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装置

文档序号:1562869 发布日期:2020-01-2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避震装置 (Shock absorbing device ) 是由 江威腾 杨朝顺 林家玮 于 2018-09-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装置,适用于自行车。自行车包括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避震装置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至少一枢接件及缓冲件。第一组件适于连接于第一构件,第一组件具有至少一圆锥孔。第二组件适于连接于该第二构件。枢接件锁附于第二组件且具有圆锥部,圆锥部伸入圆锥孔以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枢接,且圆锥部靠合于圆锥孔的内壁。缓冲件配置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以圆锥孔的中心轴为转轴而相对转动时,缓冲件缓冲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作用的力。(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ock absorbing devi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a bicycle. The bicycle includes a first member and a second member. The shock absorb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ssembly, a second assembly, at least one pivoting piece and a buffer piece. The first component is suitable fo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first member and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onical hole.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adapted to b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member. The pin joint piece is locked on the second assembly a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part, the conical part extends into the conical hole so that the first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assembly are mutually pin-jointed, and the conical part is close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ical hole. The buffer pie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assembly. When the first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assembly rotat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by taking the central shaft of the conical hole as a rotating shaft, the buffer piece buffers the for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irst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assembly.)

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无论是竞赛型的高阶自行车,或是作为休闲娱乐的大众型自行车,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自行车于路面巡弋时,地面的震动通过车手竖杆传递至车把手,最终由骑乘者的手部吸收。在长久骑乘之下,容易造成骑乘者的疲劳。因此具备避震功能的车手竖杆应运而生,其避震方式一般为在车手竖杆的两组件之间设置具弹性的缓冲件。

然而,若所述两组件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骑乘者进行抽车时易在两组件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其刚性。此外,因应不同的骑乘环境、不同的骑乘习惯等因素,车手竖杆所需的缓冲件的吸震强度(阻尼值)有所不同,然以现有的具备避震功能的车手竖杆而言,只能以更换缓冲件的方式来改变其吸震强度,故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装置,可避免其组件之间产生间隙,且便于调整其缓冲组件的吸震强度。

本发明的避震装置适用于自行车。自行车包括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避震装置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至少一枢接件及缓冲件。第一组件适于连接于第一构件,第一组件具有至少一圆锥孔。第二组件适于连接于第二构件。枢接件锁附于第二组件且具有圆锥部,圆锥部伸入圆锥孔以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枢接,且圆锥部靠合于圆锥孔的内壁。缓冲件配置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以圆锥孔的中心轴为转轴而相对转动时,缓冲件缓冲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作用的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圆锥部通过枢接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锁附力而紧抵圆锥孔的内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圆锥部的锥度相同于圆锥孔的锥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锁附孔,锁附孔与圆锥孔具有相同的中心轴,锁附件具有锁附部,锁附部锁附于锁附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圆锥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锁附孔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枢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圆锥孔位于两锁附孔之间,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被限位于两枢接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避震装置包括锁附件,其中第一组件具有贯孔,贯孔连接于两圆锥孔之间,锁附件穿过贯孔而锁附于两枢接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件包括主体及突出部,突出部从第一组件的主体突伸至第二组件内,圆锥孔形成于突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件包括两缓冲部及连接部,两缓冲部分别位于突出部的相对两侧且抵靠于第一组件的主体,连接部连接于两缓冲部之间且沿突出部的外缘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缓冲部的厚度大于连接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件适于沿垂直于基准平面的组装轴线组装于自行车的第一构件,当第二组件以第一状态连接于第一组件时,第二组件往上偏离基准平面,当第二组件以第二状态连接于第一组件时,第二组件往下偏离基准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避震装置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其中第一组件具有至少一定位孔,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定位槽,当第二组件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定位柱适于穿过定位槽而固定于定位孔并抵靠于定位槽的末端。

本发明的避震装置适用于自行车,自行车包括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避震装置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缓冲件。第一组件适于连接于第一构件。第二组件适于连接于第二构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枢接,第二组件包括预压结构。缓冲件配置于第一组件与预压结构之间。预压结构施加预压力于缓冲件。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对转动时,缓冲件缓冲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作用的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压结构包括预压件及螺合件,缓冲件配置于第一组件与预压件之间,螺合件螺合于第二组件且将预压件往缓冲件推抵,螺合件适于旋转以改变预压件施加于缓冲件的预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件包括主体及突出部,突出部从第一组件的主体突伸至第二组件内,第二组件通过突出部而枢接于第一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件包括两缓冲部及连接部,两缓冲部分别位于突出部的相对两侧且抵靠于第一组件的主体,连接部连接于两缓冲部之间且沿突出部的外缘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缓冲部的厚度大于连接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件适于沿垂直于基准平面的组装轴线组装于自行车的第一构件,第二组件倾斜于基准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避震装置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其中第一组件具有至少两定位孔,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定位槽,定位柱适于穿过定位槽而固定于定位孔并抵靠于定位槽的末端,且定位柱适于穿过定位槽而固定于另一定位孔并抵靠于定位槽的另一末端。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避震装置中,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是通过具有圆锥部的枢接件而相互组装,枢接件锁附于第一组件且其圆锥部靠合于第二组件的圆锥孔,以通过圆锥部与圆锥孔的相互配合来确保其间不会产生间隙。此外,在本发明的避震装置中,利用预压结构来对缓冲件进行预压,使用者仅需调整预压结构施加于缓冲件的预压力就可改变缓冲件的吸震强度,而不需对缓冲件进行更换,从而提升避震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避震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避震装置的部分结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避震装置的分解图。

图4示出图1的避震装置的局部结构。

图5A示出图1的第二组件往上倾斜。

图5B示出图1的第二组件往下倾斜。

【符号说明】

100:避震装置

110:第一组件

112、122:主体

112a、122a:组装孔

114:突出部

114a:圆锥孔

114b:贯孔

120:第二组件

122b:锁附孔

124:预压结构

124a:预压件

124b:螺合件

130:枢接件

132:圆锥部

134:锁附部

140:缓冲件

142:缓冲部

144:连接部

150:锁附件

160:定位柱

A:中心轴

H1、H2:定位孔

S:基准平面

T:定位槽

Z:组装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避震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避震装置100例如是车手竖杆,其适用于自行车。避震装置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组件110及第二组件120。第一组件110适于通过其主体112的组装孔112a而连接于自行车的第一构件,第二组件120适于通过其主体122的组装孔122a而连接于自行车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例如是自行车的车架,所述第二构件例如是自行车的把手,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2是图1的避震装置的部分结构透视图。图3是图1的避震装置的分解图。图4示出图1的避震装置的局部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避震装置100还包括两枢接件130及缓冲件140。第一组件110具有两圆锥孔114a,第二组件120具有两锁附孔122b。当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相连接时,各锁附孔122b与各圆锥孔114a具有相同的中心轴A,且两圆锥孔114a位于两锁附孔122b之间。

详细而言,各枢接件130具有锁附部134,锁附部134例如以螺锁的方式锁附于第二组件120的锁附孔122b。各枢接件130还具有圆锥部132,圆锥部132的锥度例如相同于圆锥孔114a的锥度。两圆锥部132分别伸入两圆锥孔114a以使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相互枢接,且使第一组件110及第二组件120被限位于两枢接件130之间。各圆锥部132靠合于对应的圆锥孔114a的内壁,圆锥部132通过枢接件130的锁附部134与第二组件120的锁附孔122b之间的锁附力而紧抵圆锥孔114a的内壁,以通过圆锥部132与圆锥孔114a的相互配合来确保其间不会产生间隙。如此一来,当自行车的骑乘者进行抽车时,不会因拉提把手的动作(如抽车)而使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之间产生间隙,而可维持避震装置100的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避震装置100还包括锁附件150。第一组件110如图3所示具有贯孔114b,贯孔114b连接于两圆锥孔114a之间,锁附件150穿过贯孔114b而锁附于两枢接件130之间,以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不易松脱。

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40例如由弹性材料构成且配置于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之间。当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以圆锥孔114a的中心轴A为转轴而相对转动时,缓冲件140可缓冲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相互作用的力,达到避震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组件120包括预压结构124。缓冲件140配置于第一组件110的主体112与预压结构124之间,预压结构124可施加预压力于缓冲件140。如上述般利用预压结构124来对缓冲件140进行预压,使用者仅需调整预压结构124施加于缓冲件140的预压力就可改变缓冲件140的吸震强度,而不需对缓冲件140进行更换,从而提升避震装置100使用上的便利性。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40与第一组件110的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组件110包括突出部114,突出部114从第一组件110的主体112突伸至第二组件120的主体122内,第一组件110的所述圆锥孔114a及所述贯孔114b形成于突出部114。缓冲件140包括两缓冲部142及连接部144,两缓冲部142分别位于突出部114的相对两侧且抵靠于第一组件110的主体112,连接部144连接于两缓冲部142之间且沿突出部114的外缘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各缓冲部142的厚度大于连接部144的厚度,除了可减轻重量外,也可以使各缓冲部142动作更灵敏。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预压结构124的配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预压结构124包括预压件124a及螺合件124b。缓冲件140配置于第一组件110与预压件124a之间,螺合件124b螺合于第二组件120的主体122且将预压件124a往缓冲件140推抵。使用者可旋转螺合件124b以改变预压件124a施加于缓冲件140的预压力。具体而言,螺合件124b例如具有外螺纹,而第二组件120的主体122例如具有对应的内螺纹供螺合件124b进行螺合。

图5A示出图1的第二组件往上倾斜。图5B示出图1的第二组件往下倾斜。本实施例的第一组件110适于沿垂直于基准平面S(例如为水平面)的一组装轴线Z组装于自行车的车架,组装轴线Z例如平行于重力方向。并且,使用者可如图5A所示以第二组件120往上倾斜于基准平面S的方式将避震装置100组装于自行车,也可反转避震装置100而如图5B所示以第二组件120往下倾斜于基准平面S的方式将避震装置100组装于自行车。

承上,本实施例的避震装置100包括至少一定位柱160(图3示出两个),第一组件110具有对应于各定位柱160的两定位孔H1、H2,第二组件120具有对应于各定位柱160的定位槽T。当使用者如图5A所示以第二组件120往上倾斜的方式将避震装置100组装于自行车时,定位柱160适于穿过定位槽T而固定于定位孔H2并抵靠于定位槽T的末端,以在骑乘者往上拉提把手时(如进行抽车时)避免第二组件120非预期地相对于第一组件110往上旋转。反之,当使用者如图5B所示以第二组件120往下倾斜的方式将避震装置100组装于自行车时,定位柱160适于穿过定位槽T而固定于另一定位孔H1并抵靠于定位槽T的另一末端,以在骑乘者往上拉提把手时(如进行抽车时)避免第二组件120非预期地相对于第一组件110往上旋转。换言之,通过定位柱160与定位孔H1、H2的搭配,可避免第二组件120相对于第一组件110的旋转,提供骑乘者刚性的选择。

进一步而言,由于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40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相对的两缓冲部142而可在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相对转动时达到双向吸震的效果,因此不论使用者以图5A所示方式或图5B所示方式进行避震装置100的组装,皆可发挥良好的避震能力。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转向控制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