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

文档序号:101457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5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 (Winch and navigation equipment ) 是由 岳剑峰 邝月华 庄智强 胡宇辰 江云华 高剑客 于 2021-07-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其中绞车包括:机架;卷筒组件,转动安装于机架上,卷筒组件具有卷筒腔;驱动组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置于卷筒腔内,且与卷筒组件同轴连接,用于驱使卷筒组件转动;航行设备设有上述的绞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组件的内部设有卷筒腔,即将卷筒组件设计为中空结构,将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收容于卷筒腔中,相比将驱动端外露于卷筒腔外,如此可以有效使用卷筒组件的内部空间,使得绞车变得紧凑,即可以缩小绞车整体体积,减少绞车占用的空间;另外,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卷筒组件同轴连接,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连接,可以减少驱动组件动力输出时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nch and a navigation device, wherein the winch comprises: a frame;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is rotatably arranged on the rack and is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drum cavity; the driving assembly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rack, and the driving end of the driv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winding drum cavity,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and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to rotate; the navigation equipment is provided with the winch;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the winding drum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namely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is designed into a hollow structure, the driving end of the driving assembly is accommodated in the winding drum cavity,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 that the driving end is exposed out of the winding drum cavity,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so that the winch becomes compact, the whole volume of the winch can be reduced, and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winch is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driving end of the driving assembly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and the driving assembly and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are not required to be connected through oth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so that the loss of the driving assembly during power output can be reduc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transmission is improved.)

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绞车是一种用于通过自动收放线缆执行物料的升降及平拖操作的装置,在海运、航运、矿井及建筑等领域使用广泛。比如,在海运领域,在船舶上搭载自动绞车,用于收放并整理水密电缆或其他线缆,以自动收放水下作业设备。一般地,绞车通过驱动组件等电驱动机构提供动力驱动卷筒旋转进行线缆的收放,驱动组件能够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或者关闭,以驱动卷筒旋转或停止旋转,从而释放或者回收线缆。

现有的绞车的驱动组件采用侧挂式设计,即驱动组件设置于绞车的卷筒的一侧,驱动组件通过置于两者之间的传动结构将转动力传递至卷筒上,使得卷筒实现释放和回收线缆的功能。

然而,采用驱动组件侧挂式设计的绞车由于驱动组件和卷筒并列放置,占用空间大,并且两者之间需要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动力损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车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绞车占用空间大和动力损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车,包括:

机架;

卷筒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卷筒组件具有卷筒腔;

驱动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置于所述卷筒腔内,且与所述卷筒组件同轴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卷筒组件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组件的内部设有卷筒腔,即将卷筒组件设计为中空结构,将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收容于卷筒腔中,相比将驱动端外露于卷筒腔外,如此可以有效使用卷筒组件的内部空间,使得绞车变得紧凑,即可以缩小绞车整体体积,减少绞车占用的空间;另外,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卷筒组件同轴连接,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连接,可以减少驱动组件动力输出时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壳体、驱动主体和驱动端,所述驱动主体置于所述驱动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端设于所述驱动主体上且露出于所述驱动壳体外;

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主体,所述卷筒腔设于所述卷筒主体的内部;

所述驱动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卷筒主体套设于所述驱动壳体上,且与所述驱动壳体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壳体用于固定于机架上,保持驱动主体的稳定性,驱动主体收容于驱动壳体的内部,提高驱动主体的防护性,驱动端露出于驱动壳体外,便于与卷筒主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筒组件还包括分别置于所述卷筒主体两侧的两卷筒板,两所述卷筒板的外径大于所述卷筒主体的外径,所述卷筒板与所述卷筒主体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板置于卷筒主体的两侧端,且卷筒板的外径大于卷筒主体的外径,卷筒板与卷筒主体同轴设置,卷筒板随着卷筒主体转动而转动,在卷筒主体卷绕或者释放线缆时,将线缆限制在卷筒主体上,防止线缆从卷筒主体上脱落,使得线缆在卷绕或释放时排列规整,利于测试设备的布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筒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卷筒板上的齿排结构,所述齿排结构沿所述卷筒板的周向设置,且所述齿排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卷筒主体的外径,所述机架上还转动设有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上设有与所述齿排结构传动配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摇杆的端部上设有用于与齿排结构啮合的齿轮,两者之间的传动可靠性高且传动效率高。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齿轮直接啮合于齿排结构上,其可视性高,两者是否配合良好可以直接观察,进而更换配合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还包括设于所述卷筒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之间的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端上的内圈和设于所述卷筒板上的外圈,所述内圈能够相对所述外圈沿预设方向单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轴承限制内圈相对外圈的转动方向,保证了在驱动组件失电故障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手动摇杆进行转动卷筒主体,保证了绞车在多种情况下的可用性,降低驱动组件失效对作业任务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排缆装置,所述排缆装置包括导向杆、传动杆和排缆机构,所述导向杆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杆和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卷筒主体的轴线平行,所述排缆机构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排缆机构在所述导向杆上往复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缆装置可以使得线缆释放或者回收时沿着预设的方向移动,提高了线缆传输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端和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所述排缆装置还包括能够调整所述传动皮带松紧程度的张紧轮。

具体地,张紧轮设于机架上,且张紧轮抵于传动皮带上,传动杆上设有传动齿轮,驱动端上设有驱动齿轮,传动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张紧轮相对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之间的连线的距离可调,张紧轮距与该连线的距离越小,张紧轮施加在传动皮带上的作用力越大,传动皮带越紧密地啮合在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传动皮带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但是容易缩短传动皮带的使用寿命;反之,张紧轮距与该连线的距离越大,张紧轮施加在传动皮带上的作用力越小,传动皮带啮合在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的程度越松动,传动皮带越容易脱落,但是由于受到的作用力小,传动皮带使用寿命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轮能够调整传动皮带的松紧程度,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传动皮带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还包括水密外壳和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水密外壳罩设于所述控制组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密外壳提高了绞车的控制组件的防水能力,延长了绞车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机架为一体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置于机架上,减小了线缆移动对压力传感器的晃动影响,同时压力传感器与机架一体设计,避免了后装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提高了机架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的绞车,所述绞车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使用卷筒组件的内部空间,使得绞车变得紧凑,即可以缩小绞车整体体积,减少绞车占用的空间;另外,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卷筒组件同轴连接,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连接,可以减少驱动组件动力输出时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绞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绞车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收回线缆时单向轴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释放线缆时单向轴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摇杆收回线缆时单向轴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绞车的爆炸图;

图7是图6的“A”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绞车;

1-机架;2-卷筒组件;3-驱动组件;4-单向轴承;5-排缆装置;6-水密外壳;

11-手动摇杆;12-齿轮;20-卷筒腔;21-卷筒主体;22-卷筒板;23-齿排结构;31-驱动端;32-驱动壳体;33-驱动主体;41-内圈;42-外圈;51-导向杆;52-传动杆;53-排缆机构;54-传动皮带;55-张紧轮;

311-驱动齿轮;521-传动齿轮;531-排缆架;532-第一排缆滑杆;533-第二排缆滑杆;534-线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绞车100,包括:机架1、卷筒组件2和驱动组件3;机架1用于安装于固定平面上,如航行设备的甲板上,卷筒组件2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卷筒组件2具有卷筒腔20;驱动组件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置于卷筒腔20内,且与卷筒组件2同轴连接,用于驱使卷筒组件2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绞车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以绞车100安装于航行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航行设备上配备有需要沉入水中的测试设备,而这些测试设备与航行设备之间通过线缆连接,其中线缆不仅是维持测试设备与航行设备之间的柔性连接,也是两者之间电能和信息传递的传输路径;具体地,线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卷筒组件2上,线缆的活动端用于与测试设备连接,卷筒组件2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将线缆卷绕于卷筒组件2上以回收线缆,进而将测试设备回收至航行设备上,或者将卷筒组件2上的线缆通过转动释放,进而将测试设备布放至水中;卷筒组件2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而机架1可以安装于航行设备上,驱动组件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用于驱使卷筒组件2发生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进而驱使卷筒组件2释放或者收回线缆。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在相同宽度和相同的转动圈数下,卷筒组件2的外径越大,卷筒组件2可卷绕的线缆就越多,即现有的卷筒组件2会作大外径的设计,以降低卷筒组件2在收放线缆时需要转动的圈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组件2的内部设有卷筒腔20,即将卷筒组件2设计为中空结构,将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收容于卷筒腔20中,相比将驱动端31外露于卷筒腔20外,如此可以有效使用卷筒组件2的内部空间,使得绞车100变得紧凑,即可以缩小绞车100整体体积,减少绞车100占用的空间;另外,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与卷筒组件2同轴连接,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连接,可以减少驱动组件3动力输出时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壳体32、驱动主体33和驱动端31,驱动主体33置于驱动壳体32的内部,驱动端31设于驱动主体33上且露出于驱动壳体32外;

卷筒组件2包括卷筒主体21,卷筒腔20设于卷筒主体21的内部;

驱动壳体3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卷筒主体21套设于驱动壳体32上,且与驱动壳体32转动连接。

具体地,驱动壳体32罩设于驱动主体33外,驱动主体33驱使驱动端31转动,进而输出驱动主体33的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壳体32用于固定于机架1上,保持驱动主体33的稳定性,驱动主体33收容于驱动壳体32的内部,提高驱动主体33的防护性,驱动端31露出于驱动壳体32外,便于与卷筒主体2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卷筒组件2还包括分别置于卷筒主体21两侧的两卷筒板22,两卷筒板22的外径大于卷筒主体21的外径,卷筒板22与卷筒主体21同轴设置。

具体地,绞车100的线缆依次逐层卷绕于卷筒主体21的外侧面上,卷筒板22置于卷筒主体21的两侧,具体位于卷筒主体21的两侧端上,线缆依次从卷筒主体21的一个侧端向另一个侧端卷绕于卷筒主体21的外侧面上,待卷筒主体21的第一层线缆卷绕完毕,线缆在第一层线缆上继续卷绕,依次从另一个侧端向一个侧端卷绕,直至线缆在卷筒主体21上卷绕多层线缆;在此过程中,线缆可能会从卷筒主体21上脱落,同时线缆不受限制也可能会造成线缆卷绕不规整,不利于回收以及释放线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板22置于卷筒主体21的两侧端,且卷筒板22的外径大于卷筒主体21的外径,卷筒板22与卷筒主体21同轴设置,卷筒板22随着卷筒主体21转动而转动,在卷筒主体21卷绕或者释放线缆时,将线缆限制在卷筒主体21上,防止线缆从卷筒主体21上脱落,使得线缆在卷绕或释放时排列规整,利于测试设备的布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卷筒组件2还包括设于卷筒板22上的齿排结构23,齿排结构23沿卷筒板22的周向设置,且齿排结构23的外径大于卷筒主体21的外径,机架1上还转动设有手动摇杆11,手动摇杆11上设有与齿排结构23传动配合的齿轮12。

具体地,在驱动组件3失电情况或者发生故障情况下,需要人工调整卷筒组件2,此时,用户可以操作手动摇杆11,驱使手动摇杆11上的齿轮12绕自身转动,而齿轮12啮合于齿排结构23上,齿轮12转动带动齿排结构23转动,进而带动卷筒板22转动,再带动卷筒主体21转动,最终带动线缆的收回或者释放。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齿排结构23的外径大于卷筒主体21的外径,而齿轮12的外径远小于齿排结构23的外径,因此增大了卷筒主体21的力矩,使得用户用较小的力转动手动摇杆11即可带动卷筒主体21,进而转动卷筒主体21的力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摇杆11的端部上设有用于与齿排结构23啮合的齿轮12,两者之间的传动可靠性高且传动效率高。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齿轮12直接啮合于齿排结构23上,其可视性高,两者是否配合良好可以直接观察,进而更换配合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100还包括设于卷筒组件2和驱动组件3之间的单向轴承4(反向滑脱装置,配合减速机和刹车放置电机失控时,设备滑脱),单向轴承4包括设于驱动端31上的内圈41和设于卷筒板22上的外圈42,内圈41能够相对外圈42沿预设方向单向转动。

具体地,内圈41相对沿预设方向单向转动,即内圈41相对外圈42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单向转动;

如图3所示,在一般情况下,驱动组件3能够正常使用时,若需要将线缆回收并卷绕至卷筒主体21,启动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沿图中R1所示的方向旋转,即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沿预设方向旋转,并带动单向轴承4的内圈41同步沿R1方向旋转,内圈41作用给外圈42沿R1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单向轴承4的外圈42只能够沿R1方向相对内圈41旋转,此时,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便能够驱动单向轴承4同步沿R1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卷筒主体21沿R1方向旋转,并进行线缆的回收。

如图4所示,反之,驱动组件3能够正常使用,并需要释放卷绕于卷筒主体21上的线缆,如图所示,启动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沿图中R2所示的方向旋转,即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带动单向轴承4的内圈41同步沿R2方向旋转,内圈41作用给外圈42沿R2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单向轴承4的外圈42只能够沿R1方向相对内圈41旋转,此时,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便能够驱动单向轴承4同步沿R2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卷筒主体21沿R2方向旋转,并释放卷绕于卷筒主体21上的线缆。

如图5所示,在突发情况下,驱动组件3无法正常通电使用,即驱动组件3失电,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无法转动,从而无法通过驱动组件3驱动卷筒主体21旋转,此时,需要回收线缆时,作业人员驱动手动摇杆11旋转,手动摇杆11旋转并作用给单向轴承4的外圈42沿图中R1所示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即提供使单向轴承4的外圈42沿预设方向相对内圈41旋转的力,由于单向轴承4的外圈42能够沿R1方向相对内圈41旋转,如此,便可通过单向轴承4的外圈42驱动卷筒主体21同步沿R1方向旋转,并进行线缆的回收。并且,在该驱动过程中,由于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不转动,即单向轴承4的内圈41不转动,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不会对单向轴承4的旋转产生任何影响,既能够确保单向轴承4的外圈42沿预设方向单向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轴承4限制内圈41相对外圈42的转动方向,保证了在驱动组件3失电故障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手动摇杆11进行转动卷筒主体21,保证了绞车100在多种情况下的可用性,降低驱动组件3失效对作业任务的影响。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100还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排缆装置5,排缆装置5包括导向杆51、传动杆52和排缆机构53,导向杆51架设于机架1上,导向杆51和传动杆52的长度方向与卷筒主体21的轴线平行,排缆机构53与导向杆51滑动连接,传动杆52与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传动连接,驱动端31带动传动杆52转动,传动杆52带动排缆机构53在导向杆51上往复移动。

具体地,排缆机构53由驱动端31带动而转动,即与卷筒主体21同步转动,当卷筒主体21释放或者回收线缆时,排缆机构53同步沿与卷筒主体2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以下通过回收线缆的过程进行说明:将绞车100的线缆依次逐层卷绕于卷筒主体21的外侧面上,线缆在排缆机构53的引导下依次从卷筒主体21的一个侧端向另一个侧端卷绕于卷筒主体21的外侧面上,待卷筒主体21的第一层线缆卷绕完毕,线缆在第一层线缆上继续卷绕,线缆在排缆机构53的引导下从另一个侧端向一个侧端依次卷绕,直至线缆在卷筒主体21上卷绕多层线缆。

细化地,绞车100还设有滑环装置,可选配安装脐带缆或者绳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缆装置5可以使得线缆释放或者回收时沿着预设的方向移动,提高了线缆传输时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具体地,排缆机构53包括滑动安装于导向杆51上的排缆架531,在排缆架531上沿横向布置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的两个第一排缆滑杆532,以及在排缆架531上沿纵向布置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的两个第二排缆滑杆533,两个第一排缆滑杆532和两个第二排缆滑杆533交错设置形成有供线缆通过的线缆口534,线缆能够穿过线缆口534设置,并且在线缆释放或者回收时,用于引导线缆的移动方向;排缆架531受传动杆52驱使沿导向杆51的长度方向滑动,导向杆51和传动杆52与卷筒主体21的轴线平行,即排缆架531在平行卷筒主体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如此,排缆口也在平行卷筒主体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引导线缆释放或者回收时在平行卷筒主体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提高了线缆输送时的平稳性;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排缆滑杆532和第二排缆滑杆533包括但不限于表面光滑的杆体或者可转动的杆体,目的是为了减少与线缆的摩擦,避免损坏线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端31和传动杆52之间通过传动皮带54传动,排缆装置5还包括能够调整传动皮带54松紧程度的张紧轮55。

具体地,张紧轮55设于机架1上,且张紧轮55抵于传动皮带54上,传动杆52上设有传动齿轮521,驱动端31上设有驱动齿轮311,传动皮带54的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521和驱动齿轮311啮合连接,张紧轮55相对传动齿轮521和驱动齿轮311之间的连线的距离可调,张紧轮55距与该连线的距离越小,张紧轮55施加在传动皮带54上的作用力越大,传动皮带54越紧密地啮合在传动齿轮521和驱动齿轮311上,传动皮带54越不容易脱落,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但是容易缩短传动皮带54的使用寿命;反之,张紧轮55距与该连线的距离越大,张紧轮55施加在传动皮带54上的作用力越小,传动皮带54啮合在传动齿轮521和驱动齿轮311上的程度越松动,传动皮带54越容易脱落,但是由于受到的作用力小,传动皮带54使用寿命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轮55能够调整传动皮带54的松紧程度,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传动皮带54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100还包括水密外壳6和与驱动组件3电连接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于机架1的一侧,水密外壳6罩设于控制组件上。

具体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控制接口和控制按键,控制接口和控制按键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微处理器;水密外壳6设于机架1上,两者之间的缝隙通过防水胶或者其他防水处理结构涂覆,避免液体从缝隙中进入水密外壳6的内部,造成控制组件的短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密外壳6提高了绞车100的控制组件的防水能力,延长了绞车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绞车100还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机架1为一体件。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置于机架1的底部,压力传感器通过实时测量当前的压力数值,再减去线缆、机架1、卷筒组件2、驱动组件3和排缆机构53的总重量,得出线缆承受的拉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置于机架1上,减小了线缆移动对压力传感器的晃动影响,同时压力传感器与机架1一体设计,避免了后装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提高了机架1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的绞车100,绞车100安装于设备主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使用卷筒组件2的内部空间,使得绞车100变得紧凑,即可以缩小绞车100整体体积,减少绞车100占用的空间;另外,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31与卷筒组件2同轴连接,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连接,可以减少驱动组件3动力输出时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采用轻量化设计,负载能力强,可搭载平台广,可实现手动、远程遥控、一键自主,三种模式;另外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通用化换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钢丝绳卷扬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