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9348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4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ng polarity change of lysosom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强涛涛 王宝帅 梁天宇 胡伟 于 2021-06-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所述制备方法先通过4-溴-1,8-萘二甲酸酐与N-(2-氨基乙基)吗啉的取代反应制得Nap-Br,再继续与4-乙炔基苯胺进行缩合反应制得。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能够检测溶酶体极性改变,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以及对极性的特异性响应;能够有效应用于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同时解决了特定细胞器靶向性差和生物样品损伤大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ng polarity change of lysosom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structural formula of the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ng the polarity change of the lysosome is as follows:)

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溶酶体极性属于细胞微环境的一种,在病理学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溶酶体是细胞内物质的回收处理中心,在细胞自噬,代谢,能量循环,细胞膜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溶酶体极性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细胞内各种新陈代谢的进行。溶酶体的极性在调节生物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极性的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所以检测溶酶体内极性的改变对于研究细胞自噬,以及生命体病理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荧光探针技术由于具有实时监测,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而成为检测生物分子以及生物体微环境的重要检测手段。双光子探针相较于单光子探针,在组织穿深度高,生物样品损伤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被应用于生物体成像中。所以,发展一种新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对于检测溶酶体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的极性探针由于缺少靶向性和双光子特性,无法对自噬发生的重要细胞器进行定位,进入细胞体内后往往均匀扩散在细胞器中,缺少靶向性。同时,现阶段的单光子探针存在激发波长短的特点,对于样品的损伤较大,无法实现生物样品的长时间观察,因此也无法进一步探究细胞自噬与炎症的关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特定细胞器靶向性差和生物样品损伤大的问题,为探究细胞内炎症与自噬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合理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4-溴-1,8-萘二甲酸酐与N-(2-氨基乙基)吗啉均匀分散于溶剂A中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取代产物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Nap-Br;

(2)将CuI、Pd(PPh3)2Cl2、步骤(1)所得Nap-Br和4-乙炔基苯胺均匀分散于溶剂B中,在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缩合产物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

优选地,步骤(1)中,4-溴-1,8-萘二甲酸酐与N-(2-氨基乙基)吗啉的摩尔比为1.0:1.0~1.5。

进一步优选地,4-溴-1,8-萘二甲酸酐与N-(2-氨基乙基)吗啉的摩尔比为1.0:1.3。

优选地,步骤(2)中,Nap-Br与4-乙炔基苯胺的摩尔比为1.0:1.0~1.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Nap-Br与4-乙炔基苯胺的摩尔比为1.0:1.1。

优选地,步骤(2)中CuI、Pd(PPh3)2Cl2与步骤(1)所得Nap-Br的摩尔比为0.003:0.4:1.0。

优选地,步骤(1)中,取代反应的温度为40℃。

优选地,步骤(2)中,缩合反应的温度为25~30℃。

优选地,步骤(1)中,取代反应的时间为1~5h。

优选地,步骤(2)中,缩合反应的时间为10~24h。

进一步优选地,取代反应的时间为2h。

进一步优选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1)中,溶剂A为乙醇。

优选地,步骤(2)中,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B;其中,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体积比为1~3:1。

进一步优选地,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体积比为2:1。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结构中,萘酰亚胺为双光子荧光团,吗啉基团为溶酶体靶向基团,4-乙炔基苯胺为光学调节手柄。探针分子Nap-NH2作为一种D-π-A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响应效果。对于探针分子Nap-NH2来说,由于4-乙炔基苯胺结构的存在,使得探针具有极性响应性质。因此,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能够有效解决靶向性差,生物样品损伤大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通过N-(2-氨基乙基)吗啉中氨基的高活性,对4-溴-1,8-萘二甲酸酐的氧元素进行取代反应,能够快速高效的将双光子萘酰亚胺荧光团与溶酶体靶向基团吗啉高效,快速的结合。通过4-乙炔基苯胺中的乙炔基对卤素的亲电反应,能够快速的将光学调节手柄乙炔基苯胺连接到分子上。因此,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方便,且收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中的应用,在细胞自噬的过程中,溶酶体的极性呈现变小的状态。对于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分子Nap-NH2来说,由于4-乙炔基苯胺结构使得探针具有极性响应性质,探针的荧光强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本发明利用吗啉基团的弱碱性性质,对酸性的细胞器溶酶体进行靶向。同时使用萘酰亚胺的双光子性质作为双光子荧光团,4-氨基乙炔作为光学调节手柄,实现极性响应。因此,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可以通过对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描述溶酶体极性的变化,进而探究细胞自噬与炎症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能够检测溶酶体极性改变,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以及对极性的特异性响应;实现了对生命体内部极性改变的检测以及细胞自噬与炎症关系的检测。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探针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优化方便,收率高。能够应用于研究细胞自噬与生命体炎症的关系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1H NMR图谱;

图2是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13C NMR图谱;

图3是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射光谱;

图4是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PC12细胞中对于溶酶体极性改变的荧光成像图;其中,(a)为PC12细胞构建的炎症模型中极性响应的荧光共聚焦成像,(b)为炎症模型诱导自噬后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一种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具有溶酶体定位能力,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名称为Nap-NH2,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如式(1):

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对极性具有良好的响应和敏感性,并且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针Nap-NH2可以应用于细胞溶酶体自噬过程中,监测由自噬抑制药物在制革残留物诱导细胞炎症过程中的治疗作用,促进了对自噬与炎症的认识。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合成简单,分离纯化方便,产率高。如下为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上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溴-1,8-萘二甲酸酐(1)与N-(2-氨基乙基)吗啉(2)于乙醇作为溶剂A中发生取代反应,分离纯化得Nap-Br(3),该步骤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Nap-Br(3)与4-乙炔基苯胺(4)在CuI环境中,以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B(其中,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体积比为1:1~3),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经分离纯化后得到最终产物Nap-NH2(5),即为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该步骤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步骤(1)中,所述4-溴-1,8-萘二甲酸酐与N-(2-氨基乙基)吗啉的摩尔比为1.0:1.0~1.5,优选地,摩尔比为1.0:1.3。步骤(1)中,取代反应的温度为40℃。步骤(1)中,取代反应的时间为1~5h;优选地,反应时间为2h。

步骤(2)中,所述Nap-Br与4-乙炔基苯胺的摩尔比为1.0:1.0~1,优选地,摩尔比为1.0:1.1。步骤(2)中,缩合反应的温度为25~30℃,优选地,反应温度为25℃。步骤(2)中,缩合反应的时间为10~24h;优选地,反应时间为12h。

步骤(2)中,CuI、Pd(PPh3)2Cl2与步骤(1)所得Nap-Br的摩尔比为0.003:0.4:1.0。

步骤(1)中,所述分离纯化步骤为:将反应后的体系冷却到室温,抽滤后真空干燥。

步骤(2)中,所述分离纯化步骤为:经柱层析色谱分离得到提纯产物,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

步骤(2)中,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中进行。

步骤(2)中,优选地,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混合体积比为2:1。

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机理如下:在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结构中,萘酰亚胺为双光子荧光团,吗啉基团为溶酶体靶向基团,4-乙炔基苯胺为光学调节手柄。探针分子Nap-NH2作为一种D-π-A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响应效果。在细胞自噬的过程中,由于溶酶体胞吞的产生,导致溶酶体膜的极性逐渐增大,因此溶酶体的极性呈现变小的状态。对于探针分子Nap-NH2来说,由于4-乙炔基苯胺结构的存在,使得探针具有极性响应性质,探针的荧光强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因此,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可以通过对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描述溶酶体极性的变化,进而探究细胞自噬与炎症的关系。因此,本发明上述荧光探针能够应用于检测细胞溶酶体极性,将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应用于因细胞自噬引起的溶酶体极性的改变,以探究细胞自噬与炎症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1)称取277mg 4-溴-1,8-萘二甲酸酐(1mmol)和169mg N-(2-氨基乙基)吗啉(1.3mmol)加入到2ml乙醇的圆底烧瓶中,40℃下加热回流2h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抽滤并真空干燥取代产物混合物,即得到Nap-Br。

(2)将3.89g化合物Nap-Br(10mmol),36.79mg Pd(PPh3)2Cl2(0.03mmol),7.62mgCuI(4mmol)加入圆底烧瓶,用50ml四氢呋喃和50m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溶解后鼓氮气15分钟,得到反应体系。继续将1.18g 4-乙炔基苯胺(10.10mmol)溶于50ml四氢呋喃后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在25℃、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将混合物回流搅拌12h后缩合反应结束,得到缩合产物混合物,而后旋蒸除去缩合产物混合物中的多种溶剂得到反应体系浓缩液,将所得反应体系浓缩液用柱层析色谱纯化,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将纯化后的产物通过旋蒸的方法除去流动相溶剂,最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本实施例的收率为95%。

本实施例制得的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的1H NMR谱如图1,探针的13CNMR谱如图2:

1HNMR(400MHz,DMSO-d6)δ8.66(d,J=8.3Hz,1H),8.47(d,J=7.1Hz,1H),8.34(d,J=7.6Hz,1H),8.01–7.81(m,2H),7.43(d,J=8.2Hz,2H),6.63(d,J=8.3Hz,2H),5.86(s,2H),4.14(t,J=6.5Hz,2H),3.53(s,4H),2.59–2.51(m,2H),2.45(s,4H).

13CNMR(101MHz,DMSO)δ163.62,163.31,151.19,133.97,132.57,131.59,130.95,130.65,129.98,128.29,128.24,127.85,122.84,120.86,114.11,107.27,102.84,84.93,66.69,55.98,53.87,37.32.HRMS m/z calc.for C26H23N3O3:426.18122;found:426.18127[M+H]+.

实施例2

(1)称取277mg 4-溴-1,8-萘二甲酸酐(1mmol)和130mg N-(2-氨基乙基)吗啉(1.0mmol)加入到2ml乙醇的圆底烧瓶中,40℃下加热回流1h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抽滤并真空干燥取代产物混合物,即得到Nap-Br。

(2)将3.89g化合物Nap-Br(10mmol),36.79mg Pd(PPh3)2Cl2(0.03mmol),7.62mgCuI(4mmol)加入圆底烧瓶,用100ml四氢呋喃和50m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溶解后鼓氮气15分钟,得到反应体系。继续将1.61g 4-乙炔基苯胺(10.50mmol)溶于50ml四氢呋喃后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在30℃、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将混合物回流搅拌24h后缩合反应结束,得到缩合产物混合物,而后旋蒸除去缩合产物混合物中的多种溶剂得到反应体系浓缩液,将所得反应体系浓缩液用柱层析色谱纯化,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将纯化后的产物通过旋蒸的方法除去流动相溶剂,最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

本实施例的收率为70%。

实施例3

(1)称取277mg 4-溴-1,8-萘二甲酸酐(1mmol)和195mg N-(2-氨基乙基)吗啉(1.5mmol)加入到2ml乙醇的圆底烧瓶中,40℃下加热回流3h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抽滤并真空干燥取代产物混合物,即得到Nap-Br。

(2)将3.89g化合物Nap-Br(10mmol),36.79mg Pd(PPh3)2Cl2(0.03mmol),7.62mgCuI(4mmol)加入圆底烧瓶,用80ml四氢呋喃和50m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溶解后鼓氮气15分钟,得到反应体系。继续将1.07g 4-乙炔基苯胺(10.00mmol)溶于50ml四氢呋喃后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在27℃、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将混合物回流搅拌18h后缩合反应结束,得到缩合产物混合物,而后旋蒸除去缩合产物混合物中的多种溶剂得到反应体系浓缩液,将所得反应体系浓缩液用柱层析色谱纯化,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将纯化后的产物通过旋蒸的方法除去流动相溶剂,最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

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0%。

实施例4

(1)称取277mg 4-溴-1,8-萘二甲酸酐(1mmol)和143mg N-(2-氨基乙基)吗啉(1.1mmol)加入到2ml乙醇的圆底烧瓶中,40℃下加热回流5h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抽滤并真空干燥取代产物混合物,即得到Nap-Br。

(2)将3.89g化合物Nap-Br(10mmol),36.79mg Pd(PPh3)2Cl2(0.03mmol),7.62mgCuI(4mmol)加入圆底烧瓶,用35ml四氢呋喃和50m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溶解后鼓氮气15分钟,得到反应体系。继续将1.39g 4-乙炔基苯胺(10.30mmol)溶于50ml四氢呋喃后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在28℃、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将混合物回流搅拌10h后缩合反应结束,得到缩合产物混合物,而后旋蒸除去缩合产物混合物中的多种溶剂得到反应体系浓缩液,将所得反应体系浓缩液用柱层析色谱纯化,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将纯化后的产物通过旋蒸的方法除去流动相溶剂,最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

本实施例的收率为65%。

实施例5

(1)称取277mg 4-溴-1,8-萘二甲酸酐(1mmol)和182mg N-(2-氨基乙基)吗啉(1.4mmol)加入到2ml乙醇的圆底烧瓶中,40℃下加热回流3.5h进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抽滤并真空干燥取代产物混合物,即得到Nap-Br。

(2)将3.89g化合物Nap-Br(10mmol),36.79mg Pd(PPh3)2Cl2(0.03mmol),7.62mgCuI(4mmol)加入圆底烧瓶,用25ml四氢呋喃和50m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溶解后鼓氮气15分钟,得到反应体系。继续将1.29g 4-乙炔基苯胺(10.20mmol)溶于25ml四氢呋喃后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在26℃、CuI环境中、以Pd(PPh3)2Cl2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将混合物回流搅拌15h后缩合反应结束,得到缩合产物混合物,而后旋蒸除去缩合产物混合物中的多种溶剂得到反应体系浓缩液,将所得反应体系浓缩液用柱层析色谱纯化,所述柱层析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将纯化后的产物通过旋蒸的方法除去流动相溶剂,最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

本实施例的收率为60%。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射光谱

配置浓度为1mM实施例1所得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的二甲基亚砜(DMSO)的测试母液待用。测试液中,分别取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包括图中的Dioxane(二恶烷)、Dichloromethane(二氯甲烷)、Dimethy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sulfoxide(二甲基亚砜)、Toluene(甲苯)、Methanol(甲醇)、Chloroform(氯仿)、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Glycerinum(甘油),加入探针母液(终浓度为10μM),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为415nm,检测波段为475-800nm),测的各体系中相对荧光强度,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大。

实施例7

本发明所述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检测因细胞自噬引起的溶酶体极性变化的应用

配置浓度为1mM实施例1所得检测溶酶体极性变化的荧光探针Nap-NH2的二甲基亚砜(DMSO)的测试母液待用。

将DMEM(杜尔贝科培养基)中的PC12细胞添加10%(v/v)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并在37℃下,5/95(v/v)CO2/空气的潮湿环境中培养。成像前一天,用0.2%(w/v)胰蛋白酶-EDTA溶液处理,使细胞脱离,悬浮在培养基中。然后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共聚焦培养皿中以粘附生长。为了成像,通过刮擦收集汇合率为80%的PC12细胞,并将其转移至共聚焦培养皿中以粘附生长。通过具有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810nm处激发,获得双光子激发的荧光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4(a)可知,其中如a1~a3、b1~b3、c1~c3所示,与在810nm双光子激发下在37℃孵育的细胞相比,在25℃和4℃孵育的细胞的图像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变化。同时,d1~d3中用地塞米松处理后PC12相对强度不变也表明细胞粘度几乎不变。如图e1~e3、f1~f3在加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和细胞饥饿处理后PC12细胞显示出比对照组更低的荧光强度信号。同时,如g1~g3,在用自噬抑制剂3-MA(3-甲基腺嘌呤)处理的细胞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并且荧光强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噬-溶酶体的出现,导致溶酶体极性增大,荧光强度降低。此外,如h1~h3,向细胞中加入炎症诱导剂LPS(细菌脂多糖),导致比对照更低的荧光强度信号。如i1~i3,在LPS+3-MA中培养细胞的荧光的增强类似图4(b)。表明探针的荧光变化与炎症诱导的自噬有关。综上,所设计的分子完全可以作为溶酶体靶向,极性响应探针,揭示炎症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纯吡唑解草酯的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