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

文档序号:1591212 发布日期:2020-01-07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 (Motive power part structure of combine harvester ) 是由 藤田靖 于 2019-01-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能够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进行维护/检查作业。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在发动机(E)与散热器(30)之间设置风扇(31),设置将风扇(31)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驱动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在发动机室(6)的上侧设置内置电气部件的电气室(26),使电气室(26)的底壁(28)朝向上侧凹陷,在该凹陷的部分的下表面侧配置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上部。(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ime mover structure of a combine harvester, which can easily perform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operation on a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 device. A prime mover structure of a combine harvester is provided with a fan (31) between an engine (E) and a radiator (30), a hydraulic type stepless speed change device (10) for driving the fan (31) in a forward rotation direction and a reverse rotation direction is provided, an electric chamber (26)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s is provided on the upper side of an engine chamber (6), a bottom wall (28) of the electric chamber (26) is recessed towards the upper sid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ydraulic type stepless speed change device (10)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side of the recessed part.)

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公知有如下技术:在设置于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设置吸入外部气体的风扇,在发动机室的上部设置对发动机的输出旋转的转速进行变速并向风扇传递的能够进行正反转输出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301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机体的内侧,因此不能容易地对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进行维护/检查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

即,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在内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E)的外侧设置散热器(30),在该散热器(30)的外侧设置具有过滤体的罩(9),在所述发动机(E)与散热器(30)之间设置风扇(31),该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的特征在于,设置将所述风扇(31)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驱动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在所述发动机室(6)的上侧设置内置有电气部件的电气室(26),使该电气室(26)的底壁(28)朝向上侧凹陷,将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上部配置在该凹陷的部位的下表面侧。

第2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1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在沿着所述风扇(31)的旋转轴(44)的轴心方向观察时,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被配置在风扇(31)的旋转轨迹的外侧。

第3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2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具有:输入轴(13),其从所述发动机(E)被传递动力;以及第1输出轴(14),其向所述风扇(31)传递动力,将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配置在比所述风扇(31)的旋转轴(44)靠后侧的位置,将所述输入轴(13)和第1输出轴(14)配置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上从侧面观察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时,连接两个轴(13、14)的轴心的假想直线成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姿态。

第4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3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使所述输入轴(13)和与所述第1输出轴(14)联动的第2输出轴(21)朝向机体内侧延伸,将所述输入轴(13)的输入部配置成比所述输出轴(21)的输出部靠机体内侧偏移。

第5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4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在俯视机体时,使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机体外侧的部位面向所述散热器(30)与罩(9)之间。

第6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2~5方面中的任意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利用第1托架(40)对所述旋转轴(44)进行支承,带(46)卷绕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45)上,该第1滑轮(23)设置在所述输出轴(21)上,该第2滑轮(45)设置在所述旋转轴(44)上,在沿着所述旋转轴(44)的轴心方向观察时,隔着所述带(46)设置第1托架(40)的第1臂(41)和第2臂(42),利用架设在该第1臂(41)与第2臂(42)之间的连接部(43)将旋转轴(46)支承为旋转自如。

第7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原动部构造,对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支承的第2托架(50)具有对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51)和从该支承部(51)向下方延伸的脚部(52B、52C),所述脚部(52B、52C)的下部与所述第1托架(40)的上部连接。

根据第1方面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维护/检查作业,通过使风扇9向正转方向驱动能够使外部气体经由过滤体和散热器30而效率良好地被吸入。另外,通过使风扇9向反转方向驱动能够吹飞附着于过滤体的灰尘,确保了外部气体的吸入面积,从而防止了发动机E的过热和输出的下降。而且,通过使设置于发动机室6的上侧的电气室26的底壁28向上侧凹陷而配置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上部,能够将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配置在比风扇9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使风扇9吸入外部气体的阻力减小。

根据第2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1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不会成为风扇9吸入外部气体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了发动机E的冷却效果,防止发动机E的过热和输出低下,从而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第3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2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成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姿态,使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向电气室26侧的进入量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电气室26的容积的减少。另外,能够更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根据第4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3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等的配置。

根据第5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4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冷却效果,从而抑制温度上升。

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2~5方面的任意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带46的张力的变动所导致的第1臂41和第2臂42的变形。

根据第7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6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牢固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发动机室的左侧视图。

图4是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发动机室的后视图。

图6是图5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发动机室的右侧视图。

图8的(a)是图7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后视图,图8的(b)是图7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9是使摆动框架开放的状态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5:操纵部;6:发动机室;9:罩;10: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3:输入轴;14:输出轴(第1输出轴);21:输出轴(第2输出轴);23:滑轮(第1滑轮);26:电气室;28:底壁;30:散热器;31:风扇;40:托架(第1托架);41:第1臂;42:第2臂;43:连接部;44:旋转轴;45:滑轮(第2滑轮);46:带;50:托架(第2托架);51:支承部;52B:脚部;52C:脚部;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联合收割机中,在机体框架1的下侧设置有在土壤面上行驶的、由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框架1的前侧设置有对田地里的谷物杆进行收割的收割装置3,在收割装置3的后方左侧设置有对被收割的谷物杆进行脱粒/筛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在收割装置3的后方右侧设置有供操纵者搭乘的操纵部5。

在操纵部5的下侧设置有搭载有发动机E的发动机室6,在操纵部5的后侧设置有贮存被进行了脱粒/筛选处理后的谷粒的谷物仓7,在谷物仓7的后侧设置有将谷粒排出到外部的排出螺旋输送器8,该排出螺旋输送器8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向排出筒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排出筒构成。

如图3~6所示,在发动机室6的后部的上侧设置有对发动机E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并传递至风扇31的能够正反转输出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

齿轮箱12的输出轴(权利要求中的“第2输出轴”)21从对发动机E的输出旋转的转速进行增减速并向输出旋转方向切换而输出的无级变速器主体11起、经由对该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出转速进行增速或者减速的齿轮箱12内的传动机构而被驱动。

在无级变速器主体11中设置有如下部件:输入轴13,其被输入发动机E的输出旋转;输出轴(权利要求中的“第1输出轴”)14,其输出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出旋转,该输入旋转在无级变速器主体11内被进行了增减速等;以及耳轴15,其在无级变速器主体11内操作对发动机E的输出旋转的转速进行增减速的比例等。

形成为扇状形状并且在外周部形成有卡合部的操作体16的中心部被支承在耳轴15上,在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后部设置有利用操作体16使耳轴15进行旋转的操作用马达17。另外,在操作用马达1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操作体16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经由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齿轮箱12中的连结部件18,使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出轴14的输出旋转传递至齿轮箱12的输入轴19。被传导至输入轴19的输出旋转在转速被内置于齿轮箱12的齿轮20进行增减速之后,传导至输出轴21。另外,在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上设置有被带57卷绕的滑轮22,在齿轮箱12的输出轴21上设置有被带46卷绕的滑轮(权利要求中的“第1滑轮”)23。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设置在比风扇31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由此,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不会阻碍风扇31吸入空气,使被吸入的空气送风至发动机E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发动机E进行冷却。另外,再沿着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的轴心观察时,齿轮箱12的输出轴21设置在比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靠前侧的上部的位置。由此,减少了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无级变速器主体11向电气室26侧的进入量,能够抑制电气室26的容积的缩小。另外,能够将操作用马达17设置成接近操纵部5的后部,从而能够容易对操作用马达17等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在操纵部5的后部设置有容纳基板等的电气室26。对设置在电气室26的右部的储存罐27进行支承的底壁28的部位向上侧凹陷,从而在底壁28的下侧形成较大的空间S。在空间S中配置有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上部。由此,能够将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配置在比风扇9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使风扇9吸入外部气体的阻力减小。

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后方不设置罩等,是开放的。由此,能够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朝向后方进行移动而拆卸,从而能够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交换作业。另外,由于在谷物仓7的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对置的部位形成凹陷(省略图示)时,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后方会形成更大的作业空间,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交换作业。

将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右部设置成接近发动机室6的具有过滤体的罩9。由此,能够防止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无级变速器主体11、操作用马达17等变成高温。

使无级变速器10的输入轴13和输出轴21、即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和齿轮箱12的输出轴21朝向发动机E延伸。由此,使与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出轴14联动的输出轴21朝向机体内侧延伸,将输入轴13的输入部(滑轮22的安装部)配置成比输出轴21的输出部(滑轮23的安装部)向机体内侧偏移。另外,使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与齿轮箱12的输出轴21相比向发动机E延伸,将设置于输入轴13的滑轮22设置成、比设置于输出轴21的滑轮23更接近发动机E。由此,无需在发动机E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之间设置过大的间隔,也能够配置发动机E和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能够容易地使带57卷绕在滑轮22和设置于发动机E的输出轴55的滑轮56上,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带46卷绕于滑轮23和设置在风扇31的旋转轴44上的滑轮45上。

另外,将输入轴13和输出轴14配置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侧面观察时,连接两个轴13、14的轴心而成的假想直线成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姿态。由此,无级变速器主体11成为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姿态,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向电气室26的底壁28的下侧的空间S的进入量减小,从而使电气室26的容积的减少量变小。

使无级变速器10的耳轴15朝向后方延伸,将使耳轴15转动的操作体16和操作用马达17设置在无级变速器10的后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对操作体16和操作用马达17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在发动机E与发动机室6的罩9之间设置有,对向发动机E提供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30。在发动机E与散热器30之间设置有风扇31,该风扇31在正向旋转时吸入发动机室6的外侧的空气,在反向旋转时将发动机室6的空气向外侧排气。另外,在风扇31的外周部设置有护罩32,该护罩32形成有圆状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风扇31所吸入的空气朝向发动机E进行送风。

在护罩32的上部的前侧部位设置有朝向发动机E延伸的导风板33。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由风扇31吸入的空气朝向发动机E进行送风。

在护罩32的内侧面设置有托架(权利要求中的“第1托架”)40,该托架40从护罩32的下部的前侧部位向上部的后侧部位延伸。托架40由以下部件形成:第1臂41,其设置为前低后高;第2臂42,其被设置成与第1臂41平行而前低后高;以及连接部43,其对第1臂41的中间部与第2臂42的中间部进行连接。

对风扇31的中心部进行支承的旋转轴4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连接部43上。另外,在旋转轴44的内侧部设置有将发动机E的输出旋转向旋转轴44传递的滑轮(权利要求中的“第2滑轮”)45。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经由托架(权利要求中的“第2托架”)50而被护罩32的内侧面支承。在侧面观察机体时,托架50由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进行固定的支承部51和从前侧起排列着的从支承部51向下方延伸的脚部52A、脚部52B、脚部52C、脚部52D形成。

脚部52A的右部固定于护罩32的内侧面,脚部52B的右部固定于护罩32的内侧面,脚部52B的下部的前部固定于第1臂41的上部的后侧面,该第1臂41位于护罩32的开口部的外周部。另外,脚部52C的右部固定于护罩32的内侧面,脚部52C的下部的前部固定于第2臂42的上部的后侧面,该第2臂42位于护罩32的开口部的外周部,脚部52D固定于横框架53,该横框架53在操纵部6的后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能够将托架50牢固地固定于护罩32,另外,会使托架50的刚性提高,从而防止托架50变形。另外,能够将脚部52C的下部的后部固定于第2臂42的上部的前侧面。

带57卷绕在滑轮56和滑轮22上,该滑轮56设置于发动机E的输出轴55上、该滑轮22设置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无级变速器主体11的输入轴13上。另外,带57的张力通过设置于带57的后方的张紧臂58而被调整为规定的张力。

带46卷绕在滑轮23和滑轮45上,滑轮23设置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的齿轮箱12的输出轴21上,滑轮45设置在风扇31的旋转轴44上。带46对张力通过设置于带46的前方的张紧臂47而被调整。

带46被以与第1臂41和第2臂42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托架40的第1臂41与第2臂42之间。由此,能够抑制由带46的张力的变动导致的第1臂41和第2臂42的变形。

如图7、8所示,在散热器30的前侧设置有对提供给升降缸等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34,在油冷却器34的下侧设置有对提供给行驶装置2的变速装置的工作油等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35。

在散热器30的下部的前侧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对向操纵部5的空调设备供给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凝器36,在散热器30的上部的前侧部位的外侧且比冷凝器36靠外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提供给发动机E的燃烧用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37。

将中间冷却器37与发动机E连接起来的软管37A配置在散热器30的前侧且油冷却器34的上侧。由此,能够有效运用形成于散热器30的前侧且油冷却器34的上侧的空间。

如图9所示,在对散热器30等进行维护/检查作业的情况下,使摆动框架38以支轴39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该支轴39将摆动框架38的上部支承为摆动自如。由此,能够在散热器30的右侧确保较大的作业空间,从而能够容易地对散热器30等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另外,在摆动框架38的下部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冷凝器36,在摆动框架36的上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中间冷却器37。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联合收割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