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

文档序号:669561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 (Automatic machining process for fan stand column ) 是由 程敏英 于 2020-11-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自动上料;步骤2.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步骤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步骤4.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步骤5.在风扇内筒的一端装端盖;步骤6.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步骤7.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步骤8.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步骤9.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步骤10.风扇立柱自动下料,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风扇立柱的全自动化生产,一个人可以负责一台机,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ans, and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fan stand colum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automatically feeding an outer fan cylinder and an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2, cutting one ends of the outer fan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3, clamping one ends of the outer fan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4, opening holes in the outer fan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5, installing an end cover at one end of the fan inner cylinder; step 6, punching double buckles on one end of the fan outer barrel; step 7, respectively carrying out spinning shaping on the outer fan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8, separating the outer fan cylinder from the inner fan cylinder; step 9, combining the outer fan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an cylinder into a whole; and step 10, automatic blanking of the fan stand column, the process design is ingeniou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king procedures is smooth, the automation degree is high, the full-automatic production of the fan stand column is realized, one person can be responsible for one machin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automatic blanking device has obvious economic value.)

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现有的台地式和落地式电风扇一般是在底座上固定一根立柱,扇头安装在立柱的上方。为了调节使用高度,立柱上大多设有升降装置,例如将立柱制成互相套接的两段或三段。

现有设备对风扇立柱加工时,自动化程度不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由人工来逐步的将风扇立柱移动到现有设备来进行上料,然后对风扇立柱的内外筒进行切割成一样的长度,然后在内外筒上开孔,再在风扇内筒安装端盖,然后对风扇外筒进行冲双扣,然后对风扇立柱的内外筒进行旋压整形,最后将加工好的风扇立柱外筒和风扇立柱内筒合并成一体,最后完成下料,这样不仅增加了人员的劳动量,并且还降低了对风扇立柱的加工效率。

现有的风扇立柱加工的工艺步骤长,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自动化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风扇立柱加工自动化程度较低,增加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自动上料:设置工作台、内外筒加工装置和内外筒合并装置,所述内外筒加工装置由定量组件、固定组件、切割组件、夹持组件、开孔组件、推送组件和冲双扣组件组成,所述内外筒合并装置由内外筒搬送组件、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内外筒承载组件、限位组件、阻隔组件和下料组件组成,所述内外筒加工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内外筒合并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的顶端上且位于内外筒加工装置的一侧,使用时,首先,由人员将多个风扇立柱的外筒和内筒分别放置到定量组件上,通过定量组件可逐步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固定组件上,从而通过定量组件可实现对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自动上料;

步骤2.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固定,便于切割组件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切割,再由切割组件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长度一致,便于后续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加工;

步骤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然后,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开孔组件下方,由夹持组件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来防止开孔组件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开孔时发生偏移而影响到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加工的质量;

步骤4.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通过开孔组件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

步骤5.在风扇内筒的一端装端盖:再由推送组件将端盖移动到风扇内筒的一端上;

步骤6.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将风扇外筒移动到冲双扣组件的下方处,通过冲双扣组件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

步骤7.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再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处,通过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

步骤8.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然后,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旋压整形后,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内外筒承载组件上,再通过阻隔组件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

步骤9.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由限位组件先对风扇外筒进行限位,再由下料组件将推动风扇内筒时,阻隔组件下降,使风扇内筒移动到风扇外筒内,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获得所需的风扇立柱;

步骤10.风扇立柱自动下料:最后,再由限位组件松开风扇外筒,再一次的通过下料组件推走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完成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下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实现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自动上料、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在风扇内筒的一端装端盖、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以及风扇立柱自动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风扇立柱的全自动化生产,一个人可以负责一台机,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定量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中定量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组件和切割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夹持组件和开孔组件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冲双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内外筒搬送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中内外筒搬送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中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限位组件和阻隔组件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下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工作台1,内外筒加工装置2,定量组件21,上料盒211,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转轴212,辊轴213,上料电机214,定量齿轮215,挡板216,导向板217,放置板218,固定组件22,支架221,升降电机222,转动辊223,升降辊224,斜齿轮225、套轴226,固定件227,滑轨228,第一滑块229,切割组件23,推动气缸231,移动板232,旋转电机233,切刀234,夹持组件24,承载块241,移动电机242,丝杆243,移动块244,三爪卡盘245,开孔组件25,支撑架251,固定板252,第一开孔电机253,螺纹杆254,升降板255,第二开孔电机256,开孔刀头257,推送组件26,端盖振动上料盘261,推送通道262,推送气缸263,推送板264,冲双扣组件27,支撑块271,冲压气缸272,冲压刀头273,机械夹爪274,内外筒合并装置3,内外筒搬送组件31,固定架311,固定搬送板312,移动搬送板313,搬送电机314,第一搬送辊315,第二搬送辊316,第一转盘317,第二转盘318,第一连杆319,引流板3191,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承载架321,第一气缸322,第一电机323,套筒324,第二电机325,整形刀头326,内外筒承载组件33,支撑柱331,内外筒承载板332,风扇外筒承载板333,风扇内筒承载板334,限位组件34,承载框架341,第二气缸342,限位块343,阻隔组件35,电缸351,第二滑块352,隔板353,下料组件36,固定柱361,下料电机362,下料辊363,第三滑块364,下料推板365,第二连杆3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立柱自动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自动上料:设置工作台1、内外筒加工装置2和内外筒合并装置3,所述内外筒加工装置2由定量组件21、固定组件22、切割组件23、夹持组件24、开孔组件25、推送组件26和冲双扣组件27组成,所述内外筒合并装置3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内外筒承载组件33、限位组件34、阻隔组件35和下料组件36组成,所述内外筒加工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内外筒合并装置3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端上且位于内外筒加工装置2的一侧;使用时,首先由人员将多个风扇立柱的外筒和内筒分别放置到定量组件21上,通过定量组件21可逐步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固定组件22上,从而通过定量组件21可实现对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自动上料,减轻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增加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加工的效率;

步骤2.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22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固定,便于切割组件2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切割,再由切割组件2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长度一致,便于后续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加工;

步骤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然后,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开孔组件25下方,由夹持组件24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夹持,来防止开孔组件25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开孔时发生偏移而影响到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加工的质量;

步骤4.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通过开孔组件25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

步骤5.在风扇内筒的一端装端盖:再由推送组件26将端盖移动到风扇内筒的一端上;

步骤6.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将风扇外筒移动到冲双扣组件27的下方处,通过冲双扣组件27对风扇外筒的一端进行冲双扣;

步骤7.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再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处,通过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上进行旋压整形;

步骤8.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然后,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旋压整形后,再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内外筒承载组件33上,再通过阻隔组件35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之间进行阻隔;

步骤9.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由限位组件34先对风扇外筒进行限位,再由下料组件36将推动风扇内筒时,阻隔组件35下降,使风扇内筒移动到风扇外筒内,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获得所需的风扇立柱;

步骤10.风扇立柱自动下料:最后,再由限位组件34松开风扇外筒,再一次的通过下料组件36推走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完成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下料。

优选的,所述定量组件21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端上,所述固定组件22设置在定量组件21的一侧,并且所述固定组件22且位于定量组件21一端的上方,所述切割组件23有两个,两个所述切割组件23分别设置在固定组件22的两侧且位于工作台1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24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端上且位于切割组件23的旁侧,所述开孔组件25位于切割组件23的旁侧且位于夹持组件24的上方,所述推送组件26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固定组件22的一侧,所述冲双扣组件27位于开孔组件25的旁侧,所述内外筒搬送组件31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外筒搬送组件31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分别位于固定组件22和开孔组件25的下方,所述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分别设置在内外筒搬送组件31的两侧,所述内外筒承载组件33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内外筒搬送组件31一端的一侧,所述限位组件34设置在外筒承载组件的上方,所述下料组件36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内外筒承载组件33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定量组件21包括上料盒211,转轴212、辊轴213、上料电机214、定量齿轮215、挡板216、导向板217和放置板218,所述上料盒211有两个,两个所述上料盒21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的上方,并且两个所述上料盒211分为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并且所述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均呈倾斜状,所述转轴212从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的一侧贯穿到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的一侧,并且所述转轴212的一侧上设有翻转块,所述辊轴213贯穿设置在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上且位于转轴212的一侧,并且所述辊轴213的一侧上设有转动块,并且所述转动块位于翻转块的下方,所述上料电机214设置在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的一侧,所述定量齿轮215有两个,两个定量齿轮215其中一个定量齿轮215套设在上料电机214的输出端上,两个定量齿轮215另一个定量齿轮215套设在转轴212上,并且两个定量齿轮215互相啮合,所述挡板216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板216分别套设在辊轴213上且与辊轴213连接,所述导向板217设置在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的一端且位于挡板216的一侧,所述放置板218有四个,四个所述放置板218分别位于导向板217的一端且位于工作台1的上方,并且所述放置上均设有第一放置槽,使用时可通过人员将多个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分别放置到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上,再由挡板216对多个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阻隔,防止多个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同时落入到放置板218上,影响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加工的效率,再启动上料电机214带动定量齿轮215旋转,使定量齿轮215带动转轴212转动,通过转轴212一侧上的翻转块对辊轴213一侧上的转动块进行转动,使转动块带动辊轴213上的挡板216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时,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落向导向板217上,当挡板216翻转到一定角度时会回到风扇外筒上料板2111和风扇内筒上料板2112上,对下一个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阻隔,再由导向板217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放置板218上的第一放置槽处,从而可实现对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自动上料,减轻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增加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加工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22包括支架221、升降电机222、转动辊223、升降辊224、斜齿轮225、套轴226、固定件227、滑轨228和第一滑块229,所述支架221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放置板218的上方,并且所述支架221的两侧上均设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处设有滑槽,所述升降电机222设置在支架221的顶端上,所述转动辊223设置在支架221的上方且与升降电机2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辊224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辊224分别设置在四个放置板218的上方,所述斜齿轮225有四个,四个所述斜齿轮225分两组,每组数量有两个,第一组斜齿轮225分别套设在升降辊224的一端且位于支架221的上方,所述第二组斜齿轮225分别设置在转动辊223上,并且所述第一组斜齿轮225和第二斜齿轮225互相啮合,所述套轴226有两个,两个所述套轴226分别套设在两个升降辊224上,并且两个所述套轴226与两个升降辊224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固定件227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件227分别设置在两个套轴226的两侧上,所述滑轨228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滑轨228分别设置在支架221的下端且位于升降辊224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229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滑块229设置在滑轨228内且与滑轨228活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滑块229的一端与套轴226连接,使用时启动升降电机222带动转动辊223进旋转,使转动辊223上的斜齿轮225和升降辊224上的斜齿轮225互相啮合,从而可通过转动辊223带动升降辊224旋转,再由升降辊224带动套轴226进行升降,使套轴226带动固定件227下降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固定,便于切割组件23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切割,再由套轴226带动固定件227下降时通过第一滑块229和滑轨228之间的配合,可使套轴226在升降时提供一个稳定升降环境。

优选的,所述切割组件23由推动气缸231、移动板232、旋转电机233和切刀234组成,所述推动气缸231设置在支架221的顶端上且位于转动辊223的一侧,所述移动板232设置在支架221的开口处,并且所述移动板232与支架221开口处的滑槽活动连接,并且所述移动板232的一端与推动气缸2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刀234设置在支架221的下方,并且所述切刀234与旋转电机233的输出端连接,使用时启动旋转电机233带动切刀234旋转,再启动推动气缸231带动移动板232向下移动,使切刀234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一端进行切割,从而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的长度一致,切割完成后,再一次通过推动气缸231带动切刀234升降到非工作位置处,从而便于后续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24包括承载块241、移动电机242、丝杆243、移动块244和三爪卡盘245,所述承载块241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开孔组件25的下方,所述移动电机242设置在承载块241的一侧,所述丝杆24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丝杆243分别设置在承载块241内,并且所述丝杆243与移动电机24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移动块244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块244分别设置在丝杆243上且与丝杆243活动连接,所述三爪卡盘245有两个,两个所述三爪卡盘245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块244的一侧且与移动块244固定连接,使用时启动移动电机242带动丝杆243旋转,使丝杆243带动移动块244上的三爪卡盘245移动,使三爪卡盘245分别按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分别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固定,来防止开孔组件25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开孔时发生偏移而影响到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加工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开孔组件25包括支撑架251、固定板252、第一开孔电机253、螺纹杆254、升降板255、第二开孔电机256和开孔刀头257,所述支撑架251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支架221的旁侧,所述固定板252设置在支撑架251的下方且与支撑架25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固定板252位于夹持组件24的上方,并且所述固定板252上设有两个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电机25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开孔电机253分别设置在支撑架251的顶端上,所述螺纹杆254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螺纹杆254分别贯穿布设在固定板252上,并且若干个所述螺纹杆254与第一开孔电机25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板255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板255分别套设在螺纹杆254上且与螺纹杆254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开孔电机256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开孔电机256分别设置两个升降板255上,所述开孔刀头257有两个,两个所述开孔刀头257分别设置在升降板255的下方且与第二开孔电机256的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开孔刀头257与固定板252上的开孔对应,使用时通过夹持组件24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夹持,启动第一开孔电机253带动螺纹杆254进行旋转,使螺纹杆254带动升降板255进行下降,再启动第二开孔电机256带动开孔刀头257进行转动,通过开孔刀头257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开孔,从而便于后续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装配。

优选的,所述推送组件26包括端盖振动上料盘261,推送通道262、推送气缸263和推送板264,所述端盖振动上料盘261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端上,所述推送通道262设置在工作台1的上方且与端盖振动上料盘261连通,并且所述推送通道262的一端与夹持组件24对应,所述推送气缸263设置在推送通道262的一侧上,所述推送板264设置在推送通道262内且与推送气缸263的输出端连接,使用时由端盖振动上料盘261将端盖移动到推送通道262内,使端盖沿着推送通道262移动到推送板264上,启动推送气缸263带动推送板264将端盖移动到风扇内筒的一端上,完成对风扇内筒安装端盖。

优选的,所述冲双扣组件27包括支撑块271、冲压气缸272、冲压刀头273和机械夹爪274,所述支撑块271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27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位于支撑架251的旁侧,所述冲压气缸272设置在两个支撑块271其中一个支撑块271的顶端上,所述冲压刀头273与冲压气缸27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机械夹爪274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机械夹爪274分别设置在支撑块271的上端和下端且位于冲压刀头273的一侧,使用时通过机械夹爪274对风扇外筒的两端进行夹持,防止冲压刀头273对风扇外筒冲双扣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风扇外筒的质量,再启动冲压气缸272带动冲压刀头273对风扇外筒进行冲压,完成对风扇外筒进行冲双扣。

优选的,所述内外筒搬送组件31由固定架311、固定搬送板312、移动搬送板313、搬送电机314、第一搬送辊315、第二搬送辊316、第一转盘317、第二转盘318、第一连杆319和引流板3191组成,所述固定架311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311呈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固定搬送板312设置在两个固定架311上,所述移动搬送板313设置在固定搬送板312的两侧,并且所述移动搬送板313和固定搬送板312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二放置槽,所述搬送电机314设置在两个固定架311其中一个固定架31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搬送辊315和第二搬送辊316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架311上,并且所述第一搬送辊315和第二搬送辊316皮带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搬送辊315与搬送电机3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盘317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转盘317分别设置在固定架311内壁上,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转盘317分别与第一搬送辊315和第二搬送辊316连接,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转盘317上均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转盘318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转盘318分别设置在移动搬送板313的两侧上且与移动搬送板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9的一端与第一转盘317上的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盘318上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3191设置在固定搬送板312的一端,使用时启动搬送电机314带动第一搬送辊315转动,通过第一搬送辊315带动第二搬送辊316旋转,使第一搬送辊315和第二搬送辊316同时带动第一转盘317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盘317上的固定块带动第一连杆319围绕着第一转盘317移动,使第一连杆319带动第二转盘318围绕着第一转盘317环形运动,从而使第二转盘318可逐步的带动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搬送,再通过引流板3191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内外筒承载组件33上,便于后续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内外圆旋压整形组件32由承载架321、第一气缸322、第一电机323、套筒324、第二电机325和整形刀头326组成,所述承载架321有两个,两个所述承载架321分别设置在移动搬送板313的两侧且位于第二搬送辊316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322设置在两个承载架321其中一个承载架32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电机323设置在两个承载架321另一个承载架321的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机323和第一气缸322互相对应,所述套筒324有两个,两个所述套筒324分别与第一气缸322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机3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25位于第一电机323的上方,所述整形刀头326设置在两个承载架321之间且与第二电机325的输出端连接,使用时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移动到套筒324的一侧上,启动第一气缸322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推动到套筒324内,再启动第一电机323带动套筒324旋转,通过套筒324带动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转动,再启动第二电机325带动整形刀头326进行转动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旋压整形,完成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旋压整形。

优选的,所述内外筒承载组件33包括支撑柱331和内外筒承载板332,所述支撑柱331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柱331分别位于引流板3191的下方,所述内外筒承载板332设置在若干个支撑柱331的顶端上,并且所述内外筒承载板332呈V形,并且所述内外筒承载板332分为风扇外筒承载板333和风扇内筒承载板334两个部分,其中风扇内筒承载板334要略高于风扇外筒承载板333,使用时由内外筒搬送组件31分别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移动到风扇外筒承载板333和风扇内筒承载板334上,由于风扇内筒承载板334要略高于风扇外筒承载板333,从而使下料组件36更加方便的将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34包括承载框架341、第二气缸342和限位块343,所述承载框架341设置在内外筒承载板332的两侧,所述第二气缸342设置在承载框架341的顶端上,所述限位块343设置在承载框架341的下端且与第二气缸342的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限位块343上设有圆形凹槽,使用时启动第二气缸342向下推动限位块343,使限位块343对风扇外筒进行固定,防止风扇外筒发生偏移,影响下料组件36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阻隔组件35包括电缸351、第二滑块352和隔板353,所述电缸351有两个,两个所述电缸35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内外筒承载板332的两侧且位于限位组件34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352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352分别设置在两个电缸351上且与电缸351活动连接,所述隔板353设置在两个第二滑块352之间且与第二滑块352固定连接,使用时启动电缸351带动第二滑块352进行升降,使第二滑块352带动隔板353对升降到内外筒承载板332上的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进行阻隔,来防止风扇内筒会落到风扇外筒承载板333上,影响到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整体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料组件36包括固定柱361、下料电机362、下料辊363、第三滑块364、下料推板365和第二连杆366,所述固定柱361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361分别设置在内外筒承载组件33的旁侧,所述下料电机362设置在两个固定柱361其中一个固定柱361一侧上,所述下料辊363设置在两个固定柱361之间,并且所述下料辊363与下料电机36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滑块364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滑块364分别套设在下料电机362的首端和末端,并且两个所述第三滑块364与下料辊363活动连接,所述下料推板365设置在内筒承载板上,所述第二连杆366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66的一端与第三滑块364衔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352的另一端与下料推板365衔接,使用时启动下料电机362带动下料辊363进行旋转,使下料辊363带动两个第三滑块364按照相同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三滑块364带动第二连杆366,使第二连杆366向前推动下料推板365,通过限位组件34对风扇外筒进行固定,使下料推板365可以更加准确将风扇内筒推动到风扇外筒内,使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合并成一个整体,再由限位组件34松开风扇外筒,再一次的通过下料推板365推走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完成对风扇外筒和风扇内筒下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内置曲线槽的圆柱凸轮加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