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文档序号:1440390 发布日期:2020-02-18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Water chestnut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medium and water chestnut seedling field transplant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马绍鋆 俞飞飞 严从生 董言香 王明霞 王艳 贾利 江海坤 于 2019-11-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所述荸荠壮苗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MS培养基干粉4~5份、蔗糖30~40份、KNO&lt;Sub&gt;3&lt;/Sub&gt;0.4~0.6份、(NH4)&lt;Sub&gt;2&lt;/Sub&gt;SO&lt;Sub&gt;4&lt;/Sub&gt;2~4份、去离子水800~1000份。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利用荸荠壮苗培养基培养的健壮荸荠苗的组培瓶盖旋松,在培养室中进行环境适应性锻炼7d后去掉瓶盖,移至室内放置30d后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30d每5d换一次水,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将步骤(1)中假植成活的荸荠组培苗移栽至大田中。利用该培养基荸荠组培苗可以在壮苗过程中产生根系,不需要单独进行生根培养步骤,该大田移栽方法可以提高大田移栽成活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 chestnut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medium and a water chestnut seedling field transplant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water chestnut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medium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arts by weight: 4-5 parts of MS culture medium dry powder, 30-40 parts of cane sugar and KNO 3 0.4 to 0.6 part, (NH4) 2 SO 4 2-4 parts of deionized water and 800-1000 parts of deionized water. The method for transplanting the water chestnut seedlings in the fiel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loosening a tissue culture bottle cap of a strong water chestnut seedling cultured by using a water chestnut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medium,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exercise in a culture room for 7 days, removing the bottle cap, moving the water chestnut seedling to a room, placing the water chestnut seedling for 30 days, taking th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ut of the culture bottle, changing water every 5 days for 30 days, washing the culture medium clean by using clear water, and transplanting the culture medium into a culture medium; transplanting the water chestnut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hich are temporarily planted to survive in the step (1) into a field. The water chestnut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can be strong by using the culture mediumThe root system is generated in the seedling process, the rooting culture step is not needed to be independently carried out, and the field transplant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field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具体涉及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荸荠[Eel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t.]为莎草科(Cyperaceae)荸荠(Eleocharis R Br.)宿根性浅水植物,又称马蹄、地栗、凫茈、乌芋等,原产于中国南部和印度,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荸荠味清甜多汁、肉质松脆、爽口消渣,是药食果蔬兼用型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有清热、化痰消积功效,同时荸荠可加工成淀粉、罐头、饴糖等产品,还可作为酿酒原料,加工后的废渣可用作饲料,同时中国也是荸荠的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目前国内外荸荠的研究主要包括荸荠球茎发育过程转录组测序分析、新型病毒的鉴定与特性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新品种选育、贮藏生理、加工、花器观察和花粉活力检测、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等。其中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主要集中在愈伤组织诱导、茎尖组织培养、组培苗在TIBs中的高效增殖、试管组培苗的获得、荸荠试管球茎诱导、组培苗高效扩繁、荸荠组培苗大田移栽效果研究等方面。

荸荠也是安徽省主要水生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大约10万亩,其地方种质资源较丰富,有一部分为地方名优产品,如杨柳荸荠、无为荸荠、舒城荸荠等,其中“杨柳荸荠”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省荸荠主要生产地区因长期采用荸荠球茎繁殖种苗以及病毒侵染,出现叶状茎纤细和结球茎小甚至不结球茎现象,导致一些性状优良的荸荠种质资源出现种性退化、抗病性与抗逆性减退、品质与产量下降以及生产中出现雄荸荠导致植株生长矮化且不结球等问题,而茎尖培养为无性繁殖作物种性退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荸荠的快速繁殖过程中存在增殖系数偏低且增殖速度慢、切割后材料褐化比较严重、组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不高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荸荠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在组培过程中,壮苗培养对于优质种苗生产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对后期移栽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荸荠壮苗培养基,可为生产优质种苗,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荸荠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移栽前先进行组培苗假植,有利于提高大田移栽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及其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利用该培养基荸荠组培苗可以在壮苗过程中产生根系,不需要单独进行生根培养步骤,该大田移栽方法可以提高大田移栽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MS培养基干粉4~5份、蔗糖30~40份、KNO30.4~0.6份、(NH4)2SO42~4份、去离子水800~1000份。

优选地,一种荸荠壮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准确称取相应重量份的MS培养基干粉、蔗糖,先将准确量取的去离子水加热至沸腾,再将准确称取的MS培养基干粉、蔗糖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待二者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分别添加KNO3和(NH4)2SO4,调整pH至5.8,116℃高压蒸汽灭菌30min,即得荸荠壮苗培养基。

优选地,一种利用所述的荸荠壮苗培养基培养荸荠壮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荸荠组培苗为材料,将增殖后丛芽切割成长2.5~3.0cm,以3~4个叶状茎为一丛,接种在荸荠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将培养温度设置在23~27℃,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4h·d-1,相对湿度为50~70%。

优选地,一种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荸荠苗假植:将权利要求3壮苗培养的健壮荸荠苗的组培瓶盖旋松,在培养室中进行环境适应性锻炼7d后去掉瓶盖,移至室内放置30d后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30d每5d换一次水,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移栽至栽培基质中;

(2)将步骤(1)中假植成活的荸荠组培苗移栽至大田中。

优选地,所述栽培基质选自园土、商品基质、稻壳中的两种。

优选地,所述栽培基质由园土、商品基质组成,且园土和商品基质的体积比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荸荠壮苗方法与现有的壮苗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首先该荸荠壮苗培养基可以使荸荠叶状茎粗壮,比对照增粗27.74%,整齐度高且可以加快其生长;其次,在壮苗过程中荸荠组培苗会产生根系,不需要单独进行生根培养步骤,平均产生根数为15.11条,比对照多23.35%,缩短培养周期20d左右,节约了时间成本;第三,该壮苗方法不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的生产应用较安全,同时也节省了一部分生产成本;第四,该壮苗方法使用的KNO3和(NH4)2SO4总成本低于常规使用的多效唑(PP333)的价格,且操作相对简便,易于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而多效唑(PP333)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2)采用该栽培基质可以提高荸荠组培苗假植的成活率,在添加商品基质后,增加了栽培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当栽培基质由体积比为1:1的园土和商品基质组成时,荸荠组培苗假植成活率最高,达到100%,且叶状茎粗壮,分别比其它两种栽培基质中假植的荸荠苗成活率高11.11%和36.37%。

3)采用本发明中的大田移栽方法,将假植成活的荸荠组培苗移栽至大田,成活率达到100%,比未经假植的移栽成活率高53.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荸荠壮苗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准确称取MS培养基干粉4.74g,蔗糖30g,先将准确量取的1000ml去离子水加热至沸腾,再将准确称取的MS培养基干粉4.74g,蔗糖30g依次加入,待二者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分别添加KNO3和(NH4)2SO4,保持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4,调整pH至5.8,KNO3和(NH4)2SO4的浓度处理均为1000ml,重复4次。116℃高压蒸汽灭菌30min。

以荸荠组培苗为材料,将增殖后丛芽切割成长2.5~3.0cm,以3~4个叶状茎为一丛,接种在荸荠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将培养温度设置在23~27℃,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4h·d-1,相对湿度为50~70%。

实施例2-3

实施例2-3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KNO3和(NH4)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分别为1:2、1:3.

对比例1-4

对比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KNO3和(NH4)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分别为1:1、2:1、3:1、4:1。

对照例

对照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KNO3和(NH4)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0。

下表为实施例1-3、对比例1-4、对照例培养的荸荠苗的生长情况:

表1不同荸荠培养基对荸荠壮苗培养的影响

Figure BDA0002282202300000051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1),保持KNO3浓度不变,随着(NH4)2SO4浓度的增高,茎粗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在KNO3:(NH4)2SO4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4(实施例1)时,茎粗达到最大值,为1.98mm,与对比例1、对比例3、对照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对比例2、对比例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状茎表现为粗壮,翠绿色,生长快;保持(NH4)2SO4浓度不变,随着KNO3浓度的增高,茎粗则表现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NH4)2SO4:KNO3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3(对比例3)时,茎粗达到最大值,为1.49mm,叶状茎表现为短粗,绿色,生长缓慢。综合比较得出,荸荠壮苗培养基中的KNO3:(NH4)2SO4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2~1:4时,叶状茎粗壮,翠绿色,生长快。此外,壮苗过程中荸荠组培苗会产生根系,不需要单独进行生根培养步骤,同时也不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均可节省一部分成本。

实施例4

一种荸荠苗大田移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荸荠苗假植:将壮苗培养的健壮荸荠苗的组培瓶盖旋松,在培养室中进行环境适应性锻炼7d后去掉瓶盖,移至室内放置30d后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30d中每5d换一次水,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移栽至栽培基质中,栽培基质由体积比为1:1的园土和商品基质(本实施例采用的商品基质为江苏兴农基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兴兴向农牌育苗专用基质)组成;

(2)将步骤(1)中假植成活的荸荠组培苗移栽至大田中。

将假植成活的荸荠组培苗移栽至大田,成活率达到10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栽培基质由体积比为1:1的商品基质和稻壳组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栽培基质由体积比为1:1的园土和稻壳组成。

将壮苗培养的健壮荸荠组培苗,分别假植到实施例4-6中的栽培基质中进行假植成活率比较试验,荸荠组培苗的假植成活率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荸荠组培苗成活率

移栽基质配比 成活率/% 30d后生长情况
实施例4 园土:商品基质=1:1 100.00%aA 叶状茎粗壮,绿色
实施例5 商品基质:稻壳=1:1 90.00%bA 叶状茎较细,浅绿色
实施例6 园土:稻壳=1:1 73.33%cB 叶状茎细弱,黄绿色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2),园土:商品基质的体积比为1:1时,荸荠组培苗假植成活率最高,达到100%,且叶状茎粗壮,绿色显著优于实施例5,极显著优于实施例6。

表3假植与不假植的荸荠苗大田移栽成活率比较

处理 大田移栽成活率/%
假植 100.00%aA
不假植 65.33%bB

注:不假植即炼苗结束后,直接将组培苗移栽至大田。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3),假植后的荸荠苗移栽至大田中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极显著优于不假植的荸荠苗。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