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法以及保管方法

文档序号:1776927 发布日期:2019-12-06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法以及保管方法 (Management method for mushroom bed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method for mushroom bed ) 是由 枝克昌 于 2018-05-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法以及保管方法,该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能够在香菇菌床栽培中,抑制形成于香菇菌床上的子实体的芽(原基)的萌芽(分化),能够调节后续的子实体产生。本发明的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为将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25℃~35℃的高温条件下处理6小时~7天,抑制形成于菌床上的子实体的芽(原基)的萌芽(分化)。(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agement method for mushroom bed cultivation, which can suppress germin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sprouts (primordia) of fruit bodies formed on a mushroom bed in mushroom bed cultivation and can regulate the generation of subsequent fruit bodies, and an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a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d a storage method for mushroom bed cultivation. The management method for mushroom bed cultiva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treat a mushroom bed during cultivation or a mushroom bed after completion of cultivation at a high temperature of 25 to 35 ℃ for 6 hours to 7 days, and to suppress germin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sprouts (primordia) of a fruit body formed on the mushroom bed.)

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 法以及保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菇栽培领域。更详细地,涉及在香菇菌床栽培的培养以及出菇工序中,抑制形成于香菇菌床内的子实体原基萌芽的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利用该管理方法的香菇菌床的保管方法、运输搬运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的菌床由于在培养中期以后,子实体原基逐渐在菌床内形成,因此如果在培养中期以后对菌床施加震动、温度变化等刺激,则即使在出菇管理工序前,也多会发生子实体的萌芽。如果在栽培容器内大量产生子实体,则会导致出菇管理后的产量降低等问题、子实体在栽培容器内腐败而成为产生杂菌的原因等而成为栽培上的重大问题。

为了减少上述危害,也正在尝试在长距离运输时使用冷藏集装箱在低温下运输菌床的方法,但现状是完全无法彻底抑制。此外,由于要在低温下保管一段时期,因而其会对菌床产生强烈的出菇刺激,在转移到出菇管理后会过度地集中出菇而形成小型且低品质的子实体,产生收益性降低的问题。

已知在香菇的菌床栽培中,一般来说,菌床的成熟度与培养时间成正比地增加,在转移到出菇管理时,初次的子实体产生个数增加。在设施中具备冷暖气设备的栽培(空调栽培)中,通常采用如下管理方法:按照菌床的制造批次单元对菌床的培养天数进行一定管理,将初次出菇个数调整在一定范围。但现状是,由于培养环境以外的因素,例如,在菌床制造中使用的原材料的品质、接种能力的不均等,从而即使为相同的培养天数,初次出菇的子实体个数也未必一定,或过多或过少,存在偏差。

为了减少由培养完成后的菌床成熟度不均导致的弊病,正在尝试延长培养天数或缩短培养天数,以便调整为所希望的初次出菇个数,但现状是不稳定的状态一直持续。特别是为了抑制过度的集中出菇,将培养天数设定为较短的情况下,菌床的成熟度略偏向未熟,虽然初次出菇个数得以抑制,但不出菇的菌床也很显著,进而,第2次、第3次的出菇个数也变少等,出现每个菌床的产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现状是在菌床的成熟度稍稍偏向过熟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将不出菇菌床率抑制为低程度来进行栽培,但过度集中出菇的菌床的比例也多,与此相应,子实体的低品质的比例也容易变多,收益率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利用了上述管理方法的菌菇菌床的保管方法、运输搬运方法,该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能够抑制在菌床上形成的原基的分化,能够调节后续的子实体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涉及一种香菇菌床栽培的管理方法,其将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25℃~35℃的高温条件下处理6小时~7天,抑制形成于菌床上的子实体的芽(原基)的萌芽(分化)。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对于香菇菌床栽培的培养过程中子实体原基开始在菌床形成的状态下的菌床,或者对于在培养完成后的、在菌床上形成有大量原基的状态下的菌床进行高温处理。

在一定的处理时间下,在处理温度为25℃~35℃的范围内,有抑制原基分化的效果与温度成正比地提高的倾向。在处理温度小于25℃时,不能期待抑制子实体的原基分化的效果;在处理温度超过35℃时,会对菌床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在一定的处理温度下,在处理时间为6小时~7天的范围内,有抑制原基分化的效果与处理时间成正比地提高的倾向。在处理时间为3小时时无法确认抑制效果;在处理时间超过7天时,抑制效果过强,出现几乎不产生子实体等负效果。此外,如果在30℃进行14天以上的处理、以及在35℃进行7天以上的处理,则会对菌床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根据设施的供暖能力来组合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从而在各种设施能力下均能够期待抑制原基分化的效果。

此外,在期待一定的抑制原基分化的效果的情况下,处理温度越高,越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优选地,可以将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25℃~28℃的高温条件下处理1天~7天,也可以将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超过28℃且32℃以下的高温条件下处理6小时~5天,进而还可以将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超过32℃且35℃以下的高温条件下处理6小时~3天。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涉及在运输培养过程中的香菇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香菇菌床时,利用第一发明的管理方法对香菇菌床进行处理的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法。

具体而言,第二发明涉及一种香菇菌床的运输搬运方法,其对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按照第一发明所述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使子实体在不从菌床萌芽的状态下进行运输、搬运。

优选地,在上述运输搬运方法中,在将菌床放入栽培容器的状态下,在-5℃~20℃的温度下进行运输、搬运;或者,在将菌床从栽培容器中取出的状态下,在-5℃~25℃的温度下进行运输、搬运。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运输搬运方法,从而即使在运输、搬运时菌床受到物理刺激或温度刺激,也能够不使子实体萌芽而进行运输、搬运。

进而,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运输搬运方法,能够在将菌床收纳到栽培容器的状态下,在-5℃~20℃的温度下进行运输、搬运,此外,能够在将菌床从栽培容器中取出的状态下,在-5℃~25℃的温度下进行运输、搬运,由于能够不使用冷藏集装箱等而在常温范围内进行运输,因此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涉及第一发明所述的管理方法在抑制二次出菇工序中集中出菇,调整二次出菇时产生的子实体个数中的应用。第三发明是将第一发明所述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出菇管理中的菌床的方法。

在香菇菌床栽培的出菇管理工序中,通常在出菇管理中也会形成子实体原基,但无法适宜地反复出菇,在原基数增加而预测将于二次出菇工序中集中出菇那样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能够适当地抑制在二次出菇工序中产生的芽数。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涉及一种香菇菌床的保管方法,其对培养完成后的菌床按照第一发明所述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在-5℃~5℃的低温下进行保管。第四发明是利用第一发明所述的管理方法对培养完成后的菌床进行处理来保管香菇菌床的方法。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保管方法,从而在无法将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快速转移到出菇管理的情况等时,能够在低温保管库中保管管理一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

作为香菇菌床栽培中使用的容器,有聚丙烯制等的袋状容器、瓶状容器、箱状容器,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能够在任意形态的菌床中使用。

本发明中,香菇菌床的管理方法有如下方法。

1.应用于培养过程中的菌床的运输时

在培养过程中运输菌床时,可进行如下方法:在菌床移动的1~5天前,将培养室的温度设定为25℃~27℃,直接进行高温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向目的地进行运输的方法;或者,设置专用的高温管理室并设定为上述温度,将菌床转移到该高温管理室进行1~5天的高温处理,在处理完成后进行运输的方法。

在外界气温为-5℃~20℃的情况下,可以在常温下运输,但优选在0℃~5℃的冷藏状态下运输、搬运。

2.应用于培养完成后的菌床的运输时

在培养完成后运输菌床时,可进行如下方法:在菌床移动的1~7天前,将培养室的温度设定为25℃~30℃,直接进行高温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向目的地进行运输的方法;或者,设置专用的高温管理室并设定为上述温度,将菌床转移到该高温管理室进行1~7天的高温处理,在处理完成后进行运输的方法。

在外界气温为-5℃~20℃的情况下,可以在常温下运输,但优选在0℃~5℃的冷藏状态下运输、搬运。

3.在将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应用于出菇管理时

在同一设施中进行培养管理和出菇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如下进行管理:在进行栽培容器的切割、萌芽处理等出菇处理的1~7天前,将培养室的温度设定为25℃~35℃,进行6小时~7天高温处理后,实施通常的出菇处理,即将菌床从栽培容器取出,变更设施的管理温度或向菌床洒水等,从而促进子实体产生。

在设置高温管理室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如下进行管理:将培养完成后的菌床转移到设定为25℃~35℃的高温管理室而实施一定时间的高温处理。此时,优选在栽培容器上部的空间预先开出直径5mm~10mm程度的小孔。高温处理完成后,将菌床转移到出菇室,然后进行通常的出菇管理,收获子实体。另外,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香菇品种的特性、转移距离等来调整高温处理的条件(温度、时间)。

对于实施高温处理的菌床而言,培养状态为完全成熟状态的菌床与略偏向未熟的菌床相比,单位时间的最终产量增加。

4.应用于出菇管理的菌床时

若在出菇管理中未能以适当的出菇间隔产生子实体,则会导致子实体原基形成过多,预测会在二次出菇时集中出菇,这种情况下,作为避免该问题的方法可以应用本发明。

具体地说,可以在二次出菇处理的1~7天前,将出菇室的温度设定为25℃~30℃,进行高温处理。然后,进行通常的出菇管理,促进子实体产生。

此外,在设置高温管理室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将预计进行二次出菇的菌床从出菇室转移到设定为25℃~30℃的高温管理室中,进行1~7天的高温处理。然后,再次将菌床转移回出菇室,进行通常的出菇管理,促进子实体产生。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高温处理对于在培养完成后的菌床上的出菇的影响

按照常规方法,在阔叶树木屑中添加麦麸,添加量为每单位重量所制成的培养基中添加10重量%的麦麸,将含水率调整为62%,将每2.5kg培养基填充到焊接有通气用过滤器的栽培袋中,制造200mm×150mm×150mm尺寸的长方体的菌床,进行杀菌及冷却后,接种北研600号(日本株式会社北研制)的种菌。接种后,在20℃培养120天,供试于试验。

将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25℃~35℃管理一定时间,将后续的芽数抑制效果示于表1中。试验组1为25℃处理组,试验组2为27℃处理组,试验组3为30℃处理组,试验组4为35℃处理组,对照组为不进行高温处理的组,各处理组均设置处理时间为3小时、6小时、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的处理区,每1个处理区供试100个菌床。关于数据,作为初次的出菇数量,记录了高温抑制处理后20天所产生的子实体的芽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个数)和子实体的个重(每1个子实体的平均重量)。

表1对培养完成后的菌床进行高温处理的影响

*个重是指每1个子实体的平均重量(g)。

如表1所示,可确认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中,任意组均在6小时~14天的范围内,后续的子实体产生个数与高温处理时间成正比地减少,与其相对应,所产生的子实体变大、个重变重,可认为子实体的品质提高。

试验组1(25℃处理组)中,在3小时和6小时处理区中未确认到高温处理的效果,在1天~7天的处理区中子实体产生个数与处理时间成正比地减少。另外,在10天处理区中几乎未见到子实体的产生,在14天处理区中完全没有子实体产生。因此,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1~7天。

试验组2(27℃处理组)中,能够确认到在6小时处理区中轻微地抑制芽数,在1~7天处理区中芽数的抑制效果与处理时间成正比。在10天和14天处理区中,未见到子实体的产生。此外,在3小时处理区中未见到抑制效果。因此,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1~7天。

试验组3(30℃处理组)中,在6小时处理区至5天处理区中均可见到与处理时间成正比的芽数抑制效果。在7天以上的处理区中,子实体完全没有产生。此外,在3小时处理区中未见到抑制效果。因此,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6小时~5天。

试验组4(35℃处理组)中,在6小时处理区至3天处理区中均可见到与处理时间成正比的芽数抑制效果。在5天以上的处理区中,子实体完全没有产生。此外,在3小时处理区中几乎未见到抑制效果。另外,在试验组4的处理温度下、7天以上的处理时间中,在出菇管理中在菌床表面产生杂菌,可见到由高温导致的危害。因此,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6小时~3天。

此外可确认到,对于在各试验组中的合适的处理时间区所得到的香菇,与对照组相比较,后续的子实体产生个数与处理温度成正比地减少,与其相对应,所产生的子实体的个重变重。

实施例2:高温处理对于培养过程中的菌床上的出菇的影响

按照常规方法,在阔叶树木屑中添加麦麸,添加量为每单位重量所制成的培养基中添加10重量%的麦麸,将含水率调整为62%,将每2.5kg培养基填充到焊接有通气用过滤器的栽培袋中,制造200mm×150mm×150mm尺寸的长方体的菌床,进行杀菌及冷却后,接种北研600号(天本株式会社北研制)的种菌。接种后,在20℃培养80天、100天、120天,供试于试验。

经过上述各培养天数后,将各菌床在27℃的高温条件下处理5天,将后续的芽数抑制效果示于表2中。试验组1为80天培养组,试验组2为100天培养组,试验组3为120天培养组,对照组为各培养天数下不进行高温处理的组,每1组供试100个菌床。关于数据,作为初次的出菇数量,记录了高温抑制处理后20天所产生的子实体的芽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个数)和子实体的个重(每1个子实体的平均重量)。此外,求出了各试验组相对于各培养天数下的对照组的出菇个数减少率。

供试于试验的香菇品种在20℃下培养时的标准培养天数是100天,培养80天时菌床略偏向未熟,相反地,培养120天时菌床略偏向过熟。即,试验组1的80天培养组相当于培养过程中的菌床。

表2对培养过程中的菌床进行高温处理的影响

*高温处理条件:27℃处理5天。

*个重是指每1个子实体的平均重量(g)。

如表2所示,可确认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中通过高温处理,子实体产生个数减少,与其相对应,所产生的子实体变大、个重变重,可认为子实体的品质提高。

此外,可确认到,随着培养天数变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高温处理所得到的抑制效果增强。

实施例3:在培养完成后运输菌床时的高温处理的影响

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培养的菌床,对高温处理在运输菌床时的危害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即,将培养完成后的菌床在25℃~30℃的高温管理室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然后每4个菌床收纳到一个瓦楞箱中,转移至5℃的冷库中保管14天。然后,转移到出菇室进行通常的出菇管理。调查出菇处理时在袋内出菇的子实体个数、以及处理后20天所产生的子实体个数。其中,试验组1为25℃处理组,试验组2为27℃处理组,试验组3为30℃处理组,对照组为不进行高温处理的组,各处理组均设置处理时间为6小时、1天、3天、5天、7天的处理区,每1个处理区供试100个菌床。将袋内出菇个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值)和处理后20天的出菇个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值)示于表3中。

表3高温处理对于培养完成的菌床的转移以及低温保管刺激的影响

试验组1的25℃处理组中,6小时处理区未见到抑制效果,1天以上的处理区中可见到袋内出菇个数以及初次出菇个数(处理后20天的出菇个数,下同)减少,5天处理区中袋内出菇个数减少至2个,7天处理区中袋内出菇完全被抑制。因此,对于抑制保管中的子实体的袋内出菇,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5天~7天。

试验组2的27℃处理组中,6小时以上的处理区中可见到袋内出菇被抑制,3天处理区中袋内出菇个数减少到4.2个,5天以上的处理区中袋内出菇完全被抑制,此外,在1天以上的处理区中可见到初次出菇个数减少。因此,对于抑制保管中的子实体的袋内出菇,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3天~7天。

试验组3的30℃处理组中,6小时以上的处理区中可见到袋内出菇被抑制,1天处理区中袋内出菇个数减少至6.4个,3天以上的处理区中袋内出菇完全被抑制,此外,在1天以上的处理区中可见到初次出菇个数减少。因此,对于抑制保管中的子实体的袋内出菇,在该处理温度下的合适的处理时间为1天~7天。

如表3所示,可确认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温处理组(试验组1~3)中,低温保管中的袋内出菇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成正比地被抑制。

实施例4:出菇管理中菌床的二次出菇中的高温处理的影响

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且在20℃培养了100天的菌床,对出菇管理中由高温处理带来的二次出菇时的芽数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将培养完成后的100个菌床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收获初次的子实体。在初次出菇结束后,按照初次出菇量的平均出菇个数在试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方式,在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以及试验组3的4个组中各分25个菌床。在初次出菇后,在23℃进行14天休养管理,进行用于二次出菇的出菌。然后,在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中,分别在25℃、27℃和30℃的高温条件下处理3天,进行高温抑制处理,再次实施通常的出菇管理。将菌床管理14天,将其间产生的子实体作为二次出菇,调查其个数。对照组不进行高温处理,在此其间仍然在23℃进行3天的休养管理。另外,将初次出菇个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值)和二次出菇个数(每1个菌床的平均值)示于表4中。

表4对出菇管理中的菌床进行高温处理对二次出菇个数的影响

如表4所示,对于出菇管理中的菌床,可确认到通过在25℃~30℃的温度下进行3天的高温处理,从而二次出菇中的芽数与温度成正比地减少。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证实,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完成后进行菌床转移、低温保管时,通过本发明方法能够抑制作为危害的袋内出菇。此外,如果对培养过程中的菌床或培养完成后的菌床施加转移、低温保管等刺激,则初次出菇个数比理想情况增多,对子实体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但通过应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对芽数进行适当地调节。

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4中应用的菌床形态,作为初次出菇的适当的芽数,从物理观点来看希望为10个~20个的范围。超过20个时,子实体彼此碰撞而变形。此外,子实体容易小型化而市场价值降低,收益降低。相反地,出菇个数在小于10个时,除特别的品种以外,产率过低,收益仍然降低。

此外,本发明可以根据菌床的培养成熟度,通过调整高温处理条件来将后续的初次出菇芽数调整为适当的数量。

与通常栽培的香菇相比较,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子实体的品质也为大型且高品质的子实体,因此能够以高单价进行售卖,同时,与集中出菇时相比,不需要花费收获的工夫,因此能够期待生产成本降低,收益率提高。

此外,本发明也能够抑制运输培养后的菌床时作为危害的袋内出菇、出菇处理后的初次出菇中的集中出菇。

在培养设施与出菇设施分开的情况下,例如,在将制造菌床的设施建设在地区中心,将所制造的菌床贩卖、分发给一般农家来进行栽培这样的形式下的地区型菌床中心方式、或者通过以菌床制造为产业的企业来贩卖菌床这样的形式等中,对于在菌床到达购入地的时刻即发生袋内出菇的情况而言,由于商品价值降低,因而需要退货、打折来应对,对于菌床贩卖者而言收益降低,但通过本发明方法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的菌床出口量不断增加,而通过应用本发明,能够减少因袋内出菇导致的损失,并且能够提高其商品性和收益率,进而能够期待有助于国家利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之进行修改和改进,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