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

文档序号:18748 发布日期:2021-09-21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 (Medicine detecting and sampling device ) 是由 李璟然 秦红燕 于 2021-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取样内槽和圆柱状的取样外壳,取样内槽套设在取样外壳的内部;取样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凹槽,取样内槽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凸条,圆环凹槽和圆环凸条相配合设置;取样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助推头,助推头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取样外壳的侧面相对的设置有第一取样口和刻度线,取样内槽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取样口相对应的第二取样口;取样内槽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与取样内槽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且对医药品取样的使用过程也很简便。取样装置的外壳上设置有刻度,能够根据所需检测的样品选择插入样品内的深度,从而取到该深度的样品,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dicine detection samp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ampling inner groove and a cylindrical sampling shell, wherein the sampling inner groove is sleeved in the sampling shell; the inner wall of the sampl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groove, the outer wall of the sampling inne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raised line, and the circular groove and the circular raised line are matched; the bottom of the sampl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boosting head which is in a conical structure with a wide upper part and a narrow lower part;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sampling inne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ampling por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sampling port; the top of sample ins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rotatory handle, and rotatory han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position fixed connection of sample inside groove.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simple and convenient use process of sampling the medicine. Be provided with the scale on sampling device&#39;s the shell, can select the degree of depth of inserting in the sample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that needs detected to get the sample of this degree of depth, convenient to use and portable.)

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药品检测的检测项目众多,有药品质量检测、药品成分检测、药品重金属检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药品密封性检测、生物药品检测、药品外观检测、药品常规检测、药品理化检测、药品安全检测和药品缺陷检测,药品检测的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保证药品的安全性,现有的药品检测取样装置在对药品进行取样的过程中,药品(特别是粉末)如果在容器内堆叠过高的话,需要对上中下的不同部位进行取样,现有的取样装置不能够准确控制取样的位置;此外,药品在取样过程中容易粘结在取样装置的内部,部分药品粘结后不易清除干净,导致使得下次不同药品检测时沾染上次的药品,进而影响检测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控制取样位置且不易沾染药品的取样装置,从而使得医药品检测取样的过程更加顺利的进行,不会影响到检测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取样内槽和圆柱状的取样外壳,取样内槽套设在取样外壳的内部,且取样内槽的外壁与取样外壳的内壁贴合设置;取样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凹槽,取样内槽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凸条,圆环凹槽和圆环凸条相配合设置;取样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助推头,助推头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取样外壳的侧面相对的设置有第一取样口和刻度线,取样内槽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取样口相对应的第二取样口;取样内槽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与取样内槽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取样外壳与助推头通过螺纹连接,取样内槽与助推头的内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取样外壳由金属材料制备得到,所述取样内槽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铁、铜、钢材和铝合金中的一种,所述塑料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66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取样内槽的内壁和所述取样外壳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防黏结层的厚度为100~500μm。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酞菁铈预聚物溶液;

步骤2,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预聚物;

步骤3,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酞菁铈预聚物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a.分别称取氯化铈和聚乙二醇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氯化铈溶液;其中,氯化铈、聚乙二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摩尔比为1:0.03~0.08:6~10;

b.向氯化铈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之后置于160~180℃下搅拌反应4~5h,得到酞菁铈预聚物溶液;其中,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与氯化铈溶液中的氯化铈摩尔比为2~4:1;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异氰酸酯/酞菁铈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1,3-丙二醇加入至酞菁铈预聚物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5~6h后,加入异氰酸酯,升温至150~170℃,继续搅拌处理3~5h后,除去溶剂,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其中,1,3-丙二醇与酞菁铈预聚物溶液的质量比为1:5.6~8.2,异氰酸酯与1,3-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2.1~2.4,氢氧化钠粉末的加入量为1,3-丙二醇质量的3%~5%;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四氟乙烯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至反应釜内压力为2~3MPa,然后将反应釜置于80~120℃的烘箱中,反应处理6~12h,冷却至室温并减至除去溶剂,然后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四氟乙烯、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8~1.2:6~10。

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对医药品取样的使用过程也很简便。取样装置的外壳上设置有刻度,能够根据所需检测的样品选择插入样品内的深度,从而取到该深度的样品,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

2.为了能够减少样品对取样装置的腐蚀以及在取样装置内部和外部的粘接所导致的污染,本发明在取样内槽的内壁和取样外壳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3.本发明使用的改性聚四氟乙烯是在聚四氟乙烯的基础上改性得到,制备得到的改性聚四氟乙烯除去具有聚四氟乙烯本身的优异耐高低温性、耐腐蚀、耐气候和电绝缘性,还改善了其硬度低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其他材料粘合性差的缺陷,同时还能够保持其高润滑和不粘附的优点。本发明为了改善聚四氟乙烯的硬度,使用聚异氰酸酯与其结合共聚,虽然在硬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其不粘附的优点却有所削弱,因此,本发明使用聚酞菁铈作为交联剂接于聚异氰酸酯与聚四氟乙烯之间,所制备得到的三元共聚物不仅能够改善了硬度和材料粘合性,而且在冷却成型后的不粘附的得以恢复。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取样外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取样内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取样内槽1、取样外壳2、圆环凹槽3、圆环凸条4、助推头5、第一取样口6、刻度线7、第二取样口8和旋转把手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聚四氟乙烯是一种碳氟化合物,具有优异耐高低温性,其耐高温性达到250℃,耐低温达到-196℃,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气候、无毒害和电绝缘性,此外,它还具有高润滑和不粘附的优点。但是聚四氟乙烯还具有硬度低、与其他材料粘合性差的缺陷,在聚四氟乙烯中加入的其他材料很容易分散不匀从而影响到其本身的性能。因此,在制成膜状材料时,覆膜容易产生裂纹,存在损坏品质的问题。此外,聚四氟乙烯虽然具有较低的表面能,不容易粘附的优点,但是在经过聚异氰酸酯的改性后,往往表面能会增大,从而使其不容易粘附的优点有所削弱,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发明使用聚酞菁铈插接在聚异氰酸酯与聚四氟乙烯之间,所制备得到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较低的表面能。

含酞菁分子的聚合物是通过酞菁铈预聚物经过聚合得到,酞菁铈预聚物是以含有三个氰基的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作为单体,以稀土金属铈作为配位金属通过加热反应生成的预聚物,三个氰基的特殊结构以及铈元素的储氧和催化性质,使得到的酞菁铈预聚物具有极强的活性。

聚异氰酸酯性能优异,不仅坚韧耐磨、耐化学腐蚀,而且柔韧性好,易附着于各种底材上。聚异氰酸酯是使用多元醇和单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产物,本发明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酞菁铈预聚物先对多元醇(1,3-丙二醇)在低温下进行接枝改性反应,之后再加入异氰酸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预聚反应,得到接枝有预聚酞菁铈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即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

为了进一步对聚四氟乙烯进行改性,本发明使用四氟乙烯单体与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在高压下进一步反应,最终得到三种聚合物共聚交联的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该反应省去了催化剂,酞菁铈预聚物在其中不仅起到接枝交联作用,而且起到了催化聚合的作用。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圆柱状的取样内槽1和圆柱状的取样外壳2,取样内槽1套设在取样外壳2的内部,且取样内槽1的外壁与取样外壳2的内壁贴合设置;取样外壳2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凹槽3,取样内槽1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凸条4,圆环凹槽3和圆环凸条4相配合设置;取样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助推头5,助推头5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取样外壳2的侧面相对的设置有第一取样口6和刻度线7,取样内槽1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取样口6相对应的第二取样口8;取样内槽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把手9,旋转把手9与取样内槽1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

取样外壳2与助推头5通过螺纹连接,取样内槽1与助推头5的内部连通。

取样外壳2由金属材料制备得到,取样内槽1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备得到。

金属材料为铁、铜、钢材和铝合金中的一种,塑料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66中的一种。

取样内槽1的内壁和取样外壳2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当需要使用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时,只需要用手旋动旋转把手9,带动取样内槽1上的圆环凸条4在取样外壳2上的圆环凹槽3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取样口6的旋转,使第二取样口8与第一取样口6相互完全错开,这样就能够避免使不需要检测的医药品进入至取样装置内部,然后将助推头5从待测医药品上方插入至医药品内,观察取样装置的刻度线7,当达到所需刻度时,即可旋动旋转把手9,使第二取样口8与第一取样口6重叠(第二取样口8旋转至第一取样口6的位置),从而使待测医药品进入取样装置内部,取样完成后,再次旋动旋转把手9,再次将第二取样口8与第一取样口6相互完全错开,从而完成取样。

取样之前,可以先观察带取样药品的高度,大概或精准计算出举例后,使刻度线7面向取样者方向,达到相应的刻度后,即旋动旋转把手9,完成后续取样。

取样过程中,可以根据旋转把手9的旋转角度判断第一取样口6与第二取样口8的重叠度,从而控制取样口的开合大小,避免取不到样品浪费精力,也避免取到太多的样品造成浪费。

取样之后,能够通过将第一取样口6与第二取样口8错开,从而收集取得的样品,也能够将助推头5旋开,将第二取样口8内的样品倒出。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取样内槽的内壁和取样外壳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酞菁铈预聚物溶液:

a.分别称取氯化铈和聚乙二醇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氯化铈溶液;其中,氯化铈、聚乙二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摩尔比为1:0.05:8;

b.向氯化铈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之后置于160~180℃下搅拌反应4~5h,得到酞菁铈预聚物溶液;其中,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与氯化铈溶液中的氯化铈摩尔比为3:1;

步骤2,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预聚物:

称取1,3-丙二醇加入至酞菁铈预聚物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5~6h后,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升温至150~170℃,继续搅拌处理3~5h后,除去溶剂,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其中,1,3-丙二醇与酞菁铈预聚物溶液的质量比为1:6.5,异氰酸酯与1,3-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2.2,氢氧化钠粉末的加入量为1,3-丙二醇质量的4%;

步骤3,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

称取四氟乙烯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至反应釜内压力为2~3MPa,然后将反应釜置于80~120℃的烘箱中,反应处理6~12h,冷却至室温并减至除去溶剂,然后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四氟乙烯、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05:8。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取样内槽的内壁和取样外壳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酞菁铈预聚物溶液:

a.分别称取氯化铈和聚乙二醇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氯化铈溶液;其中,氯化铈、聚乙二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摩尔比为1:0.03:6;

b.向氯化铈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之后置于160~180℃下搅拌反应4~5h,得到酞菁铈预聚物溶液;其中,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与氯化铈溶液中的氯化铈摩尔比为2:1;

步骤2,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预聚物:

称取1,3-丙二醇加入至酞菁铈预聚物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5~6h后,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升温至150~170℃,继续搅拌处理3~5h后,除去溶剂,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其中,1,3-丙二醇与酞菁铈预聚物溶液的质量比为1:5.6,异氰酸酯与1,3-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2.1,氢氧化钠粉末的加入量为1,3-丙二醇质量的3%;

步骤3,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

称取四氟乙烯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至反应釜内压力为2~3MPa,然后将反应釜置于80~120℃的烘箱中,反应处理6~12h,冷却至室温并减至除去溶剂,然后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四氟乙烯、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8:6。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取样内槽的内壁和取样外壳的外壁均涂覆有防黏结层,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

改性聚四氟乙烯为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酞菁铈预聚物溶液:

a.分别称取氯化铈和聚乙二醇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氯化铈溶液;其中,氯化铈、聚乙二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摩尔比为1:0.08:10;

b.向氯化铈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之后置于160~180℃下搅拌反应4~5h,得到酞菁铈预聚物溶液;其中,4-(氰基甲基)邻苯二甲腈与氯化铈溶液中的氯化铈摩尔比为4:1;

步骤2,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预聚物:

称取1,3-丙二醇加入至酞菁铈预聚物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5~6h后,加入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升温至150~170℃,继续搅拌处理3~5h后,除去溶剂,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其中,1,3-丙二醇与酞菁铈预聚物溶液的质量比为1:8.2,异氰酸酯与1,3-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2.4,氢氧化钠粉末的加入量为1,3-丙二醇质量的5%;

步骤3,制备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

称取四氟乙烯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至反应釜内压力为2~3MPa,然后将反应釜置于80~120℃的烘箱中,反应处理6~12h,冷却至室温并减至除去溶剂,然后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异氰酸酯/酞菁铈/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四氟乙烯、异氰酸酯/酞菁铈共混预聚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0。

对比例1

一种防黏结层,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异氰酸酯/四氟乙烯共聚物,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异氰酸酯预聚物:

称取1,3-丙二醇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粉末,升温至60~80℃,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升温至150~170℃,继续搅拌处理3~5h后,除去溶剂,得到异氰酸酯预聚物;其中,1,3-丙二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0~15,1,3-丙二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氢氧化钠粉末的加入量为1,3-丙二醇质量的4%;

步骤2,制备异氰酸酯/四氟乙烯共聚物:

称取四氟乙烯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异氰酸酯预聚物,再次充分混合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至反应釜内压力为2~3MPa,然后将反应釜置于80~120℃的烘箱中,反应处理6~12h,冷却至室温并减至除去溶剂,然后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异氰酸酯/四氟乙烯共聚物;其中,四氟乙烯、异氰酸酯共混预聚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05∶8。

对比例2

一种防黏结层,由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聚四氟乙烯为市售产品。

为了更加清楚明了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还将实施例2~4以及对比例1~2的产品制备成厚度为200μm,并做了以下实验:

其中,硬度是根据标准GB/T3398.2-2008进行检测;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根据标准GB/T 1040-2018进行检测;硬度是根据标准GB/T 6739-2006进行检测;不粘性是根据标准GB-T 10006-1988检测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附着力是指在不锈钢基材上的附着力,根据标准GB/T 9286-1998进行检测。

表1不同黏结层的性能表征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耐高温(℃) 339 342 335 344 326
耐低温(℃) -186 -189 -182 -192 -183
拉伸强度(MPa) 26.5 27.6 27.7 28.2 25.7
断裂伸长率(%) 318 305 299 323 287
硬度(H) 3 2 3 2 1
动摩擦系数 0.07 0.08 0.05 0.47 0.21
静摩擦系数 0.11 0.13 0.08 0.52 0.35
附着力(级) 0 0 0 1 2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4所制备的防黏结层,在保持耐高低温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在硬度上和附着力上都有较大提升,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都有较大程度的减少,说明不粘性能较强,附着力较好,硬度较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下样品转运的对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