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文档序号:462654 发布日期:2021-12-31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Breathable light down jacket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 是由 李液佳 于 2021-09-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及连接线;上层面料包括多条第一经纱及与多条第一经纱交织的多条第一纬纱,多条第一纬纱与多条第一经纱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下层面料包括多条第二经纱及与多条第二经纱交织的多条第二纬纱,多条第二纬纱与多条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以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连接在一起,连接线设置为多条,多条连接线穿过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后,相邻的两连接线、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eathable light down jacket fabric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layer fabric, a lower layer fabric and a connecting wire, wherein the upper layer fabric is made of a cotton fabric; the upper layer fabric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warps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wefts interwoven with the plurality of first warps, and the plurality of first wefts are interwoven with the plurality of first warps to form a plurality of first breathable perforations; the lower fabric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econd warp yarn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weft yarns interwoven with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warp yarn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breathable perforations are formed after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weft yarns are interwoven with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warp yarns; the connecting wire passes first ventilative perforation and the ventilative perforation of second in order to link together upper strata surface fabric and lower floor&#39;s surface fabric, and the connecting wire sets up to many, and after many connecting wires passed upper strata surface fabric and lower floor&#39;s surface fabric, form the chamber that holds that is used for holding the eiderdown jointly between two adjacent connecting wires, upper strata surface fabric and the lower floor&#39;s surface fabric.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breathable light down jacket fabric. The invention has good air permeability, good down-proof effect and lighter weight.)

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面料通常用于制作服装,根据面料结构、织物特性及成品用途的不同,可以将面料分为多种,每种面料都有自己的特色。羽绒服面料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防风及防泼水性能,同时,还要求羽绒服面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如果透气性能差,会造成穿着过程中的水汽不易散发,引起潮湿而感到不舒适,并且洗涤后不易晒干,会使羽绒在受潮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变质,从而散发异味,影响使用者的穿着。

传统的羽绒服面料通常包括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通过多条缝线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每一空间内填充羽绒。然而,传统的羽绒服面料的透气性能不够好,且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通过多条缝线缝合在一起后,羽绒存在从缝口内钻出的情形,使得防绒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其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及连接线;

上层面料包括多条第一经纱及与多条第一经纱交织的多条第一纬纱,多条第一纬纱与多条第一经纱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

下层面料包括多条第二经纱及与多条第二经纱交织的多条第二纬纱,多条第二纬纱与多条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

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以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连接在一起,连接线设置为多条,多条连接线穿过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后,相邻的两连接线、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在制作该面料时,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然后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从而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连接线、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之间共同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可以容纳羽绒。由于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使得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制作好后,不用通过缝线再缝合,不会出现缝口,不存在羽绒从缝口出来的情形。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的孔径很小,羽绒不会从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出来。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减少了整体重量,使得整体质量较轻,同时,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便于透气。因此,本发明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第一经纱包括芯线、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线段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缠绕设置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多条第一经纱与多条第一纬纱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一纬纱的外侧部与相邻的两第一经纱的凹陷段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穿孔。

进一步,第一经纱及第一纬纱均包括芯线、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线段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缠绕设置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多条第一经纱与多条第一纬纱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一纬纱的凹陷段与相邻的两第一经纱的凹陷段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穿孔。

进一步,第二经纱包括芯线、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线段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缠绕设置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多条第二经纱与多条第二纬纱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二纬纱的外侧部与相邻的两第二经纱的凹陷段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穿孔。

进一步,第二经纱及第二纬纱均包括芯线、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线段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缠绕设置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多条第二经纱与多条第二纬纱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二纬纱的凹陷段与相邻的两第二经纱的凹陷段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穿孔。

进一步,芯线的直径为缠绕线段的直径的四至七倍。

进一步,芯线的直径为外包线的直径的三至六倍。

进一步,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后,平缓段的长度为凹陷段的长度的六至八倍。

进一步,芯线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由棉纤维制作而成。

进一步,外包线的缠绕方向与缠绕线段的缠绕方向相反。

进一步,连接线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的最小直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缠绕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

二,采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缠绕在多根缠绕线段及芯线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绕线设备将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在芯线后形成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纬纱或者第二经纱;

三,通过纺织设备将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上层面料,将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下层面料;

四,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层叠于一起,在提纱设备的作用下将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芯线与缠绕线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缠绕线段与外包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上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上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下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下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上层面料1 第一经纱11

第一纬纱12 第一透气穿孔13

下层面料2 第二经纱21

第二纬纱22 第二透气穿孔23

连接线3 容纳腔4

芯线5 缠绕线段51

外包线52 平缓段521

凹陷段522 凹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及连接线3;上层面料1包括多条第一经纱11及与多条第一经纱11交织的多条第一纬纱12,多条第一纬纱12与多条第一经纱11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13。

下层面料2包括多条第二经纱21及与多条第二经纱21交织的多条第二纬纱22,多条第二纬纱22与多条第二经纱21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23。

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以将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连接在一起,连接线3设置为多条,多条连接线3穿过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后,相邻的两连接线3、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4。

在制作该面料时,第一纬纱12与第一经纱11交织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13,第二纬纱22与第二经纱21交织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23,然后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从而将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连接线3、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之间共同形成容纳腔4,该容纳腔4可以容纳羽绒。由于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使得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制作好后,不用通过缝线再缝合,不会出现缝口,不存在羽绒从缝口出来的情形。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的孔径很小,羽绒不会从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出来。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减少了整体重量,使得整体质量较轻,同时,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便于透气。因此,本发明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

如图5所示,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经纱11包括芯线5、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缠绕线段51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51缠绕设置在芯线5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3上,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平缓段521,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上后形成凹陷段522;多条第一经纱11与多条第一纬纱12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一纬纱12的外侧部与相邻的两第一经纱11的凹陷段522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穿孔13。

可以使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51缠绕在芯线5上,使得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然后使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3上。其中,缠绕设备是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

也就是说,在上层面料1中,采用特殊的第一经纱11与普通的第一纬纱12相交织,以形成具有第一透气穿孔13的上层面料1,该上层面料1的第一透气穿孔13大致呈长条形,可以供连接线3穿过,长条形的第一透气穿孔13使得连接线3穿过后,连接线3与第一透气穿孔13的摩擦力较大,使得连接线3不易再产生位移,从而提高面料强度,该连接线3截面可以呈矩形,以便于穿入第一透气穿孔13。

如图6所示,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经纱11及第一纬纱12均包括芯线5、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缠绕线段51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51缠绕设置在芯线5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3上,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平缓段521,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上后形成凹陷段522;多条第一经纱11与多条第一纬纱12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一纬纱12的凹陷段与相邻的两第一经纱11的凹陷段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穿孔13。

也就是说,在上层面料1中,采用特殊的第一经纱11与特殊的第一经纱11相交织,以形成具有第一透气穿孔13的上层面料1,该上层面料1的第一透气穿孔13大致呈正方形,可以供连接线3穿过。正方形的第一透气穿孔13孔径较大,方便连接线3的穿过,该连接线3截面可以呈圆形。该第一透气穿孔13由两第一纬纱12的凹陷段522及两第一经纱11的凹陷段522共四个凹陷段522形成,使得第一透气穿孔13的孔径较大,便于连接线3穿过。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的第一透气穿孔13相对于羽绒来说较小,羽绒不会从第一透气穿孔13出来。

如图7所示,作为再一个示例,第二经纱21包括芯线5、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缠绕线段51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51缠绕设置在芯线5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3上,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平缓段521,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上后形成凹陷段522;多条第二经纱21与多条第二纬纱22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二纬纱22的外侧部与相邻的两第二经纱21的凹陷段522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穿孔23。

也就是说,在下层面料2中,采用特殊的第二经纱21与普通的第二纬纱22相交织,以形成具有第二透气穿孔23的下层面料2,该下层面料2的第二透气穿孔23大致呈长条形,可以供连接线3穿过。长条形的第二透气穿孔23使得连接线3穿过后,连接线3与第二透气穿孔23的摩擦力较大,使得连接线3不易再产生位移,从而提高面料强度。

如图8所示,作为再一个示例,第二经纱21及第二纬纱22均包括芯线5、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缠绕线段51设置为多根,每一缠绕线段51缠绕设置在芯线5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2上,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平缓段521,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上后形成凹陷段522;多条第二经纱21与多条第二纬纱22交织后,相邻的两第二纬纱22的凹陷段522与相邻的两第二经纱21的凹陷段522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穿孔23。

也就是说,在下层面料2中,采用特殊的第二经纱21与特殊的第二经纱21相交织,以形成具有第二透气穿孔23的下层面料2,该下层面料2的第二透气穿孔23大致呈正方形,可以供连接线3穿过。正方形的第二透气穿孔23孔径较大,方便连接线3的穿过。该第二透气穿孔23由两第二纬纱22的凹陷段522及两第二经纱21的凹陷段522共四个凹陷段522形成,使得第二透气穿孔23的孔径较大,便于连接线3穿过。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的第二透气穿孔23相对于羽绒来说较小,羽绒不会从第二透气穿孔23出来。

本示例中的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呈并排设置,每间隔几排可以被一连接线3穿入,而相邻两连接线3之间的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不被连接线3穿入,相邻两连接线3之间的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用于透气,使得该羽绒服整体的透气性极好,使得穿着过程中的水汽易散发,并且洗涤后易晒干。

综上所述,上层面料1可以包括如图5及图6两种,下层面料2可以包括如图7及图8两种,可以将上述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以多种方式组合。如图5中的上层面料1与图7中的下层面料2通过连接线3进行连接;如图5中的上层面料1与图8中的下层面料2通过连接线3进行连接;如图6中的上层面料1与图7中的下层面料2通过连接线3进行连接,如图6中的上层面料1与图8中的下层面料2通过连接线3进行连接。如此,共有四种结合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结合方式。

在一些示例中,芯线5的直径为缠绕线段51的直径的四至七倍。如图3所示,本示例中的芯线5的直径为缠绕线段51的直径的六倍,如此,将多根缠绕线段51缠绕在芯线5上后,形成的凹槽53的深度相对于芯线5的直径较小,使得外包线52缠绕后,形成的凹陷段522的深度较为合理,形成的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孔径适中。

本示例中,芯线5的直径为外包线52的直径的三至六倍。如图4所示,本示例中的芯线5的直径为外包线52的直径的五倍,如此,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及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的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孔径适中。同时,使得形成的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或者第二经纱21的强度更大。

本示例中,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及凹槽53后,平缓段521的长度为凹陷段522的长度的六至八倍。如图4所示,本示例中,平缓段521的长度为凹陷段522的长度的七倍,如此,使平缓段521的长度较长,使得上层面料1或者下层面料2中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的分布合理,整体透气性好。

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平缓段521使得第一纬纱12与第一经纱11交织后,第二纬纱22与第二经纱21交织后,形成的面料中平缓段521互相抵靠,平缓段521外侧壁的圈线能够互相挤压制约,从而能够增加摩擦力,使得面料的整体强度更大。

在一些示例中,芯线5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由棉纤维制作而成。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的芯线5使得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或者第二经纱21的弹性较好,而棉纤维制作而成的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使得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或者第二经纱21的保温效果较好。

为了提高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或者第二经纱21的强度,外包线52的缠绕方向与缠绕线段51的缠绕方向相反。如外包线52的缠绕方向可以为正时针缠绕,而缠绕线段51的缠绕方向可以为逆时针缠绕,这样缠绕使得形成后的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或者第二经纱21的强度大大提高,使得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的强度加强。当然,本示例中的外包线52的缠绕方向也可以与缠绕线段51的缠绕方向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线3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的最小直径,使得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后,连接线3与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的连接较为密实。连接线3优选为强度大的线。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51缠绕在芯线5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51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5之间形成凹槽53。

二,采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52缠绕在多根缠绕线段51及芯线5上,外包线52缠绕在缠绕线段51上后形成平缓段521,外包线52缠绕在凹槽53上后形成凹陷段522;绕线设备将缠绕线段51及外包线52缠绕在芯线5后形成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第二纬纱22及第二经纱21。

三,通过纺织设备将第一纬纱12与第一经纱11交织形成上层面料1,将第二纬纱22与第二经纱21交织形成下层面料2。

四,将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层叠于一起,在提纱设备的作用下将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4。

本示例中,绕线设备是现有技术,绕线设备可以固定芯线5,并可以将线围绕芯线5进行缠绕,如可以将缠绕线段51绕着芯线5进行缠绕,可以将外包线52绕着缠绕线段51进行缠绕,绕线设备为现有的技术,此处不赘述。纺织设备可以将纬纱与经纱进行交织,提纱设备可以将纱线提起,纺织设备及提纱设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

本示例中,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后,没有缝口,也就是说,羽绒不存在从缝口透出的情形。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彼此独立,上层面料1的面料可以不同于下层面料2。制成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后,可以将面料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相应性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机洗四面弹面料的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