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氢检测机构

文档序号:194292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4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漏氢检测机构 (Hydrogen leakage detection mechanism ) 是由 森长正彦 于 2021-04-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检测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泄漏的漏氢检测机构具备收纳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氢流通部的外壳部、氢传感器、以及以划定外壳部内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的多孔片,在外壳部内,在比多孔片靠下方的区域配置氢流通部,并且在比多孔片靠上方的区域配置氢传感器。(A hydrogen leakage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hydrogen leakage in a fuel cell system includes a case section for housing a hydrogen circulation section as at least a part of the fuel cell system, a hydrogen sensor, and a porous sheet arranged to define at least a part of a space in the case section and allowing hydrogen to permeate therethrough in a thickness direction.)

漏氢检测机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0年5月1日申请的申请号2020-080998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援引其公开的全部内容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检测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泄漏的漏氢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当在车辆的前车厢那样的封闭的空间内配置燃料电池组那样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期望在供燃料电池组等氢流通的部位发生了氢泄漏时,在上述空间内的氢浓度变得过高前检测到氢泄漏。作为用于检测这样的氢泄漏的结构,提出有经由固定部件使车辆驱动用辅机与燃料电池组的上方连结并且固定部件具备在车辆搭载时仅上方敞开的剖面形状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5-124357号公报)。由此,抑制固定部件的下方处的泄漏氢的滞留,便于由设置于前车厢内的氢传感器对氢泄漏进行检测。

然而,即使从燃料电池组泄漏的氢能够不受固定部件等阻碍地向上方移动,也存在氢泄漏的检测延迟的情况。例如,若从燃料电池组泄漏氢,则泄漏的氢在向上方移动后滞留于前车厢内的上方内壁附近。此时,如上述那样当在离开泄漏氢向上方移动并到达至前车厢内壁的部位的位置配置有氢传感器的情况下,到氢传感器的周围的氢浓度达到检测限量以上为止需要较长时间,从而氢泄漏的检测延迟。作为抑制氢泄漏的检测的延迟的方法,也可以考虑增加氢传感器的数量的方法,但优选抑制氢传感器的增加。这样的课题不仅在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的情况下产生,在固定式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也同样发生。

发明内容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检测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泄漏的漏氢检测机构。该漏氢检测机构具备:外壳部,收纳氢流通部,氢流通部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燃料电池与储藏向上述燃料电池供给的氢的氢罐中的至少一个装置、和具备与该装置连接的氢配管的氢配管部;氢传感器,配置于上述外壳部内;以及多孔片,以划定上述外壳部内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在上述外壳部内,在比上述多孔片靠下方的区域配置上述氢流通部,并且在比上述多孔片靠上方的区域配置上述氢传感器。

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在外壳部内,在比多孔片靠下方的区域配置氢流通部,并且在比多孔片靠上方的区域配置氢传感器。因此,当在氢流通部产生缺陷并且氢流通部内的氢从缺陷部位喷出时,使喷出的氢通过多孔片,由此能够扩大变为能够由氢传感器检测的氢浓度的区域的范围。其结果是,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出氢泄漏。

(2)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上述外壳部内时,上述氢流通部所包括的氢的流路的连接部和上述氢传感器配置成与上述多孔片重叠。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当在氢流通部所包括的氢的流路的连接部产生缺陷并发生氢泄漏时,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出氢泄漏。

(3)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的基础上,以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上述外壳部内时与上述多孔片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上述连接部存在多个。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当在多个连接部的任意一个产生缺陷并发生氢泄漏时,能够抑制氢传感器的数量,并且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出氢泄漏。

(4)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还具备与上述氢配管部连接而供氢在内部流动的、与上述装置不同的其他的装置,上述氢配管部具备多个上述氢配管,上述连接部包括上述多个氢配管中的邻接的氢配管彼此的连接部、上述氢配管与上述装置的连接部、以及上述氢配管与上述其他的装置的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当在发生氢泄漏的可能性比较高的连接部发生了氢泄漏时,能够迅速地检测氢泄漏。

(5)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的基础上,上述多孔片的开口率为20~50%。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能够确保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的效率,并且能够提高使从配管连接部喷出的氢沿着多孔片的表面扩散的功能。

(6)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上述外壳部是上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舱,上述氢传感器固定于上述前舱的内壁面并且与开闭上述前舱的前车盖不同的部位。根据该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通过在与前车盖不同的位置固定氢传感器,能够不被配线的牵引等限制地提高氢传感器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即使使氢传感器为这样的配置,也能够检测向上方移动中的氢,由此能够提高较早地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出氢泄漏的效果。

本公开也能够以漏氢检测机构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与漏氢检测机构一起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搭载了漏氢检测机构的燃料电池车辆、具备漏氢检测机构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固定式电源、或者氢泄漏检测方法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燃料电池系统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多孔片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前舱内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的模拟结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漏氢检测机构的模拟结果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氢传感器的配置部位处的氢浓度的变化的情形的坐标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的模拟结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漏氢检测机构的模拟结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氢传感器的配置部位处的氢浓度的变化的情形的坐标图。

图11是表示多孔片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多孔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作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12的燃料电池车辆10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和后述的图4中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YZ轴。+X方向是燃料电池车辆10的“左侧”,-X方向是燃料电池车辆10的“右侧”。+Y方向是燃料电池车辆10的“上侧”,-Y方向是“下侧”。Y方向也是“铅垂方向”。+Z方向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0的行进方向的前方,-Z方向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0的行进方向的后方。X方向和Z方向也是“水平方向”。

图2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0搭载的燃料电池系统15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以下,首先,基于图2对燃料电池系统15进行说明。

燃料电池系统15具备燃料电池110、向燃料电池110供给作为燃料气体的氢的动作所涉及的氢供给系统20、向燃料电池110供给作为氧化气体的空气的动作所涉及的氧化气体供给系统30、以及使制冷剂向燃料电池110流通的动作所涉及的冷却系统60。

燃料电池110具有层叠多个作为发电体的单电池80的堆叠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电池110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燃料电池。

氢供给系统20具备氢罐21、将氢罐21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供给流路22、与燃料电池110连接并从燃料电池110排出阳极废气的氢排出流路24、以及将氢供给流路22与氢排出流路24连接并使阳极废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氢供给流路22循环的循环流路25。氢供给流路22、氢排出流路24以及循环流路25分别具备多个氢配管,也称为“氢配管部”。在氢供给系统20中,储藏于氢罐21的氢气经过氢供给流路22的主截止阀40的流路开闭和减压阀42中的减压后从喷射器向燃料电池110供给。通过氢泵44调节在循环流路25中循环的氢的压力。将阳极废气的一部分经由设置于氢排出流路24的气液分离器45和开闭阀46向大气释放。由此,能够将在循环流路25内循环的氢气中的氢以外的杂质(水蒸气、氮气等)向流路外排出。

氧化气体供给系统30具备空气压缩机31、氧化气体供给管32以及氧化气体排出管34。空气压缩机31压缩空气,并经由氧化气体供给管32向燃料电池110供给空气。将从燃料电池110排出的阴极废气经由氧化气体排出管34向燃料电池系统15的外部排出。

冷却系统60具备制冷剂流路62、散热器61以及制冷剂泵63。制冷剂流路62的两端与设置于燃料电池110内的制冷剂流路连接。制冷剂泵63设置于制冷剂流路62,通过驱动制冷剂泵63,能够使制冷剂在燃料电池110内的制冷剂流路与制冷剂流路62之间循环。散热器61设置于制冷剂流路62,将在制冷剂流路62内流动的制冷剂冷却。

返回至图1,在燃料电池车辆10中,在被前车盖72覆盖的前舱70内配置有燃料电池110。前舱70是在燃料电池车辆10中设置于车厢的前方部分的空间。前舱70也称为“外壳部”。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配置于燃料电池车辆10的车厢的地板下空间的氢罐21、和将氢罐21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供给流路22。在收纳于前舱70内的燃料电池系统15的一部分中,包括燃料电池110和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在内的供氢流动的部位也称为“氢流通部”。

在前舱70内还配置各种装置,但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在燃料电池110上配置高电压单元120的情形,对于前舱70内的其他的装置,省略了记载。高电压单元120例如能够具备将燃料电池110的输出电压升压至适合于未图示的车辆驱动马达和空气压缩机31的驱动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作为氢泵44和制冷剂泵63的驱动器发挥功能的变频器。另外,在前舱70内,除了燃料电池辅机之外,还能够配置车辆驱动马达、空调装置等各种设备、装置。

在前舱70内并且在离开前车盖72的位置设置有氢传感器50。并且,在前舱70内配置有多孔片52。这些氢传感器50和多孔片52与后述的配管等的连接部(接头)一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12。对于这些部件的位置关系,之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由网状物形成,具有能够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的构造。从确保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的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俯视多孔片52时的开口率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多孔片52具有在从配管等的连接部漏出的氢朝向多孔片52的表面流动时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并且扰乱氢流动来使氢流动沿着上述表面扩散的功能。因此,从确保如上述那样使氢流动在多孔片52的表面扩散的功能的观点出发,优选多孔片52的开口率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但是,多孔片52的开口率也能够不足10%、或者大于60%。此外,能够使用网状物的孔径(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和间距(参照图3)并根据以下的(1)式来求出由网状物形成的多孔片52的开口率、即开口部的面积相对于网状物整体的面积的比例。

开口率(%)=(孔径÷间距)2×100…(1)

从确保适合于处置的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这样的多孔片52的厚度为0.2cm以上,更优选为0.5cm以上。另外,从抑制多孔片52所占的空间或者多孔片52的重量的观点出发,优选多孔片52的厚度为2.0cm以下,更优选为1.0cm以下。

作为构成多孔片52的材质,只要能够在由于在配管等的连接部产生的缺陷而氢以与配管等的内部的氢压相应的压力朝向多孔片52的表面喷出的情况下,仍具有保持多孔片52的构造的强度、承受多孔片52的使用环境的耐热性、耐寒性、耐腐蚀性即可,可以选择各种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镍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聚酯、尼龙、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等树脂材料。

如图1所示,多孔片52配置成划定前舱70内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时(在以与XZ平面平行的朝向观察时),在比多孔片52靠下方(-Y方向)的区域,作为是燃料电池系统15的至少一部分的氢流通部,配置包括燃料电池110和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例如,图1所示的氢供给流路22的一部分)在内的构造。在图1中,将比多孔片52靠下方的区域表示为区域70a。另外,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时,在比多孔片52靠上方(+Y方向)的区域配置氢传感器50。在图1中,将比多孔片52靠上方的区域表示为区域70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铅垂方向(Y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时,在构成与上述的燃料电池110连接的已叙述的氢配管部的氢配管彼此的连接部、构成氢配管部的氢配管与燃料电池110的连接部、与氢配管部连接并供氢在内部流动的与燃料电池110不同的其他的装置与上述氢配管的连接部之中,作为上述任意连接部的多个连接部和氢传感器50配置成与多孔片52重叠。以下,也将上述的3个种类的连接部统称为“配管连接部”。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铅垂方向(Y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时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4中,用箭头I表示构成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氢供给流路22、氢排出流路24、以及循环流路25)的多个氢配管中的邻接的氢配管彼此的连接部的位置。另外,用箭头II表示构成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的氢配管与燃料电池110的连接部的位置。另外,用箭头III表示设置于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并供氢在内部流动的与燃料电池110不同的装置(在图4中,为氢泵44)与氢配管的连接部的位置。在图4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箭头I所示的7个连接部、箭头II所示的两个连接部、以及箭头III所示的一个连接部与氢传感器50一起配置成当在Y方向上观察时与多孔片52重叠的情形。

当在Y方向上观察时与多孔片52重叠的用箭头I、II、III示出了位置的配管连接部(接头)能够分别为任意的数量,在典型例中,配管连接部总计为2个以上。“与氢配管部连接而供氢在内部流动并与燃料电池110不同的其他的装置”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氢泵44以外的装置,例如能够为气液分离器45、开闭阀46等设置于氢配管部的阀。

在图4中,用虚线包围并示出配置有多孔片52的范围。多孔片52例如能够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前舱70内。具体而言,在构成高电压单元120等配置于前舱70内的设备的壳体的表面、前舱70的内壁面等多个部位(例如,5~6处)安装托架,并相对于该托架螺钉连接多孔片52即可。但是,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以外的方法将多孔片52固定于前舱7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片52固定于前舱70内的离开前车盖72的部位。

根据搭载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12的燃料电池车辆10,在前舱70内,在比多孔片52靠下方的区域配置氢流通部,并且在比多孔片52靠上方的区域配置氢传感器50。而且,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时,氢流通部所包括的多个配管连接部和氢传感器50配置成与多孔片52重叠。因此,当在上述的多个配管连接部的任意一个部位产生缺陷并且氢流通部内的高压的氢从缺陷部位喷出时,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50检测出氢泄漏。其结果是,能够更早地施行使氢泄漏停止等的对策,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具体而言,若在上述的多个配管连接部的任意一个部位产生缺陷,则氢从该缺陷朝向多孔片52向上方喷出。在前舱70内,如已叙述的那样除了燃料电池110和高电压单元120之外,例如还配置车辆行驶所涉及的设备、构成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设备等各种设备。因此,即使上述缺陷处的氢的喷出的朝向是与上方不同的朝向,通过氢流接触到周围的上述设备,也将氢流动变更为朝向上方。若氢流向上方流动并接触到多孔片52,则氢在多孔片52的厚度方向上透过多孔片52内并进一步向上方流动,并且氢流动被扰乱,氢流动的范围沿着多孔片52的下方的表面扩大。向燃料电池110供给的燃料气体是纯度较高的氢气,从上述缺陷喷出的氢与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相比,浓度极高。因此,通过氢流动接触到多孔片52并透过多孔片52,在比多孔片52靠上方的区域中,与下方的区域相比,变为能够由氢传感器50检测的比较高的氢浓度的区域的范围扩大。

当在上述缺陷的铅垂上方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情况下,即使是未设置多孔片52的情况,也会由于从缺陷喷出的氢到达至氢传感器50而由氢传感器50迅速地检测到氢泄漏。然而,在未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并在与氢传感器50在铅垂方向上不重叠的部位发生了氢泄漏的情况下,漏出的氢向上方上升并暂时滞留于前车盖72的内侧,其后,在氢传感器50的周围的氢浓度变高并超过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时,才首次通过氢传感器50检测到氢泄漏。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缺陷部位与氢传感器50在铅垂方向上不重叠的情况,通过设置多孔片52,也能够扩大氢以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以上的浓度上升的范围,通过检测上升中途的氢,能够将氢泄漏的检测的时机提前。

另外,设置多孔片52,能够扩大氢以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以上的浓度上升的范围,由此即使是存在多个容易产生发生氢泄漏的缺陷的部位(已叙述的配管连接部)的情况,通过单一的氢传感器50,也能够进行多个配管连接部处的氢泄漏的检测。因此,能够抑制为了氢泄漏检测的而应设置的氢传感器50的数量。

为了提高当在与氢传感器50在铅垂方向上不重叠的部位发生了氢泄漏的情况下较早地检测出氢泄漏的效果,可以根据从缺陷喷出的氢流的预想流速、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等,适当地设定多孔片52的开口率、已叙述的多个配管连接部与多孔片52的距离、多孔片52与氢传感器50的距离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多孔片52来在水平方向上扩大上升中途的氢的浓度较高的区域,氢传感器50检测上升中途的氢即可,因此,能够在比覆盖前舱70的上端部的前车盖72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氢传感器50。这样,无需在开闭自如地构成的前车盖72设置氢传感器50,因此不会受布线等限制而能够提高氢传感器50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多孔片52,能够抑制在打开前车盖72时打开了前车盖72的作业人员等与配置于多孔片52的下方的高电压单元120等高电压设备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多孔片52,即使是配置于多孔片52的下方的区域的设备因某些理由而破损的情况,也能够通过多孔片52抑制破损的部件的飞散,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图5是表示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漏氢检测机构12的效果而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不具有多孔片52的比较例中的模拟结果的与图5相同的说明图。图5和图6表示在水平方向上观察前舱70内的情形,表示氢从在燃料电池110的下方被布绕的配管的接头泄漏时的氢浓度的分布状态。图5和图6表示除了多孔片52的有无以外以相同的条件模拟的结果。具体而言,图5和图6表示以配管内的氢压为200kPa、配管内的氢流量为25NL/min、接头处的氢的喷出方向为铅垂上方、从接头漏出的氢的浓度为100%、配管中的泄漏部位的大小为直径10mm的方式设定条件来进行了模拟的结果。在图5中,将作为多孔片52的网状物的开口率设为30%。另外,在图5和图6中,配管中的泄漏部位设定为向铅垂上方喷出的氢碰到燃料电池110的底面的位置,作为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假定氢浓度为3.5%。

对图5和图6进行对比,在图5中在作为比配置有多孔片52的位置靠下方的区域的区域70a中,氢浓度分布在图5和图6中相同。在图5和图6中,用箭头α示出了在区域70a中距泄漏部位的铅垂方向的距离相同的位置的、氢浓度为4%以上的范围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图5和图6中,分别用箭头β1、箭头β2示出了在作为比配置有多孔片52的位置靠上方的区域的区域70b中与氢传感器50在水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氢浓度为4%以上的范围。对图5和图6进行对比,箭头α的长度(氢浓度为4%以上的区域的宽度)在图5和图6中相同,但图5的箭头β1的长度比图6的箭头β2长。而且,在图5中,氢传感器50被包含在氢浓度为4%以上的范围,但在图6中,氢传感器50位于氢浓度为4%的范围外。通过图5与图6的比较可知,通过采用多孔片52能够提早检测到氢泄漏。

图7是对于图5和图6所示的模拟结果表示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部位处的氢浓度的变化的情形的坐标图。将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5的模拟结果对应的坐标图表示为坐标图(a),将与比较例所涉及的图6的模拟结果对应的坐标图表示为坐标图(b)。在图7中,将在配管接头发生了氢泄漏的时机作为时间0来表示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部位处的氢浓度的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由图7可见,在设置多孔片52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多孔片52使氢浓度较高的范围扩大,结果氢传感器50的周围的氢浓度迅速地上升,提早检测到氢泄漏。与此相对地,在未设置多孔片52的比较例中,发现氢传感器50的周围的氢浓度的上升大幅度地延迟。此外,在与比较例对应的坐标图(b)中,在发生氢泄漏紧后,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部位的氢浓度变得比较高。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泄漏的氢与燃料电池110等周围的构造物接触,扰乱氢流动,由此产生氢浓度比较高的范围团,这样的团上升并通过了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位置。

图8和图9是与图5及图6相同地表示基于与图5~图7不同的条件的模拟结果的说明图。图8表示具有多孔片52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果,图9表示不具有多孔片52的比较例所涉及的结果。对于图8和图9所示的模拟结果的条件而言,氢的泄漏部位的配置以外的条件与图5及图6相同。在图8和图9中,配管中的泄漏部位设定为向铅垂上方喷出的氢不与燃料电池110等周围的设备接触而向上方流动的位置。

在图8和图9中,与图5及图6相同,在作为比配置有多孔片52的位置靠下方的区域的区域70a中,与多孔片52的有无无关,氢浓度分布相同(参照图8和图9的箭头α)。而且,在作为比配置有多孔片52的位置靠上方的区域的区域70b中,对于氢浓度为4%以上的区域的宽度而言,与图9相比,图8更大(参照图8的箭头β1和图9的箭头β2),在图8中,与图9不同,氢传感器50被包含在氢浓度为4%以上的范围内。由此可知,即使是图8和图9所示的泄漏部位的配置,通过采用多孔片52,也能够提早检测到氢泄漏。

图10是对于图8和图9所示的模拟结果与图7相同地表示配置有氢传感器50的部位处的氢浓度的变化的情形的坐标图。将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8的模拟结果对应的坐标图表示为坐标图(a),将与比较例所涉及的图9的模拟结果对应的坐标图表示为坐标图(b)。由图10可见,在设置多孔片52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多孔片52使得氢浓度较高的范围扩大,结果氢传感器50的周围的氢浓度迅速地上升,与比较例相比,氢泄漏的检测的时机提前。

B.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孔片152的俯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地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多孔片152。如图11所示,多孔片152由多孔体形成。构成多孔片152的多孔体例如能够为具有三维网眼构造作为骨架的多孔体、发泡体。多孔片152能够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形成。

多孔片152与多孔片52相同,具有在从配管等的连接部漏出的氢朝向多孔片152的表面流动时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并且扰乱氢流动来使氢流动沿着上述表面扩散的功能。因此,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多孔片152的开口率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但是,多孔片152的开口率也能够为10%以下、或者60%以上。对于俯视多孔片152时的开口率而言,例如,通过照相机拍摄多孔片152的表面,将所获得的图像放大到5倍,通过图像处理,在图像中的特定范围内,计算并求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部位的面积的总计相对于多孔片152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即可。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多孔片152的厚度为0.2cm以上,更优选为0.5cm以上。另外,优选为2.0cm以下,更优选为1.0cm以下。

作为这样的结构,在漏氢检测机构12中,也使多孔片152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的配置,由此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50检测出氢泄漏并抑制氢传感器50的数量,从而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多孔片152的多孔体与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的网状物相比,三维上具有复杂的构造。因此,在氢从配管连接部的缺陷朝向多孔片152的表面流动时,能够提高使氢流动沿着上述表面扩散的功能。其结果是,在比多孔片152靠上方的区域,扩大氢浓度为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以上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提早通过氢传感器50检测出氢泄漏的效果。

C.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孔片252的俯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地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多孔片252。如图12所示,多孔片252由冲孔金属板形成。多孔片252能够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

多孔片252与多孔片52相同,具有在从配管等的连接部漏出的氢朝向多孔片252的表面流动时使氢在厚度方向上透过、并且扰乱氢流动来使氢流动沿着上述表面扩散的功能。因此,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多孔片252的开口率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但是,多孔片252的开口率也能够为10%以下、或者60%以上。对于俯视多孔片252时的开口率而言,例如通过照相机拍摄多孔片252的表面,将所获得的图像放大至5倍,通过图像处理,在图像中的特定范围内,计算并求出冲孔金属板的孔部的面积的总计相对于多孔片252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即可。根据与多孔片52相同的理由,优选多孔片252的厚度为0.2cm以上,更优选为0.5cm以上。另外,优选为2.0cm以下,更优选为1.0cm以下。

作为这样的结构,在漏氢检测机构12中,也使多孔片252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孔片52相同的配置,由此能够提早通过氢传感器50检测出氢泄漏并抑制氢传感器50的数量,从而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一般来说,构成多孔片252的冲孔金属板与网状物等相比,大幅度地扰乱透过了片(通过了冲孔金属板的孔部)的气体流动。因此,在氢从配管连接部朝向多孔片252的表面流动时,能够提高使氢流动沿着上述表面扩散的功能,在比多孔片252靠上方的区域内,能够提高扩大氢浓度为氢传感器50的检测限量以上的范围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冲孔金属板的情况下,通过变更设置于冲孔金属板的孔部的直径、和作为设置孔部的间隔的间距,能够容易将多孔片252的开口率调节为所希望的值。并且,在使用冲孔金属板的情况下,容易抑制多孔片的厚度并且确保多孔片的强度,即使从配管连接部喷出的氢与多孔片252接触,也抑制多孔片252的变形。

D.其他的实施方式:

(D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孔片离开氢传感器50及多个配管连接部进行配置,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例如,氢传感器50的局部、例如氢传感器50的前端部也可以与多孔片相连。或者,多个配管连接部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多孔片相连。但是,为了增大从产生于配管连接部的缺陷喷出的氢碰到多孔片并在水平方向上扩散的效果,优选多个配管连接部全部与多孔片离开。

(D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漏氢检测机构12具备单一的多孔片,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前舱70内设置在水平方向上错开配置的多个多孔片。在这种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多孔片配置成划定前舱70内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并使上述至少一个多孔片、多个配管连接部以及氢传感器50的位置关系为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位置关系,由此获得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D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包括收纳燃料电池110和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在内的氢流通部的外壳部为前舱70,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外壳部也可以是车厢的地板下空间、比车厢靠后的后行李舱。

(D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收纳于外壳部并配置于多孔片的下方的区域的氢流通部包括燃料电池110、和与燃料电池110连接的氢配管部,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也可以代替燃料电池110,或者在燃料电池110的基础上将氢罐21包括在氢流通部并收纳于外壳部内。将包括燃料电池110与氢罐21中的至少一个装置、和与该装置连接的氢配管部在内的氢流通部配置于外壳部内,在外壳部内,使多孔片、多个配管连接部以及氢传感器50的位置关系为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位置关系,由此获得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D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外壳部内时,使与氢传感器50一起配置成与多孔片重叠的连接部为已叙述的3种配管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配置成与多孔片重叠的多个连接部也可以包括与已叙述的配管连接部不同的连接部,只要是氢流通部所包括的氢的流路的连接部即可。

(D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多个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外壳部内时与氢传感器50一起配置成与多孔片重叠的连接部,但上述连接部也可以是一个。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多孔片扩大氢浓度比较高的区域,由此也确保氢传感器的配置部位的自由度,并且获得提早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到氢泄漏的效果。

(D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外壳部内时,氢流通部所包括的连接部和氢传感器配置成与多孔片重叠,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在外壳部内,在比多孔片靠下方的区域配置氢流通部,并且在比多孔片靠上方的区域配置氢传感器即可。当在铅垂方向上观察外壳部内时,连接部和氢传感器也可以不与多孔片重叠,在从产生于氢流路部的缺陷喷出的氢朝向多孔片的情况、搭载漏氢检测机构12的车辆倾斜的情况、例如行驶风流入至外壳部内并且泄漏氢朝向多孔片流动的情况下等,通过多孔片扩大氢浓度比较高的区域,由此获得提早通过氢传感器检测到氢泄漏的效果。

(D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漏氢检测机构12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10,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漏氢检测机构12可以搭载于搭载燃料电池的车辆以外的移动体,或者也可以应用于具备燃料电池的固定式的发电装置。

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在发明的概要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未说明为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是必须的,就能够适当地删除。例如,本公开也可以通过以下说明的形态来实现。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