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成型设备

文档序号:1881637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钢管成型设备 (Steel pipe forming equipment ) 是由 史纪忠 周德恒 何叶磊 于 2021-08-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和沿钢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于所述机架的送入单元、旋转平辊单元、开合平辊单元、抗弯单元、旋转立辊单元、第一精成型单元、第二精成型单元和输出单元;钢带由所述送入单元进入设备后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旋转平辊单元、开合平辊单元、抗弯单元、旋转立辊单元、第一精成型单元和第二精成型单元,形成具有直线缝隙的管坯后由所述输出单元向外送出。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旨在实现一体化生产钢管,提高钢管的生产效率。(The invention provides steel pipe forming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rack, and a feeding unit, a rotating flat roller unit, an opening and closing flat roller unit, an anti-bending unit, a rotating vertical roller unit, a first fine forming unit, a second fine forming unit and an output unit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on the rack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a steel strip; the steel strip is sent into the equipment by the sending unit and then sequentially passes through the rotating flat roll unit,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flat roll unit, the bending resistance unit, the rotating vertical roll unit, the first fine forming unit and the second fine forming unit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and the steel strip is sent out outwards by the output unit after forming a pipe blank with a linear ga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steel pipe forming equipment, aiming at 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steel pipes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teel pipes.)

钢管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管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钢管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钢管生产工艺通过辊轴对钢带的两侧进行夹持,钢带在输送过程中依次通过多组不同形状和角度的辊轴,从而将平整的钢带逐步弯曲,直至形成环形的钢管坯,最后将钢管坯的缝隙通过高频焊连接固定,形成成品钢管。但现有的钢管生产设备无法完成从钢带到钢管的一体化生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成型设备,旨在实现一体化生产钢管,提高钢管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管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和沿钢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于所述机架的送入单元、旋转平辊单元、开合平辊单元、抗弯单元、旋转立辊单元、第一精成型单元、第二精成型单元和输出单元;钢带由所述送入单元进入设备后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所述旋转平辊单元、所述开合平辊单元、所述抗弯单元、所述旋转立辊单元、所述第一精成型单元和所述第二精成型单元,形成具有直线缝隙的管坯后由所述输出单元向外送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管成型设备还包括沿输送方向设于所述输出单元下游的立辊单元、定径单元和粗矫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精成型单元包括:

第一上辊组件,以第一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路径垂直于输送方向,也垂直于上下方向,所述第一上辊组件具有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的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管坯上开口的两侧缘抵接;

第一下辊组件,以第二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上辊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路径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一下辊组件还与所述机架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下辊组件用于对管坯的底部提供支撑力;以及

第一侧辊组件,具有两个第一侧辊轴,两个所述第一侧辊轴均以第三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路径平行于上下方向,两个所述第一侧辊轴以输送路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辊轴还与所述机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第一侧辊轴用于对管坯的两侧面施加挤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辊组件包括以所述第一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所述机架的第一上辊轴,所述第一上辊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辊轴的两端;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在所述第一上辊轴轴向上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精成型单元还包括斜插组件,所述斜插组件包括两个斜插辊,两个所述斜插辊分别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两个所述斜插辊沿输送路径镜像对称设于所述机架,且两个所述斜插辊呈夹角设置,两个所述斜插辊用于分别对管坯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提供支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精成型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于所述机架的内衬辊,两个所述内衬辊沿输送路径对称设置,所述内衬辊的轴线垂直于输送路径,所述内衬辊用于与管坯的内表面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合平辊单元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于所述机架的多组成型模块,所述成型模块包括:

第二上辊组件,以第四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上辊组件能够在所述机架上沿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第四路径垂直于输送方向,也垂直于上下方向,所述第二上辊组件具有能沿所述第四路径移动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与管坯上开口的两侧缘抵接;

第二下辊组件,以第五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上辊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五路径平行于所述第四路径,所述第二下辊组件还与所述机架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下辊组件用于对管坯的底部提供支撑力;以及

第二侧辊组件,具有两个第二侧辊轴,两个所述第二侧辊轴均以第六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六路径平行于上下方向,两个所述第二侧辊轴以输送路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辊轴还与所述机架在平行于所述第四路径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第二侧辊轴用于对管坯的两侧面施加挤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下辊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架,与所述机架连接;

第二安装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以及

第二下辊轴,以所述第五路径为轴心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辊组件包括:

两个第二连接座,分别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第二上辊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上辊轴以所述第四路径为轴心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辊轴;以及

第六驱动器,设于所述机架,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座沿上下方向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

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二上辊轴的端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纳腔;以及

定位辊,以所述第四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定位辊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位辊的下部用于与管坯的开口侧缘抵接。

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钢管成型设备能够将整卷的钢带通过送入单元矫直后送入旋转平辊单元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初步成型的管坯依次经过开合平辊单元、抗弯单元、旋转立辊单元、第一精成型单元、第二精成型单元后形成具有直线缝隙的管坯,最后由输出单元向外送出。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能够实现由钢带到成型管坯的一体化加工,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人工转移管坯,提高了加工精度,实现了上料、加工、输出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本发明通过多个加工单元逐步完成对管坯的成型,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管坯开裂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一精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斜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上辊组件与管坯接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二精成型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二精成型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内衬管与管坯接触的局部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开合平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开合平辊单元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二上辊组件和第二侧辊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二上辊组件的俯视图。

图中:1、送入单元;2、旋转平辊单元;3、开合平辊单元;301、第七驱动器;302、第二上辊轴;303、第二安装座;304、定位辊;305、第二安装架;306、第二下辊轴;307、第五驱动器;308、第二侧辊轴;309、第二支撑架;3010、第二连接座;3011、第六驱动器;4、抗弯单元;5、旋转立辊单元;6、第一精成型单元;601、第一定位机构;602、导向机构;603、第一上辊轴;604、第一侧辊轴;605、第一下辊轴;605-1、辊套;606、第一连接座;607、第一驱动器;608、斜插辊;609、第一支撑架;609-1、第一安装座;609-101、第二安装件;609-102、第一安装件;609-103、安装块;609-104、第一固定块;609-2、支撑座;6010、工作台;6011、第三驱动器;6012、第四驱动器;6013、滑条;6014、条状开口;6015、弧形滑槽;6016、第二驱动器;7、第二精成型单元;701、内衬辊;702、第二固定块;703、旋转齿轮;8、输出单元;9、立辊单元;10、定径单元;11、粗矫直单元;12、机架;13、管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心”是指辊轴的转动轴线,并非指整个组件均转动连接于机架。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进行说明。所述钢管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2和沿钢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于机架12的送入单元1、旋转平辊单元2、开合平辊单元3、抗弯单元4、旋转立辊单元5、第一精成型单元6、第二精成型单元7和输出单元8;钢带由送入单元1进入设备后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旋转平辊单元2、开合平辊单元3、抗弯单元4、旋转立辊单元5、第一精成型单元6和第二精成型单元7,形成具有直线缝隙的管坯13后由输出单元8向外送出。

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钢管成型设备能够将整卷的钢带通过送入单元1矫直后送入旋转平辊单元2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初步成型的管坯13依次经过开合平辊单元3、抗弯单元4、旋转立辊单元5、第一精成型单元6、第二精成型单元7后形成具有直线缝隙的管坯13,最后由输出单元8向外送出。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成型设备能够实现由钢带到成型管坯13的一体化加工,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人工转移管坯13,提高了加工精度,实现了上料、加工、输出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本发明通过多个加工单元逐步完成对管坯13的成型,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管坯13开裂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钢管成型设备还包括沿输送方向设于输出单元8下游的立辊单元9、定径单元10和粗矫直单元11。

本实施例中在经过输出单元8送出后,再通过立辊单元9对管坯13的外周面进行调节,使管坯13的外周面形成光滑的弧形面,在经过定径单元10对管坯13的外径进一步调节,保证管坯13上的外径一直,最后由粗矫直单元11调整管坯13沿长轴方向的直线度。通过上述工步的调节,进一步提高管坯13成型的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精成型单元6包括第一上辊组件、第一下辊组件和第一侧辊组件,第一上辊组件以第一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机架12,第一路径垂直于输送方向,也垂直于上下方向,第一上辊组件具有沿第一路径移动的第一定位机构601,第一定位机构601与管坯13上开口的两侧缘抵接;第一下辊组件以第二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机架12,并位于第一上辊组件的下方,第二路径平行于第一路径,第一下辊组件还与机架12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第一下辊组件用于对管坯13的底部提供支撑力;第一侧辊组件具有两个第一侧辊轴604,两个第一侧辊轴604均以第三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机架12,第三路径平行于上下方向,两个第一侧辊轴604以输送路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第一侧辊轴604还与机架12在平行于第一路径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两个第一侧辊轴604用于对管坯13的两侧面施加挤压力。

第一上辊组件的第一定位机构601能够根据管坯13所需的开口大小调节开合间距,在成型过程中管坯13的开口逐渐聚拢,直至与第一定位机构601抵接,以保证管坯13成型后的开口尺寸满足需要。第一下辊组件能够对管坯13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第一下辊组件能够根据加工管坯13的尺寸上下移动,从而与第一上辊组件配合加工形成不同尺寸的管坯13。两个第一侧辊轴604分别对管坯13的两侧进行夹持,以使管坯13的两侧形成弧形面,根据待加工管坯13的尺寸要求,调节两个第一侧辊轴604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管坯13尺寸要求。本装置根据生产要求,可以调节第一上辊组件和第一下辊组件之间的间距,同时也可以调节两个第一侧辊轴604之间的间距,使管坯13的外周面形成光滑圆润的弧形面,第一定位机构601能够根据管坯13的开口要求沿自身轴向滑动,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开口。第一上辊组件、第一下辊组件和两个第一侧辊轴604均能够转动,减少管坯13在输送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避免磨损管坯13。本结构可以生产不同尺寸的管坯13,无需更换各个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满足多种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下辊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座606、第一下辊轴605和第一驱动器607,两个第一连接座606分别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机架12;第一下辊轴605以第二路径为轴心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座606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驱动器607均设于机架12,第一驱动器607与其中第一连接座606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座606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607能够驱动第一下辊轴605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座606沿机架12上下滑动,调节第一下辊轴605与第一上辊组件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管坯13。

可选的,第一驱动器607为气缸,或者为电机和丝杠,丝杠上的螺母与第一下辊轴605连接。

可选的,第一下辊轴605外套设有辊套605-1,辊套605-1上具有弧形的成型面,用于使管坯13的底部形成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5,第一上辊组件包括以第一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机架12的第一上辊轴603,第一上辊轴603的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第一定位机构601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一上辊轴603的两端;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机架12的导向机构602,导向机构602用于限制第一定位机构601在第一上辊轴603轴向上的移动。

管坯13的开口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定位机构601抵接,以保证成型后的管坯13开口尺寸。导向机构602在第一定位机构601沿第一路径移动时的对第一定位机构601导向,避免其旋转。旋转第一上辊轴603使与第一上辊轴603螺纹连接的两个第一定位机构601沿第一路径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第一定位机构601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管坯13的开口尺寸,无需更换第一上辊组件,节约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的,本结构根据生产要求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第一上辊轴603旋转。

可选的,第一定位机构601包括套设于第一上辊轴603外的定位座,定位座上沿周向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能够与管坯13开口的侧缘抵接,定位座上设有内螺纹;定位座为筒状构件,定位部为环状的定位片,定位片设于定位座的相对端,定位座的相对端形成有紧邻定位片的阶梯环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精成型单元6还包括斜插组件,斜插组件包括两个斜插辊608,两个斜插辊608分别转动设于机架12,两个斜插辊608沿输送路径镜像对称设于机架12,且两个斜插辊608呈夹角设置,两个斜插辊608用于分别对管坯13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提供支撑。

两个斜插辊608在第一上辊轴603、第一下辊轴605、第一侧辊轴604与管坯13的接触盲点对管坯13的外周面提供支撑力,避免管坯13在成型过程中支撑盲点区域因挤压成型出现凹陷或凸起等缺陷。两个斜插辊608分别对管坯13的相对两侧提供支撑,使管坯13表面受力均匀,避免成型后的管坯13椭圆度不达标。斜插辊608能够随管坯13的输送转动,以减少与管坯13外表面的摩擦力,避免磨损管坯13。本装置能够确保管坯13成型后表面光滑圆润,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斜插辊608通过连接机构设于机架12,连接机构包括工作台6010和两个相对设置于工作台6010的第一支撑架609,两个第一支撑架609沿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设置,两个斜插辊608分别转动设于两个第一支撑架609。

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两个第一支撑架609,可以调节两个第一支撑架609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坯13提供支撑力,在待加工管坯13的直径发生改变时,无需更换整个装置,节约了生产成本。

可选的,工作台601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器6016,第二驱动器6016与第一支撑架609连接,能够驱动第一支撑架609滑动。

可选的,第二驱动器6016可以选用气缸或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支撑架609包括支撑座609-2和第一安装座609-1,支撑座609-2沿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设于机架12,用于调节两个支撑座609-2之间的开合距离;第一安装座609-1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支撑座609-2,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座609-1的高度,斜插辊608与第一安装座609-1转动连接。

支撑座609-2能够沿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以调节两个支撑座609-2之间的开合距离,第一安装座609-1的高度能够调节,在管坯13的尺寸发生变化时,通过分别调节支撑座609-2和第一安装座609-1使斜插辊608能够对管坯13提供支撑力,扩大了调节范围,适用于更多尺寸的管坯13。斜插辊608与第一安装座609-1转动连接,在管坯13成型过程中,成型的管坯13不断被向下一工位输送,同时前一工位的管坯13被输送过来,转动连接能够减少斜插辊608与管坯1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磨损管坯13外表面。

可选的,第一安装座609-1和支撑座609-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将第一安装座609-1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将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连接固定,从而对第一安装座609-1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斜插组件还包括设于支撑座609-2的第三驱动器6011,第三驱动器6011与第一安装座609-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座609-1沿上下方向滑动。

通过第三驱动器6011驱动第一安装座609-1滑动,能够实现自动调节第一安装座609-1,无需人工调节,提高了调节效率,同时能够增加调节的精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选的,第三驱动器6011包括驱动电机、涡轮、蜗杆和限位座,驱动电机设于支撑座609-2;涡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蜗杆与涡轮啮合;限位座固定于第一安装座609-1,限位座的内环面开设有与蜗杆的螺旋齿相适配的螺旋槽。

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使涡轮旋转,与涡轮啮合的蜗杆转动并实现限位座在上下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座609-1移动。蜗杆与第一安装座609-1通过限位座连接,使第一安装座609-1在移动的过程中不随蜗杆旋转,保证第一安装座609-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安装座609-1包括与支撑座609-2滑动连接的第一安装件609-102和与第一安装件609-102转动连接的第二安装件609-101,第二安装件609-101能够绕平行于输送路径的轴线转动,斜插辊608与第二安装件609-101转动连接。

第二安装件609-101能够在垂直于输送平面的平面内转动,当生产不同尺寸的管坯13时,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模具,模具与的接触盲点会产生变化,转动的第二安装件609-101能够使斜插辊608适用于不同的盲点区域,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安装件609-102上开设有弧形滑槽6015,第二安装件609-101上设有与弧形滑槽6015相适配的弧面,以对第二安装件609-101的转动进行导向。

第二安装件609-101的弧面能够在弧形滑槽6015内滑动,实现了第二安装件609-101绕平行于输送路径的轴线转动,同时能够对第二安装件609-101的转动提供导向,避免其偏移预设路径。本结构简单,简化了连接结构和连接部件,调节方便,提高了调节角度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弧形滑槽6015沿第二安装件609-101的转动方向开设有条状开口6014,第二安装件609-101上设有能够滑动插入条状开口6014内的滑条6013,支撑座609-2上还设有第四驱动器6012,第四驱动器6012的驱动端与滑条6013连接,用于驱动滑条6013沿条状开口6014滑动。

滑条6013能够在条状开口6014内沿弧形滑槽6015滑动,通过第四驱动器6012驱动滑条6013滑动,实现第二安装件609-101绕平行于输送路径的轴线转动,以调节两个第二安装件609-101之间的角度,从而使两个斜插辊608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管坯13提供支撑。

可选的,第四驱动器6012为气缸,气缸的驱动端与滑条6013铰接,在驱动端伸缩时能够实现滑条6013沿条状开口6014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滑条6013上设有卡齿,第四驱动器6012的驱动端连接有能够与卡齿啮合的齿轮。

第四驱动器6012驱动齿轮旋转,从而与其啮合的滑条6013转动,以实现滑条6013沿弧形滑槽6015滑动。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驱动滑条6013转动,能够精确的调节滑条6013的位置,使其定位于指定位置后更加稳定不易移动,避免在工作中因滑条6013产生移动影响斜插辊608对管坯13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安装件609-101包括第一固定块609-104和两个相对设于第一固定块609-104上的安装块609-103,两个安装块609-103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斜插辊608的安装空间,第一固定块609-104与支撑座609-2连接,斜插辊60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块609-103转动连接。

斜插辊608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在斜插辊608转动时不会影响第一固定块609-104,而且在第一固定块609-104沿滑槽滑动时,斜插辊608也能够随第一固定块609-104滑动,从而调节斜插辊608的角度。本装置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斜插辊608角度的调节,同时不影响其与安装块609-103的连接关系。

可选的,斜插辊60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块609-103通过轴承座与轴承连接,在斜插辊608旋转的同时不影响安装块609-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第二精成型单元7包括两个分别转动设于机架12的内衬辊701,两个内衬辊701沿输送路径对称设置,内衬辊701的轴线垂直于输送路径,内衬辊701用于与管坯13的内表面抵接。

将两个内衬辊701分别与机架12连接,两个内衬辊701对称设置能够分别对管坯13内壁的相对两侧施加抵压力,为管坯13与模具接触的盲点区域提供支撑,避免管坯13与模具接触的盲点区域因挤压发生塌扁现象,提高管坯13成型后的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第二精成型单元7还包括两个连接组件,两个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于机架12,并分别与两个内衬辊701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能带动内衬辊701绕平行于输送路径的轴线转动;

连接组件绕平行于输送路径的轴线转动,使内衬辊701随连接组件同步转动,能够调节两个内衬辊701之间的夹角,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不同盲点区域的管坯13,扩大了适用范围,也无需在生产不同尺寸的管坯13时进行更换内衬辊701,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连接组件包括旋转齿轮703和第二固定块702,旋转齿轮703转动连接于机架12;第二固定块702固接于旋转齿轮703,内衬辊701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702;其中,两个连接组件上的旋转齿轮703相啮合。

两个连接组件上的旋转齿轮703啮合设置,在转动其中一个旋转齿轮703时,另一个旋转齿轮703同步旋转,能够保证两个旋转齿轮703的旋转角度一致,从而保证两个内衬辊701始终对称设置,提高了调节精度。通过第二固定块702将内衬辊701与旋转齿轮703连接,提高了内衬辊701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其中一个旋转齿轮703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驱动旋转齿轮703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3,开合平辊单元3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于机架12的多组成型模块,成型模块包括第二上辊组件、第二下辊组件和第二侧辊组件,第二上辊组件以第四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机架12,第二上辊组件能够在机架12上沿上下方向滑动,第四路径垂直于输送方向,也垂直于上下方向,第二上辊组件具有能沿第四路径移动的第二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与管坯13上开口的两侧缘抵接;第二下辊组件以第五路径为转动轴心设于机架12,并位于第二上辊组件的下方,第五路径平行于第四路径,第二下辊组件还与机架12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第二下辊组件用于对管坯13的底部提供支撑力;第二侧辊组件具有两个第二侧辊轴308,两个第二侧辊轴308均以第六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机架12,第六路径平行于上下方向,两个第二侧辊轴308以输送路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第二侧辊轴308还与机架12在平行于第四路径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两个第二侧辊轴308用于对管坯13的两侧面施加挤压力。

第二上辊组件的第二定位机构能够根据管坯13所需的开口大小调节开合间距,在成型过程中管坯13的开口逐渐聚拢,直至与第二定位机构抵接,以保证管坯13成型后的开口尺寸满足需要。第二下辊组件能够对管坯13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第二上辊组件和第二下辊组件均能够根据加工管坯13的尺寸上下移动,从而适用于加工不同尺寸的管坯13。两个第二侧辊轴308分别对管坯13的两侧进行夹持,以使管坯13的两侧形成弧形面,根据待加工管坯13的尺寸要求,调节两个第二侧辊轴308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管坯13尺寸要求。本装置根据生产要求,可以调节第二上辊组件和第二下辊组件之间的间距,同时也可以调节两个第二侧辊轴308之间的间距,使管坯13的外周面形成光滑圆润的弧形面,第二定位机构能够根据管坯13的开口要求沿自身轴向滑动,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开口。本结构可以生产不同尺寸的管坯13,无需更换各个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满足多种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3,第二下辊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309、第二安装架305和第二下辊轴306,第二支撑架309与机架12连接;第二安装架305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309;第二下辊轴306以第五路径为轴心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架305。

本实施例中第二下辊轴306与第二上辊组件能够分别对管坯13的上下两侧进行夹持定位,使管坯13形成弧形面,第二下辊轴306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架305,在管坯13输送过程中能够减少对管坯13的摩擦力,避免磨损管坯13。第二安装架305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架,可以调节第二下辊轴306的高度,从而根据不同尺寸的管坯13调节第二上辊组件和第二下辊轴306之间的间距,在加工不同尺寸的管坯13时无需更换第二下辊轴306,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1,第二下辊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二支撑架309的第五驱动器307,第五驱动器307与第二安装架305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架305滑动。

通过第五驱动器307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架305沿上下方向滑动,无需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减少了调节第二安装架305所耗费的人力。

可选的,第五驱动器307为气缸。

可选的,第五驱动器307包括驱动电机、涡轮、蜗杆和限位座,驱动电机设于第二支撑架309;涡轮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蜗杆与涡轮啮合,并转动连接于机架12;限位座固定于第二安装架305,限位座的内环面开设有与蜗杆的螺旋齿相适配的螺旋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3,第二上辊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第二上辊轴302和第六驱动器3011,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分别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2;第二上辊轴302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连接,第二上辊轴302以第四路径为轴心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两个第二定位机构分别连接于第二上辊轴302;第六驱动器3011设于机架12,并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座301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座3010沿上下方向滑动。

第六驱动器3011驱动第二连接座3010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调节第二上辊轴302的高度,以满足对不同尺寸管坯13的生产加工。通过设置一个第六驱动器3011驱动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座3010滑动,因为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均与第二上辊轴302连接,从而使另一个第二连接座3010同步滑动,保证第二上辊轴302的轴线始终沿第二路径设置,相较于采用两个第六驱动器3011分别驱动两个第二连接座3010减少了能耗。

可选的,第六驱动器3011包括电机和丝杠,丝杠上的螺母与第二连接座3010连接,电机驱动丝杠的螺杆转动,从而使螺纹沿螺杆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3,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303和定位辊304,第二安装座303连接于第二上辊轴302的端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纳腔;定位辊304以第四路径为轴心转动设于容纳腔,定位辊304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定位辊304的下部用于与管坯13的开口侧缘抵接。

定位辊304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当定位辊304与管坯13之间的摩擦力会产生大量热量,容纳腔有利于热量散发。同时将定位辊304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能够保护定位辊304不被外部环境影响或损坏,提高定位辊30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定位辊30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容纳腔,且滑动座与第七驱动器301连接,第七驱动器301设于机架12,用于驱动滑动座沿上下方向滑动。

通过第七驱动器301驱动定位辊304在容纳腔内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单独调节每个定位辊304的高度,扩大了调节范围,也能够提高定位辊304的调节精度,使定位辊304能够更换的对管坯13的开口定位抵接,保证产品加工精度。

可选的,第七驱动器301可以为气缸或电机,当第七驱动器301为电机时,还包括丝杠结构用于连接滑动座和电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钢管精成型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