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文档序号:1960543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Winding machine convenient for die changing ) 是由 徐小生 于 2021-09-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线圈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包括底座和绕线模;所述底座上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壁上固接有绕线机;所述绕线机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轴,且绕线轴贯穿固定板;所述绕线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分布的固定柱;所述绕线模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内壁之间开设有一组定位槽;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以解决绕线机在工作时,绕线模一般是通过螺栓固接在绕线轴上,因绕线模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和检修,利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滑丝现象,且螺栓连接在绕线轴带动绕线模高速转动时,易出现松动导致绕线模脱落的问题。(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il mold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winding machine convenient for mold chang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winding mold; a fixed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a winding machin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fixed plate; the output end of the winding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shaft, and the winding shaft penetrates through the fixing plate; a group of fixing columns which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with each other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wall of the winding shaft; the winding former comprises an upper module and a lower module; a group of positioning groove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upper module and the lower module; the upper module and the lower module are fixed through a fixing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nding machine convenient for die replacement,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a winding die is generally fixedly connected to a winding shaft through a bolt when the winding machine works, the winding die is frequently replaced and maintaine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winding di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bolt, the phenomenon of wire sliding is easily cause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winding di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bolt, and the winding die is easily loosened and falls off when the winding shaft drives the winding die to rotate at a high spee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bolt is connected.)

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圈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背景技术

线圈作为变压器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线圈绕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整台变压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变压器线圈在绕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绕线模具,把线缠绕在绕线模具上,绕制完成后,需要将模具与线圈分离开。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线圈模具技术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06684760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模,包括至少两个模体,各个模体均具有绕线件,在各个模体对拼时,各个模体的绕线件共同拼成供导线缠绕的绕线面,各个模体的绕线件均在其至少一端位置设有支撑板,在各个模体对拼时,各个绕线件的支撑板均具有重合部分,各个绕线件通过该重合部分可拆连接。本发明的绕线模的各个模体的支撑件部分重合并可拆连接,使用时,只需通过拆装贯穿各个支撑件重合部分的连接结构,即可拆装本发明的绕线模,与现有技术比,大大提高了绕线模拆装速度,从而提高了线圈加工效率。

现有技术中,绕线机在工作时,绕线模一般是通过螺栓固接在绕线轴上,因绕线模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和检修,利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滑丝现象,且螺栓连接在绕线轴带动绕线模高速转动时,易出现松动导致绕线模脱落的现象,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绕线机在工作时,绕线模一般是通过螺栓固接在绕线轴上,因绕线模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和检修,利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滑丝现象,且螺栓连接在绕线轴带动绕线模高速转动时,易出现松动导致绕线模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包括底座和绕线模;所述底座上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壁上固接有绕线机;所述绕线机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轴,且绕线轴贯穿固定板;所述绕线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分布的固定柱;所述绕线模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内壁之间开设有一组定位槽;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固定;现有技术中,绕线机在工作时,绕线模一般是通过螺栓固接在绕线轴上,因绕线模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和检修,利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滑丝现象,且螺栓连接在绕线轴带动绕线模高速转动时,易出现松动导致绕线模脱落的现象,为此本发明在工作时,将上模块和下模块利用绕线轴上固定柱和定位槽进行限位,然后将上模块和下模块利用固定组件固定合成绕线模,即将绕线模固定在绕线轴上,此种固定方法避免螺栓固定的不良处,提高了绕线模的工作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倒L形板;所述下模块靠近上模块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一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槽底滑动连接有倒L形板,且倒L形板侧壁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一滑槽内壁上;所述上模块侧壁相对于第一滑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开口的内壁上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倒L形板端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第一凹槽倾斜面和倒L形板倾斜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倾斜面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工作时,在将上模块和下模块进行固定时,此时倒L形板的倾斜面会和第一凹槽开口的倾斜面相互接触,因两者倾斜面相互平行,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拢过程中,此时第一凹槽的倾斜面会推动倒L形板移动挤压弹簧,在两者倾斜面相互分离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会推动倒L形板端部向卡位槽内移动,进而进行卡位固定,将上模块和下模块进行固定,安装简单方便,避免螺栓旋转安装的繁琐,进一步提高绕线机的绕线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模块侧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滑动连接有U形杆;所述U形杆的端部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二凹槽槽底上;所述卡位槽远离第一滑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U形杆位于第二凹槽的杆上相对于第二滑槽的位置处固接有L形板,且L形板的端部伸入卡位槽内;工作时,在需要将绕线模进行拆卸时,将U形杆向第二凹槽槽底进行移动,U形杆移动会带动L形板在第二滑槽内移动,通过L形板的端部将倒L形板的端部推出卡位槽,然后解除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的固定状态,方便对绕线模进更换或检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槽底固接有电磁铁;所述第一凹槽侧壁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上固接有磁球;工作时,在倒L形板进入第一凹槽内时,在第一凹槽倾斜面的推动下,倒L形板的顶端会和磁球相互接触,然后向上推动磁球,在倒L形板卡入卡位槽时,此时倒L形板的顶端和磁球分离,磁球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卡入倒L形板和第一凹槽侧壁之间,起到卡位作用,防止一些外来人员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手推U形杆导致上模块和下模块分离,磁球的卡位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在需要解除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固定效果时,先将电磁铁通电,让磁球脱离倒L形板和第一凹槽侧壁之间,然后再进行手推解除。

优选的,所述磁球内开设有通槽;所述L形板位于第二滑槽的杆上固接有卡位杆,且卡位杆伸入第一凹槽内;工作时,因磁球是通过弹簧进行推动,在绕线轴转动时,受到离心力的影响此时磁球会向电磁铁处移动,会导致磁球失去卡位的作用,为此在L形板上固接有卡位杆,卡位杆伸入第一凹槽,且位于磁球正上方,在绕线轴转动时,卡位杆会阻拦磁球的移动,保持磁球的卡位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靠近开口的侧壁上固接有油囊;所述第一凹槽倾斜面内开设有出油腔;所述油囊和出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出油腔上开设有一组出油孔;工作时,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卡位固定时,倒L形板的侧壁在被第一凹槽开口斜面推动会挤压油囊,油囊的润滑油会进入出油腔通过出油孔喷洒,对第一凹槽斜面和倒L形板的斜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力,让安装更顺畅,进一步节约安装时间。

优选的,所述绕线轴靠近端部的轴内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内壁通过弹簧固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顶端贯穿第一空腔伸出绕线轴外;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内壁相对于T形杆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T形杆底端和第一空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绕线轴开设有一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密封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绕线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三滑槽;所述固定柱为L形柱,且固定柱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并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三滑槽内壁上;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固接在推板远离第一空腔的侧壁上,固定柱另一端伸出绕线轴;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空腔相互连通;工作时,因定位槽和固定柱安装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绕线轴转动绕线的工作时,因定位槽和固定柱之间的间隙会导致绕线模出现来回晃动的情况,会影响绕线效果,故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安装时,第三凹槽槽底会先下压T形杆,T形杆下压会挤压第一气囊,第一气囊气体会进入第二空腔内,通过推动推板移动带动固定柱移动,让固定柱侧壁和定位槽的侧壁相互接触,进而推动绕线模移动让固定柱和T形杆的相对侧壁分别和定位槽和第三凹槽侧壁相互紧贴,进而对绕线模进行在绕线轴上的横向固定,防止出现绕线模在绕线轴上来回摆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绕线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远离推板的侧壁和第三滑槽之间设有第二气囊;所述固定柱伸出第三滑槽并远离推板的侧壁上设有波纹槽;所述波纹槽内开设有出气腔;所述波纹槽槽底开设有一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出气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和出气腔相互连通;工作时,在固定柱在第三滑槽内移动时会挤压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孔对定位槽内壁进行清理,且设置的波纹槽,固定柱和定位槽侧壁紧贴时,波纹槽的凸台会和定位槽侧壁相互接触,然后杂质在无法掉落的情况下会进入波纹槽凹槽内,不会影响波纹槽凸台和定位槽侧壁的紧贴,进而不会影响绕线模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顶端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槽底通过弹簧固接有顶杆;工作时,在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相互固定时,此时定位槽槽底会挤压顶杆,在解除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的固定效果时,顶杆会在弹簧的弹力下会先将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初步分离,防止出现倒T形杆的端部再次卡入卡位槽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出油孔开口侧壁上固接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靠近出油腔的侧壁设有触须,且触须伸入出油腔内;工作时,为了防止润滑油的喷洒浪费,故在出油孔的开口处设有海绵块,润滑油有会慢慢渗出,且在海绵块侧壁设有触须,触须会伸入出油腔内,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入润滑油,加快润滑油的渗出速率,保证润滑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通过将上模块和下模块利用绕线轴上固定柱和定位槽进行限位,然后将上模块和下模块利用固定组件固定合成绕线模,即将绕线模固定在绕线轴上,此种固定方法避免螺栓固定的不良处,提高了绕线模的工作安全性。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通过将U形杆向第二凹槽槽底进行移动,U形杆移动会带动L形板在第二滑槽内移动,通过L形板的端部将倒L形板的端部推出卡位槽,然后解除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的固定状态,方便对绕线模进更换或检修。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通过上模块和下模块安装时,第三凹槽槽底会先下压T形杆,T形杆下压会挤压第一气囊,第一气囊气体会进入第二空腔内,通过推动推板移动带动固定柱移动,让固定柱侧壁和定位槽的侧壁相互接触,进而推动绕线模移动让固定柱和T形杆的相对侧壁分别和定位槽和第三凹槽侧壁相互紧贴,进而对绕线模进行在绕线轴上的横向固定,防止出现绕线模在绕线轴上来回摆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绕线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C处放大图;

图6是出油孔剖视图;

图中:1、底座;11、固定板;12、绕线机;13、绕线轴;14、固定柱;15、绕线模;16、上模块;17、下模块;18、定位槽;2、第一滑槽;21、倒L形板;22、第一凹槽;23、卡位槽;24、U形杆;25、第二凹槽;26、第二滑槽;27、L形板;28、电磁铁;29、磁球;3、通槽;31、卡位杆;32、油囊;33、出油腔;34、T形杆;35、第一空腔;36、第三凹槽;37、第三滑槽;38、第一气囊;39、第二空腔;391、推板;4、波纹槽;41、出气腔;42、出气孔;43、第二气囊;44、第四凹槽;45、顶杆;46、海绵块;47、触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模的绕线机,包括底座1和绕线模15;所述底座1上固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侧壁上固接有绕线机12;所述绕线机12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轴13,且绕线轴13贯穿固定板11;所述绕线轴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分布的固定柱14;所述绕线模15包括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所述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内壁之间开设有一组定位槽18;所述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固定;现有技术中,绕线机12在工作时,绕线模15一般是通过螺栓固接在绕线轴13上,因绕线模15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和检修,利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滑丝现象,且螺栓连接在绕线轴13带动绕线模15高速转动时,易出现松动导致绕线模15脱落的现象,为此本发明在工作时,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利用绕线轴13上固定柱14和定位槽18进行限位,然后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利用固定组件固定合成绕线模15,即将绕线模15固定在绕线轴13上,此种固定方法避免螺栓固定的不良处,提高了绕线模15的工作安全性。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倒L形板21;所述下模块17靠近上模块16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一组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槽底滑动连接有倒L形板21,且倒L形板21侧壁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一滑槽2内壁上;所述上模块16侧壁相对于第一滑槽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靠近开口的内壁上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倒L形板21端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第一凹槽22倾斜面和倒L形板21倾斜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22具有倾斜面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23;工作时,在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进行固定时,此时倒L形板21的倾斜面会和第一凹槽22开口的倾斜面相互接触,因两者倾斜面相互平行,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合拢过程中,此时第一凹槽22的倾斜面会推动倒L形板21移动挤压弹簧,在两者倾斜面相互分离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会推动倒L形板21端部向卡位槽23内移动,进而进行卡位固定,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进行固定,安装简单方便,避免螺栓旋转安装的繁琐,进一步提高绕线机12的绕线效率。

所述上模块16侧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25,且第二凹槽25内滑动连接有U形杆24;所述U形杆24的端部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二凹槽25槽底上;所述卡位槽23远离第一滑槽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26;所述U形杆24位于第二凹槽25的杆上相对于第二滑槽26的位置处固接有L形板27,且L形板27的端部伸入卡位槽23内;工作时,在需要将绕线模15进行拆卸时,将U形杆24向第二凹槽25槽底进行移动,U形杆24移动会带动L形板27在第二滑槽26内移动,通过L形板27的端部将倒L形板21的端部推出卡位槽23,然后解除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之间的固定状态,方便对绕线模15进更换或检修。

所述第一凹槽22槽底固接有电磁铁28;所述第一凹槽22侧壁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上固接有磁球29;工作时,在倒L形板21进入第一凹槽22内时,在第一凹槽22倾斜面的推动下,倒L形板21的顶端会和磁球29相互接触,然后向上推动磁球29,在倒L形板21卡入卡位槽23时,此时倒L形板21的顶端和磁球29分离,磁球29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卡入倒L形板21和第一凹槽22侧壁之间,起到卡位作用,防止一些外来人员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手推U形杆24导致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分离,磁球29的卡位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在需要解除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的固定效果时,先将电磁铁28通电,让磁球29脱离倒L形板21和第一凹槽22侧壁之间,然后再进行手推解除。

所述磁球29内开设有通槽3;所述L形板27位于第二滑槽26的杆上固接有卡位杆31,且卡位杆31伸入第一凹槽22内;工作时,因磁球29是通过弹簧进行推动,在绕线轴13转动时,受到离心力的影响此时磁球29会向电磁铁28处移动,会导致磁球29失去卡位的作用,为此在L形板27上固接有卡位杆31,卡位杆31伸入第一凹槽22,且位于磁球29正上方,在绕线轴13转动时,卡位杆31会阻拦磁球29的移动,保持磁球29的卡位效果。

所述第一凹槽22靠近开口的侧壁上固接有油囊32;所述第一凹槽22倾斜面内开设有出油腔33;所述油囊32和出油腔33相互连通;所述出油腔33上开设有一组出油孔;工作时,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卡位固定时,倒L形板21的侧壁在被第一凹槽22开口斜面推动会挤压油囊32,油囊32的润滑油会进入出油腔33通过出油孔喷洒,对第一凹槽22斜面和倒L形板21的斜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力,让安装更顺畅,进一步节约安装时间。

所述绕线轴13靠近端部的轴内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空腔35,且第一空腔35内壁通过弹簧固接有T形杆34;所述T形杆34顶端贯穿第一空腔35伸出绕线轴13外;所述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内壁相对于T形杆3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36;所述T形杆34底端和第一空腔35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气囊38;所述绕线轴13开设有一组第二空腔39;所述第二空腔39密封滑动连接有推板391;所述绕线轴1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三滑槽37;所述固定柱14为L形柱,且固定柱14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37内并通过弹簧固接在第三滑槽37内壁上;所述固定柱14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39固接在推板391远离第一空腔35的侧壁上,固定柱14另一端伸出绕线轴13;所述第一气囊38和第二空腔39相互连通;工作时,因定位槽18和固定柱14安装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绕线轴13转动绕线的工作时,因定位槽18和固定柱14之间的间隙会导致绕线模15出现来回晃动的情况,会影响绕线效果,故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安装时,第三凹槽36槽底会先下压T形杆34,T形杆34下压会挤压第一气囊38,第一气囊38气体会进入第二空腔39内,通过推动推板391移动带动固定柱14移动,让固定柱14侧壁和定位槽18的侧壁相互接触,进而推动绕线模15移动让固定柱14和T形杆34的相对侧壁分别和定位槽18和第三凹槽36侧壁相互紧贴,进而对绕线模15进行在绕线轴13上的横向固定,防止出现绕线模15在绕线轴13上来回摆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绕线效果。

所述固定柱14远离推板391的侧壁和第三滑槽37之间设有第二气囊43;所述固定柱14伸出第三滑槽37并远离推板391的侧壁上设有波纹槽4;所述波纹槽4内开设有出气腔41;所述波纹槽4槽底开设有一组出气孔42;所述出气孔42和出气腔4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43和出气腔41相互连通;工作时,在固定柱14在第三滑槽37内移动时会挤压第二气囊43,第二气囊43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孔42对定位槽18内壁进行清理,且设置的波纹槽4,固定柱14和定位槽18侧壁紧贴时,波纹槽4的凸台会和定位槽18侧壁相互接触,然后杂质在无法掉落的情况下会进入波纹槽4凹槽内,不会影响波纹槽4凸台和定位槽18侧壁的紧贴,进而不会影响绕线模15的固定效果。

所述固定柱14顶端开设有第四凹槽44,且第四凹槽44槽底通过弹簧固接有顶杆45;工作时,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之间相互固定时,此时定位槽18槽底会挤压顶杆45,在解除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之间的固定效果时,顶杆45会在弹簧的弹力下会先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之间初步分离,防止出现倒T形杆34的端部再次卡入卡位槽23的情况。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油孔开口侧壁上固接有海绵块46;所述海绵块46靠近出油腔33的侧壁设有触须47,且触须47伸入出油腔33内;工作时,为了防止润滑油的喷洒浪费,故在出油孔的开口处设有海绵块46,润滑油有会慢慢渗出,且在海绵块46侧壁设有触须47,触须47会伸入出油腔33内,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入润滑油,加快润滑油的渗出速率,保证润滑效果。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利用绕线轴13上固定柱14和定位槽18进行限位,此时倒L形板21的倾斜面会和第一凹槽22开口的倾斜面相互接触,因两者倾斜面相互平行,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合拢过程中,此时第一凹槽22的倾斜面会推动倒L形板21移动挤压弹簧,在两者倾斜面相互分离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会推动倒L形板21端部向卡位槽23内移动,进而进行卡位固定,将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进行固定,同时第三凹槽36槽底会先下压T形杆34,T形杆34下压会挤压第一气囊38,第一气囊38气体会进入第二空腔39内,通过推动推板391移动带动固定柱14移动,让固定柱14侧壁和定位槽18的侧壁相互接触,进而推动绕线模15移动让固定柱14和T形杆34的相对侧壁分别和定位槽18和第三凹槽36侧壁相互紧贴,进而对绕线模15进行在绕线轴13上的横向固定;在倒L形板21进入第一凹槽22内时,在第一凹槽22倾斜面的推动下,倒L形板21的顶端会和磁球29相互接触,然后向上推动磁球29,在倒L形板21卡入卡位槽23时,此时倒L形板21的顶端和磁球29分离,磁球29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卡入倒L形板21和第一凹槽22侧壁之间,起到卡位作用,防止一些外来人员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手推U形杆24导致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分离;在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卡位固定时,倒L形板21的侧壁在被第一凹槽22开口斜面推动会挤压油囊32,油囊32的润滑油会进入出油腔33通过出油孔喷洒,对第一凹槽22斜面和倒L形板21的斜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力,让安装更顺畅,进一步节约安装时间;在需要解除上模块16和下模块17的固定效果时,先手拉U形杆24,然后在将电磁铁28通电,将磁球29吸附,然后在手推U形杆24通过L形板27的端部将倒L形板21的端部推动卡位槽23。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胎圈钢丝收线张紧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