部件60,与在芯体的整个外表面设置绝缘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芯体3的截面积。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增大电感器部件1的电感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60只要存在于芯体3的一部分即可,因此能够仅在必要的部位(焊接部与芯体3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绝缘部件60存在于所有的焊接部与芯体3之间,由此能够使焊接部与芯体3更可靠地绝缘。

绝缘部件60遍及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内周面303的一部分以及外周面304的一部分地设置。换言之,绝缘部件60以覆盖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内周面303的一部分以及外周面304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使芯体3与第一线圈41的绝缘性更好。具体而言,绝缘部件60覆盖位于第一端面301与内周面303之间的第一角部、和位于第一端面301与外周面304之间的第二角部。绝缘部件60具有设置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的一部分的上方的第一部分60a、设置于芯体3的外周面304的一部分的上方的第二部分60b、以及设置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上方的第三部分60c。

优选芯体3的不与焊接部对置的第二端面302不被绝缘部件60覆盖。由此,能够在使芯体3的第二端面302接近第一线圈41、第二线圈42的方向增大芯体3,能够进一步增大芯体3的XZ方向的截面的截面积。

如图7所示,缓冲部件81存在于芯体3与绝缘部件60之间。缓冲部件81具有弹性,将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粘接。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保护芯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磁芯”),在芯体的整周设置壳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因芯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磁芯”)振动并与壳体接触而产生的噪音,例如如图1所示,在芯体的上下配置片材。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仅覆盖芯体3的一部分的绝缘部件60来保护芯体3。这是因为,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缓冲部件81,将芯体3与绝缘部件60粘接并固定,其结果,能够通过仅覆盖芯体3的一部分的绝缘部件60来保护芯体3。

另外,由于缓冲部件81具有弹性,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芯体3的应力,从而能够抑制磁致伸缩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中,即使没有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芯体的上下设置片材(缓冲部件),芯体3也能够在电感器部件内稳定地存在。在本发明中,由于绝缘部件60覆盖芯体3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在覆盖芯体的整体的情况下由绝缘部件占据的部分置换为芯体3,从而能够增大芯体3的截面积。其结果,能够增大电感器部件1的电感值。另外,通过经由缓冲部件81,而将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粘接,从而能够防止绝缘部件60因振动、冲击而从芯体3剥离。

这里,缓冲部件具有弹性的情况表示使用弹性模量例如为1×103Pa以上且1×109Pa以下的材料构成缓冲部件。通过使弹性模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经由缓冲部件81将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特别良好地粘接,并且能够抑制磁致伸缩的影响。在弹性模量过低的情况下,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变软,会在缓冲部件81的内部断裂。若弹性模量过高,则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变硬,在缓冲部件81与芯体3的界面剥离。另外,若弹性模量过高,则由于缓冲部件81与芯体3接触,因此磁致伸缩对芯体3的影响变大。

作为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能够列举聚氨酯树脂、硅树脂等。这样的材料的弹性特别良好,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的粘接良好,因此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由于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的粘接特别良好,因此特别优选使用聚氨酯树脂。例如,能够使用弹性模量为23MPa以上的聚氨酯树脂。

在作为缓冲部件81使用聚氨酯树脂那样的柔软的树脂的情况下,上述树脂进入芯体3的表面的细小的凹凸形状。其结果,芯体3与缓冲部件81的接触面积变大,产生提高两者之间的粘接强度的锚固效果,认为缓冲部件81与芯体3良好地粘接。

另外,在作为缓冲部件81使用聚氨酯树脂那样的柔软的树脂的情况下,上述树脂进入绝缘部件60的表面的细小的凹凸形状。其结果,绝缘部件60与缓冲部件81的接触面积变大,产生提高两者之间的粘接强度的锚固效果,认为缓冲部件81与绝缘部件60良好地粘接。例如,在作为形成绝缘部件60的材料使用具有苯环的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LCP),作为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使用聚氨酯树脂的情况下,在苯环和聚氨酯树脂中含有的C=O基之间产生由分子间力引起的相互作用,认为缓冲部件81与绝缘部件60的粘接变得更加良好。

缓冲部件81存在于芯体3与绝缘部件60之间的一部分,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存在缓冲部件81不存在的区域(以下,也称为“空隙部”)。具体而言,在芯体3的内周面303与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60a之间的整个区域以及芯体3的外周面304与绝缘部件的第二部分60b之间的整个区域,存在作为不存在缓冲部件81的区域的空隙部85。即,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不直接连接。如上述那样,通过存在空隙部85,能够抑制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从绝缘部件60的端部突出。在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突出的情况下,存在组装芯体3与绝缘部件60时的尺寸变大的可能性,但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在本方式中能够抑制尺寸因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而变大。另外,在从绝缘部件60的端部突出的情况下,存在突出的材料与线圈41、42相干涉的担忧,但在本方式中也能够避免这一点。此外,绝缘部件60的端部存在于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的间隙的开口部侧。

缓冲部件81存在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上。换言之,缓冲部件81仅存在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三部分60c之间。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从芯体3与绝缘部件60之间突出。

如图8所示,第一端面301具有两个被假想线包围的长边部分端面33。长边部分端面33是第一端面301中的位于长边部分的端面。在图8中,由阴影线表示的部分是存在缓冲部件81的区域。第一端面301具有两个缓冲部件81。

缓冲部件81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整个区域,即长边部分端面33的面积的100%。

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防止绝缘部件60因振动、冲击而从芯体3剥离。另外,在通过涂敷构成缓冲部件81的材料从而设置缓冲部件8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直线的操作来设置缓冲部件81。因此,上述构造在使用这样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也是有利的。

缓冲部件81的厚度例如为52.6μm以上。通过具有这样的厚度,在对电感器部件1施加冲击时,能够抑制缓冲部件81从芯体3和/或绝缘部件60剥离。另外,缓冲部件81的厚度例如为105.1μm以下。若厚度过大,则芯体3的截面积变小,电感值变小。

优选地,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缓冲部件81中的一方存在于与第一线圈41重叠的位置。由于隔着缓冲部件81设置芯体3和绝缘部件60,因此能够抑制芯体3相对于绝缘部件60自由地移动,能够减小芯体3的振动。

优选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仅存在缓冲部件81。换言之,优选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不包含缓冲部件81以外的其他部件。

此外,多个缓冲部件81具有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厚度以及相同的面积。

如图6所示,电感器部件1还具有覆盖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的一部分的涂层部件90。具体而言,涂层部件90覆盖从第一线圈41的覆膜410b露出的导体部411a、412a、410a、和从第二线圈42的覆膜420b露出的导体部421a、422a、420a。即,涂层部件90也覆盖焊接部。如以上那样,涂层部件90设置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侧,即设置于底板部21侧。

缓冲部件81及绝缘部件60配置于壳体2的底板部21侧。此时,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配置为与底板部21对置。通过将缓冲部件81及绝缘部件60配置于底板部21侧,能够使电感器部件1的重心靠近底板部21侧,电感器部件1不易摇晃,能够提高电感器部件1的设置时的稳定性。

另外,涂层部件90也设置于底板部21侧,由此由树脂形成的部件都存在于底板部21侧。在由树脂形成的部件,在电感器部件的使用时有时会蓄积热量,但通过将这样的部件固定设置于底板部21侧,经由底板部21,热量的散热变得容易。另外,通过涂层部件90,能够防止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的位置偏移。另外,通过将涂层部件90与绝缘部件60和缓冲部件81一起配置于底板部21侧,能够使电感器部件1的重心靠近底板部21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感器部件1的设置时的稳定性。

作为涂层部件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热固性的环氧系的树脂。

此外,涂层部件90也可以设置于底板部21侧以外的部位,即设置于线圈3的第一端面301侧以外的部位,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线圈3的第二端面302侧。另外,涂层部件90也可以覆盖弯曲销部件410、420的导体部410a、420a和第二直线销部件412、422的导体部412a、422a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申请中,将涂层部件90记载为与绝缘部件60不同的部件,但也可以省略涂层部件90,将绝缘部件60形成为具有覆盖焊接部的厚度的部件。即,绝缘部件60也可以兼用涂层部件90的作用。

(电感器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电感器部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长边部分端面33和/或绝缘部件60的第三部分60c的面即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相对的面形成缓冲部件81。缓冲部件81的形成能够通过使用例如分配器涂敷、丝网印刷或喷墨法那样的非接触方法供给缓冲部件81的材料来进行。该材料在供给时为液状,因此存在厚度偏差、无法获得需要的厚度的可能性。因此,在以一定间隔按压芯体3和绝缘部件60的状态下使该材料固化,确保需要的厚度。根据需要,也可以为了促进固化而进行加热。

然后,如图3所示,将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以相互的卷绕轴并行的方式卷绕于嵌入了绝缘部件60的芯体3,将第一线圈41的露出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线圈42的露出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侧。

然后,在使芯体3的第一面301向上的状态下,焊接第一线圈41的各个销部件,焊接第二线圈42的各个销部件。

然后,如图4所示,将芯体3及线圈41、42安装于底板部21,然后,盖上盖部22而将它们收纳于壳体2内,从而制造电感器部件1。

通过使用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电感器部件1的制造工序的数量,能够更容易地制造电感器部件1。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A中的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和缓冲部件81A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电感器部件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件的位置。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设置有两个缓冲部件81A。缓冲部件81A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面积的50%。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确保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的粘接。另外,本实施方式在成本方面也是有利的。

存在缓冲部件81A的区域与将长轴方向的长边部分31的中央连结的线C1重叠。优选地,从中心轴方向观察时,缓冲部件81A具有相对于连结中央的线C1对称的形状。通过如本方式那样设置缓冲部件81A,能够将绝缘部件60与芯体3更均匀地粘接。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B中的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和缓冲部件81B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电感器部件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件的位置。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0中,在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的表面,存在被假想线包围的区域即长边部分端面33、和长边部分端面33以外的部分即短边部分端面34。短边部分端面34是第一端面301中的位于短边部分的端面。

缓冲部件81B位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整个区域和从中心轴方向观察的短边部分端面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区域。即,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81B设置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81宽的范围内。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经由缓冲部件81B,将芯体3与绝缘部件60更好地粘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81B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整个区域和从中心轴方向观察的短边部分端面34的除中央部分之外的区域,但短边部分端面34处的缓冲部件81B的比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比例。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放大了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C的经过Y方向的中央的XZ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电感器部件1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件的形状。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缓冲部件81C设置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上、内周面303的一部分上以及外周面304的一部分上。具体而言,缓冲部件81C设置在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三部分60c之间、芯体3的内周面303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一部分60a之间、以及芯体3的外周面304与绝缘部件60的第二部分60b之间。

作为不存在缓冲部件81C的区域的空隙部85C存在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一部分60a之间的一部分、以及芯体3的外周面304与绝缘部件60的第二部分60b之间的一部分。空隙部85C存在于绝缘部件60的端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构成缓冲部件81C的材料从绝缘部件60的端部突出。在构成缓冲部件81C的材料突出的情况下,存在组装芯体3与绝缘部件60时的尺寸变大的可能性,但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尺寸因构成缓冲部件81C的材料而变大。另外,在从绝缘部件60的端部突出的情况下,存在突出的材料与线圈41、42相干涉的担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避免这一点。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芯体3具有嵌入槽35,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具有嵌入槽35。在该情况下,芯体3的XZ方向的截面为矩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芯体3与第一线圈41及第二线圈42的绝缘性。另外,与由绝缘部件覆盖芯体的整个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芯体3的XZ方向的截面的截面积。

缓冲部件81A也可以存在于长边部分端面33的面积的超过50%且小于100%。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确保绝缘部件60与芯体3的粘接。

缓冲部件81只要存在于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与绝缘部件60之间即可,并不限定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形状。缓冲部件81例如可以遍及芯体的第一端面301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三部分60c之间、以及芯体的内周面303与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60a之间地存在,也可以遍及芯体的第一端面301与绝缘部件60的第三部分60c之间、以及芯体的外周面304与绝缘部件的第二部分60b之间地存在。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芯体3的第一端面301,多个缓冲部件81的存在区域具有相同的面积,但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从芯体3的中心轴方向观察,缓冲部件81相对于长轴左右对称地存在,但也可以非对称地存在。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存在缓冲部件81不存在的区域即空隙部,但也可以不存在这些空隙部。换言之,缓冲部件81也可以以占据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的全部空间的方式存在。从抑制电感器部件的外形尺寸变大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存在缓冲部件81从绝缘部件60与芯体3之间突出的情况。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平面绕组及制作方法、平面变压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