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

文档序号:187404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 (Gas guide piece,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mesh belt dryer and drying system ) 是由 肖波 蒋红光 毕永伟 杨治清 刘亚 包兴富 于 2021-07-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导流件,包括第一引流部和第二引流部,其连接构成部分包围结构。本发明公开了布风组件,其由多个气体导流件构成。本发明公开了网带烘干机,其内设置了布风组件。本发明公开了烘干系统,由带有布风组件的网带烘干机和热泵组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中采用侧面进风方式,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同时,通过设置气体导流件和布风组件,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as guide piece,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whole installation period is long, the cost is high and the later-period maintenance is troublesome due to a bottom air inlet mode adopted by a mesh belt dryer in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which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air guide piec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sh belt dryer, which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n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ying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a mesh belt dryer with an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and a heat pum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as guide piece, an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a mesh belt dryer and a drying system. Adopt the side air inlet mode among guipure drying-machine and the drying system to reduce the installation work in earlier stage, reduce cost, the later maintenance of also being convenient for. Meanwhile, by arranging the gas guide piece and the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part of hot air can be guided to flow towards the surface of the mesh belt, so that the drying effect during side air inlet is ensured.)

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网带烘干机是一种由电加热、蒸汽加热或热风加热进行加热,利用钢网作为传输带运载物料,进行连续烘干的干燥设备,可广泛应用在建材、电子、环保等行业。

现有的采用热风方式的网带烘干机中,热风从网带烘干机的底部进入到网带烘干机内部,沿垂直与网带表面方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水分,实现干燥。由于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网带烘干机在安装前需要提前在安装区域搭建供热风传送的基础以及必要的管路而后才能进行网带烘干机的安装,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中采用侧面进风方式,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同时,通过设置气体导流件和布风组件,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气体导流件,作用于网带烘干机内,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包括

第一引流部;

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二引流部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引流部的部分边缘连接构成部分包围结构,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引流部表面呈10~90°的夹角;

以及

至少三个连接脚,所述连接脚成型于所述第一引流部底面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流件还包括

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与热风接触的一面为引流斜面;所述引流斜面与所述第一引流部呈10~90°的夹角;

其中,相邻的所述导流块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块之间采用直线排布方式或者弧形排布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流件还包括

配重,所述配重安装在所述第一引流部底面上。

布风组件,安装在于网带烘干机热风进口处,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包括

前述的气体导流件;

以及

柔性拉索,所述柔性拉索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所述气体导流件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气体导流件与多条所述柔性拉索连接后构成柔性布风结构;所述第一引流部沿大致与网带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部分包围结构的内侧区域朝向热风进入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流件之间交错方式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拉索为钢丝、铁丝、铜丝或者树脂纤维绳。

进一步地,所述布风组件还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气体导流件之间采用所述柔性拉索连接。

网带烘干机,所述网带烘干机包括

烘干室,所述烘干室为封闭结构,顶部设置进料口,底部附近设置出料口,所述烘干室一侧侧壁上部开设出风口,下部开设进风口;

网带组件,所述网带组件具有电机以及网带;所述网带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烘干室内;

以及

前述的布风组件,所述布风组件沿大致与所述网带平行的方向安装在所述烘干室内所述进风口附近。

烘干系统,所述烘干系统包括

前述的网带烘干机;

以及

热泵,所述热泵与所述烘干室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气体导流件、布风组件、网带烘干机及烘干系统。本发明中的网带烘干机采用侧面进风方式,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且网带烘干机结构紧凑,可以满足含水率60~85%、高粘度污泥的干化处理,并且可以将含水率为85%的泥饼通过一次干燥成为含水30%以下污泥颗粒。网带烘干机与热泵构成的烘干系统,可实现就地集成安装,快捷高效。为保证干燥效果,本发明中还涉及了气体导流件和布气组件,布气组件由多个气体导流件构成,并形成柔性布风结构。热风流向该柔性布风结构时,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气体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1中,气体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1中,气体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实施例2中,布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网带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一,其中一个侧面未示出。

图6为实施例3中,网带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现有的采用热风方式的网带烘干机中,热风从网带烘干机的底部进入到网带烘干机内部,沿垂直与网带表面方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水分,实现干燥。由于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网带烘干机在安装前需要提前在安装区域搭建供热风传送的基础以及必要的管路而后才能进行网带烘干机的安装,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将网带烘干机的进风方式改成侧面进风,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由于侧面进风时,热风流动的方向与网带表面大致平行,为此本实施中提供一种气体导流件10,该气体导流件10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且热风流动方向与网带表面呈10~90°的夹角。

具体的,该气体导流件10包括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如附图1~3所示。其中,第一引流部11呈平板状。第二引流部12的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的部分边缘连接,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引流部11表面呈10~90°的夹角。即第二引流部12未对第一引流部11构成全包围结构。比如,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可以采用如附图1~3所示设计。第一引流部11由薄圆板加工而成。第二引流部12为完整的锥壳沿其轴向中心方向截取部分加工而成,该锥壳的锥角为10~90°。沿第二引流部12几何中心方向即完整的锥壳的轴向中心方向,第二引流部12直径较小的一边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边缘连接。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连接后,形成类似带有靠背的椅子造型。

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即位于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的外侧区域所在的第一引流部11的一面边缘处均匀设有至少三个连接脚111。该连接脚111主要是为气体导流件10之间或者气体导流件10与网带烘干机之间提供连接固定点,其可以是突出于第一引流部11的结构,或是开设的圆孔。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薄圆板的第一引流部11底面边缘均匀设置四个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该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上开设有穿线孔。

工作时,第一引流部11沿大致与网带平行的方向即第一引流部11与网带表面平行或者与第一引流部11与网带表面呈0.1~3°的夹角方向设置。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的内侧区域朝向热风进入方向。部分热风沿着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热风流动方向改变为沿与网带表面呈10~90°的夹角方向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为了对进入到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内的热风进行进一步分散,增加作用区域,改进干燥效果,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内侧区域,在靠近第二引流部12的第一引流部11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块13。导流块13与热风接触的一面为引流斜面131,该引流斜面131与第一引流部11呈10~90°的夹角。相邻的导流块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热风通过后,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部分热风沿着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网带。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网带。

为了进一步改进热风分散效果,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直线排布方式即多个引流斜面131沿同一直线进行排布,或者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弧形排布方式即多个引流斜面131沿同一弧形进行排布。如附图1所示,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弧形排布方式,多个引流斜面131构成了与第二引流部12类似的形状。

为了改善气体导流件10在热风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安装有配重14。该配重14的具体重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实施例2

现有的采用热风方式的网带烘干机中,热风从网带烘干机的底部进入到网带烘干机内部,沿垂直与网带表面方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水分,实现干燥。由于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网带烘干机在安装前需要提前在安装区域搭建供热风传送的基础以及必要的管路而后才能进行网带烘干机的安装,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将网带烘干机的进风方式改成侧面进风,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由于侧面进风时,热风流动的方向与网带表面大致平行,为此本实施中提供一种布风组件100,如附图4所示。该布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气体导流件10,该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方式,形成一个柔性布风结构。热风流向该柔性布风结构时,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具体的,该气体导流件10包括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第二引流部12的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的部分边缘连接,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引流部11表面呈10~90°的夹角。即第二引流部12未对第一引流部11构成全包围结构。

其中,第一引流部11由薄圆板加工而成。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即位于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的外侧区域所在的第一引流部11的一面边缘处均匀设有四个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上开设有穿线孔。在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安装有配重14。该配重14的具体重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引流部12为完整的锥壳沿其轴向中心方向截取部分加工而成,该锥壳的锥角为10~90°。沿第二引流部12几何中心方向即完整的锥壳的轴向中心方向,第二引流部12直径较小的一边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边缘连接。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连接后,形成类似带有靠背的椅子造型。

在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内侧区域,在靠近第二引流部12的第一引流部11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块13。导流块13与热风接触的一面为引流斜面131,该引流斜面131与第一引流部11呈10~90°的夹角。相邻的导流块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热风通过后,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弧形排布方式,多个引流斜面131构成了与第二引流部12类似的形状。部分热风沿着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网带。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网带。

布风组件100中的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交错方式布置,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柔性拉索20为钢丝、铁丝、铜丝或者耐100℃高温以上树脂纤维绳等,其具有一定韧性、延展性以及强度。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连接时,有柔性拉索20穿过对应的连接脚111上的穿线孔,最终形成柔性布风结构。调节配重14的重量,自邻近热风进口方向起,逐渐增大配重14的重量,可以使得气体导流件10呈现处高度差,可以减小邻近气体导流件10的遮挡影响。同时,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气体导流件10在热风吹动下,可以小幅度摆动,实现气流扰动。

工作时,将布风组件100沿大致与网带平行的方向安装在网带烘干机内热风进口附近。布风组件100与网带烘干机内壁之间亦可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热风吹向柔性布风结构时,部分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为了便于布风组件100快速安装,布风组件100包括刚性的边框30。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后置于边框30内,邻近边框30的气体导流件10与边框3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先行由边框30和气体导流件10组装成布风组件100,边框30与网带烘干机内壁连接后,即可实现布风组件100快速安装。

实施例3

现有的采用热风方式的网带烘干机中,热风从网带烘干机的底部进入到网带烘干机内部,沿垂直与网带表面方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水分,实现干燥。由于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网带烘干机在安装前需要提前在安装区域搭建供热风传送的基础以及必要的管路而后才能进行网带烘干机的安装,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将网带烘干机的进风方式改成侧面进风,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本实施中提供一种网带烘干机,该网带烘干机采用侧面进风,其内设置布风组件100,如附图5和6所示。该布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气体导流件10,该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方式,形成一个柔性布风结构。热风流向该柔性布风结构时,会引导部分热风向网带表面流动,对网带上的物质进行干燥,以保证侧面进风时的干燥效果。

具体的,网带烘干机包括布风组件100、烘干室200和网带组件。

烘干室200为封闭结构,顶部设置进料口210,底部附近设置出料口220。烘干室200的一侧侧壁上部开设出一组出风口230,下部开设上下两组进风口240。

网带组件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网带300。网带300沿水平方向安装在烘干室200。烘干室200内安装多条网带300时,其平行设置,且各个网带300传动方向配合形成S形的传送路线。含水的物料自进料口210处落到网带300上,由热风加热除去水分,最终汇集与出料口220处放出。比如,附图5所示,采用了四条网带300。

布风组件100,其两组进风口240对应,分别沿大致与网带300平行的方向安装在烘干室200内进风口240附近,距离邻近的网带300有一定距离。如附图5,两个布风组件100分别位于从上到下第二条网带300和第四条网带300下方。布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气体导流件10,柔性拉索20和边框30。

气体导流件10包括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第二引流部12的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的部分边缘连接,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引流部11表面呈10~90°的夹角。即第二引流部12未对第一引流部11构成全包围结构。

其中,第一引流部11由薄圆板加工而成。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即位于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的外侧区域所在的第一引流部11的一面边缘处均匀设有四个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上开设有穿线孔。在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安装有配重14。该配重14的具体重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引流部12为完整的锥壳沿其轴向中心方向截取部分加工而成,该锥壳的锥角为10~90°。沿第二引流部12几何中心方向即完整的锥壳的轴向中心方向,第二引流部12直径较小的一边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边缘连接。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连接后,形成类似带有靠背的椅子造型。

在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内侧区域,在靠近第二引流部12的第一引流部11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块13。导流块13与热风接触的一面为引流斜面131,该引流斜面131与第一引流部11呈10~90°的夹角。相邻的导流块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热风通过后,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弧形排布方式,多个引流斜面131构成了与第二引流部12类似的形状。部分热风沿着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第二条网带300或第四条网带300。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第二条网带300或第四条网带300。

布风组件100中的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交错方式布置,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柔性拉索20钢丝、铁丝、铜丝或者耐100℃高温以上树脂纤维绳等,其具有一定韧性、延展性以及强度。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连接时,有柔性拉索20穿过对应的连接脚111上的穿线孔,最终形成柔性布风结构。调节配重14的重量,自邻近热风进口方向起,逐渐增大配重14的重量,可以使得气体导流件10呈现处高度差,可以减小邻近气体导流件10的遮挡影响。同时,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气体导流件10在热风吹动下,可以小幅度摆动,实现气流扰动。

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后置于边框30内,邻近边框30的气体导流件10与边框3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先行由边框30和气体导流件10组装成布风组件100,边框30与烘干室200内壁连接后,即可实现布风组件100快速安装。

工作时,含水的物料自进料口210处落到网带300上,然后随着网带300同步移动至出料口220处放出。含水物料在随网带300传送过程中,热风自进风口240加注到烘干室200内。沿大致与网带300平行的热风遭遇布风组件100时,部分热风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网带。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网带。热风通过网带时,对物料进行加热,水分受热挥发并随风从出风口230放出。

本实例中的网带烘干机,相比与现有的底部进风的网带烘干机,其采用侧面进风方式,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同时通过增设布风组件以保证良好的干燥效果。

实施例4

现有的采用热风方式的网带烘干机中,热风从网带烘干机的底部进入到网带烘干机内部,沿垂直与网带表面方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水分,实现干燥。由于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网带烘干机在安装前需要提前在安装区域搭建供热风传送的基础以及必要的管路而后才能进行网带烘干机的安装,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网带烘干机采用的底部进风方式导致整个安装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后期检修时也比较麻烦的问题,将网带烘干机的进风方式改成侧面进风,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本实施中提供一种烘干系统,该烘干系统包括网带烘干机和热泵。

具体的,网带烘干机包括布风组件100、烘干室200和网带组件。

烘干室200为封闭结构,顶部设置进料口210,底部附近设置出料口220。烘干室200的一侧侧壁上部开设出一组出风口230,下部开设上下两组进风口240。

网带组件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网带300。网带300沿水平方向安装在烘干室200。烘干室200内安装多条网带300时,其平行设置,且各个网带300传动方向配合形成S形的传送路线。含水的物料自进料口210处落到网带300上,由热风加热除去水分,最终汇集与出料口220处放出。比如,附图5所示,采用了四条网带300。

布风组件100,其两组进风口240对应,分别沿大致与网带300平行的方向安装在烘干室200内进风口240附近,距离邻近的网带300有一定距离。如附图5,两个布风组件100分别位于从上到下第二条网带300和第四条网带300下方。布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气体导流件10,柔性拉索20和边框30。

气体导流件10包括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第二引流部12的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的部分边缘连接,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引流部11表面呈10~90°的夹角。即第二引流部12未对第一引流部11构成全包围结构。

其中,第一引流部11由薄圆板加工而成。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即位于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的外侧区域所在的第一引流部11的一面边缘处均匀设有四个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四棱柱状的连接脚111上开设有穿线孔。在第一引流部11的底面安装有配重14。该配重14的具体重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引流部12为完整的锥壳沿其轴向中心方向截取部分加工而成,该锥壳的锥角为10~90°。沿第二引流部12几何中心方向即完整的锥壳的轴向中心方向,第二引流部12直径较小的一边边缘与第一引流部11边缘连接。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连接后,形成类似带有靠背的椅子造型。

在第一引流部11和第二引流部12部分包围结构内侧区域,在靠近第二引流部12的第一引流部11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块13。导流块13与热风接触的一面为引流斜面131,该引流斜面131与第一引流部11呈10~90°的夹角。相邻的导流块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热风通过后,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导流块13之间可以采用弧形排布方式,多个引流斜面131构成了与第二引流部12类似的形状。部分热风沿着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第二条网带300或第四条网带300。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第二条网带300或第四条网带300。

布风组件100中的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交错方式布置,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柔性拉索20钢丝、铁丝、铜丝或者耐100℃高温以上树脂纤维绳等,其具有一定韧性、延展性以及强度。相邻的气体导流件10之间连接时,有柔性拉索20穿过对应的连接脚111上的穿线孔,最终形成柔性布风结构。调节配重14的重量,自邻近热风进口方向起,逐渐增大配重14的重量,可以使得气体导流件10呈现处高度差,可以减小邻近气体导流件10的遮挡影响。同时,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气体导流件10在热风吹动下,可以小幅度摆动,实现气流扰动。

多个气体导流件1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后置于边框30内,邻近边框30的气体导流件10与边框30之间采用柔性拉索20连接。先行由边框30和气体导流件10组装成布风组件100,边框30与烘干室200内壁连接后,即可实现布风组件100快速安装。

热泵,其与烘干室200连通,提供干燥的热风。本实施例中的热泵可以市售的热泵,也可以采用如CN110372172A一种用于高含水率、高粘度污泥的低温烘干设备中公开的热泵系统。

工作时,含水的物料自进料口210处落到网带300上,然后随着网带300同步移动至出料口220处放出。含水物料在随网带300传送过程中,热泵产生的热风自进风口240加注到烘干室200内。沿大致与网带300平行的热风遭遇布风组件100时,部分热风第一引流部11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在第二引流部12区域时,其中的一部分先与引流块13接触,并沿着引流斜面131流动,吹向网带。剩余的穿过引流块13,继续向第二引流部12流动,吹向网带。热风通过网带时,对物料进行加热,水分受热挥发并随风从出风口230放出,脱去水分后,由热泵加热后在利用。

本实例中的网带烘干机,相比与现有的底部进风的网带烘干机,其采用侧面进风方式,以减少前期的安装前期的工作,降低成本,也便于后期维护,同时通过增设布风组件以保证良好的干燥效果。

以上是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混合肥料加工用烘干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