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

文档序号:1850081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underground wireless energy supply sensor network ) 是由 林凯强 郝彤 于 2021-08-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下传感节点向射频能量源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射频能量源进行最优时隙分配;2)射频能量源为每个地下传感节点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和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过程,获取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并将该方案根据每一个节点序号广播给各个地下传感节点;3)各个地下传感节点执行最优时隙方案,射频能量源在T时间内向所有传感节点广播射频信号,地下传感节点根据自身所分配的时隙方案按照序号进行相应的后向散射通信,或进行HTT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提高整体网络吞吐量和射频能量源的能效利用率、满足突发传输需求等优点。(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n underground wireless energy supply sensor network,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 sends request information to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source to request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source to perform optimal time slot allocation; 2)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source obtains an optimal time slot distribution scheme for each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 according to curr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n actual nonlinear energy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broadcasts the scheme to each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 according to each node serial number; 3) each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 executes an optimal time slot scheme,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source broadcasts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to all the sensing nodes within T time, and the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s perform corresponding backscattering communication or HTT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 slot scheme allocated by the underground sensing nodes and the sequence number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hroughput of the whole network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source, meeting the burst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 and the like.)

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是一种用于地下基础设施长时间序列监测的解决方案,其主要由射频能量源、多个地下传感节点以及接收端组成。在该系统中,地下传感节点通过射频能量采集技术可以在下行链路捕获来自射频能量源提供的射频能量,并将该能量用于支持后续上行链路中的传感信息传输。我们将上述先捕获能量后发送传感数据的过程称为HTT策略。然而,由于地下传感节点是埋藏在土壤中,因此相对于现有地上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其需要更久的时间用于能量采集以保证传感信息的可靠传输。此外,由于HTT策略的限制,地下传感节点需要先采集射频能量再进行无线信息传输,因此现有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无法满足突发信息传输的需求。

后向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电磁能量进行通信的技术。具体来说,发送节点吸收周围环境或专用的射频信号用于供能在后向散射通信模式下的电路运行以及后续的调制和反射射频信号到接收端,从而实现节点几乎不消耗能量进行信息传输。因为射频能量源在进行无线供能时候,可以有节点进行后向散射通信,所以该技术可以集成到无线供能传感网络中来有效无线供能时的时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相对于HTT策略,集成后向散射通信技术的无线供能传感网络还可满足突发信息传输的需求,然而,由于引入后向散射技术,如何优化后向散射通信时隙、无线能量传输时隙和主动通信时隙的分配来实现最大化网络吞吐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尽管研究者对上述问题制定了相关优化策略,但没有发明考虑到地下土壤对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的影响。此外,后向散射通信技术在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的性能增益也尚未清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用以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在保证可靠链路下提供一种提高整体网络吞吐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针对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用以在保证可靠链路的前提下实现多用户的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的网络整体吞吐量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传感节点向射频能量源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射频能量源进行最优时隙分配;

2)射频能量源为每个地下传感节点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和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过程,获取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并将该方案根据每一个节点序号广播给各个地下传感节点;

3)各个地下传感节点执行最优时隙方案,射频能量源在T时间内向所有传感节点广播射频信号,地下传感节点根据自身所分配的时隙方案按照序号进行相应的后向散射通信,或进行HTT操作。

所述的步骤1)中,每个地下传感节点发送的请求信息中包含自身的地理信息以及土壤信息用以进行最优时隙分配计算,所述的地理信息包括掩埋深度和节点与接收端距离,所述的土壤信息包括含水量和土壤黏土含量。

所述的步骤2)中,获取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构建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一个射频能量源、N个有能量采集容量限制的地下传感节点以及一个接收端;

22)基于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的限制设计基于时分多址的无线供能和数据传输方案;

23)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前提下,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和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过程,构建系统整体网络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模型并求解,获取最优时隙分配方案。

所述的时隙分配方案具体包括每个地下传感节点的后向散射通信时隙、无线充电时隙以及主动通信时隙。

所述的步骤21)中,每个地下传感节点均带有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和后向散射通信模块,使其能够自动切换HTT模式和后向散射模式,在HTT模式下,地下传感节点采集射频能量源提供的射频能量用于后续的主动通信,在后向散射模式下,地下传感节点利用采集射频能量源提供的射频信号将采集的传感信息通过后向散射通信技术传输到接收端,并且,HTT模式和后向散射模式不能同时运行。

所述的无线供能和数据传输方案中,一个时间块T分为两个阶段,即后向散射/能量采集阶段和主动通信阶段,在后向散射/能量采集阶段的时隙内,地下传感节点可以选择后向散射通信或者采集射频能量用于下阶段的主动通信,并且在一个时间块内,只允许存在一个地下传感节点进行后向散射通信,防止导致节点间的后向散射通信干扰,当网络系统中的地下传感节点n在时长λn进行后向散射通信时,其余地下传感节点可以从射频源采集能量。

所述的步骤23)中,系统整体网络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模型表述为:

(P1):

s.t.(C1)

(C2)

(C3)0≤t0≤1

(C4)0≤λn≤t0,

(C5)0≤τn≤1-t0,

(C6)

(C7)

其中,Rsum为最大网络吞吐量,为传感节点n在后向散射通信模式下的可达吞吐量,为传感节点n在HTT模式下的可达吞吐量,τn为的地下传感节点n主动通信时隙,t0和T-t0分别为后向散射/能量采集阶段和主动通信阶段的时隙,为接收端的信噪比阈值,为在主动通信的过程中信号到达接收端的信噪比,γBSC-min和γHTT-min分别为后向散射通信和主动通信中的最低接收信噪比值。

所述的传感节点n在后向散射通信模式下的可达吞吐量的表达式为:

所述的传感节点n在HTT模式下的可达吞吐量的表达式为:

其中,GPS、GUS和GAP分别为射频能量源、地下传感节点和接收端的天线增益,W为地下传感节点后向散射通信到接收端的信道带宽,为接收端的噪声功率,分别为地下传感节点n到接收端在地下土壤和空气的传播距离,ηn为反向散射通信效率,为地下传感节点n的平均接收功率,为地下传感节点n采集的射频能量,为接收端的噪声功率,为地下传感节点至接收端的空气损耗,为地下传感节点至接收端的地下土壤损耗,为土壤-空气分界面折射损耗,kn为中间变量。

所述的地下传感节点n的平均接收功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Pt为射频能量源的发射功率,为射频能量源至地下传感节点的空气损耗,为空气-土壤分界面折射损耗,为射频能量源至地下传感节点的地下土壤损耗,分别为传感节点n在空气和地下土壤的传播距离,λ0为传播过程中的电磁波波长,α为衰减常数,β为相移常数,ε′和ε″分别为土壤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

所述的地下传感节点n采集的射频能量通过饱和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表示为:

其中,常数Mn表示地下传感节点n最大采集的能量限制,an和bn分别为与能量采集电路配置相关的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在考虑地下无线信道模型和实际的能量采集模型下,在基于保证可靠链路下通过引入后向散射通信技术和制定最优时隙分配策略,实现整体网络吞吐量改善并提高射频能量源的能效利用率;通过采用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同时解决了之前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无法满足的突发传输需求,为在实际中部署高效的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典型的多用户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框架图。

图2为系统时间块T的示意图(后向散射/无线能量传输时隙和主动通信时隙)。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框架图。

图4为节点到接收端的不同水平距离下,三种策略的整体网络吞吐量的比较结果,其中,RH和RB分别为本发明中通过HTT模式和后向散射通信模式的可达吞吐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针对地下无线供能网络引入后向散射技术,设计了一个多用户的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以最大化整体网络吞吐量为目的,通过时分多址的接入方式为地下传感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分配后向散射通信、无线能量传输和无线信息传输的时隙,在保证可靠链路的前提下实现网络整体吞吐量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地下传感节点向射频能量源发送请求信息;

2)然后,射频能量源为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和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过程,计算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并将之根据每一个节点序号广播给各个地下传感节点;

3)最后,所得的最优时隙方案执行,射频能量源在T时间内向所有传感节点广播射频信号,地下节点根据自身所分配的时隙方案按照序号进行相应的后向散射通信,或进行HTT操作。

各步骤的具体描述如下:

针对步骤1)的说明,地下传感节点向射频能量源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射频能量源进行最优时隙分配。在每一个传感节点的发送请求信息中携带本身的地理信息(掩埋深度、节点与接收端距离)以及土壤信息(含水量、土壤黏土含量)等信息用于进行最优时隙分配计算。

针对步骤2)的说明,射频能量源接收到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的请求后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开始为每一个节点分配最优的后向散射通信时隙、无线充电时隙以及无线通信时隙来保证整体网络吞吐量最大化。最优时隙分配分案具体说明如下:

首先建立一个通用的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其中包括一个射频能量源、N个有能量采集容量限制的地下传感节点以及一个接收端,整体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都有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和后向散射通信模块,能够自动切换HTT模式和后向散射模式。在HTT模式下,地下传感节点采集射频能量源提供的射频能量用于后续的主动通信。在后向散射模式下,地下传感节点利用采集射频能量源提供的射频信号将采集的传感信息通过后向散射通信技术传输到接收端。需要注意的是HTT模式和后向散射模式并不可以同时运行,基于上述限制,本发明设计如图2所示的基于时分多址的无线供能和数据传输方案。整体时间块T被分为两个阶段,即后向散射/能量采集阶段和主动通信阶段。在后向散射/能量采集阶段t0,地下传感节点可以选择后向散射通信或者采集射频能量用于下阶段的主动通信。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中,在一个时间块内,只能有一个地下传感节点进行后向散射通信,否则将会导致节点间的后向散射通信干扰。系统中节点n在时长λn进行后向散射通信,其余节点可以从射频源采集能量。因此,节点n在时间块T内的能量采集时长为t0n。本发明主要任务即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前提下,考虑能量采集的非线性特性,为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平衡好其后向散射通信时隙、能量采集时隙以及主动通信时隙以保证整体网络吞吐量最大化。

最优时隙分配方案的制定需要基于实时信道状态,为此本发明提出系统在后向散射模式以及HTT模式下单个地下传感节点可达吞吐量模型。

在后向散射模式下,射频能量源将射频信号通过下行链路传输到地下传感节点,在此过程中主要有空气损耗、空气-土壤分界面折射损耗和地下土壤损耗,因此路径损失可以由如下公式表征:

其中,为传感节点n的路径损失,Pt为射频能量源的发射功率;GPS和GUS分别表示射频能量源和地下传感节点的天线增益;为射频能量源至地下传感节点的空气损耗;为空气-土壤分界面折射损耗;为射频能量源至地下传感节点的地下土壤损耗;分别表示传感节点n在空气和地下土壤的传播距离。λ0为传播过程中的电磁波波长;α为衰减常数,可表示为:

其中,β是相移常数,可表示为:

其中,μr是土壤的相对磁导率,μ0是自由空间的磁导率,ε0是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ε′和ε″分别为土壤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可以由MBSDM模型确定,即(7)-(22)。只需要给定土壤的黏土百分比C、在土壤传播的电磁波频率f、土壤体积含水量mv,即可求得:

其中,nm,nd,nb,nf和κmdbf分别表示折射率和归一化衰减系数的值,下标m,d,b,f分别表示湿土、干土、土壤结合水、土壤自由水,mvt是给定土壤的最大部分结合水体积,对于干土、土壤结合水、土壤自由水的折射率和归一化衰减系数表示为:

其中,针对于土壤结合水和土壤自由水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的实部和虚部由德拜弛豫方程得出:

其中σb,f,τb,f和ε0b,0f是分别是跟土壤结合水和土壤自由水相关的电导率、驰豫时间和在低频极限的介电常数。ε为在高频极限的介电常数,在土壤结合水和土壤自由水中均为4.9。上述(7)-(13)中的光谱参数可大量土壤样本得到如下经验公式(14)-(22)

nd=1.634-0.539×10-2C+0.2748×10-4C2 (14)

kd=0.03952-0.04038×10-2C (15)

mvt=0.02863+0.30673×10-2C (16)

ε0b=79.8-85.4×10-2C+32.7×10-4C2 (17)

ε0f=100 (18)

τb=1.062×10-11+3.450×10-12×10-2C (19)

τf=8.5×10-12 (20)

σb=0.3112+0.467×10-2C (21)

σf=0.3631+1.217×10-2C (22)

在后向散射通信过程中,地下传感节点n在所分配的后向散射通信时长λn内通过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将传感数据传输到接收节点,反向散射通信效率为ηn。因此,地下传感节点到接收端反向散射通信过程中,主要经历空气损耗、土壤-空气分界面折射损耗和地下土壤损耗,传感节点n在后向散射通信模式下的可达吞吐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接收端的信噪比阈值;GAP是接收端的天线增益;W为地下传感节点后向散射通信到接收端的信道带宽;是接收端的噪声功率;分别为地下传感节点n到接收端在地下土壤和空气的传播距离,是地下传感节点至接收端的空气损耗;是地下传感节点至接收端的地下土壤损耗;是土壤-空气分界面折射损耗。

在HTT模式中,地下传感节点需要先采集射频能量用于后续的主动通信。首先,地下传感节点n的采集能量通过饱和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常数Mn表示地下传感节点n最大采集的能量限制,an和bn是与能量采集电路配置相关的系数。在实际采集能量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的能量采集电路设计是固定,所以Mn,an和bn这个三个参数较为容易地通过标准曲线拟合得到。(t0n)表示地下传感节点n在时间块T内采集能量的总时长。然后在主动通信的阶段中,本系统默认地下传感节点n将采集的全部能量用于数据传输,因此其可达吞吐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是在主动通信的过程中信号到达接收端的信噪比。当GPS=GUS=GAP=1dB时,kn在式(25)可以展开为:

在本系统中,当电磁波正入射从高密度介质(土壤)传播到低密度介质(空气)时,假设所有射频能量都折射到空气,因此在土壤-空气接触面的无折射损耗,故LR_ug2ag损耗在式(23)(25)和(26)中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上述的信道模型,本发明以实现最大网络吞吐量Rsum为目的,在保证可靠链路的前提和考虑能量采集的非线性过程下,分配后向散射通信时隙、能量采集时隙以及主动通信时隙来实现优化目的。系统整体网络吞吐量最大化问题可以建模如下:

(C1)-(C5)是本发明中的时间限制,γBSC-min和γHTT-min表示最低接收信噪比值以保证在后向散射通信和主动通信中的可靠链路传输。上述优化问题是一个凸优化问题,因此我们采用经典的内点法求解其最优解(为每一个地下传感节点分配的后向散射通信/能量采集时隙λn和主动通信时隙τn),从而得到最优的时隙分配方案。

3)射频能量源求解到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后,开始执行时隙分配方案。在时间块T内,射频能量源根据所得到的最优时隙分配方案向所有地下传感节点广播射频信号能量,接着所有地下传感节点根据自身的时隙安排进行相应的后向散射通信,或进行射频能量捕获,然后按照序号大小依次将传感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实施例

本实施例通过数值仿真来定量分析所设计的最优方案在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的性能,并与两种基准方案进行对比体现本发明有效性。

初始化条件:在本次具体实施方案中,信道带宽设置125千赫兹,载波频率为433兆赫兹,该配置适用于地下无线通信;射频源到地下节点的水平距离设置为1米以保证足够的能量传输;接收端放置在离地1.5米处;接收端的噪声功率设置为-117毫瓦分贝;接收端的信噪比阈值设置为-20分贝;对于实际电路器件,我们设置最大采集功率为0.01毫瓦;根据实际电路器件测量得到能量采集电路参数an=150,bn=0.0014;网络中的地下传感节点的数量设置为32个;射频源的发射功率为30毫瓦分贝;地下传感节点的掩埋深度为0.2米;地下传感节点到接收端的水平距离为50~200米;土壤含水量假设为0.1;土壤黏土占比为4%,上述参数配置如表1所示。

表1初始化条件参数说明

参数 数值
载波中心频率 433兆赫兹
信道带宽 125千赫兹
射频源到地下传感节点水平距离 1米
接收节点高度 1.5米
反射系数 0.6
噪声功率 -117毫瓦分贝
信噪比阈值 -20分贝
饱和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 M<sub>n</sub>=0.01毫瓦;a<sub>n</sub>=150;b<sub>n</sub>=0.0014
地下传感节点数量 32
射频源的发射功率 30毫瓦分贝
地下传感节点的掩埋深度 0.2米
地下传感节点到接收节点的水平距离 50-200米
土壤含水量 0.1
土壤黏土含量百分比 4%

将HTT策略(只采用HTT通信协议,即地下传感节点先采集能量再进行主动传输,无后向散射通信技术)和后向散射通信策略(即只有后向散射通信技术,无HTT策略)作为基准方案与所提的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在不同的通信距离下进行性能比较,具体比较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所提出的方案由于引入了后向散射通信技术能够充分利用HTT策略中采集能量的时隙,从而得到比其他两种基准方案更高的整体网络吞吐量。在节点到接收端的不同距离下的整体网络吞吐量以及所提方案性能增益如表2所示。具体来说,本方案相对于后向散射通信策略和HTT策略在整体网络吞吐量方面平均分别提高了47%和12%。

表2节点到接收端的不同水平距离下三种策略的网络整体吞吐量和所提方案增益结果

综上,本发明针对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传感网络系统,在考虑饱和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和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最优时隙分配策略,实现最大化网络吞吐量,提高后向散射辅助地下无线供能供能网络部署效率。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WIFI通讯的数据传输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