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文档序号:1194954 发布日期:2020-09-01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ilm structure ) 是由 上木原伸幸 镰谷淳一 山本雄士 于 2020-02-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能够抑制膜构造体的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固化工序,将膜的表面的转印材料通过第1加压辊加压到第1转印辊,并且使其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第2固化工序,将膜的背面的转印材料通过第2加压辊加压到第2转印辊,并且使其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边缘检测工序,检测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判定工序,判定从通过边缘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到膜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和加压力调整工序,在判定为空白宽度超出阈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以使得空白宽度收敛在阈值范围内。(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ilm structure, which can restrain the variation of the transfer width of the back of the film structure.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ilm structure includes: a1 st curing step of pressing the transfer mater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lm to a1 st transfer roller by a1 st pressing roller and curing the material to form a1 st cured film; a2 nd curing step of pressing the transfer material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film to the 2 nd transfer roller by a2 nd pressing roller and curing the material to form a2 nd cured film; an edge detection step of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en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2 nd cured film; a determination step of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a margin width from the width direction end of the 2 nd cured film detected in the edge detection step to the width direction end of one side of the film is within a preset threshold range; and a pressure force adjustment step of adjusting the pressure force of the 2 nd pressure roller so that the blank width falls within the threshold range when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blank width is outside the threshold range.)

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压印技术的背景、应用领域)

近年来,在显示器、照明等商品中使用的光学部件中,希望形成发挥特殊光学特性的纳米(nm)级别到微米(μm)级别的微细形状的固化膜。通过形成这样的固化膜,能实现能够控制光的反射、衍射的发现了以往没有的新功能的器件。

此外,在系统LSI等的半导体中,希望通过伴随高集成化的布线的微细化来形成微细形状的固化膜。

作为形成这样的微细形状的固化膜的方法,除了光刻技术、电子束绘制技术以外,近年来压印技术备受瞩目。

所谓压印技术,是指通过将在表面预先加工了微细形状的模具按压到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树脂,从而形成转印了微细形状的固化膜的技术。作为压印方法,例如有热压印法、UV压印法等。

热压印法是通过将加热至玻璃转化温度以上的模具推碰到涂覆在基板表面的热塑性树脂,从而获得转印了微细形状的固化膜的方法。UV压印法是通过在将常温的模具推碰到涂覆在基板表面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状态下照射UV光,由此获得转印了微细形状的固化膜的方法。

热压印法具有与树脂有关的材料的选择性广的优点,但是在使微细形状转印时需要将模具升温以及降温,因此具有生产量低的缺点。另一方面,UV压印法限定于通过紫外线固化的树脂,因此与热压印相比较,材料的选择性窄,但由于能够用数秒~数十秒完成固化,因此生产量非常高。采用热压印法以及UV压印法的哪种方法根据所应用的器件而不同,但在材料选择性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认为UV压印法作为量产方法是适合的。

进而,在作为对象的基材为PET等的膜的情况下,使用在表面形成了微细形状的辊状的模具,与膜的送给同时地在膜上转印微细形状,从而可预料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该方式一般被称为辊对辊压印方式。

(UV辊对辊压印方式)

对通过基于UV压印法的辊对辊压印方式形成微细形状的一般的方法进行说明(参照专利文献1)。图6是一般的辊对辊压印方式的概略示意图。

首先,在连续地输送的膜(膜基材)1上,从模单元2挤出转印材料3来涂覆。其次,膜1通过在表面形成了转印形状(微细形状)8的转印辊4与以给定的加压力按压到转印辊4的加压辊5之间,从而在转印辊4的表面的转印形状8内填充转印材料3。其次,对于转印辊4从UV光源6照射UV光,从而转印材料3以填充到转印形状8的状态开始固化。最后,膜1通过脱模辊7与转印辊4之间,沿着脱模辊7输送,由此从转印辊4脱模,在膜1上形成转印了转印形状8的固化膜9。

该方式是在膜1的单侧的面形成固化膜9的方式,但最近希望实现在另一个面也同样地形成固化膜9且使两面的固化膜9的相对位置一致的UV辊对辊压印技术。

对此,在膜1的两面形成了固化膜9之后,由检查摄像机检测所形成的固化膜9的相对位置偏离量,通过对转印辊4的动作进行修正,从而修正两面的固化膜9的相对位置偏离量的方法已被有效利用。

说明对膜1的两面的固化膜9的相对位置偏离量进行修正,通过基于UV压印法的辊对辊压印方式形成转印形状的一般的方法。图7是进行固化膜9的相对位置偏离量的修正时的基于辊对辊压印方式的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首先,在连续地输送的膜1上(表面),从第1模单元21涂覆第1转印材料31。其次,通过将第1加压辊51按压到形成了第1转印形状81的第1转印辊41,从而将第1转印材料31填充到第1转印形状81,通过从第1固化部件61照射UV光,从而使第1转印材料31固化。进而,通过使膜1沿着第1脱模辊71输送而脱模,形成第1固化膜91。

其次,在膜1的相反面(背面),从第2模单元22涂覆第2转印材料32,通过将第2加压辊52按压到形成了第2转印形状82的第2转印辊42,从而填充第2转印材料32,通过从第2固化部件62照射UV光,从而使第2转印材料32固化。进而,通过使膜1沿着第2脱模辊72输送而脱模,形成第2固化膜92。

由摄像机10计测所形成的第1固化膜91以及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偏离量。在计测相对位置偏离量后,通过调整第2转印辊42的位置,由此可降低相对位置偏离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76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42755号公报

然而,具有对第2转印辊42进行位置修正动作所引起的弊端。也就是说,第2转印辊42和第2加压辊52接触的部位(咬入部)的表面压力变得不均匀。

另一方面,在用一对辊来冲压片状的被加工体而在表面形成凹凸的压纹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有分别独立地调整施加于加压辊两端的加压力来使加压辊的轴线方向的表面压力变得均匀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只是将在先技术文献所示的压纹加工装置中使用的使表面压力变得均匀的方法应用于UV辊对辊压印,难以抑制固化膜的转印宽度的变动。

最初假定咬入部处的表面压力的不均匀度为转印宽度变动的主要原因。然而,本发明人们反复专心验证的结果是,只是应用使表面压力变得均匀的结构,并不能抑制转印宽度临时性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

这是因为,可以认为:咬入部处的转印材料的存液由于转印辊的位置修正动作而移动、以及使进入到咬入部的膜的张力变动,从而产生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形成了在膜的两面转印有转印形状的固化膜的膜构造体的辊对辊式压印方法中能够抑制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膜构造体的方法,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并使其固化而成的,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1固化工序,将涂覆在膜的表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通过第1加压辊加压到第1转印辊,并且通过第1固化部件使其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第2固化工序,将涂覆在所述膜的背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通过第2加压辊加压到第2转印辊,并且通过第2固化部件使其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边缘检测工序,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判定工序,判定从通过所述边缘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到所述膜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和加压力调整工序,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空白宽度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以使得所述空白宽度收敛在所述阈值范围内。

本发明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是制造膜构造体的装置,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并使其固化而成的,所述制造装置具备:第1转印辊,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第1加压辊,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的膜的表面加压到所述第1转印辊;第1固化部件,使通过所述第1加压辊加压的转印材料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第2转印辊,配置在比所述第1转印辊更靠下游侧,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第2加压辊,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的所述膜的背面加压到所述第2转印辊;第2固化部件,使通过所述第2加压辊加压的转印材料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边缘检测部,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加压力可变机构,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可变;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从通过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到所述膜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以使得所述空白宽度收敛在所述阈值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能够抑制膜构造体的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压力可变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转印辊的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转印辊的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膜以及第2固化膜的宽度尺寸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加压辊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一般的单面UV辊对辊压印方式的概略图。

图7是一般的两面UV辊对辊压印方式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D1 制造装置;

C1 控制部;

1 膜;

2 模单元;

3 转印材料;

4 转印辊;

5 加压辊;

6 UV光源;

7 脱模辊;

8 转印形状;

9 固化膜;

10 摄像机;

11 第1涂敷辊;

12 第2涂敷辊;

21 第1模单元;

22 第2模单元;

31 第1转印材料;

32 第2转印材料;

41 第1转印辊;

42 第2转印辊;

50 加压力可变机构;

51 第1加压辊;

52 第2加压辊;

53 轴部;

54 轴承部;

55 测力传感器;

56 驱动部;

57 引导件;

61 第1固化部件;

62 第2固化部件;

71 第1脱模辊;

72 第2脱模辊;

81 第1转印形状;

82 第2转印形状;

91 第1固化膜;

92 第2固化膜;

93、94 空白部;

100 边缘检测部;

A1、A2 阈值范围;

W1 膜宽度;

W2 转印宽度;

W3、W4 空白宽度;

W5、W7 下限值;

W6、W8 上限值;

ST10 第1固化工序;

ST20 第2固化工序;

ST30 相对位置检测工序;

ST40 位置调整工序;

ST50 边缘检测工序;

ST60 判定工序;

ST70 计算工序;

ST80 加压力调整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膜构造体的方法,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并使其固化而成的,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1固化工序,将涂覆在膜的表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通过第1加压辊加压到第1转印辊,并且通过第1固化部件使其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第2固化工序,将涂覆在所述膜的背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通过第2加压辊加压到第2转印辊,并且通过第2固化部件使其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边缘检测工序,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判定工序,判定从通过所述边缘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到所述膜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和加压力调整工序,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空白宽度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以使得所述空白宽度收敛在所述阈值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方法,即,在第1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包括:计算工序,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空白宽度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基于在所述空白宽度中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偏离宽度来计算在所述加压力调整工序中使用的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方法,即,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包括:相对位置检测工序,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相对于所述第1固化膜的相对位置;和位置调整工序,使所述第2转印辊移动,由此调整通过所述相对位置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方法,即,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的任一个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阈值范围包含上限值和下限值,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空白宽度高于所述上限值而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在所述加压力调整工序中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增大,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空白宽度低于所述下限值而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在所述加压力调整工序中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方法,即,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的任一个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边缘检测工序中,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作为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判定工序中,分别判定从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部到所述膜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和从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到所述膜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方法,即,在第5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加压力调整工序中,作为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分别独立地调整所述第2加压辊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提供一种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是制造膜构造体的装置,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并使其固化而成的,所述制造装置具备:第1转印辊,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第1加压辊,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的膜的表面加压到所述第1转印辊;第1固化部件,使通过所述第1加压辊加压的转印材料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第2转印辊,配置在比所述第1转印辊更靠下游侧,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第2加压辊,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的所述膜的背面加压到所述第2转印辊;第2固化部件,使通过所述第2加压辊加压的转印材料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边缘检测部,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加压力可变机构,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可变;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从通过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到所述膜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以使得所述空白宽度收敛在所述阈值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7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空白宽度超出所述阈值范围时,基于在所述空白宽度中超出所述阈值范围的偏离宽度来决定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7方式或第8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第2转印辊被设置为能够调整相对于所述膜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7方式至第9方式的任一个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阈值范围包含上限值和下限值,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空白宽度高于所述上限值而超出所述阈值范围时,通过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增大,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空白宽度低于所述下限值而超出所述阈值范围时,通过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使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式,提供一种第7方式至第10方式的任一个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所述第2固化膜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作为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以使得从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部到所述膜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和从所述第2固化膜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到所述膜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分别收敛在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11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作为所述第2加压辊的加压力,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分别独立地调整所述第2加压辊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7方式至第12方式的任一个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具有:轴部,从所述第2加压辊向轴方向外侧延伸;轴承部,保持所述轴部;和驱动部,驱动所述轴承部以使得所述第2加压辊相对于所述第2转印辊相对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13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加压力可变机构具备:引导件,引导所述轴承部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式而提供如下制造装置,即,在第13方式或第14方式所记载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驱动部具有:工作缸,使所述轴承部沿着所述第2转印辊的轴线和所述第2加压辊的轴线排列的方向移动。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3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的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示出加压力可变机构50的概略立体图。图3A以及图3B是示出第2转印辊42的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是制造在连续输送的膜(膜基材)1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31、32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膜构造体的装置。在膜1的两面形成固化膜91、92。转印材料31、32为固化膜91、92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材料31、32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

如图1所示,制造装置D1具备:模单元21、22、涂敷辊11、12、转印辊41、42、加压辊51、52、固化部件61、62、脱模辊71、72、和边缘检测部100。进而,如图2所示,制造装置D1具备加压力可变机构50和控制部C1。

模单元21、22分别是将转印材料31、32涂覆在膜1的单元。第1模单元21将第1转印材料31涂覆在膜1的表面,第2模单元22将第2转印材料32涂覆在膜1的背面。

涂敷辊11、12分别是在与模单元21、22之间夹着膜1,用于将转印材料31、32涂敷(涂覆)在膜1的辊子。第1涂敷辊11在与第1模单元21之间夹着膜1,第2涂敷辊12在与第2模单元22之间夹着膜1。

转印辊41、42分别是将转印形状81、82转印到转印材料31、32的辊子(辊模)。在第1转印辊41以及第2转印辊42,在表面(圆筒外周面)形成转印形状(微细形状)81、82。第1转印辊41将转印形状81转印到第1转印材料31,第2转印辊42将转印形状82转印到第2转印材料32。

第1转印辊41配置在第1模单元21以及第1涂敷辊11的下游侧,第2转印辊42配置在模单元22以及涂敷辊12的下游侧。第2转印辊42配置在比第1转印辊41更靠下游侧。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第2转印辊42被设置为能够调整相对于膜1(图1)的相对位置。如图3A所示,第2转印辊42例如被设置为能够在轴线方向(宽度方向)上移动。如图3B所示,第2转印辊42例如被没置为能够在使第2转印辊42的轴线倾斜的方向上移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制造装置D1设置有使第2转印辊42移动的移动部(驱动部)。

如图1所示,加压辊51、52分别是将涂覆了转印材料31、32的膜1加压到转印辊41、42的辊子。第1加压辊51将涂覆了第1转印材料31的膜1的表面(第1主面)加压到第1转印辊41。第2加压辊52将涂覆了第2转印材料32的膜1的背面(第2主面)加压到第2转印辊42。

为了提高转印材料31、32的填充性,第1加压辊51以及第2加压辊52例如可以是具有弹性的聚氨酯橡胶等弹性体。

第1加压辊51相对于第1转印辊41被设置为外周面对置,第2加压辊52相对于第2转印辊42被设置为外周面对置。

固化部件61、62分别是使转印材料31、32固化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化部件61、62分别是对转印材料31、32照射紫外线(UV光)的UV照射部(UV光源)。第1固化部件61通过紫外线使由第1加压辊51加压的第1转印材料31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91。第2固化部件62通过紫外线使由第2加压辊52加压的第2转印材料32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92。

脱模辊71、72分别是从转印辊41、42分离固化膜91、92的辊子。第1脱模辊71从第1转印辊41脱模第1固化膜91,第2脱模辊72从第2转印辊42分离第2固化膜92。

另外,在第1加压辊51的上游侧以及第2脱模辊72的下游侧,具有对膜1施加一定的张力的结构(省略图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膜1的搬送速度被驱动第1转印辊41以及第2转印辊42的电动机控制,其他辊成为从动的结构。

边缘检测部100是对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检测部100对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

进而,边缘检测部100捕捉第2固化膜92以及膜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作为第2固化膜92与膜1之间的宽度,测定图4所示的“空白宽度”W3、W4。边缘检测部100例如在数10mm见方的宽范围内监视第2固化膜92的端部附近。边缘检测部100设置在膜1的背面侧。边缘检测部100例如可以是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机。

在此,使用图4对空白宽度W3、W4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膜1以及第2固化膜92的宽度尺寸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在膜1中未形成第2固化膜92的空白部93、94形成于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纸面右侧以及纸面左侧)。空白宽度W3、W4是从膜1的两端的宽度尺寸即膜宽度(原料宽度)W1减去第2固化膜92的两端的宽度尺寸即转印宽度W2而得到的单侧的宽度尺寸。即,空白宽度(第1空白宽度)W3是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为止的空白部(第1空白部)93的宽度,空白宽度(第2空白宽度)W4是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为止的空白部(第2空白部)94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空白宽度W3以及空白宽度W4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加压力可变机构50(图2)是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可变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分别独立地调整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具有:轴部53、轴承部54、测力传感器55、驱动部56和引导件57。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被独立地设置在第2加压辊5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由此,加压力可变机构50左右独立地被控制部C1控制。

轴部53是从第2加压辊52向轴方向外侧延伸的构件。轴部53例如是用螺丝连结到第2加压辊52的两端的棒状构件。轴承部54是对轴部53进行保持的构件。具体地,轴承部54是将轴部53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构件。轴承部54夹紧轴部53的前端部而使其自由地旋转。测力传感器55是对向轴承部54加压的加压方向(X1)上的加压力进行探测的构件。测力传感器55对轴承部54的被加压的面的加压力进行探测。

驱动部56是使轴承部54驱动的构件。驱动部56使轴承部54沿着前后方向X1移动。由此,驱动部56使第2加压辊52相对于第2转印辊42而相对地沿着前后方向X2移动。驱动部56使轴承部54沿着前后方向移动。驱动部56被连结在压入测力传感器55的中心的位置。驱动部56例如是工作缸(气缸)。在此,所谓前后方向,是指第2转印辊42的轴线和第2加压辊52的轴线排列的方向。

引导件(滑动部)57是引导轴承部54的移动的构件。引导件57例如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引导件57使轴承部54在与通过第2加压辊52的轴线和第2转印辊42的轴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滑动。引导件57被设置在轴承部54的下方。

控制部C1是对制造装置D1的各构成构件的运行进行控制的构件。控制部C1例如是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部C1通过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从而能够控制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控制部C1通过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变化,从而能够使第2固化膜92的宽度、即空白宽度W3、W4变化。

下面,对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膜1从制造装置D1的上游侧开始搬送。膜1被夹在涂敷辊11与模单元21之间。此时,模单元21将转印材料31涂覆到膜1的单侧的面(第1主面)(第1涂覆工序)。

其次,膜1被夹在第1转印辊41与第1加压辊51之间,使得转印材料31被配置在第1转印辊41侧。第1加压辊51通过将膜1加压到第1转印辊41,从而将转印材料31填充到转印形状81(第1转印工序)。

其次,进行第1固化工序ST10。具体地,将涂覆在膜1的表面的第1转印材料31通过第1加压辊51加压到第1转印辊41,并且通过第1固化部件61使其固化。换言之,第1固化部件61使填充于第1转印辊41的第1转印材料31固化并且粘接于膜1。由此,第1转印材料31成为在转印了第1转印形状81的状态下固化而成的第1固化膜91。

其次,第1脱模辊71将固化有第1固化膜91的膜1从第1转印辊41分离(第1脱模工序)。

其次,膜1被夹在第2涂敷辊12与第2模单元22之间。此时,第2模单元22在膜1的另一个面(第2主面)、即不具有第1固化膜91的面涂覆第2转印材料32(第2涂覆工序)。

其次,膜1被夹在第2转印辊42与第2加压辊52之间,使得第2转印材料32被配置在第2转印辊42侧。第2加压辊52通过将膜1加压到第2转印辊42,从而将第2转印材料32填充到第2转印形状82(第2转印工序)。

其次,进行第2固化工序ST20。具体地,将涂覆在膜1的背面的第2转印材料32通过第2加压辊52加压到第2转印辊42,并且通过第2固化部件62使其固化。换言之,第2固化部件62使填充于第2转印辊42的第2转印材料32固化并且粘接于膜1。由此,第2转印材料32成为在转印有第2转印形状82的状态下固化而成的第2固化膜92。

其次,第2脱模辊72将固化有第2固化膜92的膜1从第2转印辊42脱模(第2脱模工序)。

其次,进行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在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中,检测第2固化膜92相对于第1固化膜91的相对位置。具体地,在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中,在膜1的宽度方向上检测第1固化膜91和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偏离量。

其次,进行位置调整工序ST40。在位置调整工序ST40中,使第2转印辊42移动,由此调整通过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检测出的该相对位置,使相对位置偏离量减小。

其次,进行边缘检测工序ST50。在边缘检测工序ST50中,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缘检测工序ST50中,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作为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同时,检测膜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由此,计算膜1的宽度方向端部和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差分来检测空白宽度W3、W4。

其次,进行判定工序ST60。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通过边缘检测工序ST50检测出的空白宽度W3、W4是否处于阈值范围A1、A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工序ST60中,分别判定空白宽度W3和空白宽度W4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内。即,分别判定空白宽度W3是否为W5以上且W6以下、以及空白宽度W4是否为W7以上且W8以下。

在此,阈值范围A1、A2是预先设定的能够容许的空白宽度W3、W4的范围。阈值范围A1、A2包含上限值(上限空白宽度)W6、W8和下限值(下限空白宽度)W5、W7。如图4的虚线所示,阈值范围A1、A2的最大值为上限值W6、W8,阈值范围A1、A2的最小值为下限值W5、W7。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限值(第1上限值)W6以及上限值(第2上限值)W8被设定为相同的值,下限值(第1下限值)W5以及下限值(第2下限值)W7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其次,进行计算工序ST70。在计算工序ST70中,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基于在空白宽度W3、W4中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偏离宽度,来计算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用的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

具体地,使用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增减与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的增减的相关关系,根据该偏离宽度来计算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在此,所谓相关关系,例如是指如下的关系,即,随着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增加而空白宽度W3、W4变小,随着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减小而空白宽度W3、W4变大。

控制部C1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以使得空白宽度W3和空白宽度W4分别收敛在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内。即,控制部C1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以使得空白宽度W3为W5以上且W6以下、并且空白宽度W4为W7以上且W8以下。

其次,进行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调整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以使得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的调整通过控制部C1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来进行。

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高于上限值W6、W8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增大。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低于下限值W5、W7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减小。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的增减通过控制部C1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作为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分别独立地调整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具体地,控制部C1通过独立地设置在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可变机构50来独立地调整各自的加压力。

进行如以上那样的工序来制造膜构造体。

其次,对在膜1的两面转印第1固化膜91以及第2固化膜92的基本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从图1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放卷的膜1的单侧的面(表面)通过第1模单元21涂覆了第1转印材料31之后,一边被加压一边通过第1加压辊51与以给定的速度旋转的第1转印辊41之间。此时,填充到第1转印辊41的表面的第1转印材料31通过从第1固化部件61照射的紫外线而固化,从而在膜1的单侧的面转印了第1转印辊41的第1转印形状81并形成第1固化膜91。

然后,膜1一边使另一个面抵接被配置为靠近第1转印辊41的下游侧的给定的位置的第1脱模辊71一边通过。此时,通过作用于第1转印辊41与第2加压辊52之间的张力、和第1脱模辊71从另一个面(背面)压入膜1的力,第1固化膜91从第1转印辊41分离。

膜1在卷绕到第2加压辊52的状态下,在其正下方,通过第2模单元22在膜1的另一个面涂覆第2转印材料32。然后,膜1一边被加压一边通过第2加压辊52与以给定的速度旋转的第2转印辊42之间。此时,填充到第2转印辊42的表面的第2转印材料32通过从第2固化部件62照射的紫外线而固化,从而在膜1的另一个面转印了第2转印辊42的第2转印形状82并形成第2固化膜92。

此外,与此同时,在位置调整工序ST40中,第2转印辊42例如还进行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等的校准动作(图3A以及图3B),以使得第1转印形状81形成在单侧的面的第1固化膜91和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一致。其移动量根据通过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由设置在制造装置D1的下游侧的摄像机(未图示)检测出的相对位置偏离量来计算。

然后,膜1一边使单侧的面(表面)抵接被配置为靠近第2转印辊42的下游侧的给定的位置的第2脱模辊72一边通过。此时,通过作用于第2转印辊42与设置在下游侧的张力辊(未图示)之间的张力、和第2脱模辊72从单侧的面压入膜1的力,第2固化膜92从第2转印辊42脱模,向箭头B的方向搬送。

下面,使用图2对第2加压辊52的基本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增加时,首先对驱动部(气缸)56赋予给定的空气压力。由此,沿着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按压轴承部54,轴承部54受引导件57引导而前进。于是,第2加压辊52、轴部53以及轴承部54成为一体而与第2转印辊42接触,第2转印辊42被按压。

在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减小时,与上述相反地,降低驱动部(气缸)56的空气压力即可。由此,轴承部54受引导件57引导而后退,对第2转印辊42的按压变小。

上述加压力的变动能够在第2加压辊52的两侧分别独立地进行。因而,存在第2加压辊52的轴线以及第2转印辊42的轴线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于同一面上但从上方观察时并不平行的状态。

下面,使用图5对利用了边缘检测部100以及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调整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第2加压辊52的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两面压印开始后,在边缘检测工序ST50中,使用边缘检测部100来测定空白宽度W3、W4。

其次,判定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是否落入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容许范围)A1、A2。具体地,判定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是否为W5以上且W6以下、以及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4是否为W7以上且W8以下。

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落入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不进行加压力的调整,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被维持。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偏离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成为执行加压力的调整的机制。例如,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小于下限值W5、W7的情况下,第2加压辊52被控制在使加压力减小的方向,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大于上限值W6、W8的情况下,第2加压辊52被控制在使加压力增加的方向。

在进行加压力的调整的情况下,首先,计算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和阈值范围A1、A2的差分。具体地,在空白宽度W3、W4小于阈值范围A1、A2的下限值W5、W7时,计算空白宽度W3、W4和下限值W5、W7的差分(W5-W3、W7-W4)。在空白宽度W3、W4大于阈值范围A1、A2的上限值W6、W8时,计算空白宽度W3、W4和上限值W6、W8的差分(W3-W6、W4-W8)。

其次,计算相当于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和阈值范围A1、A2的差分的加压力(加压调整力)F0。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加压力分类的空白宽度W3、W4的结果被预先测定。使用该结果,例如,预先计算用于使空白宽度W3、W4增减宽度1mm的加压力F1。将加压力F1乘以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和阈值范围A1、A2的差分来计算加压力F0。

其次,通过将所计算的加压力F0置换为测力传感器55的设定值,从而变更控制加压力的空气压力。由此,第2加压辊52中的咬入部的加压力被变更,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边缘)移动。

其次,重新判定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是否落入到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落入到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不进行加压力的重新调整,修正后的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被维持。在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脱离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直到判定为空白宽度的测定值W3、W4落入到阈值范围A1、A2为止,反复进行如以上那样的动作。由此,空白宽度W3、W4能够维持上限值W6、W8以及下限值W5、W7的范围。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特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是:以第2加压辊52的一方的加压力来控制第2固化膜92的一方的空白宽度W3、W4的变动。

在一般的UV辊对辊压印方式中,固化膜的空白宽度主要由所供给的转印材料的涂覆量以及粘度、和加压辊整体的加压力决定,并且在两端均等地变化是通常的。

在用涂覆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使模单元的喷嘴前端的开口部部分地变形的方法等。但是,在该情况下,模单元的结构变得复杂,设备成本上升,不仅如此,直到模单元内部的流动稳定为止还需要耗费时间,所以具有调整时的响应性低的缺点。此外,在用转印材料的粘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考虑部分地喷雾调整粘度的添加剂的方法等。但是,直接关系到固化膜的品质,因此添加剂的选定不容易。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使第2加压辊52各单侧地加压的方法,从而导入变得容易,响应性也变快。也就是说,通过设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将第2加压辊52的两端分割,从而容易实现使其前后的机构的低成本化,不仅如此,还因瞬时动作的空气压力而仅使咬入部的第2转印材料32的流动变化,因此响应性变快。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控制第2固化膜92的一方的空白宽度W3、W4的变动,因此能够实现设备的低成本化、品质损失的削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特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是:具备对第2固化膜92的空白宽度W3、W4的变动进行监视的边缘检测部100。

如前述那样,在一般的UV辊对辊压印方式中,固化膜的空白宽度在两端均等地变化是通常的,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第2转印辊42进行相对于第2加压辊52的轴线方向倾斜或者平行移动的位置修正动作。因而,若施加第2加压辊52的旋转摆动,则咬入部的存液易于向单侧移动。进而,由于第2转印辊42和紧前面的第2涂敷辊12的距离变化,从而施加于膜1的两端的张力容易变得不稳定。其结果,会变得难以预测空白宽度W3、W4的变动。

然而,通过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边缘检测部100,从而能够始终监视空白宽度W3、W4的变动。因而,通过与前述的第2加压辊52的分割控制组合,从而能够大幅改善第2固化膜92的品质。

根据该结构,能够瞬时捕捉第2固化膜92的变动并反馈到装置的控制系统,因此能够实现大幅的品质损失的削减。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膜构造体的方法,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1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31、32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固化工序ST10、第2固化工序ST20、边缘检测工序ST50、判定工序ST60和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第1固化工序ST10是如下工序,即,将涂覆在膜1的表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31通过第1加压辊51加压到第1转印辊41,并且通过第1固化部件61使其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91。第2固化工序ST20是如下工序,即,将涂覆在膜1的背面的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32通过第2加压辊52加压到第2转印辊42,并且通过第2固化部件62使其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92。边缘检测工序ST50是对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工序。判定工序ST60是如下工序,即,判定从通过边缘检测工序ST50检测出的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到膜1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3、W4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内。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是如下工序,即,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调整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以使得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是制造膜构造体的装置,该膜构造体是在连续输送的膜1的两面转印转印材料31、32并使其固化而成的。制造装置D1具备:第1转印辊41、第1加压辊51、第1固化部件61、第2转印辊42、第2加压辊52、第2固化部件62、边缘检测部100、加压力可变机构50和控制部C1。第1转印辊41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81。第1加压辊51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31的膜1的表面加压到第1转印辊41。第1固化部件61使通过第1加压辊51加压的转印材料31固化来形成第1固化膜91。第2转印辊42配置在比第1转印辊41更靠下游侧,在表面具有转印形状82。第2加压辊52将涂覆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转印材料32的膜1的背面加压到第2转印辊42。第2固化部件62使通过第2加压辊52加压的转印材料32固化来形成第2固化膜92。边缘检测部100对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加压力可变机构50是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可变的机构。控制部C1在从通过边缘检测部100检测出的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到膜1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3、W4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时,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以使得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根据该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通过加压力可变机构50调整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从而能够将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因此能够抑制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包括计算工序ST70。计算工序ST70是如下工序,即,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基于在空白宽度W3、W4中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偏离宽度来计算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用的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所述控制部C1在空白宽度W3、W4超出阈值范围A1、A2时,基于在空白宽度W3、W4中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偏离宽度来决定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

根据该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能够根据偏离宽度来计算能够将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的加压力,因此能够将空白宽度W3、W4更容易地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包括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和位置调整工序ST40。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是检测第2固化膜92相对于第1固化膜91的相对位置的工序。位置调整工序ST40是如下工序,即,使第2转印辊42移动,由此调整通过相对位置检测工序ST30检测出的相对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第2转印辊42被设置为能够调整相对于膜1的相对位置。

根据该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能够调整第2固化膜92相对于第1固化膜91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消除第1固化膜91和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偏离量。其结果,能够确保膜1的两面的转印品质、固化膜91、92的相对位置精度,并且抑制膜1的背面的转印宽度的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阈值范围A1、A2包含上限值W6、W8和下限值W5、W7。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高于上限值W6、W8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增大。在判定工序ST60中判定为空白宽度W3、W4低于下限值W5、W7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的情况下,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减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阈值范围A1、A2包含上限值W6、W8和下限值W5、W7。控制部C1在空白宽度W3、W4高于上限值W6、W8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时,通过加压力可变机构50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增大。控制部C1在空白宽度W3、W4低于下限值W6、W8而超出阈值范围A1、A2时,通过加压力可变机构50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减小。

根据该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能够根据阈值范围A1、A2的上限值W6、W8以及下限值W5、W7,将空白宽度W3、W4更容易地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在边缘检测工序ST50中,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作为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判定工序ST50中,分别判定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3、和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4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边缘检测部100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位置,作为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控制部C1控制加压力可变机构50以使得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3和从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到膜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为止的空白宽度W4分别收敛在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A1、A2内。

根据该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D1,能够将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空白宽度W3、W4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在加压力调整工序ST80中,作为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分别独立地调整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作为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分别独立地调整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

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分别独立地调整第2加压辊52的轴方向一侧以及轴方向另一侧的加压力,从而能够将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空白宽度W3、W4更容易地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具有轴部53、轴承部54和驱动部56。轴部53从第2加压辊52向轴方向外侧延伸。轴承部54对轴部53进行保持。驱动部56驱动轴承部54以使得第2加压辊52相对于第2转印辊42相对地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加压力可变机构50将空白宽度W3、W4更容易地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加压力可变机构50具备:引导件57,引导轴承部54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引导件57更准确地驱动轴承部5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装置D1中,驱动部56具有:工作缸56,使轴承部54沿着第2转印辊42的轴线和第2加压辊52的轴线排列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工作缸56将空白宽度W3、W4更容易地收敛在阈值范围A1、A2内。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边缘检测部100是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机,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即可,边缘检测部100可以是其他结构。边缘检测部100例如可以通过激光感测等仅检测第2固化膜92的端部位置。假定膜1的端部位置没有偏离,边缘检测部100也可以估算以膜1的端部位置为基准位置的距离。在该情况下,搬送系统也可以是能够将膜1的端部位置控制在±0.1mm以内程度的结构。

此外,空白宽度W3以及空白宽度W4被设定为相同的值,上限值W6以及上限值W8被设定为相同的值,下限值W5以及下限值W7被设定为相同的值,但并不限定于此。即,空白宽度W3以及空白宽度W4也可以不同,空白宽度W3、W4的阈值范围A1、A2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一侧和宽度方向另一侧不同。

此外,阈值范围A1、A2包含上限值W6、W8和下限值W5、W7,但阈值范围A1、A2也可以是一个数值(阈值)。即,上限值W6、W8和下限值W5、W7也可以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此外,加压力可变机构50具有驱动部56(气缸),但只要能够通过加压力可变机构50使第2加压辊52的加压力可变即可,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通过摄像机检测第1固化膜91以及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偏离量,但只要能够检测第1固化膜91以及第2固化膜92的相对位置偏离量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此外,边缘检测部100捕捉第2固化膜92以及膜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作为第2固化膜92与膜1之间的宽度而测定空白宽度W3、W4,但并不限定于此。边缘检测部100也可以检测第2固化膜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或者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任意一方的位置。即,边缘检测部100也可以检测宽度方向一端部的空白宽度W3或者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空白宽度W4的任意一方。

本发明参照附加的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被充分记载,但对于熟悉该技术的人们而言各种各样的变形、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应理解为这样的变形、修正只要不偏离基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含于其中。此外,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思想的情况下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膜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例如还能够应用于柔性显示器等的微细布线形成的用途。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贴附装潢胶膜的装饰工艺及装饰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