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4196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Heat-resistant tellurium-copper alloy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黄伟 龚留奎 张延松 陈子明 刘晓彬 冯茜群 韩震 邓立勋 黄实哈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以下组分:Te:0.2~0.5wt.%,Hf:0.3~0.9wt.%,Ag:0.1~0.2wt.%,余量为Cu。将微合金化元素Hf添加至碲铜合金中,元素Hf在铜中以纳米相析出,在铜中的溶解度大于Zr(微量Zr元素益于铜合金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了本发明碲铜合金的抗拉强度、高温抗软化温度,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碲铜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eat-resistant tellurium copper alloy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heat-resistant tellurium copper alloy material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te: 0.2-0.5 wt.%, Hf: 0.3-0.9 wt.%, Ag: 0.1-0.2 wt.%, and the balance of Cu. The microalloying element Hf is added into the tellurium-copper alloy, the element Hf is precipitated in copper in a nano phase, the solubility of the element Hf in copp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Zr (trace Zr ele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the copper alloy),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high-temperature softening resistance temperature of the tellurium-copper alloy are improved, and therefore the tellurium-copper alloy has good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高性能铜合金的需求,铜和铜合金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换流器、电动马达、高压线缆、低压线缆等部分,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远高于传统汽车。与一般铜合金相比,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铜合金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工作频率高、运行功率大、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安全性要求高四大突出特点,因此要求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抗氧化性能、抗软化性能好。

碲铜(C14500)合金材料兼顾了较好的易切削性能和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具备抗腐蚀和抗电烧蚀性能及在大电流作用下的抗电弧性,冷热加工性能较好,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铜合金材料。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在电子、电器、铁路交通、信息通讯、电机和军工行业,但碲铜合金的耐热性能不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满足新能源汽车用碲铜合金所处的工作频率高、运行功率大、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等情境,现有碲铜合金的抗高温稳定性有待提高。

目前的碲铜合金,如中国发明专利《接触网导线用铜合金材料》,其专利号为ZL02133772.1(授权公告号为CN1410569B)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导线用铜合金,成分为Te:0.1~1.2,Mg:0.2~1.3、Li:0.02~0.50,Cu余量,经热挤压或热轧、冷拔或冷轧制,再结晶退火后,合金的强度可达523~576MPa,伸长率8~11%,但导电性能一般,导电率低于 76%IACS。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多元复合微合金化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303691.1(申请公布号为CN101629254A)开发了一种用微量铬、锆和碲复合微合金化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成分为Cr:0.2~0.8、Zr:0.1~0.3、Te:0.1~0.5,余量Cu。经轧制和热处理,导电率92%IACS,但力学性能较低,抗拉强度为500MPa。又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连接器用碲铜合金及其生产工艺》,其专利号为ZL201610698759.0(授权公告号为CN106222477B)公开了一种碲铜合金应用于汽车充电桩连接器,化学成分为:Te:0.16~0.19,Cr:0.07~0.10,Co:0.07~0.10,Y:0.005~0.01,Sn:0.005~0.01,氧含量小于0.0005%。合金经过固溶、冷轧、时效、拉拔等工艺步骤,制备的产品力学、电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超过550MPa,导电率大于90%IACS,伸长率约3%,但其中改善合金抗高温稳定性的元素Cr、Co、Y的含量较低(Cr:0.07~0.10,Co:0.07~0.10, Y:0.005~0.01),极限固溶度下Cu-(Cr/Sn)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约400℃,Cu-Co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低于250℃,而Cu-0.25Hf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约550℃,显然Cr/Sn元素的抗高温能力不如元素Hf,稀土Y在0.05%以上时对合金的抗软化有益,在该专利中起净化除杂的作用,因此微量Cr:0.07~0.10,Co:0.07~0.10,Y:0.005~0.01对碲铜合金的抗软化温度提升非常有限。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时兼具高耐热、高强度、高抗电弧烧蚀且高抗高温氧化性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上述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以下组分:Te:0.2~0.5wt.%,Hf:0.3~0.9wt.%,Ag:0.1~0.2wt.%,余量为Cu。

所述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为480~620MPa,导电率为78~92%IACS,抗软化温度≥550℃,断后伸长率≥4%。该耐热碲铜合金材料同时兼具高抗拉强度、高导电率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Hf元素为Cu-8Hf wt.%中间合金中的Hf元素。Hf与Zr的作用类似,但Hf的溶解度为0.4at.%,Zr的溶解度仅为0.12at.%,析出强化潜力较大。同时,由于 Hf元素易氧化烧损,所以本发明采用中间合金来提升Hf元素的收得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述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根据所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脱水件放入感应炉中,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铸造形成合金杆件;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优选地,在步骤(2)中,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2~76%,保证合金大变形量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步骤(4)中,冷拉拔总变形量为68~71%,维持(退火处理后)经二次冷变形后合金的塑性和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2)中,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5%;在步骤(4)中,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0%。实现合金力学电学性能的良好组合。

优选地,在步骤(3)中,退火处理温度为430~460℃,时效时间为1~3h。

进一步优选,在步骤(3)中,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为2h。易于析出纳米强化相,实现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最优组合。

优选地,在步骤(1)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mm,保证铸造牵引过程中合金液面与结晶器下降协调进行,还能减少合金在熔炼过程中易氧化元素的损耗;铸造温度为1170~1200℃,保温时间为4~6min,确保金属液的流动性与合金元素的充分溶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微合金化元素Hf添加至碲铜合金中,元素Hf在铜中以纳米相析出,在铜中的溶解度大于Zr,提高了本发明碲铜合金的抗拉强度、高温抗软化温度以及导电率,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碲铜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Te 元素的添加确保合金的抗电弧性能。另外,碲铜合金材料是以上引连铸-室温拉拔-退火处理-室温拉拔工艺制备,连铸过程中冷却速率快,微合金化元素固溶效果好,得到的合金杆件表面质量良好,组织均匀,沿拉铸方向有一定的晶粒取向,便于后续冷加工处理;Hf元素的添加并配合过后续的形变热处理,相比普通的C14500合金(抗软化温度约400~450℃)其抗软化温度提升了100℃以上,抗拉强度强度提升70MPa以上,导电率维持在78%IACS以上。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合金材料杂质元素含量低,较传统浇铸-挤压工艺简单,合金收得率高。另外,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碲铜合金材料,力学、电学、高温稳定性优异,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在电子、电器、铁路交通、信息通讯、电机和军工行业,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2%,Hf:0.3%,Ag:0.1%,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其中,先将纯Cu、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8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为480MPa,导电率为92%IACS,延伸率为14%,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2: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2%,Hf:0.7%,Ag:0.15%,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m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8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 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为546MPa,导电率为84%IACS,延伸率为7%,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3: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2%,Hf:0.9%,Ag:0.2%,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20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 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581MPa,导电率达到80.2%IACS,延伸率达到5%,抗软化温度为570℃,击穿电压为22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4: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4%,Hf:0.3%,Ag:0.1%,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7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 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483MPa,导电率达到89.6%IACS,延伸率达到11%,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5: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5%,Hf:0.6%,Ag:0.2%,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8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539MPa,导电率达到85.2%IACS,延伸率达到7%,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6: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5%,Hf:0.9%,Ag:0.2%,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20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21mm→Φ=19 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 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602MPa,导电率达到78.5%IACS,延伸率达到5%,抗软化温度为57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7: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5%,Hf:0.3%,Ag:0.1%,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7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485MPa,导电率达到89.8%IACS,延伸率达到10%,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8: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5%,Hf:0.5%,Ag:0.15%,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18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 (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 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527MPa,导电率达到86.3%IACS,延伸率达到8%,抗软化温度为55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9: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合金成分为Te:0.5%,Hf:0.9%,Ag:0.2%,余量为Cu。

本实施例的耐热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按照上述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成分组成进行配料,先将纯Cu和脱水木炭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熔炼,待纯铜完全熔化后加入Cu-8Hf wt.%中间合金和纯Ag,在温度1200℃下保温5min,拉铸铜合金杆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1mm;

(2)室温拉拔: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本实施例中经历了8次(Φ=21mm→Φ=19mm→Φ=17mm→Φ=15mm→Φ=14mm→Φ=13mm→Φ=12mm→Φ=11mm→Φ=10.5mm),冷拉拔总变形量75%;

(3)退火处理:将骤(2)所得的合金杆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450℃,时效时间2h,随后对合金杆件进行酸洗处理;

(4)室温拉拔:将步骤(3)所得的合金杆件经多道次冷拉拔,本实施例中经历了5次(Φ=10.5mm→Φ=9mm→Φ=8mm→Φ=7mm→Φ=6.5mm→Φ=5.8mm),冷拉拔总变形量70%;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铜合金杆材抗拉强度达到620MPa,导电率达到78%IACS,延伸率达到4%,抗软化温度为570℃,击穿电压为22.5KV,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电弧能力。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9的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的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温度为1170℃,保温时间4min;步骤(2)中的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2%;步骤(3)中的退火温度为430℃,时效时间为1h;步骤(4)中的冷拉拔总变形量为68%;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9的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的脱水木炭覆盖层的厚度为6cm,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6min;步骤(2)中的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6%;步骤(3)中的退火温度为460℃,时效时间为3h;步骤(4)中的冷拉拔总变形量为71%;

以上具体实例是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并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提出的合金成分范围及形变热处理工序,可以做适当的成分调整和改善,但都应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强高导稀土铜合金Cu-Cr-Zr-Y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