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灶燃烧器

文档序号:338927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炉灶燃烧器 (Burner for stove or range ) 是由 荒松政男 近藤骏介 杉山真澄 英真次 蒲厚仁 于 2021-02-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逆喷并且能够在不进行再次点火操作的情况下继续烹饪的炉灶燃烧器。在混合管内生成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并向燃烧器主体供给,在载置于燃烧器主体上的燃烧器头部的火口燃烧混合气体。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周围设有火焰引导件,在火焰引导件设有供自开口部喷出的火焰碰撞的碰撞壁和相对于碰撞壁从上方及两侧方的位置向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的诱导壁。如此一来,利用碰撞壁及诱导壁将因逆喷而喷出的火焰向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引导,因此燃烧器主体得到加热,堵塞火口的煮洒的汤汁蒸发,从而自然地消除逆喷。另外,混合管的开口部由火焰引导件包围,因此也不会产生因逆喷的火焰而损伤燃气灶内部的风险。(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urner of a cooking range capable of eliminating a reverse spray and capable of continuing cooking without a re-ignition operation. A mixed gas of fuel gas and air is generated in the mixing pipe and supplied to the burner body, and the mixed gas is burned in a burner head mounted on the burner body. A flame guide is provided around the opening of the mixing pipe, and the flame guide is provided with a collision wall against which the flame ejected from the opening collides and an induction wall extending from positions above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llision wall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burner body. In this way, the flame sprayed by the back spray is guid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burner body by the collision wall and the guide wall, so that the burner body is heated, and the boiled soup blocking the fire hole evaporates, thereby naturally eliminating the back spray. Further,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mixing pipe is surrounded by the flame guide, there is no risk of damage to the interior of the gas range due to the back-blown flame.)

炉灶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灶燃烧器,其通过燃烧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来对烹饪容器内的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

背景技术

通过燃烧燃料气体来对烹饪容器内的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的炉灶燃烧器得到广泛使用。炉灶燃烧器具有:燃烧器主体,向该燃烧器主体供给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器头部,该燃烧器头部呈圆环形状,在其下端面以放射状形成有多条火口槽,在将该燃烧器头部载置于燃烧器主体之上时,在该燃烧器头部与燃烧器主体的载置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火口;混合管,其一端侧连接于燃烧器主体并且在其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以及喷射喷嘴,该喷射喷嘴朝向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射燃料气体。而且,在自喷射喷嘴朝向开口部喷射燃料气体时,喷射出的燃料气体一边将周围的空气卷入一边流入混合管内,燃料气体与空气在混合管的内部混合后向燃烧器主体供给。向燃烧器主体供给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自形成于燃烧器主体和燃烧器头部之间的多个火口向外部喷出,当对该混合气体点火时,产生的火焰向旁边的火口延烧。其结果为,能够在全部的火口使混合气体开始燃烧,从而对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

在上述的炉灶燃烧器中,若在烹饪中发生煮洒的情况,则存在煮洒的汤汁附着到燃烧器头部及燃烧器主体从而堵塞火口的情况。另外,若煮洒的汤汁顺着燃烧器主体的载置面扩散至较远的火口,则会发生堵塞多个火口的情况。煮洒的汤汁顺着载置面扩散至较远的火口的现象尤其容易在煮洒的汤汁的浓度较低时发生。因此,在烧开水的情况下,在水沸腾溢出时,也会发生堵塞多个火口的情况。而且,若在使混合气体在炉灶燃烧器中燃烧的状态下多个火口发生堵塞,则有时会发生火焰在炉灶燃烧器的混合管内逆流并从混合管的端部的开口部喷出火焰的现象(被称为逆喷)。当发生逆喷时,喷出的火焰炙烤燃气灶的内侧(例如顶板的背面侧),其结果为,有可能导致损伤燃气灶。

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即,在炉灶燃烧器的混合管端部的开口部的附近预先搭载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温度上升时,判断为因逆喷而从开口部喷出火焰,从而停止燃料气体的供给(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28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了应对逆喷,搭载有温度传感器,基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逆喷的发生,在检测到逆喷的情况下停止燃料气体的供给,这样的操作由于停止了燃料气体的供给而导致火口的火焰消失。因此,存在如下烦杂的问题:当想继续烹饪时,需要在进行清扫等来消除火口的堵塞后进行再点火的操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所具有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逆喷,并且能够在不进行再次点火操作的情况下继续烹饪的炉灶燃烧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采用了如下结构。即,

一种炉灶燃烧器,其具有:混合管,在该混合管内形成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器主体,自所述混合管向该燃烧器主体供给混合气体,并且在该燃烧器主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圆环形状的载置面;以及燃烧器头部,该燃烧器头部在圆筒形状的筒状壁的下端面形成有多个火口槽,通过将该燃烧器头部载置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载置面上而形成在所述筒状壁的外周侧面开口的多个火口,通过使从所述多个火口喷出的混合气体燃烧来对烹饪容器内的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

该炉灶燃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管在不与所述燃烧器主体连接的一侧的管端形成有开口部,自所述开口部流入的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从而形成有混合气体,

该炉灶燃烧器具有火焰引导件,该火焰引导件具有:碰撞壁,其设于与所述混合管的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当混合气体的火焰自所述开口部喷出时,所述火焰与该碰撞壁碰撞;以及诱导壁,其相对于所述碰撞壁从上方及两侧方的位置向所述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将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火焰向所述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诱导。

在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在混合管的内部形成有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将该混合气体从由燃烧器主体的载置面和燃烧器头部的火口槽包围而形成的多个火口喷出并燃烧,来对烹饪容器内的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混合管的不与燃烧器主体连接的一侧的管端成为开口部,燃料气体及空气自开口部流入混合管内。但是,当加热烹饪中煮洒的汤汁等将多个火口堵塞时,则存在发生火焰逆流并从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出火焰的现象(即逆喷)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一侧搭载有火焰引导件。在该火焰引导件中,在与开口部相对的位置设有供自开口部喷出的火焰碰撞的碰撞壁,而且还设有相对于碰撞壁从上方及两侧方的位置向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的诱导壁。

这样一来,即使多个火口由煮洒的汤汁堵塞从而发生逆喷,也能在自开口部喷出的火焰与碰撞壁碰撞而改变方向后,利用诱导壁将其向燃烧器主体所在的方向引导,从而加热燃烧器主体。其结果为,载置面及燃烧器头部的火口槽的温度上升,促进了堵塞火口的煮洒的汤汁的蒸发,因此能够消除火口的堵塞从而恢复正常的燃烧,能够自然地消除逆喷。另外,混合管的开口部成为由火焰引导件的碰撞壁、诱导壁包围的状态,因此不会产生逆喷的火焰损伤燃气灶的内部的风险。而且,即使在发生逆喷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停止燃料气体向火口的供给的情况下(因而在继续烹饪的状态下)消除逆喷。因此,在发生逆喷后也继续烹饪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如下烦杂的操作:在对火口槽进行清扫等来消除逆喷的原因后,再次点火并重新开始供给燃料气体。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也可以是,火焰引导件为下表面开放的形状。

这样的话,能够自火焰引导件的下方朝向混合管的开口部供给空气。因此,即使搭载了火焰引导件,也不会减少向混合管供给的空气量,因此能够在混合管内生成由燃料气体和空气以恰当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也可以是,火焰引导件的碰撞壁形成为相对于混合管端部的开口部平行。

由于在碰撞壁的上方及两侧方形成有诱导壁,因此向混合管的开口部流入的空气主要自火焰引导件的下方供给。因此,若将设于与混合管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的碰撞壁以使碰撞壁的下方接近开口部的方式倾斜,则会阻碍向混合管的开口部流入的空气的流动,难以向混合管内供给恰当流量的空气。另外,反过来,若将碰撞壁以使碰撞壁的下方远离混合管的开口部的方式倾斜,则当发生逆喷而从开口部喷出火焰时,与碰撞壁碰撞的火焰由碰撞壁向下方诱导。其结果为,产生火焰向火焰引导件外漏出从而损伤燃气灶的风险。相对于此,若事先使火焰引导件的碰撞壁形成为相对于混合管的开口部平行,则不会阻碍向混合管供给的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发生逆喷的情况下,与碰撞壁碰撞的火焰改变方向而能够由诱导壁可靠地向燃烧器主体侧诱导。因此,也能够防止火焰向火焰引导件外漏出从而损伤燃气灶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搭载于燃气灶1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通过在温度传感器18的位置处沿纵向切断炉灶燃烧器10来表示炉灶燃烧器10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火焰引导件30的外观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了利用本实施例的火焰引导件30来使逆喷自然消除的理由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了在本实施例的火焰引导件30中碰撞壁31相对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平行地形成的理由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第1变形例的火焰引导件30的外观形状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第2变形例的火焰引导件30的外观形状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气灶;2、顶板;2a、燃烧器用开口;3、火撑子;4、燃烧器环;10、炉灶燃烧器;11、燃烧器头部;11a、筒状壁;11b、支承筒;11c、主火口槽;11d、辅助火口槽;12、主火口;13、辅助火口;14、燃烧器主体;14a、外周壁;14b、内周壁;14c、燃烧器主体室;14d、载置面;15、混合管;15a、开口部;16、火花塞;17、燃烧器盖;18、温度传感器;19、支承柱;20、气体管;21、喷射喷嘴;30、火焰引导件;31、碰撞壁;31a、通孔;32、上方壁;33、侧方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搭载于燃气灶1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所示,燃气灶1具有玻璃制或者金属制的顶板2,在顶板2形成有后述的燃烧器用开口2a(参照图2)。而且,以使炉灶燃烧器10的上部从该燃烧器用开口2a突出的状态搭载有炉灶燃烧器10。另外,在顶板2上以包围从燃烧器用开口2a突出的炉灶燃烧器10的方式载置有火撑子3,能够将锅等烹饪容器放置于火撑子3上,从而利用炉灶燃烧器10来加热锅底。而且,燃烧器用开口2a和炉灶燃烧器10之间的间隙由燃烧器环4封闭。

炉灶燃烧器10具有燃烧器主体14、火花塞16、以及载置于燃烧器主体14之上的燃烧器头部11等。另外,在燃烧器头部11的上部,安装有较宽的圆环形状的燃烧器盖17,以使温度传感器18的上部从燃烧器盖17的中央的贯通孔突出的状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8。如后所述,由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向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供给。另外,在燃烧器头部11的圆筒形状的外周侧面开口有多个纵长形状的主火口12和开口面积小于主火口12的多个辅助火口13。此外,虽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主火口12和辅助火口13交替形成,但不一定必须是交替地形成。也可以是,例如在每连续形成预定的多个主火口12的情况下形成辅助火口13。而且,燃烧器主体14内的混合气体从这些主火口12及辅助火口13喷出,利用火花塞16对该混合气体点火,由此开始燃烧。燃烧器盖17具有在加热中从烹饪器具发生煮洒时,防止煮洒的汤汁进入到燃气灶1的内部的功能。另外,温度传感器18的上端面抵接于烹饪容器的底面,能够测量烹饪容器的温度。

图2是通过在温度传感器18的位置处沿纵向切断炉灶燃烧器10来表示炉灶燃烧器10的结构的剖视图。炉灶燃烧器10的燃烧器主体14通过使压制成形的2张金属板相对且以气密的状态将它们组装起来而形成。而且,一个金属板构成外周壁14a,另一个金属板构成内周壁14b,在外周壁14a和内周壁14b之间形成有燃烧器主体室14c。而且,在燃烧器主体室14c的侧面连接有混合管15。

混合管15通过使形成外周壁14a的金属板的局部和形成内周壁14b的金属板的局部相对且以气密的状态将它们组装起来而形成,混合管15的不与燃烧器主体室14c连接的一侧的管端成为开口部15a。另外,对于燃烧器主体14,通过将外周壁14a的上端部分朝向内侧弯折而形成圆环形状的载置面14d。而且,在该载置面14d上载置有燃烧器头部11。

燃烧器头部11是使用铝合金、黄铜等金属材料通过锻造或压铸等而形成的大致圆环形状的部件,从圆环形状的内缘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筒形状的支承筒11b。另外,从圆环形状的外缘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圆筒形状的筒状壁11a。而且,后述的多条火口槽以放射状穿设于筒状壁11a的下端面。另外,火口槽以较深地穿设的火口槽(以下称为主火口槽11c)和较浅地穿设的火口槽(以下称为辅助火口槽11d)混在一起的状态形成。对于这样形状的燃烧器头部11,在使燃烧器头部11的支承筒11b嵌合于燃烧器主体14的内周壁14b的状态下,将燃烧器头部11的筒状壁11a载置于燃烧器主体14的载置面14d。于是,载置面14d和穿设于筒状壁11a的下端面的主火口槽11c所围成的通路的在筒状壁11a的外周侧面开口的部分成为主火口12。另外,辅助火口槽11d和载置面14d所围成的通路的在筒状壁11a的外周侧面开口的部分成为辅助火口13。在图2中放大地表示了处于主火口槽11c的部分及辅助火口槽11d的部分、筒状壁11a的剖面。

利用未图示的安装配件将较宽的圆环形状的燃烧器盖17安装于燃烧器头部11的上部。而且,圆筒形状的温度传感器18的上部从形成于燃烧器盖17的中心位置的贯通孔突出。温度传感器18安装于支承柱19的上端,该支承柱19贯穿燃烧器头部11的支承筒11b的中央,当未将烹饪容器放置于火撑子3时,温度传感器18的上端比火撑子3的上表面突出。另外,燃烧器主体14的上部(形成有载置面14d的部分)成为从在顶板2开口的燃烧器用开口2a突出的状态,燃烧器主体14和燃烧器用开口2a之间的间隙由圆环状的燃烧器环4封闭。

在面朝混合管15端部的开口部15a的位置处设有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管20,在气体管20的顶端安装有喷射燃料气体的喷射喷嘴21。当从喷射喷嘴21朝向混合管15的内部喷射燃料气体时,喷射出的燃料气体利用喷射器效应一边将周围空气卷入一边流入混合管15的内部,通过在混合管15的内部将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从而形成混合气体。这样形成的混合气体经由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的燃烧器主体室14c后,从主火口12及辅助火口13喷出,通过对该混合气体点火,从而使其开始燃烧。

而且,从混合管15观察,在开口部15a的外侧的位置,以相对于开口部15a隔有间隙地包围开口部15a的状态设有火焰引导件30。火焰引导件30是金属板制的构件,火焰引导件30在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相对的位置处与开口部15a平行地设有碰撞壁31,从碰撞壁31的上边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上方壁32。而且,还从碰撞壁31的两个侧边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侧方壁3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方壁32及侧方壁3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诱导壁”。

图3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P所示的方向观察火焰引导件30的状态下的火焰引导件30的外观形状的说明图。对于如上所述的火焰引导件30,在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碰撞壁31,碰撞壁31的上端水平地弯折,由此形成上方壁32。而且,弯折后的碰撞壁31的两端向下方弯折,由此形成侧方壁33,侧方壁33与碰撞壁31之间无间隙地接触。另外,在碰撞壁31的从下端至中央的范围内形成有狭缝状的通孔31a。因此,气体管20能够贯穿于通孔31a,其结果为,能够使气体管20的顶端的喷射喷嘴21面朝开口部15a,朝向混合管15内喷射燃料气体。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安装有火焰引导件30,这是为了:即使在炉灶燃烧器10发生了逆喷而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喷出火焰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燃气灶1内部造成损伤,并且,即使不进行特别的操作,逆喷也可以自然地消除。能够达到如此效果的理由如下。

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发生逆喷时的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的运动的说明图。图中的较粗的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的运动。如图所示那样,在与开口部15a相对的位置处存在碰撞壁31,因此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与碰撞壁31碰撞而改变方向。

在此,使用图2及图3如前述那样,火焰引导件30的形状为,在碰撞壁31的上方形成有上方壁32,在碰撞壁31的左右方向形成有火焰引导件30的侧方壁33,但火焰引导件30的下表面开放。因此,在发生逆喷前,空气主要从火焰引导件30的下方朝向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流入。在图4中由较粗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概念性地表示空气从火焰引导件30的下方朝向开口部15a的流动。

当在像这样形成有从下方朝向开口部15a的空气流动的状态下发生逆喷时,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与碰撞壁31碰撞,碰撞后的火焰不朝向下方,而是主要朝向上方、左右方向。而且,在碰撞壁31的上方,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上方壁32,在碰撞壁31的两侧方也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侧方壁33。因此,与碰撞壁31碰撞而使朝向改变成上方的火焰被上方壁32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诱导。另外,与碰撞壁31碰撞而使朝向改变为左右方向的火焰被设于碰撞壁31的两侧方的侧方壁33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诱导。其结果为,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沿混合管15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行进。在图4中利用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与碰撞壁31碰撞的火焰沿混合管15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行进的情形。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中,当发生逆喷时,利用火焰引导件30将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诱导。因此,混合管15、燃烧器主体14被火焰加热,燃烧器主体14的载置面14d被加热,利用自载置面14d的导热使火口槽11c、11d也得到加热。其结果为,在主火口12、辅助火口13处,促进了堵塞的煮洒的汤汁等的蒸发从而火口开放,恢复正常的燃烧状态,因此能够消除逆喷。

当然,即使将逆喷的火焰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诱导,堵塞主火口12、辅助火口13的煮洒的汤汁等也不会立即蒸发。因此,在发生逆喷后的较短的期间内,主火口12、辅助火口13处于被煮洒的汤汁等堵塞的状态,会继续发生逆喷。但是,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以覆盖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的正面、上方及左右的状态设置有火焰引导件30,因此,即使从开口部15a喷出火焰,燃气灶1的内部(例如顶板2的背面侧等)也不会被火焰炙烤,燃气灶1不会发生损伤。另一方面,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被火焰引导件30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诱导,其结果为,促进了堵塞主火口12、辅助火口13的煮洒的汤汁等的蒸发。因此,经过较短的时间就能够消除主火口12、辅助火口13的堵塞,因此也能够消除逆喷。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中,即使在发生了逆喷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采取特别的措施的情况下消除逆喷,燃气灶1内部也不受损伤。另外,即使发生逆喷,也能够在继续烹饪的状态下消除逆喷,因此不需要进行如下烦杂的操作:在发生逆喷时,暂时停止燃料气体的供给及燃烧,对火口槽进行清扫等来消除逆喷,然后,再次点火并重新开始供给燃料气体以继续烹饪。

此外,要发生逆喷不需要全部的火口都发生堵塞,一定程度的比例的火口发生堵塞时逆喷就会发生。该一定程度的比例能够认为是大概8成左右。反过来说,从发生了逆喷的状态开始,如果使全部火口中的2成左右的(安全起见为3成左右)的火口恢复未被堵塞的状态,就能够消除逆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火焰引导件30的碰撞壁31形成为相对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平行。其理由如下所述。图5是针对将火焰引导件30的碰撞壁31形成为相对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倾斜的情况的说明图。在图5的(a)中示出了将碰撞壁31以其下方接近开口部15a的方式倾斜地设置的情况。如前述那样,自开口部15a流入混合管15的空气主要自下方供给,因此,若如图5的(a)所示的那样使碰撞壁31以其下方接近开口部15a的方式倾斜,则会阻碍空气朝向开口部15a的流动。因此,在不发生逆喷的情况下,空气难以流入混合管15,因此会产生妨碍在混合管15内生成混合气体的风险。

另外,在图5的(b)中示出了将碰撞壁31以其下方远离开口部15a的方式倾斜地设置的情况。若如图5的(b)所示的那样使碰撞壁31以碰撞壁31的下方远离开口部15a那样的角度倾斜,则空气容易向开口部15a供给。因此,在不发生逆喷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妨碍在混合管15内生成混合气体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碰撞壁31以使其下方远离开口部15a的方式倾斜,因此,若发生逆喷,则从开口部15a喷出的火焰会由倾斜的碰撞壁31向下方引导。其结果为,火焰越过碰撞壁31向火焰引导件30的外侧漏出,产生损伤燃气灶1内部的风险。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火焰引导件30的碰撞壁31形成为相对于混合管15的开口部15a平行,因此,碰撞壁31不会阻碍空气自下方朝向开口部15a的流动。因此,在不发生逆喷的情况下,能够在混合管15形成由燃料气体和空气以恰当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另一方面,在发生逆喷的情况下,与碰撞壁31碰撞的火焰被碰撞壁31引导从而也不会产生向火焰引导件30的外部漏出的风险。此外,为了得到上述的效果,不需要碰撞壁31完全平行于开口部15a,经试验确定的是,如果相对于开口部15a所成的角度在±5度的范围内,则即使从平行的状态倾斜,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的火焰引导件30中,以左右的侧方壁33形成为彼此平行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左右的侧方壁33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变窄。在图6中例示的第1变形例的火焰引导件30中,如图中标注斜线来表示的那样,上方壁32及侧方壁33朝向燃烧器主体14延长,并且,在延长部分,左右的侧方壁33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朝向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变窄。这样的话,与碰撞壁31碰撞的火焰的朝向被上方壁32及侧方壁33改变为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之后,利用左右的侧方壁33的延长部分使火焰变为向中央靠近。因此,火焰能够高效率地加热燃烧器主体14,从而能够迅速地加热燃烧器主体14的载置面14d、燃烧器头部11的主火口槽11c及辅助火口槽11d,因此能够迅速地消除逆喷。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例的火焰引导件30中,以上方壁32形成为平面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火焰引导件30的上方壁32也可以形成为向上的凸形状。在图7中例示了上方壁32形成为向上的凸形状的第2变形例的火焰引导件30。在图7的(a)所示的例子中,上方壁32形成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形状,在图7的(b)所示的例子中,上方壁32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山形形状。在这些第2变形例的火焰引导件30中,对于从开口部15a喷出并与碰撞壁31碰撞的火焰,在利用上方壁32将火焰的朝向改变为燃烧器主体14所在的方向时,或者利用上方壁32使火焰朝向燃烧器主体14行进时,利用成为凸形状的上方壁32来使火焰向中央靠近。因此,第2变形例也和上述的第1变形例相同,火焰能够高效率地加热燃烧器主体14,因此能够快速消除逆喷。

以上,对本实施例以及各种变形例的炉灶燃烧器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各种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低氮燃烧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