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文档序号:876517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Slide receiving and placing device and microscope system ) 是由 张大庆 于 2020-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及显微镜系统,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沿第一方向限定载玻片的上表面;推紧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压紧部,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压紧部能够向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本发明的载玻片接放装置中的载玻片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紧。(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lide receiving and placing device and a microscop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uppor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miting part, and the first limiting part is used for limiting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glass slide along a first direction; the push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can mov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along a second direction; the press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when the pushing part is at the first position, a first distance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pressing part and the first limiting part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pressing part can apply pressing forc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to the glass slide; when the pushing portion is located at the second position, a second distance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pressing portion and the first limiting portion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istance is larger than the first distance. The slide glass in the slide glass receiving and plac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pressed in the first direction.)

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在医疗卫生、生物检测、金相检测和集成电路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一般会在载物台上放置载玻片,通过载物台的移动,例如沿X向、Y向的移动,完成对放置在载玻片上的样品的观察。

例如公开号为CN20803742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用的显微镜载玻片自动传送装置,包括显微镜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显微镜的物镜下侧,所述显微镜或者所述传送带上具有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带上具有载玻片;所述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载玻片和所述物镜的位置控制所述传送带的启动或者停止。以解决人工调节显微镜的压片夹和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容易污染载玻片上的待观察物,同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沿第一方向限定载玻片的上表面;推紧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压紧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定所述载玻片的下表面,所述压紧部和所述推紧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运动;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压紧部能够向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推紧部驱动所述压紧部以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俯仰运动,以使所述压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压紧部具有相连接的施力端和安装端,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施力端相比于所述安装端更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所述压紧部能够以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所述俯仰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过程中,所述施力端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施力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设有第一抵挡部,所述安装端设有第二抵挡部,所述推紧部能够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挡部相抵以驱动所述压紧部进行所述俯仰运动。

可选地,在所述推紧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挡部滚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挡部为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倾斜设置的拨片,所述第二抵挡部为第一滚动体,沿所述压紧部至所述推紧部的方向,所述拨片位于所述第一滚动体之上,且与所述第一滚动体滚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支撑部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安装端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反两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反两侧,所述安装端上设有通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通孔,能够限制所述压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与所述压紧部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具有推紧端,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紧端能够向所述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压紧力。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还包括与所述推紧端连接的本体部,所述推紧端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平行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用于向所述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压紧力。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还包括:

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第二滑动件,与所述推紧部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推紧部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动件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载玻片能够沿第三方向容纳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压紧部之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推紧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

可选地,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紧部平行于所述压紧部;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紧部和所述压紧部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大于0°。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杠杆组件,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杠杆组件能够绕转轴正向转动,以使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所述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支撑部;或者,

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杠杆组件能够绕转轴反向转动,以使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杠杆组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能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能够随所述第二部分同步绕所述转轴正向转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带动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

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能够随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同步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带动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杠杆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可选地,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能够与外界抵挡部相抵,以使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与外界抵挡部相分离,以使所述推紧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外界抵挡部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外界抵挡部相抵;或者,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外界抵挡部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外界抵挡部相分离,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体用于和所述推紧部滚动接触;和/或,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用于和所述外界抵挡部滚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杠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限位件,设于所述支撑部,用于限制所述杠杆组件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的终点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上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承载空间,所述承载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载玻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推紧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压紧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多个且错位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多个且错位布置。

可选地,所述承载空间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支撑部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多个且错位布置,用于防止所述载玻片沿所述第三方向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后脱离所述承载空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承载空间包括起始区域和终止区域,所述载玻片能够由所述起始区域运动至所述终止区域以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起始区域和所述终止区域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接放装置。

如上,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沿第一方向限定载玻片的上表面;推紧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压紧部,设有所述支撑部,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定所述载玻片的下表面,所述压紧部和所述推紧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压紧部能够向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在接放载玻片之前,控制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压紧部和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易于放置载玻片。在接放载玻片后,控制所述推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运动,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压紧部和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减小,压紧部向载玻片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以夹紧放置于压紧部和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载玻片。也即,载玻片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紧,提升了载玻片放置在接放装置上的稳定性,利于后续对载玻片上样品的稳定观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的俯视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推紧部和压紧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推紧部和压紧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压紧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推紧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中推紧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接放装置的俯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玻片接放装置1,包括:支撑部10,优选地,支撑部10呈板状。所述支撑部10设有第一限位部11,第一限位部11用于沿第一方向(图1和图3中X方向所示)限定所接收的载玻片40的上表面。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优选地,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10的相反两侧。其中,推紧部20设于所述支撑部10,能够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优选地,推紧部20能够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与所述支撑部10产生相对运动。

压紧部30设于所述支撑部10,压紧部3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定所述载玻片40的下表面,所述压紧部30和所述推紧部20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也即推紧部20处于初始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30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1具有第一距离;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压紧部30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1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具体而言,在接放载玻片40之前,控制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推紧部2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增大,易于放置载玻片40。在接放载玻片后,控制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推紧部20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减小,压紧部30向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以夹紧放置于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载玻片40。此时,载玻片40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部11贴合,被第一限位部11限定;载玻片40的下表面与压紧部30贴合,被压紧部30限定。也即,载玻片40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紧,提升了载玻片40放置在接放装置1上的稳定性,利于后续对载玻片40上样品的稳定观察。

换言之,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和图4中C方向所示)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2至图4中A方向所示)运动,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和图4中D方向所示)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2至图4中B方向所示)运动,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减小,以向容纳于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

优选地,支撑部10上还设有和第二限位部1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定所述载玻片40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沿第一方向(图1和图3中X方向所示)形成承载空间Q,所述承载空间Q用于容纳载玻片40。优选地,承载空间Q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支撑部10的开口。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具体布置形式不做限制,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第一限位部11的数量不做限制,能够沿第一方向限定载玻片40的上表面;第二限位部12的数量不做限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定所述载玻片40的下表面。优选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的数量为三个,参考图2,第二限位部12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呈板状。

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图1和图4中C方向所示)运动,也即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和图4中C方向所示)运动,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图2至图4中A方向所示)运动,也即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的方向(图2至图4中A方向所示)运动。

或者,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图1和图4中D方向所示)运动,也即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和图4中C方向所示)运动,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图2至图4中B方向所示)运动,也即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的方向(图2至图4中A方向所示)运动,以向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内的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

具体而言,在承载空间Q内放置载玻片40之前,控制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易于放置载玻片40。在承载空间Q内完成载玻片40的放置后,载玻片40的下表面与第二限位部12贴合,被第二限位部12限定,再控制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以向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内的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以夹紧放置于承载空间Q内的载玻片40。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2,第一限位部11和推紧部20位于支撑部10的同一侧,第二限位部12和压紧部30位于支撑部10的同一侧;在压紧部30向载玻片40施加第一方向的压紧力后,载玻片40与第一限位部11在第一方向上贴合。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限位部12和推紧部20位于支撑部10的同一侧,第一限位部11和压紧部30位于支撑部10的同一侧;在压紧部30向载玻片40施加第一方向的压紧力后,载玻片40与第二限位部12在第一方向上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多个且错位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2为多个且错位布置。这样设置,一方面在载玻片40放置于承载空间Q内,多个第二限位部12限定载玻片40的下表面,可以稳定地承载载玻片40;另一方面,在载玻片40沿第一方向被夹紧后,多个第一限位部11确定一个限定载玻片40的上表面的平面,并且载玻片40的下表面被压紧部30限定,从而可以使得载玻片40在第一方向被稳定地夹紧。

优选地,参考图10,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多个且错位布置,用于防止所述载玻片40沿所述第三方向(图10中Z方向所示)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后脱离所述承载空间Q,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多个第一限位部11共同限定载玻片40的上表面,在载玻片40沿第一方向被夹紧的过程中,防止载玻片40受到外力发生翻转而脱离承载空间Q。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0,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承载空间Q包括起始区域Q1和终止区域Q2,所述载玻片40能够由所述起始区域Q1运动至所述终止区域Q2以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所述起始区域Q1和所述终止区域Q2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11。如图10中所示,在起始区域Q1处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11,两个第一限位部1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终止区域Q2处设有三个第一限位部11,其中两个第一限位部1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另外一个第一限位部11在载玻片40运动到终止区域Q2之前与载玻片40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

从而,所述载玻片40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后,载玻片40的第三方向的两端分别被所述起始区域Q1和所述终止区域Q2的第一限位部11所限定,防止载玻片40脱离承载空间Q,继而使得载玻片40在第一方向被稳定地夹紧。

需说明的是,压紧部30在推紧部20的驱动下实现的运动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即可,也即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方向运动即可。

优选地,参考图3和图4,所述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推紧部20驱动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图4中L所示)为支点进行俯仰运动,以使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图3至图4中A方向所示)或朝向(图3至图4中B方向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压紧部30进行俯仰运动,以使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也即,所述推紧部20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驱动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图4中L所示)为支点进行转动。

参考图5,推紧部20在初始位置时,推紧部20平行于压紧部30设置,二者保持相对静止,二者之间的夹角为0°。参考图4,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4中C方向所示)运动,驱动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图4中L所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4中A方向所示)转动,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之间的夹角增大。

或者,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4中D方向所示)运动,驱动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图4中L所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4中B方向所示)转动,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之间的夹角减小,直至压紧部30与载玻片40相接触,并向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

需说明的是,图4中实线所示的推紧部20处于初始位置,实现所示的压紧部30处于初始位置;虚线所示的推紧部20代表推紧部20运动后的位置,虚线所示的压紧部30代表压紧部30运动后的位置。

参考图3和图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压紧部30在第一方向上以平行于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式,也即,压紧部30在第一方向上以平行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式,沿远离(图3和图5中A方向所示)或朝向(图3和图5中B方向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

参考图2和图6,所述压紧部30具有相连接的施力端32和安装端31,沿所述第二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所述施力端32相比于所述安装端31更靠近所述承载空间Q,也即所述施力端32相比于所述安装端31更靠近第一限位部11,所述安装端31与所述支撑部10连接;所述压紧部30能够以所述安装端31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所述俯仰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过程中,所述施力端32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也即,所述施力端32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施力端3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承载空间Q。安装端31与支撑部1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所述俯仰运动即可;优选地,安装端31与支撑部10弹性连接。

优选地,参考图6,所述施力端32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参考图2,施力端32为两个,沿第三方向(图2中Z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增大了施力端32与载玻片40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施力端32向载玻片40施加的第一方向上的压紧力。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参考图6至图9,所述推紧部20设有第一抵挡部21,所述安装端31设有第二抵挡部33,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抵挡部21与所述第二抵挡部33相抵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进行所述俯仰运动。

具体而言,推紧部20在初始位置时,推紧部20平行于压紧部30设置,第一抵挡部21未向第二抵挡部33施加作用力;优选地,推紧部20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抵挡部21和第二抵挡部33相接触。参考图4,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的同时,第一抵挡部21与第二抵挡部33相抵,压紧部30受到第一方向的力,相当于压紧部30被“下压”,使得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转动。

或者,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时,相当于推紧部20复位,第一抵挡部21与第二抵挡部33相抵,从而压紧部30复位,使得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挡部21与所述第二抵挡部33滚动接触,减少第一抵挡部21和第二抵挡部33之间的摩擦,同时压紧部30易于被推紧部20驱动以进行所述俯仰运动。参考图8和图9,所述第一抵挡部21为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倾斜设置的拨片;也即,所述第一抵挡部21为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倾斜设置的拨片。参考图6,所述第二抵挡部33为第一滚动体,沿所述压紧部30至所述推紧部20的方向(图4中B方向所示),所述拨片位于所述第一滚动体之上,且与所述第一滚动体滚动接触。优选地,第一滚动体为轴承。

优选地,本发明通过拨片和滚动体的配合实现压紧部30的俯仰运动。优选地,可以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排滚动体组,每一排滚动体组在第三方向设置多个滚动体;相应地设置多个与滚动体一一对应的拨片,通过拨片和滚动体的配合实现压紧部30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运动,以使压紧部30和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

需说明的是,压紧部30和推紧部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满足以下条件: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或者,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向容纳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压紧部30之间的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6,所述安装端31与所述支撑部10通过第一弹性件25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5和所述安装端31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10的相反两侧。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5沿所述第三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延伸,第一弹性件25为弹簧。相当于,安装端31和支撑部10弹性连接。参考图2,所述支撑部10上设有凸块13,优选地,凸块13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凸块13和所述第一弹性件25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10的相反两侧,所述安装端31上设有通孔34,所述凸块13位于所述通孔34,能够限制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即,设置凸块13后,压紧部30不仅可以与支撑部10弹性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还受到限制,使得压紧部30与支撑部10稳定地弹性连接,不会产生晃动。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6,所述推紧部20与所述压紧部30通过第二弹性件24连接。优选地,第二弹性件24为弹簧。这样设置后,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的同时,第一抵挡部21与第二抵挡部33相抵;第一抵挡部2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第一抵挡部21与第二抵挡部33滚动接触,第二抵挡部33受到第一抵挡部21施加的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从而第二抵挡部33被“下压”;第二抵挡部33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也即压紧部30受到第一方向的力,相当于压紧部30被“下压”;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4均被拉伸产生弹性力,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转动,并在第一限位部11和压紧部30之间放置载玻片40,优选地,在承载空间Q内放置载玻片40。

在完成载玻片40的放置后,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时,相当于推紧部20复位,第一抵挡部2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第一抵挡部21沿第一抵挡部21与第二抵挡部33相抵,在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4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抵挡部33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压紧部30复位,使得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转动,以向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从而夹紧载玻片40。

进一步优选地,压紧部30和推紧部20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推紧部20能够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驱动所述压紧部30以与所述支撑部10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俯仰运动。

继续参考图1、图8和图9,所述推紧部20具有推紧端22,优选地,所述推紧部2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推紧端22能够向所述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压紧力。从而,本发明的载玻片接放装置1能够对载玻片40施加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压紧力,继而,在载玻片40放置于承载空间Q内后,也即载玻片40放置于第一限位部11和压紧部30之间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被夹紧,进一步提升了载玻片40放置在接放装置1上的稳定性,更利于后续对载玻片40上样品的稳定观察。

优选地,所述推紧部20还包括与所述推紧端22连接的本体部20a,所述推紧端2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及第三部分223,所述第一部分221平行于所述支撑部10,所述第二部分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223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221,所述第三部分223用于向所述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压紧力。优选地,载玻片40放置于承载空间Q内后,沿第二方向,载玻片40一端与支撑部10相抵,另一端与推紧端22的第三部分223相抵。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推紧部20沿第三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还包括:第一滑动件50,与所述支撑部10连接;第二滑动件51,与所述推紧部20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滑动件51位于所述第一滑动件50和所述推紧部20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50和所述第二滑动件51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50和所述第二滑动件51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滑动件的类型不做限制,滑动件之间配合的方式也不同,能够产生相对滑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50为滑轨,第二滑动件51为滑块,第二滑动件51套设于第一滑动件50上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50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件51和所述第一滑动件50一一对应。也即,第二滑动件51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利于第二滑动件51沿第二方向相对支撑部10运动的稳定性,从而利于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运用场景选择相应数量的第一滑动件50,例如三个、四个等。

优选地,所述载玻片40能够沿第三方向容纳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压紧部30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载玻片40能够沿第三方向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Q,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10能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三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运动。

实现支撑部10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的运动的形式不做限制。参考图1,载玻片接放装置1还包括:第三滑动件15,与所述支撑部10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三滑动件15和第一滑动件50位于支撑部10的相反两侧;以及第四滑动件14,沿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三滑动件15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滑动件15位于所述第四滑动件14和所述支撑部10之间,所述第三滑动件15和所述第四滑动件14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滑动件15和所述第四滑动件14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产生相对滑动。优选地,通过丝杠组件与第三滑动件15连接,实现支撑部10在第二方向的运动。

优选地,通过丝杠组件驱动第四滑动件14沿第三方向运动,以实现支撑部10在第三方向的运动。

继续参考图1和图4,本发明的载玻片接放装置1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支撑部10,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其中,在第二位置,因压紧部30被推紧部20驱动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从而,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地,参考图5,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紧部20平行于所述压紧部30;参考图4,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因压紧部30进行了俯仰运动,所述推紧部20和所述压紧部30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大于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紧部2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推紧部20和所述压紧部30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大于0°。推紧部20在第一位置时,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之间的夹角为0°,推紧部2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推紧部20在第二位置时,推紧部20和压紧部30之间的夹角最大。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7,所述驱动部包括:杠杆组件60,与所述支撑部10转动连接,优选地,杠杆组件60通过轴承68与支撑部10转动连接。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杠杆组件60能够绕转轴(图7中P所示)正向(图7中M方向所示)转动,以使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中C方向所示)运动,所述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支撑部10;或者,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杠杆组件60能够绕转轴反向(图7中N方向所示)转动,以使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图1中D方向所示)运动。

即,本实施例中,通过杠杆组件60驱动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或者,通过杠杆组件60驱动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压紧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以向载玻片40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紧力。驱动部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优选地,驱动部为丝杠丝杆组件。进一步优选地,驱动部为液压组件。

参考图1,本发明的所述杠杆组件6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和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的连接处能绕所述转轴转动。其中,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能够随所述第二部分62同步绕所述转轴正向转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带动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也即带动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或者,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能够随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同步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带动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也即带动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杠杆组件60的整体形状不做限制,能够带动推紧部2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运动即可。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均呈杆状,二者间的夹角为钝角,杠杆组件60整体呈“V”型。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均呈杆状,二者间的夹角为180°,杠杆组件60整体呈直杆状。更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至少其中之一呈弯曲状,二者间的夹角为钝角,杠杆组件60整体呈“V”型。进一步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间的夹角为锐角,杠杆组件60整体呈“V”型。

此外,转轴P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杠杆组件60能够绕转轴P转动即可。优选地,转轴P设于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和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的连接处;即,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和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与转轴P直接连接。更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和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与转轴P间接连接,能够实现杠杆组件60绕转轴P转动即可。

优选地,参考图1,还包括:第三弹性件65,一端与所述杠杆组件6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0连接。优选地,第三弹性件65为弹簧。优选地,第三弹性件65的另一端与设于支撑部10上的螺钉66连接。第三弹性件65的布置形式不做限制,满足以下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三弹性件65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弹性件65处于拉伸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转动,第三弹性件65被拉伸;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在第三弹性件65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杠杆组件60绕转轴反向转动,第三弹性件65由拉伸状态逐渐复位至处于收缩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弹性件65一端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0连接,利于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的夹角不做限制,优选地,杠杆组件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参考图1,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能够外界抵挡部70相抵,以使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与外界抵挡部70相分离,以使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优选地,外界抵挡部70为显微镜系统中自带的支撑板。相当于,本发明的载玻片接放装置1利用显微镜系统自带的外界抵挡部70实现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继而实现所述推紧部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

具体而言,在初始位置,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外界抵挡部70相接触,在接放载玻片40之前,控制所述支撑部10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外界抵挡部70运动(图1中C方向所示),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外界抵挡部70相抵。

在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与外界抵挡部70相抵后,结合第三弹性件65的作用,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转动,第三弹性件65被拉伸,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随所述第二部分62同步绕所述转轴正向转动,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拨动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4被拉伸产生弹性力,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一限位部11和压紧部30之间,优选地,将载玻片40放置于承载空间Q内。

在放置载玻片40后,控制所述支撑部10沿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外界抵挡部70运动(图1中D方向所示),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外界抵挡部70相分离。

在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与外界抵挡部70相分离后,第三弹性件65复位,杠杆组件60绕转轴反向转动,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随所述第二部分62同步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5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4的复位作用下,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带动所述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运动,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压紧部30向载玻片40施加第一方向的压紧力。

从而,本发明的载玻片接放装置1简化了结构,即可实现对载玻片40的夹紧。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优选地,通过电机驱动杠杆组件60绕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继而实现推紧部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滚动体63,所述第二滚动体63用于和所述推紧部20滚动接触;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滚动体64,所述第三滚动体64用于和所述外界抵挡部70滚动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滚动体63,所述第二滚动体63用于和所述推紧部20滚动接触;或者,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滚动体64,所述第三滚动体64用于和所述外界抵挡部70滚动接触。

优选地,第二滚动体63为轴承,第三滚动体64为轴承。

优选地,在承载空间Q内放置载玻片40之前,控制所述支撑部10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外界抵挡部70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与所述外界抵挡部70相抵,并使推紧部20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控制支撑部10不再沿着第二方向运动,推紧部20保持在第二位置,控制支撑部10沿第三方向(图1中E方向所示)运动,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三滚动体64与外界抵挡部70滚动接触,直至支撑部10运动至承载空间Q靠近所要容纳的载玻片40,在载玻片40完全容纳于承载空间Q内后,控制支撑部10停止在第三方向运动。

此时,再控制所述支撑部10沿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外界抵挡部70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外界抵挡部70相分离,所述推紧部20由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夹紧承载空间Q内容纳的载玻片40。

优选地,参考图1、图8和图9,推紧部20包括受力端23,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向所述推紧部20的受力端23施加作用力,使得推紧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承载空间Q的方向运动。优选地,受力端23垂直于本体部20a。沿第三方向,推紧端22位于受力端23和第一抵挡部21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件67,设于所述支撑部10,用于限制所述杠杆组件60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的终点位置。优选地,限位件67为垂直于支撑部10的限位销钉。优选地,限位件67与第二部分62相抵。由于设置了第三弹性件65,第三弹性件65一端与杠杆组件60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10连接,第三弹性件65由拉伸状态转换为伸缩过程中,杠杆组件60会绕转轴反向转动。限位件67的存在,可以限制所述杠杆组件60绕所述转轴反向转动的终点位置,使得杠杆组件6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限制杠杆组件60晃动。

此外,杠杆组件60在初始位置时,也即处于第一位置时,因限位件67的存在,杠杆组件60的晃动也受到限制。优选地,杠杆组件6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未与所述杠杆组件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推紧部20相抵,从而推紧部2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晃动也受到限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接放装置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带有导航信息显示模块的手术显微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