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焦传感器

文档序号:704611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共焦传感器 (Confocal sensor ) 是由 森野久康 高嶋润 于 2019-11-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范围更大的共焦传感器。共焦传感器1包括:光源10,射出多个波长的光;衍射透镜130,相对于光沿光轴方向产生色像差,不经由其他透镜使光聚集于对象物200;针孔120,使光之中、在对象物200上聚焦而反射且经衍射透镜130聚集的反射光通过;测定部40,基于反射光的波长,测定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并且,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可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focal sensor with a wider measuring range. The confocal sensor 1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10 that emits light of a plurality of wavelengths; a diffraction lens 130 that generates chromatic aberration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light and focuses the light on the object 200 without passing through another lens; a pinhole 120 through which reflected light that is focused and reflected on the object 200 and condensed by the diffraction lens 130, among the light, passes; a measurement unit 40 that measures the distance from the diffraction lens 130 to the object 200 based on the wavelength of the reflected light; the distance L2 between the pinhole 120 and the diffraction lens 130 is variable.)

共焦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共焦传感器。

背景技术

之前,使用一种共焦传感器,其相对于自光源射出的光通过共焦光学系统而沿光轴产生色像差,利用被聚集的光的波长根据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原理,测定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装置,其包括:生成多色光束的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透镜,使各个波长的光线集中于各个焦点。

又,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共焦高度测定装置,其包括共焦显微镜,所述共焦显微镜使来自光源的照明光,自具有规定的图案部的圆盘经由物镜而成像于试样,且使来自试样的光再次自物镜经由圆盘入射至摄像单元而获得试样的观察图像,所述共焦高度测定装置使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修正数据来修正由共焦显微镜所获得的高度信息,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修正数据是由圆盘相对于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载置试样的平台的倾斜度、及物镜的像面弯曲中的至少一者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58534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2866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使用现有的共焦传感器,可以数纳米(nm)的分辨率测定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但是,现有的共焦传感器的测定范围存在限定于如下的范围的情况,所述范围是以自传感头(sensor head)的前表面算起数十毫米(mm)的点为中心的前后数毫米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范围更大的共焦传感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共焦传感器包括:光源,射出多个波长的光;衍射透镜,相对于光沿光轴方向产生色像差,不经由其他透镜而使光聚集于对象物;针孔(pin hole),使光之中、在对象物上聚焦而反射且经衍射透镜聚集的反射光通过;测定部,基于反射光的波长,测定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且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为可变。

根据所述方案,通过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为可变,可改变能够测定的范围,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测定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

在所述方案中,也可进而包括使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连续地变化的机构。

根据所述方案,通过连续地改变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可连续地改变测定范围。

在所述方案中,也可能够替换将衍射透镜收容于各不相同的位置的多种固持器。

根据所述方案,通过替换多种固持器,可分段地改变测定范围。

在所述方案中,测定部也可按照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非线性关系,测定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

根据所述方案,通过利用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非线性关系,可使测定范围大于利用线性关系的情况。

在所述方案中,也可为当将反射光的波长表示为λ,将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表示为L1,将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表示为L2,将关于基准波长λ0的衍射透镜的焦距表示为f0时,非线性关系也可表示为:

[数式1]

根据所述方案,通过改变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可改变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可进一步扩大测定范围。

在所述方案中,测定部也可按照非线性关系,测定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所述非线性关系是基于反射光的波长、及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实测值而推断。

根据所述方案,可基于实测值,修正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可更准确地测定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

在所述方案中,测定部也可基于波长,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方案,可判定对象物的位置是否适当。

在所述方案中,也可进而包括:输入部,接收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输入;以及输出部,输出满足波长分辨率的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及自针孔至衍射透镜为止的距离的范围。

根据所述方案,可一方面实现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一方面掌握可在何种范围内移动衍射透镜,或改变对象物与传感头的位置关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测定范围更大的共焦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与反射光的波长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来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概要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而获得的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与反射光的波长的关系及判定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传感头安装有第一固持器时的概要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传感头安装有第二固持器时的概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波长分辨率、与自衍射透镜至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的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以下记作“本实施方式”)。再者,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的元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构成。

[构成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概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是测量对象物200的位置的装置,包括光源10、第一光纤11、第二光纤12、第三光纤13、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20、分光器30、测定部40及传感头100。

光源10射出多个波长的光。光源10可为射出白色光的构件,将光输出至第一光纤11。光源10也可基于测定部40的指令,调整白色光的光量。第一光纤11可为任意的光纤,例如可为芯径为50μm的折射率分布型纤维。第一光纤11可在与光耦合器20连接的近前与芯径更细的纤维连结。

光耦合器20将第一光纤11、第二光纤12及第三光纤13加以连接,自第一光纤11向第二光纤12传送光,且自第二光纤12向第三光纤13传送光。

传感头100收容衍射透镜130,所述衍射透镜130与第二光纤12连接,相对于光沿光轴方向产生色像差,不经由其他透镜而使光聚集于对象物200。在本例中,图示了焦距比较长的第一波长的光210、及焦距比较短的第二波长的光220。在本例的情况下,第一波长的光210是在对象物200上聚焦,但第二波长的光220是在对象物200的近前聚焦。

在对象物200的表面上反射的光经衍射透镜130聚集,而返送至第二光纤12的芯即针孔120。针孔120使光之中、在对象物200上聚焦而反射且经衍射透镜130聚集的反射光通过。反射光之中第一波长的光210通过设置于第二光纤12的端面的针孔120而聚焦,因此其大部分入射至第二光纤12,但其他波长的光不在针孔120聚焦,其大部分不入射至第二光纤12。入射至第二光纤12的反射光经由光耦合器20而传送至第三光纤13,并输入至分光器30。再者,入射至第二光纤12的反射光也经由光耦合器20而传送至第一光纤11,但在光源10终结。

分光器30与第三光纤13连接,经由第二光纤12、光耦合器20及第三光纤13,获取经对象物200反射且通过传感头100而聚集的反射光,测量反射光的光谱(spectrum)。分光器30包括:第一透镜31,使自第三光纤13射出的反射光聚集;衍射光栅(diffractiongrating)32,对反射光进行分光;第二透镜33,使经分光的反射光聚集;受光元件34,接收经分光的反射光;以及读出电路35,读出受光元件34所产生的受光信号。读出电路35基于受光元件34所产生的受光信号,读出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及光量。

测定部40基于反射光的波长,测定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读出电路35,而读出第一波长的光210作为峰值(peak),测定部40计算与第一波长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中,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可变。之前,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固定,通过其他透镜来线性修正色像差,因此未假设改变距离L2,从而无法任意扩大或缩小共焦传感器1的测定范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可变,由此可改变能够测定的范围,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测定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

传感头100包括连续地改变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机构。具体而言,传感头100包括使衍射透镜130在沿光轴的方向上连续地移动的可变机构150。可变机构150也可包括读取衍射透镜130的位置的单元,也可将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或自衍射透镜130至传感头100的整个面为止的距离L3传送至测定部40。通过利用可变机构150,连续地改变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可连续地改变测定范围。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与反射光的波长的关系的图。在所述图2中,将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以mm为单位表示于纵轴,将反射光的波长以nm为单位表示于横轴。又,在所述图2中,利用实线表示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36mm的情况,利用虚线表示L2=37mm的情况,利用一点划线表示L2=38mm的情况,利用两点划线表示L2=39mm的情况,以点线表示L2=40mm的情况,以长虚线表示L2=41mm的情况。

根据所述图2,可读取出反射光的波长越长,相对应的距离L1越短。又,可读取出反射光的波长越短,反射光的波长改变了一个单位时的距离L1的变化越大。进而,可读取出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越短,反射光的波长改变了一个单位时的距离L1的变化越大。

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测定部40可按照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非线性关系,测定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之前,在共焦传感器中,存在如下的情况:利用其他透镜,修正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非线性关系,而设为线性关系。通过如上所述的修正,可使距离L1的分辨率几乎不依存于波长。但是,当反射光的波长与距离L1的对应关系为线性时,测定范围会限定在小范围。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通过利用反射光的波长与距离L1的非线性关系,可与利用线性关系的情况相比,尤其扩大短波长区域内的测定范围,使共焦传感器1的测定范围更大。

更具体而言,当将反射光的波长表示为λ,将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表示为L1,将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表示为L2,将关于基准波长λ0的衍射透镜130的焦距表示为f0时,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非线性可用以下的数式(2)表示。

[数式2]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可改变反射光的波长λ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可进一步扩大测定范围。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图3所示的处理是在通过共焦传感器1而测定距离之前进行。

首先,调整对象物200或衍射透镜130的位置,以通过共焦传感器1而输出与基准波长(或在调整时点的设定的基准波长)相对应的距离(S10)。此处,基准波长及与所述基准波长相对应的焦距设为在设计阶段规定。

其后,保持固定着衍射透镜130的状态,使对象物200移动仅已知量(S11)。共焦传感器1存储此时检测出的反射光的波长与距离的关系(S12)。此处,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是通过在与基准波长相对应的距离上加上(或减去)使对象物200移动的距离而算出。

然后,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判定是否已测定完成由共焦传感器1所检测出的反射光的波长与距离的关系(S13)。例如,可通过使对象物200移动仅预定的多个已知量,来判定是否测定完成。

当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未测定完成时(S13:否(NO)),反复进行如下处理:使对象物200移动仅已知量(S11),存储所检测出的反射光的波长与距离的关系(S12)。另一方面,当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已测定完成时(S13:是(YES)),确定规定波长与距离的非线性关系的参数(S14)。即,确定用数式(2)表示的对反射光的波长λ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特定的参数(L2、λ0、f0)。

也可改变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而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通过以上所述,用于初始设定的处理结束。

进行以上的处理,测定部40也可按照非线性关系,测定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所述非线性关系是基于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的实测值而推断。由此,可基于实测值,修正反射光的波长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可更准确地测定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

图4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而判定对象物200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概要的图。在所述图4中,表示如下的情况:通过传感头100,来判定通过输送机(conveyor)300而移送的工件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在所述图4中,图示有通过输送机300而移送的七个工件。对于工件,自输送机300的下游起,依次标注0至6的数字。本例的“规定的范围”在所述图4中是表示为“合格(OK)”的范围,是输送机300的中央带。另一方面,在所述图4中表示为“不合格(no good,NG)”的相当于输送机300的侧带的范围是“规定的范围”之外。

判定工件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时,调整共焦传感器1的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至少使表示为“合格”的范围包含于测定范围。然后,进行后述初始设定,通过共焦传感器1的测定部40,基于反射光的波长,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

图5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而获得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与反射光的波长的关系及判定结果的图。在所述图5中,将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以mm为单位表示于纵轴,将反射光的波长以nm为单位表示于横轴。

在所述图5中,自输送机300的下游起依次对应于标注有0至6的数字的工件,图示有测定点p0至测定点p6。又,在所述图5中,图示有与表示为“合格”的范围相对应的波长范围、及与表示为“不合格”的范围相对应的波长范围。

根据所述图5,与测定点p0、测定点p3、测定点p4及测定点p6相对应的工件位于规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与测定点p1、测定点p2及测定点p5相对应的工件不位于规定的范围内。

测定部40可对所测定的波长、及与规定的范围相对应的波长范围的上限及下限进行比较,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可判定对象物的位置是否适当。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图6所示的处理是在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规定的范围内之前进行。

首先,以合格(OK)范围成为测定范围的方式,调整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并对衍射透镜130进行固定(S20)。然后,开动输送机300,使样品工件流动。样品工件在图4中放置于表示为“合格”的范围(合格范围),或放置于表示为“不合格”的范围(不合格范围)。将放置于合格范围的样品称为合格样品,将放置于不合格范围的样品称为不合格样品。

共焦传感器1存储测定到合格样品时的波长(S21),且存储测定到不合格样品时的波长(S22)。

然后,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判定由共焦传感器1所检测出的反射光的波长与合格或不合格的对应关系是否完成(S23)。例如,可根据针对预定的多个样品是否已结束测定,来判定是否测定完成。

当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未测定完成时(S23:否),反复进行如下的处理:处理(S21),存储测定到合格样品时的波长;以及处理(S22),存储测定到不合格样品时的波长。另一方面,当针对规定的波长范围已测定完成时(S23:是),基于波长,确定用以判定对象物是否位于合格范围内的参数。通过以上所述,用于初始设定的处理结束。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传感头100a安装有第一固持器160a的情况的概要的图。又,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传感头100a安装有第二固持器160b的情况的概要的图。变形例的传感头100a可替换将衍射透镜130收容于各不相同的位置的多种固持器(第一固持器160a及第二固持器160b)。

当将第一固持器160a安装于传感头100a时,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为L1a,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为L2a。此处,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a是作为第一固持器160a的设计值而已知。测定部40按照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为L2a时的数式(2),计算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a。再者,在计算自传感头100a的前表面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时,只要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a,减去自衍射透镜130至传感头100a的前表面为止的距离L3a即可。此处,自衍射透镜130至传感头100a的前表面为止的距离L3a是自传感头100a的全长L,减去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a所得的值。

当将第二固持器160b安装于传感头100a时,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为L1b,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为L2b。此处,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b是作为第一固持器160a的设计值而已知。测定部40按照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为L2b时的数式(2),计算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b。再者,当计算自传感头100a的前表面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时,只要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b,减去自衍射透镜130至传感头100a的前表面为止的距离L3b即可。

如上所述,通过替换多种固持器,可分段地改变测定范围。在本例的情况下,L2a<L2b,因此在安装有第一固持器160a的情况下,测定范围大于安装有第二固持器160b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安装有第二固持器160b的情况下,在低波长区域内,测定精度高于安装有第一固持器160a的情况。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波长分辨率、与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的关系的图。在所述图9中,将波长分辨率以mm/nm为单位示于纵轴,将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以mm为单位示于横轴。又,在所述图9中,利用实线表示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为36mm的情况,利用虚线表示L2=37mm的情况,利用一点划线表示L2=38mm的情况,利用两点划线表示L2=39mm的情况,利用点线表示L2=40mm的情况,利用长虚线表示L2=41mm的情况。波长分辨率意味着分辨率越好,越能够以更高精度测定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

根据所述图9,可读取出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越长,波长分辨率的值越大(分辨率越低)。又,可读取出当使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固定时,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越长,波长分辨率的值越小(分辨率越高)。

共焦传感器1也可进而包括:输入部,接收使用者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输入;以及输出部,输出满足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输入部例如可包括按钮,输出部例如可包括七段显示部或液晶显示装置。共焦传感器1可将图9所示的关系性存储于存储部,计算满足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由此,可一方面实现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一方面掌握可在何种范围内移动衍射透镜130,或改变对象物200与传感头100的位置关系。

又,共焦传感器1可接收使用者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输入及使用者所要求的线性度(linearity)的输入,输出满足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及所要求的线性度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共焦传感器1可将图9所示的关系性存储于存储部,计算满足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及所要求的线性度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由此,可一方面实现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及所要求的线性度,一方面掌握可在何种范围内移动衍射透镜130,或改变对象物200与传感头100的位置关系。

使用者参考所输出的L1及L2的值,调整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进行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的测定。由此,例如,在以使传感头100逐渐靠近对象物200的方式进行控制时,可进行自粗略调整至高精度的调整。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焦传感器1的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共焦传感器1接收使用者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的输入(S30)。又,共焦传感器1接收使用者所要求的线性度的输入(S31)。

其后,共焦传感器1计算满足所要求的波长分辨率及所要求的线性度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S32)。最后,共焦传感器1输出所算出的自衍射透镜130至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L1、及自针孔120至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L2的范围(S33)。通过以上所述,距离计算处理结束。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用以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并非用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含的各部件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及尺寸等并不限定于例示,而可适当变更。又,可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成彼此进行部分替换或组合。

[附记1]

一种共焦传感器(1),其包括:

光源(10),射出多个波长的光;

衍射透镜(130),相对于所述光沿光轴方向产生色像差,不经由其他透镜而使所述光聚集于对象物(200);

针孔(120),使所述光之中、在所述对象物(200)上聚焦而反射且经所述衍射透镜(130)聚集的反射光通过;以及

测定部(40),基于所述反射光的波长,测定自所述衍射透镜(130)至所述对象物(200)为止的距离;且

自所述针孔(120)至所述衍射透镜(130)为止的距离为可变。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卷板的塔形测量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