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档序号:973344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是由 代好 张正川 于 2020-06-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阳极,像素定义层,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金属反射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反射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且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反射层设置有凹槽;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显示面板。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反射层上设置凹槽,每个像素区中的第一金属反射层部分全反射,部分可以半透过半反射,当发光功能层出射的光在第一反射层与阴极之间来回反射时形成微腔效应,提高透射率的同时,又不至让屏下位置的效率损失过高,以改善寿命同时有利于屏下摄像头成像质量。(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display area and a second display area, wherein the first display area comprises a first anode, a pixel definition layer and a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wherein: the first anode comprises a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ng layer, a first metal reflecting layer and a second transparent conducting layer which are sequentially stacked, wherein the first metal reflect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ng layer and corresponds to the light-emitting unit; the first metal reflect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display device comprises the display panel.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groove is formed in the metal reflecting layer, the first metal reflecting layer in each pixel area is partially totally reflected, and partially can be semi-permeable and semi-reflective, so that when light emitted by th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is reflected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first reflecting layer and the cathode, a microcavity effect is formed, the transmittance is improved, and the efficiency loss at the position under the screen is not too high, so that the service life is improved, and the imaging quality of the camera under the screen is facilitated.)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便携设备的普及文化程度越来越高,高屏占比屏幕由于给予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而成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移动电子终端特别是***求便携性和大屏显示的双重优点,因此手机需要越来越高的屏占比,但是手机中的电子元件,例如听筒,前置摄像头等占用了显示区空间,不利于提高屏占比。在一些相关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下方,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那么提升透光显示区透过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在保证屏幕显示较高的出光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外界光源的透过率,有利于屏下摄像头成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所述像素区包括,

第一阳极;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域;

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开口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包括,

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像素单元相应设置;

第一金属反射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且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应设置;

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反射层上且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应设置;

所述第一金属反射层设置有凹槽。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金属反射层图形化,即在金属反射层上设置凹槽,当发光功能层出射的光在第一反射层与阴极之间来回反射时形成微腔效应,从而增强发光效率,窄化频谱的同时,既可以提高透射率,又不至让屏下位置的效率损失过高,以改善寿命同时有利于屏下摄像头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中S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处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区域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在B-B’处一种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在B-B’处另一种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2中C区域另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C区域再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C区域又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C区域另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C区域再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C区域又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C区域另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为凹槽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像素组等相关特征,但这些像素组等相关特征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像素组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显示区,类似的,第二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显示区。

本案发明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目前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 (Notch)或开孔,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然而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例如其前置摄像头对应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为实现全面屏,屏下摄像头技术成为屏幕技术的焦点。目前实现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主要从像素电路设计,阴极图形化,偏光片局部去除等等。

以上这些方案都无法回避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下同)阳极/阴极两侧皆不透光的问题。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为不透明的金属反射层;而阴极则为半透明的银或镁银合金,透射率一般为40%~60%。导致大量外部光线到达摄像头。

基于对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结合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中S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在A-A’处局部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第二显示区20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10,具体来说,示例性的,第一显示区10可以是透光区域,下方可集成光学成像单元,外界光线穿透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0,进入光学成像单元进而进行后续处理生成所需的图像或者视频数据。而相对于第二显示区20而言,不论第一显示区10的工作状态如何,第二显示区20是独立进行显示或者不显示的,可以理解为正常显示区,当然也可以是过渡显示区,此处并不进行限定。图1 中仅示出了第二显示区20全部包围第一显示区10的情况,还可以是第二显示区20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10的情况,如水滴屏,开槽(Notch)等并不做限定,第一显示区10的形状、位置也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显示区10包括多个像素区30,应当理解的是,该像素区30形状、排布仅是示例性的,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设计。请参考图3,每个像素区30包括第一阳极31,像素定义层32,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31上,像素定义层32包括多个开口区域;发光功能层33,发光功能层33包括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31,发光单元331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具体的,第一阳极31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 311,第一透明导电层311与发光单元相应设置;第一金属反射层312,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11上且与发光单331元相应设置;第二透明导电层313,设置于第一金属反射层312上且与发光单元331相应设置;具体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13可以为透明金属导电材料但不限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及氧化铟锌等;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可以包含金属银。像素区30还包括阴极34,设置于发光功能层33上,阴极34 材料不限于镁银混合物。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331可以是OLED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具体的还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未在图中示意);第一金属反射层312设置有凹槽3121。本申请将像素区30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图案化,即为了提升第一显示区像素区的透光率,同时要保证像素区中阳极的电荷传输的功能,从而保证像素区中的发光功能层正常发光,在金属反射层上设置凹槽,即每个像素区中的第一金属反射层部分全反射,部分可以半透过半反射,当发光功能层出射的光在第一反射层与阴极之间来回反射时形成微腔效应,从而增强发光效率,窄化频谱的同时,既可以提高透射率,又不至让屏下位置的效率损失过高,改善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其中

Figure RE-GDA0002677020710000051

请继续参考图3,像素区30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图案化,进一步增加第一显示区10透过率。即通过在第一金属反射层312上设置凹槽 3121,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具有厚度H,其中

Figure RE-GDA0002677020710000052

发明人经过多项研究和测验,当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

Figure RE-GDA0002677020710000053

时,像素区30内第一金属反射层312的透过率将低于30%,而显示面板后期需要设置偏光片降低环境反射光来保证出光效果,此时透过率将进一步降低,可降至15%,由此,设置

Figure RE-GDA0002677020710000054

也就是说,每个像素区30中的第一金属反射层312部分全反射,部分可以半透过半反射,即一定厚度

Figure RE-GDA0002677020710000055

的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当发光功能层出射的光在第一反射层与阴极之间来回反射时形成微腔效应,从而增强发光效率,窄化频谱,既可以提高透射率,又不至让屏下位置由于器件微腔效应的影响的效率损失过高而降低第一显示区10的亮度,因此可以改善寿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阳极31远离发光功能层33一侧的衬底基板36,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覆盖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区域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请参见图 3至图4,图4图2中C区域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阳极31远离发光功能层33一侧的衬底基板36,衬底基板36可以为柔性衬底,也可以为硬质基底;示例性的,柔性基底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硬质基底的材料可以为玻璃。还包括像素电路35,像素电路35用于为与其对应的第一阳极电连接提供驱动电流,具体的,像素电路35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未示出)、电容等元件(未示出)及相应的导电线路(未示出)。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大小即发光单元331的大小,如图4所示,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区域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为Q,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为M,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M覆盖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区域在衬底基板 36上的正投影Q即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M与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区域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Q相等重叠或者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区域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Q在第一金属反射层312 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M范围内即可,否则由于第一金属反射层312有明显的界限,会将发光区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仅有第二透明导电层313的透明式发光二极管(OLED),另一部分是底部不透光的的顶发射器件;而透明式发光二极管(OLED)的亮度会远低于另一部分是底部不透光的的顶发射器件,因此在显示画面时回出现微弱的屏幕亮点。可选的,当M和Q面积相等且完全重叠时,即第一金属反射层312的边界与像素定义层32所限定的开口的边界重合,如此设置,像素区30的透过率较好,透过率可达到50%~100%。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是为了表示各膜层的位置投影关系而将个别膜层进行透明化处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应用,其尺寸也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制,后文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11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请再次参考图3和图4,第一透明导电层311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为M1,第一金属反射层 312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为M,即M与M1完全重叠,如此一来,第一金属反射层312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11的制备只需一张遮罩(Mask)一道制程即可完成,简化制备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1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相同。请参见图2和图5,图5为图2在B-B’处一种局部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11,示例性的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3311,第二颜色发光单元3312和第三颜色发光单元3313,第一颜色发光单元331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1,第二颜色发光单元3312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2,第三颜色发光单元3313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3,其中,H1=H2=H3,如此一来,即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11相对应的凹槽3121 深度相同,凹槽3121制备只需一张遮罩(Mask)一道制程即可完成,简化制备工艺。否则凹槽3121不同深度,对第一金属反射层312进行刻蚀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遮罩(mask)分别去制备,也就是说,如果有三种凹槽深度,就要做三次,延长制备时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31包括蓝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小于其他颜色发光单元33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请参见图6,图6为图2 在B-B’处另一种局部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 311,示例性的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3311,第二颜色发光单元3312和第三颜色发光单元3313,第一颜色发光单元331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1,第二颜色发光单元3312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2,第三颜色发光单元3313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H3,示例性的,当第三颜色发光单元3313代表蓝色发光单元时,其中,H1小于H3,和/或H2小于H3,H1和H2的大小并不做限制,H1可以等于H2也可以二者不相等,即蓝色发光单元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小于其他颜色发光单元33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如此设置是由于各个颜色发光单元331的发光材料性质不同,蓝色颜色的发光单元相较于其它颜色的发光单元,比如红色发光单元或绿色发光单元寿命衰减较快,那么将蓝色颜色的发光单元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做大,及相应的凹槽3121较其它颜色的发光单元相对应的凹槽 3121深度更浅,可一定程度上相较于其它颜色的发光单元增强蓝色颜色的发光单元的微腔效应,从而相对延长蓝色发光单元的寿命,并保证蓝色发光单元的亮度。通过将第一显示区10内多个颜色的发光单元311相对应的凹槽3121内第一金属反射层的厚度进行差异化设计,即亮度衰减较快的发光单元331可以设置浅凹槽3121确保其发光亮度,亮度衰减较慢的发光单元331可以设置深凹槽3121以提高透过率,可更好的平衡不同颜色发光单元之间的寿命与透过率,以及不同颜色在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的寿命差异。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附图凹槽的数量和尺寸并不代表实际数量和实际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凹槽3121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N边形, N为正整数,其中N≥4。请参考图4和图7,图7为图2中C区域另一种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中,凹槽3121为圆形,当为圆形时,增大第一显示区10的透过率的同时,透过的光线沿不同方向相互叠加和干涉,进一步削弱衍射现象,已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同样,凹槽3121还可以为椭圆形(未示意)、哑铃型、葫芦形或者边数大于等于4的多边形中的至少一个,都具有削弱衍射效应的效果,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凹槽3121为六边形。

可选的,第一金属反射层312设置有多个凹槽3121,多个凹槽3121呈阵列排布。请参见图8至图13,图8至图13均示意C区域像素区俯视结构示意图,多个凹槽3121呈阵列排布,可以是如图8,图10,图11以及图12中阵列排布,还可以是相邻两行错位排布(未示意),多个凹槽3121呈阵列排布可以使透过率更加均匀的同时改善衍射现象。进一步的,还可以将阵列排布的多边形凹槽3121进行旋转,如图11所示,如此设置,透过的光线在不同方向进行相互叠加和干涉,进一步改善衍射现象。更进一步的,第一金属反射层312 还设置有中心凹槽3122,多个凹槽3121围绕中心凹槽3122呈环形阵列排布,如图9和图12所示,透过的光线在不同方向上相互叠加、干涉的方向数量增加,衍射现象改善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第一金属反射层312具有弧状边缘。请再次参见图12和图 13,示例性的,图12和图13中示意第一金属反射层312为圆形,当第一金属反射层312为圆形时,透过的光线沿不同方向相互叠加和干涉,进一步削弱衍射现象,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发光单元331在衬底基板36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型、葫芦形或者边数大于等于4的多边形中的至少一个(图中未示意),透过的光线在不同方向上相互叠加、干涉的方向数量增加,进一步改善衍射现象,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凹槽3121的宽度或者直径目前没有严格限定,需要根据第一显示区10的分辨率(PPI)第一阳极31的尺寸确定后再进一步进行计算。示例性的,第一显示区10的分辨率为400PPI左右,凹槽3121 的宽度或者直径下限建议1um,凹槽3121的宽度或者直径上限建议20um;示例性的,第一显示区10的分别率为200PPI,凹槽3121的宽度或者直径上限建议设定到40um,此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定,凹槽3121的宽度或者直径可根据第一显示区10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发光单元331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7,与第一显示区10中像素单元331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7 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20。请参见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像素驱动电路37,像素驱动电路37用于为与其对应的第一阳极31电连接提供驱动电流,具体的,像素驱动电路37包括薄膜晶体管(未示出)、电容(未示出)及相应的导电线路371(仅示意连接关系),与第一显示区10中发光单元331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7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20,像素驱动电路37可靠近第一显示区10设置,例如围绕第一显示区 10设置,以缩短导电线路371的距离,本申请并不进行限定。同时可以设置连接像素驱动电路37和发光单元331的导电线路371透明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10的透过率,第二显示区20可以为过渡区也可以为常规显示区,本申请并不做进一步限定;将第一显示区10中的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37置于第二显示区20可以避免像素驱动电路37占用第一显示区10的空间,同时减少了金属层以及金属走线带来的透光影响,有效进一步增大第一显示区10的透过率,提升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包括由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如图15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200的原理与前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工作原理一致,具体结构关系及工作原理参见前述显示面板 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该显示装置200还包括采光组件40,采光组件40在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显示区10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采光组件 40包括摄像头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如指纹识别传感器及虹膜识别传感器中的一种或组合,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制。采光组件40置于第一显示区10的下方,在采光组件40不工作的时候,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共同显示同一幅画面;当采光组件40工作时,第一显示区10处于透光状态以使外界光线可以透过第一显示10而到达采光组件40进行画面采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金属反射层图形化,即为了提升第一显示区像素区的透光率,同时要保证像素区中阳极的电荷传输的功能,从而保证像素区中的发光功能层正常发光,在金属反射层上设置凹槽,当发光功能层出射的光在第一反射层与阴极之间来回反射时形成微腔效应,从而增强发光效率,窄化频谱的同时,既可以提高透射率,又不至让屏下位置的效率损失过高,以改善寿命同时有利于屏下摄像头成像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像素阵列基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