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可灭踪的工艺、其新颖形式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1530338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制备可灭踪的工艺、其新颖形式及其用途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omazone, novel forms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 是由 J·T·布里斯托 于 2014-06-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可灭踪的工艺,该方法包括在碱存在下,于水性介质中使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与2-氯芐基氯反应。本发明亦揭示一种制备可灭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于有机溶剂中从溶液形成可灭踪结晶;及(b)分离出所得结晶。N-苯尤其适合用作溶剂。此外,本发明提供第I型2-[(2-氯苯基)甲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可灭踪)晶体,其中第I型多晶体具有以下最少一种特性:(i)X光粉末衍射谱图的特征峰以2θ(+/-0.20°θ)列示,位于下列一个或多个位置:约10.63、16.07、18.08、19.11、19.34、21.20、24.78及28.80;及(ii)红外线光谱图的特征峰位于:约2967及2870cm&lt;Sup&gt;-1&lt;/Sup&gt;。(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omazone comprising reacting 4, 4-dimethyl-3-isoxazolone with 2-chlorobenzyl chloride in an aqueous medium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e. Also disclosed is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omazone, which process comprises (a) forming clomazone crystals from a solution in an organic solvent; and (b) isolating the crystals obtained. N-benzene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as solvent. In addi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form I of 2- [ (2-chlorophenyl) methyl]-4, 4-dimethyl-3-isoxazolone (clomazone) crystals, wherein polymorph form I ha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i) x-ray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the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 listed in 2 θ (&#43;/-0.20 ° θ), are located a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about 10.63, 16.07, 18.08, 19.11, 19.34, 21.20, 24.78, and 28.80; and (ii)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the infrared spectrogram are located as follows: about 2967 and 2870cm ‑1 。)

制备可灭踪的工艺、其新颖形式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除草剂2-[(2-氯苯基)甲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2-[(2-chlorophenyl)methyl]-4,4-dimethyl-3-isoxazolidinone,可灭踪)。本发明特别涉及新型可灭踪结晶多晶体、其制备过程及包含其的组成物。

【先前技术】

2-[(2-氯苯基)甲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一种通用名称+-为可灭踪(chlomazone)的化合物,是于US 4,405,357揭示,包括描述其除草特性。此除草异噁唑酮的化学结构式(I)如下:

US 4,405,357揭示了可灭踪的制备方法。其中揭示了如下合成可灭踪的过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12

US 4,405,357揭示了另一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21

然而,此等方法制造所欲产物的产率相对较低,原因是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副产物化学公式(II)及(III)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22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31

US 4,742,176揭示以上方法所得的典型产物混合物含有化学式(I)、(II)及(III)的化合物,其中化学式(I):(II):(III)的比例约为85/10/5。若有一个既能提高可灭踪产量,又可减少化学式(II)及(III)副产品产生的改进方法将会十分有用。

此外,US 4,405,357的方法有若干坏处。如上所述,反应过程中运用甲醇(MeOH)及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然而使用上述溶剂会引起各种问题,尤其商业生产规模问题。例如,甲醇属易燃、低燃点的危险溶剂,亦会产生过氧化物。因此,使用甲醇于大规模生产中是非常受限。此外,非质子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水溶性及一般可回收为含大量水的共沸物。

US 4,742,176揭示了对US 4,405,357第二种方法的改进。其中,过程改为于分离出所需产物前,产物混合物会先与氯化氢气体接触。此处理会令化学式(II)化合物转化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及2-氯芐基氯(2-chlorobenzyl chloride)的混合物,可再使用碱把此混合物制成所需产物。产物中的化学式(III)化合物与氯化氢接触后转化成其它成分,且能轻易分隔。氯化氢并不对可灭踪构成任何影响。然而,此等改进会导致过程更为繁复,涉及使用额外成份,尤其氯化氢气体,故并不可取。

但现时尚未有简易的合成可灭踪的方法来大量生产高纯度的所需产物。

因此,本领域对制备及纯化可灭踪的高效方法有急切及实际需要,以解决固有方法的弊端及不足的处。

此外,现时并无已知的晶体多晶型可灭踪(crystalline polymorphic forms)。

发明内容

已发现调制可灭踪的改进方法,该方法无须使用上述固有方法中的溶剂,减少产生副产品,从而省却大量纯化程序及提高可灭踪产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可灭踪的商业生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调制可灭踪的方法,其方法包含:

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于含碱的水介质与2-氯芐基氯进行反应。

意外发现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与2-氯芐基氯于含碱并以水作为溶剂的反应可产生高产量的可灭踪。以水为溶剂远胜于已知方法,且无须使用上述的溶剂,如甲醇及二甲基甲酰胺。该方法可产生高纯度可灭踪,而无须对产物混合物进行大量的分离程序。具体而言,通过简易结晶技术便能从反应混合物获得可灭踪。

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与2-氯芐基氯于含碱的水性介质进行反应。适用碱包括氢氧化物、碳酸盐及氢化物的其中一种或其混合物。合适碱包括金属及铵基化合物,其中金属化合物较佳,尤其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碱性化合物。特别优选碱金属碱性化合物。建议碱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碱性化合物则优选碱金属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碱金属中钠及钾较佳。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为优选的碱。碳酸钠及碳酸钾为特别优选的碱。

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与2-氯芐基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反应。建议反应混合物的pH值介于7.5至9.5之间,8.5至9.5之间更佳。

反应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41

建议加热反应混合物。合适温度介于50至95℃之间,60至90℃较佳。研究发现约85℃是非常适宜的反应温度。

使用碱环化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可形成4,4-二甲基-3-异噁唑酮。适用碱乃如上所述的。同样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优选碱,尤其氢氧化钠。特别建议于含碱的溶剂(尤其以水作溶剂的水介质)环化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

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于碱性环境下进行环化。反应混合物的pH值优选为7.5至9.5。

反应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51

宜加热反应混合物。合适温度介乎20至60℃之间,30至50℃较佳。研究发现约45℃是非常适宜的反应温度。

氢氯化羟胺(NH2OH.HCl)与3-氯-2,2-二甲基丙酰氯于含碱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可形成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适用碱乃如上所述的。同样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优选碱,尤其氢氧化钠。特别建议3-氯-2,2-二甲基丙酰氯与氢氯化羟胺碱(hydroxylaminehydrochloride base)的反应于溶剂中进行,尤其以水作溶剂的水介质。

3-氯-2,2-二甲基丙酰氯与氢氯化羟胺的反应是于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混合物的pH值优选为7.0至9.5,7.0至8.5较佳,7.0至7.5则更佳。

反应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052

建议加热反应混合物。合适温度介乎50至95℃之间,60至90℃较佳。研究发现约85℃非常适合进行反应。

上述反应方法中,以3-氯-2,2-二甲基丙酰氯制备可灭踪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的所有步骤均在以水作为溶剂的水介质中进行,尤其就使用的碱而言。另外的优点为在整个上述的反应过程中更可使用相同的碱。

如上所述,上文提及的该方法可产生高产量的可灭踪,其中产生小量的副产物。因此,简易结晶程序就能从反应混合物提取可灭踪,省却繁复分离及纯化技术。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个制备可灭踪的方法,其方法包含:

(a)使用有机溶剂从溶液形成可灭踪结晶;及

(b)分离出所得结晶。

可灭踪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有机溶剂从溶液进行结晶后,便可分离出可灭踪晶体。此方法可使用一种单一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建议有机溶剂选自甲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苯及取代苯衍生物(如甲苯)、腈(如乙腈)、卤代烷烃类(如二氯甲烷)、烷类(如己烷,尤其正己烷)及其混合物。建议溶剂为非极性。其中,优选非极性溶剂为烷类,脂族烷烃(aliphatic alkanes)较佳,尤其是一般及直链烷烃。本发明此方面的方法中,特别建议使用的溶剂为一种含有六至十个碳原子的烷烃,其中六至八个碳原子较佳,特别是己烷,尤其正己烷。

本发明的方法中,把可灭踪溶于有机溶剂,宜进行加热。所得溶液冷却后形成可灭踪晶体,再从有机溶剂分离结晶产物。于有机溶剂制备可灭踪溶液、形成可灭踪结晶及分离结晶产物的技术及设备于本领域广为人知并且市场上有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中,溶解可灭踪于有机溶剂,再以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处理所得溶液,便能于最后反应介质中分隔离可灭踪。

意外地发现以上述结晶方法制成的可灭踪是新型多晶晶体型,下称「第I型」。

因此,本发明进而提供第I型晶体2-[(2-氯苯基)甲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可灭踪),其中第I型多晶体具有下列最少一个特性:

(i)X光粉末衍射谱图的特征峰以2θ(+/-0.20°θ)列示,位于下列一个或多个位置:约10.63、16.07、18.08、19.11、19.34、21.20、24.78及28.80;及

(ii)红外线(IR)光谱的特征峰位于:约2967及2870cm-1

图1显示第I型晶体多晶可灭踪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如图所见,第I型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中,特征峰(以2θ(+/-0.20°θ)列示)位于下列一个或多个位置:10.63、16.07、18.08、19.11、19.34、21.20、24.78及28.80。

图2显示第I型的红外线(IR)光谱。如图所见,第I型红外线光谱范围为3000cm-1,特征峰位于约2967及2870cm-1

如上所述,第I型可灭踪可以上述方法制成。其中,此型可灭踪可经由使用一种有机溶剂(最理想为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甲苯及其混合物)令溶液中可灭踪进行结晶的方法制成。

以本发明的过程及方法制备的可灭踪及第I型可灭踪可用作控制不需要的植物生长的除草剂。使用可灭踪来控制植物生长的配方及技术于本领域广为人知。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于某一地点(locus)控制植物生长的方法。该方法包含由上文所述过程及方法所制备的可灭踪或第I型可灭踪。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使用由上文所述过程及方法所制备的可灭踪或第I型可灭踪的方法来控制植物生长。

第I型可灭踪晶体可以一种调配物形式或由其制备而成的其它形式使用。例如,第I型可灭踪可制备成直接喷雾溶液、粉剂、悬浮液或分散液、乳液、油分散液、糊料、可粉化产品、撒播物料或颗粒,以喷洒、喷雾、喷撒、撒播或浇灌方式使用。使用形式完全取决于其用途,尤其是为了确保根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在每种情况下都达到最均匀的分布。

水溶液形式可通过于乳液浓缩物、糊料或可湿性粉剂(可喷洒粉剂、油分散液)加水制成。物质可直接(或预先溶于油或溶剂中)通过润湿剂、增黏剂、分散剂或乳化剂在水中均化,制成乳液、糊料或油分散液。然而,也可制备包含活性物质、湿润剂、增黏剂、分散剂或乳化剂及(如适用)溶剂或油的浓缩物,而有关浓缩物可用水稀释。

在可用制剂中,活性化合物的浓度变化相当大。一般为重量的0.0001至10%,优选为0.01至1%。

下列为本发明可灭踪产品的调配物的例子:

1.用水稀释使用的产品会于叶面施用。该调配物也可用于种子(经稀释或不稀释皆可),作种子处理用途。

A)水溶性浓缩物(SL,LS)

把10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溶于90份(按重量计)水或水溶性溶剂中。可选择润湿剂或其它助剂代替。加水稀释后活性化合物会溶解,从而得到含10%(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B)分散性浓缩物(DC)

把20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溶于70份(按重量计)环己酮中,并加入10份(按重量计)分散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加水稀释成分散液,从而得到具有20%(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C)可乳化浓缩物(EC)

把1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溶于80份(按重量计)二甲苯中,并分别加入5份(按重量计)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及5份蓖麻油乙氧基化物。加水稀释成乳液,从而得到具有15%(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D)乳液(EW,EO,ES)

把2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溶于35份(按重量计)二甲苯中,并分别加入5份(按重量计)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及5份蓖麻油乙氧基化物。使用乳化机(如Ultraturrax)把混合物融入30份(按重量计)水中,并制成均匀乳液。加水稀释成乳液,从而得到具有25%(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E)悬浮液(SC,OD,FS)

在搅拌球磨机中,加入10份(按重量计)分散剂、润湿剂及70份(按重量计)水或一种有机溶剂,研磨20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制备出精细的活性化合物悬浮液。加水稀释成稳定的活性化合物悬浮液,从而得到具有20%(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F)水分散性粒剂及水溶性粒剂(WG,SG)

加入50份(按重量计)分散剂及润湿剂,精细研磨50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再通过技术仪器(例如挤压装置、喷雾塔、流化床)制成水分散性或水溶性粒剂。加水稀释成稳定的活性化合物分散液或溶液,从而得到具有50%(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G)水分散性粉剂及水溶性粉剂(WP,SP,SS,WS)

在转子-定子磨机中加入25份(按重量计)分散剂、润湿剂及硅胶,研磨7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用水稀释至稳定的分散体或将活性化合物,由此得到具有75%的制剂的活性化合物的(W/W)的溶液。加水稀释成稳定的活性化合物分散液或溶液,从而得到具有75%(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H)凝胶制剂(GF)(仅供种子处理用途)

在搅拌球磨机中,加入10份(按重量计)分散剂、1份(按重量计)凝胶剂/润湿剂及70份(按重量计)水或一种有机溶剂,研磨20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制备出精细的活性化合物悬浮液。加水稀释成稳定的活性化合物悬浮液,从而得到具有20%(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

2.产品可不经稀释直接用于叶面。就种子处理而言,需稀释有关产品。

I)可粉化粉剂(DP,DS)

细磨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均匀混合95份(按重量计)细碎高岭土。此调配物制成具有5%(w/w)活性化合物的可粉化产品。

J)颗粒剂(GR,FG,GG,MG)

细磨0.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加入95.5份(按重量计)载体,从而制成具有0.5%(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目前制作颗粒剂的方法包括挤压、喷干处理或使用流化床,由此制成的颗粒能不经稀释直接用于叶面。

K)微胶囊剂(ME)

细磨0.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加入95.5份(按重量计)聚脲、交联剂及载体的混合物,从而制成具有0.5%(W/W)活性化合物的调配物。此方法提供含有5%(w/w)活性化合物的微胶囊产物,其中活性可灭踪成分包封于具有聚合物壳的微胶囊内。

L)微胶囊粒剂(MEG)

细磨0.5份(按重量计)活性化合物,并加入95.5份(按重量计)聚脲、交联剂及一种固体载体以及一种黏合剂的混合物,再以所得混合物制成颗粒;以含有黏合剂的组成物涂于颗粒上,并进行风干。此过程提供具有5%(w/w)活性化合物的颗粒,其中含有微胶囊包封的活性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第I型晶体多晶可灭踪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如图所见,第I型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中,特征峰(以2θ(+/-0.20°θ)列示)位于下列一个或多个位置:10.63、16.07、18.08、19.11、19.34、21.20、24.78及28.80。

图2显示第I型的红外线(IR)光谱。如图所见,第I型红外线光谱范围为3000cm-1,特征峰位于约2967及2870cm-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特定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例

实例1:可灭踪的合成

步骤一:制备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CNHP)

制备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的一般反应如下:

在4000升的反应器注入1200公斤水,并加入318公斤氢氯化羟胺(NH2OH.HCl)。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直至氢氯化羟胺完全溶解于水中。于1.5小时内,滴入50%氢氧化钠水溶液于反应器中,将pH值调至7.0至7.5,温度则保持在20至2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于3小时内在反应混合物滴入713公斤3-氯-2,2-二甲基丙酰氯。于上述温度下搅拌反应混合物,直至反应完成。

冷却所得混合物至5至10℃,于1.5小时内维持此温度并加以搅拌。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物质,并在高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所得的粗制产物再经丙酮净化成纯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645公斤、纯度:98%、生产率:92%)。

步骤二:制备4,4-二甲基-3-异噁唑酮(DIO)

使用步骤一所得的产物来制备4,4-二甲基-3-异噁唑酮,一般反应如下: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111

在3000升的反应器注入1000公斤水,并加入640公斤3-氯-N-羟基-2,2-二甲基丙酰胺。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溶液一小时,令其温度上升至45℃。于5小时内,滴入50%氢氧化钠水溶液于混合物中。再于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直至反应完成。

冷却所得溶液至5至10℃,于3小时内维持此温度并加以搅拌。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物质。用水冲洗固体物,并在高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4,4-二甲基-3-异噁唑酮(约466公斤、纯度:96%、生产率:93%)。

步骤三:制备2-(2-氯苄基)-4,4-二甲基-1,2-异噁唑-3-酮(可灭踪)

使用步骤二所得的产物来制备可灭踪,一般反应如下:

在4000升的反应器注入1000公斤水,并加入460公斤4,4-二甲基-3-异噁唑酮。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溶液一小时,再逐少加入383公斤碳酸钠。加热混合物至85℃,维持此温度并加以搅拌2小时。再于5小时内在85℃下滴入672公斤2-氯芐基氯。然后,于相同温度下搅拌所得溶液,直至反应完成。

冷却所得混合物至室温,于反应器加入800公斤二氯甲烷,并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用分离水相和使用二氯甲烷(三次)提取水相。通过蒸馏法取回二氯甲烷,再加入2000公斤己烷于反应器。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回流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加以搅拌一小时。

过滤出固体物质,用己烷清洗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815公斤、纯度:96%)。

使用氢氧化钠取代碳酸钠作为碱,所得结果相近。

实例2:制备第I型可灭踪

于10克己烷加入2克可灭踪,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回流所得溶液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反应混合物,并分离出固体。用己烷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

该等晶体经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图一为第I型可灭踪的红外线光谱图,特征峰形位于2967及2870cm-1

图二为第I型可灭踪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放射资料如下表一所列。

表一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121

X光衍射谱图的参数如下:

波长

特定波长类型: Kα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122

1.540598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123

1.544426

Kα2/Kα1强度比: 0.50

1.541874

Figure BDA0002279485580000131

1.392250

入射束路径

半径(mm): 240.0

X光管

名称: PW3373/10Cu LFF DK185240

阴极物料: Cu

电压(kV): 40

电流(mA): 40

对焦

对焦类型: 线(Line)

长度(mm): 12.0

阔度(mm): 0.4

出射角(°): 6.0

索勒狭缝

名称: Soller 0.04rad.

狭缝(rad.): 0.04

遮光框

名称: Inc.Mask Fixed 15mm(MPD/MRD)

阔度(mm): 11.60

防散射狭缝

名称: Slit Fixed 1/2°

类型: 固定

高度(mm): 0.76

发散狭缝

名称: Slit Fixed 1°

与样本的距离(mm): 140

类型: 固定

高度(mm): 0.38

衍射光束路径

半径(mm): 240.0

防散射狭缝

名称: AS Slit 5.5mm(X'Celerator)

类型: 固定

高度(mm): 5.50

过滤器

名称: 镍

厚度(mm): 0.020

物料: Ni

检测器

名称: X'Celerator

类型: RTMS侦测器

模式: 扫瞄

有效长度(°): 2.122

来源

制造商: Soochow University

应用软件: X'Pert Data Collector vs. 2.1a

仪器控制软件: XPERT-PRO vs. 1.6

仪器编号: 0000000026005495

扫瞄轴: Gonio

扫瞄范围(°): 3.0150-60.0004

步幅(°): 0.0334

点数: 1705

扫瞄模式: 连续

实例3:制备第I型可灭踪

加热2克以实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可灭踪及10克乙腈,直至完全溶解。回流所得混合物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用乙腈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该等晶体经实例2所述的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实例4:制备第I型可灭踪

使用较低热度加热热板,把2克以实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可灭踪溶于10克二氯甲烷中。回流所得混合物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物质。用二氯甲烷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该等晶体经实例2所述的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实例5:制备第I型可灭踪

加热2克以实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可灭踪及10克二甲基甲酰胺(DMF),直至可灭踪完全溶解。回流所得混合物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用DMF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该等晶体经实例2所述的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实例6:制备第I型可灭踪

加热2克以实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可灭踪及10克甲苯,直至可灭踪完全溶解。回流所得混合物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用甲苯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该等晶体经实例2所述的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实例7:制备第I型可灭踪

加热2克以实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可灭踪及10克DMF及甲苯(相同份量)混合物,直至固体可灭踪完全溶解。回流所得混合物一小时,然后冷却至10至15℃,再搅拌一小时。过滤混合物,分离出固体。用DMF及甲苯(相同份量)混合物清洗固体数次,再于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步骤,形成纯可灭踪原体晶体(815公斤、纯度:96%)。该等晶体经实例2所述的红外线光谱及X光衍射谱识别为第I型可灭踪。

尽管本发明已包括若干实施例的说明及描述,但并未尽录本发明所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多项改进、修改、变化、取代及等同物,遵从权利要求书所描述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氟二硝基乙氨基联呋咱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