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文档序号:281883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 是由 曾高娃 于 2021-08-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相邻两个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一个起雾风险区间,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一个起雾风险区间;根据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当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当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本申请,可减少车内温度波动,减少空调能耗。(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a control device and a control system, which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an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difference value between the front windshield temperature and the dew point temperature is used as a judgm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cquiring three unconnecte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tervals under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vehicle is located; a fog risk interval is formed between the lower end values of the two adjac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tervals, and the interval which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lower end value of the thir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terval is a fog risk interval; selecting a corresponding circulation mode and an air outlet mode according to the fogging risk interval where the initial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judged; w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judged to be reduced to the high end value of any fogging risk interval, switching to a circulation mode and an air outlet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fogging risk interval; w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judged to be increased from the low end value of an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terval to the high end value thereof, switching to a circulation mode and an air outlet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fogging risk interval where the high end value is located; this application, reducibl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the car reduces the air conditioner energy consumption.)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迅猛发展,对于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一直是各新能源主机厂的核心课题。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上功耗较大的部件之一,一直也是各新能源主机厂研究的重点对象。

相关技术中,空调进风模式主要是外循环模式和内循环模式。其中,内循环模式因未带入车外热负荷,因此其能耗相对于外循环模式较低。但是长时间使用内循环,既容易导致车内因乘员呼吸带来车内湿度较大从而起雾的问题,也容易导致车内含氧量降低,乘员的舒适性体验不佳。另外,当乘员因感觉不适将循环手动调节至外循环或将车辆前挡风玻璃起雾调节到除霜模式时,突然从全内循环调整至全外循环还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波动,不仅舒适性较差,且空调能耗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从全内循环直接调整至全外循环造成的温度波动较大、舒适性较差且能耗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

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且第二温差区间位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之间;相邻两个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一个起雾风险区间,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一个起雾风险区间;

根据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当上述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当上述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低起雾风险区间,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中起雾风险区间,以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高起雾风险区间。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低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舒适性出风模式;补偿循环模式为:空调进风为内、外循环混合风模式;

上述中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上述第二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小于第一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

上述高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的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

基于预存的关系表查表,得到上述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下的第一补偿值、第二补偿值和第三补偿值;

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三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值为1-3℃。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值为3-6℃。

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大于上述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时,控制空调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之前,还包括:

判断空调是否设置为AUTO运行模式,若否,则不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空调控制装置,其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第二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以及多个起雾风险区间;

控制模块,其用于根据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上述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以及当上述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

阳光传感器,其用于采集阳光强度;

温湿度传感器,其用于采集前挡风玻璃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以及基于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获取露点温度;

车外温度传感器,其用于采集车外温度并发送给空调控制装置;

车身控制器,其用于将上述阳光强度、前挡风玻璃温度、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发送给空调控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由于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以及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以及多个起雾风险区间后,可根据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随即当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以及当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的起雾风险区间制定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且不会再短时间内频繁切换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不仅可减少车内温度波动,保证乘员的乘车舒适性,还可大幅减少空调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从全内循环直接调整至全外循环造成的温度波动较大、舒适性较差且能耗较高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S2.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且第二温差区间位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之间;相邻两个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一个起雾风险区间,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一个起雾风险区间。

其中,车辆所处环境工况包括车外温度以及阳光强度等。

S3.根据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本实施例中,每个起雾风险区间分别对应一种空调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S4.当上述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S5.当上述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由于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以及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以及多个起雾风险区间后,可根据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随即当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以及当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的起雾风险区间制定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且不会再短时间内频繁切换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不仅可减少车内温度波动,保证乘员的乘车舒适性,还可大幅减少空调能耗。

本实施例中,上述起雾风险区间包括低起雾风险区间、中起雾风险区间和高起雾风险区间。

上述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低起雾风险区间,上述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中起雾风险区间,以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高起雾风险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低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舒适性出风模式;补偿循环模式为:空调进风为内、外循环混合风模式。可选地,舒适性出风模式为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的吹面模式、吹脚模式等。

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低起雾风险区间时,控制空调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上述中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上述第二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小于第一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

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中起雾风险区间时,控制空调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

上述高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高起雾风险区间时,控制空调为外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

本实施例中,内循环模式为空调抽取车内空气,并通过空调箱体、风道等设备将气流从空调出风口输送到车内,在汽车内形成气流输送循环。外循环模式为空调抽取车外空气,并通过空调箱体、风道等设备将气流从空调出风口输送到车内,同时通过车辆泄压口将车内积压的空气释放到车外,以在车外与车内形成气流输送循环。

可选地,上述步骤S2中,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获取当前的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

可选地,车辆上设有车外温度传感器、阳光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处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阳光传感器可采集当前的阳光强度,通过车外温度传感器可采集车外温度,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前挡风玻璃表面的温度以及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进而还可以根据采集的前挡风玻璃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计算并得到露点温度。

然后,基于预存的关系表查表,得到上述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下的第一补偿值、第二补偿值和第三补偿值。其中,通过第一补偿值可确定第一温差区间,通过第二补偿值可确定第二温差区间,通过第三补偿值可确定第三温差区间。

可选地,上述关系表可通过台架试验获取。具体地,依次在不同的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下,标定三个不同程度起雾风险的温差补偿值,作为当前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下的第一补偿值、第二补偿值和第三补偿值。

本实施例中,待标定的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包括25%、50%、75%和100%,即在同一车外温度和阳光强度下,每个相对湿度,均标定有三个温差补偿值。在本实施例的控制过程中,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基于环境确定,且变化较小。

具体地,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即第一限值,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高端值,即第一退出限值。

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即第二限值,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高端值,即第二退出限值。

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即第三限值,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三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即第三退出限值。

本实施例中,上述低起雾风险区间为:大于第二限值且不大于第一限值的区间;上述中起雾风险区间为:大于第三限值且不大于第二限值的区间;上述高起雾风险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三限值的区间。

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值为1-3℃。优选地,上述第一预设值为1℃。

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值为3-6℃。优选地,上述第二预设值为3℃。

优选地,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大于上述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时,控制空调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即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大于第一限值时,控制空调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当上述判断温差由小于第一限值升高至上述第一退出限值时,即可控制空调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空调是否设置为AUTO运行模式,若是,则可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否则,不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通过该判断,可确保车辆空调设置为AUTO运行模式时,该控制方法才有效,即手动模式时以用户设定为准,以保证用户需求不被该控制方法偏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车辆上电,且空调开启并设置为AUTO运行模式;

A2.采集车辆信息,包括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确定第一限值、第二限值和第三限值,以及第一退出限值、第二退出限值和第三退出限值,即当前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以及三个起雾风险区间;

A3.计算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A4.根据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A5.当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A6.当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具体地,当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低起雾风险区间时,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当前工况自动开启电动压缩机或PTC加热元件,控制空调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即循环风门开启到第一指定位置,并按照舒适性设定出风;若判断温差升高至第一退出限值,则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当前工况控制电动压缩机或PTC加热元件,控制空调切换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若判断温差降低至第二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直至判断温差升高至第二退出限值,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可选地,PTC加热元件包括水加热PTC加热元件和风加热PTC加热元件,使用车辆高压电工作,主要为乘员舱提供制热。电动压缩机使用车辆高压电工作,主要为乘员舱提供制冷。

当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中起雾风险区间时,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当前工况自动开启电动压缩机或PTC加热元件,控制空调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即循环风门开启到第二指定位置,并按照除霜模式出风;若判断温差升高至第二退出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若判断温差降低至第三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外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直至判断温差升高至第三退出限值时,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

当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处于高起雾风险区间时,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当前工况自动开启电动压缩机或PTC加热元件,并控制空调为外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若判断温差升高至第三退出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以及除霜模式;若判断温差继续升高至第二退出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若判断温差继续升高至第一退出限值,则控制空调切换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空调控制装置,该空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

上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上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以及多个起雾风险区间。

上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上述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以及当上述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本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适用于上述各空调控制方法,以判断温差作为主要判断调节,并结合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以实时判断空调是否存在起雾风险,实现在不引起车辆起雾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调的多种循环模式,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工况,降低外循环使用比例,不仅可防止前挡风玻璃起雾,自动调整出风模式,以减少用户手动操作,还可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在不同的车型上可获得不同的节能效果,且同一车型在不同季节等环境差异下节能效果亦不相同。在秋季及冬季以内循环模式为主要循环模式下,根据环境及车辆工况不同,试验显示节能效果在100W~1000W之间。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阳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以及车身控制器。

上述阳光传感器用于采集阳光强度并发送给车身控制器;上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前挡风玻璃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以及基于所述前挡风玻璃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获取露点温度并发送给车身控制器;上述车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温度并发送给空调控制装置。

上述车身控制器用于将上述阳光强度、前挡风玻璃温度、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通过CAN发送给空调控制装置。上述空调控制装置用于基于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该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动压缩机和PTC加热元件,上述空调控制装置还用于基于获取的数据,对电动压缩机和PTC加热元件进行相应的控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控制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实现下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并以上述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

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且第二温差区间位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之间;相邻两个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一个起雾风险区间,小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一个起雾风险区间;

根据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当上述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当上述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如下空调控制方法:

上述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低起雾风险区间,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与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中起雾风险区间,以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高起雾风险区间。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如下空调控制方法:

上述低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一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舒适性出风模式;补偿循环模式为:空调进风为内、外循环混合风模式;

上述中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第二补偿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上述第二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小于第一补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比例;

上述高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对应的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如下空调控制方法:

上述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的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

基于预存的关系表查表,得到上述车外温度、阳光强度和前挡风玻璃相对湿度下的第一补偿值、第二补偿值和第三补偿值;

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一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一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二补偿值与第二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二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以上述第三补偿值与第三预设差值的和作为第三温差区间的高端值。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如下空调控制方法:

当上述判断温差的初始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区间的高端值时,控制空调为内循环模式、以及舒适性出风模式。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如下空调控制方法:

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之前,还包括判断空调是否设置为AUTO运行模式,若否,则不获取前挡风玻璃温度和露点温度。

优选地,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还可实现前述空调控制方法中的其他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智能冷暖调节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