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排出结构

文档序号:573934 发布日期:2021-05-21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液体排出结构 (Liquid discharge structure ) 是由 横山悟史 永井雄介 后藤真 于 2020-11-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外壳以倾斜状态安装的状态下提高外壳内的液体的排出能力和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的能力。液体排出结构(10)包括:板状的底壁(11),其在安装于车辆中的外壳(1)中相对于水平面(P11)倾斜设置;侧壁(12),其在底壁(11)的下端缘(111)立设,该下端缘(111)位于倾斜的底壁(11)的下侧,该侧壁在靠近底壁(11)的端部处具有对于外壳(1)中收集的液体的排出开口(121);管状肋壁(13),其至少从侧壁(12)向外壳(1)内侧突出从而包围排出开口(121);以及分隔肋壁(14),其在靠近侧壁(12)的位置处立设在底壁(11)的内表面上,使得分隔肋壁(14)与管状肋壁(13)的中心轴线(13a)相交地延伸。(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charging liquid in a housing and the ability of suppressing the intrusion of liquid from the outside in a state where the housing is mounted in an inclined state. The liquid discharge structure (10) includes: a plate-shaped bottom wall (11) that is provided in a housing (1) mounted in a vehicle so as to be inclined with respect to a horizontal plane (P11); a side wall (12) erected at a lower end edge (111) of the bottom wall (11), the lower end edge (111) being located on a lower side of the inclined bottom wall (11), the side wall having a discharge opening (121) for the liquid collected in the casing (1) at an end near the bottom wall (11); a tubular rib wall (13) projecting from at least the side wall (12) toward the inside of the housing (1) so as to surround the discharge opening (121); and a partition rib wall (14) that is provided uprigh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wall (11) at a position close to the side wall (12) such that the partition rib wall (14) extends intersecting the central axis (13a) of the tubular rib wall (13).)

液体排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排出结构,其被构造为将安装在车辆中的外壳的内部所收集的液体排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例如,诸如继电器箱这样的电气接线箱和/或用于线束保护的保护器安装在车辆中。在该状态下,这样的部件中的若干部件倾向于设置在车辆的下部中,其中,诸如来自车辆外部的雨水和/或洗涤水这样的液体可能进入下部中的这些部件。因此,通常将液体排出结构设置在例如电气接线箱和/或保护器的外壳中,其中,液体排出结构被构造为将外壳内部收集的液体排出(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设置在外壳中的这样的液体排出结构本身可能形成液体从外部的进入通道。因此,提出了一种液体排出结构,其将在外壳内部收集的液体排出,并且进一步地,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H 09-093757 A

专利文献2:JPH 00-036559 A

发明内容

例如,电气接线箱和/或保护器的外壳可能是在该外壳的底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而安装在车辆中。在如上所述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倾斜的外壳可能使得外壳中的液体难以通过排出开口将排出以及/或者难以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鉴于此,发现这样的液体排出结构具有改进空间。

因此,本发明关注这一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排出结构,其能够在外壳以倾斜状态安装的状态下,提高外壳中的液体的排出能力以及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液体排出结构包括板状的底壁,该底壁设置为在被构造为安装在车辆中的外壳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液体排出结构还包括侧壁,该侧壁为在所述底壁的下端缘处垂直设置的板状壁,其中,所述下端缘被构造为位于在所述外壳处倾斜的所述底壁的下侧,其中,所述侧壁具有对于所述外壳中收集的液体的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位于所述侧壁的靠近所述底壁的端部处。液体排出结构还包括管状肋壁,该管状肋壁至少从所述侧壁向所述外壳的内侧向内突出,从而包围所述排出开口。液体排出结构还包括分隔肋壁,该分隔肋壁在靠近所述侧壁的位置处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上,使得所述分隔肋壁以与所述管状肋壁的中心轴线相交的方式延伸。

利用如上所述的液体排出结构,排出开口设置在侧壁的靠近底壁的端部处,其中,侧壁垂直设置在底壁的端缘即底壁倾斜时的下端缘上。如此设置的排出开口有助于使得外壳内的液体沿着倾斜的底壁移动,并且向排出开口聚集以排出,这能够实现提高的排出能力。此外,包围排出开口的管状肋壁和与管状肋壁的中心轴线相交地延伸的分隔肋壁设置为用于阻挡试图从外部通过排出开口进入外壳的液体,这能够实现提高抑制液体进入的能力。这意味着如上所述的液体排出结构能够提高以倾斜状态安装的外壳内的液体的排出能力以及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从外壳的内部观看的根据实施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图1的液体排出结构的排出开口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图1和2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其中,从下侧观看排出开口;

图4是根据图1至图3的液体排出结构沿着经过内肋壁而延伸的图1中的线V11-V11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用于与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相比较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从外壳的内部观看的根据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51-V51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图5和6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排出液体以及如何防止液体侵入;

图8是与图7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根据图5和6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在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这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图9是沿着图4中的线V12-V12的截面图,示出了在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提高液体的排出能力;以及

图10是与图9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提高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的能力。

参考标记列表

1 外壳

10 液体排出结构

11 底壁

12 侧壁

13 管状肋壁

13a 中心轴线

14 分隔肋壁

111 下端缘

121 排出开口

131 内肋壁

131a 开口端缘

131a-1、131b 端缘

132 外肋壁

141 一端缘

142 另一端缘

P11 水平面

P12 铅垂面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描述液体排出结构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从外壳的内部观看的根据实施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图1的液体排出结构的排出开口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图1和2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其中,从下侧观看排出开口。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结构10设置在诸如外壳1的外壳中,如下所述:

如本文使用的,外壳1是安装在车辆中的电气接线箱或者保护器的外壳,其中,电气接线箱提供线束之间或者线束与其它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其中,保护器覆盖并保护线束,然而外壳1不限于此。液体排出结构10是用于排出在这样的外壳1中收集的液体的结构,并且包括外壳1的底壁11、外壳1的侧壁12、管状肋壁13以及分隔肋壁14。在图1和2中,水平面P11和铅垂面P12与外壳1一起示出,其中,铅垂面P12与水平面P11正交地延伸。

底壁11是具有矩形板状的壁,其相对于水平面P11向上倾斜地布置,如箭头D11所示。侧壁12是在底壁11的下端缘111竖立地设置从而与底壁11正交地延伸的壁,其中,构造为使得下端缘111位于倾斜的底壁11的下侧的位置处。由于底壁11相对于水平面P11向上倾斜,所以侧壁12相对于铅垂面P12定位为向下倾斜。此时,侧壁12具有对于外壳1中所收集的液体的排出开口121,该排出开口121位于侧壁12的靠近底壁11的端部处。由于侧壁12如上所述地倾斜,所以排出开口121朝向车辆的下侧。管状肋壁13是具有管状形状的壁,其从侧壁12向外壳1的内外两侧突出,从而包围排出开口121,其中,管状肋壁13包括内肋壁131和外肋壁132,内肋壁131从侧壁12向内延伸,并且外肋壁132从侧壁12向外延伸。排出开口121是四边形孔,并且管状肋壁13具有四边形管状。分隔肋壁14竖立地设置在底壁11的内表面上。该分隔肋壁14与管状肋壁13的中心轴线13a相交地延伸。分隔肋壁14还在一端缘141处连接至管状肋壁13的在外壳1内侧的开口端缘,即,内肋壁131的开口端缘131a。此外,分隔肋壁14在与开口端缘131a相隔的距离变大的同时从一端缘141延伸到另一端缘142。

图4是根据图1至图3的液体排出结构沿着经过内肋壁而延伸的图1中的线V11-V11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该液体排出结构10中的排出开口121的在外壳1的内侧的底壁11侧由该底壁11的内表面界定,从而形成了四边形孔。管状肋壁13的内肋壁131形成为在除了底壁11侧之外的三侧包围四边形孔,其中,内肋壁131在面对底壁11的一对端缘131b处连接到该底壁11,其中,内肋壁131与底壁11一起形成管状形状。

分隔肋壁14是板状壁,其从作为管状肋壁13的一部分的内肋壁131的四边形开口端缘131a的一对端缘中的一个端缘131a-1倾斜地延伸,以与中心轴线13a相交地延伸,所述一对端缘彼此对置并且与底壁11的内表面相交。

此外,如图2和3所示,作为管状肋壁13的一部分的外肋壁132通过以朝向侧壁12凹入的形状切除底壁11侧的一部分而形成为管状形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结构10通过利用树脂一体地模制底壁11、侧壁12、管状肋壁13和分隔肋壁14而构造。

如上所述的液体排出结构10能够实现如后文描述的效果。在描述该效果之前,首先将描述与该液体排出结构10相比较的比较例。

图5示出了从外壳的外部观看的根据用于与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相比较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从外壳的内部观看的根据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

类似地,根据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是用于将外壳5中收集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外壳5安装在车辆中,其中,液体排出结构50包括外壳5的底壁51、阻挡壁52和一对竖立壁53。

底壁51是具有平板形状的壁,并且设置有对于在外壳中收集的液体的排出开口511。阻挡壁52是从排出开口511的边缘向外壳5的外侧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壁。竖立壁53是一对壁,该一对壁分别具有三角形形状,其中,竖立壁53将排出开口511的彼此对置的一对内缘连接到阻挡壁52的一对侧缘。阻挡壁52和一对竖立壁53界定了向外壳5内侧开口的上述排出开口511。由此,利用从外壳5指向外侧的外部排出开口541界定排出路径54,其中,外部排出开口541由阻挡壁52、一对竖立壁53和排出开口511的后端缘界定。利用根据该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外壳5中收集的液体被排出,与此同时,防止外部液体进入,如下文所述。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51-V51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图5和6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排出液体以及如何防止液体侵入。

在根据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中,外壳5内所收集的液体经过底壁51中的排出开口511而流入排出路径54中,如箭头D53所示。然后,液体流经该排出路径54,并且通过外部排出开口541在一个方向上排出。在根据该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中,液体试图在如箭头D54所示的另一方向上进入,其中,通过利用阻挡壁52和一对竖立壁53阻挡液体而防止液体进入外壳5。

可以看到,由于排出开口511位于底壁51的大致中央位置处,这使得当底壁51定位在倾斜状态下时难以将外壳5内的液体导向排出开口511,因此根据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有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的空间。而且,在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方面,也存在如下改进空间。

图8是与图7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根据图5和6所示的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在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这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针对一个方向,防止液体从外部进入外壳5。另一方面,容许液体能够相对于箭头D55所示的方向经由外部排出开口541、排出路径54和排出开口511进入外壳5。由此,还可以看到,根据比较例的液体排出结构50在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方面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比之下,如图1至4所示的液体排出结构10能够实现如下所述的效果。首先,关于液体排出能力,液体排出结构10能够实现如下的改进效果。

图9是沿着图4中的线V12-V12的截面图,示出了在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提高液体的排出能力。

利用该液体排出结构10,排出开口121设置在侧壁12的靠近底壁11的端部处,其中,侧壁12竖立地设置在倾斜的底壁11的下端缘111上。以该方式设置的排出开口121有助于外壳1中的液体如箭头D13所示的沿着倾斜的底壁11移动并且向排出开口121聚集以排出,这能够实现排出能力的提高。

图10是与图9类似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根据图1至4的液体排出结构中如何提高抑制液体从外部侵入的能力。

根据该液体排出结构10,在多个方向上的来自外部的液体试图通过排出开口121进入外壳1,如箭头D14至D16所示,其中,液体在这些方向上被包围排出开口121的管状肋壁13和分隔肋壁14阻挡。这意味着液体排出结构10能够实现提高的抑制液体侵入的能力。

如以上参考图9和10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结构10能够提高倾斜状态下的外壳1中的液体的排出能力以及抑制液体从外部进入的能力。

根据本实施例,侧壁12相对于铅垂面P12倾斜地定位,使得排出开口121朝向车辆的下侧。通过使侧壁12定位为以这种方式倾斜,外壳1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容易地沿着倾斜的侧壁12进一步移动,并且向排出开口121聚集,如箭头D17所示。另外,收集的液体能够更加容易地通过朝向下侧的排出开口121排出。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分隔肋壁14在一端缘141处连接到管状肋壁13的在外壳1内侧的开口端缘131a,并且在与开口端缘131a相隔的距离变大的同时朝向另一端142延伸。这样的延伸形状能够通过利用分隔肋壁14引导液体而有助于将外壳1内的液体聚集到排出开口121,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排出能力。

这里,根据本实施例的排出开口121的底壁11侧由该底壁11的内表面界定,其中,管状肋壁13的内肋壁131与底壁11一起形成管状形状。利用该构造,沿着底壁11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由与底壁11一起形成管状形状的内肋壁131引导,这有助于将液体导向由底壁11的内表面界定的排出开口121,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管状肋壁13从侧壁12向外壳1的外侧进一步突出。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外肋壁132的该管状肋壁13有助于阻挡液体从外部流向排出开口121,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液体侵入的能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管状肋壁13的外肋壁132通过以朝向侧壁12凹入的形状切除外肋壁132的底壁11侧的部分而形成为管状形状。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外肋壁132在底壁11侧,即,在下侧被切除,所以从排出开口121流出的液体能够更加容易地向下排出,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排出开口121是四边形孔,并且管状肋壁13具有四边形管状形状。另外,分隔肋壁14是板状壁,其从内肋壁131的四边形开口端缘131a的一端缘131a-1倾斜地延伸,以与中心轴线13a相交,所述一端缘131a-1与底壁11的内表面相交。利用该构造,从管状肋壁13的一端缘131a-1倾斜延伸的板状的分隔肋壁14能够更好地阻挡试图从外部穿过排出开口121进入内侧的液体,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液体侵入的能力。另外,倾斜的板状的分隔肋壁14更好地将其内部的液体引导至排出开口121,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底壁11、侧壁12、管状肋壁13和分隔肋壁14由树脂一体地模制。该构造能够减少包括液体排出结构10的外壳1的部件数量,这能够减少外壳1的部件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外壳1是电气接线箱或者保护线束的保护器的外壳。利用该构造,上述液体排出结构10应用到通常设置在车辆的下部中且因此经受液体从外部的侵入的电气接线箱或者保护器的外壳中。通过该应用,能够有效地利用该液体排出结构10的效果和能力。

注意,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示出了液体排出结构的代表性的构造,并且液体排出结构不限于此,其中,可以进行用于实施的各种变形。

例如,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了外壳1和并且省略了例如其详细形状的说明。对于壳体,可以选择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板状的底壁以及在底壁的下端缘处竖立地设置的侧壁的任意具体的形状等。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以实例示出了侧壁12以相对于底壁11的直角设置在外壳1的底壁11的下端缘111处,使得排出开口121相对于铅垂面P12倾斜,从而朝向车辆的下侧。然而,侧壁和排出开口不限于此。例如,侧壁可以以相对于底壁的锐角竖立地设置,以沿着铅垂面立起,其中,排出开口可以形成在这样的侧壁中从而正好水平地开口。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使侧壁12倾斜从而使排出开口121定位为朝向下侧,能够进一步有助于将液体聚集到排出开口121,并且进一步通过排出开口121将聚集的液体排出。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通过实例示出了分隔肋壁14,其包括与管状肋壁13的开口端缘131a连接的一端缘141,其中,分隔肋壁14距开口端缘131a的一定距离地延伸,该距离朝向分隔肋壁14的另一端缘142增大。然而,分隔肋壁不限于此,而可以例如与管状肋壁的开口端缘隔开地设置,只要分隔肋壁在靠近侧壁的位置处在底壁的内表面上竖立地设置从而与管状肋壁的中心轴线交叉即可。然而,如上所述,上述与管状肋壁13的开口端缘131a连接的分隔肋壁14的延伸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排出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通过实例示出了底壁11的内表面部分界定排出开口121,并且内肋壁131形成为在其三面包围排出开口121,其中,内肋壁131与底壁11一起形成管状形状。然而,排出开口和内肋壁不限于此,而排出开口可以例如在与底壁隔开的位置处穿过侧壁而延伸,其中,例如,内肋壁可以形成为独自包围排出开口的整周的管状形状。然而,同样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内肋壁131和底壁11形成管状形状,其中,内肋壁131在三面包围排出开口121,并且底壁11的内表面部分界定排出开口121,这能够促进液体流入排出开口121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通过实例示出了从侧壁12向外壳1的外侧进一步突出的管状肋壁13。然而,管状肋壁不限于此,而可以仅向外壳的内侧突出。然而,同样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向外壳1的外侧进一步突出的管状肋壁13进一步提高抑制液体进入的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通过实例示出了外肋壁132通过以朝向侧壁12凹入的形状切除外肋壁132的底壁11侧的一部分而形成为管状形状。然而,外肋壁不限于此,而可以形成为例如不具有如上所述的切除部的管状形状。然而,同样如上所述,通过以向侧壁12凹入的形状切除外肋壁132的面对底壁11的一部分而形成管状形状的外肋壁132,能够有助于液体向下排出,并且进一步提高排出能力。

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还通过实例示出了排出开口121为四边形孔,管状肋壁13是四边形管,并且分隔肋壁14是板状壁,其从内肋壁131的开口端缘131a的一端缘131a-1倾斜地延伸。然而,排出开口、管状肋壁和分隔肋壁不限于此,而可以分别具有任意具体形状。然而,同样如上所述,分别具有上述形状的排出开口121、管状肋壁13和分隔肋壁14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液体进入的能力和排出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以实例示出了底壁11、侧壁12、管状肋壁13和分隔肋壁14由树脂一体地模制。然而,底壁、侧壁、管状肋壁和分隔肋壁的构造不限于此,而可以例如彼此独立地形成并且通过粘合剂等组合。然而,同样如上所述,一体模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从而降低部件成本。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以实例示出了外壳1是电气接线箱或者保护线束的保护器的外壳。然而,外壳可以构造为任何具体部件,只要其要安装在车辆中即可。然而,同样如上文所述,通过将液体排出结构10应用到经受液体从外部侵入的电气接线箱和/或保护器,能够有效地利用液体排出结构10的效果和能力。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卡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