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

文档序号:1766929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胶带 (Adhesive tape ) 是由 高立峰 高子豪 于 2019-09-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于基材下表面的第一胶粘层,第一胶粘层包括全胶区、第一过渡胶区和第一无胶区,第一过渡胶区设于相邻的两个全胶区之间,第一无胶区沿第一胶粘层的宽度方向设于第一过渡胶区内,基材沿长度方向在第一无胶区的边缘处开设易撕孔;基材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光滑层、电晕层、标识层、油墨层和打蜡层,标识层设有提示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过渡胶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胶带接头部位难以发现、对撕取胶带的长度选择的问题。(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adhesive tapes, including substrate and the first adhesive layer for being set to substrate lower surface, first adhesive layer includes the area Quan Jiao, First Transition Jiao Qu and the first adhesive-free area, First Transition Jiao Qu is set between the adjacent area Liang Gequanjiao, first adhesive-free area is set in First Transition glue area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adhesive layer, and substrate opens up in the edge of the first adhesive-free area easily tear hole along its length;Substrate through-thickness from top to bottom successively includes smooth layer, corona layer, label layer, ink layer and waxing layer, and label layer is equipped with prompt mark, for identifying First Transition Jiao Qu.Be able to solve through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ape splice position be difficult to find, to tear take adhesive tape length select the problem of.)

胶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网购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快递都需要采用纸箱、纸盒包裹,纸箱用胶带进行封装,对于胶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胶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对胶带轻易的撕开,其胶带接头部位难以发现,无法对撕取胶带的长度进行选择,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用于解决胶带接头部位难以发现、对撕取胶带的长度选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下表面的第一胶粘层,所述第一胶粘层包括全胶区、第一过渡胶区和第一无胶区,所述第一过渡胶区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全胶区之间,所述第一无胶区沿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过渡胶区内,所述基材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无胶区开设易撕孔;

所述基材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光滑层、电晕层、标识层、油墨层和打蜡层,所述标识层设有提示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过渡胶区和/或所述第一无胶区。

进一步地,所述易撕孔包括开口和虚线小孔;所述开口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一”字形,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基材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所述虚线小孔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口径与所述虚线小孔的孔径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基材宽度的1/4。

进一步地,所述光滑层的宽度与所述基材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电晕层的宽度与所述基材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层还包括第二过渡胶区和第二无胶区,所述第二无胶区设于所述第一胶粘层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过渡胶区设于所述第二无胶区与所述全胶区之间,所述第一无胶区、所述第二无胶区、所述第一过渡胶区和所述第二过渡胶区形成第一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标识层,所述标识层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过渡胶区和/或所述第二无胶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油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打蜡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层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倒梯形下底的边长小于所述基材的宽度,所述倒梯形上底上的任一顶点到所述基材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无胶区的宽度;其中,所述倒梯形下底的边长大于所述倒梯形上底的边长。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第一胶粘层上设置全胶区、第一过渡胶区和第一无胶区,第一过渡胶区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全胶区之间,并且在第一过渡胶区开设易撕孔,同时由于标识层的提示标识用于提醒用户在此处可以发现到胶带的接头,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撕取一定长度的胶带,实现胶带在实际使用时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胶带;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胶带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胶带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图5的C处放大图。

图中:1、基材;2、第一胶粘层;21、全胶区;22、第一过渡胶区;23、第一无胶区;24、第二过渡胶区;25、第二无胶区;3、易撕孔;31、开口;32、虚线小孔;11、光滑层;12、电晕层;13、标识层;131、第一标识;132、第二标识;14、油墨层;15、打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带,如图1-4所示,包括基材1和设置于基材1下表面的第一胶粘层2,第一胶粘层2包括全胶区21、第一过渡胶区22和第一无胶区23,第一过渡胶区22设于相邻的两个全胶区21之间,第一无胶区23沿第一胶粘层2的宽度方向设于第一过渡胶区22内,基材1沿宽度方向贯穿第一无胶区23开设易撕孔3;

基材1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光滑层11、电晕层12、标识层13、油墨层14和打蜡层15,标识层13设有提示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过渡胶区22和/或第一无胶区23。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胶带是卷状的,整卷胶带是将基材1以卷状形式层层叠设的。基材1、第一胶粘层2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指的是正常使用胶带时用户所观察到的整个胶带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

具体地,现有的胶带在使用时,封装箱体时需要借助外部的利器进行断头,比如用剪刀剪断或者刀片割断等,而需要再次封装箱体时不容易发现胶带的胶头,在拆封箱体时,同样需借助外部利器,容易导致胶带的碎片化,难以区分出在数层缠绕的胶带中哪一层位于表层,箱体与胶带并不能准确、清楚地拆分开,不利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胶带一般都是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的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1-6里出现可视化的标识层13、油墨层14以及第一胶粘层2上的全胶区21、第一过渡胶区22、第一无胶区23等并不代表其是设置在基材1的上表面,而是分层叠放设置在基材1内。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胶粘层2上设置全胶区21和第一过渡胶区22,第一过渡胶区22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全胶区21之间,第一无胶区23沿第一胶粘层2的宽度方向设于第一过渡胶区22内,其中,第一过渡胶区22和第一无胶区23均沿基材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无胶区23的设置宽度在0.2-1cm的合理范围内,第一无胶区23过宽会浪费材料,第一无胶区23过窄手不好捏住,影响对胶带的正常撕揭。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用手撕开胶带时由于此处无胶而更加省力,并且在基材1沿宽度方向贯穿第一无胶区23开设易撕孔3,同时由于标识层13的提示标识用于提醒用户在此处可以发现胶带的接头,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撕取一定长度的胶带,对于提示标识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小剪刀的标识或刀片的标识,用以提醒用户即可,最终实现胶带在实际使用时更加方便、灵活。

其中,电晕层12的作用是使基材1的表面变得粗糙增强附着力,才能使基材1与胶第一胶粘层2更牢固地贴合在一起;

标识层13的作用是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肉眼可直观的看出胶头与起撕点的位置;

油墨层14遮盖力较强的,作用是在多层重叠或者交叉重叠的缠绕胶带中,能够直观准确的衬托出位于最表层胶带段体,油墨层14是印刷在标识层13的下表面上;

打腊层15作用是保护油墨层14,增强其牢固性,以及协调第一胶粘层2的胶粘度与位置。

每一个全胶区21的长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如果实际使用时需要一小段胶带,可以撕取一个全胶区21即可满足,如果需要一大段胶带时,则可以撕取多个全胶区22,操作起来方便,胶带使用长度的选择比较灵活。

由于在实际中,每一层胶带的厚度非常小,因此易撕孔3沿基材1厚度方向的高度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与基材1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小于基材1的厚度,并不会影响对胶带的正常撕断。

其中,基材1沿宽度方向贯穿第一无胶区23开设易撕孔3有助于用手去撕,方便撕断胶带以及发现胶带接头,当在第一胶粘层2的两侧均开设易撕孔3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以从两侧同时撕开易撕孔3,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快速。对于易撕孔3的具体设置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方便撕断胶带即可。

可选的,第一过渡胶区22的纵向长度为0.5-2.0cm,其中,第一过渡胶区22的纵向长度是指沿第一胶粘层2长度方向的长度。第一过渡胶区22的纵向长度过长,容易导致胶带的有效使用长度减小。

可选的,全胶区21的长度为10-20cm。若全胶区21的长度过小,无形中会增加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全胶区21之间的第一过渡胶区22的总长度,导致胶带的有效使用长度减小;若全胶区21的长度过大,当只需要一小段胶带时,又需要对全胶区21进行分割,操作比较繁琐。综上可知,因此需要给全胶区21设置一个合适的长度。

进一步地,易撕孔3包括开口31和虚线小孔;开口3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一”字形,开口31开设于基材1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虚线小孔32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易撕孔3的横截面是指沿平行于基材1表面的方向对易撕孔3进行剖切所得到的截面,即通过胶带的俯视图所体现出的易撕孔3形状,在此对于易撕孔3的横截面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可以满足方便撕开的要求即可,可以是“Y”字形、弧形或多边形,该方案中开设选择三角形截面的易撕孔3,主要是考虑到沿着三角形的顶点进行撕更加有效,开设选择“一”字形截面的易撕孔3,主要是考虑加工成本的问题,开设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开口31可以只开设在基材1一侧的边缘处,也可以在基材1两侧的边缘处均开设,即开口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开口31的口径与虚线小孔32的孔径之和小于或等于基材1宽度的1/4。

具体地,开口31的口径与虚线小孔32的孔径之和小于或等于基材1宽度的1/4,主要是防止易撕孔3开设过大,容易导致胶带沿宽度方向断裂;选择“一”字形截面的易撕孔3开设比较简单,“一”字形的易撕孔3是虚线孔构成的,沿基材1的宽度方向贯穿整个第一无胶区23,能够节省成本。

开口31可以是或一个或两个,该实施例中开口31的口径开口31的口径与多个小孔32的孔径之和是指基材1上开设的所有的开口31的口径与所有的虚线小孔32的孔径之和。

进一步地,光滑层11的宽度与基材1的宽度相同。光滑层11的作用是为了避免胶带卷的每层胶带之间如果都是具有粘性的面相互接触出现层与层之间的过度粘连,不方便用户使用,因此光滑层11的宽度应当与基材1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电晕层12的宽度与基材1的宽度相同。

具体地,电晕层12主要是为了使基材1的表面变得粗糙增强附着力,确保基材1与胶第一胶粘层2更牢固地贴合在一起,因此电晕层12的宽度可与基材1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胶粘层2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倒梯形下底的边长小于基材1的宽度,倒梯形上底上的任一顶点到基材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无胶区23的宽度;其中,倒梯形下底的边长大于倒梯形上底的边长。

具体地,第一胶粘层2截面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用中手指可先捏住第一无胶区23为切入口可轻松的揭开第一过渡胶区22,就有足够的胶带面让手指捏紧撕起胶带,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胶带,如图5-6所示,包括基材1和设置于基材1下表面的第一胶粘层2,第一胶粘层2包括全胶区21、过渡胶区22、第一无胶区23、第二过渡胶区24和第二无胶区25,设于相邻的两个全胶区21之间,第一无胶区23沿第一胶粘层2的宽度方向设于第一过渡胶区22内,基材1沿宽度方向贯穿第一无胶区23开设易撕孔3,全胶区21沿第一胶粘层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无胶区25设于第一胶粘层2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处,第二过渡胶区24设于第二无胶区25与全胶区21之间,第一无胶区23、第二无胶区25、第一过渡胶区22和第二过渡胶区24形成第一区域;

基材1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光滑层11、电晕层12、标识层13、油墨层14和打蜡层15,标识层13设有提示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过渡胶区22。

具体地,第一胶粘层2上设置第一无胶区23的目的是在使用中手指可先捏住第一无胶区23边缘开设的易撕孔3为切入口可轻松地揭开第一过渡胶区22,就有足够的胶带面让手指捏紧撕起胶带,第一过渡胶区22设置的另一个目的是用来解决第一无胶区23太宽胶带有效利用率降低,第一无胶区23太窄手指又捏不住的问题,第二无胶区25的设置目的主要是方便在拆封时,迅速沿胶带的长度方向将其揭开,第一区域可以是透明区域或半透明区域,有利于凸显标识层13和油墨层14。

第二无胶区25的设置宽度在0.2-1cm的合理范围内,第二无胶区25过宽会浪费材料,第二无胶区25过窄手不好捏住,影响对胶带的正常撕揭。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标识层13,标识层13用于标识第二过渡胶区24和/或第二无胶区25。

其中,标识层13主要是起标识的作用,因此出于节约材料的考虑,其应该设置在第一区域覆盖范围内,可以让人清楚地看到此标识,对于标识可以分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第一标识可以是剪刀形或刀片形,用于提醒用户在此处可以将胶带撕断,方便发现到胶带接头;第二标识可以是箭头指示形,用于提醒用户从哪个方向方便将胶带给揭开,主要适用于拆封箱体。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油墨层14。油墨层14主要是通过印刷的形式设置在标识层13的下表面上,出于节约材料的考虑,因此应该设置在第一区域覆盖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打蜡层15。打腊层15作用是保护油墨层14,增强其牢固性,出于节约材料的考虑,因此应该设置在第一区域覆盖范围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导电性粘结胶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